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記那些波光與映像:李鴻源人生隨筆
滿額折

記那些波光與映像:李鴻源人生隨筆

定價
:NT$ 300 元
優惠價
90270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0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35篇真摯散文 35段人生交會時刻有意義的美好
李鴻源心底對這片土地最深的情感,
凝視過去,他試著找回與人與大地,生命與歷史的連結,看見更美好的台灣。

郭英聲
孫大川
張曉風
夏鑄九
林懷民 情感推薦

這一片是成長、那一片是故鄉,還有一片是路途,更多片是反省。每一個時刻、每一幅畫面,堆疊而成一棵呈現李鴻源真實人生的「大樹」,而台灣,就是供應這棵大樹養分和水分的土壤。

二〇〇九年六月,在考察長江三峽水庫的旅程,他坐在從重慶駛往宜昌的大船上,迎著夏夜晚風,有感於途中所經之處多是《三國演義》中所描繪蜀漢場景,於是提筆寫下第一篇論文、研究之外的散文體小文〈夜發重慶〉。從此,李鴻源開始在學校和政院,兩頭繁重的工作之餘,將多年來迴盪在心中的記憶片段,一片一片地捕捉下來。

這些文章記下成長的青春歲月,訴說與「水」結下的不解之緣;還有深深刻印在生命中的故鄉泰山,農村生活孕育了他的個性、滋養他的生命;還有讓他發現生命浩瀚與遼闊的貴人們,以及這一路走來的思考與反省,如內政部長任內視察南沙、台江和鰲鼓濕地時的有感而發,還有看著兒女日漸成長,因為為人父的焦慮而寫的〈為子祈禱文〉。

全書35篇,每一字、每一句,或是紀實,或有緬懷,或許還有強烈的批判,都讓我們看到有別於《台灣如何成為一流國家》中「工程師、科學家」的李鴻源,而是一個成長於這片土地的知識分子,對家園家鄉的無限愛戀,對台灣的真情至性。

作者簡介

李鴻源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
美國愛荷華大學土木暨環境工程博士
曾任內政部部長
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
台北縣政府副縣長
台灣省政府水利處處長

名人/編輯推薦

我與鴻源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人,我常常神經質的處在巨大的焦慮中,而他有著無比的毅力與耐心,同時對生活不拘小節,但,或許是這樣的反差,於是可以沒有負擔的輕鬆對話,我們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
我們在老音樂、老電影、老口味、老記憶……的話題中盡興,在不斷對話的過程裡,我看見一個始終懷抱著赤子之心,對未來充滿願景的李鴻源。

