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滿額折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岡倉覺三的茶之書

定  價:NT$ 280 元
優惠價:90252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8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喝茶可以隨意,可以充滿浪漫與感性,也可以正襟危坐
說得頭頭是道,細數茶葉的前世今生,揭開茶文化的面紗

本書特點
所有茶道的信徒都有潛力變成品味上的貴族
・盡在茶和碗之間做文章,「茶氣過盛」又怎麼樣
・我們唯有經歷過把殘缺變得完美,才能發現真正的美
・茶室建築在極簡風和純粹主義的精神裡找到永恆
・真正懂得藝術欣賞的,是那些能夠把藝術融入每天生活當中的人

日本茶文化中萃取了中國和印度兩大文明的養分
・解讀陸羽的茶經、頌贊盧仝的茶詩、強解老子的道德經,讓毛西河背負不識茶筅的鍋
・參不透禪門的公案——芥子納須彌,面南看北斗
・道家給美學的理念種下了根基,禪宗則是讓美學在生活裡實踐
・日本文化在印度與羅摩克裡希納教派的碰撞
・龍樹菩薩的中觀般若遇見商羯羅阿闍黎的智慧哲學

十六世紀茶葉傳到歐洲,在當地被稱為“Tay”,有閩南人的口音
岡倉覺三的人生跌宕起伏、多姿多彩
・廿七歲就擔任大學校長,只花了八年,就把自己的學術生涯玩完
・專業的美術史教授怎麼變成了「大亞細亞主義」的原型
・深入西方社會,任職於波士頓美術館,扮演傳遞東方文化使者的角色
・情史豐富——與上司妻子的不倫,白人富婆的曖昧,印度美女詩人的書信纏綿

作者簡介

岡倉覺三
生於明治維新前,為末代武士之子。幼年勤修英文及漢語,及長畢業於東京帝大。曾任東京美術學校校長,推行日本傳統繪畫與西畫技法融合功不可沒。因其著作《東洋的理想》首倡“亞洲一體”而被引為日後發動大東亞戰爭的旗手。其生平跌宕起伏,色彩繽紛,足跡遍及美國、印度、和中國,常年任職於波士頓美術館。後因腎疾早逝,享年五十,諡號天心。

譯者簡介
顧云何

本名顧竹鋒,具三十年斜槓人生經驗。
本業金融科技,任職企業橫跨兩岸,遍及亞洲、歐洲、美洲、澳洲,尚缺非洲。副業經歷化工、建材、礦石等,目前堅守自然農法茶園,自製產銷。熱衷加密貨幣、區塊鏈、人工智慧和FinTech,酷愛焙茶、品茶、虛度光陰,偶閱經論不參禪。

目次

洪 序 洪國超
導 讀 藍芳仁
第一章 茶碗裡的人性
第二章 茶飲的演變與流派
第三章 道家與禪宗
第四章 茶室
第五章 藝術鑒賞
第六章 花
第七章 茶道大師
附錄:岡倉覺三小傳 顧云何
前言
生平事蹟
覺三的三本書
追記
岡倉覺三年表
譯後記

