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提醒您!您有折價券未完成領取,請盡速登入以保存至您的帳號。
法治中國:民主法治精神舉要(簡體書)
滿額折

法治中國:民主法治精神舉要(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9.8 元
定價
:NT$ 359 元
優惠價
87312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中國建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根本目標和重要保障。本書對法治中國進行了多維解讀,通過追根溯源地分析民主和法治的歷史由來與發展規律,揭示了法治中國的價值理念與精神支柱。要全面推進法治中國建設,首先要全面推進從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到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轉型,構建執政權、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與公民權利之間的理性關系與法律規范系統,其核心在于樹立憲法法律權威,倡行依憲治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為了維護社會穩定,應當探索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五位一體的社會管理創新新模式,實現從管理向治理的升級換代。法治的真諦不啻在于消解社會張力、謀求社會穩定,更在于以公平正義的制度架構來實現全體人民的基本權利。公正和人權是法治的兩個支點。如果說立法是正義的第一道防線,那麼司法就是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為此有必要通過司法改革構建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制度,切實提高司法公信力,維護社會大眾的合法權益,讓全體公民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如此,才能讓法治之樹結出美麗的人權之果。

作者簡介

汪習根,男,湖北天門人,武漢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2011計劃”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博士研究生導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高級訪問學者。兼任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聯合國發展權高級咨詢專家。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主持教育部重大項目《發展權與中國發展法治化》(2003—2009)、全國十大法學重大攻關項目《司法體制改革研究》(2009—2011)等各類課題近20項,在《法學研究》、《人民日報》等發表文章100余篇,被《新華文摘》等轉載數十次,出版著作20部。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等各類獎項20余項。先后到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牛津大學、哈佛大學等歐、美、亞國家的大學和研究機構發表主題演講、進行學術交流,有關法治與人權的成果連續多次被聯合國以及我國政府采納。

目次

目錄

第一章 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1
第一節 科學發展觀與民主法治精神的契合/4
第二節 在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中踐行科學發展觀/26
第二章 民主法治精神的思想淵源/49
第一節 西方啟蒙思想家的民主法治精神舉要/51
第二節 中國民主法治精神的歷史嬗變/69
第三節 當代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精神的集中展現/84
第三章 從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到社會主義法治體系/97
第一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99
第二節 執政黨依法執政/105
第三節 立法機關科學立法/111
第四節 行政機關嚴格執法/117
第五節 司法機關公正司法/124
第六節 全體公民誠信守法/134
第四章 依法治國與依憲治國/143
第一節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145
第二節 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161
第三節 依法治國的關鍵是依憲治國/176
第四節 依憲治國的主要內容/182
第五章 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治理國家/191
第一節 科學地理解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193
第二節 深化改革中的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195
第三節 推動發展中的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198
第四節 化解矛盾中的法治思維和法治方法/201
第五節 維護穩定中的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205
第六章 法治與社會管理創新/209
第一節 社會管理創新/211
第二節 黨委領導的法治保障/217
第三節 政府負責的法治保障/227
第四節 社會協同的法治保障/239
第五節 公眾參與的法治保障/247
第七章 司法公信力的提高/257
第一節 法官隊伍建設: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基礎/259
第二節 公正、高效、權威: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內在要求/269
第三節 防止冤假錯案: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有效切入點/276
第四節 司法公開: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保證/284
第八章 人權是法治的根本追求/295
第一節 人權與法治的關系/297
第二節尊重和保障人權是黨和國家的一貫政策/309
第三節繼往開來———人權發展的新篇章/315

