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壺說:慢、捨、讓 心寬 人生路更寬
滿額折
壺說:慢、捨、讓 心寬 人生路更寬
壺說:慢、捨、讓 心寬 人生路更寬
壺說:慢、捨、讓 心寬 人生路更寬
壺說:慢、捨、讓 心寬 人生路更寬
壺說:慢、捨、讓 心寬 人生路更寬
壺說:慢、捨、讓 心寬 人生路更寬
壺說:慢、捨、讓 心寬 人生路更寬
壺說:慢、捨、讓 心寬 人生路更寬
壺說:慢、捨、讓 心寬 人生路更寬
壺說:慢、捨、讓 心寬 人生路更寬
壺說:慢、捨、讓 心寬 人生路更寬
壺說:慢、捨、讓 心寬 人生路更寬
壺說:慢、捨、讓 心寬 人生路更寬
壺說:慢、捨、讓 心寬 人生路更寬
壺說:慢、捨、讓 心寬 人生路更寬
壺說:慢、捨、讓 心寬 人生路更寬
壺說:慢、捨、讓 心寬 人生路更寬
壺說:慢、捨、讓 心寬 人生路更寬
壺說:慢、捨、讓 心寬 人生路更寬
壺說:慢、捨、讓 心寬 人生路更寬
壺說:慢、捨、讓 心寬 人生路更寬
壺說:慢、捨、讓 心寬 人生路更寬
壺說:慢、捨、讓 心寬 人生路更寬
壺說:慢、捨、讓 心寬 人生路更寬
壺說:慢、捨、讓 心寬 人生路更寬
壺說:慢、捨、讓 心寬 人生路更寬
壺說:慢、捨、讓 心寬 人生路更寬
壺說:慢、捨、讓 心寬 人生路更寬
壺說:慢、捨、讓 心寬 人生路更寬
壺說:慢、捨、讓 心寬 人生路更寬
壺說:慢、捨、讓 心寬 人生路更寬

壺說:慢、捨、讓 心寬 人生路更寬

定  價:NT$ 350 元
優惠價:79277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0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捏陶製壺中,重拾親情、自我與愛之間的關係 年輕時追求完美,將功成名就當成唯一目標;捏壺後,明白順勢而為、先捨再得方能圓滿。人生,一定要活得用力才精彩嗎?讓壺說給你聽。

作者簡介

呂志強
師承台灣岩礦壺創始人 - 谷川子師傅
台灣桃園百年茶葉家族 – 呂家第六代茶葉後人

自小跟著父執輩製茶、烘焙、品茶,心中充滿對茶的熱情,胸懷恪承祖業的理想,成年後從建築業跨足回到家族茶業事業,在製茶品茶中歷經世事淬鍊,更在投入岩礦壺的創作中,感受一茶一世界,一壺一人生真諦,二O二年第一本著作,將透過文字分享他自身窯燒出世入世本一家的獨到哲學。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 Preface/

人有人格 壺有壺格
台灣岩礦壺創始人古川子

這個標題來自我的創作與教學理念,再延伸一點,也就是常說的:「做壺如同做人,壺是內心的映照,有真善美的心才能做出真善美的壺。」特別是工序繁複的台灣岩礦陶藝,由於牽涉技術範圍廣、呈現的形貌變化大,很容易讓人迷於「術」而忘了「心」。看到壽山出這本書,術德雙線並進,令人欣慰。

如同壽山在第一章〈因緣〉說到,我從青年時期開始探索這門技藝至中壯年,提早經歷了一些磨難,幾番進退之後,方才確立近乎嚴格的信念:要踏進台灣岩礦陶藝的門,首先要清楚修身先於做陶。一如壽山提到我曾和他有過一段時間沒聯繫,原因即在觀察到當時的他被台灣岩礦壺外在迷惑了,幾經思量,決定讓時間來提點。也幸好有這段「留白」,他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為爾後再次相會鋪了底,見他用不同的手法做出好作品,我也獲益不少,人說教學相長正是如此;再擴而大之,人間關係又何嘗不是?潮來潮往、人去人留之間,都是殊勝因緣。

