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讓學生真正改變的教育智慧(簡體書)
滿額折

讓學生真正改變的教育智慧(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2 元
定價
:NT$ 252 元
優惠價
87219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知名班主任劉令軍系統總結自己多年的帶班經驗和教育智慧,針對學生教育中的36個疑難問題,從“動機重新框定:讓學習變得更主動” “模式重新框定:讓教育變得更容易” “環境重新框定:讓行為變得更自覺”“方向重新框定:讓管理變得更高效”四個方面提供了破解之道。針對每一個教育難題,從“問題聚焦”“破解之道”“思路點撥”三個方面梳理了真正促進學生改變的教育智慧和技巧,給出了完整解決方案。

作者簡介

劉令軍,任教于湖南省甯鄉市教師進修學校,全國知名班主任,湖南省“未來教育家”培養對象,“甯鄉市劉令軍德育名師工作室”首席名師。創立教育預案研究團隊,長期從事班級管理研究。《班主任之友》《班主任》《新班主任》等封面人物。出版有《如何管出好班級》《中學班主任的72個臨場應變技巧》《打造初中卓越班級的40個策略》。在《中國教師報》《中國教師》《班主任之友》等報刊發表班級管理類文章100多篇。在全國各地做德育專題講座100多場。

名人/編輯推薦

·知名班主任劉令軍最新力作,基於多年的系統研究和帶班經驗,專業有效,好學好用。
·丁如許、鄭學志、鄭立平、趙坡鄭重推薦!
·本書的獨到之處是:突破僅就案例談案例的局限,提煉出一套可複製的、操作性強的理論工具,既有案例分析,又有方法論,不僅授之以魚,還授之以漁,給班主任帶得走的能力。
·針對學生教育的36個疑難問題提供破解之道,問題典型,方法實用,通俗易懂。
·從動機、模式、環境、方向四個方面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治標更治本,促進學生真正改變。



