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帝國之弧:抛物線兩端的美國與中國(簡體書)
滿額折

帝國之弧:抛物線兩端的美國與中國(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9.8 元
定  價:NT$ 239 元
優惠價:87208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帝國之弧》是喬良將軍“帝國論”系列三部曲的第一部。這是繼“超限戰”之後,作者的又一力作。十幾年來,喬良將軍潛心于軍事理論研究、充分結合國內外形勢,冷靜透析全球熱點事件,直入事件內核,不但對美國金融霸權演變及其產生原因進行了深刻的剖析,使讀者明晰金融在大國戰略博弈中的重要地位;也對美國對華戰略的發展走勢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並探討了中國的應對之策。作者在《帝國之弧》一書中時而冷靜分析,鞭辟入裡;時而滿懷激蕩,真知灼見迸發其間。可以說《帝國之弧》是欲瞭解世界發展趨勢、瞭解全球政治、軍事、經濟走向的讀者不容錯過的佳作。

作者簡介

喬良,國防大學教授、空軍少將。我國著名軍旅作家、軍事理論家、軍事評論家。曾與王湘穗合著《超限戰》一書。1999年,《超限戰》中的一些重要觀點在隨後爆發的“9•11”事件中得到印證,在美國及西方引起強烈震動,從而被美國一些軍事院校列為學員必讀書目。

名人/編輯推薦

《帝國之弧》是喬良將軍“帝國論”三部曲的第一部。作者繼超級暢銷書“超限戰”之後,十年磨一劍,“突擊”金融,為讀者預見明日中國:“軍事和金融,不但相關,而且非常相關——不瞭解金融,就不瞭解美國人的國家生存方式,最終就無法理解美國人的戰略意圖。換言之,懂金融,才能‘知彼’,而知己知彼,才能最終打好中國的‘崛起之戰’”。
這本書以世界格局及全球熱點為背書,以金融為切入點來告訴你:今天的世界為何是這個樣子;未來的世界可能是什麼樣子;應該如何面對未來的世界。你將看到:

1.美國的崛起,是“槍桿子出政權”還是資本運作?
2.“全球化”一統江湖,是大勢所趨還是另有所謀?
3.金融危機、經濟泡沫,誰是推手,誰該負責?
4.全球快速打擊系統,因何而快?
5.金融殖民是聳人聽聞還是當下現實?陰謀論是否存在?
6.美國重返亞太圍堵中國,是清醒的選擇還是無奈之舉?
7.“互聯網將埋葬霸權”是石破天驚的真知灼見還是一時衝動之語?
8.“永不稱霸”的口號是否已經過時?
9.我們為什麼要對外積極援助?
10.怎樣定義中國的核心利益?
11.領土爭端,為什麼要有膽有謀還要有智慧?
12.軍改,改的是什麼?
13.“一帶一路”在國家戰略層面有何深意?
14.未來關鍵10年,中國面臨的最大挑戰有哪些?

