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馬叔禮小說長城講座套書(共八冊+12DVD不分售)
滿額折

馬叔禮小說長城講座套書(共八冊+12DVD不分售)

定  價:NT$ 3500 元
優惠價:903150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套書特色】

小說風潮最豐富的知識長城:
七本一生必讀經典小說介紹
八本演講內容與珍貴手稿
十二片精采講座DVD
●全系列十二場講座,每講約三小時-三小時半,共四十二小時。

當代國學大師──馬叔禮的百年文化獻禮
用故事 構築文化長城
用文學 暢談美妙人生
用小說 編織生命風景
細說生花妙筆
照亮萬古長夜
潛心研究學術數十年,馬叔禮闡述經典小說
帶領讀者進入經典小說的思想境界
深入發掘文學趣味

壹.紅樓夢(書+DVD不分售)共有2片DVD
簡介:
林黛玉與賈寶玉為什麼不能在一起?
《紅樓夢》裡有玄機
第一講:都云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第二講: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貳.西遊記(書+DVD不分售)共有2片DVD
簡介:
唐三藏師徒從西天取回的是什麼經?
《西遊記》裡不能說的祕密——
第三講:如來掌心裡的心情
第四講:西遊記是小說中的大說

參.三國演義上(書+DVD不分售)共有2片DVD
肆.三國演義下(書+DVD不分售)共有2片DVD
簡介:
讓孔明潰不成軍的一場戰爭
《三國演義》細說分明——
第五講: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第六講: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第七講:歷史觀與歷史盲點
第八講:孫中山思想百年史觀

伍.水滸傳(書+DVD不分售)共有1片DVD
簡介:
梁山泊一百零八好漢如何擺得平?
《水滸傳》的天機不可洩露——
第九講: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陸.鹿鼎記(書+DVD不分售)共有1片DVD
簡介:
韋小寶何以不會武功卻能縱橫天下?
《鹿鼎記》揭開滿清藏寶圖——
第十講:韋小寶的病與康熙葫蘆裡的藥

柒.人子(書+DVD不分售)共有1片DVD
簡介:
寫給從九歲到九十九歲孩子們看的故事
《人子》帶你進入荒誕又真摯的世界——
第十一講:人子路悠悠.天地任低昂

捌.浮生六記(書+DVD不分售)共有1片DVD
簡介:
芸娘是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
《浮生六記》的夫妻相處之道──
第十二講:願生生世世為夫婦

作者簡介

馬叔禮

五獲聯合報、中國時報等、散文與小說獎。
曾任三三集刊主編、耕莘文教院寫作班主任,並於中國廣播公司、警察廣播電台、漢聲電台、台北電台、 教育電台等播出學術講座。
現於日月書院講學,致力於易經研究與正體字推廣。

馬叔禮先生經歷簡要
學術講座(大陸)

2009年
北京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大哉孔子》:
(一)中國,為何尊孔子為至聖先師
(二)孔子,為何是中國最懂天道的人
山東經濟學院《大哉孔子》
曲阜師範大學孔子文化學院《大哉孔子》

2010年
中國美術學院《大哉孔子》
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從蘇東坡談中國文學的真善美》
山東大學《大哉孔子》
山東經濟學院《從三國演義談歷史觀》
北大國學社
(一)大哉孔子
(二)從易經天道談大國崛起應有的領導智慧
國旅聯合會 從易經天道談大國崛起應有的領導智慧
清華大學 從易經天道談大國崛起應有的領導智慧

私人講學內容
古典:易經.老子.莊子.禪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詩經.詩詞.小說.京劇.歷史 話題.文化話題
現代:小說.新詩.散文.評論.戲劇.電影.人生境界.生命層次.人法自然

名人/編輯推薦

胡忠信 歷史學者
陳若曦 國家文藝獎小說家
曾志朗 中央研究院院士 
張曉風 知名作家兼陽明大學教授
共同推薦 (依姓名筆畫排序)

目次

壹.紅樓夢
目錄
第一講:都云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一、講題源出
二、關鍵回目.五回
三、一回提綱
四、紅樓人物
五、寶黛之情
六、太虛真假
七、關鍵回目.二十二回
八、芙蓉誄妒
九、凹晶館聯
十、黛玉葬花
第二講: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一、 講題源出
二、人物描寫
三、燈謎天機
四、海棠詩會
五、劉姥姥進大觀園
六、後四十回
附錄:
作者經歷
「小說長城」講座系列



貳.西遊記
目錄
第一講:如來掌心裡的心情
一、講題源出
二、背景故事
三、故事開始
四、西天取經
五、悔不當初
第二講:西遊記是小說中的大說
一、人物代表
二、天宮思想
三、竹林求救
四、地仙之祖
五、擺渡尊者
六、無字天書
七、名字的故事
八、獨釣
附錄:
作者經歷
「小說長城」講座系列


參.三國演義上
目錄

第一講: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一、儒家王者──劉備
二、黃老王者──曹操
三、戰將關公
四、謀臣孔明
五、浪花淘盡英雄
第二講: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一、人為何要讀歷史
二、何謂歷史人物
三、歷史人物的評斷標準
四、功成、名遂、身退
五、成敗的歷史觀
六、論人才條件
七、是非的歷史
八、後人詩評諸葛亮
附錄:
作者經歷
「小說長城」講座系列


肆.三國演義下
目錄
第三講:歷史觀與歷史盲點
—、主導歷史觀者
二、偏頗的宇宙觀主導歷史觀
三、病理史觀與生理史觀
第四講:孫中山思想百年史觀
一、孫中山是建國者
二、列寧的使者
三、孫中山的百年大計
四、三民主義
五、孫中山的思想根源
附錄:
作者經歷
「小說長城」講座系列


伍.水滸傳
目錄

一、《水滸傳》的天人關係
二、天罡星點譜
〈一〉天殺星李逵
〈二〉天孤星魯智深
〈三〉天傷星武松
〈四〉天慧星石秀
〈五〉天機星吳用
〈六〉天魁星宋江
〈七〉天罡星盧俊義
三、王者氣象
附錄:
作者經歷
「小說長城」講座系列


陸.鹿鼎記
目錄
一、《鹿鼎記》人物系統圖
二、金庸小說的特色
〈一〉歷史脈絡
〈二〉文學傳統
〈三〉武俠境界
〈四〉造型藝術
〈五〉意識型態
三、韋小寶的病與康熙葫蘆裡的藥
〈一〉逐鹿中原
〈二〉莫逆之交
〈三〉衝冠一怒為紅顏
〈四〉三蕃之亂
〈五〉康熙的絕招
附錄:
作者經歷
「小說長城」講座系列


柒.人子
目錄
一、汪洋
二、幽谷
三、忘情
四、人子
五、靈妻
六、花豹
七、宮堡
八、皮貌
九、鷂鷹
十、獸言
十一、明還
十二、渾屯
十三、不成人子
附錄:
作者經歷
「小說長城」講座系列


捌.浮生六記
目錄
一、閨房記樂
二、閑情記趣
三、坎坷記愁
四、鶼鰈情深
〈一〉蘇東坡與王弗
〈二〉元稹與韋蕙叢
〈三〉陸游與唐琬
〈四〉胡適之.徐志摩
附錄:
作者經歷
「小說長城」講座系列

書摘/試閱

馬叔禮主講 小說長城講座系列套書

壹.紅樓夢(套書不分售)
內容試閱1
一、講題源出
中國文化的深度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講完,今天著重在小說,第一講是《紅樓夢》。為什麼我要先談《紅樓夢》呢?從民國開始的五四運動到今天,中國的古典小說裡,《紅樓夢》是最被學術界跟大眾所接受的。當然有原因,第一:因為《紅樓夢》的背景是以愛情作為背景、是以才情作為背景,當然《紅樓夢》也寫了整個家族的沒落,寫了各種各樣的人性變化,所以《紅樓夢》叫大觀園,是一個社會大觀的濃縮,可是著重的點是在賈寶玉、林黛玉跟薛寶釵這幾個女子身上。

西方文學的一些傳統,比如說亂世佳人─—《飄》這部小說拍成的電影,描寫南北戰爭的故事,其中就有郝思佳、媚蘭、衛希禮、白瑞德船長他們的愛情故事;比如說莎士比亞,有羅密歐與茱麗葉兩大家族的鬥爭,在這中間有一個愛情的悲劇;所以看齊瓦哥醫生、戰爭與和平……都有這種背景,因為這種背景太熟悉,所以《紅樓夢》以愛情為主題之一,就很容易引起大家的討論。

第二:因為它寫這麼多的人物、這麼複雜的故事、這麼多瑣碎的生活,但是細膩而不囉唆、精鍊又有美感、文字極佳。從文學的角度來看,它寫人物寫活了,像王熙鳳人還沒有出來,聽她講話馬上就知道這個是王熙鳳,可以把人物寫成這個樣子!《紅樓夢》寫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都能讓你感覺到眼睛看得見,這種文采的確令人心動。

第三:中國從推翻滿清建立民國一直到現在,這一百年當中,多數的時間是分裂跟動亂,有時候是內戰,有時候是外敵,中國命運的坎坷,令人非常的浩嘆。由於戰亂頻仍,分裂局面外強欺凌,所以絕大多數老百姓的生活是苦難的。這種苦難的生活,凡是一個有愛心的文學家,都希望能夠替這些廣大的老百姓講講話,因此就茁壯了西方文學的寫實主義。

西方文學當然有古典主義、有浪漫主義、有各種各樣的學說,但是其中寫實的精神是很重要的。它的文學技巧偏重在可以讓你如臨其境,寫生活的面能夠面面俱到,好像你就活在那個環境裡跟著它的文筆走,你能夠看到生活裡各樣的畫面、各種人物的形象很清晰。寫實主義的精神,透過寫實來反映這個時代跟社會多數人的苦難、多數人精神上的困頓,因此《紅樓夢》跟中國的金瓶梅是比較符合寫實的精神,但是《紅樓夢》偏重在情,而《金瓶梅》偏重在慾,因此這兩部小說也受到層次不同的注意。