過往,壽山在事業上有一定成績,加上年紀稍長,一般這樣的人會帶著原有歷練養成的定見來學東西,在藝術修練上卻偶爾是阻力,壽山難得之處在於願意放下,歸零學習,大多數時間聽話照做,再慢慢形塑自有風格。我知道在現今十倍速、百倍速的網路環境下講聽話照做,彷彿跟不上時代的老派,不過任何藝術涵養、創作修為都沒有捷徑,看似呆板的練習放下,其中成長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如今,壽山不但有自己的「格」,也開始教學生,同樣秉持做壺如做人的原則,讓台灣岩礦陶藝傳承下去。
回溯二〇一八年,和壽山與幾位師兄師姐在西安參加台灣精品展,某晚聊起應該出本書記錄這個獨步全球的特殊工藝,行動力強的壽山即知即行,隔天就給我看了徹夜擬定的大綱。從概念到落實歷經兩年多,至二〇二一年方成書付梓,猶如將泥土揉捏、燒製成壺,感知壽山付出的時間、耐心與毅力,也相信他在修為上又進一階。
 台灣岩礦陶藝脫胎於傳統紫砂陶,內樸外麗,且因絞泥、礦石、釉藥、溫度、複燒等物理化學的豐富變化,表現可沉靜低吟也可昂揚奔放,開闔之間妙趣無窮,於實用、於賞玩、於典藏,都有不可取代的價值。期待透過壽山這本書,讓愛陶、愛茶的朋友多瞭解台灣岩礦陶藝,藉陶養心、以心修藝,讓生活更美好。

 

 

推薦序 Preface/

人有人格 壺有壺格
台灣岩礦壺創始人古川子

這個標題來自我的創作與教學理念,再延伸一點,也就是常說的:「做壺如同做人,壺是內心的映照,有真善美的心才能做出真善美的壺。」特別是工序繁複的台灣岩礦陶藝,由於牽涉技術範圍廣、呈現的形貌變化大,很容易讓人迷於「術」而忘了「心」。看到壽山出這本書,術德雙線並進,令人欣慰。

如同壽山在第一章〈因緣〉說到,我從青年時期開始探索這門技藝至中壯年,提早經歷了一些磨難,幾番進退之後,方才確立近乎嚴格的信念:要踏進台灣岩礦陶藝的門,首先要清楚修身先於做陶。一如壽山提到我曾和他有過一段時間沒聯繫,原因即在觀察到當時的他被台灣岩礦壺外在迷惑了,幾經思量,決定讓時間來提點。也幸好有這段「留白」,他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為爾後再次相會鋪了底,見他用不同的手法做出好作品,我也獲益不少,人說教學相長正是如此;再擴而大之,人間關係又何嘗不是?潮來潮往、人去人留之間,都是殊勝因緣。

過往,壽山在事業上有一定成績,加上年紀稍長,一般這樣的人會帶著原有歷練養成的定見來學東西,在藝術修練上卻偶爾是阻力,壽山難得之處在於願意放下,歸零學習,大多數時間聽話照做,再慢慢形塑自有風格。我知道在現今十倍速、百倍速的網路環境下講聽話照做,彷彿跟不上時代的老派,不過任何藝術涵養、創作修為都沒有捷徑,看似呆板的練習放下,其中成長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如今,壽山不但有自己的「格」,也開始教學生,同樣秉持做壺如做人的原則,讓台灣岩礦陶藝傳承下去。
回溯二〇一八年,和壽山與幾位師兄師姐在西安參加台灣精品展,某晚聊起應該出本書記錄這個獨步全球的特殊工藝,行動力強的壽山即知即行,隔天就給我看了徹夜擬定的大綱。從概念到落實歷經兩年多,至二〇二一年方成書付梓,猶如將泥土揉捏、燒製成壺,感知壽山付出的時間、耐心與毅力,也相信他在修為上又進一階。
 台灣岩礦陶藝脫胎於傳統紫砂陶,內樸外麗,且因絞泥、礦石、釉藥、溫度、複燒等物理化學的豐富變化,表現可沉靜低吟也可昂揚奔放,開闔之間妙趣無窮,於實用、於賞玩、於典藏,都有不可取代的價值。期待透過壽山這本書,讓愛陶、愛茶的朋友多瞭解台灣岩礦陶藝,藉陶養心、以心修藝,讓生活更美好。


