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文明:文化、野心,以及人與自然的偉大博弈簡體書)
滿額折

文明:文化、野心,以及人與自然的偉大博弈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128 元
定  價:NT$ 768 元
優惠價:87668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2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與布勞岱爾、湯恩比等量齊名的歷史學家,解開修昔底德、吉本、史賓格勒以降,對文明本質的思索之謎,BBC名主持人,一部脫離窠臼,不從兩河流域來細說從頭的文明史,結合歷史學、地理學、考古學、美術史的古今大作,暢談地球史上,人與自然的創意關係,挑戰文明的意義。 文明是巨大建築?法典?運河?是「野蠻」的相對詞?是一種「狀態」?還是人與自然的各種可能性?作者進行了一次大膽的實驗,以風、雨、氣溫、地形、洋流、緯度、海陸比例等元素為依據,將人類文明分成九大類型十七種生存實境,細數歷史上人與環境的各種可能。例如:冰天雪地的格陵蘭如何發展馴鹿業?熱帶低地瘴癘之處如何誕生吳哥窟?印度洋如何因為風向系統,成為貿易最盛的古老海洋?歐洲人如何突破大西洋洋流,來到新大陸? 每種環境類型裡的人類都殫精竭慮,試圖適應環境或者改變環境;也許是巧妙計算人力可能涉入的孔隙,或者堅持無所作為;締造而出的也許是大帝國,或者得以延續至今的生活方式。他的注目焦點不在我們傳統意義下的文明史,例如;羅馬帝國、或文藝復興的佛羅倫薩、或啟蒙時代的巴黎,而是生態環境。他不講包浩斯的建材,反而講西非的巴塔馬利巴;談阿茲特克人的篇幅比談雅典的多;講高棉也比講十五世紀意大利大師們的時候多。這是一本奇特的文明史,也是一本充滿新意的文明史。最重要的是,文明的高下是可以評斷的,只不過我們應該自我警惕,避免套用過去染上特定意識型態的社會發展度量表,而應該以社會如何與環境互動為依據,替文明化的成果打成績。

作者簡介

知名歷史學者,同時也是家喻戶曉的BBC(英國廣播公司)節目主持人,被《紐約時報》盛讚為比肩吉本、湯因比、布羅代爾的歷史學家。他的研究範圍涵蓋環境史、思想史、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研究、全球史等多個專業領域,曾任教於大西洋兩岸的多所高等學府,包括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牛津大學、塔夫茨大學、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等,目前是聖母大學歷史系教授。

費爾南多-阿梅斯托著作甚多,包括《改變世界的觀念》《大地上的文明》《大探險家》《美洲五百年》等,被譯成27種語言,享譽世界各地。他的新作《人類觀念大歷史》將由新思文化出版。這些作品為他贏得了諸多榮譽,如約翰·卡特·布朗獎章、英國國家海洋博物館凱爾德獎章、世界歷史學會圖書獎等。因為對食物歷史的傑出研究,他還榮獲西班牙國家美食大獎。2017年,費爾南多-阿梅斯托獲得西班牙政府授予人文學者的至高榮譽——智者阿方索十世大十字勳章。

名人/編輯推薦

1)全球文明的“馬賽克”拼貼畫,收錄古往今來存在過的幾乎所有文明!

從廣為人知的兩河流域和希臘羅馬文明,到凍原上與馴鹿共生的薩米人、稀樹草原上的建築師巴塔馬利巴人、乘季風化身商業先驅的中國福建人……摒棄碎片化認知,完整把握全球文明圖景,一舉滿足你對人類文明的種種好奇心和求知欲。

2)9大環境類型、17種生存實境,看人類如何因地制宜解鎖文明技能點!

以環境要素為憑,創造性劃分文明。將人類放回起初面對自然挑戰的情境之中,探索人與自然的博弈,見證各文明的誕生、發展與傳播。無論是肥沃的泥地、溫潤的海岸還是灼熱的沙漠、陰鬱的沼澤,有人生存的地方就有文明的身影。

3)革新湯因比、亨廷頓對文明的思考,重新理解文明的深層邏輯!

當我們談論“文明”時,我們在談論什麼?文明不是意識形態,不是宗教、藝術、文化的標籤,更不是“野蠻”的對立面或社會進步的方向。它源自人類本能的改造自然的衝動,是作為一個物種的人類與自然界之間的關係,是人類野心與自然環境碰撞出的種種可能性。

4)跨學科視角+鮮明觀點,知名學者的野心之作!

