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母親節暖心加碼,點我領取「限時加碼券」
社會保障學導論(簡體書)
滿額折

社會保障學導論(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價
:NT$ 288 元
優惠價
87251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 緒論; 社會保障思想與理論; 社會保障基金管理; 社會救助; 社會福利; 社會養老保險; 社會醫療保險; 其他社會保險等。隨著社會保障事業進入繁榮發展期, 對勞動和社會保障專業人才的需求將不斷增加。然而, 要培養國家、社會或市場需要的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 必須配有高質量的專業教材, 這也是張開雲和陳雷編寫《高等院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系列教材:社會保障學導論》的邏輯起點和歸宿。鄭功成老師認為: ”一部優秀的教科書就像一個好的導師, 會傳授正確的知識並給人以啟迪; 而一本質量不好的教科書, 不僅會影響學生的順利學習, 而且也會增加講授者的困難甚至彆扭。”

名人/編輯推薦

《社會保障學導論(第二版)》既適合普通高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師生使用,也適合普通高校其他專業的師生作為平臺課教材使用;既可用做必修課教材,也可用做選修課教材。值得說明的是,《社會保障學導論(第二版)》亦可作為社會保障學科的導引、科普性讀物,適合對社會保障感興趣的普通讀者閱讀。

書摘/試閱

**章
導論
本章較為詳細地梳理和分析了社會保障的定義和內涵,在此基礎上,介紹了社會保障體系的基本內容和評估維度。接下來,剖析了社會保障的基本功能,主要有穩定功能、互助共濟功能、促進功能和調節功能。*后,重點介紹了世界社會保障的四種典型模式,即國家福利型、投保資助型、強制儲蓄積累型和國家保障型。
**節社會保障的定義與內涵
一、社會保障的定義
社會保障(social security)制度是什么時候開始出現的?這是個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有學者認為,在遙遠的原始社會,人類群居就體現了互助共濟的社會保障方式。也有學者認為,自從有了國家,就有了社會保障。也有學者認為,英國伊麗莎白一世時期頒布的《濟貧法》標志著現代社會保障的萌芽。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核心部分是社會保險制度,**個建立社會保險制度的國家是德國——德國頒布了《疾病社會保險法》、《工傷事故保險法》和《老年和殘障社會保險法》等,標志著世界上**個*完整的保險體系的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產生。1935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綜合性的《社會保障法》,“社會保障”一詞由此產生,有學者認為這標志著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形成。如果問,什么是社會保障呢?這倒是一個有著太多“正確”答案的問題,學界和政界對社會保障的定義和理解可謂豐富多彩。由于各國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歷史路徑、民族傳統的巨大差異和發展的極不平衡,迄今未見有國際公認的、全球統一的社會保障定義。
1948年的聯合國《人權宣言》曾將“社會保障”定義為:每個人為其家庭之健康與幸福,對于衣食住行及其必需社會服務設施應有適應生活水準的權利,而對于失業、疾病、殘疾、寡居、老年等情況下以及個人不可抗力遭遇到的生活危機,無法為生,有權利獲得保障。
美國作為*早使用“社會保障”一詞的國家,其對社會保障的理解*早僅限于對老年、殘疾及遺屬的生活保障,后來擴展到各項社會保險及家庭津貼等。在美國社會保障總署編寫的《全球社會保障》一書中,社會保障被界定為:系指根據政府法規而建立的項目,給個人謀生能力中斷或喪失以保險,還為結婚、生育或死亡而需要某些特殊開支時提供保障。為撫養子女而發給的家屬津貼也包括在這個定義之中美國社會保障總署:《全球社會保障—1995》,華夏出版社,1996年。。
社會保障學導論(第二版)**章導論貝弗里奇(英國)將社會保障視為國家為主體的公共福利計劃,認為社會保障是指公民在失業、疾病、傷害、老年退休、家長死亡后、工資中斷時生活費用的保障,以及輔助其生育、婚喪時的意外或必要的費用。
國際勞工局對社會保障的界定是:“社會保障即社會通過一系列的公共措施對其成員提供的保護,以防止他們由于疾病、妊娠、工傷、失業、殘疾、老年及死亡而導致的收入中斷或大大降低而遭受經濟和社會困窘,對社會成員提供的醫療照顧以及對有兒童的家庭提供的補貼。”孟醒:《統籌城鄉社會保障》,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年,第6頁。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一般來說,社會保障由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軍人保障、補充保障等組成。其中,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的核心內容。我國許多學者根據自己的理解也給社會保障下了不同的定義。