自 序 Preface/

不斷的學習精進 人生才能擁有無盡喜悅
台灣岩礦壺創作者 呂志強

台灣岩礦壺的創作方式以手捏成形,結合岩礦陶土泥漿的處理、顏料的沾染,而產生隨機、豐富的變化效果。創作中,會因為不同工具、設備、材料的選擇,而產生不同的創作過程與成果。

開始接觸陶藝創作後,便深深著迷且樂在其中。原來捏陶就是修身養性,陶土很有個性,偏偏人也很喜歡掌控泥土,每每將之握在手中,不僅能夠感受大地的溫度,心中踏實真切的感覺不禁油然而生。也從「泥土乾到哪,做到那」原則中,放下自己的情緒與想法,好好地了解泥土的個性,泥土就會和您一起完成作品。待人處事之道亦如是,每一件陶藝作品的產生,都必須經過一連串的「試煉」才能完成, 這樣的過程彷彿「人生歷練」,唯有一一通過試煉,才能永久的存在。

我出這本書,其一原因是為了感謝我的陶藝啟蒙老師,「台灣岩礦壺之父」—古川子老師,他開啟我陶藝之路,讓我為此著迷,從此過著彩色豐富的人生;其二是分享我一生重大的經歷:童年無父、少年叛逆、成年失去自由、中年創業、老年喪子,直到退休進入藝術領域,審視過往,原來生活中所發生一切的人、 事、物都是生命中的考驗,能順利度過每個階段,方能嘗到人生的真滋味,圓滿一生。我希望藉由我自身的人生故事,讓人生意涵更真切地融入我的作品中。

期待透過台灣岩礦壺的創作能將壺藝文化做一個傳承,然後給我的家人們,甚至我公司的工作夥伴們,及認識的朋友們及讀者能了解,人生如果要活得精彩,要活得有意義,必須終身學習。
因為生命與靈魂要不斷的學習精進,人生才能擁有無盡的喜悅與快樂。

目次


推薦序
人有人格 壺有壺格 / 古川子老師 4
從自身土地出發 向世界敬一杯茶 / 許耿修博士 7
見山又是山的茶陶之樂 / 陳國任博士 10

自序
不斷的學習精進 人生才能擁有無盡喜悅 / 呂志強 12

PART I:緣與原
1. 因緣 15
2. 覺察 30
3. 見山 40
4. 命旅 52
5. 自然 64

PART II:物與悟
6. 經歷 81
7. 階段 92
8. 離型 110
9. 苦樂 122
10. 一念 132
11. 選擇 146
12. 慢快 156
13. 當下 166

PART III:教與交
14. 教學 179
15. 心齋 190
16. 意境 200

後記 208

夥伴的話:
遇見帶我品味人生的伯樂 / 陳志忠 209
態度是最大的力量 / 葉卜誠 213

附錄:
找茶 找碴 216
岩礦壺的製作工法 224
岩礦壺的製作媒材 230
感謝 238

書摘/試閱

HAPTER 1 因緣 人生所有的相遇,都是一種緣分,相遇不是巧合,只是因緣成熟。二〇〇四年,我遇到古川子老師,他是最早以岩礦泥料進行創作的陶藝家,作品也早成了台灣岩礦壺的代表,因此被稱為「台灣岩礦壺之父」。而這個因緣聚集,我開始跟老師學習岩礦陶藝。

