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鵝湖書院(簡體書)
滿額折

鵝湖書院(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8 元
定價
:NT$ 168 元
優惠價
87146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從歷史沿革、教學管理、祭祀、藏書、學田、建筑、碑刻、詩賦、歷史名人等對鵝湖書院進行了通俗而全面的介紹。

作者簡介

王立斌,江西豐城市人,江西省上饒市鵝湖書院風景名勝區管委會研究員、江西書院研究會副會長,著有《覓古探幽》《鵝湖書院》《辛稼軒鉛山瓢泉詞選》《鉛山縣文物志》《紫陽遺墨》《鵝湖書院的起緣》《新修鵝湖書院志》《鵝湖書院史話》等專著。
劉東昌,科學發展觀首席專家,文化學者,北京大學國家軟實力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大學中國書院課題組負責人,中華書院執行院長。著有《國家軟實力概論》《中華文化軟實力讀本》《中外軟實力比較》《文化——行走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圖像思維與文學》等著作。2007年獲 “中國節慶十大理論人物”獎。

名人/編輯推薦

王立斌、劉東昌編著的這本《鵝湖書院》為《中國書院文化叢書》之一。本書從地理環境、歷史沿革、教學管理、規制、建筑、碑刻、詩賦、名人等方面對書院進行了全面的介紹。本書作者在鵝湖書院工作三十余年,對書院甚是了解,且掌握了大量的相關資料,故本書內容詳實,資料豐富,且配有與之相關的圖片,是一本了解和研究鵝湖書院的很好的讀物。

江西有個鵝湖書院。鵝湖書院有個王立斌。
鵝湖書院的名號,從前的讀書人幾乎沒有不知道的。書院坐落于武夷山的余脈、鵝湖山的北麓,是大儒朱熹、陸九淵、呂祖謙的過化之地。書院的前身是鵝湖寺。唐大歷中,洪州馬祖道一弟子大義禪師來此開山植錫,大闡宗風,一時香火極盛,亦為文人雅士邀集之所。
書院之建及其日后的聲名遠播,蓋因于這里曾發生了中國學術史上兩次影響極為深遠的“鵝湖之會”。南宋淳熙二年(1175)春夏之交,呂祖謙訪朱熹于寒泉精舍,相與讀周敦頤、張載、二程之書,采六百余條,編《近思錄》。五月,呂祖謙見朱、陸平日操論有所不同,盼能有所折中,遂約陸氏兄弟(陸九淵、陸九齡)相會于鵝湖寺,此即第一次“鵝湖之會”。這次鵝湖之會涉及問題甚多,中心問題是“論及教人”。據《象山年譜》引朱泰卿的回憶:“鵝湖之會,論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觀博覽而后歸之約。二陸之意,欲先發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覽。朱以陸之教人太簡,陸以朱之教人為支離,此頗不合。先生更欲與元晦辯,以為堯舜之前,何書可讀?復齋止之。”朱熹、陸九淵、呂祖謙是南宋理學三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宋乾、淳以后,學派分而為三。朱學也、呂學也、陸學也。三家同時,皆不甚合。朱學以格物致知,陸學以明心,呂學則兼取其長,而復以中原文獻之統潤色之。”(全祖望《同召三先生書院記》)是以“鵝湖之會”的意義可以想見。第二次“鵝湖之會”發生在淳熙十五年(1188),會晤的主角是陳亮與辛棄疾。是年冬,陳亮約辛棄疾、朱熹仿淳熙二年“鵝湖故事”,至鉛山紫溪相會,商談世事與學問。朱熹失約未至,陳、辛二人遂在“鵝湖同憩,瓢泉共酌,長歌相答,極論世事,逗留彌旬”,成為中國歷史上的又一段佳話。
鵝湖書院創建于南宋淳韋占間,起初并不叫鵝湖書院,而是命名為文宗書院。據史籍記載,先是“信州守楊汝礪建四先生祠堂于鵝湖寺,勒陸子詩石”,江東提刑袁甫嘗作《四賢堂贊》。淳祜十年(1250),江東提刑蔡抗請于朝,宋理宗賜名文宗書院,蓋取“斯文宗主,存神過化”之意。也有的說是為了紀念朱熹,因為朱熹的謚號是文宗,至有“鵝湖朱陸講道處,書院獨以文宗名”的詩句。
正式取名鵝湖書院是明代的事情。景泰五年(1454),代宗皇帝下旨委托大理寺正卿李奎、江西巡撫韓雍對文宗書院重新擴建,增設了泮池、書樓、四賢祠,并在祠內重塑了朱、呂、二陸的四賢塑像,第一次以鵝湖書院命名。江西是書院的發達之邦,自唐以降,歷宋元而至明清,書院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數量之多,遍布范圍之廣,影響之大,在全國無出其右,而鵝湖書院又是其中的佼佼者。當時,“大江以西古稱文獻之邦,書院之建不知有幾,惟鵝湖之名與白鹿并稱天下”。清順治四年(1647),江西巡撫蔡士英捐資擴建鵝湖書院,并立碑將其與白鹿書院、象山書院、白鷺洲書院列為江西四大書院。康熙五十六年(1717),鵝湖書院進行了一次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修復擴建工程,使書院占地面積達2.1萬平方米,以其恢宏的氣勢、超大的規模和在書院中的地位與影響,被譽為天下四大書院之首。
書院的產生是中國傳統教育的一大貢獻,是古代學校的一種重要形式。具有學校性質的書院多是在私家聚書、藏書的基礎上產生并發展起來的,是師法與家學相結合的產物,是官學的補充,一些知名的書院往往也獲得官府和士紳的支持。這些書院對中國歷史上的文化積累、知識傳遞、人才培養曾產生過積極的影響和重要的作用。清朝末年,科舉廢而近代教育興,書院式微,“俯仰之間,已為陳跡”。此后,鵝湖書院相繼成為鵝湖師范學堂、鵝湖初師、乙種商業學校、信鵝中學、鵝湖中學、信州農業專科學校等。
人民政府高度重視歷史文化遺產。1957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將鵝湖書院列為首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近年,省文物部門和當地政府撥付專款,對書院進行了一次重大維修。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修葺后的書院,又恢復了往日的容貌,并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文物旅游單位正式對外開放。200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王立斌同志是鵝湖書院的守護者,從事書院的保護管理丁作已30余年,原為鉛山縣博物館館長兼副研究員,現為上饒市鵝湖書院管委會副主任,研究員。他是一位很有學養的文史研究者,是鵝湖書院研究方面的專家。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余堅持搞科研,筆耕不輟,已有《江西鉛山考古論叢》、《鉛山縣文物志》、《鵝湖書院》、《稼軒鉛山瓢泉詞選》、《覓古探幽》、《紫陽遺墨》等著述問世,多獲專家和同行的好評。
立斌同志的文章,很早的時候曾拜讀過一些,不過與他相識,還是在來文化部門工作以后,經常在全省的文物工作會議期間,或是赴上饒、鉛山檢查文物工作時,聽其談論研究心得,深為他的鉆研精神和不俗的學術業績而感嘆。日前,立斌同志以新修《鵝湖書院》殺青,再索序于我。本來,自離開學術部門以后,自感心力不濟,于友朋間的為序作跋之事,一概拱手相辭。惟立斌同志催者再,情殊難卻,故不辭喋喋,略抒鄙見,不知作者以為然否?尤幸讀者有以教之。謹序。
曹國慶
2013年7月于南昌青山湖畔

