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最初的國會:晚清精英救國之謀1910~1911(修訂版)
滿額折

最初的國會:晚清精英救國之謀1910~1911(修訂版)

定  價:NT$ 390 元
優惠價:79308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鴉片戰爭後的中國屢戰屢敗,列強瓜分之禍迫在眉睫,
外強中乾的清王朝危如累卵,改革已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是誰將清政權推向了死亡的深淵?
皇族才俊們為何無法滅掉武昌的革命之火?
改革的精英們在政權垮台的前夕到底在做什麼?

◎新聞的界限──言論自由意識的抬頭

「報界言論自由之靈魂飛散於雲霄之外……更芻狗之不若也」

《大清報律》於1908年初頒布,規定報章每期出版前須送交地方行政機關或警察機關審查;禁止刊載「詆毀宮廷」、「淆亂政體」、「擾亂公安」的言論,違者「永遠禁止發行」;禁止刊載「未經官報、閣鈔發布的諭旨章奏」。執政者透過新聞事前審查制度完全掌控輿論,限制了言論自由。更為詭異的是,清執政集團一方面下令進行憲政改革,一方面透過立法以「詆毀宮廷」、「淆亂政體」之名拒絕輿論討論政治改革,執政集團透過立法的形式壟斷著意識形態的解釋權。
管控輿論、打壓言論自由之後,各級政府官員以新政之名徵收苛捐雜稅,吏治腐敗叢生,忍無可忍的長沙饑民發動暴動,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頻繁策劃刺殺、武裝暴動……

◎辮子裡的刀──對清王朝忠誠與背叛的政治尺度

「世界各國沒有帶辮髮者,獨中國留此野蠻制度,甚不雅觀。」

1910年11月25日,資政院預備國會現場,議員易宗夔突然向議會提交了一份《剪除辮髮改良禮服》的剪辮易服議案,整個會場大嘩。
《馬關條約》簽訂後,民眾對清執政集團已經失望至極,以康有為為首的一幫書生鼓動光緒皇帝學習日本明治維新,勵精圖治變法維新,辮子問題成了戊戌變法的死結。
因長辮子在日本常年遭遇嘲笑的康有為,也決定剪掉辮子。康有為剪辮子立即在留日學生中引起轟動,留學生們紛紛剪辮子穿西服。回國的留學生進入軍界、政界後也不斷地鼓動剪辮易服……

◎天朝的預算──貪的是無法無天的贓款,賠的是兩百多年的王朝

「皇室經費,應由君上制定常額,自國庫提支,議院不得置議。」

皇室經費就是一個無底洞,內廷貪腐橫行。戊戌變法那一年,光緒皇帝計劃到天津檢閱新軍,「南苑亦預備大閱,造營房若干,報銷一百六十萬,而李蓮英得七十萬」。
皇室的烏煙瘴氣也讓百官紛紛仿效,「凡京師大工程,必先派勘估大臣,勘估大臣必帶隨員;既勘估後,然後派承修大臣,承修大臣又派監督。其木廠由承修大臣指派,領價時,承修大臣得三成,監督得一成,勘估大臣得一成,其隨員得半成,兩大臣衙門之書吏合得一

作者簡介

李德林,著名財經作家,《證券市場周刊》原編委、副主編,著有《陰謀》、《陰謀2》、《天下第一莊》、《迷影豪莊》、《帝國滄桑》、《黃光裕真相》、《最初的國會》等多部作品,其熱門話題暢銷書《高盛陰謀》,三個月暢銷十萬冊。

