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俞樾函札輯證(全二冊)(簡體書)
滿額折
俞樾函札輯證(全二冊)(簡體書)
俞樾函札輯證(全二冊)(簡體書)
俞樾函札輯證(全二冊)(簡體書)
俞樾函札輯證(全二冊)(簡體書)
俞樾函札輯證(全二冊)(簡體書)
俞樾函札輯證(全二冊)(簡體書)
俞樾函札輯證(全二冊)(簡體書)
俞樾函札輯證(全二冊)(簡體書)
俞樾函札輯證(全二冊)(簡體書)

俞樾函札輯證(全二冊)(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116 元
定  價:NT$ 696 元
優惠價:87606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俞樾(1821-1907),字蔭甫,號曲園,浙江德清人。道光三十年(1850)進士,保和殿覆試時因詩中有“花落春仍在”一句,為閱卷官曾國藩所激賞,謂詠落花而無衰颯意。此事為俞樾終身感念,後顏其著述之所日“春在堂”,以志不忘出處。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咸豐五年(1855)八月簡放河南學政,七年秋遭劾罷歸。此後俞樾寄寓蘇州,以著述為事,並先後主蘇州紫陽書院、杭州詁經精舍講席三十馀年。
俞樾被陳寅恪先生稱為“一代儒林宗碩,湛思而通識之人”。《春在堂全書》是他的著作總集。該叢書早匯刻於同治十二年(1873),歷經四次修訂,其光緒二十五年(1899)重訂本(書前牌記所題,實收錄有包括俞樾“臨終留別詩”在內的作品,顯然又經過增補)卷帙近五百;還有未收入全書的一些筆記小說,如《嘯香館筆記》、《耳食錄耳郵》、《談異》等,以及參與編纂的《鎮海縣志》、《上海縣志》、《川沙廳志》等,主持編選的《詁經精舍集》(四至八集)等,則他的著述內容涵蓋經、子,遍包史、集,是真正意義上的通人。
《春在堂全書》中有尺牘六卷,收入信札二百馀通,然而這遠非俞樾所作書信之全部。近年來分藏於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南京圖書館,浙江省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日本國會圖書館、日本早稻田大學圖書館等國內外多家典藏單位以及私人藏家手中的俞氏尺牘稿本或原札紛紛面世,《俞樾函札輯證(套裝上下冊)/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一輯)》即以這些一手資料為主彙編而成。
函札(特別是手札)是真實的歷史記錄。
《俞樾函札輯證(套裝上下冊)/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一輯)》所輯錄俞樾信札,或探究故實,切磋學藝;或吟詠贈答,披露心性;或不避瑣碎,鋪陳日常行止;或事無鉅細,關照文化大業;從中可以窺見俞氏之學識、品格、胸懷與情趣。

《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總序
在世界所有的文明中,中華文明也許可說是“唯一從古代存留至今的文明”(羅素《中國問題》)。
她綿延不絕、永葆生機的秘訣何在?袁行霈先生做過很好的總結:“和平、和諧、包容、開明、革新、開放,就是回顧中華文明史所得到的主要啟示。凡是大體上處於這種狀況的時候,文明就繁榮發展,而當與之背離的時候,文明就會減慢發展的速度甚至停滯不前。”(《中華文明的歷史啟示》,《北京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但我們也要清醒看到,數千年的中華文明帶給我們的並不全是積極遺產,其長時段積累而成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具有強大的穩定性,使她在應對挑戰時所做的必要革新與轉變,相比他者往往顯得遲緩和沈重。即使是面對佛教這種柔性的文化進入,也是歷經數百年之久才使之徹底完成中國化,成為中華文明的一部分;更不用說遭逢“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數千年未有之強敵”(李鴻章《籌議海防折》),“數千年未有之巨劫奇變”(陳寅恪《王觀堂先生挽詞序》)的中國近現代。晚清至今雖歷一百六十餘年,但是,足以應對當今世界全方位挑戰的新型中華文明還沒能最終形成,變動和融合仍在進行。
