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以色列史綜覽
滿額折
以色列史綜覽
以色列史綜覽
以色列史綜覽
以色列史綜覽
以色列史綜覽

以色列史綜覽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80 元
優惠價
90432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8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想要瞭解舊約信息,就必須先瞭解以色列的歷史,因為歷史與信息二者交融參證, 密不可分。融合舊約歷史與信息,詳明深入。另有以色列史綜覽-研讀手冊, 以表格、圖釋、比較、填空等方式, 助你分析舊約史實。您研讀的好工具。

序 言

許多年來普遍的看法,咸認爲傳統保守派對聖經的立場,不能爲現代人所接受,他們認爲假如有人相信聖經原稿無誤,那麼他就是頑梗不化。與這種觀念同時存在一個事實,就是自由派的著作,長期統治着學術界,使得保守派在聖經課上很難找到合適的敎科書。但是,最近這幾年,不同意這種看法的學者越來越多,而且有一些書出版,改變這種情勢。我寫這本書的用意,也在於促進這種改變。
欲了解舊約的信息,以色列史的知識是很重要的,因爲歷史和信息,兩者交融參證,密不可分。特別對於接受聖經係出於超自然默示的人來說,更是如此。因為以色列史,是神鑄造用來預備基督的降臨。除非我們知道他降臨前這些歷史的事件和原委,否則我們不容易了解祂。
寫這本書時,雖然特別考慮到大學程度的神學生,但是它的文字,和內容水準,應該能够適用於更廣大的讀者。要了解書中的思想,並不需對古代歷史背景先有廣泛的認識。在此並不列出所有的原始文件,但盼望所提供的引註,足以證明所採取的立場,並指導有興趣的學生,作進一步的硏究。
讀者可能很驚奇,本書竟用一整章(第五章),來討論年代問題,其中所包含的某種細節及數字,在本書中,是絕無僅有。我所以這樣做,因爲這個年表是長期以來討論的焦點,是很基本的重要問題。我相信保守派所主張的傳統觀點,仍如以往一樣是可維護的,而且也相信應該提出是够詳細的證據,來支持這種觀念。
書中談及歷史的,也提及聖經的根據,極盼望學生善加利用。所引用的章節,都是根據英文譯本,而非希伯來之聖經,所以會有些許出入。書中稱呼神用「雅巍」(Yahweh)不是通常所用「耶和華」(Jehovah),因爲其發音與原來這個聖名的發音較接近。經文的引用,出自美國標準譯本(American Standard Version)。
在此謹致謝Professor David Egner,他是我以前的學生,現在任職Grand Rapids Baptist Bible College的英語系,他閱讀了全書而給我許多有幫助的建議。也謝謝Mrs. Joyce VanderMeer用許多時間幫我打字;另外也感謝我的妻子和家人,對我的包容及各種幫助。

致謝
本譯文經由中華福音神學院陳濟民老師、秦世新姊妹及編譯著述委員會同工之校正,謹 一併致謝。

目次

目錄

序言/vii
地圖目錄/ix
縮寫表/xi

第一章 引論/1
第一節 資料來源/1
第二節 以色列的重要性/2
第三節 以色列的戰略性位置/3
第四節 巴勒斯坦的地理/3
第五節 歷史分期/9

第二章 族長的背景/13
第一節 歷史的準確性/13
第二節 亞伯拉罕蒙召的意義/16
第三節 亞伯拉罕的年代/16
第四節 亞伯拉罕的家鄕/22
第五節 離鄕背井/27

第三章 亞伯拉罕/39
第一節 新地/39
第二節 示劍、伯特利、埃及、伯特利/41
第三節 救出羅得(創十四)/42
第四節 新多瑪的毀滅(創十八1~十九38)/45
第五節 立約/47
第六節 等候應酗坐l(創十六~十八15)/48
第七節 亞比米勒和非利士人(創廿~廿一)/49
第八節 幾乎將以撒獻祭(創廿二)/50
第九節 撒拉的死和埋葬(創廿三)/51
第十節 爲以撒娶妻(創廿四~廿五11)/51
第十一節 亞伯拉罕――有信心的人/52