序言:世間已無老佛爺

慈禧太后內心崩潰的最後一刻,將清朝的權杖交到了年輕的攝政王載灃手上。
慈禧太后將政權交到攝政王手上時,整個國家的經濟已經恢復到鴉片戰爭之前的水準,年均一億兩千萬兩白銀的出超貿易扭轉了帝國經濟七十年的出口頹勢。預備立憲更是慈禧太后留給攝政王消弭國內各派勢力分歧的最大政治遺產。
身為皇族宗室,年輕的攝政王是幸運的。但是,他沒有多爾袞那樣的定奪之功,更無多爾袞那樣的開創偉業,清朝的掌權者卻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將國家託付給了這位毫無尺寸之功的年輕人。
二十五歲的載灃以攝政王執政亮相國際舞台之時,成為當時全球最有權勢的領袖之一,西方的輿論一片歡騰,將這位年輕人譽為「初升的太陽」,誇讚攝政王身居九重卻有著國際視野。沒錯,在罷黜政治強人袁世凱後,攝政王的執政集團中皇族少壯派成了主角,他們都擁有留洋的背景,他們在政治、軍事、財政等諸多方面都有現代化視野。以梁啟超為首的改革派對攝政王寄予厚望。
攝政王柄國之初,傳統的士大夫已經成功地向現代精英轉變,以梁啟超為首的改革派在立憲的旗幟下如火如荼地進行改革的頂層設計,北京城的親貴們奔走於改革派之門。改革的精英們不斷地觸碰帝國的政治紅線,試圖透過滲透意識形態進行柔性的政治體制改革。改革猶如一鍋煮沸的水,無論是朝堂樞臣,還是販夫走卒,對攝政王的執政集團充滿信心。一度對革命信心滿滿的孫中山,在一次次城市暴動失敗後,面對攝政王執政集團的改革新氣象,都只能默默地在美國人的餐廳端盤子。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的一聲槍響,在美國餐廳裡看到報紙的孫中山沒有任何的興奮之感,他領導了太多次這樣的城市暴動。在孫中山看來,武昌城的新軍暴動很快就會被載灃的新軍鎮壓。孫中山遺忘了一個重要的軍事情報,武昌起義的那一天,攝政王直接控制的軍隊正在北方小鎮灤州進行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武昌那個被推為第一位共和國都督的黎元洪,這之前曾率領湖北的兩營兵馬參加了灤州秋操。
孫中山錯了。
武昌城的槍聲成了推倒清政權的西洋骨牌,各路流亡海外的革命黨星夜兼程回國,紫禁城的御前會議卻在為誰南下平亂爭吵不休。攝政王望著慌亂的皇族少壯派長嘆不止,狡黠的慶親王奕劻已經暗中調動北洋新軍拱衛自己的宅邸。一夜激烈的爭吵過後,由有德國軍方勢力支持的陸軍大臣蔭昌乘火車南下武昌,可是在武昌郊外,他就被百多農民給嚇得肝膽俱裂,急令火車向北開。
武昌城的硝煙正濃之時,北京城的資政院精英們紛紛登台,譴責鐵路國有的罪魁禍首——郵傳部大臣盛宣懷。一份開放黨禁、赦免政治犯的文件送到了攝政王的手上。可一切都晚了。大思想家嚴復議員的大清國歌還沒有來得及奏響,大清王朝崩潰了。在漢江上遠望硝煙滾滾的武昌城,剛剛經過灤州秋操的攝政王軍隊,他們擁有德國最新的軍事裝備,卻在手持漢陽造的湖北新軍面前兵敗如山倒。清朝的狀元巨商、憲政改革領袖張謇仰天長嘆,他腦子裡已經有了一篇華麗的清帝遜位詔書。
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崩潰。
一個兩百多年的王朝,曾經出現過康乾盛世,在鴉片戰爭之後,也曾經試圖透過經濟改革來局部推動政治改革,曇花一現的同光中興令不少的改革派看到了王朝的希望。1900年八國聯軍將清朝的最高執政者慈禧太后趕到了西安,預備立憲成了清執政集團重拾帝國榮光的希望。攝政王的皇族少壯派們這一次怎麼未能滅掉武昌城的革命之火?誰將清政權推向了死亡的深淵?改革的精英們在政權垮台的前夕到底在做什麼?
一連串的問題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中。改革在清朝最後的五十年中已經成了主旋律,即便是世人認定最頑固的慈禧太后,無論是經濟改革,還是像戊戌變法那樣激進的政治改革,沒有慈禧太后的首肯是難以推行下去的。慈禧太后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留給攝政王的憲政遺產不僅沒能消弭多股政治勢力的分歧,相反成了分化攝政王執政集團的催化劑。利益集團丟盡了天朝的臉,讓毫無政治智慧的攝政王成了權力的孤兒。
一個時代的終結有千萬個理由。我試圖透過晚清改革精英們的系列救國韜略入手,洞見清王朝崩潰的根源,資政院成了最佳的視覺切入口。在武昌城槍響的一年之前,來自全中國的政治精英們在北京資政院濟濟一堂,他們在北京的預備國會現場緊張地審查政治、軍事、財政、意識形態等事關改革頂層設計的方案,在爭吵中達成了共識,最終都送到了攝政王的案頭,他們希望將慈禧太后的憲政遺產變成現實,讓憲政之花在封建的土壤上盛開。
改革就是一場利益的重組,儘管改革精英們的頂層設計猶如一把把鋼刀,但既得利益集團們卻在用手中的權力捍衛著他們的利益。可是,由德國軍械裝備起來的攝政王軍隊難掩王朝的虛弱。攝政王的執政集團內部黨閥森森,試圖透過軍事、經濟改革來推動全面立憲改革的攝政王,疲於七黨暗鬥,被執政集團七黨和國際勢力搞得內外交困。
世間已無老佛爺。年輕的攝政王無力調和各大政治勢力的分歧,無論是紛爭不斷的資政院,還是明爭暗鬥的紫禁城,攝政王猶如一具木偶,只是在樞廷之上陪著他的小兒子看令他厭倦的宮廷鬧劇。
既得利益集團們拒絕在最後一刻向憲政改革讓步。曾經試圖透過自上而下進行憲政改革的精英們,最後只能擦乾臉上的淚水,投向共和的懷抱。

