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論價值觀與價值文化(簡體書)
滿額折

論價值觀與價值文化(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99 元
定價
:NT$ 594 元
優惠價
87517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文化就其實質而言就是價值觀在社會實踐中的 X寸象化、現實化。文化的靈魂、精髓是它的價值觀 念或價值觀,其深層結構是它的價值體系,而價值 體系是價值觀的具體化。價值觀和價值體系一起構 成了一種文化的價值層面,可稱為一種文化體系的 價值文化層面,即價值文化。《論價值觀與價值文化》以價值文化為中 心,從價值觀與價值文化關系的角度著重對我國的 主流價值文化進行了較深入的探討,試圖從理論和 實踐的結合上揭示了我國主流價值文化的內涵和中 國特色,系統回答我國主流價值文化構建的必要性、 目標、任務和路徑,以為我國文化強國建設提供一 種可供參考的理論方案。

名人/編輯推薦

《論價值觀與價值文化》具有理論性、現實針對性和對策性,適合 黨政領導干部,倫理學、哲學、文化學、社會學專 業相關科研人員,以及文化愛好者參考閱讀。

目次

深入研究主流價值文化具有重大意義(代序) 尹漢寧 /ⅰ
前言 /ⅲ
第一章 研究我國主流價值文化的背景、任務與意義 /1
一、研究我國主流價值文化的時代和國際背景 /1
二、研究我國主流價值文化體現了對文化地位和作用的自覺體認 /2
三、研究我國主流價值文化要解決的三個核心問題 /4
四、研究我國主流價值文化要處理好的四對關系 /6
五、研究我國主流價值文化的意義 /10
第二章 論價值、文化與價值文化 /13
一、價值與文化 /13
二、文化與價值文化 /17
三、價值文化與價值觀及價值體系 /20
四、價值文化的存在形態 /23
第三章 論主流價值文化與非主流價值文化 /26
一、主流價值文化與非主流價值文化的共存共榮性 /26
深入研究主流價值文化具有重大意義(代序) 尹漢寧 /ⅰ
前言 /ⅲ
第一章 研究我國主流價值文化的背景、任務與意義 /1
一、研究我國主流價值文化的時代和國際背景 /1
二、研究我國主流價值文化體現了對文化地位和作用的自覺體認 /2
三、研究我國主流價值文化要解決的三個核心問題 /4
四、研究我國主流價值文化要處理好的四對關系 /6
五、研究我國主流價值文化的意義 /10
第二章 論價值、文化與價值文化 /13
一、價值與文化 /13
二、文化與價值文化 /17
三、價值文化與價值觀及價值體系 /20
四、價值文化的存在形態 /23
第三章 論主流價值文化與非主流價值文化 /26
一、主流價值文化與非主流價值文化的共存共榮性 /26
二、選擇“主流-非主流”價值文化模式之理由 /30
三、主流價值文化的形成與構建 /32
第四章 論我國主流價值文化的內涵、特質及其構建 /37
一、我國主流價值文化的內涵 /37
二、我國主流價值文化的特質 /41
三、我國主流價值文化與當代中國文化 /43
四、我國主流價值文化的雙重構建 /45
第五章 論社會主義價值文化的先進性 /49
一、社會主義價值文化的先進性還需進一步增強 /49
二、社會主義價值文化需要加強構建才能增強其先進性 /50
三、增強社會主義價值文化的先進性需要做出正確的戰略選擇 /51
第六章 公眾對我國主流價值文化的期待及其啟示 /53
一、公眾眼中的我國主流價值文化 /54
二、公眾期待什么樣的主流價值文化 /57
三、公眾產生上述看法和期待的原因 /59
四、公眾的看法和期待給我們的啟示 /61
第七章 當代中國價值觀的根本性質、核心內容和基本特征 /65
一、當代中國價值觀的根本性質 /65
二、當代中國價值觀的核心內容 /66
三、當代中國價值觀的基本特征 /68
第八章 中國夢與中國社會的終極價值目標 /70
一、中國人尋求社會終極價值目標的艱難歷程 /70
二、中國社會終極價值目標的正確性論證 /73
三、“中國夢”:中國社會終極價值目標的具有感召力的
當代概括和表達 /76
四、“中國夢”對于中國社會終極價值目標實現的重大意義 /78
第九章 中國夢與美國夢之比較 /81
一、美國夢的意蘊及其影響 /81
二、中國夢、美國夢的異與同 /84
三、中國夢與美國夢比較給我們的啟示 /89
第十章 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 /93
一、核心價值理念與核心價值體系 /93
二、普遍幸福:終極價值目標 /95
三、十種核心價值理念 /97
四、從理念到踐行的十條基本價值原則 /100
第十一章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的信念意義與規范意義 /103
一、從信念和規范兩種意義上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 /103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的信念意義 /104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的規范意義 /106
