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宋時明月醉玲瓏:詩詞中的別樣風流(簡體書)
滿額折

宋時明月醉玲瓏:詩詞中的別樣風流(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9 元
定價
:NT$ 294 元
優惠價
87256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是一部別開生面的宋詞賞析作品,精心選取了宋時五位詞人的傳世佳作。其中“一曲新詞酒一杯”的“宰相詞人”晏殊,“庭院深深深幾許”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以及“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的“紅杏尚書”宋祁,是本書寫作的重點。

作者以醇雅深秀的語言解讀宋代詞人的兒女情、風云氣,並融入自己的人生經驗和獨到見解,讀來興味盎然,充分展示了宋詞傾城傾國的絕世風華和別樣風流。


作者簡介

流珠,古典文學發燒友。尋卷問軼,弄墨舞文。弦歌雅樂,由來推崇;人世況味,亦其所歡。蒹葭蒼蒼,夢縈故國何須醒;云山幽幽,心馳書史誓不歸。已出版長篇小說《海上嬋娟待伊人》《九日女王》,清詞品讀《花間一壺酒,足以慰風塵:清詞中的別樣風華》《誰將冰心盛玉壺》,宋詞品讀《宋時明月寄春風:願得柳七心》。

|自 序|


 

莫教春風容易別


夕陽如金,又送春光。曲徑通幽,亭臺疏朗。有人臨風持酒,似在邀約,似在等候。但不知道,他在邀約什麼;也不知道,他是否終於等來。時而撫欄凝思,靜聽燕語;時而漫步小徑,檢視落英。而與這些動作相呼應的,是他眉目間神情的變化:時而閃過喜悅,時而微露憂色,時而憂喜交集,時而超逸淡然。當夕陽的餘暉為一段時光、為一個時代畫上句號,那人亦收拾起一生的感慨與情懷,在逐漸深濃的暮靄裡消失了蹤影。回顧亭臺,燕語猶在;卻看小徑,暗香依稀。將燕語譜入宮商,以暗香添作詠嘆,《浣溪沙》的韻調如珠落玉盤般響起。“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這是那人所寫的一首新詞。也正是隨著這曲《浣溪沙》的登場,《宋時明月寄春風》的第二卷就此展開了畫軸。

先說一件與“一曲新詞酒一杯”的作者晏殊相關的逸事吧!這則逸事,出自宋代筆記小說《青箱雜記》:“晏元獻公雖起田裡,而文章富貴,出於天然。嘗覽李慶孫《富貴曲》云:‘軸裝曲譜金書字,樹記花名玉篆牌。’公曰:‘此乃乞兒相,未嘗諳富貴者。’故公每吟詠富貴,不言金玉錦繡,而惟說其氣象。若‘樓臺側畔楊花過,簾幕中間燕子飛’‘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之類是也。故公自以此句語人曰:‘窮兒家有這景致也無?’”

“元獻”為晏殊的謚號。《青箱雜記》說他出身不高,按我們當下的話說,是窮山窩裡飛出的鳳凰男。但人家腹有詩書氣自華,寫起文章來,即使是司空見慣的風流富貴,一旦出自他的口,立即化腐朽為神奇,極能彰顯格調高雅。有一次,晏殊讀到李慶孫的《富貴曲》,其中的“名句”為“軸裝曲譜金書字,樹記花名玉篆牌”,讀後不覺失笑。金字譜、玉篆牌,這就是所謂的大富大貴?非也。在晏殊看來,這是乞丐所夢想的富貴,從內到外透出一股低俗之味。那麼,在晏殊筆下,真正的富貴該如何呈現呢?不用堆砌字句,只從氣象上入手,便有別致動人之處。晏殊以自己所作的詩詞舉例說,像‘樓臺側畔楊花過,簾幕中間燕子飛’‘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之類,那貧寒窮苦之家哪有這樣的景致呢?即便有這樣的景致,也無與景致相配的心情吧?“富貴”一語,要不著痕跡地淺酌緩吟方有意趣。對風花雪月的鑒賞,最能衡量一個人的消費品位之高低。像李慶孫那般沿街叫賣似的搬弄“金玉”字樣,那不叫富貴,而是“壕”無人性。