當帝國即將成為過時的話題
 
帝國,是個千年話題。這個話題一千年又一千年的影響著東西方人類,這個話題令人著迷。
今天,又到了千年一易的時刻:不是帝國之旗易幟,而是帝國大劇的帷幕,徐徐垂下……從大秦帝國、古羅馬帝國開局,到大英帝國、美利堅帝國收官,這一出波瀾壯闊、風詭雲譎的長劇,終於演到了尾聲。
回過頭去看,沒有一個帝國重複過別人的歷史,但帝國運行的曲線,卻驚人的相似:都在亙古不變地演繹著抛物線原理。這是否就是帝國興衰之道?從某種角度說,是的。但如果僅用這種道理去描述和總結每一個帝國的興衰起落,那與我們說太陽每天東升西落何異?
一定還有更本質的東西在影響和左右帝國運行的軌跡,如同萬有引力影響我們的呼吸、速度、力量乃至生命的長度。這個過程的傳導太過複雜,複雜到我們幾乎察覺不到它的存在。“複雜性”,遮蔽了我們洞察事物本質的視線。我們非要等到不同尋常的事件和人物“湧現”時,才會發現那些無法忽略的環節。而當我們把這些環節一個個穿起來,串成一條綿延不斷的長鏈,就有了我們所謂的“歷史”,包括帝國史。
這時,我們會把目光聚焦在諸如“百家爭鳴”、“商鞅變法”、“秦並六國”、“亞歷山大遠征”、“坎尼之戰”、“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法國大革命”乃至一次大戰、二次大戰這些改變歷史走向的重大事件上;或是把視線投向嬴政、凱撒、漢尼拔、拿破崙、羅斯福這些以一己之力開鑿了歷史風貌的大人物身上。我們以為,正是這些事件和這些大人物的“湧現”,推動並構成了人類社會已知的歷史。
我們不知道,又是誰,在背後推動這些大事件和大人物去締造歷史?
我們從不這樣理解歷史:先有青銅和鐵,後有凱撒和秦始皇;先有馬鐙和火藥,後有成吉思汗,先有蒸汽機,後有全球貿易和“日不落”;先有美元與黃金脫鉤,後有金融霸權和全球化。
我們不情願說,技術創造歷史,技術也改變歷史,技術總是先於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走在一切歷史的前面。僅僅因為,任何技術都是沒有體溫的,遠不如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來得生動且鮮活。
我們不肯承認我們被自己創造發明的技術所左右、改變甚至主宰了命運。
我們只把技術看作是被人類驅遣和使用的工具。
我們意識不到每一種革命性技術,都在改變和影響我們對世界的看法,重塑我們的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
我們完全忘了,技術在幫助我們先是用狩獵和戰爭,然後用農耕和生產線,現在又用金融和電腦追逐並創造財富的同時,也在深刻地刷新我們的人際關係,族群關係乃至國際關係。
甚至連我們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愛慕之心,也由於技術的助力,從魚雁傳書的曲折隱晦演化為網上約會式的赤裸直白。
其實,縱觀人類進化史,說技術左右人類,一點也不為過。這就跟僕人常常以卑微的狡猾左右主人的生活是一個道理。技術就是如此左右人類的“僕人”。
今天,技術又一次開始強迫人類做一次“創世紀”式的改變。如同它用蒸汽機把從中世紀走出不久的西方拖入資本主義社會一樣,互聯網也將要把整個世界,不論西方還是東方,強行拖入一個現在還難以命名的社會。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深化和普及,各種由此衍生的新技術全都在開足馬力,一個亙古未有的大時代即將開始。社會變更必須的兩大要素——生產方式的改變和交易方式的改變——已然具備。這意味著人類社會形態將出現超乎人類想像的巨變。領跑人類社會200年、中國才剛剛邁進門檻的資本主義發展模式,即將告終。新的社會已經拉開序幕。一切都來得太突然,太讓人措手不及,整個世界都還沒有為應對和迎接這一變化做好心理準備。
技術,卻又一次跑到了人類領悟力的前面。