1998年6月17日,美國三位前總統(布什、卡特、福特)和二十四位前國務卿、前財政部長、前國防部長、前國家安全顧問致信國會稱:“中國註定要在21世紀中成為一個偉大的經濟和政治強國。”(徐中約著《中國近代史》上冊第六版英文版序,香港中文大學2002年版)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盲目樂觀,認為中華文明已經轉型成功,相反,中華文明今天面對的挑戰更為複雜和嚴峻。新型的中華文明到底會怎樣呈現,又怎樣具體表現或作用於政治、經濟、文化等層面,人們還在不斷探索。這個問題,我們這一代恐怕無法給出答案。
但我們堅信,在歷史上曾經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必將鳳凰浴火,涅槃重生。這既是數千年已經存在的中華文明發展史告訴我們的經驗事實,也是所有為中國文化所化之人應有的信念和責任。
不過,對於近現代這一涉及當代中國合法性的重要歷史階段,我們了解得還過於粗線條。她所遺存下來的史料範圍廣闊,內容複雜,且有數量龐大且富有價值的稀見史料未被發掘和利用,這不僅會影響到我們對這段歷史的全面了解和規律性認識,也會影響到今天中國新型文明和現代化建設對它的科學借鑒。有一則印度諺語如是說:“騎在樹枝上鋸樹枝的時候,千萬不要鋸自己騎著的那一根。”那麼,就讓我們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與能力,為承載和養育我們的中華文明做一點有益的事情——這是我們編纂這套《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的初衷。
書名中的“近現代”,主要指1840~1949年這一時段,但上限並非以一標誌性的事件一刀切割,可以適當向前延展,然與所指較為寬泛的包含整個清朝的“近代中國”、“晚期中華帝國”又有所區分。將近現代連為一體,並有意淡化起始的界限,是想表達一種歷史的整體觀。我們觀看社會發展變革的波瀾,當然要回看波瀾如何生,風從何處來;也要看波瀾如何擴散,或為漣漪,或為浪濤。
個人的生活記錄,與大歷史相比,更多地顯現出生活的連續。變局中的個體,經歷的可能是漸變。《叢刊》期望通過整合多種稀見史料,以個體陳述的方式,從生活、文化、風習、人情等多個層面,重現具有連續性的近現代中國社會。
書名中的“稀見”,只是相對而言。因為隨著時代與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珍本秘籍經影印或數字化方式處理後,真身雖仍“稀見”,化身卻成為“可見”。但是,高昂的定價、難辨的字跡、未經標點的文本,仍使其處於專業研究的小眾閱讀狀態。況且尚有大量未被影印或數字化的文獻,或流傳較少,或未被整合,也造成閱讀和利用的不便。因此,《叢刊》側重選擇未被納人電子數據庫的文獻,尤歡迎整理那些辨識困難、斷句費力、裒合不易或是其他具有難度和挑戰性的文獻,也歡迎整理那些確有價值但被人們習見思維與眼光所遮蔽的文獻,在我們看來,這些文獻都可屬於“稀見”。