攝影家郭英聲

自序
波光與映像

明年,我的人生即將邁入一甲子。
回首在這近六十年的時間長廊,所踏出每一步的身後都留下些許光影。一個一早起床就急著去上學的小學生,一個日夜苦讀、拚命想擠入大學窄門的中學生,一個首次離家享受自由生活的青澀大學生。
一個身在異國,為爭取獎學金而每天浸在實驗室裡的研究生,一個初任教職的年輕副教授,一個享譽國際的資深教授,和一個指揮若定卻為立法院所苦的行政官員。場景從泰山、台北、台南到美國。
哪一個是我?每一個都曾經是我,但都不是當下的我。
我這一輩子習慣以「工程師」及大學教授自居。雖然在偶然的機緣下踏上仕途,從省政府水利處長、台北縣副縣長、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到內政部部長。但我一直保留著工程師及大學教授的思考邏輯、生活態度及價值觀。
從沒想過要將自己的生命經歷以及觀念、思想,用文字記錄下來,甚至是公諸於世。只是盡力在每個時期,扮演好當下的角色。
但是近年的台灣,變化實在太快。
作為一個工程師,我是畢生所學理論和自我理念的「實踐者」。但三十年過去,我卻看到在我手上完成,曾經引以為傲的水利工程,隨著時空環境的改變,反而成為扼殺河川生機的「殺手」;為了追求經濟的高速成長,我們歌頌人類打敗大自然的偉大,如今開始承受始料未及的後果。
看見,引人憂傷,更讓人輾轉難眠。因為對台灣這塊生我、育我的土地,有太多的感情和依戀。我開始尋思可能的出路和方法,於是將長年在工作上的觀察和心得,寫成《台灣如何成為一流國家》,在去年出版並引起廣大的迴響。
在寫作過程中,每每在思緒阻塞,或痛苦、憤怒無法宣泄,或被無力感填充之際,只能擲筆長歎,當生命有這麼多「無言」、「不語」的沈默時刻,文字,又如何能表達我對台灣這塊土地的情感於萬一呢?
但是,文字卻可能是我唯一可以將濃烈卻無形的情感,化為「具體」的工具。
二〇〇九年六月,在考察長江三峽水庫的旅程中,坐在從重慶駛往宜昌的大船上,迎著夏夜晚風,想起途中所經之處多是《三國演義》中所描繪蜀漢場景,深刻的感受到劉備、關羽等人的悲壯、掙扎及人生的無常,提筆寫下〈夜發重慶〉。
這是我在論文、研究之外,所寫的第一篇散文體小文。
從此我開始在學校和政院,兩頭繁重的工作之餘,嘗試將多年來迴盪在心中的記憶片段,一片一片地捕捉下來。
這一片是成長、那一片是故鄉,還有一片是路途,更多片是反省,於是,就這樣堆疊成一棵負載我的人生每個時刻的「大樹」,而台灣就是供應大樹養分和水分的土壤,不管我飛到天涯的哪個角落。
這棵大樹有四根粗壯的骨幹,有求學時代的青春歲月,記載著我從小到大的學校生活,從泰山國小、大華中學、建國中學,到在大學聯考跌跤,心有不甘地離開台北,南下就讀的成功大學,以及往後負笈美國愛荷華大學。從此改變一生際遇,讓算命師口中「命中缺水」的我,就此和「水」結下不解之緣。
第二根骨幹是我的「故鄉」。很多人從媒體報導,得到的印象都是我來自泰山「政治世家」,卻很少人知道,我們家是佃農出身,我從小跟著阿公一起下田,參與稻子生長過程的每一個步驟,滿山遍野都有我的蹤跡,大地滋養我的生命,農村生活更孕育了我的個性。
即使已離開農村四十多年,我仍習慣以一個來自農村的「鄉下人」自居。每次走過舟山路的台大實習農場,踏在熟悉的田埂上,總會將我的思緒帶回那五〇年代的泰山。
在過去將近六十年的歲月,我也親眼見證泰山從一個純樸的農村,放眼無際的良田美景,逐漸被醜陋的鐵皮屋、工廠所取代,清澈的河水被汙染變成「黑龍江」,如今連一塊完整的田地都不可得,這幾乎是台灣農村從南到北的共同命運。失去的美麗家園或許用工程手段尚可恢復,但昔日那純樸的民風、認真的生活態度,卻再也一去不返。
第三根骨幹則是一些在人生路途中遭遇的「貴人」。他們都是在我面臨黑暗和挫折時,陪著我走上「修行」道路的人,讓我在自己的專業之外,看到不同的人生風景,在有形的際遇中,認識無形的天道和宇宙,發現生命的浩瀚與遼闊。
第四根骨幹則是我在這一路走來的思考和反省。從最早引發我提筆寫作的〈夜發重慶〉,到在二〇一四年卸下內政部長一職,寫給同仁的公開信。隨著時光流轉,而有不同的心情展現,有在部長任內的視察行程中有感而發所寫,也有看著兒女日漸成長,因為為人父的焦慮而寫下的〈給下一代的一封信〉。
或許是從小記憶力特別好,也或許是無法忘情,文中記錄的每一個時刻、每一幅畫面,都在我的腦海中不斷迴旋、激盪。也因此每一字、每一句,或是有紀實、或是有緬懷,或許還有強烈的批判,但這一切,呈現的都是真實的我,我的部分人生以及對「台灣」的無限愛戀。
因此,我不會說這是本「傳記」,更不會說這是本「回憶錄」,因為回憶還沒有結束,我的人生也還在繼續。
這裡,只是暫時畫上「逗點」。
希望看到這本書的每個人,都能從中有所省思,看到台灣的過去,想到台灣的未來;哀愁,只適合永遠留存在過去,美麗才是我們的未來。