四、努力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轉化為內心信念和行為準則 /107
第十二章 核心價值理念與基本德性原則 /110
一、歷史的啟示 /110
二、核心價值理念與基本德性原則統一的基礎 /112
三、核心價值理念與基本德性原則各自的功能及其互補性 /114
四、努力實現核心價值理念與基本德性原則的良性互動 /116
第十三章 主流文化存在的三種樣態及我們的戰略選擇 /119
一、主流文化與非主流文化的概念及關系辨析 /119
二、主流文化的三種樣態 /121
三、兼收并蓄:我國主流文化建設應有的戰略選擇 /124
第十四章 關于我國主流價值文化構建的三個問題 /128
一、關于如何理解主流價值文化問題 /128
二、關于為什么我國當前要構建主流價值文化問題 /129
三、關于如何構建我國主流價值文化問題 /130
第十五章 論全面構建社會主義價值體系 /132
一、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 /132
二、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結構及特點 /135
三、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理論構建與實踐構建 /137
第十六章 論當代中國價值觀構建 /141
一、構建當代中國價值觀的歷史必然性和現實緊迫性 /142
二、當代中國價值觀的核心內容和基本特征 /144
三、構建當代中國價值觀面臨的難題及對策 /149
第十七章 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與中國價值觀構建 /153
一、構建中國價值觀勢在必行 /153
二、“中國價值觀”與核心價值觀的關系 /156
三、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與構建中國價值觀的同一性 /158
第十八章 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學術研究 /161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學理支持 /161
二、學理支持面臨的主要任務 /162
三、加強多學科的綜合協同研究 /164
第十九章 社會責任感與核心價值觀踐行 /165
一、社會責任感與核心價值觀踐行的內在關聯 /165
二、增強社會責任感對于核心價值觀踐行的重要意義 /166
三、增強社會責任感,自覺踐行核心價值觀 /167
第二十章 解放思想與全面深化改革 /170
一、改革:時代的主題和難題 /170
二、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173
三、思想解放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76
第二十一章 在借鑒與更新中完善中國民主理念
——西方民主理論的啟示和警示 /181
一、西方的六種主要民主理論 /181
二、西方民主論的啟示和警示 /184
三、中國民主理念構建的若干思路 /188
第二十二章 我國底線倫理秩序面臨的挑戰及其對策 /194
一、堅守底線倫理秩序的極端重要性 /194
二、當前底線倫理秩序面臨的嚴峻挑戰 /197
三、面臨嚴峻挑戰的原因 /199
四、應對挑戰的對策思路 /201
第二十三章 我國主流價值文化與教育考試機構文化建設 /206
一、主流價值文化與我國主流價值文化 /206
二、教育考試機構文化的定位、特質和結構 /209
三、在主流價值文化范導下加強教育考試機構文化建設 /212
第二十四章 中國近現代價值文化構建的歷史反思 /216
一、文化與時代背景 /216
二、構建的歷程 /221
三、深刻的反思 /229
四、走向新時代 /236
第二十五章 西方近現代主流價值文化構建的經驗教訓啟示 /242
一、文化淵源和推動力量 /242
二、構建的歷程 /246
三、要素、結構和特征 /253
四、經驗、教訓與啟示 /260
附錄 “和諧”解讀 /270
一、和諧之境 /271
二、社會和諧 /279
三、自然和諧 /289
四、心靈和諧 /297

主要參考文獻 /308
索 引 /310
編后記 /316

書摘/試閱

第一章 研究我國主流價值文化的
背景、任務與意義*
我國主流價值文化研究是在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價值和文化多元化,國際競爭既注重經濟、技術等“硬實力”又注重文化“軟實力”的時代背景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深入推進、我國正在從致力于建設社會主義經濟強國到同時致力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新的歷史形勢下提出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面臨的迫切需要研究解決的、具有重大歷史感和現實感的重大理論課題和重大實踐問題。準確把握提出我國主流價值文化問題的背景、意義與任務,對于我國主流價值文化的構建十分重要。
