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軟件需求(第3版)(簡體書)
滿額折

軟件需求(第3版)(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99 元
定價
:NT$ 594 元
優惠價
87517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STC(美國技術通信學會)卓越獎獲得者國際業務分析師協會CBA兼執行VP推薦。敏捷開發和大資料時代的軟體需求百科全書!一流業務分析師,專案經理,產品經理/產品負責人,創業CEO,商業顧問/諮詢的權威工具和參考書。

特色:

這本經典名著經過需求領域兩大領軍人物的連袂打造,得以全面升級和擴展,包含更多、更新的主題、實例和洞見。通過本書介紹的需求工程最佳實踐、工具和技術,讀者可以提升需求引導、捕獲、開發、管理和分析能力,並把這些行之有效的技術與技巧運用到工作當中,在盡可能減少成本、增強維護性和避免返工的同時,交付定位更準確、品質更優良的軟體產品/服務。

特色主題:
準確鎖定關鍵的利益干係人並與他們展開合作
 聚焦於業務目標,對需求進行引導和分析
需求的文檔、優先順序排定、驗證和重用
原型和創建需求的視覺化模型
管理變更申請、範圍蔓延和需求風險
理解和明確指定客戶品質需求
針對資料需求和報表類需求提供指導

第3版特色:
包含全新的實例、實踐與技術,體現需求領域的最新進展
 凝聚需求領域兩大領軍人物多年的心血,素材來自培訓課程、演講和工作坊,有實操性
循序漸進,闡述如何將有效需求實踐應用於敏捷專案和其他各種特殊專案,比如業務流程自動化、套裝軟體方案、外包、增強型、替換型和嵌入式系統等專案
重點聚焦于業務分析師的角色和成功業務分析師應該具備的核心競爭力
尤其適合業務分析師、開發人員、專案經理和其他軟體專案干係人閱讀和參考

作為經典的軟體需求工程暢銷書,經由需求社區兩大知名領袖結對全面修訂和更新,覆蓋新的主題、實例和指南,全方位討論軟體專案所涉及的所有需求開發和管理活動,介紹當下的所有實踐。

書中描述實用性強的、高效的、經過實際檢驗的端到端需求工程管理技術,通過豐富的實例來演示如何利用最佳實踐來減少訂單變更,提高客戶滿意度,減少開發成本。書中的用例、業務規則和商業工具全面修訂以體現現狀和未來的趨勢。 本書尤其適合具備一定軟體發展過程經驗的業務分析師、需求分析師、專案經理和其他軟體專案涉眾。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Karl Wiegers(卡爾•魏格斯)博士 
全球公認的軟體需求工程、過程改進和軟體品質專家,享有盛譽的技術作家,他發表很多文章,他的經典著作《軟體需求》系列版本對需求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Karl在伊利諾大學獲得有機化學博士學位。除了電腦,他的愛好還包括品酒、彈吉他、寫歌錄歌和參與公益活動。

Joy Beatty(喬伊•貝蒂) 
軟體需求社區的領袖,曾經協助財富500強中很多企業建立卓越業務分析中心。
Joy是IIBA《BABOK指南》的主要貢獻者,CBAP(認證業務分析師)。她具有豐富的培訓經驗和表達能力,培訓過幾千名業務分析師,曾經發表很多文章和演講。她還是《軟體需求與視覺化模型》的作者之一。
Joy畢業于普渡大學,獲得電腦科學與數學雙學士學位。業餘時間,她喜歡划船、游泳和野炊。

譯者簡介:
李忠利
精一天使公社CEO,CODEX中國創新委員會聯合發起人。他擁有14年TMT行業經驗,先後供職于用友、SYNNEX和百度等知名企業,歷任技術管理、總經理助理和精益教練等工作。他擅長互聯網創新業務/產品的孵化和指導,打造企業內部創新模式。曾親自推動某外企400人規模的研發模式整體轉型。作為佈道者,在國內某知名ERP企業首創研發模式創新和帶領敏捷教練團隊成功使用創新方法來推動軟體產品線的效率改進。代表譯著有《管理3.0:培養和提升敏捷領導力》(被譽為“21世紀的管理聖經”) 《敏捷武士》和《Scrum敏捷產品管理》。

