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陽明心學:老劉講《傳習錄》(中)(簡體書)
滿額折

陽明心學:老劉講《傳習錄》(中)(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2 元
定價
:NT$ 312 元
優惠價
87271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是《傳習錄》的通俗講解普及版,重在心學實修,是實踐之學,非傳統意義上的學術著作。書中用樸實、幽默的語言,結合大量生活例子和作者長達十多年的實修心得,將王陽明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深入簡出地闡釋出來。通過不斷去私欲存養天理的事上磨,讓人心體光明、良知充盈,讓聖學成為人皆可修的實用之學。

本書洞悉人性和事物發展的規律,重塑看問題的視角,開啟全新心智模式,為有志實修陽明心學的後來者量身訂制了一把開啟聖人之門的金鑰匙,盡快掌握入世踐行的人生智能,在進一步弘揚心學精華的同時,讓人獲得獨立的靈魂和坦坦蕩蕩的幸福感,極大地提升人生質量。


作者簡介

劉長志,民間學者,年逾不惑。生於苦寒之地,幼長於山野,弱冠從戎,歷十數年解甲。其人宗於道,貴於貞;其學源於先秦聖人,學不師授;其志以合天地之道,通萬物之機為樂,以循理恬愉為務,以正本清源為己任,弘聖人之道於天下。

著書立言者,子曰:“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為君子而乾乾,戒慎恐懼,樂天知命而不憂,安土敦乎仁始能愛。知周乎萬物,道濟於天下。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長於說理,可操作性強,是提升人生幸福感必備之書

