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模擬科學與技術導論(簡體書)
滿額折

模擬科學與技術導論(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60 元
定價
:NT$ 360 元
優惠價
87313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仿真科學與技術導論》(作者郭齊勝、徐享忠 、徐豪華、楊學會、譚亞新等)力圖從學科的角度對 仿真科學與技術進行比較系統的闡述,內容包括:學 科基礎 (學科的產生、內涵、理論體系、與相關學科的關系 及發展展望),學科理論體系(仿真建模基 本理論與方法、仿真系統構建理論與支撐技術、仿真 可信度理論、仿真應用技術、仿真標準 化)等內容。
《仿真科學與技術導論》可供高等院校有關專業 本科生和研究生作為教材或參考書使用,也適合科研 人員 和工程技術人員作為技術參考書。

作者簡介

徐享忠,男,1974年11月出生,江西玉山人。裝甲兵工程學院裝備指揮與管理系副教授,從事計算機仿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2000年畢業于國防科技大學自動控制系、獲碩士學位;2003年畢業于裝甲兵工程學院指揮管理系、獲博士學位。并留校任教。
以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其中,EI檢索6篇,ISTP檢索5篇,核心期刊10余篇,國際會議論文7篇;參與編寫著作1部、教材3部;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院校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
現為中國系統仿真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自動化學會注冊自動化系統工程師。獲軍隊優秀專業技術人才三類崗位津貼1次。

郭齊勝,男,1962年8月生,湖北浠水人,工學博士,專業技術少將,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裝甲兵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軍隊學科拔尖人才培養對象,總裝備部科技領軍人才培養對象。曾學習于華中工學院(本科)、上海機械學院(碩士)、清華大學(博士)、國防大學(進修)和國防科技大學(研修)。任教于甘肅工業大學。
被評為國家機械電子工業部優秀科技青年、全軍優秀教師(2次)、全軍優秀學位論文指導教師(3次);獲國家機械電子工業部青年教師教書育人工作優秀獎、軍隊院校育才獎金獎(2次)、總裝備部優秀人才獎、總裝備部科技創新貢獻獎。
獲教學科研獎近40項,其中,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軍隊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中國高校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發表學術論文280余篇;出版譯著1部、著作10部、教材8部;培養高層次人才70余名,其中,博士后2人、博士28人、碩士42人。
現任中國運籌學會常務理事、軍事運籌學會理事、軍隊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專家、總裝國防系統分析與體系技術專業組專家、中國系統工程學會軍事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軍用建模與仿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全軍武器裝備科技獎評審委員會裝備論證評審組專家、《裝備學院學報》特約編委、《計算機仿真》編委、《裝甲兵工程學院學報》編委等。

徐豪華,1978年10月生,湖南衡陽人,軍事裝備學博士,現為裝甲兵工程學院講師。

名人/編輯推薦

有關仿真科學與技術的研究成果非常豐富,但從學科的角度對其進行系統闡述的著作還沒有。作為“仿真科學與技術及其軍事應用叢書”的核心,《仿真科學與技術導論》(作者郭齊勝、徐享忠、徐豪華、楊學會、譚亞新等)按照基礎和理論的層次組織內容,力圖比較系統地闡述仿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原理、方法與技術。

目次

第1章 緒論
1.1 仿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形成
1.1.1 應用需求
1.1.2 發展歷史
1.1.3 研究隊伍
1.1.4 理論研究
1.2 仿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內涵
1.2.1 定義
1.2.2 研究對象
1.2.3 主要研究內容
1.3 仿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理論體系
1.3.1 仿真建模理論
1.3.2 仿真系統理論
1.3.3 仿真應用理論
1.3.4 各理論之間的關系
1.4 仿真科學與技術的相關學科
1.4.1 控制科學與工程
1.4.2 系統科學
1.4.3 管理科學與工程
1.4.4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1.5 仿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發展展望
1.5.1 理論發展展望
1.5.2 技術發展展望
1.5.3 應用發展展望
參考文獻

第2章 仿真建模基本理論
2.1 仿真建模基本理論體系框架
2.2 模型基礎理論
2.2.1 模型的基本概念
2.2.2 仿真建模基本原理
2.2.3 模型相似理論
2.3 模型共性理論
2.3.1 模型多態理論
2.3.2 模型重用理論
2.3.3 模型互操作理論
2.3.4 模型可信性理論
2.4 模型構建理論
2.4.1 一般系統建模理論
2.4.2 變結構建模理論
2.4.3 混合異構層次化建模理論
2.4.4 多范式建模理論
2.4.5 柔性仿真建模理論
2.4.6 綜合性建模理論
參考文獻

第3章 仿真建模方法
3.1 仿真建模方法體系
3.1.1 仿真建模方法體系框架
3.1.2 仿真建模方法歸類
3.2 觀察分析建模方法
3.2.1 理論建模方法
3.2.2 實驗建模方法
3.2.3 混合建模方法
3.3 概念模型抽象表述方法
3.3.1 面向過程的抽象表述方法
3.3.2 面向結構的抽象表述方法
3.3.3 面向整體的抽象表述方法
3.4 數學模型形式化描述方法
3.4.1 基于數學變量的描述方法
3.4.2 基于離散事件的描述方法
3.4.3 基于圖元符號體系的建模方法
3.4.4 基于邏輯符號體系的描述方法
3.4.5 基于定性推理的模型描述法
3.4.6 基于模糊理論的模型描述法
3.5 計算機模型設計實現方法
3.5.1 計算機模型的概念與集成方法
3.5.2 源代碼級計算機模型的實現
3.5.3 類庫級計算機模型的實現
3.5.4 組件級計算機模型的實現
3.6 仿真建模方法應用示例
參考文獻