李淳
Agilean諮詢顧問,敏捷和精益宣導者、實踐者。通過的認證有Lean Kanban Advanced Practitioner、Certified Scrum Master、Certified Scrum Product Owner、PMP等。先後供職于用友和易車等公司,擔任過程式師、研發經理、架構師和產品經理。
自2011年至今,致力於在傳統專案管理方式中推廣敏捷理念、精益創業方法和看板方法,先後在專案研發和需求溝通過程中嘗試引入敏捷和精益的價值觀和開發實踐,在縮短產品交付週期的同時專案品質,還增進了團隊內、不同團隊間、團隊與客戶之間的信任和溝通成效,在極短的時間內使客戶刮目相看,專案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霍金健 
百度資深交付經理與敏捷教練,具有豐富的專案管理、敏捷實施、持續集成和配置管理的實戰經驗。目前致力於推動互聯網創新產品管理和敏捷項目管理能力提升。2014年初加入百度,負責公司戰略產品的敏捷改進和產品交付工作,通過運營和度量驅動的方式,結合業務目標和團隊特點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多次受邀在敏捷中國、Scrum Gathering和敏捷之旅等專業大會分享企業研發實踐心得。代表譯著有《看板實戰》。

孔晨輝
賽門鐵克中國研發中心高級軟體工程師,主要從事軟體專案跟蹤與管理解決方案的研究與開發工作。
國家軟體水準資格認證的高級資訊系統專案管理師,PMBar專案管理社區成員。

