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探究無垠:金湘音樂論文集之二(簡體書)
滿額折

探究無垠:金湘音樂論文集之二(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65 元
定  價:NT$ 390 元
優惠價:87339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國音樂學院科研與教學系列叢書·探究無垠:金湘音樂論文集之二》主要內容包括:音樂創作學導論(提綱)、關于歌劇思維與歌劇創作的談話——關于歌劇的探討之一、當代歌劇創作中的東方美學觀念——關于歌劇的探討之二、論歌劇思維與歌劇創作——在2008年5月“香港中國歌劇”論壇上的發言、再談歌劇思維與歌劇創作——在2008年12月“中國歌劇論壇上的發言、歌劇與歌劇音樂創作講授提綱(草案)等。

作者簡介

金湘,1947年入南京國立音樂學院幼年班:1952年7月畢業于天津中央音樂學院少年班(主修大提琴和鋼琴);1952年9月轉入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任見習研究員二年,在多方面接觸民族民間音樂的基礎上,根植于中華美學傳統的美學觀逐漸形成;1954年9月被保送升入北京中央音樂學院本科作曲系學習五年,打下扎實的作曲專業技術基礎;1959年7月以優異成績畢業于該系,但因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下放新疆20年——勞其筋骨、苦其心志、飽嘗人間冷暖、洞悉社會百態,為中年后開始的創作奠定了堅實的生活基礎;1979年平反后任北京歌舞團交響樂團指揮;1984年轉任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副教授并蒹作曲教研室主任;1990年起走出國門訪問考察: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訪問學者一年、美國首都華盛頓歌劇院駐院作曲一年、美國紐約朱麗亞音樂院考察訪問一年半;I994年起任中國音樂學院作曲教授;2004年、2006年起分別任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音樂學院博士生導師,2012年起任中國音樂學院博士后指導導師。
金湘的音樂實踐廣泛而豐富,在近六十年的音樂生涯中,活動涉及音樂創作、音樂指揮、音樂評論、音樂教育等各個領域。
金湘的作品體裁廣泛,風格多樣,從大型歌劇、交響樂、協奏曲、大合唱、各種室內樂直至影視音樂,共有近百部作品問世。其主要代表作有:歌劇《原野》、《楚霸王》、《熱瓦普戀歌》、《楊貴妃》、《日出》,交響三部曲之一《天》,交響大合唱《金陵祭》,交響組歌《詩經五酋》,小交響曲《巫》,交響敘事曲《塔西瓦依》,第一鋼琴協奏曲《雪蓮》,琵琶協奏曲《琴瑟破》,大管協奏曲《幻》,交響音畫《塔克拉瑪干掠影》,音詩《曹雪芹》、《紅樓浮想》,弦樂隊與豎琴《湘湖情》等。
金湘的指揮富有激情,結構感強,從20世紀70年代起,即在新疆、北京、廣州、上海、長春等地與各交響樂團、歌劇院、電影樂團、歌舞團合作,進行了大量演出及錄音活動;20世紀90年代期間,更多次在國際樂壇成功指揮演出其本人作品。
金湘的音樂評論文風犀利,見解獨到,觀點鮮明。其主要論著有:《作曲家的困惑》(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0年出版),《困惑與求索——一個作曲家的思考》(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年出版),《探究無垠》(人民音樂出版社2014年出版)。
金湘的教學嚴肅認真,極富開拓性,對學生既堅持基本功的全面扎實訓練,又堅持對中華優秀傳統的繼承學習。金湘提出“功底扎實,思維活躍,根系中華,面向世界”與學生共勉。金湘尊重學生個性,開掘學生才能,因才施教,博采眾長,20余年來,培養了一大批活躍在國內外樂壇的優秀作曲人才。
金湘于1996至1999年任紐約東西方音樂交流協會主席,在推動東西方音樂文化交流的同時,更致力于“中華樂派”理論之建設,積極推動“新世紀中華樂派論壇”之召開。
金湘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電影音樂學會特邀理事,國家文華大獎評委,國家精品工程評委,現任中國音樂評論學會副會長,是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金湘于1989年被《中國音樂年鑒》評為“中國音樂名人”,1992年被“英國劍橋國際名人傳記中心”評為“1991-1992年度世界名人”,同時被收入《世界杰出人物錄》和《美國2000位名人錄》。