 

目次

推薦序 看見李鴻源 郭英聲
推薦序 空間對時間的承諾 孫大川
推薦序 治國平天下的抱負 夏鑄九
自序 波光與映像
第一部 波光映照的青春
上學
台南,第二個故鄉
愛荷華秋更深了
台大的教書生涯
月台

第二部 記憶裡的這些事
我的祖父李隨先生
我家的流轉歲月
泰山記事一--農村
泰山記事二--割稻
泰山記事三--廟會
淡水河的前世今生
新莊記事

第三部 生命中的那些人
記於幼華教授
老夏要退休了
記漢聲吳美雲
萬水姊姊,一路好走!

第四部 隨心與隨筆
生態池記
登觀音山
再訪鰲鼓
台江巡禮
造訪南沙群島
訪雪霸國家公園有感
二二八感言
尺度與氣度
李教授的夢
宗教與科學
論空
夜發重慶
泰州
讀《三輩子》有感
為子祈禱文
珍重再見
美麗與哀愁過後
海闊台灣

書摘/試閱

人生的月台 未完的旅程
回想這幾十年的歲月裡,跑遍世界許多大小城市,足跡踏遍各種不同的車站、機場、港口和月台,年代、規模、國度或許不同,但旅人的面貌和行為舉止,卻是大同小異。有低頭苦讀的學生,有閉目沈思的上班族,有耳提面命的母親,有依依不捨的戀人,當然也有那些占據整個座椅呼呼大睡的人。
年齡、身分、場景和時間不同,旅人的心情也不盡相同。學生眼盯著書本,口中念念有詞,心裡惦記著即將面臨的考試,還不忘抬頭,盼著公車的蹤影,深怕遲到了要挨罵、被記點。
上班族擔心訂單能不能拿到,股票是漲是跌,老闆的心情好不好。媽媽擔心即將遠行的孩子,衣服有沒有穿暖、會不會餓著。情侶則恨不得車子不要來到,可以一直依偎在一起。每一個人背後都有著不同的故事、不同的目標和心情,相信也都有一本難唸的經。
***
我的生命中,第一個接觸的車站是省公路局的泰山站。從初中開始,每天搭上清晨六點所發的第一班公車上學,晚上回到家也都快七點了。
印象中,泰山站總點著昏暗小燈,壁上漆成公路局藍白兩色,有個小小的售票窗口。迷你的店面內,除了兩條給旅客歇腳的長板凳之外,幾乎什麼也沒有,地面散了一地被旅客丟棄的票根,默默記錄一段段曾經走過的旅程。
而我的旅程終點,是仍屹立在原址的公路局台北車站西站,在當年它可是南來北往最重要的樞紐。
在那個沒有高速公路的時代,交通除了鐵路外,就是縱貫路,所有開往南部的車子都在西站發車,也以此為終點。「台中方面的車快要開了,往台中、沙鹿的旅客請趕緊上車」,這句話我足足聽了六年,至今仍不時縈繞在腦海深處。沙鹿,好奇怪的地名,從事公職後,足跡踏遍全省,但好像從來沒造訪過這個曾經每天要聽上好幾遍、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如今每次開車路經西站,仍依稀聽到它那熟悉的廣播喇叭聲,訴說著昔日的榮景。
上了大學後,台北火車站成了我最常出入的地方,斑駁的月台及月台上特有的鐵皮棚子,雖然離日治時代已久遠,仍散發出強烈的日本味道。我就是從這個車站,懷著滿心的不甘和強烈被放逐的感覺,奔向那從未謀面的南國。
搭上平快車,從台北到台南一趟要八個小時,是我們這群窮學生唯一的選擇,車廂內沒有冷氣,加上那時沒有菸害防治法,下車後總被熏得一身煙臭味。回宿舍時,除了趕緊換掉全身衣物外,常恨不得能扒掉一層皮
猶記得一九七五年的四月五日,一個雷雨交加的清晨,也就是在這個月台上,我從報上讀到蔣公去世的消息,報紙的紅邊全套黑印刷,全開的黑白兩色版面,帶著不祥之氣。
回想當時月台上只有稀疏幾個人,一位穿著軍服的軍人當場痛哭流涕。在那個「造神」的年代,大家真的以為天要塌了,我也懷著莫名的恐懼及哀傷的心,一路忐忑不安地到了台南。那天出了車站,發現街上已布滿各式各樣的大小靈堂,音樂全沒了,紅色彩帶及任何跟喜慶沾上邊的東西,全從街上消失。
