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倒數三天!簡體曬書節單本79折,5本7折
陳君葆全集:書信集(全二冊)(簡體書)
滿額折

陳君葆全集:書信集(全二冊)(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30 元
定價
:NT$ 1380 元
優惠價
871201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收集了香港著名學者、愛國教育家、文學家陳君葆先生自二十世紀二十至八十年代的往來書信,分為兩部分,即家書和非家書。家書是給妻子、子女、兒孫的信,非家書則有公務的書劄,主要與陳君葆擔任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館長時的圖書保存事宜有關,其餘更多的是與朋友輩文牘敘情、詩文唱酬的書劄。書信集不僅展示了中國書法藝術的秀美,還為歷史留下珍貴的研究資料。

作者簡介

劉秀蓮

中山市政協文化和文史資料委員會主任,已出版《風雲激盪•傳奇人生》《百年香山•城市日記》《百年中山•經濟與民生》等專著,主編“中山文史”系列叢書《烽火記憶》 《文脈相承》《偉人垂範》《撫今追昔》等文史類著作,在各級各類學術期刊發表經濟、金融、人口、法律、文化等學科論文130多篇。

謝榮滾

1990年起負責主編香港知名人士、教育家、作家、詩人陳君葆先生的遺著,已付梓出版的有《水雲樓詩草》《陳君葆書信集》《陳君葆日記全集》《赤子情深•陳君葆傳》等。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收錄了陳君葆先生在20世紀20至80年代往來的書信,多為家書以及與學界往復書信,也收錄了陳君葆擔任圖書館館長時保存圖書的有關事宜以及詩文唱和的書札。這批書札較好地呈現了陳君葆先生的為人修養、較高的學養和對國家大事的關注,為了解那段時期歷史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研究資料。

目次

目錄

第一編家書萬金

甲篇南州寄簡(一九二二年至一九二七年)

給妻子鄭雲卿信(一九二二年一月四日)

給妻子鄭雲卿信(一九二二年十二月十九日)

給妻子鄭雲卿明信片(一九二三年三月二日)

給妻子鄭雲卿明信片(一九二三年三月十一日)

給妻子鄭雲卿明信片(一九二三年十一月十二日)

給小女雲玉信(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八日)

給妻子鄭雲卿信(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九日)

給妻子鄭雲卿信(一九二四年九月三十日)

給妻子鄭雲卿信(一九二七年七月三十日)

乙篇難中寄懷(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四四年)

給妻子鄭雲卿信(一九四二年九月二十六日)

給妻子鄭雲卿信(一九四二年十月二十七、二十八日)

給妻子鄭雲卿信(一九四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給妻子鄭雲卿信(一九四三年□□月□□日)

給女兒云玉信(一九四三年一月八日)

給女兒云玉信(一九四四年八月)

丙篇厚愛寄勉(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六六年)

給女兒云玉信(一九四六年二月二十五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一年六月二十日)

給女兒云玉信(一九五一年七月十八日)

給女兒云玉信(一九五一年八月七日)

給女兒云玉信(一九五一年八月二十四日)

給女兒云玉信(一九五二年八月三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三年四月二十五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四年一月三十一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四年八月一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四年八月二十三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四年十月五日)

致妻子鄭雲卿信(一九五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給妻子鄭雲卿信(一九五五年一月二十七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五年四月二十三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五年五月二十六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五年七月十三日)

給四女雲湘信(一九五五年八月六日)

給四女雲湘信(一九五五年八月十六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五年十月十六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五年十月二十四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五年十一月八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三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九日)

給妻子鄭雲卿信(一九五五年十二月十五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給妻子鄭雲卿信(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給妻子鄭雲卿信(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給女兒云玉信(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六年一月二十四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六年二月二十八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六年三月五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六年三月三十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六年五月十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六年五月十七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六年五月三十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六年六月二十七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六年七月十三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六年七月十七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六年七月二十四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六年八月六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六年八月八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六年八月十五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六年九月二十六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六年九月二十七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三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六年十二月三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六年十二月七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六年十二月十二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七年一月三十日)

給二兒文蔚信(一九五七年二月十五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七年三月十六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七年四月二十七日)