第二序改變

教育是一種改變。
學生遲到了,一批評就改正了,這是合乎邏輯的改變。但有一些特殊情形:老師教育了,努力了,學生卻沒有合乎邏輯地發生改變,形成困局。
“你這個孩子,我批評你多少次了,你怎麼還這樣?”
“我為你費了多少心血,你怎麼還沒有改變?”
“這個學生,我越請家長,他越調皮!”
……
教育實踐中發生的某些改變,有時就像我們解鞋帶,一不小心拉錯了帶子,結果越用力解反而越緊,最後弄成了死結。這種死結的產生,不一定緣于學生過於頑劣,而是因為我們的教育弄錯了施力方向。
一、改變教育方式,困境突然“峰迴路轉”
教室裡放了一台飲水機,就放在前門的出口處。這本是一件好事,學生在教室裡就可以接水。但好事也有弊端。一到下課的時候,學生蜂擁至飲水機前,其間難免有推推搡搡,學生水杯裡的水總有一些抛灑出來,飲水機前的地面,從來就沒有幹過。在飲水機前放了一個水桶也無濟於事。地上的灰塵與清水一混合,灰塵就變成了污泥,清水就變成了污水。
坐在飲水機旁邊的第一、二小組的第一個同學,就經常遭殃了。一不小心,作業本弄到地上,再撿起來,就已經是汙黑一片。
每次,我都在教室裡大發雷霆:“你們接水的時候能不能小心一點?你看看,這作業本還能用嗎?”
甲生說:“我接水的時候,一些人拼命擠我,水就灑出來了!”
乙生說:“一些人接水的時候,由於貪心,接得太滿了,稍微碰一下水就灑出來了!”
丙生說:“一些人接水的時候,先用水清洗一下水杯,清洗的水直接倒在了水桶外面!”
……
所有的人都在找別人的問題,卻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讓我惱怒的是,雷霆之後情形並沒有明顯改觀。第一、二小組的第一個同學的作業本,還是經常掉到地上。批閱作業的時候,一摞乾淨的作業本裡,經常藏有髒兮兮的本子。
事情陷入了困局:要將飲水機放在教室裡,學生下課接水就一定會把水潑灑出來;水潑灑到地上,地面就一定會潮濕;坐在飲水機附近的學生,課本作業本只要掉到地上,就一定會被玷污。
有一次,我正在上數學課。第二小組的小敏在翻動課桌上的書的時候,課堂作業本不小心掉了下去。再撿起的時候,封面上已經是黑乎乎一片。
這次,我沒有發火。我問小敏:“你的課堂作業本變成了這個樣子,你有什麼感受?”
小敏說:“我好傷心呀!我一直都很小心地保護著數學課堂作業本,沒想到今天它還是難逃一劫,被玷污了,我今天怎麼交作業呀!”
我拿起作業本,展示給學生看,然後請他們談感受。
甲生說:“看到小敏的作業本被玷污成這樣,我也很難受。今天接水的時候,我水杯裡的水也潑灑出來了一點點。後面的同學推搡是一個原因,但主要還是我自己不小心所致。”
乙生說:“我坐在後排,下課接水的時候總排在後面。我害怕時間不夠,就去擠了前面的同學。現在看來,前面同學的水潑灑了出來,我在外圍用力擠是主要原因。”
丙生說:“由於害怕沒有水,我接水的時候水杯接得太滿,我自私心太重了。”
……
所有人都反省自己,不指責別人。
我問大家:“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說,有兩種解決方法:第一,接水要進行分流。早讀下課,第一、二小組接水,第一節下課,第三、四小組接水,以此類推。第二,接水的時候,請每一個同學都小心。大家看一看小敏同學的作業本,想一想如果是自己的作業本弄成這樣,心疼不心疼?
自此之後,教室裡飲水機周圍的地面,再也沒有潮濕過。
上面這個案例,本來我已經陷入困境,好像無論怎麼掙扎,都無法脫困。但那天的數學課上,我沒有說任何道理,也沒有指責任何學生,我改變了教育方式,由訓斥說教變成了讓學生談體驗感受。沒想到的是,當初訓斥學生的時候,他們一個個盯著別人的問題,卻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讓學生談體驗感受的時候,他們反而一個個反省自己,不再指責別人!
教育一下子峰迴路轉!
這正是我們在研究的一種改變,叫作“第二序改變”。第二序改變理論源自《改變――問題形成和解決的原則》一書,作者是美國的三位資深心理諮詢師:保羅•瓦茨拉維克
、約翰•威克蘭德
、理查德•菲什。需要說明的是,該書討論了心理治療方面的大量案例,但又不限於心理治療,而是探究了解決問題的一般性原則,從方法論的層次提出了具有理論高度的指導意見,對解決日常生活和教育管理中的問題深具啟發性。
我們的研究則是對原著的理論進行遷移和拓展――從“心理治療”遷移到“教育管理”,從晦澀難懂的一個概念拓展為具體的操作方法。
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規條系統
我們每個人,都是憑藉內裡的一套規條系統去處理眼前出現的每一件事。所謂“規條系統”,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文化背景、價值觀、理想、信念共同作用形成的一個處理事情的大腦指揮系統。
比如,我組建工作室時,一位平時跟我私交甚好的老師找到我,希望能將他確定為學員。因為教育局發了通知,凡是工作室的學員,在晉升職稱時可以加分,同時限定每個工作室的學員名額是30人。
有人申請加盟本是一件好事,但問題是,這位老師根本就不符合我的選人條件。
這位老師說:“劉老師,我也不參加你工作室的活動,你只給我一個學員身份就可以了!”
