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關鍵4秒:最成功的人如何做出好決定
滿額折

關鍵4秒:最成功的人如何做出好決定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20 元
優惠價
90288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讓理智不斷線的關鍵4秒!
鍛鍊你的情緒靈敏度,讓你成熟回應、不再揮霍精力,
變得超有生產力而不是超緊張的全新工作法則。

最受歡迎的哈佛商業評論網站專欄作者布雷格曼
首度公開成功者讓任何工作變輕鬆的關鍵祕訣!

★紐時暢銷書《關鍵18分鐘》作者最新著作
★《華爾街日報》、Amazon自我管理類暢銷書
★《富比士》、《今日心理學》、《高速企業》、Business Insider熱烈報導

你以為你知道,但其實你該學習的是:
‧已讀不回是職場大忌,如何及時回應展現你的能力
‧觸動他人內心的慷慨精神,永遠是最上策
‧時間管理不是計較分秒,而是善用你自己
‧給再多鼓勵的話,不如一個明確的起動指令
‧忽略別人的缺點,就可免去許多爭端
‧吵架無濟於事,提問讓人「再多說一點」可為你爭取優勢
‧受挫的人最需要的不是好聽的話,而是信任
‧能為別人爭取曝光機會,才算夠資深
‧減壓最強效策略之一,是改變期望
‧活對目標,做給別人看的人生有如無底洞,因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你只是忙,還是真的有生產力?根據調查,有將近九成的人覺得每天都很累,也有超過七成的人認為自己沒有投入足夠的時間在他們真正擅長的工作上。
如何解決這個最困擾職場人士的問題?淘汰耗時費力又適得其反的下意識反應,換上省時省力又有效益的新行為習慣?
布雷格曼從成功者身上發現,其實你需要的只是4秒鐘。透過練習,這樣短暫的間斷,就能幫助你及時調整,做出好決定。

4原則外加環境設計,讓你的決定快速又專準:
‧對於可預期的例行決策:只需建立「一個習慣」就可大幅減低例行決策疲勞。有了這個做事習慣,就可迴避抉擇,依慣例去做即可,如此可省下決策精力,留給其他事情。
‧對於無法預期的決策:必須善用「一個句型」,事先練習「如果/就……」的思考模式,讓不可預期的抉擇也有慣例可循。
‧對於既非慣例又無法預測的更大決策:接受「沒有明確答案」的事實,用個「定時器」,就可避免因躊躇延宕難下決定。
‧對於無法用時間、心力和金錢解決的問題(工作生活中這種事其實還不少):「什麼都不做」,效果最好。務必抗拒解決所有問題的誘惑。
‧對於意志力難以控制的決定:改造環境,有助於我們輕鬆做到符合長期利益的選擇。

作者簡介

彼得.布雷格曼〈Peter Bregman〉/著
知名的企業顧問、專欄作家、演說家。現任國際管理顧問公司布雷格曼(Bregman Partners)執行長,服務對象涵蓋《財星》五百大企業、新創公司、非營利團體,如德盛安聯、美國運通、高盛、摩根大通、奇異資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經常到世界各地演講,教人們如何領導、工作及生活。
布雷格曼是哈佛商業評論網站相當受歡迎的專欄作者,也經常為《富比士》、《快速企業》及《今日心理學》等撰文,並常受邀在CNN、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福斯財經新聞(FBN)發表評論。著有暢銷書《關鍵18分鐘》。

林奕伶/譯
自由譯者,曾任電視台國際新聞編譯,國際通訊社財經新聞編譯。譯有《訂價背後的心理學》、《真希望我第一次買股票就知道這些事》、《FBI教你讀心術》等書。

名人/編輯推薦

【強力推薦】
特力集團執行長 童至祥、《大人學》創辦人 姚詩豪、
《上台的技術》作者 王永福、行銷大師 高汀(Seth Godin)、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 海佛森(Heidi Grant Halvorson)
知名工作趨勢與人才發展專家 品克(Daniel H. Pink)