書摘/試閱

第一章 茶碗裡的人性

茶最初是藥,到後來是在日常瑣碎的雜事中,以一些儀式表達我們對美好事物的崇敬。它不但豐富了我們純淨與和諧的內涵,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能夠溫馨而委婉,而且更讓社會充滿了浪漫主義的情懷。它就好像是在充滿無聊絕望的生活當中,經由對「不完美」的禮敬,盡可能地去成就一些美好。
茶的哲學並不像一般人所理解的唯美主義那麼簡單,它還包含了倫理上、宗教上所共同關注的人與自然之間的見解。它既有衛生學(Hygiene)的內容,因為它要求潔淨;也有經濟學的精神,因為它講究簡單而舒適;它既不崇尚華貴,也不張揚跋扈;更有道德幾何學(Moral Geometry)1的含意,因為它給渺小的我們在宇宙中設定了座標。它提升了所有茶道的信徒成為品味上的貴族,也彰顯了真正的東方式民主的精神。
長久以來,日本自外於世界其他國家的文明2,少了外國文化的干擾,反而造就這個民族擅長於探究內在自我的習性,這樣環境十分有利於茶道的發展。我們的風土民情、生活習慣、服裝、食物、瓷器、漆器、繪畫,還有我們的文學,全部都受到茶道的影響。每一個學習日本文化的人都不能無視於茶道的存在。茶道不但滲透了貴族們豪華的寢宮,它也出現在一般平民百姓的蝸居當中。它讓我們的農夫學習插花,就連粗鄙的民工也懂得崇敬山水。在日常談話中,如果說某人是個「沒茶氣」的人,就表示他對於世間情境的無常變化、悲歡離合完全無感。然而另一方面,對於狂放不羈、情緒容易氾濫的美學家,因為完全無視於民間疾苦,我們則鄙夷地形容他為「茶氣過盛」的人。
在外行人眼裡,他們質疑茶道所忙的都是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他們認為茶道盡是些「茶碗裡的風暴」。但是,想想人生中盛裝歡樂的碗是那麼的小,又那麼容易被淚水給裝滿,而我們對永恆的渴望卻是那麼容易乾涸,流失到僅剩渣滓,我們又怎麼能怪自己在茶和碗之間大做文章?何況人類還做過更壞的事情,在給酒神巴克斯的獻祭中3,我們沉溺狂歡,放縱了自己還說犧牲太大;我們甚至刻意地去美化戰神瑪爾斯血腥的形象4。與其如此落,那還不如把自己奉獻給茶花女王,沉醉在從她祭壇流淌出來的溫柔慈愛裡。在白淨瓷碗的琥珀色液體中,茶道讓我們接觸了孔子的敦厚沉穩、老子的機鋒雋永還有釋迦牟尼佛的空性芬芳。