獲獎歷史學者費爾南多-阿梅斯托,憑藉深厚的學術積澱和風格化的行文,嚴肅反思之餘不掩熱情,旁徵博引又金句迭出——“文明只有一層皮那麼薄,抓破了就流出野蠻的血。”

目次

自序

 

導論文明欲:多種文明和單一文明

 

第一卷荒原:荒漠、凍原和冰

第一章冰的主宰:棲居於冰的世界與凍原

(歐洲冰河時代·北斯堪的納維亞·亞洲凍原·北極區美洲·格陵蘭)

第二章土地之死:沙漠中的適應與反適應

(北美洲西南部·秘魯北部·撒哈拉·戈壁·卡拉哈里)

 

第二卷草葉集:不可耕作的草原

第三章刮風:北美草原與茂密的稀樹草原

(大平原·非洲稀樹草原·薩赫勒沙漠邊緣)

第四章文明的康莊大道:歐亞大陸草原

(中亞·蒙古·俄羅斯)

 

第三卷在雨中:熱帶低地與後冰河期森林的文明

第五章原始林:後冰河期的溫帶林區

(濫伐森林的事例·美國密西西比沖積平原·北美溫帶森林·歐洲)

第六章黑暗之心:熱帶低地

(弗雷德里克·亨德里克島·奧爾梅克中心地帶·亞馬孫下游流域·瑪雅低地區·高棉谷地·貝寧城)

 

第四捲髮亮的泥地:漸乾氣候裡的沖積土

第七章荒涼平坦的沙地:誤導人的近東案例

(恰爾尚巴沖積平原·約旦河谷·蘇美爾與埃及)

第八章鞋與稻米:超越發源環境的中國與印度

(印度河·黃河·長江)

 

第五卷天空之鏡:高地的文明化

第九章云中的花園:新大陸的高地文明

(古中美洲與安第斯山)

第十章攀上樂園:舊大陸的高地文明

(新幾內亞·津巴布韋·埃塞俄比亞·伊朗·中國西藏)

 

第六卷水域邊緣:海洋塑造的文明

第十一章諸神的分派:小島文明

(南太平洋·夏威夷與復活節島·阿留申群島·馬爾代夫·馬耳他·克里特島米諾斯文明·威尼斯)

第十二章海岸上的視野:沿海文明的本質

(海上民族·腓尼基與斯堪的納維亞·航海的尼德蘭)

第十三章追逐季風:亞洲的沿海文明

(日本·航海的阿拉伯·東南亞·科羅曼德與古吉拉特·中國福建)

第十四章尤里西斯的傳統:希臘羅馬沿海

(維奧蒂亞·希臘外海·雅典·愛琴海與愛奧尼亞海羅馬·羅馬帝國·文藝復興及其背景)

 

第七卷破浪:馴服大洋

第十五章幾乎是絕地的環境:海洋文明的興起

(從印度洋到大西洋·從大西洋到印度洋)

第十六章亞特蘭蒂斯再浮現:大西洋文明之形成

(文化傳輸—從歐洲到美國,再從美國傳回歐洲)

第十七章大西洋的時代與人類的未來

(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從太平洋到世界)

 

尾聲德里克·賈曼的花園

 

註釋

書摘/試閱

第十七章:大西洋的時代與人類的未來

西方文明:極限與缺陷(節選)

 

20世紀初期那些支配全世界的白人帝國理直氣壯地自稱負有“文明教化的使命”,結果卻立下不文明的範本,沒能把野蠻行徑從他們統治的世界剔除。40年代,他們首次的民族自治去殖民化試驗失敗了,在印度、巴勒斯坦和印度尼西亞“化膿”;50年代,肯尼亞、中南半島和阿爾及利亞的殖民戰爭都是“殘暴的和平之戰”;進入60年代,僅餘的白人帝國瓦解,後繼的政府在血腥中解體,不滿西方文明的情緒大舉進入通俗文化,表現在反戰抗議歌曲,也表現在出走的言論和轉而學習“東方智慧”的行動。這些事情發生以後,西方文明再也恢復不了以前那樣受全世界仰望的地位——100年後所留下的,是對這種地位的反感。