書名中的“史料”,不局限於嚴格意義上的歷史學範疇,舉凡日記、書信、奏牘、筆記、詩文集、詩話、詞話乃至序跋彙編等,只要是某方面能夠反映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特色以及人物生平、思想、性情的文獻,都在考慮之列。我們的目的,是想以切實的工作,促進處於秘藏、邊緣、零散等狀態的史料轉化為新型的文獻,通過一輯、二輯、三輯……這樣的累積性整理,自然地呈現出一種規模與氣象,與其他已經整理出版的文獻相互關聯,形成一個豐茂的文獻群,從而揭示在宏大的中國近現代敘事背後,還有很多未被打量過的局部、日常與細節;在主流周邊或更遠處,還有富於變化的細小溪流;甚至在主流中,還有漩渦,在邊緣,還有靜止之水。近現代中國是大變革、大痛苦的時代,身處變局中的個體接物處事的伸屈、所思所想的起落,藉紙墨得以留存,這是一個時代的個人記錄。此中有文學、文化、生活;也時有動亂、戰爭、革命。我們整理史料,是提供一種俯首細看的方式,或者一種貼近近現代社會和文化的文本。當然,對這些個人印記明顯的史料,也要客觀地看待其價值,需要與其他史料聯繫和比照閱讀,減少因個人視角、立場或敘述體裁帶來的偏差。
知識皆有其價值和魅力,知識分子也應具有價值關懷和理想追求。清人舒位詩云“名士十年無賴賊”(《金谷園故址》),我們警惕袖手空談,傲慢指點江山;魯迅先生詩云“我以我血薦軒轅”(《自題小像》 ),我們願意埋頭苦幹,逐步趨近理想。我們沒有奢望這套《叢刊》產生宏大的效果,只是盼望所做的一切,能融合於前賢時彥所做的貢獻之中,共同為中華文明的成功轉型,適當“縮短和減輕分娩的痛苦” (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版序言)。
《叢刊》的編纂,得到了諸多前輩、時賢和出版社的大力扶植。袁行霈先生、傅璇琮先生、王水照先生題辭勗勉,周勛初先生來信鼓勵,鳳凰出版社姜小青總編輯賦予信任,劉躍進先生還慷慨同意將其列人“中華文學史史料學會”重大規劃項目,學界其他友好也多有不同形式的幫助……這些,都增添了我們做好這套《叢刊》的信心。必須一提的是,《叢刊》原擬主編四人(張劍、張暉、徐雁平、彭國忠),每位主編負責一輯,周而復始,滾動發展,原計劃由張暉負責第四輯,但他尚未正式投入工作即於2013年3月15日齎志而歿,令人抱恨終天,我們將以兢兢業業的工作表達對他的懷念。
《叢刊》的基本整理方式為簡體橫排和標點(鼓勵必要的校釋),以期更廣泛地傳播知識、更好地服務社會。希望我們的工作,得到更多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2013年4月15日

目次

前言
凡例
致鮑晟
致北方蒙
致卞寶第
致陳方瀛
致陳漢第
致陳豪
致陳祖昭
致崇厚
致戴啟文
致戴望
致戴湘
致丁立誠
致丁立誠、丁立中
致丁日昌
致杜聯
致杜文瀾
致端方
致恩壽
致方溶頤
致馮桂芬
致馮悛光
致馮崧生
致馮一梅
致傅觀海
致高均儒
致龔照瑗
致顧成章
致何兆瀛
致胡傳
致胡澍
致胡元鼎
致黃以周
致江人驥
致蔣光焙
致蔣益澧
致金安清
致金吳瀾
致金武祥
致金友筠
致蒯德模
致勒方銪
致李慈銘
致李桓
致李瀚章
致李鴻藻
致李鴻章
……
參考文獻
後記

書摘/試閱

四月二日,在西湖精舍接惠書,知去年所致之函由曾文正師五百里火票飛遞,一十四日而達。左右羽書,星火送到山人詩瓢,是亦千秋侍話,而不意瓊瑤報我之時,已在文正師箕尾歸天之後。緬懷知遇,曷勝泫然!伏讀來書,語長心重,旨遠詞文,令人有云中白鶴、天半朱霞之想。所鈐小印有日:“兒女心腸,英雄肝膽。”樾請益以二語,日“書生面目,神仙骨相”,便足盡君之為人矣。和章如行雲流水,隨筆抒寫,風韻神味,無一不勝,真天才也!惟揄揚之過,在所不免,然亦見賢者之多情矣。樾正月之末至閩中省視老母起居,在家兄福寧郡齋小住一月,於三月廿八日仍還西湖,補行課事。文正師之喪,不克躬與執紼之役,於心歉然。聞素車白馬,飛隸金陵,閣下風義甚高,篤於師友,古之人,古之人也!未識能便道至蘇杭一遊,訪名山兼尋舊雨乎?此間當事諸君皆言,已有詔書趣公出山,不知此信果否?伏念功成身退,長揖歸田,自是大丈夫行徑,然近者朝廷雖號治平,而西北軍事猶亟,東南伏莽未清,吾師柱石忽摧,未免厘聖明南顧之慮。閣下上念朝廷倚畀之隆,下念蒼生屬望之切,綸巾羽扇,再出東山,以成文正師未競之志。至海內晏然,中外無事,然後歸從赤松子遊,度天下後世,必不以馮婦笑公也。閣下倘有意乎?
