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工業與帝國:英國的現代化歷程(簡體書)
滿額折

工業與帝國:英國的現代化歷程(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98 元
定價
:NT$ 588 元
優惠價
87512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工業革命可謂人類歷史上空前絕後的一場巨變,它初期僅與一國即英國的歷史相重合。本書描述並解釋了英國邁向首個工業強國的崛起之路、其暫時領先優勢的無奈流失、其與世界各地尤其是欠發達地區的特殊關係,以及所有這一切對英國社會生活的廣泛影響。在這部行雲流水的作品中,史學大家埃裡克•霍布斯鮑姆深入探索了英國最近250年的現代化歷程,對英國乃至整個西方的經濟與社會發展史作了獨到的重新解釋。
既然經濟發展和工業化依然是普遍追求的目標,既然發達與欠發達世界繼續在博弈和分化,既然帝國的興衰命運仍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工業與帝國》對新千年的讀者便不失其現實意義。
——埃裡克•霍布斯鮑姆

霍布斯鮑姆堪稱我們時代最偉大的歷史學家,不僅在英國,而且在世界。
——《旁觀者》
本書十分出色地考察了英國以往兩個多世紀經濟的重大進展與變遷,作者的眼光尖銳而冷峻,文辭洗練而典雅,大量圖表附錄更有錦上添花之效。
——《衛報》
本書作者造詣非常精深、學識無比淵博,在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中肯定筆力最為雄健老練、思想最能舉重若輕。
——休•特雷弗-羅珀,《星期日電訊報》
作為當代才華橫溢的經濟史學家,埃裡克•霍布斯鮑姆借教科書的形式,寫下了一部富有創見、揮灑自如的英國史,為重新解讀西方經濟史及社會史和政治史提供了新穎的視角。
——約翰•韋西,《傾聽者》

正是工業革命,將英國正式推向新帝國的全球霸主地位。不過,令人驚歎的是,也正是新的工業革命,將跟不上革命步伐的不列顛新帝國,摔下了神壇。著名歷史學家霍布斯鮑姆的《工業與帝國》,為人們繪製了這一富有傳奇色彩的歷史畫面。借此書看開去,讓人全面理解工業與帝國興衰這一論題包含的豐富內容。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政治學系教授 任劍濤
關於英國的現代化歷程,前些年國內議論已多,然而,一時熱議未必意味著問題得到了澄清。霍布斯鮑姆的《工業與帝國》當有助於摒棄有關英國現代發展的某些似是而非之論。書中就英國工業革命的起源、內因與外因的關係、政府的干預作用、現代化的斷裂風險、帝國體系的經營、相對衰落的緣由等重大問題所發表的見解,尤其值得我們善加借鑒。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員、本書譯者 梅俊傑
-----------------------------------------------亞馬遜網讀者評論
“這是史學大家埃裡克•霍布斯鮑姆關於英國工業革命的經典之作,原書行銷近30萬冊,如今修訂再版,為瞭解英國現代化進程提供了一個完整視野。”
“《工業與帝國》融經濟史和政治史於一爐,兼顧了英國場景與世界舞臺,全書從經濟角度絲絲入扣地分析了英國的現代變遷,實乃不可多得的佳作。”