怎麼抉擇?我的原則是:工作室是專業的學術團體,因此只選擇真正進行學術研究的人,對那些將“學員身份”當成“福利待遇”的人,一律拒絕。儘管我為此得罪了這位老師,但是我維護的是學術研究的純潔性(儘管我個人的力量很有限),使它不帶任何功利性。
再比如,有一次我根據領導的安排,策劃了一次學術交流活動,有六位老師上了示範課,領導可能工作繁忙,忽略了給這六位老師一點報酬。後來,我反復跟領導申請,希望給他們一點課酬。
有人說:“劉老師,你就不要固執了!一線老師不在乎這點錢的,有榮譽證書就很滿足。”但我不這樣認為,一線老師很辛苦,他們除了精神獎勵,其實也盼望有一點物質獎勵。物質獎勵說起來很庸俗,但是能給領取者被組織重視的良好感覺。
我執著地跟領導申請,後來領導尊重我的意見,給了老師們合適的報酬。
我之所以這樣偏執,緣於我的認識:那些真正站在一線堅持進行原創開發的老師,是一所學校、一個區域教育發展的寶貴財富,管理層應該狠狠地對他們好,給他們應有的尊重和待遇,讓優質的勞動獲得優質的回報。如果反其道而行之,那就是對積極做事的人的傷害,對教育、對學術的傷害。
由此可見,我們之所以這樣做,而不是那樣做,就是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內裡,都有自己行動的規條系統。
我們每一個人的規條系統是很難改變的。比如,你如果要讓我在組建工作室的時候,將那些真正研究學術的老師排除在外,卻將那位將學員身份當成福利的老師留下,那是不可能的。因為在我的規條系統裡,學術應該是純淨的,物質回報是學術研究的“副產品”,只有那些一開始就把學術當成興趣和愛好的老師,才有可能在學術上創造成就。
同樣的道理,在教育實踐中,一線老師之所以會遭遇一個又一個教育困局,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個人內裡規條系統的力量太強大,它不會輕易發生改變。
是不是路就“堵死”了?沒有!還有另外的路,那就是你可以觀察分析對方的規條系統,改變自己的行為,順應對方的規條系統,這樣一來你所期待的改變就能變成現實。
比如說,一位老師想加入我的工作室,以使自己獲得評優晉級的加分。實現目標的方法,不是改變我的規條系統,而是改變他自己的行為――放棄晉級加分的功利思想,把自己變成一位真正的教育研究者、原創開發者。這樣,他就順應了我的規條系統――尊重學術,重視人才。
同樣的道理,在教育實踐中,想要改變一個學生,如果之前無論怎麼施力,都無法實現目標,那就不要再試圖改變學生的規條系統。有效的方法是改變自己的教育行為,從自己的規條系統裡跳出來,進入學生的規條系統,這時你會迎來“峰迴路轉”。
這種改變有點類似於汽車“換擋”。一輛行駛中的汽車,如果變速杆在一擋,你使勁踩油門是沒有用的,要讓它快速奔跑起來,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將變速杆從一擋取出來,逐步遞加到五擋。
這種改變,在教育管理中叫作“第二序改變”。
教育過程中發生的改變,可以分為這兩種:
(1)第一序改變。用一般的管理就可以解決,不需要特別的技巧。比如學生不做作業,老師和家長就督促他做作業,甚至抽出時間來陪著他做作業,在家長和老師的“辛勤守護”下,孩子老老實實地把作業做完了。這種改變,施力的出發點是教育者自己的規條系統,也就是說,教育者始終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和觀點去解決問題,因為他認為學生就應該這麼做,不這樣做就不是好學生。這種從自身規條出發的教育施力,只能改變對方規條系統比較薄弱的“問題”。如果對方的規條系統很強大,它就無能為力了。
(2)第二序改變。它要求教育者跳出自己的規條系統,去洞悉、觀察、研究對方的規條系統,然後改變自己的行為以順應對方的規條系統。當我們把對方的規條系統作為施力點以後,會發現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之前一些看起來無解的問題,居然能夠輕鬆化解。
三、只有簡單易學的教育技術才具有推廣價值
當我跟教育同行們談論第二序改變的時候,很多同行覺得很神奇,很想學習,但是心理上有顧忌:我能學會嗎?
我認為:一項教育技術如果做不到“簡單易學”這四個字,那麼就沒有推廣價值。要學好第二序改變,只要掌握好兩個技術要點就夠了。
第一,洞察、分析對方在當下處理這件事情的規條系統。
第二,嘗試從自己的規條系統中跳出來,進入對方的規條系統,改變自己的教育行為以順應對方的規條系統。
下面以一個故事為例,進行詳細解讀:
怎樣將雞關進籠子裡?
令湯姆煩惱不已的是他的鄰居布勞斯太太家的雞。自從布勞斯太太搬到湯姆家的隔壁,湯姆家花園裡的花兒和青草便遭了殃,因為隨布勞斯太太一起來的還有一群雞。不要說湯姆每天上班不在家,就是他在家休息時,布勞斯太太家的雞也會旁若無人地進入他家的花園,去糟蹋他家的花兒和青草。
湯姆已經跟布勞斯太太說過多次了,讓她請工匠做一個雞籠,只要將雞關進籠子,他家花園裡的花兒和青草就不會遭到雞的破壞了。布勞斯太太總是說,等她的丈夫有時間了就會親自做一個雞籠的。可是轉眼好幾個月過去了,布勞斯太太依然沒有將雞籠做好。每天,湯姆都會對著上天祈禱一番:請賜給布勞斯太太的丈夫一天時間吧,讓他將他們家的雞籠做好!作