目次

序言:世間已無老佛爺
天子一號案(上)
天子一號案(下)
再見狀元郎
新聞的界限
議會是江湖
泣血的國會(一)
泣血的國會(二)
泣血的國會(三)
泣血的國會(四)
辮子裡的刀(上)
辮子裡的刀(下)
昭雪六君子(一)
昭雪六君子(二)
昭雪六君子(三)
昭雪六君子(四)
致命的饑荒(上)
致命的饑荒(下)
亡國的股災(一)
亡國的股災(二)
亡國的股災(三)
亡國的股災(四)
亡國的股災(五)
彈劾軍機案(一)
彈劾軍機案(二)
彈劾軍機案(三)
彈劾軍機案(四)
彈劾軍機案(五)
天朝的預算(上)
天朝的預算(下)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辮子裡的刀(上)

「世界各國沒有帶辮髮者,獨中國留此野蠻制度,甚不雅觀。」1910年11月25日,下午2點30分,資政院預備國會現場,議員易宗夔突然向議會提交了一份《剪除辮髮改良禮服》的剪辮易服議案,整個會場大嘩。
易宗夔的議案真正的提出者是湖南寧鄉縣人周震鱗。易宗夔將周震鱗的說貼提交給資政院陳請股審查,陳請股拒絕以議案的名義提交議會審查。倔強的易宗夔堅持要將周震鱗的剪辮易服說貼提交議會審查。易宗夔提議資政院預備國會議決剪辮易服案時,議員羅傑也向資政院祕書廳提交了內容一樣的《剪辮易服與世大同》的議案。
辮子問題已經成了一個國際笑話。大清帝國派出的外交使節們經常出席重大盛典,按照國際慣例外交官們進場都是騎馬,唯有中國的外交官因辮子禮服不便,只能提出坐馬車,他國均不在會場提供馬車。他國外交官騎馬進場時,中國外交官只能隨後步行,出場時亦然,猶如一跟班小廝。羅傑在提交的議案中寫道,「外交官在外邊很受氣」,「成何國體」?
「剪髮易服非唯無益於中國,反使權利外溢,是我們議員替外國人辦了事啦。」議員楊錫田對剪辮易服的提案很是詫異,清朝八旗入關後頒布了「剃髮令」,三百年來一直是不可觸碰的政治紅線,現在羅傑同易宗夔的提案是「變改祖宗的制度」,簡直就是「喪失自己的廉恥」。楊錫田的話音未落,整個議場哄亂一片,髮辮不剪,何以談憲政改革?議員們鄙視舉人出身的楊錫田,議員們對楊錫田的話除了嘲笑,簡直就「無可駁之價值」。
周震鱗的身分挑動了剪辮易服敏感的政治神經。
剪辮易服一直是革命黨推翻清執政集團的政治口號,他們宣揚辮子是清朝奴役中華的百年恥辱,鼓動民眾恢復大漢髮束衣冠與清廷決裂。周震鱗在兩湖書院與革命黨領袖黃興同窗五年,1903年11月4日在長沙與黃興、章士釗、宋教仁等十一人創立「華興會」。1905年,孫中山與黃興兩人同作周震鱗的介紹人加入同盟會,並委任為湖南支部負責人。1906年6月,孫中山密使赴武漢同周震鱗會晤,被清廷密探竊聽遭遇通緝,當年輾轉流亡日本,同宮崎寅藏和犬養毅為首的一幫日本政客結為朋友。
1907年,革命黨徐錫麟在安慶起義前,周震鱗回國在安徽暗中襄助,兩江總督端方密派水師捉拿周震鱗,周震鱗在友人幫助下逃回長沙。返回長沙的途中,周震鱗得知同盟會從日本派出百名留學生打入清廷的文教宣傳機構,製造革命輿論。周震鱗深知北京文恬武嬉,猶如汪洋大海,決定冒險北上。周震鱗抵京後,在京師大學堂謀得了教習一職,向學生們鼓吹革命理念。同時,周震鱗還成為《帝國日報》、《順天時報》的撰稿人,專門撰文鼓吹革命。
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繼去世,宣統皇帝溥儀登基,年輕的醇親王載灃總攝朝政,民眾多憲政改革呼聲日隆,革命黨擔心清廷的憲政改革一旦成功,革命失去了基礎。周震鱗經常到預備國會現場旁聽,有一次旁聽時高呼反對口號,投擲座椅,會場大亂,周震鱗當場被警察逮捕,經過革命黨的多方營救獲釋。剪辮易服的說貼正是在釋放後提交給資政院的。
