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行星組曲
滿額折
行星組曲
行星組曲
行星組曲
行星組曲
行星組曲
行星組曲
行星組曲
行星組曲
行星組曲
行星組曲
行星組曲
行星組曲
行星組曲
行星組曲
行星組曲
行星組曲
行星組曲
行星組曲
行星組曲
行星組曲
行星組曲
行星組曲
行星組曲

行星組曲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60 元
優惠價
79284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1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林一平是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他融合計算機專業和文學筆觸,用獨特的觀點,描摹他因工作契機而接觸到的珍稀藝術品,以及其背後的人文故事。
一九一四至一九一六年,英國作曲家霍爾斯特在人生低潮時創作了管絃樂《行星組曲》,他由占星學中獲致啟發,以宏觀的眼光來架構組曲,啟發了身為科技人的作者。林一平恍如樂隊的指揮,以《行星組曲》的樂章來詮釋本書,先談藝術美學的概念,音樂和名畫的賞析,電影和攝影的洗禮,激盪出〈金星〉、〈木星〉二個樂章和平歡樂的氛圍,盡享承平生活的樂趣。再談國家級藝術品的祕辛和文化印象:從〈立陶宛國家博物館〉窺見立陶宛滄桑戰亂的歷史,由〈對岸共和國〉的憲法凸顯藝術家的幽默並貶抑政治的正確性,揭露歷經〈火星〉破壞與毀滅,如何以〈水星〉深化內心的美學信念。最終跨足年老使者〈土星〉隱喻的生活美學觀,因今日世界人口老化,發展科技解決老化問題刻不容緩,書中的計算工具、科技預測……呈現現代美學的絢爛切面,令人細思時代變貌,有歡欣,有感慨,更多的是未來的希望。
林一平用淺顯易懂的文字,信步穿梭在科技與藝術,讓美學不再深奧難解,人人得以聆賞和禮讚藝術,思索生命與真理。

作者簡介

林一平
一九九○年獲得美國華盛頓大學資訊工程博士(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畢業後加入Bell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Bellcore)擔任Research Scientist。一九九五年起在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任教至今,並曾經擔任該校資訊工程系系主任、研發長、資訊學院院長、副校長等職務,二○一四年三月到二○一六年五月擔任中華民國科技部政務次長,二○一六年十一月到二○一九年三月擔任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副校長。著有《大橋驟雨》。

目次

卷一 行星組曲
行星組曲
三女神
伏爾加河的船夫
中國的文藝復興時代
繪畫之樂
大夢想家
趣談攝影
抄襲與再創意

卷二 指揮的重要
立陶宛國家博物館
立陶宛教育科學部
對岸共和國
天使報喜與聖誕教堂
以色列印象
法蘭西科學院
法蘭西科學院頒獎記
波克普咖啡館
鱈魚岬與五月花
哈德遜河的黑騎士
指揮的重要
中國第一個電報學堂

卷三 科技預測
一分錢容易花
名人的名片
計算工具
光子源與照骨術
科技預測
你能為自己做什麼


 

書摘/試閱

行星組曲

All truths are easy to understand once they are discovered; the point is to discover them.--伽利略(Galileo Galilei)