這本文集是我從近15年內寫就的文章中選出匯編而成。它是我第一本論文集《困惑與求索》的延續與發展,也可以說是它的姐妹篇。我一直認為,作曲是我本行,理論則是“玩票”;我沒有規定自己一定去寫文章,搞理論,只是在社會生活、音樂創作實踐中感悟到了一點什么(疑點),發現到了一點什么(亮點),從而去思考、探究,并把它們記諸文字,這才有了一個個觀點,一篇篇文章。常常是在完成音符的寫作之后,許多思緒迫使我又提筆書寫文字——作曲、理論交替進行。這種創作實踐一理論研究一再創作實踐一再理論研究的學術方式,已成了我不可改變的習慣與嗜好、不可替代的生活方式;如此順其自然,久而久之,就有了我特有的創作與理論并行不悖的雙棲活動。其實,宏觀地看,人類的思維活動,不論形象思維也好,邏輯思維也好,根本上都是人的大腦對客體(社會的、宇宙的)的反映。它是一個主體的兩個側面。它們確實各不相同,可以分得很細,而且在各自的道路上可以、并已經走得很遠;但它們卻又能在更高的層面上相互融合、相互補充、相得益彰。(可惜這一點并未被許多人認識,但卻早為人類文明史上諸多大師的實踐所證實!)正是這種信心與樂趣、追求與感覺,使我毫不勉強地、十分自然地、自覺而從容地走上了音樂創作和理論探究的“雙棲”道路,并將繼續走下去!
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訪美回國后至今,我寫了大量的音樂作品(其中包括4部歌劇:《楊貴妃》、《八女投江》、《楚霸王》、《熱瓦普戀歌》;8首交響曲:交響三部曲之一《天》、小交響曲《巫》、交響序曲《1997》、交響抒情詩《啊,Macau我的澳門》、交響敘事曲《塔西瓦依》、交響序曲《新疆》、序曲《汶川大地震》、豎琴與弦樂《湘湖情》;兩部協奏曲:大管協奏曲《幻》、琵琶協奏曲《琴瑟破》;4首民族交響樂:二胡與樂隊《索》、笛子與樂隊《冥》、弓弦樂與打擊樂《花季》、管弦樂《離騷》;兩首交響大合唱:《金陵祭》、《宋詞六首》以及若干室內樂、鋼琴、聲樂作品;在此基礎上前后共開了4場個人作品音樂會(兩場民族交響樂作品音樂會于1996年11月、2011年5月;一場歌劇一音樂劇作品音樂會于2007年9月;一場交響樂作品音樂會于2009年3月)。我之所以列舉這些曲目,是因為沒有它們,就沒有我的理論研究!圍繞著這些作品,我寫了不少創作札記、樂曲分析,我將它們匯編在本文集的“創作篇”中,供讀者了解;有興趣的朋友還可對照樂譜閱讀此類文章。