目次

第一章 鵝湖書院的地理山川
1.秀美峻絕的鵝湖山
2.葛玄與鵝湖玉虛觀
3.禪宗勝跡鵝湖寺
第二章 鵝湖書院的歷史沿革
1.宋代鵝湖書院
2.元代鵝湖書院
3.明代鵝湖書院
4.清代鵝湖書院
5.改制后的鵝湖書院
第三章 鵝湖書院的教學與管理
1.鵝湖書院的教學方法與形式
2.鵝湖書院的學規體系
3.鵝湖書院的管理制度
第四章 鵝湖書院的三大規制
1.鵝湖書院的祭祀
2.鵝湖書院的藏書
3.鵝湖書院的學田
第五章 鵝湖書院的建筑
1.照墻
2.禮門
3.頭門
4.敬惜字爐
5.石坊
6.狀元橋、泮池
7.碑亭
8.儀門
9.講堂
10.四賢祠
11.御書樓
12.東西士子號房及其他附屬建筑
13.圍墻
14.鵝湖舍利斜塔
第六章 鵝湖書院的碑刻
1.元代的碑刻
2.明代的碑刻
3.清代的碑刻
第七章 鵝湖書院的詩賦
1.唐宋的詩賦
2.元代的詩賦
3.明代的詩賦
4.清代的詩賦
5.書院的楹聯
6.現代新鵝湖之會主要參與者的詩
第八章 鵝湖書院歷代名人
1.歷代山長
2.歷代來訪學者與名宦
3.書院著名生徒
附錄:鵝湖書院大事記
后記——書院的文脈之源