太陽系的行星幾乎都以羅馬神祇命名,但可找到其希臘神話的對應。例如水星是羅馬神話中的墨丘利(Mercury),對應到希臘神話中的荷米斯 (Hermes)、金星維納斯(Venus) 是阿芙蘿黛蒂、火星馬爾斯(Mars) 是阿瑞斯(Ares),木星朱彼特(Jupiter) 是宙斯(Zeus),而海王星尼普頓(Neptune) 是波賽頓(Poseidon)。土星以羅馬神話中的沙頓(Saturn)命名,對應到希臘神話的克洛諾斯(Cronos),乃是宙斯的爸爸。我於二○一四年訪問羅浮宮,在巴黎羅浮宮的黎塞留館比傑中庭(Cour Puget)看到生動的沙頓大理石雕像《Saturn Abducting Cybele》,海神波賽頓雕像《Statue of Poseidon Creating the Horse》以及墨丘利,並素描了墨丘利。
天王星 (Uranus) 係天空之神烏拉諾斯,是克洛諾斯的老爸,宙斯的祖父。這一脈相傳的祖孫卻是父不慈,子不孝。烏拉諾斯性喜虐待自己小孩,他的老婆蓋雅(Gaia)受不了老公的行為,製作了一把巨大的石頭鐮刀,要她的小兒子克洛諾斯將她老公的陽具割下來。克洛諾斯遵從母命,果然將老爸閹割了。烏拉諾斯的那話兒掉到海中,化成泡沫,變成金星芙蘿黛蒂(維納斯),為後世提供許多維納斯的藝術題材。例如著名的《米羅的維納斯》,訪問羅浮宮時,我也素描這座雕像。
話說克洛諾斯接收父親的權勢,娶了自己姊妹瑞亞(Rhea),統治世界,但怕重蹈父親的覆轍,被自己小孩背叛,因此把生下來的兒子吃掉。瑞亞想辦法挽回了兒子宙斯的生命。而宙斯則反撲,推翻老爸克洛諾斯,接掌世界,封其母瑞亞為奧林帕斯主神的母親。
上述希臘神祇讓我聯想到現代占星術之父里奧(Alan Leo, 一八六○〜一九一七)的著作《綜合的藝術》(The Art of Synthesis)。該書敘述行星的占星意義,承襲了希臘羅馬神話。這本書將湛藍的水星比喻為帶翼信使(the Winged Messenger),正是希臘神話中敘述荷米斯的形象。水星的公轉速度遠遠超過太陽系的其它星球,其匆遽的運動不就像是飛行的帶翼信使神?因此希臘文學家稱水星為荷米斯。水星的天文符號是荷米斯插有雙翅的神杖「☿」。根據占星學的說法,水星是處女座(Virgo)及雙子座(Gemini)的守護神。《夢溪筆談》稱水星為辰星。「一辰」代表三十度,從地球觀察水星,仿佛在太陽周圍擺動,離太陽不超過一辰,故名之。
澄黃的金星被里奧喻為和平的使者(the Bringer of Peace)。美神維納斯執掌愛情及美麗,以愛與美帶來和平,被稱為和平使者是很恰當的。希臘天文學家很早就稱金星為阿芙蘿黛蒂,其天文符號是維納斯的梳妝鏡「♀」,因為它在夜空中如明鏡反射,光彩奪目,是全天最亮的星,亮度僅次於月球。因此中國古代稱金星為「太白」。金星也稱為「啟明」或「長庚」。《小雅‧大東》:「東有啟明,西有長庚。」因為金星在黎明時見於東方叫啟明,黃昏時見於西方叫長庚。金星是金牛座(Taurus)和天秤座(Libra)的守護神。
火紅的火星被里奧喻為戰爭使者(the Bringer of War),而阿瑞斯是希臘戰神。中國古代觀察火星,發現其位置及亮度變異不定,稱之為「熒惑」。「熒惑守心」是火星留守在心宿(天蠍座)的罕見天象,被認為最不祥,代表皇帝駕崩,或是宰相下台。最近一次「熒惑守心」發生於二○一六年,台灣正好總統大選,皇帝和宰相都換人。戰爭乃不祥之事,西方的戰神星與中國的熒惑星有相同含意。火星的天文符號是馬爾斯的盾牌和長矛「♂」,是白羊座(Aries)的守護神。
褐、黃、白相間條紋的木星被里奧喻為歡樂的使者(the Bringer of Jollity),宙斯身為希臘眾神之王,不知和多少美麗女神有外遇,自然歡樂。木星的天文符號是風格化的閃電符號「♃」,代表宙斯的權杖。木星是射手座(Sagittarius) 的守護神。道教將木星擬人化成為福星,和歡樂使者的說法不謀而合。中國古代也將木星稱為「歲星」,因其運行一週天(公轉週期)約十二年,可以用來紀年。然而每八十六年就會差一個辰(一年),稱為「歲星超辰」。為了避免誤差,戰國時代的天文學家們設計了一個從歲星轉化來的虛擬星體,稱為「太歲」,並規定太歲與木星逆向運行,每年行走一辰,十二年剛好繞天一圈。明代《三命通會》認為,與太歲相順則吉,相逆則凶。於是乎,當太歲運行到某個生肖的位置,屬該生肖者為了避免犯太歲,於當年祭拜太歲神,是為「安太歲」。今日我們一直在談虛實系統(Cyber Physical System),其實「歲星」及「太歲」就是我們老祖先智慧產生的虛實系統。