推薦序:軟體需求的百科全書鄭人傑 

當前,軟體承載著人類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進入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它已經深入到人們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呈現出無處不在的景象。而軟體產業己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先導性和戰略性產業,成為資訊產業和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重要支柱。與此同時,人們對軟體發展的產品也相應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高品質、低成本和易用性,等等。
經過多年的實踐,我們開始認識到,確定軟體需求是軟體產品生命週期中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對於軟體這一不可見的邏輯實體來說,它的研發和傳統產業的產品相比有著很大差別。軟體需求決定著產品開發的目標,同時,軟體需求也是開發專案策劃的依據。然而,做好軟體需求工作並不容易。
如果專案開始時需求工作做得不到位,開發專案的大廈就將建立在不牢固的基礎上。自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本人在軟體工程領域的教學、科研和開發實踐中深深地理解到軟體需求工作的重要意義,也曾親身經歷過一些軟體發展專案由於在初期階段對需求工作不夠重視,就匆忙開展後續工作,致使專案最終受到嚴重後果的懲罰。例如,使用者對交付的產品不滿意,由於不適用不得不返工,延期再交付。
然而,返工導致的額外成本投入不僅會使開發組織的高管人員失望,開發人員也因要付出更多的勞動而怨聲載道,最終導致開發組織的聲譽受到影響。實際上,這種人們不願看到的事件不斷發生,也有著它的客觀原因。比如,軟體人員對專案提出的業務領域知識和相關技術並不熟悉,並且軟體人員通常並不只是面對一個應用領域,而是常常在開發一個產品,初歩熟悉一個領域之後,下一個開發任務又會面臨另一個全新的領域。
此外,當今各應用領域的技術和市場情況大多處於迅速發展和演變之中。另一方面,主觀上經常出現的情況則是,軟體發展人員未能在專案的需求階段很好地和用戶配合,充分吸收和聽取用戶的意見,或是接受應用領域知識和技術的培訓,等等。
據本人瞭解,多年以來,市面上也有不少有關軟體需求領域的專業書籍。但本書第3版在我讀後,確實令我感到它的與眾不同,令我讚歎。沒有想到,這本書竟然對軟體需求工作提供了如此全面、系統、詳盡和具體的闡述。過去很長時間以來,人們對軟體需求工作的理解是片面的,常常稱其為“需求分析”,以為需求工作只是對需求進行分析。
其實,需求分析固然重要,但還有更為重要的。那就是需求獲取、需求說明、需求驗證和需求管理等。許多軟體專案的教訓表明,問題出現的根源恰恰在於需求獲取和需求驗證方面存在缺陷。
本書的另一特點是不僅講原則、方法,而且還對軟體專案的工作提供了具體的指導。比如,不同專案類型的需求(第Ⅲ部分)、需求工程的實施(第Ⅴ部分)以及在附錄部分給出的“需求實踐自評”、“問題問診指南”和“範例需求文檔”都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可操作性和可遵循性。無疑,在這些實踐性指導的部分中滲透著作者多年的工作經驗,甚至是親歷的教訓,非常值得廣大讀者認真地學習和吸取。
本人以為,在軟體需求方面本書如此全面詳盡,又是具有相當深度的指導性讀物,稱之為“軟體需求手冊”並不為過,甚至可以堪稱“軟體需求的百科全書”。 高校資訊技術類專業的研究生完全可以用本書作為學習參考書。對於高校教師和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以及軟體發展機構的開發人員和管理人員都會將其作為必備的參考。
正是基於對本書的上述評價,本人願意積極向廣大讀者推薦,並且充分相信本書必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他們的專業工作,最終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 譯序:試問需求從何而來譯者團隊代表李淳
這是一個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無論初創企業還是大型企業,無論互聯網巨頭還是傳統行業公司,都在思考這樣的問題:“我們的風口在哪裡?”
隨著大資料、O2O、移動互聯、物聯網、開放平臺、雲計算等技術術語越來越快速地進入公眾的視野,為商業創新帶來了巨大的機遇,更為新時代的軟體發展提出了機會和挑戰。我們看到,微博、微信、手機打車等一批新興商業模式如雨後春筍般滲入到人們的生活,為人們帶來極大的便利。
然而,我們還看到,在這些成功的商業模式身後,流淌著無數“失敗者”的血淚。大量新企業、新專案勞神費力,投入大把時間,大把燒錢,上線後卻發現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無人問津。 為什麼?因為我們需要的並不是“等風來”,閉門坐在辦公室裡等需求是行不通的。
以往,一切都源自老闆的一個想法。然後大家便會在辦公室裡討論,各種頭腦風暴,然後選擇其中認為不錯的方案來寫需求文檔,進行技術評估……(中間省略一千步)……直至最後交付。然後,就有了大家都知道的然後,簡直讓人痛心疾首!
在我看來,閉門造出來的需求通常都有這樣的共同特性。
1. 希望在上線的一刹那一舉形成可行的商業模式
通常,當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被大眾所接受時,人們看到的便是一個具有百萬千萬級規模的市場群體在進行消費。然而,人們看不到的是這些商業模式成功之前所遭受的屢屢失敗。無疑,這些成功的商業模式在給人們設立了標杆之後,也給人們帶來了不切實際的幻想:“一定要交付能夠一舉成功的產品或服務。”
2. 假設最初的想法是正確的
不切實際的預期伴隨著一種扭曲的力場,讓人誤將想法假設為事實。於是,幾乎沒有人認真思考最初的想法是否真的正確?
資訊洪泛使得未來是愈發不可精確預知,試問每個想法能有多大的可能性是正確的呢?
3. 認為專家就在辦公室裡
頭腦風暴,討論,最終民主集中為辦公室裡的權威人士,可能是老闆、上級甚至在辦公室裡工作年頭最長的那個人。他們的決策依據往往是經驗。然而,當你滿懷希望想要創新的時候,就已經意味著沒有人會有經驗,所有意見決策都往往是靠猜的。
4. 上線之前,知道這個想法的客戶數量為0
為了確保我們“一舉成名”,讓那個不切實際的幻想變成現實,我們會對外嚴格保密,一出辦公室便絕口不提。因為我們害怕這個想法被別人搶走,更害怕客戶否定尚未達到我們心中“完美標準”的產品。然而,飛得越高摔得越痛,當上線時才開始尋找客戶,我們的幻想將宣告災難性的破滅。
幸運的是,近十年間,人們開始意識到這一問題,發現正確的需求變得愈發重要,各種新的創新方法不約而同地向人們傳達出下面這四大新的理念。
1. 成功的商業模式需要依靠對正確需求的持續積累
商業模式的成功需要一個從0到1的過程,而非一蹴而就。在這個過程中,失敗的可能性遠遠超過成功,所以為了更快地成功,就要快速而頻繁地失敗,更快速從失敗中學習,更快地積累點滴成功。拋棄不切實際的幻想,不要再苛求“完美”,主動擁抱失敗,讓商業模式自然生長出來!
2. 要獲得正確的需求,需要專家不斷否定你的猜想
擁抱失敗不等於魯莽地冒險,漫無目的地四處挖井,而是要使需求不再失敗。因此,最好辦法就是讓專家頻繁地對你的猜想證偽,用回饋和資料來指導接下來的行動,直到需求無限趨近於恰到好處。
3. 真正的專家是會購買你的產品或服務的客戶
需求之所以有存在的意義,歸根結底是因為有客戶願意為此買單。因此,要想做到擁抱失敗,持續證偽,你要做的便是不斷與客戶溝通,找出這兩個問題的答案:1)為什麼你的產品無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2)為什麼他們不會為你所假設的需求買單?
真正的專家不是辦公室中的權威,客戶才是!主動和他們溝通,積極向他們提問,收集他們的資料,聆聽他們的心聲,讓他們告訴你什麼是錯,什麼是對。
4. 走出辦公室
既然客戶不在你的辦公室,世界那麼大,何不出去看看呢?走出辦公室,找到客戶,發現真正的需求!
在此,我想對本書的作者Karl Wiegers和Joy Beatty致敬,他們一直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正確的需求高於正確地需求。”我還要衷心感謝一同翻譯此書的譯者、編輯、設計等,感謝清華大學出版社為我們帶來如此經典而權威的著作。

再次,願所有讀者能與我們一起共勉:“不要等風來,走出辦公室,去找風!”