如果一個人感受不到偉大事物中的卑微
他一定會忽略卑微事物中的偉大

大多數的西方人都擁有莫名的優越感,他們總認為東方的事物都是詭異而幼稚的。他們看見茶道的時候,直覺地認為那是成千上萬的東方怪東西之一5。當日本專注地沉浸於溫婉而平和的藝術時,西方人卻直覺地認為她是個落後而野蠻的國度,一直到日本在滿洲的戰場上屠殺了眾多生靈之後,西方人才承認她是文明的國家。最近有許多關於武士道的評論,認為那是一種能夠讓日本的武士勇於自我犧牲的「死亡藝術」;但是對於更貼近「生活藝術」的茶道,大家所給予的關注卻相對的小了許多。如果所謂的文明是基於戰火燒出來的榮耀的話,我們應該為自己仍然是落後而野蠻感到慶幸;我們寧願靜靜地等待,等待我們的藝術和理想受到尊重的時刻來臨。
到底要等到什麼時候西方才能夠瞭解東方?或者至少嘗試著去瞭解一下。西方人常常穿插了事實和想像,編織了一張古怪的網罩在亞洲人的頭上,這讓我們感到十分的惶恐。我們常常被設想成不是靠著吃老鼠或蟑螂維生的話,就是依賴呼吸蓮花的香味度日。環繞我們的氛圍不是無能的迷信狂熱,就是卑劣的荒淫無度。印度人崇尚靈性被嘲諷成無知,中國人的嚴肅節制被形容為愚蠢,而日本人的愛國主義,則被認定是聽任宿命的擺佈。還有一種更荒謬的說法,認為日本人對於傷口和疼痛比較不敏感,因為那是我們神經的組織結構比較遲鈍的關係!
西方人認為,拿消遣東方人來取悅自己,根本是件不做白不做的事情。對於這種行徑,我們亞洲人可是很懂得禮尚往來的。如果你知道我們是怎麼想像你們的德性,就會發現其中有很多素材都能夠發展成笑劇的橋段。你們經常被描寫成容易受外在表象之美迷惑的膚淺人士,對於所有神奇的事物都會盲目的崇拜,還有總是對從來沒見過的新東西都抱持著沉默的敵意。有時你們被描述成擁有太多太多的美德,整個人優雅得都不知道要怎麼羡慕才好!你們所犯下的罪行如詩如畫,我們都搞不清楚該用哪一條法律來定罪。某些古代的作家,就是那些學問淵博的人士,曾經警告過我們,你們有毛茸茸的狐狸尾巴,就藏在你們的大衣裡,而且你們常常會把剛出生的嬰兒燉來吃!其實這些都算不了什麼,我們還把你們形容得更糟糕:我們認為你們是地球上最難對付的人,因為你們佈道時所傳授的美德,是你們自己從未實踐過的德行。
不過這些亂七八糟的觀點很快的就從我們身旁消失了。因為貿易商務的推動,許多東方的港口都可以聽到歐洲人的聲音。亞洲的年輕人成群結隊地湧向西方學院,努力地接受現代化的教育。經過刻意的學習與觀察,雖然一時之間,對西方文化的核心精髓還無法深入,但至少表示了我們願意去學。我的一些同胞甚至選擇了全盤西化、完全接受西方禮儀,他們妄想以為只要配上僵硬的高領、戴上絲質的高帽,就等於是實現了西方文明。而可悲又可鄙的是,他們這樣子裝模作樣,卻是在某種程度上表達了我們是如何心甘情願地用膝蓋去迎合西方。不幸的是,西方人的態度卻不利於瞭解東方。基督教的傳教士來到東方是為了傳教,而不是來接受教化。你們取得東方訊息的方式不外乎兩種:要麼是來自於過往的旅客,從他們嘴裡所傳述不可靠的奇聞軼事;不然就是從我們成篇累牘的文獻中,截取一小段拙劣的翻譯。有著像拉夫卡迪奧.赫恩6,或是《印度生活經緯》7的作者一樣,具有仗義之筆的人實在太少了,他們高舉著與我們有共同情感的火炬,他們才是真正照亮東方文明黑暗的使者。
或許我這麼口無遮攔不得體的說法,正好洩露了我對茶道禮儀的無知。所謂得體的真義就是說話的時候,恰如其分地說出你應該要說的,不多也不少。但是我並不想要當一個凡事都得體的茶人。新舊世界之間存在的相互誤解,已經造成太多的傷害了,作為一個為了促進了解而全心奉獻的人,是不需要因為奉獻的金額過於微薄而道歉的。如果當時俄國願意紆尊降貴多去瞭解一下日本,二十世紀一開始,在世界的舞台就不會上演那一齣血腥的戰爭大戲。人性之所以會淪落到如此殘暴的下場,難道不就是因為輕蔑地忽視了東方問題的後果?歐洲帝國主義並不譴責炒作「黃禍再起」的荒誕,也不去理會亞洲可能也會對「白禍殘暴」產生覺醒,逕自嘲笑我們「茶氣過盛」的同時,難道你們就不曾懷疑西方人自己根本就是「沒茶氣」的個性嗎?