給四女雲湘信(一九五七年四月二十八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七年五月五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七年五月三十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七年六月二十八日)

給妻子鄭雲卿信(一九五七年八月九日)

給女兒云玉信(一九五七年八月二十七日)

給女兒云玉信(一九五七年八月三十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七年十二月十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八年二月二十五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八年三月二十三日)

給女兒云玉信(一九五八年四月二日)

給女兒云玉信(一九五八年四月四日)

給妻子鄭雲卿信(一九五八年四月十四日)

給三兒文達明信片(一九五八年四月十六日)

給妻子鄭雲卿信(一九五八年四月十九日)

給妻子鄭雲卿信(一九五八年四月二十三日)

給妻子鄭雲卿信(一九五八年四月二十六日)

給妻子鄭雲卿信(一九五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給妻子鄭雲卿信(一九五八年五月五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八年九月七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八年九月十二日)

給妻子鄭雲卿信(一九五八年九月二十四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八年九月二十五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八年十月九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九年三月二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九年九月十八日)

給妻子鄭雲卿信(一九五九年九月二十一日)

給妻子鄭雲卿信(一九五九年十月七日)

給妻子鄭雲卿信(一九五九年十月二十二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六○年二月十九日)

給妻子鄭雲卿信(一九六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六二年九月二十二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六二年十一月五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六三年三月三十一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六三年五月二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六三年五月十一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六三年九月二十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六三年九月二十五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六三年九月二十九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六三年十月二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六三年十月三十一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六四年一月十二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六四年一月十五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六四年二月十一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六四年三月二十八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六四年五月二十四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六四年七月十二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六四年十月十二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六五年二月十六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六五年二月二十七日)

給四女雲湘信(一九六五年三月二十八日)

以妻子鄭雲卿名義給三兒文達、兒媳慧蓮信(一九六五年

三月三十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六五年五月七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六五年七月五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六五年七月二十五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六五年十月十五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六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十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六六年四月七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六六年六月二十四日)

丁篇環球寄趣(一九六九年)

給女兒云玉明信片(一九六九年三月十一日)

給女兒云玉明信片(一九六九年三月二十日)

給女兒云玉信(一九六九年三月二十一日)

給孫女子貞明信片(一九六九年三月二十三日)

給女兒云玉信(一九六九年三月二十七日)

給孫女子貞明信片(一九六九年三月二十八日)

給女兒云玉明信片(一九六九年三月三十日)

給女兒云玉信(一九六九年四月三日)

給孫女子貞明信片(一九六九年四月五日)

給女兒云玉信(一九六九年四月五日)

給孫女子貞明信片(一九六九年四月十日)

給孫女子貞明信片(一九六九年四月十四日)

給女兒云玉信(一九六九年四月十五日)

給女兒云玉明信片(一九六九年四月十五日)

給女兒云玉明信片(一九六九年四月十五日)

給女兒云玉明信片(一九六九年四月十六日)

給女兒云玉信(一九六九年四月十七日)

給女兒云玉信(一九六九年四月二十日)

給女兒云玉明信片(一九六九年四月二十日)

給孫女子貞明信片(一九六九年四月二十三日)

給孫女子貞明信片(一九六九年四月二十八日)

給孫女子貞明信片(一九六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給女兒云玉信(一九六九年四月三十日)

給女兒云玉明信片(一九六九年五月五日)

給孫女子貞信(一九六九年五月六日)

給孫女子貞明信片(一九六九年五月六日)

給女兒云玉信(一九六九年五月十日)

給女兒云玉明信片(一九六九年五月十二日)

給女兒云玉明信片(一九六九年五月十七日)

給女兒云玉信(一九六九年五月二十二日)

給女兒云玉明信片(一九六九年五月二十五日)

給孫女子貞明信片(一九六九年五月二十七日)

給女兒云玉明信片(一九六九年五月三十一日)

給孫女子貞明信片(一九六九年六月四日)

給女兒云玉信(一九六九年六月八日)

給女兒云玉明信片(一九六九年六月十日)

給孫女子貞明信片(一九六九年六月十五日)

給孫女子貞明信片(一九六九年六月十七日)

給女兒云玉信(一九六九年六月十八日)

給孫女子貞明信片(一九六九年六月十九日)