推薦序
全新工作法則,快速做出專準決定
童至祥〈特力集團執行長〉

你是否曾在激動時回過一些帶情緒的郵件,而隔一段時間回頭去看,發覺是自己小題大做了?是否有過因急於回覆一些即時通訊上的訊息,當按下傳送後,才發現用詞不妥,造成對方感受不佳,進而引發不必要的誤會?
剛收到這本書稿時,我心裡就很好奇,為什麼是關鍵四秒?作者認為,這是一次呼吸所需的時間。他指出,現代人每天生活忙碌,周旋於工作和家庭之間,忙著完成愈來愈多的事情,有時沒有準備或未經思考,就貿然加入對話或投入行動,最後犯了錯,導致要花更多的時間去修補。所以,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每個人都應該善用在刺激與回應之間的關鍵空檔,學會暫停,深呼吸,以緩和情緒,或是換個角度思考,以做出明智決策。
我認為,基本上人是不理性的,甚至多半時候是主觀的。人在混亂與激動中,很難保持冷靜,因而容易衝動。但有些事(包括言語、郵件、甚至行為)一旦出手,就再也收不回,所造成的後果,往往要花數倍的時間和精力去收拾及修復。然而,人有選擇的自由,可以選擇在關鍵時刻適時停頓,為自己爭取緩衝時間,重整思緒,再做反應。
以我所處的服務業而言,特力集團旗下有特力屋、HOLA特力和樂等零售品牌,我們是台灣最大的居家生活連鎖通路。服務業每天開門營業,就要迎接各式各樣的顧客,身為第一線服務人員,若是面對客人口出惡言時,因嚥不下那口氣,立即回嘴反應,必將引發更大的客怨。當意識到自己有情緒時,不妨先停頓一下,以其他方式,如請主管或其他人員協助處理,就可緩和現場氣氛。
停頓不只適用於上述小事,對於企業經營的大事亦然。
我們正處於一個資訊爆炸、紛亂雜沓的世界,企業在營運上經常會面臨大大小小的公關危機。若危機發生時,公司無法掌握實際狀況就匆促回應,勢必對企業形象造成負面的社會觀感。尤其是企業發言人或是代表企業發言的人,就像一個公眾人物,不僅代表自己,也代表公司。做為一個誠信的人,切忌在情急之時,急於防衛辯解,未經思考就脫口而出,也絕對不要用搪塞和欺瞞,去引發另一個問題。
面對壓力,我認為最有智慧的選擇就是有意識的停頓,為自己爭取時間,撇開情緒,了解問題真相再做回應,事緩則圓。
一個人面對事情的反應,代表著處事的成熟度。這本書用了許多同樣會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日常案例,告訴我們,當發生衝突時,不要急於指責他人,我們應該更勇於承擔,才能解決問題,並維繫與他人的良好關係。從改變心態、化解壞情緒到調整小習慣,逐步引導我們成為一個可信賴的人,最後將幫助我們發揮個人影響力,迎向更美好的人生。

推薦序
學會成熟回應,人生才能輕鬆
姚詩豪〈《大人學》創辦人〉

擔任企業顧問與職涯講師的過程中,我常以邏輯思考與理性分析的技巧,引導客戶與學員解決各式各樣的問題。有的是管理流程,更多是人際溝通與協調。大多數時候,效果都非常顯著,但也有近兩成的機會,對方會反問我類似這樣的問題:
我知道你講得很有道理,我應該先了解我的老闆、客戶或家人的需求,再來謀求解決之道。但我當下就氣不過啊……雖然知道要理性面對,但還是說了不該說的話,做了不該做的事,該怎麼辦呢?
遇到這種狀況,我也只能回答,要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平常就要多鍛鍊這類建議。但究竟情緒要怎麼控制?平常又要怎麼鍛鍊?還真的很難說出一個既理性又易實踐的方法,為此我曾苦惱許久,直到我讀了這本書,才看了前幾篇,就確定這正是我﹁理性拼圖﹂中欠缺的那一塊。
許多做人處世的道理大家都懂,但人性原本就是理性與感性交織而成。重點不在我們知道多少,而在關鍵時刻如何順利由情緒反應轉化為理性抉擇,這正是作者要探討的議題。雖然談的是自我控制,但千萬別以為這是本形而上、談修養、談心靈的療癒書籍,作者從理性與分析來切入,以大局的角度來談日常抉擇:我們該如何調整自己的狀態?又該以什麼心態來分析問題?他的觀點與文筆和坊間類似主題的書截然不同,解答了困惑我許久的問題。
這本書也跟一般成功學不同,重點不在獲得成功的策略與技巧,更多時候談的是如何與自己相處,才能真的有好品質的工作生活。非常值得你細細閱讀!