第四章 以撒、雅各、約瑟/61
第一節 以撒(創廿五9~廿六35)/61
第二節 雅各(創廿八~卅六43)/64
第三節 約瑟(創卅七~五十)/69

第五章 寄居和出埃及的年表/81
第一節 在埃及寄居的年日/81
第二節 出埃及的年代/85

第六章 在埃及的生活/115
第一節 埃及的四個統治時期/115
第二節 埃及人的生活/116
第三節 雅各下埃及/117
第四節 開始受欺壓(出一8~22)/118
第五節 摩西(出二1~10)/120
第六節 摩西的選擇(出二11~25;徒七33~29;來十一24~27)/122
第七節 摩西囘埃及(出三1~四31)/124
第八節 與法老爭辯(出五1~十二36)/125
第九節 離開埃及/130

第七章 以色列人在曠野/145
第一節 以色列人的旅行路線/145
第二節 到西乃山(出十五22~十八27)/146
第三節 頒佈律法(出十九3~廿四18;卅二1~卅四35)/153
第四節 律法/154
第五節 會幕(出廿五~卅一;卅五~四十)/155
第六節 人數/158
第七節 西乃至加低斯巴尼亞/159
第八節 徒勞漂流三七年六個月(民十五~十九;卅三19~36)/162
第九節 加低斯巴尼亞到約但河(民廿~廿一;卅三37~48;申二1~三14)/163
第十節 約但河旁(民廿二~廿七;卅一~卅二;申卅一、卅四)/166
第十一節 申命記/168

第八章 征服/181
第一節 迦南地/181
第二節 進入這地(書二1~五12)/182
第三節 征服巴勒斯坦中部(書五13~九27)/185
第四節 南征北討(書十~十二)/189
第五節 分地(書十三~廿二)/194
第六節 組織/199

第九章 衆士師/221
第一節 背景資料/221
第二節 未能佔領全地(士一1~三7)/227
第三節 米所波大米迫害時期(士三8~11;十七~廿一)/229
第四節 摩押人迫害時期(士三12~31)/231
第五節 迦南人迫害時期(士四~五)/233
第六節 米甸人迫害時期(士六1~十5;得一四)/235
第七節 亞捫人迫害時期(士十6~十二15)/239
第八節 非利士人迫害時期(士十三~十六)/241
第九節 撒母耳/245

第十章 掃羅王/261
第一節 掃羅受膏/262
第二節 掃羅的統治/264
第三節 掃羅遭棄絕(撒上十三~十五)/266
第四節 掃羅與大衞(撒上十六~廿)/269
第五節 掃羅的晚年(撒上廿二6~19;廿八1~25;卅一1~13)/272
第六節 逃亡者大衞(撒上廿一~廿七;廿九~卅;撒下一)/275

第十一章 大衞/287
第一節 大衞在希伯崙(撒下一~五5)/287
第二節 大衞建立以色列王國(撒下五6~八18;十1~19)/290
第三節 大衞的政府/296
第四節 意義深長的事件/300
第五節 大衞的晚年(撒下十三~廿;王上一1~8二11;代上廿二;廿八~廿九)/302
第六節 以色列最偉大的君王/308

第十二章 所羅門/317
第一節 被立爲王(王上二12~46;三一4~28;代下一1~17)/317
第二節 所羅門的王國/319
第三節 外交關係/321
第四節 建設活動(王上五1~九9;代下二~七)/323
第五節 文學世紀/325
第六節 靈性的退步與懲罰(王上十一;代下九29~31)/327
第七節 君王所羅門/330

第十三章 北方王國/335
第一節 叛變(王上十二1~4;代下十)/335
第二節 王國的早期(九三一至八八五年;王上十二25~十六20)/336
第三節 暗利王朝(八八五至八四一年;王上十六23~廿二53;王下一~八)/340
第四節 耶戶王朝(八四一至七五三年;王下九11~十36;十三;十四16~29)/351
第五節 以色列的衰敗(七五二至七二二年;王下十五13~十七41)/357
第六節 一個亞述的行政省/362
第七節 摘要/362

