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生成與解構:德里達早期現象學批判疏論(簡體書)
滿額折

生成與解構:德里達早期現象學批判疏論(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60 元
定價
:NT$ 360 元
優惠價
87313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採用一種互文式的解讀方案和開放性的研究策略,將研究的理論目光投射在德裡達的早期(從1953年至1967年)思想上並重點解讀了德裡達的三本著作:《胡塞爾哲學中的生成問題》《胡塞爾<幾何學的起源>引論》以及《聲音與現象》。本書的主線試圖詳盡、客觀、不帶目的論色彩地重構德裡達解構思想從胡塞爾現象學中潛滋暗長、走向成熟的歷史軌跡,尤其是德裡達解構思想的三個核心原理――差異原理、延遲原理和“充替”原理――的生髮過程;本書的副線從胡塞爾和德裡達的原始文本出發,對兩個不同視域的並置、啟發和融合進行了細緻入微的考察,同時尖銳地批評了德裡達對胡塞爾現象學的誤解、挪用和閹割並由此挑明胡塞爾思想的博大精深和頑強的生命力。

作者簡介

方向紅,男,1967年8月出生,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人。哲學博士,中山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德國洪堡基金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中國法國哲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中國現象學專業委員會委員,東亞現象學會(PEACe)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現當代德國哲學和法國哲學,尤其側重於現象學。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圍繞著差異、延遲、充替三個概念的生髮過程,通過對德裡達《胡塞爾哲學中的生成問題》《胡塞爾<幾何學的起源>引論》以及《聲音與現象》三本書的解讀,重構了德裡達的解構思想。

目次

目錄
導言..................................................................... 1
第一節德裡達的歷史初始語境與思想支援背景............................... 1
第二節德裡達早期現象學批判的解讀模式..................................... 14
第三節本書的理論立場與學理進路................................................. 19

第一部分生成與差異

引言....................................................................................... 27
第一節生成的含義............................................................................. 27
第二節辯證法的含義......................................................................... 30
第三節生成與辯證法的關係............................................................. 33
第四節《胡塞爾哲學中的生成問題》的文本學考察....................... 34
第一章心理主義的生成......................................................................... 37
第五節胡塞爾“哲學之路”的“起點”........................................... 37
第六節 心理生成主義所面臨的困難之一:“第一性的”關係“心靈的”關係........................................................................... 38
第七節 心理生成主義所面臨的困難之二:“零”與“統一性”的生成.............................................................................. 40
第八節 心理生成主義所面臨的困難之三:“某物一般”的生成....43
第二章描述性現象學的“生成”................................................................ 47
第九節從生成向生成中立化的過渡................................................. 47
第十節生成中立化所帶來的問題之一:難以還原的客觀時間...... 48
第十一節生成中立化所帶來的問題之二:“原印象”是現象學的
辯證法還是本體論的辯證法?......................................... 50
第十二節生成中立化所帶來的問題之三:自由、絕對主體性及其
限制..................................................................................... 55
第十三節生成中立化所帶來的問題之四:現象學的“剩餘”與
“全部現象學的崩潰”......................................................... 57
第十四節生成中立化所帶來的問題之五:純粹之“我”與“現
顯”之“我”的內在困境................................................. 62
第十五節生成中立化所帶來的問題之六:胡塞爾的“漏洞”―
“原素”(hylé)地位的兩難.............................................. 65
第十六節生成中立化所帶來的問題之七:“無限性”與“無定限
性”的混淆......................................................................... 69
第三章先驗現象學的“生成”:先驗性與世間性................................... 75
第十七節從靜態的結構描述向動態的生成分析的過渡................. 75
第十八節 “非實項的內在性”的“不可還原的悖論”....................76
第十九節 曖昧和可疑的“生活世界”............................................... 80
第二十節 “否定性”的起源............................................................... 85
第二十一節 理論興趣與非沉思的興趣............................................. 89
第二十二節 純粹目的論觀念的“二難選擇”................................... 92
第二十三節 “主動生成”說的兩個困難........................................... 95
第二十四節 “被動生成”說與本體論............................................. 100
第四章 生成與目的論................................................................................ 105
第二十五節先驗目的論出現的必然性........................................... 105
第二十六節 目的論觀念批判........................................................... 106
第二十七節 原意向與後生成的“現象學循環”............................. 112
第二十八節先驗主體性的生成和運動.......................................... 117
小結解構之第一要素的出現:差異............................................... 122

第二部分起源與延遲

引言《幾何學的起源》與“生成”問題的重提........................................ 127
第五章“遠程通信”:從幾何學的當下意義到它的“初次性”............ 129
第二十九節胡塞爾向幾何學源頭進行回溯的思路....................... 129
第三十節德裡達對這一思路的辨明與懷疑................................... 131
第六章 本我的基礎性地位質疑................................................................ 137
第三十一節德裡達的“令人驚異的轉變”..................................... 137
第三十二節德裡達與胡塞爾的分歧:如何跨越先驗之我與先驗之
“我們”之間的鴻溝..................................................... 140
第三十三節為胡塞爾一辯............................................................... 141
第七章 語言文字的“身體化”:與“充替”概念擦肩而過................ 144
第三十四節“書寫的現象學”........................................................... 144
第三十五節中間地帶的發現........................................................... 147
第三十六節單義性與“充替”概念的初露端倪........................... 149
第八章 對觀念的“看”與“聽”:無限延遲的“終極創建”.............. 155
第三十七節地理學和亞結構........................................................... 155
第三十八節康德意義上的觀念及其顯現的方式........................... 157
第三十九節三個影響深遠的結論................................................... 162
小結解構之第二要素的出現:延遲............................................... 166

第三部分聲音與充替

引言《聲音與現象》的問題域及其解讀方法............................................ 171
第九章在表述與指號的根源處................................................................ 176
第四十節表述與指號的區分........................................................... 176
第四十一節德裡達對這一區分的反駁:“缺口”說與逆命題..... 179
第十章 聲音(1):“聲音”概念的誕生................................................. 188
第四十二節“聲音中心主義”的顯性思路..................................... 188
第四十三節“聲音中心主義”的隱性思路..................................... 191
第四十四節對這一思路的簡評....................................................... 198
第十一章 對自言自語的解構(1):符號的充替性............................... 201
第四十五節孤獨的心靈生活及其帶來的解構學上的困難........... 201
第四十六節解構學上的第一個切入口:“作為機遇性表達
的我”............................................................................. 209
第四十七節解構學上的第二個切入口:“代現”........................... 217
第十二章 對自言自語的解構(2):“眨眼瞬間”與滯留..................... 227
第四十八節胡塞爾的內時間意識與德裡達對“滯留”性質的
論證............................................................................... 227
第四十九節對這一論證的合法性批判:多此一舉的驚訝、沙堆及
其它............................................................................... 232
小結解構與推翻.................................................................... 239
第十三章 聲音(2):聲音與觀念化的共謀性....................................... 242
第五十節“超越”與“觸發”........................................................... 242
第五十一節聲音的超越性與“自身觸發”性............................... 244
第五十二節從“自身觸發”的解構策略到“充替”..................... 248
小結解構之第三要素的出現:“充替”........................................... 252
代結束語:從德裡達與馬克思的相遇看解構的邊界................................ 256
附錄論“Idee”的現象學分層............................................................. 278
參考文獻................................................................................... 291
外文部分.................................................................................... 291
中文部分.................................................................................... 294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1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