給孫女子貞明信片(一九六九年六月二十三日)

給女兒云玉信(一九六九年六月二十五日)

給孫女子貞明信片(一九六九年六月二十五日)

給女兒云玉明信片(一九六九年六月二十六日)

給孫女子貞明信片(一九六九年六月二十八日)

寄廖恩德醫生伉儷詩作(一九六九年七月二日)

給孫女子貞明信片(一九六九年七月五日)

給女兒云玉信(一九六九年七月六日)

給女兒云玉信(一九六九年七月十日)

給孫女子貞明信片(一九六九年七月十一日)

給女兒云玉信(一九六九年七月十八日)

給孫女子貞明信片(一九六九年七月十九日)

給女兒云玉信(一九六九年七月二十四日)

給孫女子貞明信片(一九六九年七月二十六日)

給孫女子貞明信片(一九六九年七月三十一日)

給女兒云玉信(一九六九年八月一日)

戊篇晚年寄望(一九七○年至一九八二年)

給女兒云玉信(一九七○年七月六日)

給女兒云玉信(一九七○年十月四日)

給孫女子貞信(一九七三年七月三十一日)

給二兒文蔚信(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七六年九月八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七六年九月二十五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七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七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七七年五月十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七七年七月十一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七八年二月二十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七八年二月二十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七八年六月九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七八年七月六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七九年二月十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七九年六月二十九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七九年七月二十三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七九年八月四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七九年八月二十四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三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八○年二月四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八○年二月二十五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八○年三月二十七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八一年八月七日)

給三兒文達信(一九八二年三月一日)

第二編友誼長青

甲篇鴻雁往復

賀無葊遺詩序(一九四○年十月十三日)

复簡又文函(一九四六年八月十七日)

簡又文致陳君葆函(一九四六年八月二十日)

复李應林函(一九四六年九月二十日)

李應林致陳君葆函(一九四六年九月十日)

李應林致陳君葆函(一九四六年十月四日)

復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廣州行營主任函(一九四六年

九月五日)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廣州行營主任張發奎致香港

大學馮平山圖書館函(一九四六年三月三十日)

國民政府教育部清理戰時文物損失委員會致陳君葆函

(□□□□年十月二十五日)

致李光經函(□□□□年一月十六日)

李光經致陳君葆函(一九四六年八月十九日)

致葉恭綽函(一九五七年六月九日)

葉恭綽致陳君葆函(□□□□年四月三十日)

葉恭綽致黃新彥、黃雨亭、陳君葆函(□□□□年六月

二十四日)

葉恭綽致陳君葆函(□□□□年八月七日)

葉恭綽致陳君葆函(□□□□年九月十五日)

葉恭綽致陳君葆函(□□□□年□□月□□日)

葉恭綽、鄭振鐸致陳君葆函(□□□□年九月二十三日)

致黃般若函(□□□□年二月四日)

致柳亞子函(□□□□年正月十日)

陳君葆補抄《圖南集逸稿》竣事題兩絕其後即寄南史(一九

四一年一月二十八日)

柳亞子致陳君葆函(□□□□年九月十九日)

柳亞子致陳君葆函(□□□□年十一月十六日)

柳亞子致陳君葆函(□□□□年十二月九日)

柳亞子致陳君葆函(□□□□年十二月十四日)

柳亞子致陳君葆函(□□□□年一月十三日)

柳亞子致陳君葆函(□□□□年二月四日)

柳亞子致陳君葆函(□□□□年七月三日)

柳亞子致陳君葆函(□□□□年十一月十四日)

柳亞子致陳君葆函(□□□□年七月二十二日)

柳亞子致陳君葆函(□□□□年九月二十五日)

柳亞子致陳君葆函(□□□□年一月二十九日)

柳亞子致陳君葆函(□□□□年十二月十一日)

柳亞子致陳君葆函(□□□□年十二月三日)

柳亞子致陳君葆函(□□□□年一月二十六日)

柳亞子致陳君葆函(□□□□年一月五日)

附乙篇友朋來翰

□□賢致陳君葆函(一九二一年十月二十八日)

李鳳坡(景康)致陳君葆函並詩(一九四六年二月七日)