承先啟後 用毅力開創嶄新風格 一九八〇年代,台灣由於喝茶文化盛行,民間洋溢著一股濃濃的茶藝文化風,促使茶藝館如雨後春筍般的生機蓬勃,美術館、文化中心、藝廊、百貨公司與茶藝館的展覽場,到處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茶壺展,無論是石壺或陶壺、宜興壺或本土壺、傳統壺或現代壺、實用壺或觀賞壺,林林總總都呈現出一片熱情的反應,可見當時民間茶藝興盛程度。同時期,陶瓷藝術創作活力也開始大量凝聚,期間造就了許多年輕陶藝家,藉由製壺的途徑,踏入了做陶領域。壺藝文化在中國陶瓷藝術裡是一項非常特有且獨立的藝術,那種精細的製作方式,如果沒有深厚功夫的陶藝師,是無法隨意創作出來的。「壺」對任何一個有心的陶藝師來說,是一項非常嚴格的考驗。 我的陶藝啟蒙老師古川子(一九六二年生),正於那個年代踏入職場。古老師十八歲畢業於泰北高中美工科,求學期間對陶藝產生了興趣,畢業後當完兵,剛開始在台北一家茶行上班,那時的茶行聚集了很多愛茶的同好。大家帶著自己收藏的壺來泡茶,其中有一位客人帶了一把清朝中期清德堂的紫砂壺,泡起茶來非常好喝,才發現土胎是決定一把壺泡茶好壞的關鍵。同一款茶,用不同的器具會泡出不同的味道。因為這樣,老師從土坯開始,認真研究材質配方。專程到香港茶具博物館尋找明朝時大彬作品,並購買一些碎片回台灣研究,終於發現台灣硬砂岩結晶能產生遠紅外線切割水分子,讓茶湯更綿密口感更柔和。
當時台灣的壺,有些取自宜興的泥,或採用台灣的陶土。然而,因為市場需求,全台灣的製壺陶藝師,幾乎都千篇一律仿制宜興的樣式創作,古老師開始有了想要創作出陶藝作品是融入本身理念、具有個人風格的想法,希望開創出當代具有代表性的壺藝,而非繼續複製前人作品。在跟風盛行的環境下,他開始思索:用什麼方式能創造出特殊的土坯?什麼樣的土能有特色又代表當代呢? 即使有如此想法,學陶之人都知道,以當年的環境、設備及技術,一個門外漢要由岩礦原料到燒成特殊風格的作品,這一份研究及開發的創舉,沒有堅強毅力是出不來的。
古老師長時間尋覓優質岩礦,深入研究原土的物理性及化學性,將土的特性及質感作最極致的發揮,在逐漸瞭解各地不同的泥料質地後,便嘗試著將台灣多種岩礦磨成細顆粒與陶土結合。可是,並非每一款礦石都能融入土坯裡頭,經過十多年,嘗試了大約200種配方,測試了岩礦泥料的調配比例,終於開發出可以使用的岩礦陶土,燒製出了獨特的台灣岩礦壺。 研發台灣岩礦壺的材質配方後,古老師開始在壺的樣式做變化。他把自然中的礦石紋路、坑洞融入創作。壺型開始改變,呈現出更豐富的粗粒質感。接著,他用彩泥泥繪的方式,在作品上加上粗顆粒的礦石,進而創造出一種與眾不同的風格。「古川子風格」的台灣岩礦壺就此誕生。
生命淬鍊 無私傳承 在那個視陶藝配方與技術為個人「祖傳之密」的年代,對很多陶藝家而言,這些配方工法,好似創作的秘密般,等閒之輩是不肯透露的,但古老師卻開班授課,一一詳細解說,並懇切教導調配及火候的細節。他曾對我說:「志強,岩礦壺也許只是你生命當中的一小部分,可有可無,卻是我生命的全部,我用了數十年努力、吃盡苦頭才達到這裡,希望有人傳承下去。」正因為老師永遠保持著「往前走,不要回頭望」的創作精神,才有這般不藏私的動力,將岩礦壺泥料配方、製壺工藝都慷慨傳授給學生。老師一生共收了十三個學生,我是第十一個學生,老師賜名「壽山」。 因緣是一串行為和生命的鏈條,只要能連接住,沒有斷開,就是因緣。遇見了古川子老師,和台灣岩礦壺結下了十七年的因緣,至今未停。
精益求精 靜待藝術與生命的共鳴 以台灣特有礦石加入陶土,歷經多次的炙火窯燒,產生顏色豐富多變的台灣岩礦壺,其配方和工法技術,全世界只有台灣十幾位老師會做,且在實用性上,台灣岩礦壺及杯碗還能釋放遠紅外線,將水分子團切割打細三至五倍,讓水質更細滑,茶湯更綿密,美酒更香醇。 一般茶壺成形方式可分為手捏成形、手拉坏成形與灌漿成形,其中手捏茶壺是最能展現個人特色的一種成形方法。物以稀為貴,台灣岩礦壺都是純手工捏製,在藝術上來講,它是獨特單一,無法被科技所取代。在使用上它同時具有實用與把玩的價值。另外對製陶者而言,在製作上只要一團土就可以隨心所欲的捏製,不受場地及機器設備上的限制且不占空間;因此只要作品有特色,作品呈現創作者所要表現的情感,並吸引觀賞者產生共鳴,台灣岩礦壺的作品是兼具實用與藝術收藏價值,想必未來有其相當程度的發展性。 台灣岩礦壺的派別、起源眾說紛紜,在每個人都號稱自己是創始、正宗之際,老師和我沒有加入那些「百家爭鳴」的行列中,古老師只專注磨練自己的手藝。如今,老師的作品在中國大陸賣人民幣價格不菲一壺難求,且在幾次兩岸展覽中皆獲得熱烈迴響,事實證明了一切。