第十四章 猶大王國/373
第一節 與以色列衝突時期(九三一至八七○年;王上十四21~十五24;代下十~十六)/373
第二節 與以色列聯盟時期(八七三至八三五年;王上廿四41~50;王下八16~29;十一1~16;代下十七1~廿三15)/379
第三節 四位合神心意的王(八三五至七三一年;王下十二~十五;代下廿三16~廿七9)/384
第四節 亞述管轄時期(七四三至六四○年;王下十六~廿一;代下廿八~卅三)/389
第五節 巴比倫開始強盛(六四○至五八六六年;王下廿二~廿五;代下卅四~卅六)/399

第十五章 被擄與歸囘/419
第一節 猶大國內的演變(王下廿五22~26;耶四十~四四)/419
第二節 巴比倫帝國時期(六○五五至五三九年)/422
第三節 被擄的猶大/424
第四節 波斯帝國時期/427
第五節 第一次歸囘猶大(拉一~六)/431
第六節 第二次歸囘(拉七~十)/433
第七節 第三次歸囘(尼一~十三)/435
第八節 以斯帖的故事(斯一~十)/443
第九節 伊裏芬丁殖民地/445
第十節 舊約歷史的尾聲/447

主要研究資料/459
年代表/463
索引/473
英漢詞彙對照/501

書摘/試閱

第一章 引論

雖然以色列國開始於出埃及時,但若述其歷史,必從亞伯拉罕(Abraham)說起(註一)。惟當以色列遷出埃及邊境時,才議有別國承認其爲國家的幅員和地位。但在這之前,它已有一段歷史,從定居埃及上溯至以前族長時代的祖先,就是亞伯拉罕和雅各(Jacob)。雅各生下十二支派的首領,而亞伯拉罕則承受了神給他關乎其獨特後裔的應許。

第一節 資料來源

以色列歷史的資料來源主要得自舊約。由於資料豐富,其歷史之記述,可比其鄰邦的歷史更詳細。事實上,其有利的條件,遠勝過那時大國之上。因其他國家的歷史,雖藉考古硏究可知其詳情,但其文學記載,都不如舊約。這本無價之書,寫下以色列祖先的背景;在埃及異域的成長;按支派開始於應許之地區生活;各支派聯合爲一王朝,其名稱,其統治期間之長短,及列王的主要活動;神因其罪而加諸其國的懲罰;被擄至東方國家;以及許多被擄的人民歸囘原地和歸囘後的經歷。這其間不僅包含歷史,也有律法、哲學、論述和講章,我們不但可獲知這民族所做的事,亦可知道他們的思想、言行,不僅可熟悉他們的活動,亦可了解這個民族本身。
雖然舊約的主要目的,不是爲了歷史,它却提供了豐富的歷史資料。舊約不是一部純粹的歷史書。其目的是描述神的旨意,如何爲罪人預備,並給予救贖。自從代表人類的始祖亞當(Adam)在伊甸園(Garden of Eden)犯罪之日起,人就需要這種救贖。舊約是神記載祂自己,如何特別藉以色列民族預備並成全救贖,這救贖在耶穌基督身上達到最高峯的表現。舊約的敍述便是這段歷史。因此,與這種救贖預備有直接關係的歷史,就包括在裏面,沒有直接關係的,通常就省略了。因此,正如剛才提到的,舊約中在許多方面的歷史資料相當完全,但它也省略了一些其他純歷史書所會包括的材料。
還好其他的資料來源,有助於彌補這些省略,而提供一般的背景,那就是考古學的硏究。許多年來考古學者,殷勤地在聖地工作,已結出果實。這工作正繼續進行,且每一季均有進展且收獲不少。考古學者所賃獻的資料,有極大的價値,我們將常使用它們。