褐黃的土星被里奧喻為年老的使者(the Bringer of Old Age)。雖然克洛諾斯鐮刀的功能是用來砍他的爸爸,鐮刀也象徵農業收割。最後的收割,暗示完結之時。所謂收割,也包括靈魂,大限到時,土星就來收割靈魂。換言之,土星也代表年老死亡,生命完結,因此里奧的占星術將之視為年老的使者。土星有美麗的行星環,首先被伽利略在一六一○年以自製的望遠鏡觀察到。他當時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環,而是將之描述成土星的「耳朵」。一六一二年,土星環的側面朝向地球,望遠鏡觀測不到,好像消失不見,伽利略感到困惑不解,說:「是土星(克洛諾斯)吞掉了它的孩子?」《史記‧天官書》曰:「鎮星在東壁」。中國古代認為土星運行一週天為二十八年,與二十八宿吻合,即一年坐鎮一宿,所以叫鎮星。其實土星的公轉週期為二十九・四六年。土星的天文符號是克洛諾斯的鐮刀「♄」,是摩羯座(Capricorn)的守護神。
《穀梁傳序》疏中道:「日月五星都光照天下,所以稱之為七曜。」五星指目視可見的金木水火土五顆行星。古代巴比倫以七曜紀日,順序為日曜、月曜、火曜、水曜、木曜、金曜和土曜,週而復始,亦稱為星期。八世紀時,摩尼教徒從中亞將七曜紀日法傳入中國。二○一五年十月我的生日前後可見天文奇景,是為「五星連線」,包括明亮的金星,在它的下方就是木星,旁邊是火星,再往下的低空中,是水星。連線的第五顆星不是土星,而是金星上方的「軒轅十四」(Regulus)。行星連線(Planetary Alignment or Syzygy)被認為具有神祕力量,會影響地球潮汐。在裘莉(Angelina Jolie)主演的電影《古墓奇兵》(Lara Croft: Tomb Raider),言之咄咄地敘述太陽系九星連珠的威力,電影更有一幕呈現九星連成一線的畫面。其實行星連線對地球潮汐的影響甚小。而且天文學所謂「連線」(Alignment)亦並非連成一直線,而是可以有「一辰」(三十度)的誤差彈性。一九八二年三月的九大行星運行到太陽一側九十度和一百零四度張角範圍內,可稱稱為「九星連珠」或「九星會聚」。這種現象大約每隔一百七十九年出現一次。
天空之神烏拉諾斯掌管禮儀秩序和魔法,因此天王星被里奧喻為魔術師 (the Magician)。天王星雖然肉眼可見,但是因亮度較黯淡以及繞行速度緩慢而未被古代的觀測者發現。一七八一年,赫歇爾(Frederick William Herschel, 一七三八〜一八二二)發現天王星,這是第一顆使用望遠鏡發現的行星。天王星是唯一取名希臘神話而非羅馬神話的行星。天王星的天文學符號是「 」,是火星和太陽符號的結合,代表天空之神具有太陽和火星雙重的力量。天王星的占星學符號是發現者赫歇爾姓氏開頭的字母「♅」。天王星是水瓶座(Aquarius)的守護神。
海藍的海王星被里奧喻為神祕使者(the Mystic),發現於一八四六年九月,是唯一利用數學預測而非經過有計畫的觀測搜尋發現的行星。天文學家勒維耶(Urbain Le Verrier, 一八一一〜一八七七)利用天王星軌道的攝動(Perturbation)推測出海王星的存在以及可能的移動軌跡,與真正的位置相差不到一度。由於此一貢獻,勒維耶的名字被刻在艾菲爾鐵塔上。海王星的天文符號是波賽頓的三叉戟「♆」,是雙魚座(Pisces)的守護神。
赫歇爾和勒維耶的天文學研究都受到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的影響。巧合的是,克卜勒死於十一月十五日,而赫歇爾在一百零八年後的同一天出生,頗有薪火相傳的意味。十七世紀初,克卜勒提出行星運動三大定律,造成西方天文學的巨大改變。他於一六○九年在《新天文學》雜誌上發表行星運動的兩條定律,又於一六一八年發現了第三條定律。克卜勒的定律主張地球不斷地移動,行星軌道是橢圓形,其公轉的速度不等恆。這些論點,撼動了當時的天文物理學界。牛頓應用他的第二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在數學上嚴格地証明了克卜勒定律,賦予其物理意義。
一七九六年,拉普拉斯發表《宇宙體系論》,將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應用到整個太陽系。更早於一七七三年,他解決了當時一個著名的難題,亦即木星軌道為什麼不斷地收縮,而同時土星的軌道又不斷地膨脹。一七八一年赫歇爾發現天王星時,誤判其為一顆彗星。一七八三年拉普拉斯證實赫歇爾發現的是一顆行星。拉普拉斯寫了《天體力學》和《宇宙體系論》,在天文學的貢獻卓著,被法國學會推薦為四十位不朽人物之一。在科學上他有重大貢獻,在政治上他卻表現出見風使舵的性格,無法讓人恭維,就很不值得佩服了。
