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書卷溫情(簡體書)
滿額折

書卷溫情(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25 元
定  價:NT$ 150 元
優惠價:87131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書卷溫情》系作者萬宇的讀書隨筆,分“新時代的‘舊時月色’”、“尋找一群‘有毛病’的人”、“開拓兒童的精神生活”三輯。作者主攻兒童發展心理學和閱讀學,探索以閱讀開拓兒童的精神生活,有寬泛的閱讀視野及良好的藝術修養,文筆清新流暢。
《書卷溫情》是全民閱讀書香文叢之一。

作者簡介

萬宇博士,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名人/編輯推薦

《書卷溫情》是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萬宇的書評選。全書共分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對圖書出版前景文化思考的文字,思致敏銳獨到;第二部分多談民間刊物、評書籍裝幀大家以及南京書店地圖等,都既有巧思又爽暢可讀;第三部分是從孩子們的心理和母親的視角出發,對兒童閱讀領域殫精竭慮的種種思考,是極具現實意義的。

萬宇又要出書了。前不久剛翻閱完她的《中國現代學人論學書信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印象是她在追尋一個新的視閾,一片新的天空。幽微的書香余味仿佛還在鼻翼縈繞,她的新著《書卷溫情》又將面世。前者是她的博士論文,漂漂亮亮的大開本,掂在手中沉甸甸的;后者是校樣稿,瀏覽罷這部新書稿,禁不住有許多話要說——對萬宇,也對即將捧讀這本書的讀者朋友。當然,也對我自己。
書的確是有溫度,有氣味,甚至是有靈魂的。記得上初中時,我有了一個小書架,很小很小,只有兩層,要架在桌子上。但那是我閱讀收藏的起點。我喜歡新書的油墨氣息,更喜歡舊書特有的紙張味。我常常一邊摩挲著書頁一邊閱讀,若是舊書卷了角,便仔細地一一將其撫平,樂在其中,不亦快哉!對于一個喜歡閱讀的人,大約無不尊奉“不閱讀,毋寧死”的格言。同氣相求的愛書人對書的感覺差不多是一樣的,如同萬宇所說,是一群“有毛病”的人,或稱之為“有怪癖”的人。不過,這“毛病”是不必克服的,也是無法克服的。如此“怪癖”也是頗為可愛的,甚或是彌足珍視的。
手邊有一本愛書人寫的小書,自說白話,寫得非常真切,也特別好玩,很值得“有毛病”的同道細細品讀。它就是許鈞主編的“法蘭西書庫·睿哲系列”叢書中的一種,法國女作家安妮·弗朗索瓦《閑話讀書》(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書的篇幅不大,薄薄的小開本,每篇文字亦不多,癡迷于讀書藏書的作者娓娓道來,瑣屑中不乏興味盎然,平樸中不時有閑趣流出。
安妮的一個說法特別引起了我的注意。她說:“直到現在,在我眼里,電影與電視遠不及書本的魅力大。”這也是我老早就想說的話。時下媒介多元,誘惑林林總總。我以為,在這五花八門、陸離光怪之中,潛心閱讀仍是其他媒介所無法替代的。這是因為:文字的魅力無限闊大,是一切聲像圖以及具象物事所不能比擬的。被譽為“俄羅斯大自然的歌手”的普里什文,還有被譽為“日本自然美的發現者和浪漫的自然詩人”德富蘆花以及德國的赫爾曼·黑塞等人的文字,如何能以聲像而再現呢?我國古代莊子、劉勰、司空表圣等人的文字亦復如此,更不要說中外經典作家和思想家們哲思睿想的文字了。
話題稍嫌遠了,再說說萬字的文字。如其人一樣,萬宇的行文流淌著一種淡雅與安詳,往往于不動聲色中透出雋永明暢的韻律。不喧鬧,不刻意,輕涂淡抹,蓄素守中,寫來似不費工夫,讀來但覺其靜謐。你看她的書評或是對當下文化建設、閱讀事宜等思考的文字,全然是平心靜氣、兀兀而談,既不溢美,亦不按捺,價值判斷與自家取向便悄然而出了。本書三部分中,均不乏精到獨見的文字。第一輯中是對圖書出版前景文化思考的文字,見其思致之敏銳與獨到。第二輯中多談民間刊物、評書籍裝幀大家以及南京書店地圖等,都既有巧思又爽暢可讀。前面我談了文字魅力之不可替代,主要指的是紙質書籍的閱讀,電子讀物不在討論視野之中,安妮大概也是不收藏電子版書籍的吧?想來紙質文獻將來也不會消失,愛書人關心出版前景和閱讀環境便是自然而然的事。
近年來,萬宇對兒童閱讀問題特別關注,于是就有了本書第三輯中的文字。作為一個母親,她將心比心,所思所想皆從孩子們的心理和母親的視角出發,故其在這個領域殫精竭慮的種種思考,是極具現實意義的。其中所談到的繪本教學問題,格外引發了我的興趣。
我們這代人小時候都喜歡看連環畫,這種俗稱“小人書”的讀物當時是那樣的令我們著迷。對于剛剛具有初步閱讀能力的孩子,當年的“小人書”可謂功莫大焉,創作連環畫的畫家們的歷史功績亦不可磨滅。魯迅先生早年就曾充分肯定過連環畫,認為“連環畫不但可以成為藝術,而且已經坐在‘藝術之宮’里面了”,并主張連環畫家“應該研究歐洲名家的作品,但也更應該注意于中國舊書上的繡像和畫本”,即多方面汲取營養,以充實自己的創作,如此“大眾是要看的,大眾是感激的”(《“連環圖畫”辯護》《魯迅全集》(4)第448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版)。如今連環畫已不見蹤影,代之以大開本的、花花綠綠的,印刷似乎豪華有余、質樸不足的畫本。當然,其中也有品質比較好的,一些從國外引進或翻譯的兒童畫書頁頗有意趣。然垃圾也不少。關鍵在于選擇,出版社和家長均須格調高些,手眼別具些。萬宇關于繪本教學的觀點非常鮮明,謂繪本教學必須區別于語文課,應在發掘和培養孩子的藝術氣質與藝術鑒賞力上下點工夫。對此我并無異議,問題是如何精選繪本,取其上而得之,以免敗壞了孩子們的趣味。未知萬宇以為然否?
萬宇曾是我的同事,也是我忘年交的小朋友。她好讀精思,也很有靈氣。尤其是不為所謂學科之所囿,視野極為開闊,因而她的文字才能灑脫自如。她喜歡好的文字,自己的文字也力求精到。所有這些,讀者在讀亍這本書后,是不難領略到的。她書稿告竣,囑余為序,拉雜寫來,不計工拙,亦不知貼切與否?
因了種種羈絆,年來寫東西少而又少。萬宇命筆,無以為卸,遂勉力絮聒成篇。陶令有詩云:“良才不隱世,江湖多賤貧;脫有經過便,念來存故人。”(《與殷晉安別》)
尚企萬宇良才不怠,勤于筆耕,多有建樹;若得一晌閑暇,能來舍下品茗清神,以卻勞攘,相與析疑,以釋胃礙。是盼。
甲午初春于茗花齋
(王星琦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目次