晏殊的詞集名為《珠玉集》,其名一如其詞,落落大方、嫻雅端麗,這也是晏殊本人留給後世的印象,身為太平宰相,晏殊的情感是含蓄而又克制的,“哀而不傷,怨而不怒”。晏殊最拿手的,是對於閑愁的抒寫。“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雙燕欲歸時節,銀屏昨夜微寒。”“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可太平宰相並非總有太平相隨,晏殊的人生中也有那麼一些風云動蕩的章節。“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他也曾深懷憂患意識,胸中的孤獨無可排遣。“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以政治家的靈敏,還有什麼比預見盛世將衰卻無力阻止而更感沉痛?“勸君莫作獨醒人,爛醉花間應有數。”這在《珠玉詞》中,絕對也是異數,是極不協和的不祥之音。“數年來往咸京道,殘杯冷炙謾消魂。衷腸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見采,不辭遍唱陽春。一曲當筵落淚,重掩羅巾。”身居相位,卻以賣唱為生的天涯歌女自擬。從政生涯有如乞食四方,雖殫精竭慮,所得的回報不過是“殘杯冷炙”。半生操勞卻無知音慰藉,枉自唱遍陽春白雪之曲,只落得“當筵落淚,重掩羅巾”。千古凄涼的結局,又何曾饒過這位氣質品位皆為一流的風流富貴宰相?

本書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是歐陽修。歐陽修官至參知政事,相當於副相。若以品級地位而言,比晏殊略有所遜。若以政治影響而言,後世多以歐公為直諫敢言的一代名臣,比起位高權重而無甚作為的正牌宰相晏殊,人們明顯要多出了一份崇敬與仰慕。至於說到這兩人在詞壇上的排名,則並駕齊驅,不分先後。清代馮煦曾在《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中寫道:“晏同叔去五代未遠,馨烈所扇,得之最先。故左宮右徵,和婉而明麗,為北宋倚聲家初祖。”且又言道:“獨文忠(歐陽修謚號)與元獻學之既至,為之亦勤,翔雙鵠於交衢,馭二龍於天路。且文忠家廬陵而元獻家臨川,詞家遂有西江一派。”也是在清代,劉熙載曾有評論:“馮延巳詞,晏同叔得其俊,歐陽永叔得其深。”晏殊字同叔,歐陽修字永叔。同叔與永叔,還真是有緣非淺。晏殊是江西臨川人,歐陽修則是江西廬陵人。五代十國時,江西曾是南唐故地。而馮延巳作為南唐的宰相,其詞風對於北宋的晏殊與歐陽修竟然產生了奇妙的“化學作用”。“晏同叔得其俊,歐陽永叔得其深”,這句話是說,晏殊將馮詞中的俊雅之意傳承了下去,而歐陽修則將馮詞中的深窈之意發揚光大。

如此看來,晏、歐二人也算“師出同門”了。而除此之外,歐陽修與晏殊還有一段師生之緣。晏殊較歐陽修年長十六歲。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三十九歲的晏殊主持貢舉考試,擢年方二十三歲的歐陽修為進士第一。論理,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古人最是看重師生的情分。但在晏殊與歐陽修之間,師生之情卻並不融洽。宋代學者邵伯溫在所著《邵氏聞見錄》一書中,曾毫不含糊地寫道:“晏公不喜歐陽公。”那麼,歐陽公對此有無自知之明呢?

按照《邵氏聞見錄》的記載,歐陽修寫了封信托人帶給晏殊。說自己也算是晏殊的老門生了,受師恩不可謂不深,但卻少有到晏門做客的“殊榮”,也與晏殊少有書信來往。何以疏遠至此呢?難道是因為晏殊嫌棄自己漂流無根,不能增輝於師門?還是因為自己孤僻愚拙、不知奉承,在自危之心的作祟下不敢對老師表達親敬之意?

這封信可以看成歐陽修對晏殊的一種試探吧。歐陽修是個太直率的人,與老師的關係日趨淡漠,據他分析,這既有他自身的原因,也有老師的原因。但他認為老師是要負主要責任的。“足跡不及於賓階,書問不通於執事”,私交方面幾乎是全無來往了。那言外之意是:你不請我,我自然不會厚著臉皮登門;至於書信問候之類的,你既視作可有可無,我又何必自作多情呢?“執事”一詞,用在這裡格外刺眼。表面上是為了體現對晏殊的“尊敬”,您可是位執掌國事、一言九鼎的大人物呢!可稍稍動下腦子就會發現問題了,這師生之間,哪有這樣說話的?