王思斌認為,社會保障是因為社會成員不能參加正常的勞動,或因遭受意外而不能維持其基本生活時,由政府和社會依法對其提供的**限度的經濟上的幫助 王思斌:《社會工作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鄭秉文在《社會保障分析導論》中認為,“社會保障是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基礎相適應,國家和社會依法對社會成員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社會安全制度” 鄭秉文、和春雷:《社會保障分析導論》,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3頁。。
鄭功成認為,“社會保障是國家依法強制建立的、具有經濟福利性的國民生活保障和社會穩定系統;在中國,社會保障應該是各種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軍人保障、醫療保健、福利服務以及各種政府或企業補助、社會互助保障等社會措施的總稱”鄭功成:《社會保障學——理念、制度、實踐與思辨》,商務印書館,2000年,第11頁。。
楊燕綏認為,社會保障是國家抵御公民社會風險的制度體系,意在實現公民的安全楊燕綏:《社會保障》,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年。。
我們認為,社會保障是國家和社會通過國民收入分配與再分配方式,為保證每一個人的生活安全、維持基本生活并保證生活質量從而保證其生存權和發展權的,由國家主導的、社會甚至市場力量參與的、風險共擔的社會互助行為與社會安全制度系統。從層次上劃分,社會保障可以分為經濟保障、物質或服務保障、精神或心理保障三個方面感興趣的讀者可進一步閱讀鄭功成:《社會保障概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5~6頁。。
二、社會保障的內涵
美國所說的“社會保障”(美式英語中的social security)是指狹義的社會保障,通常僅僅指養老金;歐洲國家所說的“社會保障”(英式英語中的social security )是指廣義的社會保障,包括養老、醫療、失業甚至教育等;我國使用的“社會保障”一詞,比較接近歐洲的用法,包括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助、慈善捐贈等補充保障、住房保障等。
崔鳳認為,社會保障是國家和社會依法建立起來的、具有經濟福利性的國民生活保障與社會穩定系統。她認為,在當前經濟社會背景下,社會保障具有以下一些內涵:**,社會保障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要組成部分;第二,社會保障是保障人權的有效手段;第三,社會保障是公平與效率的統一;第四,社會保障是權利與義務的統一;第五,社會保障是政府、企業(單位)、個人的利益統一體 崔鳳:《全面理解社會保障的內涵》, china001 /show_hdr php?xname=PPDDMV0 &dname=F9OLB41&xpos=39,2008年7月15日。
楊燕綏和張曼用“三圈理論方法”揭示了社會保障的內涵,認為社會保障是國家、政黨、政府和人民,關于政治選擇、經濟制度和社會發展達成共識的結合體。她們從社會保障政治說、社會保障經濟說、社會保障社會說三個方面具體闡述了社會保障的內涵 感興趣的讀者可進一步閱讀楊燕綏、張曼:《社會保障內涵再認識》,《社會保障研究》,2008年第1期,第6~9頁。。
我們認為,社會保障的本質是政治博弈、經濟計量(財政計算)、公民權利和社會道德風尚多元因素綜合作用形成的社會制度安排與制度選擇。可以從學界關于社會保障的不同定義中,歸納出社會保障的內涵。
**,社會保障的責任主體是政府(國家)、社會、企業與個人。其中,政府承擔**社會保障責任和社會保障的“兜底”責任,企業承擔繳費和補充福利供給責任,個人承擔繳費或志愿服務責任,社會承擔慈善捐助等道德倫理責任。
第二,社會保障的受益者是遭遇各種風險和困難的社會成員。
第三,社會保障的支持條件是政治博弈(政治選擇)形成的法律法規(以19世紀80年代德國制定實施的有關社會保險法令為起始標志。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以1951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為法律基礎,不斷發展演變)。
第四,社會保障的基本方式是社會互助,包括國家的互助、社會組織的互助、家庭互助和民間的私人互助。
第五,社會保障的核心功能是收入再分配。政府通過稅收,企業和個人通過繳費,個人也可通過儲蓄等不同方式,形成社會保障基金,發放社會保障待遇。
第六,社會保障的基本目標是保障全體國民的生存安全和基本生活。