作者簡介

埃裡克•霍布斯鮑姆(Eric Hobsbawm,1917—2012),享譽全球的思想大師、備受推崇的馬克思主義史學大家,英國科學院院士及美國藝術和科學院外籍院士,先後被多個國家的大學授予名譽學位。
作為俄國十月革命的同齡人,1917年出生於埃及名城亞歷山大港的一個中產家庭。父親是移居英國的俄國猶太後裔,母親來自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奧地利。1919年,舉家遷往維也納,十年後父母相繼去世,孤兒霍布斯鮑姆於1931年投奔叔父,徙居柏林,在“一戰”後受創最深的德奧兩國度過童年。希特勒上臺後,1933年轉赴英國,幸運地躲過之後的納粹大屠殺,完成中學教育,並進入劍橋大學學習歷史。“二戰”爆發後,投筆從戎,至1946年退伍,回到劍橋完成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目是英國費邊社的歷史。1947年成為倫敦大學伯克貝克學院講師,1959年升任高級講師,1978年成為該校經濟和社會史榮譽教授。1982年退休後,任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政治和社會史榮譽教授。1998年,英國時任首相托尼•布雷爾為其頒發了名譽勳位(Order of the Companions of Honour)。2002年,被任命為他一生執教的伯克貝克學院校長,由於他的辭職信一直未獲批准,實際上他至死都是該校校長。2003年,獲得傑出歐洲史研究獎。2012年,中國國慶日淩晨,因病在倫敦謝世。
譯者簡介:
梅俊傑,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員、世界經濟史研究中心主任。著有《自由貿易的神話:英美富強之道考辨》(新華出版社2014年修訂版、上海三聯書店2008年初版),所撰各類學術文章廣見於國內外報刊;譯有《歐洲發展的歷史經驗》、《國富策:自由貿易還是保護主義》、《維特伯爵:俄國現代化之父》、《科爾貝:法國重商主義之父》等作品;主編“經濟史與國富策譯叢”(商務印書館)、“外國經濟戰略家叢書”(上海遠東出版社)。

序言

學生如今面臨經濟與社會史方面的諸多考試,想要通過這門或那門考試的部分人肯定會閱讀這本書,我自然希望本書能對他們有所幫助。然而,本書並未單純按教科書來設計,它也無法充當十分便利的參考書。這本書試圖描述並解釋英國作為首個工業強國的崛起、其從領先者短暫霸位的跌落、其與世界其他地區頗為特殊的關係,以及這一切對英國民眾生活的若干影響。所有這些問題應該會讓任何有悟性的國民感興趣,為此,我儘量以非技術性方式來寫作,並假定讀者不必預先具備社會科學知識。當然這不等於說,書中用通俗文字提出並希望解答的問題,不能用其他各學科更專業的語言另行表述。但我以為,讀者預先大致瞭解英國1750年以來的歷史脈絡便可。假如讀者碰巧不清楚“拿破崙戰爭”指什麼,不知道“皮爾”或“格萊斯頓”之類名字,則不妨自己去查找一下。

鑒於有關英國經濟與社會史的問題或答案尚缺乏普遍認同,我無法斷言本書代表了學界的共識。過往200年的英國經濟與社會史已成為研究深入、討論活躍、時現激蕩的領域,這一點令人高興,不過也使得想要通盤解釋該時期的歷史學家面臨極大的困難。其中部分困難緣于經濟史的特異處境,它作為一種專門學問,既要適應歷史學家的需求,又要適應經濟學家的需求,可是二者的路徑或至少二者的需求卻越來越在分道揚鑣。經濟學已成為日益數學化的專門學科,自本書初版以來,經濟史的某個分支已一枝獨秀,人們冠之以“新經濟史”或“歷史計量學”這樣的名稱。該分支學科本質上使用技術複雜的量化方式,借助經濟史上的實踐,去證實或證偽經濟理論的有關主張。與此同時,定義不確切但領域擴大化的“社會史”,在其發展中又把經濟史的傳統研究主題帶往另外的方向,而在這一大範圍內,婦女史之類新的重要領域又在興起,其研究旨趣則更加專門化。1960年代以來,還有一些研究人員越來越以懷疑的眼光看待經濟史,這些學者無意深究歷史上發生了什麼以及為何那樣發生,他們更關心人們(主要是當代歷史學家)是如何“構建”其歷史理論的。尚可欣慰的是,對經濟史感興趣的大多數人相信,經濟史提出了需要回答的問題,只是上述領域都專注於各自獨特的問題,並就這些問題提出各自獨特的答案。