 

目次

第Ⅰ部分軟體需求的3W《什麼、為什麼和誰》
第1章軟體需求的本質
第2章從客戶角度審視需求
第3章需求工程優秀實踐
第4章業務分析師
第Ⅱ部分需求開發
第5章建立業務需求
第6章傾聽用戶的心聲
第7章需求獲取
第8章理解用戶需求
第9章照章辦事
第10章記錄需求
第11章寫出優秀的需求
第12章一圖勝千言
第13章具體指定資料需求
第14章功能需求以外
第15章通過原型來減少風險
第16章要事優先:設定需求優先順序
第17章確認需求
第18章需求的重用
第19章需求開發之外
第Ⅲ部分具體專案類別的需求
第20章敏捷項目
第21章改進型和替換型專案
第22章套裝軟體方案專案
第23章外包項目
第24章業務過程自動化專案
第25章業務分析項目
第26章嵌入式和其他即時系統項目
第Ⅳ部分需求管理
第27章需求管理實踐
第28章需求變更
第29章需求鏈中的連結
第30章需求工程工具
第Ⅴ部分需求工程的實施
第31章改進需求過程
第32章軟體需求和風險管理
尾聲
附錄A當前需求實踐自評
附錄B需求問題問診指南
附錄C範例需求文檔
詞彙表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書摘/試閱