CHAPTER 2 覺察 我一九五七年生,目前已從茶葉生產製造批發生意中退休。回首約莫五十歲時,便開始思索六十歲退休後要過怎麼樣的生活?人生的下半場要如何才能豐富自己的人生讓生命活得更精采? 我可以不退休,繼續拚命賣茶,做到我生命結束的那一天,讓身邊周圍的人,知道我是這家公司的創辦人,沒有我就沒有今天的規模,多麼厲害;我也可以只退一半,垂簾聽政,然後讓公司所有的人都覺得很不舒服,覺得我要退就退,不退就不要退,退一半讓大家都很難做事;我還可以去公園找人聊天,每次淨說過去的風光偉業,說到讓聽的人都覺得我在「放唱片」;或者我也可以選擇白天外出爬山、健走,晚上回家顧電視;遇到下雨不能出去時,只能待在家等小孩回來,等久了便一直打電話給女兒詢問怎麼不回家,打到女兒感到生氣不耐煩。
但那些生活都不是我想要的,如果退休後是過那樣的生活,我會很痛苦。我很清楚我的生命是要活得精采豐富,而非渾渾噩噩地活著。我期待退而不休,繼續創造有被利用的價值。
 從加法到減法 成就豐富人生 人的一生就是從加法到減法的過程,我把自己的歷程切分幾個階段: 年輕求學時期:為了未來要成長茁壯、想要成家立業,所以要好好學習,獲得知識和累積經驗。 成年創業時期:在這個階段因為我一無所知,所以在面對世界各方面充滿了好奇,等到稍有積累,我開始形成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觀念,在為人處世上,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此時的我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天不怕地不怕的想到處走走、看看、闖一闖,少年時意氣風發,以為自己無所不能,直到遇到了困難、瓶頸、挫折,經歷了傷心難過、半夜睡不著、掉眼淚,在這麼多錯綜複雜的生命碰撞後,來到四十不惑的階段。