新時代的“舊時月色”
“新”世界中的“舊”書堆——讀徐雁的《舊書陳香》
作為“文化事件”的“推薦書目”——由《胡適與整理國故考論》說開去
一紙信箋承載的……——《對中國現代學人論學書信研究》自序
老味道新機遇:舊書業的百年——評徐雁的《中國舊書業百年》
書海拾珠貝——讀宋慶森的《書海珠塵》
永恒的靈魂:江南文化世家
云絮牽過藏書的樓角:江南藏書樓
尋找一群“有毛病”的人
尋找一群“有毛病”的人——小記“繁花圖書館”
來自一本民間讀書雜志的幸福——讀董寧文的《開卷閑話續編》
南京的書店地圖:城市的隱秘花園
書寫者的永恒形象——讀《文字與書寫:思想的符號》
永恒的姿態——《閱讀史》禮記
書架的自我——讀《書架的故事》
新時代的“舊時月色”
“新”世界中的“舊”書堆——讀徐雁的《舊書陳香》
作為“文化事件”的“推薦書目”——由《胡適與整理國故考論》說開去
一紙信箋承載的……——《對中國現代學人論學書信研究》自序
老味道新機遇:舊書業的百年——評徐雁的《中國舊書業百年》
書海拾珠貝——讀宋慶森的《書海珠塵》
永恒的靈魂:江南文化世家
云絮牽過藏書的樓角:江南藏書樓
尋找一群“有毛病”的人
尋找一群“有毛病”的人——小記“繁花圖書館”
來自一本民間讀書雜志的幸福——讀董寧文的《開卷閑話續編》
南京的書店地圖:城市的隱秘花園
書寫者的永恒形象——讀《文字與書寫:思想的符號》
永恒的姿態——《閱讀史》禮記
書架的自我——讀《書架的故事》
“畫書皮子的”詩人曹辛之——從曹辛之的書籍裝幀藝術說開去
“錢封面”的中國味道
新詩的舊賬——從未刊的《小春集》封面說開去
墨團團里天地寬——談《六朝松藝文筆叢》
“看了那吳山青似越山青”——讀王星琦先生的《元曲與人生》
閱讀:從詩意的逃遁到理性的追問——從王余光先生的《名著的閱讀》說起
閱讀是一種情愫
開拓兒童的精神生活
閱讀:開拓兒童的精神生活
邂逅閱讀的雜花生樹——談談兒童閱讀環境創設
兒童閱讀的全面營養餐
定制兒童個性化閱讀計劃
繪本教學不是“語文”課
最好的繪本課
根的記憶與延續——對于兒童讀經的思考
我拿什么奉獻給你,我的小孩?——評劉士林主編的“小放牛叢書”
后記 書的溫度