 

【自序】變得超有生產力,而不是超緊張
我走在曼哈頓四十八街,一個男人西裝筆挺,鞋子光可鑑人,頭髮梳理得一絲不苟,手提皮革公事包,從我身旁匆匆走過。接著,很不可思議的,我看到他突然頭一撇,吐出嘴裡的口香糖。
我一直盯著那塊口香糖,怕自己一不小心踩上去。那塊口香糖飛到我前方約三步遠,正好落在那個男人的腳下。他顯然沒注意到那塊口香糖又黏回他的鞋跟。
我忍不住笑出聲來。但旋即心想我們每個人是不是都做過這種事?自以為做了對自己有利的事,最後卻弄巧成拙,讓口香糖黏回自己的鞋子?有些時候,我們的一些做法分明對自己不利,而且其實很容易避免,但我們就是不懂得如何及時踩剎車。
前陣子,我聽到一個故事,有個男人在華爾街一家金融機構擔任高階職務,他透過高財務槓桿,買下超過自己財力的公寓。當他聽到今年拿不到預期的高額
紅利時,竟然在公司裡發飆,而且一發不可收拾,不僅對身邊的人大聲怒罵,甚至直接詆毀上司。現在,他既沒有紅利獎金可拿,工作也丟了。
千萬不要因為逞一時之快,扯了自己後腿。
我們都想要擁有圓滿的人際關係、得意的成就、成功的事業,有能力幫助他人、內心感到寧靜,但很多時候,我們為了達到這些目標,所做出的努力卻意外造成反效果,簡單來說,就是我們有一些根本不管用卻又不自覺的行為習慣,害我們離目標愈來愈遠。
當我們面對不斷增加的待辦事項,感到無力招架、緊張焦慮時,下意識的反應就是拉長工作時間,或是同時間處理更多工作。我們一心多用,從一場會議急奔另一場會議,偷偷在會議中收發電子郵件,焚膏繼晷。我們希望壓力減輕、工作減量,但往往我們的行動卻導致反效果,最後搞得壓力更大、工作更多。
說錯話也很糟糕,有時我們會說一些自以為可發揮作用的話,哪知卻引起反彈;原本想要安慰朋友,卻讓對方更難過;給團隊成員激勵打氣,但不知道為什麼,反而讓他們洩氣灰心。
當結果令我們錯愕,我們總會苦思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到最後,我們花上幾天時間,努力修補那些因下意識行動,弄巧成拙造成的傷害。我們絞盡腦汁回想自己到底說了什麼、向別人解釋當時怎麼處理,以及接下來打算怎麼彌補,甚至連上洗手間都要小心翼翼,以免在走廊上碰上那個我們不小心冒犯的人。
好消息是,這個問題並非難以解決。事實上,你需要的只是四秒鐘。
四秒是一次呼吸所需的時間。透過練習,這樣短暫的停頓,就能讓我們看出自己錯在哪裡,並及時調整。本書提供的建議既簡單又直接,能給你想要的結果,同時避免白費力氣。這些建議包括改變你思考、說話、行動的方式,以及你存在的方式,你將會變得超有生產力,而不是超緊張。
我在前一本書《關鍵18分鐘》,曾提出方法幫助你重新聚焦,並以對你最重要的事為中心調整時間的用法。在這本書中,我將告訴你怎樣善用關鍵四秒幫助你順利達成你想要做的事。簡單來說,《關鍵18分鐘》幫助你將焦點集中在正確的事情,而這本書除了幫助你聚焦重點,更要讓你生產力大增,從你的努力付出中獲取最大收穫。
畢竟,光會管理時間不夠,你還要善用自己。
你將學會淘汰耗時費力又適得其反的下意識反應,換上省時省力又有效益的新習慣與新行為。你將學會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裡,能帶來成果與和睦的生活、工作,以及與人應對的新方式。
本書共分為三部:
第一部幫助你提高你的情緒靈敏度,重新掌握自己的思考與行動。你也將學會如何控制衝動與拒絕誘惑;變得更加沉著冷靜,心平氣和。
第二部幫助你善解他人情緒,與人建立好關係。你也將學會應對棘手對話與場面。
第三部幫助你提高領導力與影響力。你將學會有效的激勵身邊的人樂於支援團隊,讓團隊成功;你也將能洞察那些可能導致同事間失和或煽動對立的跡象,並予以排除。
本書能幫助你克服弄巧成拙的直覺反應,並建立新習慣、新思考模式,以及善用工具與設計外在環境,讓你不管做什麼決定,都能又快速又專準,如此既可省下決策精力,又能達成目標,擁有好人生。
一開始就做對決定,讓你更有餘裕去過你想要的人生。