前 言

幾十年過去了,許多軟體組織仍然難以瞭解、記錄和管理自己的產品需求。之所以如此多的資訊技術專案無法完全成功,主要原因在於用戶輸入匱乏、需求不完整、需求變化以及對業務目標的誤解。一些軟體團隊疏于從客戶和其他來源收集需求。客戶往往沒有時間或耐心參與需求工作。在許多情況下,專案參與人員甚至無法就“需求的確切含義”達成共識。正如有作者所指出的:“工程師寧願破譯Kingsmen 1963年的經典派對歌曲Louie Louie,也不願意破譯客戶需求。”(PerterSon 2002)
十多年前,《軟體需求(第2版)》出版發行。十年對技術界而言真的是一段漫長的時間。許多事情在這期間已經發生了變化,但仍然有一些沒有變。過去十年中,軟體需求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趨勢。* 業務分析被認為是一門專業的學科,專業認證和組織已經興起,比如“國際業務分析師協會”和“國際需求工程協會”。* 基於資料庫的需求管理工具和需求開發輔助工具(如原型、建模和模擬)日趨成熟。最敏捷開發方法的使用越來越廣泛,處理敏捷專案需求的技術也在不斷演進。最視覺化模型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於闡述需求知識。
那麼,哪些不曾發生變化呢?這一話題重要而且意義深遠,原因有兩個。其一,許多軟體工程和電腦科學的本科教材依然不夠重視需求工程(包括需求開發和需求管理)的重要性。其次,我們這些軟體領域從業人員骨子裡一直癡迷於通過技術和過程方案來應對挑戰。
其實有時並未意識到需求收集以及許多軟體和系統專案工作中,普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人與人如何互動。儘管許多工具都可以用於幫助地理分散的人們展開有效的協作,但沒有哪一種神奇的新技術能夠將此自動化。
我們相信,第2版中提到的實踐依然廣泛有效並適用於軟體專案的需求開發和管理。為了滿足具體情況的需要,業務分析師、產品經理或產品負責人需要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對這些實踐進行精心調整和測量。在第3版中,新增一章介紹敏捷項目中的需求把控,其他幾章中也增加有新的內容,介紹如何在敏捷開發環境中使用和調整需求實踐。
在軟體發展中,溝通總是重於電腦操作,但在教學課程和專案工作中,卻往往注重電腦操作而忽視人際溝通。本書提供數十種工具用於加強溝通和説明軟體從業人員、管理人員、市場行銷人員以及客戶使用更有效的需求工程方法。這裡提及的技術是一套工具包,其中包含主流的“優秀實踐”,而非奇炫的新技術或某種聲稱能解決所有需求問題的複雜方法論。本書講了無數趣聞軼事和八卦故事,都是真人真事,講述著典型的需求相關經歷,你可能也曾有過相關的經歷。可以找到“真實故事”圖示,瞭解精選自各種項目經歷的真人真事。
自從本書1999年第1版問世以來,我們歷經項目無數,並且已授課好幾百場,為來自不同規模和類型的企業和政府機構的學員傳授軟體需求知識。我們發現,無論是本地團隊還是分散式團隊,無論使用傳統開發方法還是敏捷開發方法,這些實踐對任何專案幾乎都有幫助。這些技術不只適用於軟體專案,還適用於硬體和系統工程專案。與其他任何技術性實踐一樣,需要憑藉良好的判斷力和經驗瞭解如何才能最有效地使用這些方法。要將這些實踐想像成工具,借助於這些工具,可以確保在項目中與合適的人進行有效的溝通。本書的價值
在所有可以採取的軟體過程改進中,讓人們收穫最多的就是改進需求實踐。我們介紹的技術都是實踐證明有效的,能夠從以下幾個方面提供幫助。從專案開始,寫高品質的需求,盡可能減少返工,盡可能提升生產率。交付高品質的資訊系統和商業產品,實現業務目標。管理範圍蠕變和需求變更,既緊盯目標,又確保可控。獲得更高客戶滿意度。降低維護、改進和支持成本。
我們的目標是説明改進所使用的需求流程,更好地收集和分析需求、編寫和確認需求規範以及在整個軟體發展週期中管理需求。我們所介紹的技術全部都是務實求真的。我們兩人已經多次使用這些技術,而且每次這樣做,總是能夠得到很好的結果。本書的讀者
包括軟體在內的任何系統,只要需要定義或瞭解其需求,任何人都能從這本書中找到有用的資訊。本書主要面向開發專案中擔任業務分析師或需求工程師的個人或群體,既包括全職專家,也包括臨時填補分析師角色的其他團隊成員。
第二個讀者群體包括架構師、設計師、開發人員、測試人員以及必須瞭解與滿足用戶預期並參與創建和評審有效需求的其他技術團隊成員。負責制定(使產品獲得商業成功的)功能和屬性規範的市場人員和產品經理會發現這些實踐非常有用。
專案經理能從本書中學到如何對專案需求工作進行規劃和跟蹤,如何處理需求變更。此外,干係人也屬於本書讀者群體,為了滿足業務、功能和品質需要,他們也會參與產品定義工作中。對於最終使用者、需要購買或承建軟體產品的客戶以及許多其他干係人,本書能夠説明他們瞭解需求流程的重要性及其所扮演的角色。內容概覽
本書共五個部分。第I部分從相關定義切入。如果是企業內部的技術人員,請與關鍵客戶分享第2章中的“客戶開發夥伴”小節。第3章概述幾十種需求開發和管理的優秀實踐以及一個需求開發流程整體框架。業務分析師的角色是第4章的主題,這一角色還有很多其他的名稱。
第II部分首先講專案的業務需求定義技術。接著專門介紹如何找到正確的客戶代表,如何從他們那裡收集需求,如何記錄使用者需求、業務規則、功能性需求、資料需求以及非功能性需求。第12章介紹許多視覺化模型,從不同角度闡述需求並對自然語言文本加以補充。第15章講述使用原型降低風險。隨後介紹需求排優先順序、需求確認、需求重用的方法。最後介紹需求如何影響專案工作的其他方面。
第III部分屬於新增內容,各章為各種具體類型的專案推薦最有效的需求方法,具體類型包括:開發任何類型產品的敏捷專案、改進型和替換型項目、引入套裝軟體方案的專案、外包項目、業務過程自動化項目、業務分析項目以及嵌入式和其他即時系統。
需求管理的原則和實踐是第IV部分的主題,重點講述用於處理需求頻繁變更所需的技術。第29章介紹如何進行需求跟蹤,如何將獨立的需求與原始需求連接起來,如何將需求與下游的開發交付物連接起來。第V部分最後介紹使用者改進團隊需求開發和需求管理行為的商業工具。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是第V部分,這一部分説明你從概念走向實踐。第31章説明你向團隊開發流程中導入新的需求技術。第32章介紹項目中一些需求相關的常見風險。附錄A的自我評估能夠幫助你選擇改進時機成熟的領域。其他兩個附錄包括一個疑難排解和一些需求文檔樣例,以便你能夠看到全景。案例學習
為了說明本書所介紹的方法,我們提供若干事例,這些事例來自我們做過的真實專案,尤其是化學品追蹤系統這個中型資訊系統。別擔心,瞭解這個專案不需要懂化學。案例過程中的討論貫穿全書始終。無論組織要構建什麼軟體,這些對話都能與你產生共鳴。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51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