一、研究我國主流價值文化的時代和國際背景
從當今人類文明發展的階段來說,不同的理論參照系會有不同的看法。從當今全球交往的角度來看,當今時代是一個國家、民族間,包括各國人民之間交往日益頻繁,交往日益普遍化的時代。經濟全球化時代已經到來,經濟全球化強化了世界的相互依存性,要求人們立足整體和全局的高度思考和解決問題。
交往的普遍化給世界各國提出了文化交流的課題,也提出了文化沖突、文化霸權和文化和平共處、相互寬容的課題,給每個國家提出了如何對待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課題,特別是提出了在世界不同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相互競爭中,本國、本民族文化的核心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的課題。世界正在依照價值文化而進行劃分。在政治多極化的國際關系的新格局中,“文化霸權”、“文化滲透”、“普世價值”、“價值觀外交”、“文明沖突”、“為價值觀而戰”、“文化邊界”、“文化版圖”、“文化主權”等用語越來越被廣泛地使用。這一切表明,在今天世界的大舞臺,經濟、政治、文化密不可分地交織、融匯在一起。在政治干預、經濟滲透越來越行不通的情況下,一些國家大打文化牌,今天的國際競爭空前地表現為文化實力,即所謂軟實力的競爭。
當今時代已進入網絡化、信息化時代,信息時代使得信息成為社會最重要的社會資源。由于新科技革命的興起,科學技術成為“第一生產力”,信息、知識取代土地、資本,日益成為生產力的首要構成要素。隨著信息、知識價值的提升,價值觀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意義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網絡技術孕育了具有信息時代特征的文化形態,催生了網絡音樂、網絡游戲、網絡視頻、網絡文學、“博客”和“微博”等新的文化樣式。誰在網絡文化的發展上搶得先機,誰就能占領文化的制高點。
與市場經濟的高度發展、高新科學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如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相伴隨,全球一體化進程明顯加速,地球正在變成一個“小村莊”,“全球市場”正在形成,普遍交往成為可能,一系列全球性問題也凸顯出來。從全球性問題的角度來看,人類文明雖然已經高度發達了,但全球性問題還很多,如能源問題、糧食問題、環境和氣候問題、貧富分化問題、可持續發展問題、和平與安全問題等。這些問題本身凸顯出的文明和文化背后的價值觀,還需要進行深刻的反思和檢討。
在這種新的形勢下,民族國家的主權消解危機更突出、更明顯地體現在文化領域。文化爭鋒和文明沖突已經越來越危及一國的國家安全。西方國家借助強大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力量,在全球范圍內推廣其價值理念和文化信仰,給非西方國家帶來巨大的文化沖擊。文化價值觀上的獨立與自覺,是一個民族、國家自信、自立、自強的根本。構建文化自主權越來越起到維護國家安全的作用。在國際文化交流中,中國必須要保持自身的文化自主權和話語權。中國作為一個在國際舞臺日益發揮重要作用的發展中國家,文化軟實力在同世界互動中的作用更直接、更現實。當前,中國還面臨著敵對勢力通過價值觀和文化“西化”、“分化”的威脅。在這樣的背景下,加快提升我國國家文化軟實力,已經成為事關黨和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而緊迫的課題。通過價值觀和文化建設,繁榮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增強我國的軟實力、塑造一個良好的國家文化形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面臨的緊迫任務,也是實現我國“和平崛起”戰略的基礎和
關鍵。
二、研究我國主流價值文化體現了對文化地位
和作用的自覺體認
針對上述復雜的時代和國際背景,結合本國的國情和特殊的問題,出現了很多主張和見解。有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的未來展望,有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的呼聲,有環境主義者的熱情努力,有女性主義的主張,有后現代主義對現代性弊病的診斷,有第三條道路的探尋等。那么,在這種新的時代背景下,究竟應該以什么樣的視角認識文化,以什么樣的態度對待文化,以什么樣的思路發展文化?簡言之,今天的中國文化應該向何處去?