按,札中提及曾國藩之卒,則當作於同治十一年(1872)。同治十一年九月五日,詔彭玉麟署理兵部右侍郎①。札中即稱“詔書趣公出山,不知此信果否”,則當作於此時。
五②
前覆一函,並紀行小詩五十八首③,定入照矣。比聞綸巾羽扇,橫大江而揚舲,以整暇治兵,以德威馭將,文正師騎箕之後,有此替人,不特紓朝廷南顧之憂,且以繼文正東山之志,翹瞻大樹,良用欣然。惟未識虎節朝天之後,何日南來?須知望軍門而企踵者,將佐、蒼生而外,更有漫郎聱叟也。樾於五月中還吳下寓廬,杜門經月,幸辭褦襶之譏,伏案終朝,殊乏蕭閒之致。八月後,擬仍至西湖講舍。前年賜書聯額,尚縣第一樓中,每瞻妙墨,如挹英風也。
按,此札緊接上札,亦作於同治十一年(1872)。
六④
臘八前一日,承惠顧吳下春在草堂,敘數年契闊,甚善。而鄙人竟未嘗登艫一送,知遊於人外者,必不責形蹟之往來也。日內想雲裝煙駕,已至西湖六橋風雪中,氈笠芒鞋,倘佯自得,韓蘄王后,五百年無此樂矣。嘗讀左太衝詩日:“功成不受爵,長揖歸田廬。”此二句,誦之似口頭恆語,而一部《廿四史》中,克副此語者,實難其人,乃今於閣下見之。以兩宮眷念之篤,舉朝仰望之隆,敝車贏馬,翩然南歸,一僕兩僮,寄居煙水之鄉,非所謂“連璽耀前廷,視之如浮雲”者乎?以當代第一流,居西湖第一樓,是謂人地兩宜。而僕忝為第一樓主人,因得冒為第一流主人,私自循省,實為萬幸。湖上嚴寒,風景蕭索,而冷淡中自有佳趣,非公不足領略。吳下寄奴,不獲與孤山梅鶴同侍清遊,思之又自惘惘也。小詩二首①,即用春間見贈韻,聊博一笑。
按,同治十一年(1872)十二月,彭玉麟過蘇州,訪俞樾。俞樾賦詩,送其至西湖精舍度歲②。札中即稱“以當代第一流,居西湖第一樓”、“湖上嚴寒”云云,則當作於本年末。
七③
前致一函,並小詩二首,已照人否?聞吳中別後,旌旆又作吳興之行,而後至武林。蒼弁山邊,碧浪湖畔,得謝屐經臨,山川生色矣!西湖歲晚,風景何如?孤山梅花,南枝開未?三潭印月是前年從者去浙後新修,平橋九曲,精舍三楹,視平湖秋月更為有致,其東北隅尚馀隙地,似可仿邵康節先生安樂行窩之例築屋數掾,題日“西湖退省庵”,為巡視長江兩年一往來鸞裝鶴轡暫駐之所,則西湖又增一名跡矣。公以為何如?秋間有客自中州來,以高廟御筆梅花小幅揭本見詒,敬以轉贈。前所惠梅花橫幅,如行篋中尚有存者,求更賜數紙,以便分詒同好也。僕二月中有五湖之遊,公如有興,可鼓棹而來,同探莫厘、縹渺兩峰之勝,或視南北兩峰所見更空闊乎?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60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