第4章 仿真系統構建理論
4.1 仿真系統的基本概念
4.1.1 仿真系統的定義
4.1.2 仿真系統的分類
4.1.3 仿真系統的特性
4.2 仿真系統相似理論
4.2.1 一般系統相似理論
4.2.2 復雜系統相似理論
4.2.3 仿真系統相似性和復雜性形成原理
4.2.4 仿真申運用相似性和復雜性若干問題
4.3 仿真系統需求分析理論
4.3.1 軟件需求與需求工程
4.3.2 基于場景的需求工程
4.3.3 面向目標的需求工程
4.4 仿真系統設計理論
4.4.1 仿真系統體系結構設計
4.4.2 仿真系統硬件設計
4.4.3 仿真系統軟件設計
4.4.4 用戶界面設計
4.5 仿真系統實現理論
4.5.1 面向過程仿真
4.5.2 面向對象仿真
4.5.3 面向Agcnt仿真
參考文獻

第5章 仿真系統支撐技術
5.1 仿真系統構建的支撐技術
5.1.1 模型驅動的架構
5.1.2 對象模型開發
5.1.3 仿真系統集成
5.1.4 仿真語言
5.2 仿真系統運行的支撐技術
5.2.1 仿真引擎
5.2.2 仿真管理
5.2.3 負載均衡
5.2.4 狀態保存與恢復
5.2.5 異常捕獲
參考文獻

第6章 仿真可信度理論
6.1 仿真可信度的概念
6.1.1 仿真可信度的定義
6.1.2 仿真可信度的性質
6.1.3 仿真可信度研究中的難題與方向
6.2 仿真VV&A
6.2.1 VV&A的概念
6.2.2 VV&A的工作過程
6.2.3 VV&A的基本原則
6.2.4 VV&A相關人員及其職責
6.2.5 VV&A的相關技術
6.2.6 仿真可信度與vV&A的關系
6.3 數據VV&C
6.3.1 VV&C的基本概念
6.3.2 仿真中數據的分類
6.3.3 仿真數據校核與驗證的關鍵過程
6.4 仿真可信度評估方法
6.4.1 基于相似理論的可信度評估方法
6.4.2 基于模糊綜合評判法的可信度評估方法
6.4.3 基于層次分析法的可信度評估方法
6.4.4 基于粗糙集理論的仿真可信度評估方法
6.4.5 基于粗糙一模糊綜合評判的仿真可信度評估方法
6.4.6 基于模糊推理的仿真可信度評估方法
6.4.7 各種方法的分析對比
6.5 仿真可信度的控制
參考文獻

第7章 仿真應用技術
7.1 仿真試驗設計
7.1.1 仿真試驗設計概述
7.1.2 仿真試驗設計常用方法
7.1.3 仿真試驗設計一般步驟
7.2 仿真數據準備
7.2.1 仿真數據準備概述
7.2.2 仿真數據的類型
7.2.3 仿真數據準備關鍵技術
7.3 仿真數據采集
7.3.1 仿真數據采集概述
7.3.2 DIS仿真數據采集
7.3.3 HLA仿真數據采集
7.4 仿真數據回放
7.4.1 仿真數據回放概述
7.4.2 仿真數據回放方式
7.4.3 仿真數據回放關鍵技術
7.5 仿真可視化
7.5.1 仿真可視化概述
7.5.2 仿真可視化的智能化及自動化
7.5.3 柔性體的可視化
7.5.4 計算和繪制的實時加速
7.5.5 非視覺物理量的可視化
7.5.6 戰場多維信息的綜合顯示
7.6 仿真結果分析
7.6.1 輸出數據不穩定及自相關的處理方法
7.6.2 終止型仿真結果分析
7.6.3 穩態型仿真結果分析
7.6.4 仿真結果重抽樣統計分析
參考文獻

第8章 仿真標準化
8.1 仿真標準化需求分析
8.1.1 解決大規模仿真申的協作和理解問題的需要
8.1.2 解決仿真可信度問題的需要
8.1.3 解決仿真系統互操作問題的需要
8.1.4 解決仿真資源共享與重用問題的需要
8.2 仿真互操作性標準組織簡介
8.2.1 SISO的起源
8.2.2 SISO存在的現實需求
8.2.3 SISO承辦的會議
8.2.4 SISO的組織結構及其職能
8.2.5 SISO的產品
8.2.6 SISO的遠景規劃
8.3 美軍仿真標準化情況
8.3.1 發展情況
8.3.2 建立過程
8.3.3 標準體系
8.3.4 組織管理
8.4 我軍仿真標準化情況
8.4.1 現狀
8.4.2 標準體系
8.5 標準示例
8.5.1 DIS標準
8.5.2 HLA標準
參考文獻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1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