熊希齡贈陳君葆詩歌(一九三六年冬)

李仙根致陳君葆函(約一九四○年六月二十二日)

李仙根致陳君葆函(□□□□年三月十四日)

陳寅恪致陳君葆函(約一九四○年四月一日)

陳寅恪致馬季明、陳君葆函(□□□□年五月十日)

陳寅恪、唐篔致陳君葆函(□□□□年十二月四日)

黃炎培贈陳君葆詩(一九四一年五月)

許地山贈陳君葆詩(一九四一年二月二十八日)

張一麐贈陳君葆詩(一九四一年八月八日)

許太谷致馬季明、陳君葆信(一九四二年十一月二十五

日)

賴恬昌致陳君葆函(約一九四三年七月四日)

冼玉清致陳君葆函(一九四三年二月二十六日)

冼玉清致陳君葆函(□□□□年二月二十九日)

冼玉清致陳君葆函(一九四七年一月十日)

冼玉清致陳君葆函(一九六一年四月三日)

冼玉清致陳君葆函(一九六五年五月二十七日)

冼玉清致陳君葆函(一九六五年七月十五日)

孫述萬致陳君葆函(一九四五年八月三十日)

馬鑑致陳君葆函(一九四五年九月二十一日)

馬鑑致陳君葆函(約一九四六年二月五日)

馬鑑致陳君葆函(一九四六年六月九日)

馬鑑致陳君葆函(約一九四七年二月十四日)

馬鑑致陳君葆函(一九五〇年代八月二十一日)

蔣复璁致陳君葆函(□□□□年十二月十日)

蔣复璁致陳君葆函(□□□□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蔣复璁致陳君葆函(一九四六年三月十六日)

蔣复璁致陳君葆函(一九四六年三月二十日)

蔣复璁致陳君葆函(一九四七年十月十五日)

金應熙致陳君葆函(一九四六年九月十日)

金應熙致陳君葆函(□□□□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孫佩莪致陳君葆函(一九四六年九月二十三日)

陳達致陳君葆函(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吳仁義致陳君葆函(一九四七年一月一日)

李幼成致陳君葆函(一九四七年一月五日)

週俟松致陳君葆函(一九四七年二月一日)

週俟松致陳君葆函(一九五〇年一月一日)

週俟松致陳君葆函(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週俟松致陳君葆函(一九五六年十一月三十日)

週俟松致陳君葆函(一九五七年五月四日)

週俟松致陳君葆函(一九五七年八月二十日)

週俟松致陳君葆函(一九八〇年九月十八日)

香港總督致陳君葆賀函(一九四七年一月一日)

陳達致陳君葆函(一九四七年二月十一日)

樋口武彥致陳君葆函(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簡經綸致陳君葆函(一九四八年一月一日)

鍾敬文致陳君葆函(一九四八年一月八日)

鍾敬文致陳君葆函(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四日)

鍾敬文致陳君葆函(□□□□年八月三十一日)

黃繩曾贈陳君葆詩(一九四九年六月三日)

楊士端給陳君葆函(約一九四○年代九月二日)

楊士端給陳君葆函(約一九五六年□□月□□日)

楊士端給陳君葆函(約一九五○年代□□月八日)

楊士端給陳君葆函(一九六六年十一月九日)

楊士端給陳君葆環遊世界壯行詩(一九六九年三月□□日)

 

曹聚仁致陳君葆函(一九六七年八月二十一日)

杜定友致陳君葆函(一九六二年八月二十七日)

王季友錄詞(一九六一年□□月□□日)

張友仁和陳君葆詩(一九六六年二月□□日)

胡希明致陳君葆函(一九六五年六月五日)

胡希明致陳君葆函(□□□□年二月十二日)

鄭彼岸、胡希明致陳君葆函(□□□□年□□月□□日)

 

馬萬祺致陳君葆函(一九七五年七月十六日)

馬萬祺致陳君葆函(□□□□年□□月□□日)

劉殿爵致陳君葆函(一九七九年八月一日)

馮平山圖書館致陳君葆謝函(一九七六年六月二十八日)

白景如致陳君葆函(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

鄧義持致陳君葆函(一九七六年八月二十六日)

孫源致陳君葆函(一九八一年二月十五日)