目次

第一章理論篇
一、音樂創作學導論(提綱)
二、關于歌劇思維與歌劇創作的談話——關于歌劇的探討之一
三、當代歌劇創作中的東方美學觀念——關于歌劇的探討之二
四、論歌劇思維與歌劇創作——在2008年5月“香港中國歌劇”論壇上的發言
五、再談歌劇思維與歌劇創作——在2008年12月“中國歌劇論壇上的發言
六、歌劇與歌劇音樂創作講授提綱(草案)
七、論民族音樂傳統的三個層面——在2008年“北京文藝論壇”上的發言
八、關于“民族傳統的繼承與發展”的若干意見——2002年“全國當代民樂作品研討會”上的發言
九、“新世紀中華樂派”四人談
十、回顧、面對、展望——在首屆“新世紀中華樂派北京論壇”上的發言
十一、“新世紀中華樂派”與中國音樂學院
十二、思考與實踐——在“新世紀中華樂派”第三屆高峰論壇(天津論
十三、建設中華樂派的理論探究與創作實踐
十四、論音樂批評與音樂創作
十五、當代音樂創作思想探究——在“蕭友梅與當代音樂文化建設研討會上的發言(提綱)
十六、現代音樂在中國——著名中國作曲家金湘訪談錄
十七、當代中國歌劇發展掠影——兼談歌劇思維與歌劇創作(在“第一屆中國歌劇節”福州論壇上的發言
十八、北大講座紀要
十九、音樂是歌劇的靈魂,旋律是音樂的靈魂——歌劇《楊貴妃》公演前訪作曲家金湘
二十、金湘訪談錄——以“金湘交響樂作品音樂會”為中心
二十一、藝術歌曲創作縱橫談——在“蘭州藝術歌曲研討會”上的發言
二十二、合唱音樂探討(提要)——在臺北室內合唱團的講座
二十三、心的吟唱——與金湘圍繞莫扎特的對話
二十四、國慶六十周年獻演隨想二則
二十五、歌劇《西施》觀后
二十六、夏日觀《茶》有感
二十七、感懷與祝愿——《音樂周報.》創刊千期紀忿
……
第二章 創作篇
第三章 回響篇
第四章 其他篇
金湘作品分類目錄