故此,讀者也應當清楚本書將提出並希望回答什麼問題。本書作者認為,現代世界經濟史的中心命題是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成長與轉型。英國既是第一個工業國,從18世紀至20世紀初又是構建世界經濟的核心支柱。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英國與世界(包括帝國領地和經濟附庸)維持著何種關係,英國的開拓性成就以及其他更現代工業強國的興起對英國產生了何種影響,這些便是《工業與帝國》關注的一些問題。書中給出的答案是否符合實情,恐怕難下定論,但我自然希望它們如實可信,讀者應自行評判,這些答案是否頭頭是道並環環相扣。 在修訂這部初版於30年前的著作時,我必須自問,世紀末的讀者對本書的興趣是否迥然有別于當年的設想,乃至此書已經無關其痛癢?當年撰寫《工業與帝國》時,經濟史學家念念不忘經濟發展與工業化問題;如今他們還是這樣,儘管關注方式有所不同。當年,在非殖民化偉大運動的衝擊下,他們也念念不忘“發達”世界與歐洲以外“欠發達”或“新興”世界之間已經尖銳且不斷加大的分化,當時,後一世界尚缺乏“新興工業化國家”這樣的名稱與事實;今天,他們對這一話題也還是津津樂道,儘管關注方式有所不同。英國及其在世界經濟中地位的衰落是本書的重大主題,至今這還是一個迫切需要關心的問題。由此可見,對於新千年的讀者而言,《工業與帝國》仍具有某種相關性。

本書實乃集成型著作,並不是原創性研究成果,所以它立足于許許多多其他學者的勞動,甚至有關判斷有時也采自他人。要充分表達我的感激之情將需要開列詳盡而冗長的徵引注釋,那樣固然對我的同行盡到了禮數,但對普通讀者卻價值不大。為此,現有注釋僅限於直接徵引的文獻,偶爾也包括從冷僻文獻中採集的史實。即使書中某些部分依賴了一手資料而非二手資料,我在這些地方也未試圖全部作出注釋。後續閱讀書目及每章後附的文獻注釋提及了我所借鑒的某些著作,但這些指南並不構成一單恰當的參考文獻。

最後再作一警示。經濟史本質上是量化的,所以會採用大量統計數字。然而,數字有其弱點,往往不足為外人道,專家有時也忽視這一點,專家因為需要數位,便可能不加質疑地接受數位。故此,稍列出一些數字固然值得,但也僅此而已。世間本無統計數字,除非某人曾經作過計量,而歷史上經常沒有人搞統計,直到相對的近期才為之一變。(例如,1854年前沒有煤炭產量資料,1921年前則沒有充分的失業資料。)在此情況下,我們缺乏統計數字,僅憑有所依據的估測,甚至或多或少的瞎猜,所能預期的最佳結果至多是確定數量級別。無論我們多麼希望從這些數字中如獲至寶,實際上都難以如願,誰也不可能用幾塊爛木板架起一座跑重型卡車的橋樑。為任何目的收集的統計數位都有誤差幅度,而且收集得越早,往往越不可靠。一切統計數字原不過在解答具體且極窄的問題,如果挪作他用,不管是原原本本地套用還是經過某種細緻的調整,都必須慎之又慎。換言之,讀者們必須學會謹防歷史統計圖表貌似的嚴密與確鑿,特別要提防缺乏細緻描述、單純呈現數字的統計圖表,須知,訓練有素的統計學家都會用細緻的描述來說明圖表。統計圖表當然必要,使我們能夠十分精確、有時也生動活潑地表現某些東西,但它們未必就比文字敍述的粗略估計更加可靠。我使用的統計圖表主要來自於令人欽佩的彙編,即蜜雪兒和迪恩的《英國歷史統計概要》及其續編——B.R.蜜雪兒的《英國歷史統計》。

肯尼斯·貝利爾閱讀了本書原稿並剔除了某些錯誤,但不應為餘下的錯誤擔責。由於原書實際上只寫到1964年工黨政府的上臺(儘管偶爾會越過這一時間線),克裏斯·萊格利教授補寫了一章,使經濟史實從1960年代一直推進到1990年代,他也刷新了若干統計數字、注釋和後續閱讀提示。我則撰寫了一個全新的結論。書稿其餘內容都經過了不同程度的修訂,以刪去不再符合實情的表述,吸收新近研究成果及後見之明,並至少作點技術性努力去彌補初版中最無可原諒的缺失,即完全沒有關注到婦女。

