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設計藝術的美學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設計藝術的美學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價
:NT$ 288 元
優惠價
87251
領券後再享91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設計藝術美學知識是現代設計師必需的理論素養的重要內容之一,設計藝術美學是現代設計成為一門真正獨立科學而不可或缺的理論部分。《設計藝術的美學研究》共分8個章節,分別為:美的本質、美的內容與形式關係、藝術的本質與審美特徵、設計藝術的發展、設計藝術美學特徵、設計美與環境和諧、設計美的文化滲透和設計中的心理美。
《設計藝術的美學研究》可作為設計學、藝術學、美學、社會學、生態學、環境科學、傳播學、文化學和教育學等相關專業的參考用書,也可供從業人員自學參考。

現代設計或稱現代設計藝術,是新時代的產物,它應社會發展的脈絡,合時代前進的步伐,不斷隨生活水平一起提升。繽紛的現代生活,造就了五彩的設計藝術。高科技、信息流、知識更新帶給設計藝術前所未有的創新理念。電腦設計軟件開發週期變得越來越短,網絡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縮短了年代的跨度,放眼大千世界,傳統的設計觀念不斷受到挑戰。我們跨進了設計時代,無可否認的是現代設計使生活變得更加完美,而生活對現代設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與通常所說的“純藝術”相比,設計藝術在與生活和技術的結合方面,在促進和推動經濟發展方面,擁有更多的受眾群體,不斷被社會所承認和接納,優勢有目共睹。但是,設計藝術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依賴於實用功能、材料、結構、經濟、科技、環境、信息等大多非藝術、非審美的因素。以電子計算機為代表的現代高科技手段廣泛取代傳統的手工設計。這樣就更需要把側重點放在頭腦風暴上,通過學習和掌握大量的理論觀點,不斷解構與分析設計要素,不斷對設計元素進行對比與提煉,這樣才能避免成為單純工匠的問題,在設計思維表現上才顯得更加突出。事實上,國內相當一批設計人員,是在現實迫切需要的推動下,直接從技術人手,從設計課題人手,進入操作階段的,無論事前或事後,都缺乏必要的、系統的理論知識修養。當國內的現代設計從起步走向成熟的時候,這種現象就不能允許發生了。在日趨激烈的社會競爭面前,飛速膨脹的設計隊伍不可避免地要經曆日益迫近的優勝劣汰,設計師與實踐相結合的理論素養則成為判定其自身真正設計價值的重要砝碼。只有不斷提高理論創新的自覺性,並且在自我審美與美學修養上下功夫,才能立於設計的製高點。可以說,設計藝術美學知識是現代設計師必需理論素養的重要內容之一,設計藝術美學是現代設計成為一門真正獨立科學不可或缺的理論部分。
設計藝術美學在傳統文化中被繼承,在新興學科中被發現,本書主要圍繞設計審美的中心,不同程度地運用了美學、社會學、生態學、環境科學、傳播學、文化學、教育學等學科知識,探討現代設計和設計藝術美學的本質與規律性。無規矩不成方圓,設計審美在一定程度上因人而異,而這裡研究的卻是一般性規律,涉及現代設計原則和形態體系的確定性,並對設計信息的本質特徵、構成和傳播原理以及設計信息接收的規律和設計審美心理進行系列化的研究。本書還試圖概括出其形式美的某些重要法則及其應用規律,不斷引導設計學者在現代設計競爭中,能從一般規律中找到獨特的設計思想,創作符合現代文化發展的經典藝術作品。
與現代設計藝術實踐處於互動關係中的設計藝術美學研究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它的生命力和真正價值存在於不斷聯繫設計藝術實踐的探討之中。

目次

第一章美的本質
第一節史學中的美本質論
第二節現代美學本質論

第二章美的內容與形式關係
第一節真、善、美的辯證關係
第二節美的形式規律
第三節形式美的特徵

第三章藝術的本質與審美特徵
第一節藝術起源學說
第二節藝術的本質
第三節藝術的審美特徵

第四章設計藝術的發展
第一節設計的發展歷程
第二節設計與藝術

第五章設計藝術美學特徵
第一節設計美學原則
第二節設計藝術美學規律
第三節設計藝術特徵
第四節設計藝術形態體系

第六章設計美與環境和諧
第一節設計與人的環境互動
第二節設計與自然環境
第三節設計與社會環境

第七章設計美的文化滲透
第一節設計是文化的產物
第二節設計中的傳統文化

第八章設計中的心理美
第一節設計與視知覺
第二節設計的注意與吸引
第三節設計色彩啟發
第四節光與色的設計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一、美在情感在美學史上對美是什麼也進行過深入的探討,能明確地提出美的本質問題的首推柏拉圖式的情感。柏拉圖是第一個對哲學研究提出更深刻的要求的人,他認為美是一門哲學,對於現象事物來講,認識的不是它們的特殊性,而是它們的普遍性。當柏拉圖同希庇阿斯辯論“什麼是美”的問題時,他嚴格地區分了“什麼是美”與“什麼是美本身”這兩個不同層次的問題:就“什麼是美”而言,他指出美就是某一具體審美對象及其所以為美的那些屬性和特徵,是一個理解性表現。如一位漂亮的小姐、一匹健壯的馬、一個光滑好看的雙耳柄對稱的湯罐等。而這些對象自身的某些屬性,如“恰當的”“有用的”“有益的”“發生快感的”這些心理認知固然可能同美有關聯,但它們並不就是“美本身”:“恰當”在不同審美對像有不同的情感表現;“有用”和“使人產生快感”的東西也不一定都可以構成一切審美對象的一般特性,更不是“美本身”的本質規定,也就是說,審美對象及其屬性並不等於美的本質。按柏拉圖的看法,對美本身,只要理解其中意義,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能使那件事物成為美。不管它是一塊石頭,一塊木頭,一個人,一個神,一個動作,還是一門學問。那麼,“美本身”究竟是什麼呢?柏拉圖後來做出了明確的回答:就是“情感”或“美的情感”。情感是柏拉圖哲學的核心概念,它指的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精神實體,他把美的根源和本質歸於“美的情感”,而我們也可以稱之為一種理性的“心動”表現。也只能把這種“情感”看作心理規律,那麼,規律必然要通過具體事物表現出來。柏拉圖卻把具體審美對象同一般美的本質做了絕對的分割,這必然要導致唯心主義。
對美的本質理解具有主觀性。即從人的精神情感世界和心理情感功能中尋求美的根源。以主客觀統一論的形式出現,它們並不否認甚至明確肯定美不能離開作為其物質載體的對象及其形式,但認為對象之所以美的決定因素和根源是情感的理解,即人的心靈,人的情感、想像“移人”對像或對象的結構形式表現了人的情感、生命的結果。這種理論作為審美過程的心理描述來說確有見地,反映了人的覺醒和對“自我”的高揚,它是與啟蒙運動的興起,浪漫主義思潮、人本主義哲學的發展以及現代心理學的建立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的。它們既重視人的理性,但又更強調非理性的情感、想像和直覺以及天才和靈感。例如,休謨作為經驗論中的唯心派,他否認人對客觀規律能做理性把握,強調情感經驗是一切知識的來源。在美的本質問題上,他把美與美感混為一談,認為美不在於對象,而是在於人的情感愉快,認為“詩的美,恰當地說,並不在這部詩裡,而在讀者的情感和審美趣味中”。儘管休謨並不否認理性在審美中的作用,甚至承認審美趣味有客觀標準可循,但其主張美的根源和本質存在於心靈的基本傾向是明顯的。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