當然《紅樓夢》文學的價值更勝於金瓶梅,其他的小說像《西遊記》是非常神怪、想像的,如果你對這裡邊的思想背景不熟,你的領略就有限。《水滸傳》跟《三國演義》這兩部作品是一個是寫歷史、一個是寫江湖,但是它是屬於比較大寫意的,在寫作上來講也有某種程度的誇張。像三國裡邊有草船借箭、借東風、空城計、孔明借壽,這些部分很傳奇、很誇張,跟《紅樓夢》一比,雖然《紅樓夢》有一開始的補天遺石神話,但是這個神話,是為了要寫一種現實感而不能夠不用的,等一下我會比較詳細的來分析文筆。

今天跟各位談《紅樓夢》,《紅樓夢》有說之不完的故事,如果在學校裡開課要相當長的時間,但是我們只有兩場的演講,所以今天我偏重在林黛玉跟賈寶玉的愛情這個部分,下次來談除了賈寶玉跟林黛玉以外的人物。

清朝末年民國初年有一位知名的文學家叫王國維,他在《人間詞話》裡曾經講作家有兩種背景:一種是主觀詩人、一種是客觀詩人。客觀詩人要閱世越深越好,閱世就是人生經歷越豐富、讀的書越多,這種人才能寫作寫的好,他舉的例子就是《紅樓夢》跟《水滸傳》;另外一種主觀詩人是閱世越淺越好,他舉的例子就是南唐的李後主,說他是養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所以他是人君之所短卻是文學之所長,因為他不適合做君王,可是他做了一個君王的位;他有這個命,可是因為他對世事不明,是一個很單純的公子落入到皇家,因此保持了他的真性情。

所以,某種程度李後主是賈寶玉的味道──多情種子。可是,《紅樓夢》的作者自己比王國維要更有見地,他寫到賈寶玉神遊太虛幻境,曹雪芹自己講他是在悼紅軒用十年的時間、五次的增刪寫完了《紅樓夢》,這樣一種寫作呢,最後留下了一首詩叫「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什麼是荒唐言呢?因為他寫了一個大荒山無稽崖的故事,寫完讓我一把辛酸淚,把我一生的故事寫完了,「都云作者痴,誰解其中味」,大家都說我是癡情,可是誰能夠解我的癡情呢?癡情是最難解釋的一種情,因此,我今天把曹雪芹自己講的這兩句話訂為今天的題目。

內容試閱2
二、關鍵回目.五回
曹雪芹寫到賈寶玉有一次在寧國府睡在秦可卿的房間裡,本來秦可卿引他到另一個房間,但他看了門上對聯上寫的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以後,即使環境很好,就不想睡在這個房間裡。最後,秦可卿沒辦法就帶他到她自己的房間。秦可卿的房間裡邊有一幅畫,是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圖〉,另外有一幅字,是秦觀(秦太虛)所寫的「嫩寒鎖夢因春冷,芳氣襲人是酒香」。看到有這麼一個對聯,他高興得不得了,秦可卿說:我這個房間連神仙都住的下來,賈寶玉果然就夢到了一位神仙姊姊帶他魂遊太虛幻境。在那裡,他看到了金陵十二釵、聽到了紅樓十二曲,這是他的一場夢。所以,這本書叫做《紅樓夢》。

賈寶玉在《紅樓夢》的過程中,是誰帶他進去的呢?就是他睡在秦可卿的房間,太虛幻境帶他看了金陵的十二釵、十二副釵、十二又副釵。他看不懂,似懂非懂,留下了很深的感受,警幻仙姑要藉這些故事來警醒他,所以賈寶玉這個夢是非常重要的一回。所有《紅樓夢》裡面重要人物的故事,大部分都在這個回目裡——第五回。

警幻仙姑的妹妹她看起來像誰呢?就像秦可卿。秦可卿的小名就叫兼美,兼有兩種美,好像有一點林黛玉的樣子,又有一點像薛寶釵的樣子,所以秦可卿的畫面兼有這兩美。賈寶玉就在那個夢境當中,第一次作了一場春夢,褲子濕了。當時伺候他的襲人嚇了一跳,發現他夢遺,覺得很害羞,於是賈寶玉就把他夢中所看到的故事講給襲人聽。襲人很害羞,寶玉就拉了襲人做了第一次男女肉體的接觸。更妙的是,襲人姓花,有一次賈寶玉讀到一首詩叫做「花氣襲人知驟暖」,剛好他夢遺的這個房間裡,有秦太虛的對聯叫做「芳氣襲人是酒香」,都有襲人這兩個字。

賈寶玉前世是照顧花的神瑛侍者,因此他第一次男女身體的接觸是襲人,就剛好是他給她取的名字。有一次,賈寶玉的父親非常生氣的說:襲人這個名字是誰取的?王夫人不敢講實話,就說:大概老太太取的。寶玉的父親說:老太太哪裡會用這種艷詞來取名字?就逼問賈寶玉,賈寶玉最後只好說:讀詩的時候有讀到「花氣襲人知驟暖」,剛好她姓花,就給她起了一個名字。寶玉的媽媽說:那讓她改一改名字,不要再用了。他父親非常生氣說的:算了不用改了!意思是關鍵在於寶玉的習氣,因此大喝一聲:畜牲,出去!就把他攆出去。從這裡可以看出來,寶玉人生的現實面跟情感面——現實的慾跟人生的情。情是對林黛玉,現實第一次的身體接觸是他房間裡的丫鬟——襲人,我們在讀《紅樓夢》的時候,對於裡邊的人物故事,應該要很注意他的名字,因為這裡邊的暗示性非常的高。



貳.西遊記(套書不分售)

內容試閱1
二、背景故事

現在我來談《西遊記》,當年唐三藏到了印度,是非常辛苦冒險的歷程。他在印度得到極為高的評價,他有很深的悟性又相當用功。那個年代印度正是佛教最盛的時候,釋迦牟尼大約跟中國孔子的時代差不了太遠,比孔子大一些,那時候希臘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所以剛好印度、中國、希臘都是三個非常高的巔峰。不過,中國當時是根據孔子在《易經.繫辭》所講。

中國學問的巔峰是講自然之學、宇宙規律的《易經》,而《易經》的興盛是在商朝的末年、周朝初年,離孔子已經有五百多年。因此,中國文化的最高巔峰如果往最遠處推,推到伏羲畫八卦開始,用那段的歷史為繫年不夠清楚,只能大約說不到七千年,但是如果以孔子所講的《易經》,最輝煌的時代在殷商末期,就有三千年的歷史了。所以,比當時希臘跟印度早。印度雖然有釋迦牟尼,但是印度後來的佛學沒落了,今天在印度還是印度傳統的印度教比較盛行,佛教反而變成很多觀光勝地。

唐朝玄奘大師去印度的時候,正是印度佛學最盛的時候,等於是世界最大的佛教大學。玄奘在那裡很快的受到重視,他不斷研究終於學成歸國。印度除了佛教以外還有其他宗教如印度教,因此印度始終不是統一的國家。歷史上它是很多的小國,這些小國彼此之間有時候戰爭、有時候分裂,一直到英國用兵力把印度統一了。所以,今天的印度仍然保有了很大的地方性,有二、三十種的語言都是國語,印度要在歷史上能夠統一是很困難的事情。

玄奘大師在印度回來之前,經過一場大辯論,辯論佛學經意,當時是很嚴格的,如果辯輸了甚至於有殺身之禍,大家公認他是最能夠說清楚佛學道理的人。後來,他回國了,回國的路上又走了另外一條路,當然也很艱辛,路上遇到很大的困難,馱經的象、馬匹死了,就沒有辦法把經書運回來。於是他寫信給當時唐朝的皇帝唐太宗,他出關的時候等於非法出境,入關的時候卻得到皇帝的支助,很風光的到了京師,皇帝唐太宗跟他成了很好的朋友。

玄奘回來沿路有經過二、三十個國家,唐太宗雄才大略,對於當時外國的情況很希望能夠藉著親身經歷的唐三藏來理解,因此就請他寫下來,所以有《大唐西域記》,我們今天讀到的《西遊記》是明朝吳承恩根據作品記錄下來。

談《紅樓夢》的時候,我曾經講過中國的文學在詩經的時代,孔子是風雅頌,「風」是十五國風代表民間的文學;「雅」分小雅、大雅代表知識分子;「頌」是代表朝廷的重要典儀,所以有〈商頌〉、〈周頌〉。孔子認為治國的人,同時要了解民,但是治國的人對老百姓講話要講文雅的話,所以叫「子所雅言」。

這種風從漢到唐都沒有問題,但是中國有好幾次異族入侵,魏晉南北朝有五胡亂華,從西晉到東晉南遷之後,北方都是胡人,所以漢人跟胡人就混血了;第二次北宋被金兵占領了,半壁江山沒有了,到南宋甚至被蒙古人亡了,中國又被蒙古人統治了將近一百年,叫元朝。蒙古人是沒有文字的,而且不太重視中國文化,因此蒙古的時代文人的地位很低,就是九流十丐,只比乞丐高一等。有很多好的文學家就不可能在朝廷裡作官,最後流落到民間,所以元朝就變成了民間戲曲的興盛,關漢卿、馬致遠、《西廂記》的王實甫都成為當時的戲劇大家。