不可否認,引發這一改變的始作俑者是美國。用兩大技術深刻地影響了世界。一是金融技術,二是資訊技術。前者更借助後者之力,推動美元的全球化,建立起了無遠弗屆的金融帝國,把整個地球變成了美利堅的金融殖民地。但宇宙間的一切道理都是相通的,自然界的物極必反,表現在社會界就是盛極必衰。這個道理,美國比誰都懂,所以它才拼命地創新科技,發展軍力,期冀用高科技武裝的舉世無雙的軍力,震懾來自任何方向的後來者挑戰,保住帝國霸權不旁落。從此刻望去,美國幾乎已經無可匹敵地做到了這一點。但出美國人所料的事情還是發生了:當沒有什麼力量可以擊倒美國時,美國卻有可能自己擊倒自己!從技術史角度看,過去一百年裡,美國為這個世界做出的最大貢獻,就是創新出了互聯網。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正是這一讓美國人引以為傲的創新,將成為美國為自己準備的“帝國掘墓人”——互聯網演變必然帶來的兩大趨勢性結果:“去中心化”和“去貨幣化”,不可避免地會傷及乃至剝奪美國的兩大特權:政治霸權和貨幣霸權。因為互聯網的主要功能——資訊共用,將使資訊壟斷不復存在,起碼將其降到最低限度,這將不可逆轉地消解一切權力,包括帝國霸權。個中原理就是:一切權力都來自資訊壟斷。資訊壟斷一旦打破,一切權力不攻自破。
這意味著,美國之後,將不再有帝國;也意味著,權力的轉移,也不再只是大國間的遊戲。權利分享,會成為世界格局重塑的主題。
顯然,美國做為當今世界的老大,還沒有為此做好準備,甚至根本就沒打算有這種準備。這一點,從美國的一些頂級智囊為什麼反復談論“修昔底德陷阱”的話題,即可窺出美國人當下的心態。很遺憾,這是一種不合時宜的“刻舟求劍”:以為只要打壓住挑戰者,就可以保住帝國江山永不易幟。
但,任何人,任何力量,任何國家,都不可能與趨勢對抗,特別是當趨勢已經如此明顯之際。美國不可以,中國也不可以。
這一趨勢昭示世界也昭示中國,帝國之路走不通了。不管美國是否準備一條道走到黑,中國都必須另闢蹊徑。另辟,如何辟?時下中國,流行“騰籠換鳥”說,在我看來,應該“騰籠換‘腦’”才是當務之急。首先要清醒的是:中國的崛起,決不能重蹈歷史上多次出現過的“修昔底德陷阱”——以後發優勢直接挑戰老牌帝國,但又不能完全回避與老霸主的較量。起碼在新時代將臨未臨,我們大家都已把一隻腳邁過新門檻之時。
這就是說,在我們能否贏得未來之前,先要贏得當下。
現在,全球經濟都不景氣,發達國家與發達國家,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正在跌進一個比“爛”時期:誰比誰更爛,誰就先倒下。中國唯有不遺餘力,不惜一切代價,不讓自己比別人先倒下,讓別人先你倒下,你就有機會挺住,然後逐步修復自己,重返快車道。
以中國今天的體量,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擊倒中國,但這並不等於中國就沒有被別人擊倒的可能。就中美兩國而言,中國今天真正要應對的,主要不是美國的軍事霸權,而是其金融霸權。近四十年來,美國利用手中的金融權杖,通過階段性交替釋放或減少美元流動性,形成吞噬全球財富的美元週期律,這是一種可怕的“金融呼吸”:大開大闔之間,把各國經濟像綿羊一樣喂肥後再伺機宰殺,迄今已幾經實戰,屢試不爽。雖然道理上說,“只要你自己不倒,就沒有人可以把你打倒”,但美國人的“金融呼吸”,對於中國最脆弱的軟肋——剛剛開放資本專案的金融系統來說,的確有“擊穿你的軟肋就讓你倒地”的可能,何況美國也確有此能力。對此,中國怎能因對自由市場經濟理論深信不疑,而讓自己成為不設防的“羅馬”?
這一不祥的預感讓我憂思如焚,也是我寫作這部《帝國之弧》的動機。當我不時懷疑自己是否憂慮過度之時,整個世界正亂雲飛渡,亂象紛呈。內戰、恐襲、股災、難民、油價暴跌、教派衝突,所有的亂,最後都可歸結為爭奪資本之亂,而所有的資本之亂,都與美元有關,這本書,或許會對人們厘清亂象冷靜判斷有些許之用,特別是當我們已與美國和世界站在同一條(互聯網)起跑線上,向那個雖不確定,但越來越清晰的目標衝刺時,尤其需要一貼清醒劑。歷史的發令槍已經打響,所有的國家,無論大國小國,都在爭先瞄準終點發力。值此決定國運之際,我只想提醒我的國家,清醒。清醒才是一個長跑者最重要的武器,如果你已經具備足夠體力的話。我們不必在意自己是不是這場“馬拉松”的領跑者,我們只要爭取成為最後的撞線者。因此,清醒,就格外重要。