中年時期:閱歷俱足、時機成熟,開始累積財富。飽經風霜的生命經過歲月的打磨,雖然不再光彩奪目卻逐漸變得熠熠生輝,或許不那樣耀眼,卻必定是不可或缺。年少時拚命奪取,試圖讓自己擁有一切,似乎什麼都想要,年長後忽然發現,有些煩惱多半來自於想要的太多,於是開始學著放下。退休生活不代表要放棄快樂與慾望,而是要學會辨別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學習藝術、健康的運動、享受生活,讓我在退休六年之後,覺得自己比以往更年輕、更快樂。
 做陶過程如同一場生命體驗 我並非科班出身,也沒有藝術方面的歷練,陶藝創作對我來說,從練土、貼絞泥、塑形、拍礦、上釉、窯燒、複燒,技能或是心態皆須耐心專注,在在都是修行。從其中,視角彷彿由我變成泥,我可以看到自己心性的轉變、自己念頭的興起和滑落、自己的情緒,透過創作實踐,觸動自我覺察,重新認識自己。 在生活中,我時常觀察別人,卻很少觀察自己。其實捏陶也看得出一個人的個性,過去在商場上,我是一個凡事帶頭衝的人,直接站上前與公司團隊一起拚戰,因為做陶,才懂得放慢腳步。做陶的時候必須一心一靜,絕對的專注,每道工序都是功力、耐心與巧思的結合,任何過程都必須拿捏得宜,不慌不忙,直到完成。 做陶如修行,每次創作都是和自己對話的過程,不斷探討自我與他人之間、自我與環境之間甚至自我與自我之間的狀態,同時,開啟了個人的心靈成長,在每次創作告一段落之際,便可將長期以來有關於自身的事物、情緒,好好沉澱並重新整理。 台灣岩礦壺的創作方式以手捏成形,結合岩礦陶土泥漿的處理、顏料的沾染,而產生隨機、豐富的變化效果。創作中,會因為不同工具、設備、材料的選擇,而產生不同的創作過程與成果,不論是岩礦壺或是杯,製作過程皆須雙手直接碰觸,透過捏、塑、擠、壓、揉、搓、捶,填補與去除最後再拋光等方式,精心形塑出所想表現的造型。然而就算做好所有步驟,但最後可能到出窯的那刻才發現,那個樣式根本不是我想要的效果,剛開始會生氣、懊惱,久而久之,會發現面對挫折、失敗或者意外已經習以為常。因為不是憤怒、煩躁就能解決問題,碰到不如意的事情時,都會改以客觀角度看待。人說「平常心」,其實往往來自不平常的鍛鍊。 每一件岩礦壺作品最少都經過十二天燒製,低溫的岩礦石會熔解產生許多自然獨特的釉色,中溫的岩礦石會使壺身產生膨脹的肌理、蒼勁的立體感,高溫岩礦石表面會結晶,迸發出獨一無二的作品。用心、專注是不二法門。一般陶瓷作品都一燒而已,岩礦作品都要三燒以上,且一燒就是三天,每回從0度到1230度,間隔加溫,不能一次就高溫不然會爆掉。燒一次大約要十三個小時,十三個小時到達1230度的時候,又要讓它降溫,需要二十.三十個小時,降到150度以下才能開窯,不然接觸到冷空氣也會爆掉,所以需時三天讓溫度緩升緩降;做複燒則最少要十二天。燒的過程中若遇到爆掉的,就會失敗要再重來,每一次的過程都是體會岩礦陶泥給我們的生命體驗,不論結果成功或失敗都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沒有速成,只有透過雙手及最重要的心與自己不斷地對話再對話。 拋卻浮華認清自己想要的,靜心打磨自己,讓自己活得真實真誠簡單,對生活充滿信心充滿希望,好好生活,才能保持最好的狀態。製作屬於自己的壺,烹好屬於自己的那壺茶,喝出屬於自己的味道,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77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