後來元朝蒙古人被逐出中國,蒙古在中國的北方建立四大帝國,在北方還有一百多年,但是在中國就不到一百年,原因是對中國文化的不重視,過去是士的文學、民的文學同時活潑,到了元朝就變成民間的戲曲特別好,官方的文學就沒落了。到了宋、明之間又有理學,慢慢注重內在心性的修養,使得第對大自然客觀的理解、自然的學問慢慢弱了,第二個使百工技藝被貶視,慢慢就變成讀書人是唯一的最好的出路,也就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這一段時間,由於讀書人慢慢出問題了,在思想上離開漢朝、唐朝那種活活潑潑的士跟民在一起的文學,生出了一種病態,甚至要求女人要裹足、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女子無才便是德。類似這樣都是因為民族的文化生病了,漢唐時代女子晚上可以出來夜遊、騎馬,是這一種活潑的民風。不過,宋明理學只影響到讀書的家庭、作官的家庭,中國的民間仍然活潑,所以民間的戲曲照樣非常盛行。

到了明朝末年,滿州人入關,滿州人很早就跟中國作戰,宋朝之後岳飛打金兵,金就是滿清的祖先。入關以後為了要防止漢人還有反清的思想,所以不能夠再用「金」,但金跟清差不多,就改成清朝。而且,明朝的明,日月火明是火,水剋火,所以改清,清有水,所以滿清滅了明朝。以前的金被火所剋,在陰陽五行裡是火剋金,金人改成清第是不要讓火剋金,可以水剋火;第二個是不要讓大家一直意識到他們是在岳飛時代就跟漢人打仗,因此滿州人入關以後就把原來武廟的岳飛慢慢改,透過戲曲說書,中國人喜歡三國演義於是就有了新的武廟關公,滿清把關公推出來取代了岳飛。

曹操曾經以恩義待過關公,關公有道義,赤壁大戰之後華容道放走曹操,提醒了雖然滿州入關殺了很多的漢人,但是和解了之後仍然能夠義氣相投。改神,是滿清人經過思考用中國的文化來做新的鋪陳,也化解了很多的敵對現象,的確是很高明的。由於滿州人的皇帝很早就跟中國接觸了,所以對中國文化是有研究的,進關以後所有的皇帝幾乎都是讀漢書讀得很好,因此有兩百六十八年。

中國之所以為大,不是去征服別人,秦始皇即使滅了六國,把各國原有的長城連續起來叫萬里長城,但是萬里長城以外的土地中國就不興起占領的念頭,大致上是如此。個別的小出入當然會有,不過我們講歷史觀只能講大的,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以後,海上霸權崛起,到全世界去占領地,英國英倫三島把印度占了,英國也跟中國打鴉片戰爭又得到香港。西班牙、葡萄牙、荷蘭這些小國家跑到非洲、中南美洲去,澳門也曾經由葡萄牙所託管;荷蘭人也曾經來過臺灣。

你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離亞洲、非洲有多遠,還跑到更遠的中南美洲,所以中南美洲叫拉丁美洲。從歷史來看,中國即使在強盛的時候,明朝明成祖鄭和下西洋比哥倫布早了將近一百年,哥倫布不過是跟西班牙的國王要了三條船一百多個水手,到了中南美洲看到當地的原住民土著,就把國旗拿出來宣布是西班牙國王的土地,可是早快一百年的鄭和下西洋,當時的船艦比哥倫布要大不知道多少倍,好幾層高,甚至於可以載馬,戰艦底下儲藏淡水。當時造船的原理是用一節一節的竹子,竹子一節進水了,其他的不進水,船就不會沉。

當時戰艦之大、規模之大,一共帶了兩萬多人。鄭和信仰回教,是伊斯蘭的宗教信仰,但是他代表皇帝出來不會因為個人的信仰去麥加去朝拜,只派代表去祭祀,當時兩萬多兵力還帶了馬匹,是一艘大的戰艦,如果他想要土地,到任何國家都是占不完的土地。但是,中國不是如此,而是跟這些國家交朋友、送禮。明成祖朱元璋奪了他的姪子惠帝的江山,惠帝失蹤了,所以剛開始是比較有政治目的,慢慢就變成了貿易、變成了文化,甚至七次到了非洲。鄭和下西洋七次,當時主戰艦紀錄了很完整的艦長日記,曾經放在國家檔案室裡,最後被偷走不見了,這是最寶貴的中國向外大規模的探險、交朋友,打通了海上的貿易繼承了原來的絲路。

路上的絲路興盛的時候,中國當時是秦漢,歐洲是羅馬帝國。剛開始漢武帝要伐匈奴,所以派了很多人一方面去找汗血寶馬,一方面打通了西域關節,他跟很多小國家聯合起來對抗匈奴、孤立匈奴,後來漢唐就慢慢在甘肅建立建立了四個郡: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絲路是在路上從東往西打,西方羅馬帝國從西往東打,兩大帝國就打通了孔道,從軍事慢慢變成商業的交通,東方的貨賣到西方,後來又變成文化的交流。絲路走了一兩千年,後來羅馬帝羅衰微了,又崛起了新的阿拉伯世界,最後宗教也傳進來。有佛教進來,有大唐景教流行碑,有基督教進來了,還有拜火教也進來了,各種宗教到了中國,同時中國的文化也輸出:文字、曆法、音樂、美術、陶瓷、茶藝,透過貿易或是文化交流輸出。

後來,鄭和大規模的海上的探險,變成開拓更強大的水上絲路,當然鄭和之前水上絲路就已經開通了,不過論規模來講還是鄭和為最大。講這一段歷史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就是中國的大不是去占領人家的土地,英國當年叫日不落國,太陽沒有落下來,但是今天加拿大、紐西蘭、澳洲只叫她大英國協,英國已經不能指揮她們了,大家在國際場合是平起平坐。傳統的歷史英國的女皇還是大家的宗主,可是中國沒有去占領別人的土地,那中國為什麼大?因為被侵略。

蒙古統治中國一百年,蒙古走了,中國多個蒙古;滿州人入關兩百六十八年,中國多了東北、蒙古跟新疆,如果滿州沒有入關,現在的國土只有以前的一半。今天的中國之所以大,是因為滿州人當初進關的時候殺了很多人,有「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非常的慘。我們的前輩祖先受過很多的苦難,換得了中國的大,滿州人雖然以武力打天下,但是她們沒有孔子、老子、莊子、佛經,所以沒有辦法治天下,最後用中國的文化來治天下。因此,滿州人被推翻以後到了民國,大部分都漢化了,滿州的語言不見了、文字不見了,剩下旗袍。

中國變大雖然是用很多苦難換回來的,但是如果從長遠的歷史來看,文化是柔性的、軍事是剛性的,還是文化的力量大。我們看今天政壇的起起伏伏,總統過幾年換人,但是今天我講的這些思想學問,甚至於我講的文字、老子、易經,將來會永永遠遠傳下去。因此,我個人是絕不從政的,看長遠還是文化最重要!

內容試閱2
三、故事開始

〈一〉石破天驚

《西遊記》大致上的背景就是如此。故事從什麼時候開始?一開始說盤古開天,在地球上就有了四大州,剛好我們現在有亞洲、美洲、非洲、歐洲,所以《西遊記》裡面講說盤古開天以後有四大州,東勝神州,西邊、南邊、北邊各有州。其中東勝神州靠海裡有座花果山,山受日月精華所照,有一塊幾十丈大石頭經過長期的日月精華所照,慢慢孕育了猴胎。有一天,猴子石破天驚出來了,顫巍巍的走幾步路,可是兩目運睛直達天庭,連玉皇大帝都為之震動,請順風耳、千里眼查他的來歷。

這一段在講什麼?講沒有父母的猴子,請問地球上有哪些動物、哪些植物會沒有父母?為什麼取經的猴子是沒有父母的?這就是《西遊記》用神話來寫作的好處。如果《西遊記》用一種寫實的筆法記錄,只是唐三藏取經的歷程,那很可能只有信佛的人來讀,不接受佛教信仰的人,不見得有興趣去讀。用神話想像的世界來寫,就可以讓所有的人,不管你是學什麼,都讀來津津有味,打破了時空感。

取經就是去追求最高理想,什麼叫做經?佛有佛經,中國有易經,人的身體有經絡,地球上找任何一點有經緯線。簡言之,經就是最高的。取經的人去追求最高的理想,要經過九九八十一劫難。因為個位數到極至是九,九是奇數不平衡,九的意思又跟諧音很久的久相通,所以從一數到九很久,因為個位數到九都到底了,九個九八十一諧音就是長長久久的意思。要取經的人就要走得長長久久,可是又要受很多的劫難。

中國字裡面,九字跟長久的久有關,比如寫軌道的「軌」,車走過的軌道,左邊車、右邊九,什麼是軌道?車子走了很久,很多車子經過,久了以後慢慢就會有軌道。如果要經過很多次的手續,才能煉出來一點很精煉的東西,就叫「丸」。
丸散膏丹湯的丸,九一點就是丸,就是煉很久才能煉出來一點東西就叫丸。中國字尤其是楷字,非常的奧妙。

做生意的人叫做商人、商賈,商賈是什麼意思呢?古代商人貿易最早是以貨易貨,後來用貝殼作錢,也一度用絲綢作錢,後來才用金屬銅鐵金銀,這四種金屬都可以作錢。最早的錢是貝殼,貨物的上面是變化的化,下面是貝殼的貝,就是貨物可以變化成錢,貝殼就是錢。商人為什麼叫商賈?因為把東方的貨賣到西方,東方最值錢的東西是絲綢、陶瓷、茶葉,利潤都非常高。

讀明朝歷史的時候覺得晚期的皇帝都不行,昏庸、跋扈,所以明朝剛好碰到不好的皇帝,清朝剛好遇到強的英主,努爾哈赤、皇太極進關以後,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大部分都是好皇帝。因此,中國最弱的皇帝碰到異族最強的皇帝,最後結果就是明朝輸了。滿清入關的確帶給中國很大的劫毀,但是今天看來,歷史是柔和的,今天是所有過去的累積。因此,滿州人又跟漢人合在一起,今天你要問誰是漢人?我告訴各位很難說的,因為五胡亂華的魏晉,到了元朝的蒙古,再加上滿州的兩百六十八年,還有其他少數的民族,跟漢人的血統不斷混,所以你說誰是純種的漢人很難說。