謹向企鵝叢書及大批默默無聞的讀者致謝,他們讓本書從1968年以來連續不斷地刊印,並且給予我這一機會,借助克裏斯-萊格利的幫助而將它帶入21世紀。

埃裏克·霍布斯鮑姆

1998年於倫敦

目次

導讀 工業革命與不列顛新帝國的興衰 任劍濤/001
譯序 準確把握英國現代化的特點 梅俊傑/017
原序/026
導言/001
第一章 1750年的英國/011
第二章 工業革命的起源/023
第三章 工業革命,1780—1840年/045
第四章 工業革命的人文結果,1750—1850年/069
第五章 農業,1750—1850年/089
第六章 工業化的第二階段,1840—1895年/103
第七章 世界經濟中的英國/129
第八章 生活水準,1850—1914年/149
第九章 衰落的開始/169
第十章 土地,1850—1960年/191
第十一章 兩次大戰之間/205
第十二章 政府與經濟/225
第十三章 長期繁榮/249
第十四章 1914年以來的社會/275
第十五章 英國其他地區/297
第十六章 趨於嚴峻的經濟氣候/317
結論/335
後續閱讀/395
索引/401
圖目錄
圖1英國的人口,1750—1991年/347
圖2不同年份英國人口的年齡構成/347
圖3英格蘭和威爾士的死亡率,1840—1991年/348
圖4農業人口的減少/348
圖5a工業化英國,1851年/349
圖5b工業化英國,1851年/350
圖6工業化英國,1997年3月/351
圖7若干英國職業,1841—1991年/352
圖8a階級結構,1750—1961年/353
圖8b英國的社會階級,1971—1994年/354
圖9中產階級職業的變遷,1931—1951年/355
圖10倫敦的成長/355
圖11速度的革命:旅行時間/356
圖12交通革命:鐵路/357
圖13交通革命:汽車/357
圖14英國的客流,1965—1994年/358
圖15文化:英格蘭的文盲率,1840年/359
圖16文化:書籍/360
圖17a英國的工業生產,1811—1965年/361
圖17b英國的工業生產,1966—1995年/361
圖18英國工業產量占世界的百分比,1780—1958年/362
圖19占世界製成品貿易的份額,1937—1990年/362
圖20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950—1992年/363
圖21英國在製成品貿易中的競爭力,1975—1995年/364
圖22英國在世界工業中的占比,19世紀/365
圖23a英國在世界工業中的占比,1948—1980年:鋼材/366
圖23b英國在世界工業中的占比,1948—1980年:電力/366
圖23c英國在世界工業中的占比,1948—1960年:車輛/367
圖23d英國在世界工業中的占比,1970—1980年:車輛/368
圖24不同時期英國占世界貿易的份額,1750—1990年/369
圖25按商品類別的英國貿易,1814—1995年/369
圖26英國的貿易方式,1750—1994年/370
圖27英國的港口,1960年/371
圖28海外貿易格局,1960年/372
圖29英國的港口,1888年/373
圖30英國公司的海外直接投資(1965—1983年的數字不含石油公司)/374
圖31英國的海外投資/375
圖32a英國海外投資的地域分佈/375
圖32b英國公司的淨海外直接投資(不含石油公司)/376
圖33英國的投資組合/377
圖34a收支平衡,1820—1955年/378
圖34b收支平衡,1955—1995年/379
圖35英國的價格變動,1700—1995年/380
圖36政府開支占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比/381
圖37a國防占政府總開支的份額,1820—1960年/382
圖37b國防占政府總開支的份額,1960—1996年/382
圖38社會保障開支的主要項目,1900—1994年/383
圖39不同國家社會保障開支占國民收入的百分比,1950年代/383
圖40醫療總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比,1960—1983年/384
圖41富人與窮人:維多利亞時代的人們/385
圖42a富人與窮人,1955年/385
圖42b英國的財富分配,1976、1991年:可交易財富(包括住房)/386
圖43 工人的家庭開支/387
圖44茶和糖的消費/387
圖45按類型和目的看私人最終消費,1993年/388
圖46a平均周工資與零售價格,1900—1958年/389
圖46b平均周工資與零售價格,1960—1992年/389
圖47 英國的總家庭收入,1971—1991年/390
圖48失業,1860—1994年/390
圖49英國的雇員,1971—1997年/391
圖50男女工資差距,1981—1990年/392
圖51工會會員,1860—1995年/393
圖52因罷工損失的工作天數,1890—1995年/394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51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