盡管由于政治制度、經濟發展水平、社會背景、文化傳統和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差異,各國在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的過程中有將受益人范圍、受益標準擴大化(如英國、瑞典等福利國家)的現象。同時,隨著福利國家的福利擴張,財政赤字高企,形成 “福利收縮”趨向和現象。但是,總體判斷,“社會保障”的含義本質沒有變。
第二節 社會保障體系
一、概念與內容
一般而言,社會保障體系是指一個國家法定的社會保障制度涵蓋的全部內容、范圍和項目構成的整體。也有觀點認為,社會保障體系是由國家通過立法對遭遇風險的社會成員給予物質幫助的各種互相關聯的措施總和。郭士征認為,社會保障體系由社會救助、社會保險、社會福利、軍人保障和補充保障五部分構成。也有學者認為,社會保障體系由基本保障、補充保障和托底保障三部分組成。還有學者認為,社會保障體系由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和社會優撫與安置四部分組成。
我們認為,整個社會保障體系是由社會救助、社會保險、社會福利、軍人保障和補充保障五部分構成。每個部分則由具體的資金體系和配套服務體系構成。其中資金體系包括資金籌集(基金征收等)、管理運營和發放等環節內容。服務體系則包括救助服務、養老服務、醫療服務和福利服務等不同服務內容。
(1)社會救助。它是指國家和社會對貧困及各種災害等原因造成的不幸者組成的社會脆弱群體無償提供物質援助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其有三個核心特征:一是制度與服務供給主體是國家或政府;二是救助資金主要是來自財政支持;三是社會救助是**層次的保障。
(2)社會保險。以社會勞動者為保障對象,在勞動者因年老、疾病、生育、失業、死亡等原因暫時或失去勞動能力或勞動機會,從而部分地或全部地失去正常工資收入時提供物質幫助,保障勞動者及其家屬的生活。其核心特征是:一是強制性。強制性是指社會保險是通過立法強制實施的,社會保障的內容和實施都是通過法律進行的,凡屬于法律規定范圍內的成員都必須無條件地參加社會保險。二是權利和義務的對等性。這是指保險受益人的繳費義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能享受的待遇。三是互濟性。社會保險實行“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互濟原則,通過多方籌集基金后進行平衡調劑,將個別勞動者在特定情況下的損失和負擔,在繳納保險費的多數主體間進行分攤。四是預防性。現代社會中,每個社會成員都將面臨或遭受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等社會風險,社會保險制度就是預防和化解這些社會風險的有效制度,預防社會成員因遭遇風險而收入中斷或陷入貧困。
(3)社會福利。它指國家和社會通過各種福利機構、公共企業向社會成員提供超值服務或福利津貼,使社會成員在基本生活水平得到保障的基礎上,不斷增加福利待遇的保障制度。特征提示:一是保障層次高。通過提供物質或服務來提高公民的生活質量。二是單向性。國家或社會向公民提供福利待遇,一般不需要公民履行相應義務或做出相應貢獻為前提。三是標準的一致性。即福利待遇是在一定范圍內按一定標準進行分配,不考慮受益人的貧富狀況或貢獻大小。四是福利待遇的內容廣泛。五是福利提供的主體可以是政府、社會組織或市場力量,甚至公民個體,體現主體多元化。
(4)軍人保障。軍人保障是指國家和社會依照法律法規對軍人及其家屬的基本權益從經濟、政治、社會等各方面予以保障,主要包括福利待遇、社會保險、優待撫恤、就業等。軍人保障已成為影響軍心士氣和部隊戰斗力的重大問題,受到各國的普遍重視。其主要特征是:一是保障對象的特殊性。軍人保障的對象是為社會做出特殊奉獻、受尊敬且有光榮身份的群體,包括現役軍人和武警官兵、革命傷殘軍人、復員退伍軍人、軍人家屬。此外, 因戰傷亡的民兵、民工和參加軍事訓練的民兵及其他人員, 亦可參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相應的保障待遇。二是保障水平較高。在同等條件下,軍人保障的水平應在一般社會成員的保障水平之上,軍人的生活應稍高于當時當地群眾的平均生活。各個國家都重視對軍人予以優厚的待遇,有些發達國家給予軍人的保障待遇還是很高的。三是體制特殊。我國軍人保障有相對獨立的管理體制,實行的是國家、社會、群眾相結合以及軍隊和地方分工負責的體制。具體來說,由民政部主管全國的軍人優待、撫恤,軍隊干部離、退休養老工作,縣以上地方各級政府的民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的軍人優待、撫恤,以及軍隊干部退休養老工作。但有少數軍隊離休干部的養老工作主要由軍隊政治部門主管,現役軍人的有關福利待遇則由中央軍委有關部門負責制定政策并組織實施。現行軍人保障體制是一種自成體系的管理系統。四是效果好。社會保障作為社會發展的安全網和國民經濟運行的調節器,在克服社會分配不公和縮小社會貧富差距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軍人保障的作用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