當晏殊讀完此信,心裡還能痛快下去?口授幾句便命書吏撰文回復,甚至懶得親自動手。有賓客提醒他說,歐陽修頗有文名,這樣給他回信,是不是太過草率、簡慢?晏殊傲然答道,他不過是我曾提攜過的一名門生,我這樣做,已經很給他面子了。

雖然神離,但在某些時候,師生之間也還保持貌合。慶歷元年(1041年),歐陽修與他人一同去拜見晏殊。“足跡不及於賓階”,看來這次是破例了。這天大雪紛飛,晏殊興致極佳,在西園置酒款待來賓。席間眾人作詩助興。然而,等到歐陽修的詩篇獻上來,晏殊的一腔佳興卻化成了寒灰。且看歐陽修的詩句:


主人與國共休戚,不唯喜悅得豐登。

須憐鐵甲冷徹骨,四十餘萬屯邊兵。


這是明目張膽的諷刺啊!歐陽修對晏殊舉辦的這個賞雪酒會來了個全盤否定。“須憐鐵甲冷徹骨,四十餘萬屯邊兵。”北宋時與西夏連年征戰,邊兵四十萬以備烽火。在這大雪之日,可憐那些守邊的將士鐵甲在身、忍寒挨凍。您身為宰相,是不是應當與國同休戚啊?今日在此賞雪為樂、喜形於色,是為著瑞雪兆豐年之故嗎?您有沒有考慮過那些守邊將士的感受?

“太過分了!”晏殊不再理會歐陽修,卻對旁人說,“這種話,韓愈可也說過?昔日韓愈曾作詩諷刺宰相裴度‘園林窮勝事,鐘鼓樂清時’。雖暗含諷意,畢竟溫和婉轉、不傷和氣。不像有些人,其尖酸刻薄的本事,實已遠超韓愈。這個樣子胡鬧,豈不是安心要與我過不去嗎?”

師生雖然不睦,但在寫詞方面,兩人不但“段位”相侔,其詞風更是高度相似,有時甚至難分彼此。試以采蓮詞為例。

晏殊《漁家傲》云:


越女采蓮江北岸,輕橈短棹隨風便。人貌與花相斗艷。流水慢,時時照影看妝面。

蓮葉層層張綠傘,蓮房個個垂金盞。一把藕絲牽不斷。紅日晚,回頭欲去心撩亂。


歐陽修《蝶戀花》云:


越女采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絲爭亂。

灘頭風浪晚。霧重煙輕,不見來時伴。隱隱歌聲歸棹遠,離愁引著江南岸。


再以晏殊的名句“當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為例,歐陽修亦有佳句相對“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又如晏殊的“珠簾不下留歸燕”,到了歐陽修那兒,則是“雙燕歸來細雨中”。

雖然歐公的為詞態度不甚莊重,將之視為“聊佐清歡”的“薄伎”,但在詞的深度與抒寫範圍方面,就筆者看來,歐公卻要勝於晏公。詞雖小道,總因身世造就。歐公生平所遇之挫折遠要多於晏公,這或者是成就其深雅之美的一大因素。同為士大夫之詞,如果說晏公是頗得嫻雅之味,歐公則是富含深雅之髓。當然,受到當時社會大環境、大風向的影響,歐公也有輕艷俚俗之作,但本書所選,卻是以能體現其深雅意旨為主,至於浮詞俚詞,則“可以休矣”。歐陽修十首《采桑子》,堪稱潁州西湖之絕唱。

畫船載酒西湖好,一片笙歌醉裡歸。醉翁呵醉翁,你既惋惜“遊人日暮相將去”“直到城頭總是花”。還沒有賞夠西湖的百態千姿、億萬風情,怎麼可以偃旗息鼓、攜醉而去?何不改作:“畫船載酒西湖好,一片笙歌醉忘歸?”你曾誓說“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只可惜,當洛城凋盡最後一朵天香國色,仍然不得不與春光道別。別急著道別,別急著道別。趁這柳煙深、芳時濃,珍重人間詞,寄語天上月。且共從容傾杯樂,莫教春風容易別。