突然有一天,湯姆發現,布勞斯太太居然將雞籠做好了。湯姆跟妻子安娜說:“上天終於賜給布勞斯太太的丈夫時間了,他把雞籠做好了。現在他們家的雞都關進了籠子,不會再來煩我們了。”
安娜對湯姆說:“你說的不對,不是上天賜給了布勞斯太太的丈夫時間,讓他做好了雞籠,而是我讓他做的雞籠。”
湯姆睜大了雙眼問:“你是怎麼做到的呢?”
安娜說:“我每天早上都會在咱們家的花園裡放上幾個從市場上買回來的雞蛋,然後晚上又當著布勞斯太太的面把雞蛋撿回來。這樣過了幾天後,布勞斯太太的丈夫便有時間做雞籠了。”
(摘自沈湘:《怎樣將雞關進籠子裡?》,《當代文萃》,2007年第10期)
在這個故事裡,安娜和湯姆這一方的規條系統是:捍衛自己的權利,不允許別人侵犯我的利益。鄰居家的雞到我家的花園裡來,糟蹋了我家的花兒和青草,這是侵犯了我的利益,所以必須阻止她這樣做。而布勞斯太太這一方的規條系統是:自私自利,甚至不惜損人利己。我放養的雞到鄰居家的花園裡去覓食,幫我把雞給養好了,我完全沒有必要把雞關起來。
正因為雙方的規條系統是對立的,所以布勞斯太太的丈夫永遠都找不到時間去做雞籠子,因為她根本就不想做雞籠子。雙方都站在自己的規條系統裡處理問題,反反復複交鋒,陷入困局。
後來安娜的方法是,改變自己的行為,進入對方的規條系統:你很自私,你只想侵佔別人的利益,那好,我現在就讓你看看,你這樣做,會有損失,那就是你的雞會把蛋生在我的花園裡,這蛋就歸我了。
布勞斯太太一看到雞把蛋生在鄰居家的花園裡了,損失就大了,與雞吃的那一點青草相比,簡直是得不償失,趕快做一個雞籠子把雞關起來。
布勞斯太太的規條系統並沒有改變,安娜的做法,只是順應了對方的規條系統,行為一改變,雞就關進了籠子裡。
四、工具在手,操作不難
一些教育同行在研習第二序改變技術的時候,發現最難掌握的是:找到對方的規條系統以後,如何改變自己的教育行為,換一個“擋位”,進入對方的規條系統。
這個“換擋”的核心技術,就是重新框定。那麼,什麼是重新框定呢?這個名詞聽起來很專業、很晦澀,所以還得講一個故事。
2016年,我負責一個班主任工作坊的管理工作。最後一次線下研修活動的時候,我想做一個總結性的PPT,用一些照片來展示一下工作坊組建以來走過的歷程。在做這個PPT的時候,突然蹦出一個靈感:如果把學員學習過程中的各種表情,做成一個表情包,是不是更能衝擊大家的眼球?對於這個靈感,我有點沾沾自喜,立即行動。
我就在工作坊組織活動時拍攝的照片裡找那種特寫鏡頭――微笑的,專注的,沉思的,凝重的。遺憾的是,這種特寫的照片居然很少,找來找去,僅找到四張。怎麼辦?忙乎了大半天,難道就放棄這個創意?
我打開開班儀式時拍的一張照片,無意中滾動鼠標上的滾輪,照片被放得很大,但由於是高清相機拍攝,照片仍然很清晰。我突然有了主意,在這張上百人的照片裡,每個人的表情都是不同的,如果把每個人的表情截下來,再放大,不就是很多很多的特寫表情了嗎?
我點了QQ上的截屏按鈕,於是屏幕上就出現一個方框,我想截取哪一個人的圖像,就用方框把那個人框住就行了!
這就是重新框定!它的書面解釋就是以新的視角限定在一定的範圍內。在一張一百多人的照片裡,我需要哪一個人的表情,就用一個方框把這個人的圖像框住。在這個框裡,其他人就看不到了,我看到的只是這個人的特寫鏡頭。
老師在教育教學中運用第二序改變的時候,重新框定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截圖。
用截圖的方式框定一個目標,作用有兩個:
一是聚焦。在教育教學中,各種各樣的學生問題紛繁複雜,就像那張大照片一樣,什麼人都有,什麼樣的表情都有。如果我用一個框框住最具有典型意義的表情,類比到教育實踐中,就是框住一個最有價值的問題,這時師生的視線就會聚焦到這個問題上,集中解決眼前這個最重要的問題。
二是放大。一張一百多人的照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表情,但是如果不是用特寫的形式來呈現,不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用一個方框把某個人的頭像框住以後,原本看似不經意的表情,就有了特寫的效果。比如,上文說到的作業本封面被玷污的案例,之前我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關注得太多太繁雜:有人倒水太滿,有人在後面推推搡搡,有人不小心,等等。我批評這個,訓斥那個,始終沒有效果。後來,我只框定了“被玷污的作業本”這一個畫面,並將其放大,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大家都關注到作業本,由此觸發了內心的反省。
第二種方法,加框。
同一張照片,放入紅畫框和藍畫框,會有不同的視覺效果。在教育中,同一個學生,同樣一個問題,如果換一個不同的框把他框住,學生獲得的感受就會不同。比如一個學生在一間雜亂無章的教室裡,他會很浮躁,亂丟紙屑,隨口吐痰,隨意講話,隨便下座位。他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會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沒有愧疚感。但是如果將這個學生放到一個乾淨整潔的教室裡,他立馬就會變得文明起來,將垃圾丟到垃圾桶裡,安靜地坐在座位上,遵守課堂紀律,不隨便講話。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對比?就是因為他在不同的框裡,在那個乾淨整潔的框裡,他隨便講話,內心會有愧疚感。
這就是第二序改變中的重新框定技術。具體來說,這項技術有四大工具:動機重新框定、模式重新框定、環境重新框定、方向重新框定。
一線老師只要掌握好這四大工具,學會第二序改變就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從而可以在學生教育實踐中不再為各種班級管理棘手問題而頭疼、抓狂。