中國歷史是文化論不是血統論,滿清朝代過去了,中國的血液裡邊、文化裡邊又注入了新的民族進來,五胡亂華的血統跟文化又注入到中國的血統裡,魏晉南北朝五胡亂華到蒙古,這些異族的血統跟文化都進到中國,所以中國是包容的文化。在歷史上,當然包容也花了很多的痛苦跟代價,今天我們看起來都是成為完整的一體。讀過去的歷史,我們對前輩的興衰、痛苦應該要充滿體恤之情,對先聖先賢所建立的偉大的傳統、了不起的文化,我們應該充滿感激。

《西遊記》告訴我們佛教傳到中國來,雖然來自於印度,但是後來中國推廣了,大乘推到今天的日本跟韓國,小乘推到今天的中南半島、越南、泰國、馬來西亞這些國家。所以,今天佛學的世界化,是漢人、是中國的貢獻。如同猶太教,最早猶太人是埃及的奴隸,摩西帶了他的子民過紅海找到蜜與奶之地,在曠野裡走了四十年,最後停下來。後來在歐洲,羅馬帝國起來了,把耶穌賜死在十字架,但是後來羅馬人接受了宗教,經過轉變,變成基督文明,到了俄國還有東正教,其實是一種教性。今天的基督教能夠世界化,是因為歐洲人的貢獻,如同佛教的世界化,是中國人的貢獻。

佛教在唐朝的時候,玄奘大師到印度取經,另外還有一位了不起的鑑真和尚。日本有很有名的史學文學家井上靖,寫過一本《天平之盟》,鑑真和尚為了要到日本去傳道,當時是冒生命危險,而且也是非法的。他帶了佛經、醫藥、一大堆人,遇到颱風吹得東倒西歪,甚至佛經這些寶貝眼看著要沉到海裡了,為了讓佛經能夠保存,最後人跳到海裡去救回佛經。鑑真和尚後來眼睛瞎了,終於千辛萬苦到了日本,日本在唐朝叫大化革新,後來的明治維新是學西方,明治維新建立的都城是東京,唐朝建立的都城是奈良跟京都。所以,鑑真和尚就把中國的佛教帶到日本,而且成立受戒的制度,和尚也是很了不起!

《西遊記》講三藏取經的故事,剛講到取經就是追求最高的理想。如果人想要學音樂,那音樂的最高理想也叫取經;如果想文學、想學繪畫,在文學繪畫裡追求最高的理想都叫取經。取經的人都會遇到九九八十一劫難。什麼是九九八十一劫難,後邊會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參.三國演義上 (套書不分售)

內容試閱
今天要講的《三國演義》是一個「戰亂文學」,亂是有一個亂世,是漢朝末年桓靈二帝的時代,一個時代君若昏庸,就有太監跋扈攬權,讓國家進入衰亡。拿人來作比喻,人的大限到了,氣色都不對;那麼一個國家四百年的江山,大限到的時候,氣象都不對。後來董卓出來了,他是軍人護駕最後干政,然後有人把董卓除掉,又有十八家諸侯出來了,十八家諸侯你爭我奪的結果,最後變成三分天下,而三分天下最後又怎麼變成一統江山?這是由亂而治所流露出來的歷史的消息。所以,一個會讀歷史的人應該要多讀戰亂文學,再來應該注意的是它是歷史還是文學?

中國有《三國誌》是歷史,但是《三國演義》是把歷史文學化,這也是中國一個寫史的傳統。太史公寫《史記》為什麼到現在還流傳這麼廣,變成獨立在世界上很特殊的一門史學?因為它最早把上古一直到漢代的歷史都記錄下來,所謂「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藏諸名山,傳之其人,通都大邑」能夠做到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史記》寫得成功是因為它又記錄了真實的歷史,同時又透過文學把它鮮明化、生動化還加上了作者的想像,使所有的讀者對裡面的人物非常的有感情,因此這個歷史就變活了。

明朝以後,幾乎民間普遍喜歡關公、孔明,多半都是因為《三國演義》的文學化。所謂「真」有三種:第一種是科學的真,研究大自然;第二種是歷史的真,歷史有沒有發生這件事情;第三種是文學的真,因為文學會創造生命,《西遊記》真正的歷史故事是玄奘一個人去取經,可是這本故事裡多出來沙悟淨、孫悟空、豬八戒,他們都不是人的相,這個就是充滿了神話的想像力。可是,《西遊記》卻使得唐三藏的故事享譽中國跟世界,我相信將來這個故事是很能夠世界化的,關鍵在於它寫活了。

我們應該怎麼讀《三國演義》呢?一方面要讀到歷史的,比較清楚的真相;另一方面也透過文學的描繪有歷史感,讓人人親近歷史。所以,我個人講《三國演義》希望掌握這樣一個原則。《三國演義》這個故事非常精采多變,不是三言兩語在三個小時之內能夠把它講完的,一定要有一種脈絡。

《三國演義》一開始第一句話叫「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英國有位大史學家湯恩比,寫過《歷史的研究》,他說人類的歷史有三種模式:第一種模式是希臘的,在愛琴海上很多的城邦都是孤島,發展出了一種很多元的文化,彼此互相競爭,也互相往來、征戰,它們都有一個空間的距離,所以同時呈現了很多元的文明,有一點像中國春秋戰國的九流十家。當時它的政治背景是互相征伐的,打來打去,後來希臘的亞歷山大統一了,而且征伐其他地方成為一代梟雄。可是,希臘的模式是分裂、多元、文化、多樣,統一之後亞歷山大征印度還沒有回去人就死了,葬在家園已經是整個大勢已去。歐洲曾經好幾次有統一的機會,拿破崙沒有成功就面臨滑鐵盧,希特勒也沒有成功就自殺身亡,這都是暴起而暴落。很多的文明都是分裂以後就不能再統一,這是一種模式。

第二種模式是猶太文明,從埃及時代是奴隸,埃及有埃及人的法老王,它的信仰跟宗主不同,後來摩西帶著他的子民出紅海,想要找一個上帝所應許他的蜜與奶之地,但是很艱辛,最後發展出了猶太文明。它的模式是不立國,只傳道,以民族、文化、信仰作為結合,而不以一個國家的形式固定在一個地方。這樣的模式在二次大戰的時候遇到了希特勒,屠殺了六百萬的猶太人,終於使他們痛定思痛必須要建立一個國家,要有武力來保護國家。孫中山先生講:「民族是文化自然力形成的,國家是武力造成的。」猶太人過去在歷史上沒有建國,而以宗教信仰為依歸,傳到了非洲跟當地人的血統混,所以有些猶太人可能是黑人。但是不管他是什麼皮膚,他的宗教信仰一樣、文化理念一樣,也就形成了一種模式。

第三種模式是中國,中國幾千年來分分合合、分而後合、合而後分,就如同孟子所講的:「五百年必有王者興。」中國的大一統是在秦朝,之前西周雖然實行封建制度分封諸侯,但周天子還是有權威的,到了春秋戰國以後有五百年的分裂,這個時候周天子慢慢式微了;之後秦、漢統一了,但是從漢朝末年一直到隋唐的隋,中間的漢末到魏晉南北朝分裂四百年,漢朝的統一四百年,分裂也四百年;之後隋唐統一了,到了唐末五代又分裂;宋代統一了,但是北方的金最後亡了北宋,南宋最後又被蒙古人亡了;之後明朝統一了,滿清人又入關統治了兩百六十八年。這一種分分合合,在世界的文明歷史上是很少有的。

埃及號稱有六七千年的歷史,但那是發生在六七千年前,而不是它有六七千年的歷史,埃及的文明早就結束了,只有金字塔留下來,今天住在那裡的人不是講埃及話,不是信仰原來的法老王,他們的語言、宗教、生活方式也都跟以前不一樣,所以等於埃及的文明亡掉了。世界上像這樣亡掉的古文明非常多,可是中國可以一直延續下來,而且這種延續有完整的歷史記錄。因此,中國有資格講「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合固然很難,合了以後分,分了以後再合就更困難。像一對夫妻兩個人談戀愛、相親、結婚,萬一分開了,以後還能夠再結婚嗎?連一對夫妻的困難度都這麼大,更何況是一個國家。

湯恩比未必了解中國為什麼可以分而後合,合而後分,但是我們作為中國人,難道不該研究這個問題嗎?這是一個大題目,非三言兩語可以講得完,所以我準備擺在下一講來談這個題目。今天先偏重在《三國演義》本身。第一個部分是講《三國演義》的故事,分析幾個人物;第二個部分用《三國演義》裡邊的詩詞,來引證裡邊的人物,把這兩部分結合起來。

《三國演義》的人物非常多,打天下的時候跟治天下的時候不同,打天下的時候人物要有基本的三種模式:第一種是打天下的王者,十八家諸侯選誰作代表,當然以三分天下的三個人物作代表,節省時間我只講兩家,一個是具有黃老背景的曹操,一個是具有儒家背景的劉備;第二種是戰將,《三國演義》裡的戰將無數,但是筆墨偏重在魏蜀吳的蜀這一邊,而蜀有五虎上將「關張趙馬黃」,我以第一員上將關公作為代表;第三種是智謀型的人物,像周瑜、荀彧、郭嘉……,但是最明亮的一顆星是孔明,所以一定要講孔明。所以,先講打天下的王者,再講打天下的將軍,最再講打天下的智謀人物,以這四個人物來作為我今天的講題,也配合《三國演義》裡邊的詩詞來加以說明,這樣子各位應該就會比較容易掌握這部書的精神。



肆.三國演義下(套書不分售)