目次

自序:當帝國即將成為過時的話題
引言:“9•11”,美國國運的拐點
一.帝國前史:老歐洲沒落與美國的崛起
美國是個帝國嗎?有人說是,有人說不是。如果說是,美國卻分明不同於歷史上任何一個帝國—它沒有海外殖民地,也不從其打仗佔領的國家公開地掠奪資源財富,更不驅使奴役佔領地的人民。從這幾點來看,美國完全不像一個帝國。但如果據此判斷美國不是帝國,那美國為什麼追求霸權,並且實實在在擁有霸權—美國在最近40多年裡,用美元構築的金融體系將整個世界帶入史無前例的金融文明而從全球獲利。那麼,美國是如何成為史上最新也最強盛的帝國的?
1.用資本的方式理解戰爭
2.被忽視的資源和資本能力
3.同盟國:鮮血與資本的劣勢
4.協約國:從債權國淪為債務國
5.唯一的受益者只能是美國
二.金融殖民;貨幣的歷史邏輯和軌跡
1960 年,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特裡芬在其《黃金與美元危機——自由兌換的未來》一書中提出“由於美元與黃金掛鉤,而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雖然取得了國際核心貨幣的地位,但是各國為了發展國際貿易,必須用美元作為結算與儲備貨幣,這樣就會導致流出美國的貨幣在海外不斷沉澱,對美國來說就會發生長期貿易逆差;而美元作為國際貨幣核心的前提是必須保持美元幣值穩定與堅挺,這又要求美國必須是一個長期貿易順差國。這兩個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個悖論。”那麼,美國是如何解決這個悖論的呢?
1.新殖民主義:“綠紙”換實物
2.經濟全球化的本質是美元全球化
三.金融魔杖:美國的國家生存方式
(美聯儲)你們可以談論一切,就是不許談論美元。這是禁忌,美國人對這一關乎美國國家生存的話題諱莫如深。
所以,要瞭解美國的國家戰略,最好不要聽美國人說什麼,而是要瞭解美國的生存方式。美國人會告訴你許許多多它的國家戰略構想,而所有這些戰略構想的背後,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維護美國在這個世界上的霸權地位。那麼,美國人極力要維護霸權又是為了什麼?答案也只有一個:為了延續美國作為世界上唯一超級大國的國家生存方式。
1.美元指數週期律:“過山車”與“剪羊毛”原理
2.美元之禍1:拉美金融危機
3.美元之禍2:東南亞金融危機
4.金融海嘯攪了第三次“剪羊毛”的美夢
四.硝煙背後:美國為何而戰
也許,不能說美國人酷愛戰爭,但實際上美國總是需要戰爭。過去20 年裡,美國是世界上唯一連打過四場對外戰爭的國家。為什麼要如此頻繁地發動戰爭?地球人不懂,恐怕美國人民也不懂,因為這四場戰爭,發生在三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開戰的理由也都十分充分且冠冕堂皇,誰會把它們與一張輕飄飄的綠紙聯繫在一起?20 年間四場戰爭,美國人為什麼開戰?
1.發動伊拉克戰爭是為了石油?NO!
2.科索沃戰爭劍指歐元
3.阿富汗反恐:打回全球資本對美國的信心
4.“全球快速打擊系統”:用戰爭快變數控制資本流
五.世紀之問:金融戰與陰謀論
很多經濟學家,對於金融戰和陰謀論這樣的說法都有一種本能的反感。原因有二。第一是因為這兩個詞,無論是金融戰還是陰謀論都不是專業術語;第二是因為許多學經濟、學金融的人,他們從課本上從未接觸過這類內容。所以他們本能地排斥這些。但我要問,如果我們看到的某些客觀事實與我們所學到的理論不一樣,我們會去修正誰?是修正我們的理論,還是去修正客觀事實?既有的理論和實事求是誰更重要?這才是問題的出發點和分歧點。
1.誰用貨幣綁架了世界
2.金融戰是戰略工具還是誇張比喻
3.陰謀論本身就是陰謀
4.“金融殖民”是聳人聽聞還是當下現實
5.中國人的財富如何成了華爾街的盛宴
6.最寒冷的冬天正在來臨
六.重振或衰落:美國戰略大調整能否避免頹勢
2012 年一開年,美國即高調宣佈將戰略重心轉向亞太地區,經濟、軍事、外交、安全,多管齊下,動作頻頻。特別是奧巴馬總統與國防部長帕內塔、參聯會主席鄧蒲賽,聯手發佈《維持美國全球領導地位:21 世紀世界國防優先任務》的戰略評估報告,更引起全球一片熱議。美國究竟意欲何為?這次調整的背景原因和所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美國是否可以通過這次調整挽回頹勢,避免衰落?都需要世人悉心揣度,深入探究。
1.清醒又無奈的選擇:戰略重心東移
2.N多個因素促美戰略調整
3.與戰略收縮態勢匹配的新軍事戰略
4.深度展望:這次是否真的衰落?
七.誰將崛起:當美國自己擊倒自己時,中國該做什麼
從修昔底德開始,談論帝國衰落的話題就從未間斷,因為人們眼睜睜地看見過一個又一個帝國在眼皮底下走馬燈似的興起又衰落,甚至談論世界史上最大也是最後一個帝國—美利堅帝國的衰落,這一話題也已被人爭吵了半個世紀,早已不再新鮮。真正新鮮的是誰敢預言:美國將在何時,因何種原因,以何種方式衰落?這才是真正新鮮的話題。很可惜,迄今為止,沒有人能做出這樣的預言。更不要說預言美國之後的世界是什麼樣,誰將是美國之後的繼任者了。
1.保羅•甘迺迪為什麼沒有言中?
2.虛擬經濟吃盡了貨幣霸權的紅利
3.美歐反目,資本爭奪與金融資本主義的毀滅
4.互聯網,最大的創新消解最後的帝國
5.祈願:命運之神眷顧中國
附錄一:金融全球化與財富轉移
附錄二:大國崛起要有大智慧
附錄三:大時代來臨前的大國較量
後記