目次

目錄

前 言 第二序改變 1
第一章 動機重新框定:讓學習變得更主動
如何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獎勵 4
如何喚醒學生的內驅力 10
如何將理想信念植入學生心中 16
如何讓學生遠離網絡遊戲 22
如何讓在家裡遭受漠視的學生重整旗鼓 28
如何將學生的智力通道打開 34
如何提高學生的“跛科”成績 41
如何介紹新轉學的學生進班 48
如何打造班級的英語口語特色 53

第二章 模式重新框定:讓教育變得更容易
如何跟學生談早戀 62
如何跟學生談感恩 69
如何讓學生不隨手亂丟垃圾 75
如何在班級內部形成團隊合力 81
如何跟假小子講安全 87
如何讓從不寫作業的學生寫作業 93
如何教育在課堂上口吐髒言的女生 98
如何讓學生的內心陽光起來 103
如何提高班級的凝聚力 110

第三章 環境重新框定:讓行為變得更自覺
如何讓男生自覺打掃寢室衛生 120
如何讓學生主動打掃座位衛生 126
如何讓學生不敢懈怠 130
如何讓學生的手放下來 136
如何整頓班級紀律 141
如何讓班級管理秩序有條不紊 147
如何進行班級十星的遴選 151
如何提高學生的勞動效率 157
如何改變自我中心的女孩 163

第四章 施力方向重置:讓管理變得更高效
如何讓書寫馬虎的學生把作業寫工整 172
如何轉化總是跟老師對著幹的學生 178
如何阻止學生“湊對起哄” 184
如何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190
如何讓學生自覺走人行道 196
如何糾正學生的缺點 202
如何處理班級失竊事件 207
如何處理學生要挾事件 213
如何形成家校合力 220