 

目次

推薦序 全新工作法則,快速做出專準決定 童至祥
學會成熟回應,人生才能輕鬆 姚詩豪
前言 變得超有生產力,而不是超緊張
第一部 改變心態,瞬間冷靜
1 善用這四秒,讓理智不斷線
2 設定目標vs.聚焦重點
3 動機十足,卻動不起來?
4 我的第一場TED演講
5 管別人怎麼想之前,先問問自己怎麼想
6有時候,什麼都不做比較好
7 期望對了,壓力自然就小了
8 武士在喝茶,儀式的神祕力量
9 獨木舟下水前,請先做好準備
10 拔掉你的情緒插頭
11 停止表演,開始體驗
12 擁有自己的祕密花園
13 人生要留白
14 轉低內在批評的音量
15 把時間心力用在要事上
16 與恐懼對話,想像最糟的情況
17 在混沌不明中進退自如
第二部 化解壞情緒,建立好關係
18 有多少人把你當摯友?
19 讓人知道你是怎樣的人
20 別讓形式害你錯過真正訊息
21 我們都愛挑人毛病
22 人與人之間的適當距離
23 如何從爭論中巧妙抽身?
24 不要怪到狗身上
25五金店不賣牛奶
26 迎合他人立場
27 不管什麼球,都要能接得住
28 安慰的藝術
29 留意弦外之音,給人留餘地
30 禮物的意義
31 如何誘使他人大方?
32 新升遷之道
33 建立與他人的界線
34 你能多說一點嗎?
第三部 調整小習慣,結果大不同
35 開放式辦公空間的潛規則
36 不要老愛跟人比較
37 如何讓消極的人變積極?
38 放手的藝術與出手的時機
39 表現得像個資深人士
40 一部好作品誰該居功?
41 當同事出錯時
42 主動助人的力量
43 順從內在的創業家精神
44 如何跟老闆討論加薪?
45 當好人還不夠,要能幫上忙
46 如何從容面對批評?
47 給彼此創造安全空間
48 抗拒查看信件的誘惑
49 明智的運用每日精力
50 如何說對故事改變他人?
51 別管意志力了,改變你的環境吧!