書摘/試閱

2008年金融危機重創美國。在歷經數年的戰略搖擺之後,美國開始了半個多世紀以來戰略重心的重大移動。奧巴馬總統宣稱自己是“美國第一個太平洋總統”。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克林頓也發表題為《美國的太平洋世紀》的文章,聲言今後十年美國外交最重要的使命是大幅增加對亞太地區外交、經濟、戰略和其他方面的投入。表面上看,這只是美國從全球擴張變為偏重亞太,從以大西洋為重心到以太平洋為重心的戰略資源和力量投送的改變,但究其實質,則可看作是美國意識到自身實力不逮後的全球戰略收縮。
此後,奧巴馬和他的團隊,在西太東亞上演了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政治雜技。先是通過“天安號事件——延坪島炮擊——黃海軍演”以及“釣魚島事件”,把本已有離心傾向的韓日兩國重攬入懷。穩住東北亞的陣腳後,又掉頭南下,以聯合軍演的方式激勵越南、菲律賓在南中國海反復滋事;恢復對臺灣出售武器;向緬甸政府釋放“善意”,在原本關係不錯的中緬之間打進楔子;跟新加坡談判部署沿海快速艦基地問題;在澳大利亞的達爾文港建立一個駐紮2500名海軍陸戰隊的軍事基地;與印度建立“戰略夥伴”關係。
在打完這一系列地緣戰略的組合拳之後,真正富有深意的戰略動作也隨之出臺,那就是主導甚至主宰亞太經濟。因為在美國人看來,一切戰略利益,最終都要表達為經濟利益,而經濟利益的獲得,只能通過財富的轉移來實現。環視全球,受美國經濟影響和歐債危機拖累,大多數國家的經濟都表現低迷。只有亞太地區,由於有漸成地區經濟火車頭的中國牽引,尚具活力。對美國來說,無論是讓自己經濟脫困,還是要從亞洲的經濟增長中獲利,都必須刻不容緩地向亞太開刀。因為如果現在不動手,等到亞洲國家圍繞中國重新排起新的雁陣時,美國再做什麼,恐怕都為時已晚。
美國高調“重返亞洲”,其戰略目標一箭數雕:一是佔據亞太龍頭地位,主導“太平洋世紀”,確保太平洋地區繼續成為美國的“提款機”,成為它與歐元區競爭的根據地;二是遏制中國勢頭,不容任何國家挑戰美國霸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判斷,2016年中國GDP總量可能超過美國,到2030年,中國可能大大超過美國,甚至可能超過美國三分之一,或接近二分之一;到了2050年,中國可能就將完全在經濟上超過美國。儘管這只是一種預測,但此一前景已足以驚出美國人一身冷汗。為了延緩甚至阻止這種可能性變成可怕的現實,奧巴馬政府儘管仍對有可能被德國整合統一的歐洲放心不下,但在權衡再三後,還是決定移動自己的戰略重心,從地緣和幣緣兩大戰線環繞中國展開了一連串打壓動作,大有先壓住中國的勢頭再說的架勢。但透過近期美國對中國又打又拉且雷聲大雨點小的種種舉動看,美國的著力點還在於如何儘快走出困境這一點上。從美國此番為配合戰略調整,使用的策略被冠名以“巧實力”,也可看出其手上可打的牌已很有限。打壓中國,除了遏制中國對其老大地位的挑戰外,更緊迫的,還是要讓中國在經濟上向美國低頭,在更大程度上為美國經濟復蘇做貢獻。
美國在亞洲地區主要策略就是“製造麻煩,控制危機”,因為只有製造麻煩才能創造出美國重返亞洲的戰略需求,才能拖住老盟友和吸引新夥伴,也才能顯示美國實力水桶中最長的“軍事長板”。過去美國的策略是“水漲船高”,各國是水,美國是船,船被水高高托起,大家好,我更好。現在美國自己遇到了麻煩,水漲船高的可能性沒有了。另一個策略就浮出水面,“水落石出”,用弱化別國來相對凸現美國的“強”。現在美國對中國的策略就是“水落石出”,用一切手段讓你不好過,在相對比較中,你仍不如我,辦法就是不斷給你製造麻煩。