書摘/試閱

如何喚醒學生的內驅力
問題聚焦
每一個學生在學習上都有內在動機,有一些學生之所以會表現出內在動機不足,是因為他們的內在動機處於睡眠狀態,沒有被喚醒。
每週二的第三節課,原本是我的數學課,但是被我調整為班級的“寫作課”,只幹一件事,就是寫班級系列人物傳,我們已經堅持一年了。
這一天,我走進教室,學生問:“劉老師,今天寫什麼?”
我一言不發,轉身在黑板上板書:“釘子”陽陽。
謝娟問:“劉老師,陽陽是釘子嗎?”
我的笑容很神秘:“當然不是,你沒看釘子加了引號?準確地說是陽陽有一種‘釘子’精神。大家看見過釘子嗎?誰來講一下它的特點?”
小超說:“釘子是一種利器,它有一個特點,就是前面是尖的,人一敲打它,它就會往牆壁裡、木頭裡鑽。”
我又問:“那麼,‘釘子’精神是一種什麼精神呢?”
謝妮說:“‘釘子’精神就是,鍥而不捨,堅忍不拔,不屈不撓,專心致志。”
我繼續問:“大家發現陽陽同學在哪些方面特別具有‘釘子’精神?”
教室裡一下子炸開了鍋,你一言,我一語,說得很熱烈。我看大家說得差不多了,就做了一個“stop”的動作,說:“現在大家開始動筆吧,600字的文章,還有30分鐘時間。”
教室裡頓時寂靜無聲,只聽見一片沙沙寫字聲。交上來的作文中,我看謝浩寫得不錯,就找一個時間把它在課堂上“公開發表”了。
“釘子”陽陽
謝 浩
釘子,是一種遇強不讓、遇硬偏進的利器。
“釘子”精神,是一種不屈不撓、鍥而不捨、堅忍不拔的學習精神。
我們班的陽陽同學就有一種“釘子”精神。
你們只要看看我“拍攝”的幾個“鏡頭”,就知道陽陽這顆“釘子”有多頑強了。
鏡頭一:放學了,教室裡的同學一哄而散,寄宿的同學迫不及待地沖向寢室,走讀的同學早已歸心似箭,收拾收拾書包,興沖沖地出了教室。僅僅過了幾分鐘,教室裡已靜寂無聲。但是你不要以為此刻教室裡已空無一人,因為還有陽陽同學在,他雖說是一名走讀生,但他並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急於回家,此刻他獨自一人,正在教室裡攻克一道數學難題。他安靜地坐在那裡,一直等寄宿的同學吃過晚飯,紛紛走進教室裡,才收拾書包回家。我曾問過他:“你為啥不回家學習呢?”他說:“回家以後,如果遇到難題,沒有人可以請教,但在學校裡就不同了,同學可以幫我,老師可以幫我。”我聽了,真的慚愧不已。
鏡頭二:下課鈴聲終於響了,同學們一聲歡呼,沖出來教室。“彈珠大俠”付小敏迫不及待地開始“招兵買馬”,教室前坪站滿了觀戰的男生和參戰的男生,只有陽陽同學,拿著一本英語書,走進了辦公室,向高老師請教語法,或者默寫單詞,或者主動向高老師申請“英語小測驗”,用語文老師楊老師的話來說,就是陽陽學英語已經進入到一種“如癡如醉”的境界了。也確實如此,陽陽同學“癡”在其中,“醉”在其中了。
鏡頭三:這節課是數學課,陽陽同學目不旁視,緊緊追隨著老師的講解,好似老師就是一名演技精湛的演員,他已經完全被劇情吸引,已不知身在何處。他時而張大嘴巴,時而凝神思考,時而提筆急寫。數學老師劉老師經常走過去拍拍他的肩頭,評價他的幾何證明題:一氣呵成,滴水不漏。
具有“釘子”精神的陽陽,對難題窮追不捨,對學習專心致志,珍惜一分一秒,是我學習的好榜樣。
我們班的班級系列人物傳,每週寫一個人,一般一個學期可以寫15個人左右。曾經寫過這樣一些標題:“數學天才小超”“鋼琴王子歐星”“籃球戰將曹勇”“神算子小曉明”“金牌主持謝嬌”“文明紳士李毅”“快樂天使何敏文”“創意高手劉曉敏”“解題牛人蔡星星”“校園詩人李薇薇”……
經常有老師問我:“劉老師,你明明是一個數學老師,怎麼會去指導學生寫作文呢?搶語文老師飯碗呀!”