世人既然對西方文明反感,也許就該以其他更理想的文明取而代之。可是20世紀的反感是全面的,對所有文明都表示絕望,高呼棄絕一切文明傳統。文明變成不值得維護的東西。這是因為20世紀的經驗太自相矛盾,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它在希望中開始,在災難中發展。就善的發展而言,20世紀產生的創造力、行動力、科技智謀、計劃性、自主性都是人類歷史上空前的成就。但是這也是戰爭毀滅力最強大、殺戮最慘烈、暴政最兇殘、貧富差距最大、環境破壞最嚴重、廢物製造得最多、希望也破滅得最徹底的一個世紀。它曾經許諾了那麼多,卻背叛了那麼多相信它的人。

20世紀的大謎團是:文明為什麼會垮台?換言之,進步錯在哪裡?目前盛行的答案有四。第一,有人說,進步壞在人們忘記了上帝。按這個說法,20世紀的惡中之惡就是不信上帝的運動,這是法西斯犯下的暴行。最邪惡的世紀正是最不信教的世紀,這絕非偶然。宗教道德家說,如果沒有令人敬畏的上帝存在,人類自己不可能謹守道德。但這種推理是錯的,因為並不是只有虔誠的教徒才是有品德的人。而且,就自古至今的歷史看來,憑宗教之名所做的惡,並不比追求其他與宗教無關的目標所做的惡更少。

另有人說,改進從來就是一個假象,根本從未發生過,人性從來不曾向上,一切的進步都會製造出它自己的問題。這種說法不無一些道理,例如,發現新能源的後果往往是使污染加劇。降低嬰兒死亡率反而形成人口控制上的問題。婦女解放是家庭價值陷入危機的因素之一。自由主義帶來高犯罪率。民主政治興起是20世紀的一大成就,但是選民可能因為政客邪惡的動機而被操縱。可是,如果就此全盤否定進步的意義乃是漠視事實的行為,這會破壞我們對未來的希望。

那麼,進步也許是被它自己的矛盾性拖垮的。因為它激起絕不可能實現的希望,這對它自己是最不利的。我在荷蘭高等研究中心的同事約翰·諾伊鮑爾曾經說,20世紀是“夢想的世紀”。以前的時代誤將夢境解讀為凶兆,我們則把夢神聖化,使之成為窺見人類行為潛意識源頭的窗口。我們把夢當作藝術的起點,甚至以夢取代理性的批判思考。坐在研究中心酒吧里和我一起喝啤酒的諾伊鮑爾說:“夢一旦走樣,後果就不妙了。”

當然,進步不好的印像也可能是證據搞的鬼,是負面消息佔了上風。大眾社會是20世紀的特徵之一,都市居民是到外地謀生的人口,對於新聞很飢渴,卻也急著找娛樂。因此,重口味的消息就成了報刊的優先報導,壞消息把好消息擠出版面。人們忽視正面結果,因為負面結果才是新聞報導和學術研討更好用的題材。然而,假象——如果被人們信以為真——往往會改變歷史的軌跡。人們相信的謊言可能比真正發生的事實更強有力。所以,即便進步的失敗是種迷思,卻仍然影響著我們的過去。

20世紀始於過度樂觀的有害謬誤,以為進化會使人變得比以前好。事實是,如果我們的審美感與仁慈心是進化的產物,那它們和我們的智能一樣,老早就停滯了,再沒有發展過。人類原有的通情達理已在戰爭和壓力的撕扯、毒品的麻醉與政治家的煽動中消失殆盡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數以10萬計的歐洲普通老百姓同流合污,參與屠殺自己鄰人的行動。越戰期間,原本是聽媽媽的話、吃蘋果派的老實美國士兵,卻因為喝飽了血、打了興奮劑,屠殺了美萊小村的婦孺。波爾布特手下的行刑者、東帝汶的專橫施暴者、盧旺達的屠殺兇手、波斯尼亞和科索沃參與種族淨化的人,其中無疑都有好人,但他們確實也都很殘暴。

再者,20世紀開始時就有至理名言說,歷史是有方向的:也許是走向普世自由,也許是走向世界政府,也許是走向社會主義革命與“無階級社會”,也許是走向上帝預定的千禧年。現在看來,歷史好像不是那樣的。它在偶發的危機之間蹣跚搖晃,沒有固定方向或模式,也沒有可預見的終點。它是個真正亂七八糟的系統。喪失“注定感”或者即使少了方向感,都使文明難以延續。沒有了方向,拉動科技進步的力量也鬆弛下來。湯因比與肯尼思·克拉克認為文明必須對於未來懷著信心。如今這信心消失了。