書摘/試閱

周遭外在的這個世界天天“刷新”得讓人有點不知所措。泥石流般的萬千資訊以病毒般的速度傳播,移動電話即時QQ似乎還不夠快,微博、微信、微群這些新的功能飛快地刷新著現代人的生活方式,也啃噬著本應屬于晨昏雨雪、四季相思、悠閑寂寞、讀書云游的時間,人人患了強迫癥似的時刻刷著手機。這個世界有點上“火”,有藥可解嗎?
在這一整個中國都有點“上火”的盛夏,靜夜借一朵不明不暗的小小臺燈之光焰,慢慢讀這樣一本開本盈掌、文字雅致的寫“舊書”的新書《舊書陳香》(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年版),真如“天生白虎湯”,正好用來下下浮躁的“心火”,讓自己和世界面對面,談一談,想一想,新思舊緒,紛至沓來。
愛舊書,似乎已成一“癖”,眼看值得珍藏的舊書越來越少,愛舊書的人也越來越稀,愛談舊書的人也往往被看成是“文化保守主義”者,有點不合這個日新月異的新世界。單看這些寫“舊書”的書的出版情況,也能看出它們目前的處境一二。從不“單刀赴會”,基本都以“組團”的形式出版,印數越來越少,裝幀越來越精致,定價也越來越高,由面向大眾的廣譜“營養素”,漸漸變成小眾讀者把玩的“藝術品”,舊書似乎真成了一點舊時朦朧月色,照耀著一條通幽曲徑,蜿蜒曲折守護著一個小小秘密花園。徐雁教授在文中曾言“我嘗要求門下女弟子‘滿懷古典的情志,行走在時尚的都市’”(《借卞之琳(音塵集)說話》),這古典與現代的對照與寄望,其實也是作者寄予新時代的心愿與宿夢。
古人曾言,人而無癖,不足以交。如果都是人人都想當“錢串子”,心心念念著“官位子”,那么這個世界該有多么乏味、多么荒蕪。一點小癖好,一點小興趣,也許是一本小小的非官方的小雜志,也許一個小小的夢想“尋找生活中最可貴的詩意”,因為有一種大大的堅持,始終不為時代的洪流所裹挾,靜靜的種植一小片屬于自己的香草,辛勤耕種,將這香氣脈脈的花朵呈現給大家,這是《舊書陳香》中最感動我的地方,也是最值得敬佩的地方。
就如他筆下的“小雜志”,令人親近又有品有骨。“雁齋主人不時會接到郵差送來的此類小雜志,送到先瀏覽,然后擱置床頭,以待心境佳時或者糟時再看。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登堂入室。也真就成了密友,常常是可以聯著床說說夜話的。”(《秋游文壇(芳草地)》)親近似密友,又錚錚然有傲氣,“中國特色小雜志”,千萬不要為了謀求虛妄的“長治久安”而被“招安”。當雜志被“體制化”之日,有可能就是“小特色”喪失的開始。“‘中國特色小雜志’的廣闊天地,就是邊緣化的那點荒郊野地,它的使用面積不過是‘一畝三分’。這也是他的人文宿命。”《秋游文壇(芳草地)》)有所堅持,有所放棄,這種品格與舊書相仿。
所謂“小雜志”完全不是開本上的一個概念,而是一種文藝精神領域的標識。上個世紀前葉的歐美國家的很多“小”雜志,往往是關注文藝新人新作的、可以不發稿費的一種雜志,編者和投稿者都沒有求利的動機,雙方都不在乎雜志的“發行量”,可以說是毫無“市場觀念”,只重在彼此間思想的傳播和觀點的交流,因此,編者、作者也就沒有功利性;在思想主旨上應偏向激進,偏向于時代精神的表現。“另外,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原因,它們的存在,往往也是短命的”。在民國時期,很多“同人雜志”也有這樣的味道,很多小雜志是新詩的搖籃,是共同志趣的交匯處,很多近現代文化名人的文學生涯、文化腳步,都是從“同人雜志”起步。現在坊間的一些“同人志”也有類似無功利色彩的“同聲以求”的味道。
P1-4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3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