其實我這不是搶語文老師的飯碗,我的寫作課與語文老師的寫作課有本質區別。語文老師的寫作課是專業訓練,而我的寫作課是育人活動。
一些年輕的班主任看重育人的結果,不希望有太長的過程,我教他們一種思路,如果一個月都沒有看到效果,他們就放棄了。而我則看重育人的過程,我一貫認為:如果沒有過程就沒有育人,老師只有給學生一些經歷,他們才能在經歷中獲得真正的成長。那種試圖通過說教,就想獲得育人效果的老師,往往是聲嘶力竭,勞而無功。
指導學生寫作其實是一種育人策略:給一些榮譽讓學生自己去維護。具體的操作方法就是:抓住學生最引以為傲的一個優點,進行放大,並當著全班學生的面,授予學生某方面的榮譽。通常為了擴大該榮譽在班級裡的影響力,會採用在班級裡公開“貼標簽”的方法――送給學生一個“綽號”。
我這裡所說的榮譽,就是對學生在班級和學校裡的各種積極上進行為的肯定和褒獎,是學生從班級獲得的專門性和定性化的積極評價。
我給學生的榮譽,與成人獲得的那種榮譽略有不同。成人的榮譽,大多體現在獎狀或者榮譽證書上。而我給學生的榮譽,除了獎狀,還有一個“綽號”,這個“綽號”通過故事分享、圖片展示、班級寫作、學校文化陣地宣傳等方式,在家長微信群裡、班級裡、學校裡廣為流傳。班級系列人物傳的寫作,就是讓學生在班級裡獲得榮譽的一種具體做法。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從自己成長的經歷中得到了啟發。
朋友們都知道我喜歡寫作,經常有朋友說:你真有毅力,能夠堅持這麼多年。其實,朋友們並不知道,我做這些事情是與毅力是無關的,寫作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寫作對很多老師來說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對我來說卻是令人沉醉的工作。每次在電腦前坐下來,我都有一種亢奮感――終於找到時間坐下來寫作了。每當寫完一篇文章的時候,我的內心都會有一種成就感:沒想到,這麼長的一篇文章,居然被我寫出來了。
而我之所以將寫作當成了愛好,一個很重要的起點,就是在我讀初中的時候,教我語文的吳清兮老師在班上送給了我一個“綽號”:文學天才。那時候,同班同學見面,都不叫我名字,叫我文學天才。所有同學都這麼叫我,給我的就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我心裡想:我是眾所周知的文學天才呀,可不能徒有其名。於是越發努力練習寫作,每一篇文章都力求精益求精。我這樣做就是努力在維護自己的榮譽。
這說明,榮譽能使人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內心力量。
我有一個朋友,是一個物理老師,他告訴我他每天晚上都要花兩個鐘頭鑽研教材,經常備課到深夜。我感到奇怪,教了20多年的老教師,基本上是不會鑽研教材的,即使有時候需要備課,也是把很多年前的備課抄一遍而已。
朋友告訴我:每次備課,都會有新的收穫。比如說,有一個物理知識點,之前教的時候,由於晦澀難懂,自己也缺少透徹的理解,在課堂上一直採用的是照本宣科的方法,學生聽不懂,自己也不滿意。後來在一次備課中,突然就領悟了一種新的教法,三言兩語就能將晦澀的知識點講清楚,講透徹,再去教學生時,學生果然一聽就懂,一點就通。
朋友的教學業績在當地是赫赫有名的,他無論接一個什麼班,物理成績的提高,不是那種緩慢的提升,而是“質的飛躍”,讓很多人刮目相看。所以這些年來,他獲得了單位的器重,還被聘為物理工作室的首席名師。而他之所以如此努力,緣起竟然是他在參加工作的第三年,通過拼體力的方式獲得了一個“教學能手”的榮譽稱號。