內容試閱
今天是小說長城的第七講,這一講是從《三國演義》延伸下來的。《三國演義》開始的題目叫「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曾經引述英國大史學家湯恩比講過的世界上歷史的三種模式。一種是希臘模式,開始很多分裂的城邦,這些獨立的城邦彼此之間常常發生征戰,好處是多元、文化奔放,但是當亞歷山大統一希臘以後,再分裂就很難再統一了。所以,大部分世界的模式都是統一以後分裂,就變成永遠的分裂。第二種是以色列模式,始終不能成為一個國家,而以一個民族在全世界傳播宗教,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希特勒屠殺猶太人,使得他們感覺到一種強烈的威脅而必須成立國家,這就是今天的以色列。第三種是中國的模式,是所有的文明當中最特別的,因為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孟子說:「五百年必有王者興。」這只有中國的歷史才做得到,分以後再合是很困難的。今天我要跟各位談的題目,已經不是在談小說,而是從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個話題談下來,談歷史觀與歷史的盲點。

歷史觀是什麼?歷史盲點又是什麼?這樣去思考大家會有一個比較大的格局。我曾經跟各位講人要建立三種觀:第一個叫宇宙觀;第二個叫歷史觀;第三個叫人生觀。人為什麼要建立宇宙觀呢?因為人不能自己創造規律,規律是屬於大自然的,當人知道的自然規律越多,人就越能做大的事情。再者,人的經驗永遠有限,人類歷史的總體經驗,遠遠大過我們個人的經驗,一個人如果懂歷史,就繼承了最大的經驗,具有巨大的胸襟跟眼光,所以人一定要有歷史觀。

但是「觀」不是隨便的看法、想法,一鱗半爪。《易經》有個「觀卦」,就是告訴我們有系統、有脈絡的一套思維這個才叫觀。因此今天來跟各位談這個題目,是很重要的一個題目。很多人讀很多的歷史,故事很熟,但是沒有一個整體的歷史觀,希望今天的三個小時當中,大家能夠比較快一點有一個完整的歷史觀。

—、主導歷史觀者

首先,我們來看主導歷史觀的究竟是哪些人物?或者哪些因素?

〈一〉政治人物

主導歷史思考的人物第一種是政治人物,歷來中國有官史,滿清推翻了明朝,滿洲的皇帝就要文臣把明史寫下來,中國幾千年來這種傳統都是前朝被推翻,後朝來寫前朝的歷史。因為隔開了時間跟空間,比較容易能夠講出它的道理。這個不能說不對,因為後人寫前人的歷史,仇恨、是非的心情會過去,有時空的距離寫出來可能會比較客觀。但是,如果你是清朝的皇帝,總是希望明朝的歷史皇帝寫得比較昏庸,可以顯出來清朝的開國之君比較優秀,這種對照就會化解一種民族對立的情緒。因為滿洲人入關當時跟漢人的比例是百分之一,也就是一個滿洲人就會有一百個漢人,希望明史寫出來的歷史能夠讓大家服氣,覺得改朝換代是對的。我們不能說這種心理跟因素不存在,就客觀而論明朝末期的皇帝多半是昏庸居多,而清朝開國之君,沒有入關之前的努爾哈赤、皇太極到入關之後的順治、康熙、雍正、乾隆乃至於攝政王多爾袞多半都還是比較英明的。

因此主導寫歷史的大部分是政治人物,當時的皇帝也希望能夠留名,因此大部分都有史官記載歷朝歷代的興革變局。如果你是皇帝,也很希望史官寫你好,不要把不好的東西寫進去。孔子覺得當時的史官不能夠公正的記載,孔子自己沒有史官的地位,就自己代筆寫史,所以孔子說:「知我者春秋乎,罪我者春秋乎。」這樣各位就知道主導歷史的記載,多半是政治人物,這樣就會有盲點跟問題。

〈二〉知識人物

主導歷史思考的人物第二種是知識人物。主導歷史發展的多半是知識人物的學說思想,近兩百年來,主導人類思想歷史進程有三本重要的書,第一本是馬克思,馬克思的思想影響俄國革命推翻了帝俄,由列寧取用,史達林繼承,還有國共內戰時的共產黨繼承了馬克思,所以叫馬列毛。馬克思整理西方的歷史,找到一種對立、矛盾的現象,就是君王(統治者)跟老百姓(被統治者)的關係,老百姓的處境是多半困難、生活困窘,而統治者高高在上享有榮華富貴。這種關係就可以看到貴族跟平民是一種對立,資本家跟勞工是一種對立。馬克思就是發現人類歷史上對立的歷史、不公平的歷史,要平衡這種不公平就提出無產階級的世界理想,聯合世界上無產的人來推翻資產家。馬克思的思想最後由蘇聯跟中國實踐,形成了二次大戰後冷戰的對立,東歐跟亞洲很多國家慢慢被赤化,世界就變成一個對立的現象。

第二本重要的書是達爾文的進化論。達爾文是英國的科學家,當時英國要擁有海上霸權,就要去研究各個地形、地貌,什麼環境可以占領,可以供給英國工業革命大量的資源,所以英國占領了印度,在中國打了中英鴉片戰爭後取得香港,英國最後變成日不落國,表示占領很多土地。那時達爾文坐英國的國家船隊出去調查每一個海島,當時沒有攝影機記錄下來,但他發現了所有的物種是由簡單到複雜,而且物種進化過程中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他提出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科學觀,有一位大學者讀了以後非常佩服,就改名為胡適之。這個觀念後來主導了所有的政治、商業、學校的領域,大家都以競爭的觀念,作為進化的原動力、作為生存的原動力。從此以後牢不可破的就是競爭、競爭、競爭,要競爭就要把其他的部分打倒、打倒、打倒,這個觀念深深的印在大家的腦海裡,成為一種真理。

第三本重要的書是就是佛洛伊德的心理學。佛洛伊德是心理學家,他發現人類的行為有潛意識,而且潛意識常常主導了意識。潛意識裡又有人的根性上的情結,所以小女孩有戀父情結、小男生有戀母情結,他就用性的原始來說明一切人的行為方向。也因為這個學說出來,所有藝術、音樂、美術、文學、哲學的領域最後都一定以性做基礎,在當時認為是時髦。但這只是有形的,人類提升了人的動物性,動物本來就有性,孟子在跟告子辯論的時候也說「食色性也」,一個生物要延續一定要吃飯要食,生物要傳遞一定要性可以交配、繁殖,這個都只是有形的,其實人類文化的原點在於超越實用之上。

動物的世界不會去想要研究自然的道理,自然界的道理本來並沒有所謂的好壞,研究它幹嘛?剛剛開始是沒有目的性的,就像牛頓發現光,最後發現光譜有紅橙藍綠黃靛紫七種色,不同的波合在一起就變成光,變成一種光學。所以人類有一種性是想要了解大自然,求真,只有人類會想到人可不可以超越人去愛萬物像天地一樣,天地生養萬物,人可不可以去照顧自己的父母同時照顧別人的父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甚至於更大的「同體大悲,無緣大慈」,可以照顧動物、照顧植物、保護生態,這個就是善。人在冬天的時候,靠太陽取暖,夏天的時候,躲在樹蔭,但是植物沒有太陽不能生長。我們會去阿里山欣賞日出、去海邊看夕陽,我們會畫把它畫下來,這個是美,美不是實用的。肚子餓了畫蘋果不能果腹,但是蘋果的美可以單獨欣賞。人類有音樂、有美術、有文學,都是因為有美感。

一言以蔽之,人性跟動物性有什麼不同呢?就是動物性是實用的,而人所謂的真善美是虛的。地心有地心引力能把它拿出來嗎?水有水的浮力能拿出來嗎?人了解水有浮力、地心引力做什麼?動物不會去研究這個,只有人有求知的欲望、求真的欲望。所以,人有兩種性,一種是動物性,肚子餓了想吃東西,動物跟人一樣,男女到了成熟有性的衝動會交配,這是動物也有的,屬於動物性。人的身體裡有動物性,但是人還有人性,人性是追求真、追求善、追求美,這是動物的世界所沒有的。可是佛洛伊德的心理學卻用動物性的性解釋一切人類的行為,就把人性的昇華變成了動物性,用原始來解釋文明的原點,人跟動物的分野在於求真、求善、求美,可是這個觀念深入人心以後就變成一種顯學、變成一種時髦,最後主導了歷史。這就是由知識分子來主導的歷史。



伍.水滸傳 (套書不分售)

內容試閱
今天我們要講的《水滸傳》,是講宋代的故事,北宋跟南宋之間,背景是宋徽宗。宋朝的北邊有金跟遼,西北有西夏,西南有大理國,由於北宋重文輕武,另一種說法是北宋出現了很多經濟、政治的問題,最後再遇上不好的皇帝,像宋徽宗,最後北宋亡於金。

讀歷史的時候,可以看得出來徽欽二帝被擄到北方的靖康之難,當時南宋的辛棄疾想要反抗,岳飛想要匡復北方,這個都是當時的背景。可是,《水滸傳》在歷史的跟政治的部分只點到為止,偏重在江湖。就講解來講,《三國演義》是講人與天道之間,中間有歷史跟政治的背景,這個比較容易理解,可是如果講《水滸傳》,是直接人對天道,而中間的政治跟歷史只點到為止,所以《水滸傳》在講解上跟理解上比《三國演義》要困難,因此我放在三國之後來講。

《水滸傳》裡的人物有三十六天罡跟七十二地煞,以天罡星為主,合在一起就是一百單八將,這是人物寫作上的脈絡,因此,大部分的主角都在天罡星。《水滸傳》前半部主要的主角都出現,只有一個盧俊義是最後出現。為什麼把這個人物擺在最後呢?是作者一種深層的思考,我會慢慢的來演繹這個道理。