中國作為世界大家庭中的一員,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更離不開中國。中國曾經以自己獨特的文明和文化貢獻給世界以經驗和智慧,包括四大發明為代表的科學技術成果,包括系統有效的國家和政府的作用所發揮的集體效能,包括打造穩定的社會秩序的經驗,包括文明的包容性和同化力導致的文化持續延續,包括和平主義的價值觀對世界和平的貢獻等。但在面對西方的現代性文明的沖擊,尤其是科學和民主兩大“先生”背后所濃縮的西方文化成果的沖擊下,中國人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在近代,這些沖突表現為宗教的沖突,表現為對機械化和學習科學技術的持續爭論,表現為對發展商業的不同看法,表現為對發展現代企業和民辦與官辦的不同思考,表現為維護君主體制和采取君主立憲體制或民主共和制度的痛苦抉擇,表現為對文化背后的思維方法和精神意蘊的追問,表現為對國民性的痛苦反思。
中國向何處去,中國選擇什么樣的發展道路?這一問題現實地擺在國人面前。其中宏觀的問題是中西問題,是古今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近代思想家和政治家嘗試了中體西用、道器合一等各式各樣的解決方案。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也是中國文化向何處去的問題。中國自近代以來,一直面臨著重建中國文化的課題,面臨著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的課題,面臨著重塑國民性的課題。在歷史交匯點上,機遇和挑戰并存,知識分子需要認真履行起時代賦予的使命和責任。當然,這一工作是艱難的、復雜的,但卻是不能回避的。人們喜歡借用文人的語言說,當今這個時代是一個喜劇的時代,也是一個悲劇的時代。不過,我們不會忘記悲喜交加的感受。我們或許需要批判地借用一點胡適的樂觀,中西文化的交流沖突或許意味著一個新的文化融合時代的來臨。我們或許需要一點冷靜的悲觀,就像牟宗三的某種感受。“凡是一個時代,一個國家,民族生命與文化生命不能得到諧和的統一,這時代一定是惡劣的時代,悲劇的時代。”知識分子需要走出悲喜,勇于擔當,面對問題,研究問題,給出“藥方”,給出希望。中國文化道路問題是中國人的精神家園建設問題,是中國人的人文世界的建構問題,是中國文化的復興、繁榮與發展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對于我國文化的發展、我國文化地位和作用的定位,經歷了一個不斷深化、逐步清晰的過程。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深入,黨和國家越來越認識到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我國應當立足時代和實踐新發展,以新的視角認識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對于這種地位和作用,云杉在《文化自覺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強——對繁榮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思考》一文中做出了深刻的闡述:首先,文化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目標。一個文明進步的社會必然是物質財富和精神文化共同進步的社會,一個現代化的強國必定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協同發展的國家。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推進、物質文明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感到,GDP的增長、物質財富的增加,并不是社會發展的唯一目標、終極目標。其次,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也直接關系民生幸福,文化具有教育教化功能,但對民生幸福具有重要意義。文化是維系一個社會團結和睦的精神力量,具有教育人、引導人的重要作用;同時對于人類而言,文化是一種精神上的內在需求、普遍需求,也是終生相伴的需求。再次,文化直接貢獻于經濟增長,也對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發揮著重要作用。經濟發展既要靠改革、科技,也要靠文化。經濟文化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新趨勢,文化與經濟相融合產生的競爭力成為一個國家最根本、最持久、最難替代的競爭優勢。