張鐵生致陳君葆函(約一九五〇年十月二十七日)

蕭雋英致陳君葆函(一九五一年四月六日)

黃永玉致陳君葆函(一九五一年十月二十日)

黃永玉致陳君葆函(一九五三年四月六日)

林煥平致陳君葆函(□□□□年八月九日)

林煥平致陳君葆函(一九五〇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曾靖侯致陳君葆函(一九五四年一月十二、十八日)

曾靖侯致陳君葆函(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

曾靖侯贈陳君葆詩(一九五七年一月十三日)

曾靖侯致陳君葆函(一九五八年一月八日)

曾靖侯致陳君葆函(一九五八年二月十七日)

曾靖侯致陳君葆函(一九五八年二月十八日)

曾靖侯致陳君葆函(一九六○年一月十七、十八日)

曾靖侯致陳君葆函(一九六二年二月十三日)

曾靖侯致陳君葆函(一九六四年五月二十六日)

曾靖侯致陳君葆函(一九六四年六月五日)

曾靖侯致陳君葆函(一九六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曾靖侯致陳君葆函(一九六五年二月一日)

曾靖侯致陳君葆函(一九六五年七月二十九日)

曾靖侯致陳君葆函(一九六五年十月十四日)

曾靖侯致陳君葆函(一九六五年十一月十二日)

曾靖侯致陳君葆函(一九六六年三月二十日)

曾靖侯致陳君葆函(一九六六年三月二十七日)

曾靖侯贈陳君葆詞(一九六六年三月三十日)

曾靖侯致陳君葆函(□□□□年□□月□□日)

融熙法師給楊士端、陳君葆詩(一九五五年□□月□□日)

 

張元濟贈陳君葆等朋輩詩(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一日)

丁波贈陳君葆詩(一九五六年五月九日)

羅慕華致陳君葆函(□□□□年一月八日)

羅慕華致陳君葆函(一九五五年十月二日)

劉西元、吳學謙、孫孚凌致陳君葆、姚德懷函(一九五七年

一月十五日)

謝松山致陳君葆函(一九五七年六月二十二日)

謝松山致陳君葆函(一九五七年七月十三日)

謝松山致陳君葆函(一九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卜少夫致陳君葆函(一九五九年八月八日)

廖夢醒致陳君葆函(□□□□年三月五日)

廖夢醒致陳君葆函(一九六四年三月十四日)

曾幼荷致陳君葆函(□□□□年一月六日)

盧荻致陳君葆函並詩(□□□□年二月二十六日)

李鏡池致陳君葆函(□□□□年三月九日)

陳此生致陳君葆函(□□□□年三月十五日)

陳鶴琴致陳君葆函(□□□□年三月十三日)

杭立武致陳君葆函(□□□□年三月二十一日)

曼思詩二絕(□□□□年三月二十三日)

袁同禮致陳君葆函(□□□□年三月三十一日)

徐伯郊致陳君葆函(□□□□年四月二十日)

徐伯郊致陳君葆函(□□□□年六月二十日)

曾昭掄致陳君葆函(□□□□年四月二十一日)

何焯賢致陳君葆函(□□□□年五月十四日)

謝扶雅緻陳君葆函(□□□□年六月十七日)

費彝民致陳君葆函(□□□□年五月十九日)

容庚致陳君葆函(□□□□年六月十三日)

楊奎章致陳君葆函(□□□□年六月二十三日)

唐祖培致陳君葆函(□□□□年九月二十五日)

商承祚致陳君葆函(□□□□年十月七日)

薩空了致陳君葆函(□□□□年十一月七日)

葉啟芳致陳君葆函(□□□□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李景康致陳君葆函(□□□□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李景康致陳君葆函(□□□□年七月十一日)

李景康致陳君葆函(□□□□年三月十八日、四月二十四日)

俞叔文致陳君葆函(□□□□年十一月三十日)

任真漢致陳君葆函(□□□□年十二月十九日)

鄭振鐸致陳君葆函(□□□□年十二月二十日)

宋雲彬致陳君葆函(□□□□年□□月二十八日)

何永佶致陳君葆函(□□□□年□□月十八日)

伍何寶芳致陳君葆函(□□□□年□□月□□日)