書摘/試閱

所謂時間管理,是善用你自己
把時間花在不重要的事情上,總會讓卡洛斯很抓狂。
卡洛斯是個優秀的領導人,在他的帶領下,公司總是可以掌握商機;跟他共事的人,都對他忠心耿耿,在他的指導下,很快成為獨當一面的經理人。他做事格外專準,他會避免將時間精力花在次要的事情上。
卡洛斯非常專精於發現機會。一旦注意到能為公司帶來重大成功或策略優勢的大好機會,他就會窮追不捨。
要他把時間花在自己得天獨厚的才華以外,對卡洛斯來說是雙重打擊。把時間花在他不擅長的事情上,就表示他沒有充分時間精力去關注可創造重大成功或策略優勢的天賜良機;這些機會不常出現,卻極可能稍縱即逝。
卡洛斯在機會出現時,有異於常人的敏銳洞察力,最怕的就是心有旁鶩。
我曾跟許多執行長及他們的團隊成員合作,我發現大部分領導人,或者說大部分的高效能人士,他們的成功都源自於對極重要、範圍又特定的事項擁有獨特技能。他們的競爭力,有八成以上來自他們擅長的事。每個人都可以做很多事,但真正專精的只有少數幾項,就算當上執行長也不會改變這點。
那就是為什麼卡洛斯和許多成功人士,對於陷入自己長處以外的活動高度敏感,甚至戒慎恐懼。我們也都應該有此警覺,否則很可能變得平庸,這對自己或整個組織都沒有好處。
你只是忙,還是真的有生產力?在一項超過四萬兩千人參與的分心測試中,有七三%的人同意或強烈同意,他們投入在能力甜蜜點的時間不夠,他們認為自己沒有投入足夠的時間在他們真正擅長並能得到最大樂趣的工作上。這對於寶貴的時間和個人才華而言,都是莫大的浪費。
成功者都很介意被岔離自己的能力甜蜜點,而我們絕大多數的人卻習慣大部分的時間都被要求浪費在甜蜜點以外。
每個人都有其卓越不凡的天賦,如果被迫分心去做自己不擅長的工作,就算是老闆或你的主管要求你這麼做,都是極大的浪費與損失。
有兩個方法,可幫助你避免無效益的分心:
首先,找出你的擅長。時間管理不在於計較分分秒秒,而是善用自己。
這意謂你要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你的甜蜜點,也就是必須先了解自己的優點、缺點、差異點,以及熱情所在。卡洛斯就很清楚自己得天獨厚之處,所以竭盡所能避免把時間花在甜蜜點之外。
其次,保護你的時間。就像卡洛斯,他會確保他的時間是用來發揮他的獨特技能。高生產力的人會保持明確立場,我們都以為高階主管必須擅長眾多能力,事實正好相反,他們之所以成功往往是因為可以將特定工作做得極為出色,而且無可挑剔。遺憾的是,分心測試的結果顯示,我們絕大多數的人都做不到這點。
如果你發現自己花了很多時間在你不擅長、也不喜歡的工作上,請停下來,將自己的時間心力重新集中在甜蜜點上。把精力花在你最能發揮、也最能施展的地方。

三個策略,省下每日決策精力
你每天精力用到哪裡去了?許多事根本不值得我們浪費這麼多精力在這上面。
了解這件事很重要,因為我們沒有這麼多精力可以浪費。最近我和暢銷作者雷斯(Tom Rath)談話時,他說曾經詢問超過一萬人:「你昨天精力充沛嗎?」結果僅11%的人回答說是的。這表示有89%的人每天都沒有太多多餘的精力。
這件事情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我們可以想辦法補充精力,或者更有效率的運用精力。
已經有很多人寫書探討如何把讓自己的精力充沛:睡滿八小時、吃健康的食物、吃八分飽、每天運動,精力就會增加;擁有充滿關愛的關係、幫助別人、投入熱情在某件事情上,這些都會增加我們的精力。
換句話說,我們都知道如何補充精力了。問題在於,你是否很有策略的運用精力。
我之前在這方面做得不太好。
我與人談話時,幾乎總是在講自己的想法;我自認我做的事,遠超過公司大部分人可以做與應該做的事;我常參與一些決策,但那些決策其他人也能做得很好或更好;在做決定時,我常常延遲做出決定,即使明知沒有明確的答案,還是嘗試要做出完美的決定。喔,我還會一直檢查自己的電子郵件信箱……
除了這些看得見的精力耗損,還有許多看不見的耗損,像是緊抱著挫折與傷痛不放,或是老是擔心那些無法掌握的事情會有什麼結果。
我發現自己是真的在恣意揮霍自己的精力。
這真的值得好好思考,因為明智的運用精力,是我們生產力與快樂的泉源。
日常生活中,有些無關緊要的決定,會大量耗費我們的時間和精力,更何況組織裡隨時要做出重大決策了。該推行哪項產品?砍掉哪項?要雇用誰?解雇誰?該開始那個困難的談話嗎?緊接在這些問題之後,是更多其他問題,永無止境……
所以,我們能如何更有效率處理各種決策呢?
‧對於可預期的例行決策:只需建立「一個習慣」就可大幅減低例行決策疲勞。有了這個做事習慣,你就可迴避抉擇,依慣例去做即可,如此可省下決策精力,留給其他事情。
‧對於無法預期的決策:必須善用「一個句型」,事先練習「如果/就……」的思考模式,讓不可預期的抉擇也有慣例可循。
‧對於既非慣例又無法預測的更大決策:一方面接受沒有明確答案的事實,另一方面用個「定時器」,可避免因躊躇延宕難下決定。
你可能會反駁。如果花更多時間來思考該如何決定,答案就會浮現或更好。當然,或許如此。但第一,你已為那個明確性浪費了寶貴的時間;第二,為了達到那個決策的明確性,會誘使你懷抱著可能毫無結果的希望,因而躊躇延宕難以下決定。