書摘/試閱

不要把問題談的多么深奧,它實際上就是一個藝術表現形式——就是說你的故事,你的人物情感,你的各種各樣的音樂元素到底在歌劇這個載體里面怎么來表現?那就是要用歌劇思維,對,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但這又恰恰是我們不能夠忽略,而又長期被忽略的問題。回想起來導演跟指揮吵架,或者是像剛才蕭白講的作曲跟導演吵架,我認為吵來吵去原因就是都沒有統一在歌劇思維之下,如果大家都統一在這個思維之下,就不會吵架了。
我也遇到過很多類似的情況:上次我去蘭州看他們的一部歌劇的時候,有很多的爭論,最后讓我表態,我說沒法表態,因為你們爭來爭去,都不在歌劇思維里面,都在話劇思維里,不是歌劇需要討論的問題。我們做歌劇的同行如果不把這一點把握住的話,就等于隔靴搔癢。當然可能這個話重了一點,但是我感覺有什么就說什么,我今天不是針對某一個人,只是針對事情。如果說我們把握好了這一點,把歌劇里面的各種因素統一表現于故事情節、人物情緒、人物性格,你這個歌劇就成功了一半。這種藝術形式的思維是很重要的。試想,用戲曲思維、交響樂思維或者話劇思維,怎么可能來表現歌劇?
具體來講,歌劇思維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結構。在我們寫歌劇劇本的時候,如果說缺乏歌劇思維,就必然會用很多話劇的手法來寫,當一個故事出來以后,如用話劇這一藝術形式為載體,唯一的手段就是用語言來表現,但是作為歌劇來講,音樂就成了主要的手段,描述人物的內心,推動情節的發展,都得依賴音樂。有時候,舞臺上甚至可以是空白的、靜場的,而大段的音樂卻代替了(不,不僅是消極的“代替”,更是深層次的挖掘與簡潔的表達!)冗長的臺詞對話與繁瑣的情節交代,這就是歌劇。這種感情升華、情節濃縮甚至比說一百句話,調度幾十個場景還有效,這就是歌劇思維的結構!在歌劇里面怎么樣從故事開始推動到人物的表述等等,這里有一個注意戲劇的推動發展與音樂的體裁形式的銜接安排同步布局的問題。有些劇本合唱、重唱一個接著一個慷慨激昂地唱;有的劇本主角大段唱段是在交代故事情節……這是不是就是歌劇呢?表面上看起來是歌劇,實際上不是。歌劇的結構要把戲劇結構和音樂結構融合在一塊。
第二個體現的方面是語言,歌劇的思維結構要用歌劇的語言(當然是指音樂語言)。說白了就是不能用歌曲連唱的語言,更不能用戲曲和說唱的語言,這個語言,廣義來講就是區別于其他的藝術形式(比如說歌劇跟戲曲等),具體來講就是你這一部歌劇的語言跟那一部歌劇的語言也應該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寫30年代的歌劇語言跟寫80年代的歌劇語言就要有區別。音樂語言的不同,正是歌劇思維。
第三個體現就是技法,它也是歌劇思維。我們不要小看技法,我們今天到了21世紀了,推動情節的東西,推動表現人物性格的東西,這些方面你如果沒有一定的技法的話是不能用音樂來表現的,這一點很重要。“中國人愿意聽旋律”——我們已太多次地強調了!是的,沒有旋律的東西我們根本不能承認。這是“中國特色”!我同意!我早在2003年一篇發表于《歌劇》的采訪錄中,就提出了“音樂是歌劇的靈魂,旋律是音樂的靈魂”這一觀點,至今我持此觀!但是要知道,音樂不僅只有旋律。音樂不能與旋律畫等號!我們手上有十塊錢好,還是只有一塊錢好呢?我們光有值九塊錢的旋律,而其他技法都沒有,這是多么蒼白!所以這個旋律是在同時擁有其他技法(和聲、復調、配器等)的旋律;這是在音樂歌劇思維技法方面需要特別強調的。尤其是對當代戲劇性、立體性、交響性、帶有史詩性的東西,你如果沒有充分表現音樂的技法,沒法達到史詩性,更沒有立體性(是平面的)。我們不是說否定中國新歌劇優秀傳統中的那些歌劇,顯然,時代不一樣了,我們不能老停留在那個時代上;我們充分肯定我們的傳統,但是到了今天又不能簡單地重復傳統,我認為這是一個正常的歌劇人應有的觀念。具體技法表現在樂音色彩的變幻,織體形態的變換,節奏律動的推進,旋律展開的起伏以及和聲張力的濃淡等等,這些都是你在寫作的時候應有的一種思維。又如,聲光結合,歌劇既有聲音,舞臺上又有燈光,你在寫的時候能不能看到?通過你的音樂能看到舞臺上的光,給戲劇的進行以推動,給舞臺上的演員以行動的指點。大量的抒情旋律是需要的,但你能不能在音色當中寫出舞臺光的變化?如果能夠提供這些東西的話你的舞臺上就會很豐富,就不僅僅是簡單的旋律,所以這一點我們需要探討。而這,沒有技法是不行的,我們不能夠永遠只強調旋律,“我們中國人就愛聽旋律”!誰會不同意呢?但,你若稍微用一點技法,就講他這個人不會寫旋律。其實,不是我不會寫,而是我在這個地方不需要寫。如此而已!
第四個表現就是觀念。剛才居其宏先生談到的多元觀點我很同意,今天在我們這個時代,我們是不是具有一個活躍、多元的歌劇思維是我們寫作成功的關鍵。一個作曲家,一個作者,從一介入歌劇創作之始就需要一個多元的觀念,在寫作的時候需要這種手法就用這種手法,需要另一種手法就用另一種手法,不拘一格,這就是多元的觀念,而不是永遠只是這一派,我在創作上就是多元的觀念。現在可惜的是,中國的樂壇,我感覺到是不是樣板戲對大家這種創作的個性思想影響到現在還有痕跡?一個東西出來之后都跟著走,比如說《茉莉花》,現在這兒也是《茉莉花》,那兒也是《茉莉花》,多虧普契尼出口轉內銷把咱們的《茉莉花》搞紅了,中國自己以前這么多年怎么沒有《茉莉花》?!現在哪兒都是《茉莉花》!我不是反對《茉莉花》,我們要多元化,脫離了審美判斷,沒有一種獨立的創新追求,盲目推崇一些偶像(不論是西方經典或是國內大牌)這是與歌劇創作多元觀相悖的。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3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