目次

徘徊惜芳時,花落燕歸來

西風凋碧樹,望盡天涯路

紫薇朱槿殘,銀屏昨夜寒

瓊萼欲回春,留贈意中人

為誰寫紅箋,難寄平生意

春夢幾多時,秋云無覓處

點檢賞花人,香階悵初見

花下回繡袂,遊絲惹朝云

今朝斗草贏,笑從雙臉生

欲唱陽春曲,落淚掩羅巾

遊絲逐爐香,斜陽照深院

相思千萬緒,沒個安排處

紅杏春意鬧,不負千金笑

恨無雙飛翼,金玉苦為籠

海棠胭脂透,攜醉尋芳酒

萋萋迷遠道,歸期何不早

解賞西湖好,最憶是潁州

手種堂前柳,幾度舞春風

眉畫遠山長,欲笑斷人腸

離愁如春水,行人隔春山

摘花花似面,芳心絲爭亂

菡萏花底浪,風雨無隔障

人生有情癡,不關風與月

聚散苦匆匆,花好與誰同

畫眉入時無,鴛鴦怎生書

庭院深幾許,問花花不語


書摘/試閱

徘徊惜芳時,花落燕歸來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江西撫州,古時被稱為臨川。對於我們當代人而言,這不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地名。但是對於一名昆曲戲迷來說,卻並不陌生。就在兩年前,昆劇《臨川四夢》在全國各地及海外巡演,聲勢浩大、盛況空前,以此紀念一位偉大的劇作家誕辰四百周年。這位劇作家有著“東方的莎士比亞”之美譽,“生平以花酒為事,文章作涯。一官如寄,任他調削貶除;百歲難期,且自徜徉遊蕩。生為綽約,死也風流”。而臨川,正是這位劇作家的故鄉。他在臨川建了一座玉茗堂,在玉茗堂中窮思極想、朝暮不倦,寫出了《紫釵記》《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四部最能代表其藝術成就的作品,合稱“臨川四夢”,後人有《蝶戀花》一詞詠嘆:


氣節如山搖不動。玉茗堂中,說透癡人夢。鐵板銅弦隨手弄,婁江有個人知重。

喚作詞人心骨痛。史冊彈文,後世誰能誦?醒眼觀場當自訟,古來才大難為用。


詞中的婁江即今昆山。相傳婁江女子俞二娘秀慧能文,對《牡丹亭》極為癡愛,竟然為之心痛腸斷而死。

似乎不用再多說什麼了,不必再問這個劇作家乃何許人也?他便是那位“牡丹一出,幾令西廂減價”的湯顯祖湯老先生。

然而,作為中國文化歷史上獨樹一幟的“風水寶地”,臨川所出的文化名人,又何止是湯顯祖一人而已。本篇中將要談到的人物,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臨川公子。“生平以花酒為事,文章作涯。”這句對湯顯祖的評價用在他的身上也不無相宜。然而,就仕途而言,比起湯顯祖的“一官如寄,任他調削貶除;百歲難期,且自徜徉遊蕩”,他卻要平順了許多。雖則在他的人生中,也曾有過“調削貶除”的失意,但湯顯祖一生所任,皆是無關痛癢的閑職微官,他卻青云直上,一度高居相位。他比湯顯祖要早生五百年,他的際遇,他的時代,遠比湯顯祖更為錦繡絢麗。他的名字是晏殊,是宋仁宗時的一位承平宰相。

晏殊少有才名,七歲已能作得一手像模像樣的文章,被人視為神童。宋真宗景德初年(1004年),江南發生旱災。朝廷派遣一個名叫張知白的官員前去安撫。張知白發現了晏殊的不凡之處,回朝後即做舉薦。這一舉薦還真是立竿見影。就在那一年,虛歲十四的晏殊與一千多名進士參加了真宗皇帝親自主持的廷試。這位一臉稚氣的小小少年與成人組的選手同臺較量卻並不怯場,神態自若、一揮而就,給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次廷試後,晏殊被賜“同進士出身”,這也就意味著,實際年齡才十三歲的晏殊居然進士到手了。

晏神童真是名不虛傳。想想看,跟他同一時代的柳永雖以“白衣卿相”自命,卻是科場蹉跎屢戰屢敗,沮喪到不得不跟自己的名字決裂,直到將原名柳三變改作柳永,這才“逢兇化吉”地將“進士”頭銜攬入懷中,而此時的柳大才子已經年近半百了。前面所提及的晏殊的同鄉湯顯祖也是從小便聰明非常,又一個鶴立雞群的臨川神童。可是湯顯祖考中進士時卻已三十四歲了,據說,是由於他得罪了那時正紅得發紫的宰相張居正。不管怎麼說,在讀書人全力以赴卻又視為畏途的科舉道路上,晏殊是速戰速決、一勞永逸。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