周震鱗提交的剪辮易服說貼極盡嘲諷之能事,咒罵愛新覺羅家族一度認為最帥的「金錢鼠尾」辮子簡直是野蠻恥辱之極。清廷已經於1910年11月4日宣布宣統五年召開國會,讓革命黨武裝推翻清政權的暴力主張再無市場。現在清執政集團忙於釐定官制,組織內閣,楊錫田深度懷疑周震鱗的動機,在敏感時期提交剪辮易服說貼有分化瓦解清執政集團之意,真實目的是將憲政改革推入泥沼。
載灃總攝朝政後,清執政集團內部黨派林立,年輕的攝政王在國際上樹立的改革形象不斷地被謀取私利的皇親貴胄們抹黑,辮子是愛新覺羅家族征服中原的政治符號,更是利益集團壟斷國家資源的心理籌碼。周震鱗的說貼意在刺激愛新覺羅家族最敏感的政治神經,慶親王、首席軍機大臣奕劻派軍機大臣、政治盟友那桐密會東三省總督錫良、湖廣總督瑞澄,這兩位正是載灃推動憲政改革的地方實力派支持者,奕劻試圖以三百年的祖宗制度勸諫攝政王載灃毋剪辮易服。
髮束衣冠事關祖宗家法,剃刀口的血染紅了愛新覺羅的江山。
1644年,清朝第一位攝政王多爾袞率領大軍打進北京城。仰仗漢人文臣武將鼎定中原的多爾袞採取懷柔政策,將朝賀時分成滿漢兩班,滿洲官員剃髮留辮,身著滿裝;大明降臣博冠大秀,束髮冠帶而朝。有一個奇葩降臣孫之獬毫無士大夫廉恥心,主動剃髮穿滿裝,站到滿洲官員之列,滿洲官員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驅之出列。這位大明朝的進士再回漢班,大明降臣們以其滿裝而不納。
孫之獬惱羞成怒,給順治皇帝上摺奏請改制:「陛下平定中國,萬事鼎新。而衣冠束髮之制,獨存漢舊。此乃陛下從中國,非中國從陛下也。」順治皇帝還是個七歲的毛孩子,攝政王多爾袞被孫之獬的話震驚。1645年6月,多爾袞以皇帝之名頒布了《剃髮令》,「自今布告之後,京城內外,限旬日,直隸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盡令剃髮,遵依者為我國之民,遲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
髮束衣冠很快就上升到政治高度。清廷在廣州頒行的《易服剃髮令》中說:「金錢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帶,實亡國之陋規。」武裝部隊不斷地在各地巡邏,凡是沒有按照朝廷之令剃髮者,一律就地正法。深受多爾袞信任的漢臣陳名夏私下議論,「只須留頭髮、復衣冠,天下即太平矣」,多爾袞接到彈劾陳名夏的奏摺,立即下令將陳名夏絞死。在剃髮令的高壓之下,「閭左無一免者,金錢鼠尾,幾成遍地腥羶」。
剃髮成了衡量民眾效忠朝廷的政治尺度,清執政集團嚴令:「若規避惜發,巧辭爭辯者,絕不輕貸。」各地官府令剃匠負擔於市,強行剃髮,「漢人薙發,違者殺無赦」。滸墅關民丁泉因「周環僅剃少許,留頂甚大」,江蘇巡撫以「本犯即無奸宄之心,甘違同風之化,法無可貸」為由向皇帝報告,結果皇帝親自硃批處斬,縣官也以失察罪「從重議處,家長、地鄰即應擬罪」。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308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