就這樣,全國服喪了好幾個月,氛圍像極了今天的北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治時期台灣從北到南的毎一座大小車站,都是對全日本建築界公開徵圖,所以每一座火車站各有不同的建築風格,可惜戰後在一片「去日本的風潮中,加上國人普遍缺乏保存古蹟的正確觀念,至今所存不多。那些倖存的車站,仍在吃力地對抗盲目的都市開發,以及風雨歲月的摧殘。
現在的人很難想像,那個年代的火車「坐票」不容易買得到,我常因為不願意連站八個小時回台北,加上害怕夾雜著濃濃便當及香菸味道的怪味,選擇轉搭乘公路局車輛,從台南坐到嘉義,換車到台中,再到新竹,最後到台北。
公路局的車走縱貫路,一路上,風土民情盡入眼簾。當時因為交通不便,沿路可以看到每個地方的特色,連車站賣的食物也不盡相同。到了台中,我常常信步走到離車站不遠的「太陽堂」買幾個太陽餅,及包有花生粉的粉紅色麻糬,那甜中帶鹹的味道,令人至今難忘,說來那已是當時的大學生,能擁有的最高檔享受了。
這也是「太陽堂」最風光的時代。那時沒有收銀機,店員收了錢就直接塞入黑色的大櫃檯,街坊都在謠傳「太陽堂」賺了很多錢,而且錢都不存銀行,現金全埋在地下的金庫裡。
只是最近再吃太陽餅,不知道是太普遍了,還是心中對遙遠的過去有種「定見」,總覺得味道不如從前,而台中巿近年更因過度往郊區發展膨脹,車站附近也變得十分蕭條。前一陣子聽說太陽堂總店已結束營業,不勝唏噓。
一路換車,從台中晃到了新竹,車站附近充滿了貢丸及米粉的香味,讓人想不吃都難。
這樣一趟旅程,短則十二個小時,多要十五、六個小時。下車時一本書看完了,風景看夠了,該吃的小吃也都吃完了,心靈感到無比豐盈。曾有同學跟我試過一次,以後便敬謝不敏,我卻樂此不疲。
透過這樣的旅程,加深了我對台灣風土人情的了解,也孕育出對台灣這塊土地濃得化不開的情感。這些經驗對我日後到省府服務,及從事內政工作,都有著極深遠的影響。
車站月台,是旅程的終點與起點,是許多人對故鄉的最後記憶,是人們迎歡悲離的重要背景,〈壩橋折柳〉、〈背影〉及多少古今名著都以它為提材,生命中的悲歡離合,都展現在旅人們細微的肢體語言中。
在人生的舞台上,隨著任務的改變、角色的移轉,緣起與緣滅,也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無形月台。要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它?徐志摩說:「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但我個人比較喜歡趙元任的說法:「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了,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這幾年每逢寒冬時節,在各地旅途中趕路的我,眼看夕陽西下,鄉間炊煙四起,車子經過不知名的小鎮,家家亮起燈火,家人或圍坐在飯桌旁,或三三兩兩在路旁乘涼,對照車上稀疏的乘客,一股思鄉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那隱隱作痛的酸楚感覺,最近常在夢中被勾起,這是對逝去青春歲月的感傷呢?或是對那已消失殆盡的純樸台灣風土人情的緬懷?還是對台灣前景莫名的憂懼與盼望呢?
(2012/6/5)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7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