一般受過知識教育的人來講,理解《水滸傳》是比較困難,困難在什麼地方呢?中國有兩個最基本的大思想,一個是儒家、一個是道家,後來從印度又傳來佛家,但那是在漢明帝以後的事情,所以影響中國最深遠的思想是儒家跟道家。要理解《水滸傳》是儒家的思想,如果從孔子開始講起,孔子的思想跟老子的《道德經》是互相相通的,孔子講天道、易經而更完整,後來的儒家偏重在《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四書,慢慢的就跟天道的思想隔開,跟黃老思想就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分割。簡單的說,做官的人、知識分子心裡比較傾向於儒家思想,民間的老百姓自然的感情是比較傾向於黃老的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比較直接講天道,這也是因為絕大多數的人對於儒家思想的根源不了解的關係。

今天跟各位談《水滸傳》,很重要的就是要談一談《水滸傳》裡面直接講的人與天的關係是什麼?太史公的《史記》曾經講他的歷史要「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太史公是史官的背景,比較懂得黃老思想,會究天人之際。「天人之際」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完,自然界裡因為大家讀《論語》,所以受孔子的思想很深。《論語》是孔子死後弟子記錄下來的,當年孔子周遊列國或者在講學的時候,談的是《詩經》、《尚書》、各國的風貌,或者談到魯國當時的政治背景。

孔子的弟子在他死後蘆墓三年,所謂三千弟子其實是一個概說,孔子真正教的並沒有那麼多人。後來因為曾子、子夏、子由都在教書,所以連他們所收的弟子都算在孔門之內,合在一起就有三千弟子。所以,絕大多數的人,並沒有親炙孔子的思想,孔子死後這些大弟子就把當年很多精彩的演講的內容變成一句一句話,就是我們今天所讀到的《論語》。

大部分人的去解釋論語的時候,都是望文字而解釋,並不了解孔子講這句話背後的思想。舉例來說,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返,則不復也。」這句話在講《易經》的消息卦跟陰陽卦,這四個極卦叫作「剝」、「復」、「夬」、「姤」,都是五陰一陽或者五陽一陰的卦。這四個卦單獨的一根陽或者一根陰是在四個角,角就叫隅,孔子的時代是竹簡沒有書,弟子要跟他讀易經必須要先背誦,如果你記憶力不好、背誦不好,根本不可能上課,所以那個時候弟子的資質、用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孔子說:「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資質中等以下的人,沒有辦法跟他講上天道的思想。

什麼是上呢?「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君子懂得天道思想,而小人只能夠學有形的東西。我舉一個復卦,復卦上面五個陰,下面一個陽,如果你不能夠從另外三個角回到復卦,我就不開啟你這一條路,不可以讀《易經》,所以叫做「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我舉一個角你不能從另外三個角把陰陽卦跟消息卦畫出來,我就不開這道門。

在竹簡的時代,孔子講話是多麼精鍊,四個字一句話在《論語》裡比比皆是,比如說「君子不器」四個字就完了,如果「舉一反三」四個字就能解決,為什麼要講一大堆的話!「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返,則不復也。」就表示孔子是在講這個道理,可是大部分的人完全不懂什麼叫《易經》,所以也不知道「舉一隅不以三隅反」的道理。因此,這一章一定是所有國文老師最講不清楚的一章,我至少可以舉出二三十處來自於《易經》這樣的例子。

孔子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仁者靜,智者動;仁者壽,智者樂。」孔子都是拿仁跟智合在一起講,「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為什麼常常把仁跟智合在一起講呢?因為《易經》裡有一個艮卦,五十二卦是山,澤是五十八卦兌,山澤通氣這兩個是錯卦,所以孔子經常拿山跟水來對照,然後講「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仁者靜,智者動;仁者壽,智者樂。」如果你不知道易經的艮卦跟兌卦,那這一章就講不清楚,類似像這樣的話不知道有多少。

顏回有一次問孔子,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這四句話就是從《易經》大壯卦來的,第三十四卦大壯卦的象辭是「君子以非禮弗履」,就包括非禮勿視、非禮勿動、非禮勿聽、非禮勿言,裡面是有卦理的。可是,現在講《論語》的先生不知道這個道理,孔子教的是《詩》《書》《禮》《樂》《易》《春秋》,要真正把論語講得好,一定要能夠懂得《易經》《尚書》《詩經》這些學問,才能夠貫通。

我們講《論語》,常常會認為孔子最主張仁,仁這個思想講的最多,到處翻都有仁這個字。孔子的核心思想「仁愛」是從哪裡來呢?春夏天地有好生之德,天無不覆地無不載;可是,老子卻倒過來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老子提醒我們講自然的規律,不能只講春夏生養,因為秋冬的凋零也是跟春夏的生長一樣的重要,就像我們不能只講人白天出來找食物活動,晚上的休息跟白天是一樣的重要,如果沒有晚上的休息,白天就不可能有精神。同樣的,如果大地沒有秋天、冬天的凋零,就不可能有來年的生機,因此講自然界的規律不能只講一半。

可是,這完全不是孔子的問題,孔子講的易經六十四卦,所講的規律比這個還要更完整,他是用十二個卦來講二十四節氣,這個叫消息卦。但是,後來的人讀《論語》的時候就比較偏重在生養的仁德,而不太去講天地不仁的道理。其實最頂尖的人是相通的,說孔子說「必也正名乎」,老子卻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他們談的都是同一個最核心的問題,但是後人不能理解,常常要不是望文生義,不然就是贊同老子就會排斥孔子,贊成孔子就會排斥老子,連韓愈這樣的大文學家在寫〈原道篇〉的時候,也是把老子罵得一塌糊塗,又叫原道去追求道。「道」講得最精采的就是老子,叫《道德經》,可是韓愈都尚且沒有看懂,更何況後人,絕大多數的人是不能了解這些思想的。今天藉著講《水滸傳》稍微提一下這個道理。



陸.鹿鼎記 (套書不分售)

內容試閱
今天是小說長城的第十講,講金庸的《鹿鼎記》。說實在今天的這一場演講,心裡面很不踏實,我讀《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這些古典小說,大致上是在初中高中這個階段讀過一遍,到了大學再讀一遍,所以從大學以後再也沒有碰過,因此前面講這幾部書已經是非常地心虛了,按道理說這種正式的演講尤其將來要出版,應該要再讀過一遍,但是因為年底要出三本書,加上現在眼睛非常不舒服,所以沒有辦法再去細看。因此前面幾場
還算好,讀過兩遍,但是金庸的《鹿鼎記》、鹿橋的《人子》跟沈三白的《浮生六記》只有在大學或者高中的時候讀過一遍,幾十年沒有再碰了,現在要讓我來做專題的演講,心裡面的確是不踏實。

我知道國內有許許多多的金庸迷,可能每一部小說都看過七八遍,大家對這裡面的故事、情節、人物都相當的熟悉,所以要我來做這樣的專題演講的確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我想今天前半場來廣泛的談一談金庸小說的特色,後半場再來講《鹿鼎記》。

〈一〉歷史脈絡

金庸的小說能夠風靡海內外,在華人世界幾乎無出其右,但是他又是寫我們傳統以為的武俠小說,究竟風靡這麼多人原因何在,因為符合了中國幾種傳統小說的形式,成為集大成者。第一個就是中國的小說喜歡有歷史的這個傳統,正史從《尚書》一直到漢朝司馬遷寫的通史《史記》,從皇帝寫到漢代,斷代史有《漢書》跟《後漢書》,歷朝歷代以後都不斷的在寫歷史,所以有所謂二十四史,給皇帝治國平天下用的。從歷史提煉出來的政治精華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也有寫歷朝歷代的田制稅制,也有記事的《尚書》,大部分從史記以後多半記人,也根據正史所寫的演義小說,像《三國志》演繹出來《三國演義》,《左傳》演繹出來《東周列國志》,也有《隋唐演義》。

金庸的小說跟歷史的關係,譬如《天龍八部》寫北宋哲宗年代,《射雕英雄傳》是北宋跟南宋之間發生過的靖康之變,因此裡邊主要的人物郭孝天的兒子取名郭靖,楊鐵心的兒子取名楊康,因為郭靖正,楊康邪,跟金人勾結,所以楊康就背負了一個原罪,使得他的兒子楊過一生被這個原罪所壓抑。《射雕英雄傳》既然以靖康之難為主,寫的是南宋的故事,到了《神雕俠侶》郭靖跟楊過變成上下兩代,郭靖跟黃蓉、楊過跟小龍女出現在《神雕俠侶》,這個時候已經變成南宋了。那個時候蒙古把大理國滅了,《射雕英雄傳》除了宋朝還有金、蒙古,到了《神雕俠侶》最重要的一場南宋滅亡的戰爭,就是襄陽大戰。再下面《倚天屠龍記》,從南宋的末亡到元朝,元朝不到一百年,再到明朝的初年,這三本書的歷史是環環相續的。《笑傲江湖》雖然隱沒了年代,大致上看得出來是指明朝的作品,再下面就是《俠客行》,《俠客行》年代不太清楚,再下來就是金庸的《鹿鼎記》,寫清朝康熙的故事。金庸的小說寫到《鹿鼎記》,把歷史脈絡的順序順下來,大致上可以說結束了,因此《鹿鼎記》是金庸的最後一部作品。

〈二〉文學傳統

金庸小說的第二個特質是繼承了中國才子佳人的筆墨,比如說《紅樓夢》賈寶玉跟林黛玉、薛寶釵是才子佳人,《西廂記》崔鶯鶯跟張生是才子佳人,同樣的金庸裡面也寫到了大理國的王子段譽,他跟王語嫣、慕容復,也都算是才子佳人的背景。從《史記》裡〈遊俠刺客列傳〉以降,中國喜歡寫江湖遊俠,這種江湖遊俠又分為兩種:一種是像竹林七賢,隱逸山林以文學、音樂、美術的才華結交天下名士;另一種就是以武功絕學、豪情壯志遊歷大江南北,這一種也被金庸小說所繼承。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金庸寫江湖或者幫派的,寫民間山邊水涯的豪傑之士,又有武功又講義氣,這種人物是中國所喜愛的。

