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手到病能除:二十四節氣經絡穴位養生(簡體書)
滿額折

手到病能除:二十四節氣經絡穴位養生(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2 元
定價
:NT$ 192 元
優惠價
87167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黃帝內經》認為人體經絡的變化與一年四季的冷暖變化相互對應。隨著自然界二十四節氣的變化,人體的臟腑、經絡、穴位、氣血津液也發生相應變化,并且還有著嚴格的季節性。本書告訴您:

1.了解人體經絡的作用------二十四節氣的特點與人體的關系

2.調護身體健康的鑰匙------經絡與穴位

3.掌握防病保健的法寶------推拿、艾灸、刮痧、拔罐

作者簡介

常小榮,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中醫藥大學針灸學教研室主任、湖南省高校教學名師、湖南中醫藥大學針灸學省級重點學科負責人及學術帶頭人、湖南省針灸學會副會長、中國針灸學會經絡分會常務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函審專家。她主持和參研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省部級研究課題,近年來發表有關針灸學術論文共80余篇。

名人/編輯推薦

不吃藥,不打針,節氣養生祛病。每天推拿10分鐘,健康一輩子。

權威的專家團隊編著;告訴您如何根據二十四節氣養生祛病的方法;約200張精美的經絡穴位定位圖;附贈“經絡穴位圖”。

目次

部分目錄


中醫學認為,人與自然界是統一的整體,人的生命活動與二十四節氣關系緊密,二十四節氣的變化會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功能不斷發生更替,二十四節氣養生是中醫“治未病”思想和“天人相應”思想的體現。四季氣候正常交替時,人體經絡也隨氣候正常運轉;當四季氣候發生異常時,經絡就會不通暢,人體就會產生疾病。常用的經絡穴位養生保健方法包括了艾灸、推拿、刮痧、拔罐等。
什么是二十四節氣/
四季的整體特征與人體調養/
二十四節氣與中醫養生/
二十四節氣與經絡穴位養生/
經絡穴位調養方法/
常用穴位定位法/
春季篇

部分目錄

中醫學認為,人與自然界是統一的整體,人的生命活動與二十四節氣關系緊密,二十四節氣的變化會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功能不斷發生更替,二十四節氣養生是中醫“治未病”思想和“天人相應”思想的體現。四季氣候正常交替時,人體經絡也隨氣候正常運轉;當四季氣候發生異常時,經絡就會不通暢,人體就會產生疾病。常用的經絡穴位養生保健方法包括了艾灸、推拿、刮痧、拔罐等。

什么是二十四節氣/ 

四季的整體特征與人體調養/ 

二十四節氣與中醫養生/ 

二十四節氣與經絡穴位養生/ 

經絡穴位調養方法/ 

常用穴位定位法/ 

春季篇

春季指從立春之日起到立夏之日為止,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和谷雨6個節氣。春季人體陽氣順應自然,向上向外疏發,氣候變暖,人體氣血活動隨之加強,新陳代謝漸趨活躍。春季養生宜順應陽氣升發、舒暢的特點,以固護少陽、養肝為要務,使肝氣順暢,養陽防風。春季易患疾病:流行病、眩暈、頭痛、高血壓、過敏性疾病等。經絡養生原則:調理肝經、膽經與胃經。 立春:養肝護陽,養肝重在疏泄(每年2月4日或5日)/ 