第二節 以色列的重要性

以色列在基督敎時代以前是小國,但其歷史對世界有重要的影響力。無可諱言,沒有任何國家的歷史,可與其影響力相比。神藉著摩西(Moses)所頒佈的律法,是神所宣告的,適合於以色列幅眞與情況的公正律法。他們所持守的基本法則,自那時起卽成爲立法者的指標。以色列先知中,有當時最偉大的恩想家和作家。雖然其他地方也可找到類似他們作品的東西,譬如在埃及易樸衞(Ipu-wer)(註二),或尼弗洛呼(Nefer-rohu)(註三)的文章,在米所波人米(Mesopotamia)馬里(Mari)的「先知」與其國王之書信(註四),或亞述國(Assyria)的亞爾伯拉神諭(Oracles of Arbella)(註五);但是就以色列輝煌的著作所代表的種類,變化和力量來說,却是沒有其他任何作品可以相與抗衡的。以色列的智慧文學,更以哲理表現出這個獨一無二的民族,與上帝、世界和衆生的關係。在此有對白、戲劇、詩篇和格言,對感情、意志和思想,均具吸引力。至今在智慧文學和先知書裏面,有關社會公義以及委身於神的人生之崇高地位,這些信息在歷史上的意義永存不變。
舊約永遠的價値,以宗敎和道德性爲主,也不可忽略其在藝術上的成果。它包含當時最優異的文學作品。事實上,如約伯記(Job)、詩篇(Psalms)和以賽亞書(Isaiah)中光彩奪目的篇章,在任何時代來說,都是傑作。自古至今,他們不但啓發各處的作家,就連音樂家、畫家、雕刻家和其他各流的藝術家,也受這些書卷的激勵。世界上有不可勝數的優美音樂、繪畫和雕刻,以舊約記載爲主題,多少著作以其故事爲藍本。基督敎在這世界上所佔的那一份勢力,自羅馬帝國時代開始,就具有壓倒性,而形成這種舉世無雙的態勢,舊約的影響是難以估計的。

第三節 以色列戰略性的位置

以色列戰略性的位置,也是促成其重要性的另一原因。西沿地中海(Mediterranean),東臨阿拉伯沙漠(Arabian desert),其狹長六十英哩地帶,是南北駝商交通必經之地。南方的埃及,賴尼羅河(Nile River)爲生,在舊約時代,一直是世界强國。每年氾濫一次的尼羅河,灌漑乾涸的沙漠,也帶來可以生長莊稼的沃土,更提供人民和商業一條便利的交通要道。埃及因尼羅河而繁榮,亦因此擴展貿易範團至北方諸國。
以色列的北邊,是通稱的肥腴月灣(Fertile Crescent),這地區也賴河川之利爲生(註六),特別是幼發拉底河(Euphrates)和底格里斯河(Tigris)。兩河都發源於亞美尼亞山脈(Armenian),在某一處相距四五〇英哩而分流,都各沿其道向東南流,越流越近,而在波斯灣(Persian Gulf)附近合流入海(註七)。較短的底格里斯河,坡度較大,前後兩個亞述國都城亞述(Assur)和尼尼微(Nineveh)位於其岸,而靠此河爲生。幼發拉底河流速較緩,在不同時代,是巴比倫(Babylonians)、亞述國、亞美尼亞(Armenians)、美坦尼(Mitanni)西行的旅行要道。這些國家都盼與南方繁榮的埃及通商。他們的駝商隊沿河西行,與北方迦南(Northern Canaan),甚至更北的亞拿陀利亞(Aimtolia)滙合,再經過常用的旅行路線,沿漫長的以色列向南而行。