十六大之后,我們黨確定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更加明確地把文化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和重要目標。這標志著我們黨在文化認識上的新飛躍,反映了我們黨在文化建設上的戰略眼光。今天,我們黨提出繁榮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中華民族和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強的表現,反映了我們黨對文化建設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對文化發展規律的把握達到了新高度。其中包含著對文化在歷史進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認識,對文化發展規律的正確把握,對發展文化歷史責任的主動擔當;包含著國家、民族、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也包含著立足自己的實際,依靠自己的力量,突出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文化發展道路的要求。我國主流價值文化課題的提出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發生的,構建我國主流價值文化是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強的表現和
要求。
三、研究我國主流價值文化要解決的三個核心問題
文化的核心是它的價值觀念或價值觀,文化的深層結構是它的核心價值體系。價值體系是價值觀的具體化。價值觀和價值體系一起構成了一種文化的價值層面,可以說是一種文化體系的價值文化層面。對于文化的結構人們有不同的看法。按照著名文化學家馮天瑜先生的看法,文化可粗略地分為技術體系和價值體系兩極。技術體系指人類加工自然造成的技術的、器物的、非人格的、客觀的東西;價值體系指人類在加工自然、塑造自我的過程中形成的規范的、精神的、人格的、主觀的東西;而技術體系和價值體系又經由語言和社會結構組成文化統一體,這個統一體就是廣義文化。文化的實質是“人類化”,是人類價值觀念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的對象化。因此,價值觀是文化的靈魂、精髓,而價值體系是文化的深層結構,價值文化是文化的內核和本質。今天,要繁榮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首先必須重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和價值體系的構建,必須重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文化構建。
今天的時代是價值文化多元化的時代。繁榮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成為當代中國的主流文化。與此相應,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文化也存在著如何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文化成為當代中國的主流價值文化的問題。在當代,任何一個社會都存在著多種文化,特別是存在著多種價值文化,這是不爭的事實。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自覺構建主流價值文化,使主流文化真正成為社會文化中占主導地位的文化。否則,社會的價值文化就是雜亂的,就是無特色、無核心、無內在結構的價值文化大雜燴。價值文化是雜亂的,文化也必將是雜亂的,整個社會也必將是雜亂的。今天,我們要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文化就是要構建當代中國的主流價值文化,通過這種構建實現作為主流文化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繁榮發展。
構建社會主流價值文化不是要實行文化專制主義,保留一種價值文化而扼殺其他的價值文化,而是要在多種價值文化并存在的情況下通過自覺的構建凸顯主流價值文化,鞏固和加強主流文化的主導地位,在共存共榮的前提下引導其他價值文化的健康發展。同時,構建主流價值文化的過程,也是一個吸收其他價值文化的合理內容,抵制不良價值文化的過程。正是要通過這個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良性互動過程,使社會價值文化成為一個“主旋律”與“多樣化”協調和諧共存和發展的有機整體。構建主流價值文化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帶動和引領整個社會文化的繁榮和發展,使主流文化與非主流文化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交映生輝、共同繁榮,實現整個社會和中華民族的文化繁榮發展。
中國正走在一個新的起點上,我們不得不面對社會結構的變化導致的階層的分化,以及由此帶來的價值觀變化;我們不得不面對市場經濟在形成人的價值觀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我們不得不面對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網絡空間對于價值觀多元化起著明顯的推波助瀾的作用(在互聯網環境中,抱怨、發泄、惡搞、低俗確已對國人的價值觀產生了巨大沖擊);我們不得不面對文化軟實力在國際競爭和改變國際關系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市場、階層變化、網絡空間、經濟全球化作為重要的推手,給我國主流價值文化的構建提出了三個核心的問題:
第一,如何整合多種價值文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51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