陳凡贈陳君葆詩(□□□□年□□月□□日)

葉次週贈陳君葆詩(□□□□年□□月□□日)

劉草衣贈陳君葆詩(□□□□年□□月□□日)

附丙篇職務來函

三藩市中國新文字研究會致宋慶齡函(一九四一年十月

十五日)

方方、林平為朱德總司令祝壽請柬(一九四六年十一月

三十日)

黃慶雲給黃寧嬰便條請陳君葆便飯便條(一九四九年五月

十三日)

郭沫若給陳君葆聘書(一九四九年五月十八日)

中華全國文藝協會香港分會會議通知(一九四九年六月

六日)

陳翰笙致香港新文字學會函(一九四七年二月□□日)

香港團體慰勞解放軍獻金收據(一九四九年十一月

三十日)

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社會文化事業管理局致陳君葆函(一九

五三年五月二十九日)

英皇頒授陳君葆OBE勳銜證書(□□□□年□□月□□日)

外籍友人給陳君葆賀信(選登)(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七年)

 

附錄一:《陳君葆書信集》序言曾德成

附錄二:朱德總司令在香港的壽宴謝榮滾

附錄三:《陳君葆全集·書信集》部分人物簡介

書摘/試閱

甲篇南州寄簡(一九二二年至一九二七年)

 

給妻子鄭雲卿信

(一九二二年一月四日)

雲卿,葆拜手言:

自去年十一月廿四日奉寄一函,久久未達問左右,藉以紙上談心;間或執筆臨書,又苦萬語千言,正如一部廿七史,不知從何處說起,故每握管索思,卒亦不能成一字。今譬有人焉,久別重逢,自是胸中無限事,思傾吐於一時,顧握手潸然,則又每覺十年懷思,格格而不能即吐出,情之所充,遂口舌為結,迨何故耶?予有句云,“別時容易見時難,見後相為淚眼酸”,於今談之,猶有重感也。他時相會,又將何如耶?天涯只影,去國離家,耿耿此心,幸是推誠相示,信不見疑,得行所志;士為知己者重,剖肝析心相見,豈移於浮詞哉?葆平生自持行事,別有襟懷;其是其非,是功是罪,天下亦唯有一崧老知之耳!故耶蘇節日,致彼書中,並呈寄懷乙首雲:

堪笑松山子,居然思絕群。此生偏有我,天下更無君。“圓案”何年會?崧同年有圓案之會,皆一時傑出,今風流雲散矣。金剛幾段文?崧同年兩江兩李,稱為四大金剛,皆才子也!今則唯崧為皦焉特存,可慨也!空嗟弦外響,秋葉落紛紛!

東坡翁風流放誕,出語如江上銅琶,而心懷君國,不減杜少陵之入蜀行吟;千古高人肝膽,流盡好熱血,照耀百世,而俗子以箕狂與瘋目之,亦足哀矣!葆與崧老,俱有名士風流之追仰心,跌蕩不羈之無著念,所以無邊風月,乘興只管開懷,四大空相,來去總無牽掛;敢以高人自放?庶幾默契古心耳!新曆元旦乙首,以遣興之什雲:

海外逢新歲,悠然思幾千!身來蠻貊地,心向帝城邊。日遠春仍夏,河清月待年。何時煙雨笠,歸釣五湖天?

人生數十寒暑年,恣耳目口鼻之所欲,究之為歡幾何?且樂之為樂,夫又安知其非苦之他相?歡之為歡,夫又安出其非悲之因緣?放眼達觀,亦各適其自然,達於其所安而已!顧此非必消極派、出世派的論調,擇其切於一己比而遵之,則有終身不能盡其妙者矣。至於怡養性情,光明心地,陶冶浮薄不純之質,以致溫文爾雅之態,殊風薄俗,不可以向邇,要不能不於研究文學,揣摩詩書上,以積時累日圖收功耳。卿未成學而歸於予,已每為致惜;然當時權在他人,何得“越俎代庖”,幹豫人家事,但今日知往者不可諫,猶來者之可追,其豈可拋棄可寶的光陰,而不使有所造就耶?盡人可以為師,只“不恥下問”,便多見“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然求學之道,百說不如一思;唯博學,審問,而須有慎思之也。但能潛心默想,脫出塵思俗慮,黜去輕浮不定的性情,則便似一片饒美的心田,種秧得谷也似的,得文學上的造詣矣。大凡人有一點聰明,則當想到此一點聰明的用處,棄聰明智慧於無用之地,能不辜負天地生我之深心?夫學文之道無他——多讀,多想,多作而已!卿於此,幸再四留意焉。