不過,即便美國這次戰略重心東移針對中國的意圖如此強烈,我們對美國戰略意圖的判斷和應對仍不宜反應過度。因為美國作為一個成熟的世界大國,當然懂得國際事務不可能完全由霸權決斷。你可以一超獨大,但不可能一手遮天,很多事都需要同別的國家特別是大國合作,也就是通過共治才能實現。太平洋區域肯定是需要共治的。中國也肯定會是美國在太平洋地區共治的繞不開的因素。因此,美國對中國的基本策略,只能是盡力擠壓中國的空間,擠壓中國應得的利益,以便製造更多的籌碼,最大限度地與中國討價還價。
在這個大前提下,可以判斷美國重回亞太針對中國的目的,是要用亞洲安全問題來遏制中國,給中國“去勢”,使中國更加溫順地與美國走到一起,在它傷口修復差不多的時候,再跟歐洲進行一場貨幣霸權的對決。就此意義上說,美國不會希望亞太地區的危機失控,也不希望與中國全面對抗,因為在與歐元區博弈和吸收亞太地區能量的過程中美國還需要借重中國。
這此一意圖在一件事上暴露無遺:2012年新年伊始,奧巴馬和希拉蕊輪番出擊。極力架空甚至廢棄已存在了近二十年的“APEC”機制,然後,借殼上市,把原本默默無聞的“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變成美國主導乃至主宰亞太經濟的新平臺,為亞太經濟重新定則立規,意在用其將亞太國家一網打盡,獨獨把中國排除在外。其用意並非真要排除中國,因為今天的世界經濟,排除了中國只會更糟,所以,其用意只在壓中國屈服,給中國經濟戴上籠套。
TPP做為美國排斥中國的經濟戰略,主要目的有三點:第一點是要解決美國的經濟安全問題。美國人認為在過去20年裡美國經濟過於依賴中國,要擺脫這種依賴,需另起爐灶;第二點是要為互聯網經濟時代制定新遊戲規則。WTO的貿易規則是美國人17年前主導確立的,很多規則已經不適合今天的全球經濟形勢,同時互聯網經濟的出現需要新遊戲規則,美國人不希望中國成為新遊戲規則的參與者和制定者。其意圖就是要在制定新遊戲規則時,又一次把中國排除在外,等他制定完規則以後再讓中國加入,那時將迫使中國做出更多類似于加入WTO時的讓步;第三點則是要借TPP,阻止中日韓東北亞自貿區出現。美國為什麼視東北亞自貿區談判為眼中釘肉中刺?因為美國要接受歐盟和歐元的教訓。歐洲共同體變成歐盟,又成功推出了歐元,使歐盟頓時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這時,美國人才為時已晚地發現歐元對美元霸權將構成強大挑戰。所以這回,美國決不能容忍再出現新的挑戰者。
因為一旦東北亞自貿區形成,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就將出現。而東北亞自貿區一經出現,就不會停步,它一定會南下整合東南亞,形成東亞自貿區。然後,繼續向西,整合南亞次大陸:印度、孟加拉、斯里蘭卡,接下去再整合中亞和西亞,這樣,50萬億美元規模的經濟體就會出現,比歐盟和北美加起來還要大。這樣一個經濟體他會願意使用美元或者歐元進行其內部貿易結算嗎?肯定不會。它一定會推出自己的貨幣,其結果就是導致世界貨幣三分天下,美元、歐元、人民幣,美元只能三分天下有其一。想想看,三分之一的美元霸權,還叫霸權嗎?所以說美國人在默許接受歐盟、歐元坐大的教訓以後,勢必要防患於未然,提前打擊東北亞自貿區。結果,通過中日釣魚島爭端,美國人成功地阻斷了東北亞自貿區談判的進程,也就順帶阻斷了亞洲經濟共同體乃至其區域貨幣出現的可能性。
從“在亞太戰略再平衡”到TPP,這一系列動作,從戰略設計到付諸實施,可謂步步精心,有板有眼。從中可看出美國戰略決策層的心機。但與此前美國近半個世紀的國家戰略相比較,此番的重心“東移”,有著力過猛之嫌,雖不失清醒和精明,但也少了強勢和霸氣。究其原因,除了力所不逮,底氣不足,很難讓人給出其他答案。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