人類會對進步深信不疑,是受了“損友”的慫恿。比方說,20世紀有些時期,科學發展的腳步越來越快,最初的10年裡就已經造成人類無所不能的勢態,挑起了不切實際的妄想。一旦科學展示了征服全宇宙的威力,人們就開始希望它也能如此改造道德和社會,以為只要做好規劃,全世界的人都能健健康康,不公不義可以完全消滅,人人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事實是,計劃到後來就走樣了。科學做了邪惡的幫兇,比為善事服務更有效率。“按科學方法”建構的社會,結果卻變成極權的恐怖世界。納粹的偽科學證明,除掉整個民族都是理所當然之事。

甚至正宗科學的成就也不是那麼絕對。汽車與避孕藥雖然為個人自由帶來極大方便,卻也對健康形成危害,對道德構成挑戰。工業污染有可能使地球窒息,核武器可以拯救世界也能毀滅世界。醫藥進步帶來失衡而無法延續的人口,病菌也會演化出抗藥性。醫藥科技的高昂成本已在世界上的貧富人口之間劈開一道鴻溝。我們的網絡信息氾濫,傳統知識的學習卻不足。食品科學的驚人進步導致了醜惡的悖謬:有人暴食過胖,有人飢瘦餓死。在人們以尊重人權自居的20世紀末,墮胎的統計數字超過了20世紀前半期極權暴行所殺害的人數。20世紀結束時,人們已不再相信科學能拯救世界;反之,科學在人們心目中變成不聽指揮的怪物:機器人與信息科技的研發已經引起恐懼,宇宙觀察帶來困惑,基因篡改令人憂心忡忡。

政治令人幻滅的程度比起科學有過之而無不及。20世紀大部分時候,這個世界都是敵對意識形態的戰場,為了贏得信徒,各方都不負責任地鼓吹自己的主張,但其實都不見得一定能締造幸福。資本主義能發揮作用,但是也不夠好——它讓貪婪無情得到獎勵,製造了廣泛的下層社會,把市場幾乎撐爆,使不穩定性成為製度,還用消費主義堵塞全世界。20世紀90年代初曾經有一陣子樂觀主義復蘇,因為民主政治被推廣出去,全世界突然一致贊同經濟自由,可是樂觀心情終究煙消雲散。20世紀結束時,又出現新的一波無法圍堵的通貨危機、無法控制的自然災害和滅族屠殺的戰爭。

“歷史的教訓”太少了,即便有,人們也學不會。不過20世紀的經驗似乎還是教了我們一件事:如果把文明曲解為進步,必然會使人失望;如果固執地相信古代的理想主義——可以通過操縱社會解放美德——這種信念最終一定會與經驗不符;如果把道德看成文明的一部分,這是行不通的;如果想像文明應當是一種可以釋放人性善良面的社會,那就是自欺欺人。文明面臨的真正挑戰來自內部。文明只有一層皮那麼薄,抓破了就流出野蠻的血。我們通常都以為文明與野蠻的屬性是相互排斥的,其實每個社會都是兩種屬性的混合。幾乎每一個人也都是如此,和氣講理的人受了煽動或欺壓,也會屠殺自己的鄰人。以為文明就是越來越進步,這是極危險的想法。姑息主義認為德國人既然在藝術和科學上有這麼大的貢獻,絕不可能倒退做出無理性的野蠻行為。難怪20世紀的歷史學家都被悲觀籠罩。不過悲觀歸悲觀,常言道,當樂觀主義者聲稱這已是最好的世界,只有悲觀主義者會真的相信。

如果世紀性的灰心失望有任何益處可言,那就是教我們在面對未來的時候期望少一點。如此一來,我們會更珍視我們的成功,也會鼓起勇氣去重啟進步並且延續進步。馬丁·吉爾伯特表示他對變革的步伐感到寬心,也重申對通俗智慧的信心,這說出了千百萬人的心聲。他說,在民主社會裡,“最悲觀的預測也可以在一天之內反轉過來”。這話聽來好像是在說“將就劣境,盡力而為”,但這正是通俗萬靈丹的實用性所在。布魯塞爾天主教大學的雅各布斯·德爾韋德在1999年與我談話的時候預測:“下個世紀會比這個世紀好。當然會,因為我們已經把世界弄得一塌糊塗了,除了向上,也沒別的路了。”真是一語道破世紀末的心境。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66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