◆劉長志先生十年磨一劍之佳作

◆收錄修心學者的切身體會

◆蜻蜓FM、喜馬拉雅“王陽明心學-《傳習錄》通俗講解”音頻粉絲流量累計1400萬,且以日均2萬多的趨勢持續增加


目次

目錄

錢德洪序/1

答顧東橋書

【130】儒學根本在誠意/4

【131】心學不是禪學/6

【132】知、行的順序關係/9

【133】知、行並進/13

【134】夭壽不貳、修身以俟/17

【135】事物進退應對是否合理的依據/24

【136】窮理於良知/27

【137】意的體用/32

【138】致知的解析/38

【139】難於把握的權變/40

【140】知行在一以貫之/47

【141 -1】為我和兼愛之謬/52

【141 -2】拔本塞源之論/61

答周道通書

【142】真正的立志/70

【143】何思何慮和無思無慮/73

【144】養氣功夫/77

【145】存養良知要在事上磨/79

【146】格物是致知功夫/82

【147】如何面對非議/84

【148】心、性、氣的關係/87

答陸原靜書

【149】妄心與照心/90

【150】良知是心之本體/93

【151】儒道之“精” 的不同/95

【152】精、氣、神的本質/97

【153】良知的實相是真知/99

【154】動亦定, 靜亦定/102

【155】動靜的真相/105

【156】心法入門之徑/111

【157】照心固照, 妄心亦照(上)/113

【158】照心固照, 妄心亦照(下)/115

【159】養生第一要務/118

【160】欲求寧靜, 愈不寧靜/121

【161】避免讓“客氣” 為主/126

【162】明則誠矣/129

【163】人和人的不同之處/131

【164】心體本來的樣貌/136

【165】良知出真樂/139

錢德洪跋/142

答歐陽崇一

【166】德行上的良知/144

【167】解析思索/148

【168】當生則生, 當死則死/152

【169】如何面對人情機詐/158

答羅整庵少宰書

【170 -1】會挖墳不是真學問/164

【170 -2】原本《大學》之辯/168

【170 -3】性心意知物的關係/171

【170 -4】朱子九條/177

【170 -5】孟子和楊墨之學/181

答聶文蔚

【171 -1】不見是而無悶/188

【171 -2】人和世界的關係/191

【171 -3】世風日下的根源/194

【171 -4】走自己的路,讓狗去叫吧/196

【171 -5】孔子的遭遇/199

【171 -6】儒者當援天下溺/203

【172 -1】必有事焉和集義/205

【172 -2】集義就是致良知/207

【172 -3】“文字障” 的妨害/211

【172 -4】良知根本在誠意/214

【172 -5】行仁之本/217

【172 -6】大智能的所在/219

【172 -7】為學的次第/222

【172 -8】謙謙君子溫潤如玉/225

訓蒙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

【173】心學兒童教育總綱/227

教 約

【174】一天之計在於晨/233

【175】歌詩細則/235

【176】習禮細則/236

【177】授書細則/238

【178】教約總綱/239


書摘/試閱

【131】

心學不是禪學

【原文】

來書云:“但恐立說太高,用功太捷,後生師傳,影響謬誤,未免墜於佛氏明心見性、定慧、頓悟之機,無怪聞者見疑。”

【老劉說】

顧東橋先生來信說:“您的學說把心性的地位和重要性說得太高了,而為學功夫這件事又說得太簡潔了。後人在學習的時候,難免會有謬誤,很容易誤導別人進入歧途,墮入佛家的明心見性、定慧、頓悟裡面。對初學心學者而言,在不甚了了的情況下,很容易把心學和佛學混為一談。”

明心見性和定慧、頓悟,是禪宗的說法。禪宗認為心即是佛,能夠拾取自心,見自本性, 就能明心見性,就可以成佛,不需要從語言文字中求解。

定慧、頓悟,“定慧”是指學佛者修持的三種基本學業———戒、定、慧,即戒律、禪定和智能。防止行為、語言、思想三方面的過失為戒,比如清規戒律等;收拾散亂的心意為定,比如打坐入定等;通過觀照內心,洞悉一切事理為慧,也就是佛家講的智能。“頓悟”是指通過“下學”功夫的積累,在機緣際會的時候,瞬間提升,實現量變到質變的轉化。

【原文】

區區格、致、誠、正之說,是就學者本心、日用事為間體究踐

履,實地用功,是多少次第、多少積累在,正與空虛頓悟之說相反。聞者本無求為聖人之志,又未嘗講究其詳,遂以見疑,亦無足怪。若吾子之高明,自當一語之下便了然矣, 乃亦謂立說太高,用功太捷,何邪?

【老劉說】

陽明先生回答說:“您對我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的理解可能還是有點兒誤解,心學講心性修煉的同時,也強調事上磨的功夫,兩者是相輔相成、螺旋上升的關係。只有不斷用功,反復循環,最後才能達到心性的突破,實現即身成聖的目標。並不是靠什麼頓悟,一下子就從量變到質變了,‘下學’

功夫是不可少的,‘下學’的積累足夠了,才可以‘上達’。這和佛家講的空虛頓悟,完全是兩碼事。”

有這種疑問的人, 大概有兩類: 一類本身就沒有什麼聖人之志, 認知水平一般, 這輩子也沒打算一定要修好心性、擁有很好的人生質量,甚至也沒考慮過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每日渾渾噩噩。另一類則很浮躁,對事情淺嘗輒止,根本就沒有探究過,更沒有深入去想陽明先生究竟在說什麼,道聽途說,

人云亦云,得出的結論自然是盲人摸象,令人貽笑大方。後一類人常常不知其然,卻偏偏喜歡論其所以然,即便現在,這類人也不在少數。這種浮躁難免會斷章取義,對心性修煉是非常不利的。

陽明先生接著說: “以您的高明肯定一下子就能看明白了。您說立說太高、用功太捷,無非也就是提點我一下。”

現在的很多人,也有類似的看法,認為陽明先生是將禪學植入儒學,才開創了陽明心學一派。根據也是顧東橋提出的與陽明心學和禪學類似的兩點,

即“立說太高”和“用功太捷”。

陽明先生認為對“立說太高”有疑問的人,本身心中就無一個“誠”字,更談不上有什麼大人之志,如同一個遊手好閑、懶癌入骨的人,質疑別人相信“天道酬勤”一樣。

空談心性的陽明心學,並不是真正的陽明心學,陽明先生說得很清楚,心學的功夫“是多少次第、多少積累在, 正與空虛頓悟之說相反”的過程。所有企圖舍棄一步一個腳印的修行過程,妄談什麼“明心見性”,都已經不是陽明心學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7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