讓我們還是先停止兩塊大陸之間口出惡言互相怨懟吧!如果我們沒有更高的智慧,去創造東西半球共同利益的話,那就太悲哀了。我們過去的發展是沿著兩條不同的軌道,但不表示將來我們就無法互利互補。你們為了擴張領土而勞師動眾、忙碌躁進,而我們面對侵略以柔弱的方式因應,卻締造了和諧與穩定。你們可能很難相信,東方在某些境况上比西方顯得更有餘裕。
說來也夠奇怪了,人性就在這個當口相遇在茶碗裡!在所有亞洲的禮儀典範裡,茶道是唯一受到全世界尊崇的儀式。儘管白人恣意地嘲弄我們的宗教和道德體制,但是卻毫不猶豫地接納了這個琥珀色的飲品。現今的西方社會,下午茶具有一種非常重要的社交功能。在杯盤玲瓏清脆的碰撞聲中,在貴婦們迤邐婉約的酬酢問候中,在要不要加奶油、白糖日常的制式應答中,我們體認到,這裡面無庸置疑地已然建立了對茶的崇拜。當賓客們都放下了如哲學家一般的身段,聽天由命地等待一盅有無限想像的茶湯,在這樣的場合,他們絕對承認東方的精神才是至高無上的主宰。
根據歐洲最早的文獻記載,關於茶葉的敘述是出自於一位阿拉伯旅行商人的談話。照他的說法,在西元八七九年,中國廣東(譯注:唐代廣州府)的財政稅收主要的來源是出自於鹽和茶8。馬可波羅也曾經記錄過:西元一二八五年,中國的財政大臣因為獨斷地增加茶稅而遭到罷黜9。大約就是在地理大發現的時期,歐洲人開始逐漸瞭解與他們截然不同的東方國度。在十六世紀末葉,荷蘭人帶回來新的見聞:東方有一種灌木的葉子,能夠製成令人身心愉悅的飲料。旅行家喬萬尼.巴蒂斯塔.拉穆西奧(1559)、阿爾梅達(1576)、馬佛斯(1588)、塔謝拉(1610)等人都提到茶這個東西10 。荷屬東印度公司的船隻大約也是在一六一○年開始載運茶葉到歐洲的。然後,一六三六年茶葉抵達了法國,接著在一六三八年踏上俄國11 ,茶葉受到英國人的歡迎可能已是一六五○年以後的事。他們曾經這麼傳述:「中國有種好喝的東西,醫生都認可的好東西!中國人叫它茶Tcha,在別的國家它們被稱為Tay或Tee。」12
就像世界上所有的好事情一樣,茶葉的傳播也曾經遭遇到反對的聲音。英國國會議員亨利.薩維爾就是其中之一13 ,他曾經公開抨擊喝茶是一種齷齪的習慣。英國的旅行家、慈善家喬納斯.漢威也是一名反對者,他在《茶之隨筆》(Essay on Tea, 1756)裡面也說:男人喝茶身材會走樣,看起來再也不是那麼體面了;女人喝了茶,她的花容月貌就跟著毀了。一開始茶葉的價格非常昂貴(每磅大約是十五或十六先令),一般老百姓只能望之卻步。「它是一種貴氣的療癒活動,也是高檔娛樂的標誌,當時只有王公貴族們才能負擔得起。」儘管帶著這麼多的負面標籤,但是茶飲散播普及的速度仍然十分驚人。在十八世紀上半,倫敦咖啡館實際上都已經改頭換面變成了茶館,著名的英國期刊雜誌的創辦人阿迪生和斯第爾14 ,這兩位文人雅士就是在茶館裡創作文章的,他們在「茶水和杯盤之間」消遣的時候特別的文思泉湧。這種飲料很快的就變成生活上的必需品,同時也成為被課稅的對象。這樣的連結讓我們聯想到,茶其實在現代史的發展上,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在此之前,美洲大陸一直忍受著殖民者的壓迫,當茶葉被課以重稅,就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導火線,等到裝茶葉的篋籠被丟進波士頓港口的那一天開始,美國的獨立戰爭就揭開了序幕。