近世倡男女平等,女子解放,自是從前家庭專制,民智蔽塞,玩視女子的等等弊風陋俗之反動。然亦有持之大極端者,因生出種種放蕩的自由,以為世詬病。在我觀之,則求其折衷之論,當反諸“男主外,女主內”之遺風,夫然後可以得良美快樂的家庭也。惟女子於家中細務之外,猶應具一種文學藝術上的智識,以為之章,以表示一種美觀,以發達一種美感,夫然於理想的快樂家庭,庶幾為近。雲以為然乎?

閒偶念及平生所見的女子,一個個都極聰明伶俐,只如今客身萬里,顧影飄然,曾無一個可以見面談心,何限今昔之感呢!賦《玫瑰》詩(玫瑰,婉如小名),蓋懷舊也。

昨寄玫瑰詩,今折玫瑰枝。寧識玫瑰意?聊以慰所思。所思隔千里,玫瑰空自美。折之供清盂,吐艷笑欲語。豈殊妃子姿?風流異蘭芷。夜來生幽香,華燈耀羅綺。餘芬繞寶中,神思凝秋水。我懷心中人,夢寐平生親。拈花不忍吻,潸然淚酸辛!

葆手書,並候近好。

十一年元月四日

 

(]給妻子鄭雲卿信

(一九二二年十二月十九日)

十二月十八日,在金寶

雲卿:

十弍日從巴雙考試回來寄給你那封信,想依期收到了。十五日師範考完了試,我和啟華到金寶來,現在住在他的叔叔的花園裡,打算視學略結束了,便回到吉隆坡去度即蘇節。那是仙蘭的結婚對周紀念了;我沒有忘記呢!十六日我從怡保將在吉隆坡買的港洋三百六拾元的匯票付郵寄與李崧,預備給你作船費的,你要的時候,到他那裡去拿取便是。這筆款子,用作川資大概勉強也夠了,若果你計算以為還不大敷用,那末,可從李崧處多支幾拾塊錢,等你們到來之後,寄回還他,就是。

這禮拜我寫信到日本郵船會社去討了一張香取丸的船艙圖來,指示各房艙的位置十分詳細,茲由信內付上,並加以說明,你到買船票的時候,一為參考,便知其大概了。

船上的房艙,頭等分三層,統在船的中部,貳等的在船尾分兩層,如下列式:

甲板層的中部,只前半為頭等房艙,其後半大概為船上水手侍役等人的臥室,這想是因為在煙通之後逼近火爐的緣故。這甲板層的房艙兩邊都無騎樓;房的形式至不一,但多半是長而稍窄,住四個船客的。沒有同房的便不大要緊,若有一個同房的便不大便當了。但是這一層的房位,有一樣好處,就是兒童的遊戲室即在這裡,沒有跑上跑落的費工夫。然而沒有騎樓眺望,於我總覺有些不如意了。而橋層房艙,各個房都四平八正一樣的大;每個房住三個船客,因為只有上下兩床和一張梳化,所以你們母子三人訂一個房,船公司便絕對無加入第四個船客的可能了,而且即叫阿逸睡在房裡也便當些呢。這等房好像我們前回乘的大馬鴨家的一樣廣大,所以很好;而且無夾在船中心的房,餐室又在這一層,所以比甲板層無騎樓的房要好得多了。至於眺望層的房位,是每房只住一個客的,並上床,而船票的價大約多貳拾塊錢,那不合你們的用了。但是社交室,吸煙室都在這一層,所以船上大半的時光都是在這裡來取娛樂,眺望讀書或飲湯喝水了。