第四節 巴勒斯坦(Palestine)的地理

「巴勒斯坦」這名字(註八),來自「非利士」(Philistia),意思是「非利士人之地」。非利士原來只包括這地的西南部分,是非利士人居住之地。但這名字,稍加改變,而用於稱以色列全地。
巴勒斯坦不是一個大國。位於東地中海之南岸,南北長一五〇哩,東西寬六〇哩。有天然界限三面包圍著,東邊是敍利亞阿拉伯(Syrian-Arabian)的浩瀚沙漠,南邊是像沙漠一樣的南地(Negeb),西邊是廣大的地中海。僅在北邊有與它類似的可耕之地,這裏在大部分舊約時代有兩個國家,是沿地中海的腓尼基(Phoenician)和內地的亞蘭大馬士革(Aram-Damascus)。腓尼基成爲海上的領導導勢力,其商業利益以色列分享到一些,因爲這兩國多半維持和平。另一方面,亞蘭大馬士革是窮國,因其國境內,多半是廣闊的沙漠地,而且,顯然爲了提高自己的地位,常與以色列國有戰爭。
一、約但河谷地(The Jordan rift)
巴勒斯坦地形上最大的特點,是地面上的裂縫,形成約旦河谷,這道裂口,平均是一〇哩寬,沿約但河而下,標高是從黑門山脚(Mt. Hermon)附近約三〇〇呎一直到死海(Dea Sea)低於海平面下一二〇〇呎之深,爲世界最低之處,河谷兩旁是坡地,常有特別陡峭之處,亦形成尖銳的山巖。
約但河是由四條支流(註九)形成,在幾乎乾涸的呼勒湖(Lake Huleh)(註十)正北岸滙合,湖面是海平面以上二一〇呎。向南流一〇哩處,約但河消失於加利利海(Sea of Galilee),此海有一三哩長,七哩寬,在海平面以下六三〇呎。甜美的湖水,經常是藍色的,魚產豐富如往昔聖經時代,以其突然的風浪聞名,將一平如鏡的湖面,掀起白浪滔天。約但河谷地,自加利利海至死海約七〇哩。約但河水順此迂迴流下,平均九〇至一〇〇呎寬,三至一〇呎深。但洪水季節亦漫出兩岸,流寬增至一哩。近幾年來由於擴展的灌溉系統,減少了相當的河水流量(註十一)。
死海是世界上最特殊的水。濃厚的化學成份(註十二)賦予它很大的浮力,但足以致死所有的水中生物。從其中抽出的鉀鹼,是今日以色列收入的來源之一。死海約四七哩長,六至九哩寬,其上半部有三分之二是深至一、二〇〇呎。這雨部分由利珈半島(Lisan)隔開,「這個靴形半島自東岸伸出,其頂端僅隔西岸約二•五哩。這一水之隔,幾世紀以來,由一淺水帶連接。
死海之南,有條谷地稱爲亞拉巴(Arabah)(註十三),延伸約一一〇哩,到亞喀巴海灣(Gulf of Aqabah),而止於西邊的南地山脈和東邊韵舊以東(Old Edom)之高峯。這條狹長的溝谷,除偶而有雨點之外,乾燥而酷熱。在所羅門(Solomon)之後,因其蘊藏純良銅礦,具有特別經濟債値。所羅門關發這些礦區。而建造優良德熔鑪,來提煉礦砂。那時他利用附近亞喀巴海灣之港口以拉他(Elath),由此運輸鑛砂到南方諸國。
二、外約但(Transjordon)
在約但河谷的東邊,是外約但。這是起伏的高原,歷來以畜牧價値國名,農耕極少,因春秋雨季有熱風(siroccos)吹過,而冬天嚴寒的沙漠風又橫掃無阻。但山脊延着約但河而增高,擋住並冷却空氣,因此帶來不少雨量。這些水主要經四條主支河道流入約但河:雅姆克(Yarmuk)正位於加利利海的下邊;雅博河(Jabbok)約在加利利海和死海間的中心點;亞嫩河(Araon)直接流入死海;和撒烈溪(Zered)位於死海極南端。
雅姆克之北是巴珊(Bashan),這塊肥沃的高原,多年來是以色列和亞蘭大馬士革侵佔和爭奪的對象。基列(Gilead)是從巴珊以南擴展到摩押(Moab),這地區由雅博河切爲兩半,其南北兩部份高度均達三、〇〇〇呎以上。古時候優美的森林蓋満許多斜坡。摩押在基列之南,這地有時是指位於撒烈溪和亞嫩河之間的地,但多半也包括北邊幾乎與死海北端同緯度之地。亞嫩河之北,該地平均高度在二、〇〇〇至二、四〇〇呎之間,但其南則爲上升至四、〇〇〇呎以上之高峯。以東從撒烈溪南岸伸展出來,是一條狹長的地帶,主要以亞拉巴之東的山脊爲界限,卽西珥山(Mt.Seir),是「毛山」的意思。這些山是由紅色的努比亞(Nubian)砂石所形成,高度超過五、〇〇〇呎以上。世界上最特殊的古城之一彼特拉(Petra)位於此山區,是從崖壁上建鑿出來城市,只能由一條狹長的通道進入,稱細克(Sik)。