茶品嘗起來似乎有一種能夠讓事物都變得美好的魅力,這種微妙而迷人的滋味,令人無法抗拒。西方的幽默大師們,更是迫不及待地把茶飲的幽香沁入自己思緒的芬芳之中。而相對於酒的高傲自大、咖啡的自知自覺、可可的純真無邪,這三種飲品都沒有辦法形成像茶葉那樣神奇的效果。一七一一年《旁觀者報》15 曾經有這麼一則報導:「對於所有有教養的家庭,下面我以一個比較特別的方式來介紹我個人的一些新觀點:你們每天早上都會空出一個鐘頭共享早茶、麵包和奶油,我誠摯地建議你們,訂閱這份每天早上準時送到面前的報紙,把它當作喝茶良伴,你們將會受益無窮。」著名的英國作家撒母耳.詹森曾經這樣描述自己:「一個難搞而且無可救藥的茶飲愛好者。二十幾年來,他都靠這種神奇植物浸泡的液體來消化每一頓飯。他這個人用茶取悅傍晚,用茶撫慰三更,也用茶迎接每一個早晨。」
另一位作家查理斯.蘭姆宣稱自己是個茶癡16 ,他寫過這麼一段話:「我認為最大的快樂,是來自於被別人在無意之間發現了原本為善不欲人知的善行。」從這段話看來,他似乎是個真正懂得茶道的人。茶道像是一種帶有含蓄之美的藝術,等待著你去發覺,裡面隱藏著一種你不想點破的暗示。那是自我嘲弄背後所存在的高貴奧秘,表面看似平靜,但是卻淋漓盡致。這種富有哲理的莞爾,不就正是幽默的本身嗎?在這個意義上,所有純正的幽默大師們只要具備了這樣的情懷,就可以被稱為「茶人哲學家」。比如說英國的小說家威廉.薩克萊就是這樣的人,莎士比亞當然也是。頹廢主義的詩人們(這世界從來就沒有不在頹廢中)在抗議唯物主義的道路上,他們也曾經,或多或少地,敞開過大路擁抱茶道。或許現在我們應該認真地思考一下所謂的「不完美主義」,在那裡西方和東方得以相遇,而且在相遇中得以互相慰藉。
道家認為「無名天地之始」17 ,無始以來精神和物質總是處於你死我活的鬥爭之中。最後,被稱為「太陽天神」的黃帝18 ,戰勝了代表黑暗與大地的邪神祝融19 ,身形龐大的邪神在瀕死之前的痛苦掙扎中,一頭撞向了天庭的樑柱,巨大的撞擊撼動了青玉的蒼穹而散落一地的碎片,星星們因此失去了巢穴,月亮也只能在夜晚的深塹中漫無目地的徘徊。在絕望中,焦急的黃帝上天下地到處徵求能夠修補天庭的工匠,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的找尋總算沒有白費。在東海有個女王,人稱女媧娘娘,她有補天的本事。女媧以角為冠,尾似龍形,身穿火焰盔甲,粲然閃著金光。她以五色彩虹在神奇的鼎鑊中熔煉,然後修補了中國大地的天空。但是根據傳說,女媧她忘了藍色天穹中的最後兩個小裂縫20 。因此而有了愛的二元論,兩個精靈在虛空中穿梭永不停息,直到他們願意一起結合,共同攜手圓滿這個宇宙。所以每個人都一定要有新的天空,都需要建立一片屬於自己的希望與和平的天空。
現代人如同神話中的獨眼巨人,總是為了財富和權力而爭鬥,人性美好的天堂早就在這爭鬥中給消磨得粉碎。全世界都在自私自利和粗鄙庸俗的陰影中摸索前進。學習變成為了邪惡的意圖而去花錢買知識,施捨行善則被利用成為求取回報的工具。東方和西方就像兩隻蛟龍,在波濤洶湧的大海裡翻騰,為了奪回生命的珍寶而進行徒勞無功的纏鬥。我們需要女媧娘娘再度降臨,為我們修補這巨大的崩壞;我們也期待佛陀再度現身人間普渡眾生。在這等待的當下,讓我們先喝一口茶吧!

午後的陽光正好燦爛了竹林
噴水池兀自愉悅地濺著水花
茶壺裡依稀傳來爽颯的松風
讓我們夢一回幻化
逗留在事物美麗的迷醉中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52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