照上看來,我主張你訂船位的時候,最好早些去簡擇一個在吊橋層的房,離煙通稍遠些的,如第廿八、廿九、三十號或十九、二十、廿二號幾個都很好,即使船費稍貴些,也不要緊。這吊橋層的房艙是否價錢和眺望層一樣為每個人一百四拾元,我不大清楚,但是即使為一百四拾元,如果文慧可以免費,則所差無幾,他日由政府發回連文慧的半費,便可以夠來彌補而且有餘了。這事如何固然應由你買船票的時候,問明情形如何,然後決定,我這裡不過講個大概給你聽罷了。至若甲板層的房艙,須要看個仔細,因為有三四間房,只得一張或兩張床,如卅二、卅九、四拾、四一號幾個便是,那就非常的上當了。若得其餘近兒童遊戲室的幾個較大的房,而同時沒有別個女客同房,那還不大要緊。所以你訂船位時​​,須要看附上的船艙圖,看個清楚要緊。

稍為細心一點看看船艙圖,當然不難明白船的大概。有好些符號是一望而知的,例如:自然是樓梯;是窗戶;是台桌;是椅或梳化床;是門;是上下床;是浴身磁盤之類,都是一望而可以曉的。此各房的號數都寫在圖上,一查便明白了。這些雖是小事,然而究竟是一種學問,普通人所應該具的知識;古人所謂左圖右史,可知看圖的重要,在古之人已經曉得了,何況現世生活如此緊,此種智識若都沒有,那就出入不方便了。小孩子能領受智識的時候亦應該教他們看圖,希望你也一同註意這事。

三等艙位是在船尾二等房的下一層;那裡離機器房很遠,當然很涼快。至於船面大艙客位,這種郵船恐怕沒有。

還有壹層,女客乘船,倒得不與別船客同房,此層於買船票時向通濟隆或船公司聲明,以免客多時他們有所藉口,說你早不出聲等麻煩。即女船客大家也多不喜歡同房的,比不得男子隨便些。而且有小孩子的,大家都不便當,即使同為中國婦女,亦不過如是。希望你一定注意此層。

照我忖惻,你雖自己乘船,想也沒甚困難之處。但於各種規矩能略知多少,遇事能敏捷地想一想,隨機應變,再時常留心別人的舉動,雖不中亦不遠矣。最多你不過覺得不懂英語,說話吩咐侍役時有些不便;但是這不大要緊的,船上這麼多搭客,難道沒有一個中國人?不管是男是女,略為通商,托彼代為翻譯傳達,或是食餐時同在一桌用飯,託他或她代為招呼指點,總可以辦得到的,並且這也是船上慣有的事,你又不是閉塞不開通的人,不講交際的女子,那麼,這層倒也容易。至於吩咐侍役,他們是日本人,大都懂得漢文的,若是一兩句英話講不通,還可以用筆寫字代話呢。但是無論如何,略為學識幾句英語,幾個英字,如洗澡,飲茶,喝水之類,總是便宜些;而且此等普通的字句,正不難學,一參考從前我存在香港的《英話指南》等書,連字音都譯了出來,雖不能十分正確,但是父親一輩的人,便是如此學得英國話了,你們若是也肯如此略為用功去學,也於搭船出外未嘗無多少裨益呢。

香取丸的船樣外觀和白山丸差不多,看郵片也可以略得梗概了。但船圖不要失掉,來時最好夾在書內一齊帶來。

仙妍我已有信給她,頃已付郵。惠伯的事,寶清催的頗急,因為他股份失敗甚多,年關過的不容易,請你對少芝說說看有辦法否?

君葆書

十九日自怡保寄

 

給妻子鄭雲卿明信片

(一九二三年三月二日)

 

 

西江月

曲水暗香浮動,斷橋疎影雲翹;望湖樓上木蘭橈,春色落盡啼鳥。自在一身明月,飄然四大逍遙;莫教空度可憐宵,人住廣寒縹緲!

近來頗少做文,曾涉於詩,更旁及於填詞,右《西江月》一闋,似不及《鷓鴣天》之調矣。然只管拾錄於此。

 

浣溪紗

風動浮香隔水飛,玉樓絲管鬧芳菲,板橋明月醉春歸。酒醒夢迴歌舞斷,麝芬煙裊落河低,月移花影壓簾垂。

寄全弟青覽並示雲卿。

元宵節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20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