三、中央山脈
在約但西邊,有一排通稱爲巴勒斯坦本土的脊骨,這是由三塊連續山區所組成。北邊山區是加利利,在中山區與北山區之間有廣闊的以斯德倫谷地(Esdraelon Valley),這谷地在聖經時代是沃野,且其沃今勝於昔。上加利利(Upper Galilee)高度超過海拔三、〇〇〇呎,而下加利利(Lower Galilee)達二、〇〇〇呎,其山峯被谷地更敞濶地分割,適於農耕。中間山區,以前稱以法蓮山(Mount Ephraim),以後稱撒瑪利亞(Samaria)。「以法蓮」這名稱來自以法蓮支派,他們佔據此地南半部。這塊山區,北部不若南部之高,亦爲更多谷地分割。這有兩座特別重要的山,以巴路山(Ebal)和基利心山(Gerizim)其間有一個重要的城,就是示劍(Shechem)。至於南部山區是猶太(Judea)。雖然斜坡很陡,但在整個聖經時代,藉著梯田原理,而有妥善的農耕。然而向著死海這方面,其斜坡是乾旱不毛之地,而形成猶太沙漠。除了隱基底(En-gedi)綠洲及較不重要的可居地之外,這片荒漠絕少長住居民。就在這附近的死海,發現了價値連城的死海古卷。
四、海岸區域
在巴勒斯坦本土山地和地中海之間,有一條海岸平原。海岸線以明顯的流動沙丘爲界,但在其附近的內地,却是合適的可耕地。海岸平原在一處被切斷,是迦密山脊(Carmel)它形成了直到地中海的突出崎嶇地,其緯度約與加利利海相等。在這山脊之北,有美好的以斯德倫谷地,向東、向西有角度的延伸着,向南到現在的特拉維夫(Tel Aviv),是美麗的沙崙平原(Sharon Plain),今日已零星點綴著果園。在沙崙之下方,是非利士人長期統治的一塊美地。地中海風自此開始向西橫掃,而擴大了平原區。此地也是以厚冲積土壤爲主,所以農作物生長極佳。雨量向南漸少,但仍然足够迦薩(Gaza)之農業。舊迦薩曾是這地區重要的大城,稍北的亞實基倫(Ashkelon)是主要港口。「士非拉」(Shephelah)這名字,是指位於海岸平厚和中央山地之間,逐漸隴起的土地,亦適於農耕。
雖然整個巴勒斯坦之西邊爲地中海,但它却從未像一般人所想像的那樣,影響巴勒斯坦的生活,主要是因爲缺乏天然海港。海岸筆直,因此只在亞實基倫、約帕(Joppa)、多珥(Dor)和亞柯(Acco)有一些船隻,但也是很有限的。以色列人也做點打漁和買賣,他們多半倚靠北方的腓尼基人,因爲那有好的海港,如推羅(Tyre)、西頓(Sidon)和比布羅斯(Byblos)。
五、氣候
巴勒斯坦位於亞熱帶地區,適產柑橘類水果,如橘子、檸檬、葡萄等。一年有幾次雨季,濕季自十一月至四月。早雨落於十一月,冬天的大雨在十二月,一月和二月下,自三月到四月初雨量則漸次減少。當雨季停的時候,熱帶沙漠風就開始吹,使土壤很快就乾了,必須再等六個月後,才再下雨。植物速成褐色。雨量隨地區而改變,沿海地區和北部高地最多雨。許多小溪只在下雨時,才有流水。惟有較大的河流,才能四季不枯,例加雅姆克、雅博河、亞嫩河、撒烈溪和雅魯河(Jalud),全部流入約旦河谷地,以及亞爾公河(Yarkon),自特拉維夫流入地中海,但連這些河的水位,在乾季也甚低落。

第五節 歷史分期

以色列史可分七個時期:第一是族長時期,從亞伯拉罕到雅各的第十二個兒子――各支派的首領;第二是埃及時期,包括自雅各的後代進入埃及,到出埃及;第三是曠野漂流和征服巴勒斯坦;第四是士師時期,當時各支派,因共有對上帝的信仰、祖先酌遺產及在示羅地(Shiloh)的中央會幕,而聯合一體,却又散居各處,分別生存;第五是聯合王國時期,從掃羅王到所羅門王;第六是王國分裂時期,直到主前七二二年撒瑪利亞減廳而結束以色列王國,及主前五八六年耶路撒冷陷,而結束猶大王國;第七是被擄及被擄後的時期,直到主前第四世紀末。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32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