金庸繼承了中國的小說的三大傳統,同時加上另外一支叫傳奇,神怪跟傳奇也納入在這裡面。譬如說中國有《山海經》、《封神榜》,到了清朝有《聊齋誌異》,神怪在金庸的世界裡也出現。像楊過這樣一個人物,他的武功是來自一隻神雕訓練他,他沒有師父,後來認識了小龍女,也是他另外一位師父。郭靖跟黃蓉可以乘鵰在天上飛。周伯通老頑童可以駕馭鯨魚在海上游,
這個都充滿了一種神怪的極為想像的世界。因此,金庸的小說是非常豐富而多彩,同時他把中國的詩詞歌賦、琴棋書畫,乃至於烹調花藝、北方風土、江南的細緻都融進小說世界裡,甚至於把醫理都納入其中,讓每一個讀者可以看到從皇宮到百姓之間豐富的世界。

這些世界都寫得相當的好,有鐵木真出現,有遼國的君王,喬峰就是遼人,有遼地也有金國各個地方。以《天龍八部》來講,是北宋哲宗年代,北方有金、有遼,西北有西夏,西南有大理,喬峰後來發現他是遼人的後代,虛竹這個少林寺的和尚娶了西夏國的公主成為駙馬,段譽是大理國的王爺的兒子,這三個人義結金蘭。又有一個吐蕃(ㄅㄛ)國,來自於西藏,橫行中原,整個把各個少數民族跟漢族的關係也容納在這裡面。因此,小說呈現一種非常豐富的中國文化色彩,同時也把文學的意象用極大的力氣來經營。

〈三〉武俠境界

李白有一首詩叫〈俠客行〉,裡面一共二十四句,「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閑過信陵飲,脱劍膝前横。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爲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閤下,白首太玄經。」李白當年寫這首詩的內容,是在寫秦國攻趙,趙國向魏國求救,魏國四大公子之一信陵君的姊姊嫁給了趙國的平原君,兩國是聯親,眼看著唇亡齒寒,魏國是假名救趙,實是觀戰,信陵君有心救趙沒有兵符,最後請這個魏國君王最寵愛的妾去盜兵符,他因為養士出名、禮賢下士,得到侯嬴跟朱亥兩大武士的幫忙,最後奪了晉鄙的兵權,拿了兵符去救趙,完成了一樁壯舉。

李白一生最崇拜這種俠客跟神仙,我去年講李白詩的時候,曾經講過這首詩,李白不喜歡皓首窮經這種讀書人,漢朝有一位揚雄,終生在四川屋子裡寫書,仿造《易經》寫《太玄經》,跟仿造《論語》而寫了兩本書,寫到頭髮都白了。但是,想像力非常豐富的金庸卻把李白的〈俠客行〉二十四句變成了一部武俠的祕笈,有俠客島龍島主跟木島主,派出賞善罰惡二使,邀集天下各方的英豪到俠客島去吃臘八粥,共同參詳這部武功祕笈。有二十四間房子,每一間房子有一個武功祕笈,「趙客縵胡纓」這句是一間房子,「吳鉤霜雪明」是一間房子,最後由這替人出頭的石破天接受賞善罰惡的邀請到俠客島。最後一間屋子是龍島主跟木島主,兩位皓首窮經研究武功祕笈,頭髮都白了也沒有參透,最後被石破天給悟出來絕世的武功。這種想像非常的傳神,其中的侯嬴、朱亥就變成賞善罰惡二使,石破天跟他們結義變成了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的一種義氣相投,幫助一個幫解困扶危,解決它的危機,這影射了信陵君救趙的故事。

像這樣的想像在金庸的小說理無所不在,譬如說《天龍八部》是佛經,裡面有一個阿修羅跟釋迦牟尼對抗,釋迦牟尼在講佛法,阿修羅道行也很深常常跟祂針鋒相對,有一個吐蕃國來的大和尚叫鳩摩志,這個人是國師,既是佛學高手又是武功的高手,他來到少林寺,用小無相功隱瞞,跟少林寺的高手對決,又到大理國跟天龍寺的六個和尚比六脈神劍,鳩摩志他一生武功蓋世、人也聰明,可是他雖然講解佛經頭頭是道,但是因為過分貪戀要學絕世武功,把慕容博偷盜來的七十二少林絕學練到最後,始終不能夠達到最高的境界,還做了很多的德事情,幫助吐蕃國的王子競爭西夏的駙馬,為了讓他成功,把許多趕來比武的人暗中除掉、偷襲段譽,可以說不是一個好和尚,但是口才辯己學問很好、武功也佳。直到把段譽、王語嫣、慕容復丟到一口枯井裡,自己的易筋經也掉到這個枯井裡,他想要拿易筋經回來的時候,忽然被段譽的北冥神功吸住,把他絕世的武功吸乾了,最後變成一個完全沒有武功的人,這時他才突然豁然開朗,變成一個真正的大和尚。



柒.人子 (套書不分售)

內容試閱
今天是小說長城的第十一講,來談鹿橋的《人子》。我的題目是「人子路悠悠,天地任低昂」。這十二場的小說演講,《紅樓夢》是比較細膩的描寫、生活的現實感;《水滸傳》跟《三國演義》雖然是歷史跟江湖,但是也有現實的生活面,最後一部《浮生六記》是寫沈三白一生當中最值得記憶的六件事情,當然是非常寫實的一種筆法,能夠看到生活的面貌、活靈活現的人物以及那個時代的氣息、生活裡真實的情趣。這次講座也有一些是非常具有想像力、浪漫飛揚的神話故事,像《西遊記》是根據玄奘大師取經的故事,但是充滿了神話的想像,裡邊有像猴子的孫悟空、像豬的豬八戒,還有沙悟淨,只有一個比較真實的人就是唐三藏。路上遇到的妖魔鬼怪不是蜘蛛精就是各種各樣的妖魔,都不是現實裡的。《鹿鼎記》雖然寫康熙的故事,裡面也有非常多江湖的俠義是想像出來的,尤其是武功的造型,文學面貌是呈現現實人生。

大部分的文學可以都走寫實主義,另外也有想像豐富的文學作品,這些想像豐富的作品,看起來不扎根在現實,但是根源於現實,這種作品呢又非常的迷人,究竟現實與虛妄之間有什麼關係?曾經有人做過一個實驗,人晚上會做夢,夢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呢?夢境大部分都是自己想像出來的,所以夢裡發生的事情在現實中常常沒有,但是夢到底是虛還是實呢?很難說,如果不是人就不可能有人的夢,如果一隻小狗做夢,可能就是狗的世界的夢,那人做夢基本上是人的世界的夢,但是那個事情又不存在,到底現實跟虛妄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有人實驗說做夢的時候人的眼皮會跳,當眼皮跳的時候用一種東西抑制它不要跳,不跳就是不讓他做夢,但是經過這種實驗的結果,人沒有了夢之後反而精神容易變得異常了,既然夢是虛妄的,而虛妄的東西拿掉之後,現實的真實的人生變得精神異常了。如果我們在風景很美的溪流旁邊,森林映在水裡有倒影,晚上月光徘徊,天上的月亮是實的,而水裡的月亮是虛的;山旁邊的森林是實的,可是水裡的森林的倒影是虛的。如果這個風景裡面沒有倒影跟水裡的月亮,就會覺得這個風景不完美。風景的完美是有實的月亮、實的森林,也有水裡虛的月亮跟虛的倒影,風吹來的時候倒影就模糊了,月亮就不見了,可是風一止了,月亮又回來了,倒影也回來了。可是,風吹的時候月亮還在、森林還在,那究竟水裡的月亮跟倒影是什麼樣的存在呢?

這就像現實的人生跟夢的關係,一個完美的生命、完美的自然,包括了虛跟實,水裡的月亮是虛的,拿桶子舀一盆水,每個桶裡面都有個月亮,千江有水千江月,可是天上的月亮只有一個,而地上無數江河的水裡都有月亮,這就是虛的好處。因此,我們講文學也應該這樣去看待,這種極富想像力又充滿了趣味,是非常迷人的。平劇有一個故事叫「樊梨花招親」,樊梨花她長得漂亮武功又好又有法術,但是有一次打仗,她看了一個年輕英俊瀟灑的將軍,武功也不弱,就愛上他了。可是,在打仗怎麼辦呢?她想嫁給他,就用了法術把這個小將軍掛在天空,讓他上不去下不來吊在那裡,然後問他:你看我漂不漂亮,喜不喜歡我?娶不娶我?不娶我就不放你下來。這個將軍沒辦法,就算要娶也不能被逼,平常都是男人追女人,哪有一個女人把他掛在天空逼逼他娶她,這不是很荒謬嗎?這樣一齣荒謬的戲劇,為什麼在中國還可以流行,難道大家不知道這是荒謬嗎?當然知道,但是為什麼很多女孩子喜歡看這齣戲呢?因為這是所有女孩子的夢,古代女子是媒妁之言決定婚姻,難道不能選擇自己所喜歡的嗎?如果可以選擇一個她喜歡的人,用法術把他掛在空中逼著他娶她,這不是很過癮的事情嗎!

