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身體、不死與神秘主義:道教信仰的觀念史視角(簡體書)
滿額折

身體、不死與神秘主義:道教信仰的觀念史視角(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5 元
定價
:NT$ 330 元
優惠價
87287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對道教的學術研究興起於晚近的一百五十年,在這百餘年的傳統中,道教的文化形象逐漸被固化為迷信、愚民實踐、缺乏宗教傳統的神聖性及缺乏原創性等,這些刻板的印象嚴重低估了道教的文化價值。本書從觀念史的視角入手,聚焦於神秘主義、身體、不死這三個核心概念,從中國傳統思想觀念及生活世界出發,詮釋了道教在中國人的日常及信仰生活中的角色及其背後的理路。這種“同情理解”的研究視野有助於彌合歷史與信仰之間的巨大鴻溝。

作者簡介

程樂松,1978年出生,2005年畢業于香港中文大學文化與宗教研究學系,獲博士學位。先後任教于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2005-2011)及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2011至今)。現任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道教思想史、中古道教經典及宗教研究方法等。

目次

目錄

 

序言 王宗昱

 

 

第一章 紛繁、不經與“可理解”的道教

 

紛繁與不經的道教:學術敍述的挑戰

 

可理解的道教:觀念史的可能性

 

第二章 言道與術道:道家思想的信仰空間

 

不言之教:老莊的神秘主義底色

 

默契與術道:道家思想信仰空間的展開

 

第三章 從政治神學到不死實踐:宇宙圖景的神秘化

 

時空、宇宙與天地:簡要的語義分析

 

術數與天文:天地與時空的通識

 

創世與洞天:道教化的神秘圖景及其信仰價值

 

第四章 告別“信史”:道教歷史的敍述與詮釋

 

神聖與客觀之間:道教歷史的雙重敍述

 

拼圖與融入:詮釋性的歷史敍述

 

第五章 融攝與排異:神秘主義的兩種向度

 

神秘主義:語義學進路的分析

 

不言之教:詩性的融攝

 

秘而不言:排異的神性

 

第六章 道體與體道:身體的雙重角色

 

從概念到隱喻:道教身體敍述的思想語境

 

道在一身之中

 

體道:身體與生命的不朽

 

第七章 病體與仙體:病理與不死之道

 

醫道同源與中醫的身體觀

 

身體與中國古代醫學的建構

 

病與仙:道教的疾病生理學

 

第八章 存思的內景:身體切近神聖

 

洞徹朗照:從內景到身神

 

切近超越的身體:存思術的道與理

 

第九章 以身顯道:作為身體實踐的科儀

 

道教科儀研究的身體視角

 

程式化的身體與行動:科儀的秩序感與彈性

 

以身顯道的科儀實踐

 

第十章 以死長生:不死之藥的觀念與技術

 

從服食、黃白到外丹:觀念的雜糅與變遷

 

燒煉:儀式化與神秘化的外丹

 

以死長生:信仰觀念中的丹與毒

 

第十一章 鬼之仙途:陌生的焦慮與被消解的死亡

 

鬼的雙重意義:陌生與死亡

 

疫病、鬼祟與擊鬼:生活中的信仰技術

 

仙途:咒鬼、鬼仙與煉度

 

第十二章 算命:我命、承負與不死

 

從宿命到我命:神秘的觀念張力

 

承負與玉籍:不死的可能

 

第十三章 內蘊超越的日常:中國信仰體系與道教的本土性

 

秩序的神聖性:日常的超越性

 

不死、禮樂與生活:道教本土性的詮釋

 

結語 邊緣的紋理:道教研究的觀念史視角

 

觀念史敍述的價值

 

邊緣的紋理:觀念激發理解

 

 

參考文獻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87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