不管什麼球,都要能接得住
成功者都有個共同點,他們都擁有極佳的訊息接收能力。即使別人「拋球」的姿勢不佳、訊息令人不安,都能接得住,他們也因為這樣才成為職場上最有價值的好手。
篩選領導人選時,我們通常會選擇有能力清楚有效傳達訊息的人,但就我的經驗來說,接收訊息的能力才是最佳領導者與眾不同之處。
有次我們在玩極限飛盤比賽,我手上的飛盤還沒有完全丟出去,我就知道希望不大,結果真的丟擲得非常笨拙。
兩隊正以十四比十四打成平手,能在時間結束前贏得下一分的隊伍將贏得比賽。我看著飛盤搖搖晃晃向左偏移。就在這時,朋友山姆突圍而出,閃電般衝向得分區,一秒鐘後,他站起身,飛盤在手。我們這一隊爆出歡呼,山姆這一出手為我們贏得比賽。
山姆教了我重要一課:千萬不要低估天才接受者的價值。不久前跟客戶愛爾芭談及一個敏感話題,我對她即將主持的一場會議有些疑慮,我對自己提供的協助不是很有把握。在跟她談話之前,我躊躇忐忑。我是否自曝己短?她會不會排斥我的想法?甚至排斥我?
我侷促不安的展開對話,先道歉,又仔細說明原由,我尷尬困窘到未能把話說完。不過,幸好愛爾芭是山姆那個等級的接受者。
愛爾芭專心聆聽,沒有流露一絲惱怒。她發問,不是為了替自己辯護或駁斥我的想法,而是為了更清楚了解我的看法。她寬容親切、練達且有雅量。她能夠接受我和我的意見,進而對她的表現、我的角色以及團隊的需求,展開深入而有價值的對話。幾個星期後,她成功自信的主持了這場會議。
要怎樣鍛鍊自己成為成功的訊息接受者?
首先,有接受的勇氣。我們通常認為訊息傳達者要有勇氣,但接受者呢?我可能害怕跟愛爾芭提起那些話題,但我有時間做好準備,可以掌控要說什麼及怎樣說。但接受者卻沒有這種優勢。他們必須願意傾聽,即使傳遞訊息者表達的方式笨拙,或者訊息本身非常刺耳,都能做出最佳回應,盡全力把事做成。
這需要極大的勇氣。
其次,不輕易下判斷。接受不光指做了什麼,不做什麼也包含在內。按捺住挑剔發言者或發言內容的衝動,不管是公然表現或委婉透露,不爭辯、嘲弄、羞辱對方,不咄咄逼人、惡意相向、防備警戒,或是漠視他人。
最後,放下防衛本能,抱持開放心態。當情緒來的時候,一流接受者不會受制於那些感覺,他們可以掌控情緒,做出成熟回應。
他們會去理解他們聽到的內容,並發問、保持好奇,但不是「我會找出充分的資訊以證明你錯了」那種好奇,而是想了解對方在說什麼,以及他們的言外之意。
做個熟練接受者,不管在什麼團隊,你都會是最有價值的好手。
下次覺得有股衝動想要反駁別人的意見、看法或構想,試著放下爭辯,開誠布公接受別人提出的想法。你愈能接受對方訊息,對方愈有可能跟你交談。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88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