可是,看戲的很多也都是男人,那男人為什麼會看這種戲呢?其實這何嘗不是男人的夢呢!一個男子不一定能娶到合意的,也不一定能夠娶到有才華的,可是如果一個又有才華又漂亮又有武功的人逼著我娶她,那不是很過癮的事情嗎!正因為在現實裡面沒有,所以就成為人人嚮往的一種夢,這種夢是虛的,就像水裡的影子是虛的,可是風一來影子就變得模糊了,風一止又回來了。看風景的時候,有實景也有虛景,人生也似乎是如此。我們讀文學有時候透過一種想像力,跟寫實的感覺是很不一樣的。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人子》就是屬於這樣的一部文學作品,它又跟《西遊記》不同,《西遊記》裡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跟沙悟淨這四個人,貫穿了九九八十一劫難,而且以一個取經的意願來貫穿這是毫無疑問的,因此九九八十一個故事,每一個故事雖然都不一樣,但是都有一根主線,這個主線就像樹幹分出了八十一枝樹枝,上面都有葉、都有花、都有果,可是大家是共同的主幹,鹿橋的《人子》沒有像《西遊記》有很清晰的理路跟脈絡,那麼我們究竟應該怎麼讀它呢?這是今天要講的一個主題。

鹿橋曾經寫過三部非常有名的作品,在大學時代幾乎喜歡文學的人,幾乎都有讀過他的《未央歌》,《未央歌》是寫抗戰時期的西南聯大,當時是北大、南京大學、天津大學這些知名的學校,因為政府從南京遷到重慶大後方做長期抗戰,儘管戰亂但是教育不能終止,所以這些知名的學府都移到山明水秀的雲南昆明,在哪裡各個不同大學的知名教授都來了,在苦難之中逃難的學生集中在那裡,他們一方面過非常苦的生活,一方面憂國憂民,感慨日本的侵略,所以在那個地方就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教育氣氛,這個氣氛是因為戰爭而起的。當時有許多好的老師、有才華的學生,共同創造了西南聯大的一種風氣。

後來鹿橋又寫了另外一部作品,是另外一種風格,就是今天要講的《人子》,他到比較晚期的時候又寫了一部《六本木物語》,這三本書以《人子》跟《未央歌》知名度最大,但是《未央歌》比較好講,《人子》比較難講,《未央歌》牽動我們在讀書時代的成長的感情跟心情,屬於比較私密的,《人子》是更開闊的探討人之所以為人以及人類文化成長的歷程。因此,來談這個題目可能對各位更有需要,所以我來談這本書。



捌.浮生六記 (套書不分售)

內容試閱
今天是「小說長城」的最後一講,站在這個台上,十二場下來,可以說身心都相當的疲倦。但是也非常的高興,能夠把我畢生所學,以及我自己的一些文化理念,透過這十二場的演講傳達給各位,也能夠有幸把它錄影下來出版。

我把沈三白的《浮生六記》排在最後一講,是因為第一講《紅樓夢》寫賈寶玉跟林黛玉的愛情世界,但是他們兩個人雖然是情感上的知己,卻沒有機緣能夠成為夫妻。成為夫妻除了要有法緣,還要有世緣。《浮生六記》是一個最具有自傳體的故事,這是真實的故事毫無穿插,或者許多想像的情節,完全是真實的記錄。

沈三白是清朝乾隆年間的人,我們在他的生活裡可以讀出來那個時代,也可以讀出來當時文人的生活,更重要的我們可以與這一對夫妻成為知己。他雖然生活困頓,所謂貧賤夫妻百事哀,但是在百事哀當中,卻有那麼讓人心動的愛情生活。讀書人有情趣、有美感,可以在困苦當中創造出來一個這麼好的一種有品質的愛情,因此我把它放在最後一講來作為一個結束。

這本書有六卷,第一卷〈閨房記樂〉,第二卷〈閑情記趣〉,第三卷〈坎坷記愁〉這三卷脈絡完整、理路清晰,是用比較文言文的筆法來寫,跟我們讀到的《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已經注入了比較多文白兼雜而且具有生活口語的語言不一樣。所以,這三卷是完整的,後邊的〈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逍〉是芸娘死後他的生活。我感覺如果講到芸娘的結束,再繼續講〈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逍〉氣氛的感覺是不太對,因此我把前三卷當作一個完整的單元,後三卷慮掉。

講書有各種各樣的方式,如同我們插花的時候,可以插全部怒放的花,但是也可以插含苞待放的花,各有各的美。因此上半場把《浮生六記》的前三卷講下來,後半場來談一下古今最讓人動心的一些愛情故事,這樣子作為一個完整的以情愛為中心的題目。

沈三白的父親是一位師爺,他是江蘇蘇州人,蘇杭是中國的天堂,自古以來這個地方人文薈萃,玩的、看的、遊歷的非常多。他受父親的薰陶,從小也喜歡文學,他父親是一位紹興師爺,是專門在官場上替人辦文案的師爺。這種人要嫺熟文學,筆墨非常犀利,對人情世故要相當的了解,對官場的文化要很熟悉。在這種環境跟家庭之下長大,雖然他也學他的父親,但是他更有生活情趣,也有愛情的浪漫,跟一般的文人比更有一種豪情。

他的父親是一個具有俠情的人,遇到不平的事情,很能夠替別人出力,所以孤兒寡母或者受冤的人,他總是仗義直言。他也喜歡結交朋友,看到好的孩子他就收留,所以他有二十六個義子,他的媽媽也有九個義女,他們是一個這樣的家庭。這種環境成為沈三白的成長的背景,但是他為什麼要寫這本書呢?如果在芸娘死後,他沒有辦法把這本書寫出來,他的人生過不去,雖然後來他也寫了〈養生記逍〉,但是記錄了古人許許多多的養生方法,集合各種養生的文字,從文學的角度來看並不統一,也並不是很好。因此,我覺得他其實要透過這本書來自我療傷,才能有下一段人生的未來。

這某種程度像曹雪芹,曹雪芹一生用十年的時間好幾次的改稿,如果他不寫下來,他的晚年是過不下去。所以,作者一開始講,蘇東坡說:「事如春夢了無痕。」如果這一場春夢不把它記錄下來,就沒有人知道這麼一個故事。中國的女性有很多的才情,但是不被外人知道,最重要的就是她沒有在官場上。李清照是中國最耀眼的一個文學家,從歷代算下來她都是大家,但她只寫了五十闕詞左右,跟李白的一千多首不能比,但是為什麼成為大家?因為她有她獨特的風格,她的文字特別簡鍊,盡量少用詩詞的意象,她有她的味道,音樂性極美。那李清照是因為嫁給趙明誠,所以她比宋朝的朱淑真要幸運,朱淑真嫁的是普通人,因此她的才華不能夠流露在官場上,當時能夠閱讀的人大部分都是知識分子,是在官場上的人。所以,沒有清朝的袁枚寫〈祭妹文〉,沒有清朝的沈三白寫《浮生六記》,那清朝這兩個才女就沒有人知道她們的故事。

我們今天在這裡很幸運,是因為作者沈三白覺得非寫出來不可,他又引了《詩經》說詩經三百篇,為什麼孔子從三千首詩裡挑出來三百篇,第一篇叫做〈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他認為孔子非常注重男女的情愛,因為這是人生安身立命的一個重要的題目,一個家能不能和、能不能夠長遠,就靠這兩個。中國幾千年來用治家的道理講治國的道理,「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忠厚是德,詩書是文化,沈三白夫妻用這兩句話來講他們的一生,絕不為過。
一、閨房記樂

第一卷〈閨房記樂〉,閨房之樂到底是一種什麼味道?西方的電影拍的多半都是直接身體的親密,而現在的男孩、女孩對愛情的嚮往多半偏重在肉體的慾望,缺少一種精神的層次。精神的層次是什麼?我們跟動物世界都有感覺,冷熱痠麻這是感覺,感覺是天給我們保護自己的,但是人會有感動、感懷、感悟、感傷,最後有靈性的交流,這是一層一層。我們身體要運動,沒有運動的地方沒有勁道,職業籃球員打籃球的時候,神乎其技,很遠投籃就中,但是你讓他像大師父坐在那裡三天五天不講話、不動,他坐半個小時就累死了;同樣的,讓大師父、修行很好的人去打籃球,他也馬上覺得累不可支。為什麼?因為沒有操練到,這個叫體操。身體的每個部分要操練到,人的情感每個部分要操練到這個叫情操。

這個故事感人的就是可以呈現他們夫妻各個人生感的面向,幾乎可以在芸娘的身上讀到所有女性的美,各種各樣的不同味道都可以看得出來。沈三白一開始講他跟芸娘的認識,因為芸娘是他舅舅的女兒,比他大十個月,第一次見面的印象,是一生的轉折,就在十三歲那一年。他隨母親回娘家,就見到芸娘,第一次見面的時候被她的美所吸引,說她是「削肩長項,瘦不露骨」,肩膀削下去、脖子長長的,雖然瘦可是不露骨,不像我全身都是骨頭;她是「眉彎目秀,顧盼神飛」,彎彎的眉,眼睛很秀氣,眼神會講話,顧盼之間會眉目傳情;「唯兩齒微露,似非佳相」,稍微讓他覺得相貌有一點不好就是兩齒微露,好像不是很長命的相。這當然是他個人對相學的看法,然後講「一種纏綿之態,令人之意也消」,很少有一個丈夫會直接對天下的人說,我太太的美是一股纏綿之意令人意消,那種纏綿的神韻,讓他覺得太有女人的魅力了。這就是他第一次見到芸娘的感覺,所以當時就跟他的媽媽說,將來非芸姊不娶。因為芸娘比他大十個月,他的媽媽看了這個孩子覺得很柔順,就把戒指脫下來訂了親,所以他是跟他的表姊聯姻。

中國有幾個很讓人動心的愛情故事,賈寶玉跟林黛玉,寶玉的父親賈政,賈政的妹妹叫賈敏,賈敏嫁給林如海這個男人,生了一個孩子叫林黛玉,所以他們兩個人是姑表。宋朝陸游的表妹是唐琬,這種叫作親上加親的一種愛情。他見到了芸娘,就當場決定要跟她過一輩子,今天來講兩個人有法緣,親上加親也有世緣就訂了親。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0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