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六年,英國作曲家霍爾斯特創作了管弦樂《行星組曲》(The Planets suite Op. 32),以七個樂章來詠頌太陽系的七個行星,分別為〈火星〉(Mars: the Bringer of War, 一九一四) 、〈金星〉(Venus: the Bringer of Peace, 一九一四)、〈水星〉(Mercury: the Winged Messenger, 一九一六)、〈木星〉(Jupiter: the Bringer of Jollity, 一九一四)、〈土星〉(Saturn: the Bringer of Old Age,一九一五)、〈天王星〉(Uranus: the Magician, 一九一五),以及〈海王星〉(Neptune: the Mystic, 一九一五)。這些樂章的副標題大概起源於里奧的《綜合的藝術》,因此富有星象學的意義,但是此組曲並非標題音樂,將各樂章的副題廣義的解釋,是更恰當的欣賞指引。組曲旋律廣泛採用了英國的民俗音樂與印度東方題材,保有相當的古典色彩,體現了宇宙的遼闊與未知的神祕。
第一樂章〈火星〉的副標題「戰爭使者」代表破壞與毀滅,樂章完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有人認為,這段音樂是在預言即將爆發的戰爭。弦樂咄咄逼人的氣氛,被用於電影《星際大戰》(Star Wars)中帝國軍隊出現時,表達邪惡不祥的戰爭氛圍。第二樂章〈金星〉的副標題是「和平使者」,是指戰爭之後,人們渴望和平。的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有威爾遜倡導的國際聯盟,以及第二次大戰後的聯合國組織。和平的永續,在於彼此透明的溝通,因此第三樂章〈水星〉的副標題是「帶翼信使」。這個樂章完成的最晚,正值一九一六年,也是最多國家投入歐戰之時。霍爾斯特認為這個樂章也可以是內心的表象。和平之後是歡樂,因此第四樂章〈木星〉的副標題是「歡樂使者」。雖然木星一般的意義是歡樂,但也可以和宗教或國家的慶典聯想,表現歡欣鼓舞之情。第五樂章〈土星〉的副標題「年老的使者」並不單意味著肉體的衰退,有時亦可視為憧憬成就之情。今日世界的人口老化,發展科技,解決老化問題,得和年老的使者好好打交道。土星的隱喻令人通前徹後,細思平生,有淒涼,也有歡欣,有感慨,卻更多希望。
《行星組曲》是霍爾斯特在人生低潮時的作品。當時他並未因際遇不佳而志氣消沉,妄自菲薄,聰明才智並未灰塞萎縮,因此能完成他唯一重要的傳世之作。他由占星學中獲致啟發,以宏觀的眼光來架構組曲。這部作品並未依照太陽系的排序來敘述行星,而是由青壯到年老,由躁進莽撞到沉穩豁達的寓意來呈現行星排序。完整演奏該作品所需的樂隊編制龐大,因此在音樂會中,往往縮小規模,以選曲演奏居多。一九二一年霍爾斯特接受邀請為史普林萊斯爵士(Cecil Arthur Spring Rice, 一八五九〜一九一八)的詩〈上帝之城〉(Urbs Dei)譜曲。為了達成使命,霍爾斯特不顧疲憊,也要超時的趕工創作,最後發現擷取第四樂章的曲調正好可配合《上帝之城》。於是英國著名的愛國主義讚歌〈我向祖國宣示效忠〉(I Vow To Thee, My Country)完成,曾經在黛安娜王妃的婚禮及葬禮演奏過。這首歌的產生佐證了霍爾斯特的說法,他並不太在乎原組曲〈木星〉的原本標題含意,而是將之延伸到國家的慶典。二○○三年日本歌手平原綾香(Ayaka Hirahara)演唱吉元由美填寫日文歌詞的《木星》,出乎意料的動人好聽。然而吉元由美並未遵照「歡樂使者」的原始構想,所填之詞有悽苦之意,例如:「如果能呼喚著自己的話,那麼到哪裡就都無所謂了。你所流下的那些眼淚,是我所珍藏的東西。」〈木星〉的旋律音域遼闊,以極低音開頭,後段又極高音,中間則高低參差,並不好唱,不易編成流行歌曲。平原綾香的音域寬廣,既沉低渾圓而又細緻,從一開始輕柔的嗓音,到中後段再轉換唱腔,將〈木星〉的旋律發揮到極致,可圈可點。
太陽系的行星過去被神話、占星術、天文學及音樂以不同形式詮釋,異曲同工之妙,想像力的發揮,不得不令人讚嘆。這些行星的不同面相,可不容易聯結呢。正如伽利略所說:「All truths are easy to understand once they are discovered; the point is to discover them.」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84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