書摘/試閱

林興祖,字宗起,福建羅源人,至正三年(1343)考取進十,并出任鉛山州知州,政聲卓著,后升任南陽知府、道州路總管,推崇程朱理學,以達“和會朱陸”之目的,并為書院作《會元堂祭器記》。
元致和元年(1328)至天歷三年(1330),浙江程端禮任職于鉛山州儒學教授。他的教育思想和學術水平都體現在他對朱熹“讀書窮理,達于日用”的治學精神和方法的傳承上。這深深地吸引著鉛山知州萬讓,萬知州也是朱學的追慕和崇拜者,因此他特聘程端禮為“稼軒書院山長”并兼理鵝湖書院事。程端禮主講鵝湖,崇祀程朱,宣揚理學,傳播朱子教學精神;并巧妙地從地方豪強勢力手中奪回了鵝湖書院的地產,索賠了損失,為書院重修“四賢”塑像。
浙江蘭溪吳師道,至治年進士,曾任國子監博士、禮部郎中等職,至正年間(1341-1368)任鵝湖書院山長,為鵝湖書院崇尚程朱理學做出了貢獻。緊接著,吳旭出任鵝湖書院山長兼教授,修俎豆,崇祀典,課士重文,邑稱賢能。至正十七年(1357)徐復任鵝湖書院山長。至正二十六年(1366)山東登州人李國用出任鵝湖書院山長。
元代,鵝湖書院傳習的內容主要是程朱理學。但也有與此不同的觀點,主要代表有楊汝礪、程端禮、吳澄。
楊汝礪任鵝湖書院山長、鉛山州知州、侍講學士。他是朱熹的再傳弟子,是宗朱學的,但他對朱學的末流十分痛惡。他說:“自宋末年,為尊朱熹之學,唇腐舌敝,止于四書。故凡刊名簿書,金谷戶幾,靡密出入,皆以為俗吏而予鄙棄,清談危坐,卒主亡國而莫不可極。近有江南學校,教法止于四書,髫齔諸生,相師成風,字義精熟,靡有遺忘,一有詰難,則茫然不能此對。”“又近于宋世之末尚甚者,知其學之不能通也。于是大言以善之,議禮止于誠敬,言樂止于中私,其不涉吏者,謂自漢以下皆霸,其不能詞章也,謂之玩物喪志。又以昔之大臣見于行事者,皆本于節用而愛人一語,功業之成,何所不可。殊不知通達之深者,必悉天下之利害,灌膏養根,非決于六經之言不可也。又古者教法,春夏學干戈,秋冬學習箭,若射御書數皆得謂之學,非若今所謂四書而止,儒者博而寡要,故世常以儒詬誚。”對朱學末流之害,揭露得極其深刻。可是這很像陳亮的口吻。從此可以看出朱學一派是齊和浙學的。
程端禮是史蒙卿的弟子,程端禮被稱為“純事朱者”,他提倡讀書,他的讀書分年日程,影響很大,但也有可議處。其一是他重視收拾心性,但不能越出朱熹為涵養而讀書的窠臼。他曾為集慶路江東書院山長,所作《江東書院講義》詳細解釋朱熹六條讀書法并歸結為博文約禮。他說:“朱子平日教人千言萬語,總而言之,不越乎此六條(即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而此六條者,總而言之,又不越乎熟讀精思,切己體察即約禮之事,然則欲學顏子之學者,豈可不由思而求之哉。”所謂顏子之學就是學做圣人之學。程頤曾作《顏子所好何學論》,文中說:“夫持書六藝,三千子非不習而通也,然則顏子所獨好者何學也?學以至圣人之道也。”又說:“凡學之道,正其心養其性而已。”最后說:“不求諸己而求諸外,以博聞強記巧文麗辭為工,榮華其言,鮮有至道者,則今之學與顏子所好異矣。”可見他是提倡學顏子之學的。其著重讀書,只是為正心養性服務,而向內求諸己則高于一切。程端禮教學生熟記體察《程子四箴》、《朱子敬齋箴》,還有南塘陳先生的《夙興夜寐箴》。箴中有“盥櫛衣冠,端坐斂形,提掇此心,瞰如出日”、“我則如故,方寸湛然,凝神息慮,動靜循環”一類的話,都是引人走向空寂道路的。其二是他不能擺脫書院習舉業的時尚。他對讀書要求很嚴格,范圍較廣,除讀經外,還讀史、《楚辭》。從8歲到21歲都作了安排,并認為是植大本,這與專讀四書應科舉考試,就有所不同。但他還是要求在二十一二歲以后用兩-二年工夫學時文,還講了一些學時文之法。這與在八華山授徒的許謙“獨不以科學之文授人”(見《元史·許謙傳》)相比,就又有差別了。
P29-31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46
絕版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