謹防心腦血管疾病,以調理肝經為主

穴位養生保健:太沖、肝俞、大椎、中脘

雨水:護脾疏肝,防濕邪(每年2月18日或19日)/ 

謹防寒濕之邪,以調理脾經、胃經為主

穴位養生保健:足三里、神闕、關元、脾俞、陰陵泉

驚蟄:平衡作息,提高疾病預防意識(每年3月5日或6日)/ 

謹防季節性的傳染病,以調理肝經為主

穴位養生保健:太沖、行間、腎俞、涌泉、足三里

春分:保持陰陽平衡,心情愉悅(每年3月20日或21日)/ 

謹防風邪和寒邪,以調理肝經為主

穴位養生保健:太沖、風池、命門、關元、脾俞

清明:重在養肝,乍暖還寒注意保暖(每年4月4日或5日)/ 

謹防風邪和濕邪,以調理肝經、脾經為主

穴位養生保健:太沖、合谷、風池、陰陵泉、大椎

谷雨:重養肝祛濕氣,忌焦慮防過敏(每年4月20日或21日)/ 

謹防風邪和濕邪,以調理肝經、脾經為主

穴位養生保健:太沖、陰陵泉、豐隆、風市

春季常用保健穴位/ 

預防春季易感疾病/ 

感冒/ 

穴位養生保健:列缺、合谷、迎香、風池/ 

花粉癥/ 

穴位養生保健:印堂、迎香、合谷、肺俞/ 

過敏性皮炎/ 

穴位養生保健:曲池、大椎、肺俞、腎俞/ 

頭痛/ 穴位養生保健:列缺、風池、百會、太陽/ 

旅行性腸胃炎/ 

穴位養生保健:足三里、天樞、中脘、神闕/ 

夏季篇

夏季指從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為止,包括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6個節氣。夏季氣候炎熱而生機旺盛,是一年四季里陽氣最盛的季節,亦是身體新陳代謝旺盛的時期。故而,夏季養生以養心陽、健脾祛濕為主,使心、脾之陽氣充足,人體陽氣旺盛,宣發于外,氣機宣暢,通泄自如。夏季易患疾病:中暑、傳染病、消化系統疾病。經絡養生原則:調理心經、心包經、脾經與胃經。

立夏:早睡早起,注意養陽(每年5月5日或6日)/ 

謹防心血管疾病,以調理心經為主

穴位養生保健:神門、內關、大椎、至陽

小滿:健脾利濕,清心祛暑(每年5月21日或22日)/ 

謹防濕邪,以調理脾經、胃經為主

穴位養生保健:足三里、豐隆、三陰交、內關

芒種:晚睡早起,順應陽氣(每年6月5日或6日)/ 

謹防暑濕之邪,以調理心經、脾經為主

穴位養生保健:神門、陰陵泉、大椎、百會

夏至:補養心陰,以防陰不潛陽(每年6月21日或22日)/ 

謹防陰不潛陽,以調理心經為主

穴位養生保健:陰郄、神門、腎俞、關元

小暑:起居要定時,勿貪涼露宿(每年7月7日或8日)/ 

謹防暑邪,以調理心經、胃經為主

穴位養生保健:神門、足三里、豐隆、百會

大暑:寧心安神,恬淡虛無(每年7月23日或24日)/ 謹防暑邪,以調理心經、脾經為主

穴位養生保健:神門、陰陵泉、三陰交、百會

夏季常用保健穴位/ 

預防夏季易感疾病/ 

中暑/ 

穴位養生保健:足三里、內關、大椎、百會/ 

急性胃腸炎/ 

穴位養生保健:陰陵泉、足三里、上巨虛、天樞/ 

冠心病/ 

穴位養生保健:內關、陰郄、膻中、豐隆/ 

紅眼病/ 

穴位養生保健:睛明、攢竹、絲竹空、太沖/ 

日光性皮炎/ 

穴位養生保健:四白、頰車、勞宮、尺澤/ 

書摘/試閱

基礎篇

什么是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指二十四個時節和氣候,是根據一年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引起的地面氣候演變,將一年分為二十四段。春秋時期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個節氣,秦漢年間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于歷法,至此二十四節氣完全確立。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基礎篇圖1)。在月首的叫“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個節氣。在月中的叫“中氣”,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12個節氣。“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基礎篇圖1二十四節氣 “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稱為“四立”,表示4個節氣的開始,一般在每年公歷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四立”是天文季節的開始,氣候一般還在上一季節,如立春時分黃河流域仍為隆冬。

“至”是極、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稱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到來,一般在每年公歷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前后。夏至,太陽直射北緯235度,黃經90度,北半球白晝最長。冬至,太陽直射南緯235度,黃經270度,北半球白晝最短。

“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稱為“二分”,表示晝夜長短相等,一般在每年公歷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春分、秋分,太陽直射赤道上,黃經分別為0度、180度,晝夜相等。

春季六節氣:春雨驚春清谷天

“春”,立春:春季開始,萬物復蘇,生機勃勃。公歷每年的2月4日前后。

“雨”,雨水:表示降雨開始,雨量逐漸增多。公歷每年的2月18日前后。

“驚”,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這時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公歷每年的3月5日或6日。

“春”,春分:春季的中間,晝夜平分。公歷每年的3月21日前后。

“清”,清明: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明潔,逐漸轉暖,草木繁茂之意。公歷每年的4月4日或5日。

“谷”,谷雨:雨量充足及時,谷類作物茁壯成長,意味著雨生百谷。公歷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

夏季六節氣:夏滿芒夏兩暑連

“夏”,立夏:夏季開始。公歷每年的5月6日前后。

“滿”,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公歷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