得到這個榮譽以後,他時時提醒自己:我是單位公認的教學能手,如果成績落後了,那就辱沒這個榮譽了。從那時開始,他就開始晚上研讀教材,一直堅持了20年。過去他是憑體力獲得了“教學能手”的榮譽,現在,他是用教育智慧維護著這個榮譽。
一個有好勝心的人,一定會珍惜自己的榮譽,這是一種人性。同樣,那些好勝心強的學生,會格外珍惜自己獲得的榮譽,並自覺去進行維護。學生在維護自己榮譽的過程中,內驅力就產生了。內驅力是人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內部動力。這種動力深藏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但是多數情況下這種內部動力處於睡眠狀態。
許多老師和家長跟我訴苦說:現在一些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不愛學習,應付學習。學習上完全依賴外力的督促,意志薄弱、懶惰散漫、容易分心、敷衍了事、遇難而退,不去挖掘自身的發展潛力,得過且過。這樣的學生,就是內驅力處於睡眠狀態的學生。
有些家長,也想喚醒孩子的內驅力,於是就採用一些外部推力的方法,比如設立獎學金,或者時時刻刻監視逼迫。這類做法,家長儘管耗盡心血,往往效果並不明顯。
我們作為一線老師,其實都知道一個簡單的常識:學習並不是一件簡單快樂的事情,學習過程中有很多很多的艱辛。學生的學習是否有成效,主要取決於兩大因素:一是會不會學,即方法問題;二是願不願學,即動力問題。其中,學生個體的主觀能動性是學習成敗的關鍵。
只有具有積極向上的內驅力的學生,才能獲得充分健康的發展。如果沒有內驅力發揮作用,一個人是很難在學習上取得成功的。
給一些榮譽讓學生自己去維護,就是喚醒學生內驅力的一種方法。要讓學生產生持久的內驅力,班主任要把握好三個技術要點:
第一是放大。給學生一個榮譽其實是很簡單的事,發一張獎狀就是一個榮譽。但是,那種發獎狀的方式,不足以給學生“榮譽”的感受。我為什麼要煞費苦心地組織班級系列人物傳的寫作?主要的目的就是將學生的榮譽放大,讓全班同學都來分析這個同學的優勢,讓全班同學都來肯定放大他的優點,學生內心就會覺得,這真的是一個很重要的榮譽。
第二是跟蹤。榮譽給學生以後,老師不能從此就不再關注,不再過問。只要有適當的時機,就讓學生在眾人面前展示他的榮譽,有時甚至還要創造時機讓他展示,以強化他的榮譽感和認同感。
第三是傳播。為了便於傳播學生的榮譽,有必要給他加一個“綽號”。班主任要利用家長微信群、學校的各種文化活動、班級的各種宣傳陣地,傳播和展示學生的榮譽。
思路點撥
一個雞蛋,從外面打破,是食物,從內部突破,則是生命。同樣是破殼,卻有本質的區別。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很多老師習慣于從外部使力,無限制地給學生增加學習時間,不停地給學生找各種教輔資料,以試圖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其實,這些都是外部使力的方法。給學生一些榮譽去維護,則是另一種施力的思路,喚醒學生的內驅力,讓學生從內部去突破,讓學生自己去掙扎、使力,最後形成自己的生命力。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1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