“芒”,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種開始。公歷每年的6月5日或6日。

“夏”,夏至:夏天到, 此時白天最長,夜晚最短。公歷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

“兩暑”,小暑、大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分別是公歷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公歷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

秋季六節氣:秋處露秋寒霜降

“秋”,立秋:秋季開始,氣溫逐漸下降。公歷每年的8月7日或8日。

“處”,處暑:暑天即將結束的日子。公歷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

“露”,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公歷每年的9月7日或8日。

“秋”,秋分:秋季的中間,晝夜平分。公歷每年的9月23日前后。

“寒”,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公歷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公歷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

冬季六節氣:冬雪雪冬小大寒

“冬”,立冬:冬季開始。公歷每年的11月7日前后。

“雪”,小雪:開始下雪。公歷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

“雪”,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公歷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

“冬”,冬至:進入“數九”寒天,白天短,夜晚長。公歷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

“小”,小寒:氣候開始寒冷。公歷每年的1月6日前后。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公歷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

四季的整體特征與人體調養

春季:天地俱生,萬物以榮,養生以固護少陽、養陽防風為主

春季指從立春之日起到立夏之日為止,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和谷雨6個節氣,春季萬物復蘇,柳絲吐綠,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自然界生機勃勃,陽氣開始升發。與此同時,人體陽氣順應自然,向上向外疏發。春季,較之寒冷的冬季,氣候變暖,人體氣血活動隨之加強,新陳代謝漸趨活躍。

春季,與之對應的五臟為肝,對應的六腑為膽,肝與膽互為表里相關臟腑。中醫學認為,肝屬木,喜條達,與春令升發之陽氣相應。春季,陽氣初生之季,屬少陽之氣。少者,小也,意味著春天的陽氣微微初升,不像夏季的那么隆盛,需要精心養護。因此,春季養生宜順應陽氣升發、舒暢的特點,以固護少陽、養肝為要務,使肝氣順暢,養陽防風。春季養生,情志上倡導心胸開闊,樂觀愉快;飲食上以清淡、溫熱為宜,適當食用辛溫升散的食品,如:麥、棗、豉、花生、蔥、香菜等,而少食生冷黏雜之物;運動健身方面,多散步,踏青出游,放風箏,多做戶外活動,但注意春季霧多,風沙也大,初春時晨練不宜太早,鍛煉時肢體裸露部分不宜過多,以防寒潮誘發關節疼痛,運動后脫穿衣服要注意預防感冒。

夏季:天地氣交,萬物華實,養生以護心陽、健脾祛濕為主

夏季指從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為止,包括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6個節氣,古時分為孟夏、仲夏、季夏3個階段。《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夏季天地陰陽之氣相交,自然界萬物繁榮、茂盛、秀麗。夏季氣候炎熱而生機旺盛,是一年四季里陽氣最盛的季節,天人相應,對應人體而言,夏季亦是身體新陳代謝旺盛的時期。

夏季,與之對應的五臟為心,對應的六腑為小腸,心與小腸互為表里相關臟腑,心經與小腸經互為表里經絡。暑為夏季之主氣,與心氣相通,心主血脈,汗為心之液。暑性屬陽,其性升散,侵入人體,常見腠理開而多汗。大量汗液的流出,使人體容易疲勞,感覺耗氣,即所謂“氣隨汗泄”,故而需要養心陽。長夏與脾相通,脾與胃互為表里相關臟腑。脾為人體后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以供應人體四肢百竅。脾為土臟,喜燥而勿濕,濕為長夏之主氣,其性屬陰,重濁而黏滯,好傷人體脾陽。故而,夏季養生以養心陽、健脾祛濕為主,使心、脾之陽氣充足,人體陽氣旺盛,宣發于外,氣機宣暢,通泄自如。夏季養生情志上要做到神清氣和,心態平和,“心靜自然涼”;飲食上,清淡爽口,易于消化,可服用清淡消暑、補益氣陰之品,如綠豆、蓮子、山藥等,少食或不食肥甘油膩之品,切忌貪涼飲冷太過;運動方面,順應夏季陽盛于外的特點,適度運動,運動宜安排在清晨或傍晚進行,可選擇太極拳、瑜伽、游泳等,以避暑熱。

秋季:天氣以急,地氣以明,養生以滋肺陰、降肺氣為主

秋季,指從立秋之日到立冬之日為止,由炎熱夏季到寒冷冬季的過渡季節。《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時至秋令,自然界的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碧空如洗,地氣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6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