書摘/試閱

胡錦濤同志指出: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就是要使人民群眾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讓人民群眾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民主法治是目標與手段的統一,是中國特 色社會主義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所要實現的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都需要民主法治的支持,需要以民主法治為基礎。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要尊重人民群眾的創造精神,讓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使各種積極因素得到充分調動;就是要有效解決各種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確保社會的穩定團結;就是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就是要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正確反映和兼顧各個方面群眾的利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本 質上應是民主社會。同時,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本質上還要求實行法治。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社會依照既定的規則有序運行,反對社會的無序化與無序狀態。法治社會中最重要的規則是法律規則,法律是所有社會規范中最具有明確性、確定性和國家強制性的規范。依照法律來治理社會,人們就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社會就有了和諧的基礎,因此,也可以說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本質上是法治社會。
一、發展與法治是當代中國兩大重要主題
發展與法治,是當代中國的兩大重要主題,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豐富內涵與現代法治精神相契合。
從人類社會誕生開始,生存和發展就成為人們面臨的第一重大問題。發展意味著舊事物的滅亡和新事物的產生,是事物的前進運動。唯物辯證法認為,一切事物都是運動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事物運動有向上的運動,有向下的運動;有前進的運動,有后退的運動;有持續的運動,也有間歇式的運動。發展是事物的一種運動狀態,但不是事物的一般運動狀態,而是特指事物向前而不 是倒退的前進運動;是向上的而不是向下的、是由低級向高級進步的運動;是由小到大、由舊到新、由落后到先進,不斷地推陳出新的創新運動。在原有基礎上的重復、倒退的運動都不是發展。從唯物辯證法的世界觀方法論意義上講,發展就是事物辯證的運動過程。
發展觀是關于發展的總觀點,《辭海》中指出:發展觀是“對事物是否發展變化和怎樣發展變化的根本觀點。世界觀的主要組成部分。有兩種基本的發展觀點:形而上學和辨證論。形而上學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待世界,否認發展是事物內部矛盾引起的自身運動,否認質的變化。辯證的發展觀認為,事物內部的矛盾性是發展的根本原因,量變必然引起質變,整個世界發展的總趨勢是曲折 前進、螺旋上升的運動。”發展觀的基本問題是人與人及人與物的關系問題。根據人與人及人與物的關系,我們從總體上把發展觀分為兩類:一類是以物為中心、為主宰,見物不見人的發展觀,這是傳統的 或舊的發展觀,是我們所要批判和揚棄的;另一類是以人為本,通過“物”的發展來實現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發展觀,這就是科學發展觀,是先進的、新的發展觀,是我們所要追求和確立的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最早由科學哲學家庫恩提出,其含義是科學發展的觀念,英文是: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Reviews;我們今天講的科學發展觀,是指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念,英文為: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2006年出 版的《科學發展觀讀本》,對科學發展觀進行了政策性解讀。《科學發展觀讀本》指出: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和基本要求是: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經濟、政治、文化權益,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全面發展,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協調發展,就是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協調,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法治道路,保證代代相接、永續發展。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三個方面相互聯系、有機統一,其 實質是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站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辯證法的角度進一步深入把握科學發展觀中發展的本質內涵,我們認為需要把握以下幾點:
第一,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主題和首要內涵。科學發展觀是用來指導發展的,不能離開發展這一主題。人類作為物質世界發展的產物,其生存狀況也取決于發展。發展得好,人類就生存得好。所以,人類自誕生以來就一直堅持不懈地進行發展的實踐與探索,尤其是中國共產黨人高度重視發展問題,把發展作為永恒的主題。毛澤東同志在探索中國社會發展方向、道路、模式和戰略過程中,強 調艱苦奮斗,改變中國“一窮二白”的面貌,發表了《論十大關系》等研究發展的論著。鄧小平同志在規劃實施我國現代化建設“三步走”藍圖過程中,強調“發展是硬道理”。江澤民同志提出“必須把 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胡錦濤同志繼承和發揚了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理念,提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
發展首先要抓好經濟發展。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這是我們黨領導人民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條基本經驗。21世紀頭20年,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 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發展期。我們必須十分珍惜 和切實用好這一重要戰略機遇期,集中力量,加快發展,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與生態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辯證地認識和處理與發展相聯系的各方面重大關系,我們才能緊緊抓住和充分用好戰略機遇期,順利實現既定的戰略目標。
第二,發展必須是既合規律性又合目的性的科學發展。發展就是要處理人和世界的關系,化解人和世界的矛盾,就是要既滿足人的需求,同時尊重自然,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尊重自然不是 把自然的地位放在人之上,不是為了保護自然而保護自然,為了保護自然而節制人類的欲望,使人類重新回到蒙昧狀態,這不是發展,是倒退。我們的發展是要按照人的發展目的和需要來重新設計和改造對象,這種設計和改造必須符合自然發展規律和必然性。
科學發展觀正是我們黨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提出的新型發展觀,是堅 持求真務實的具體體現。它要求人們既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聯系地而不是孤立地、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看待發展問題;又立足人類 歷史活動的實踐過程,特別是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實踐過程,對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幾大關系系統進行科學歸納,深刻揭示社會有機體系統相對于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的獨特運動規律和特點,進一步深化對經濟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認識,反映我們黨對發展問題的新認識,它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的重大創新。科學發展就是合規律性的發展。一切社會活動的正確性,都取決于人們對社會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和把握。社會變革的深化,使社會生產和生活在內容上日趨豐富生動、復雜多樣,這就要求我們正確處理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之間的關系,尊重自然規律和 社會規律,深入探索和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規律,按照客觀規律辦事,抑制和消除不和諧因素,不斷增加社會的和諧因素,從而有效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地向前發展。科學發展也是合目的性的發展。人是社會發展的主體,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的發展是社會進步的最高目標。正是如此,“堅持以人為本”和“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是中國共產黨提出的符合客觀規律的最高宗旨。尊重人民主體地位,應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利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三,發展必須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用新的發展思路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為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整個現代化事業奠定堅實基礎。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切實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我們要走的 工業化道路,不是簡單重復發達國家工業化過程,而是從我國實際出發,吸取世界各國工業化的經驗和教訓,立足于當今時代經濟科技發展的新水平,充分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和后發優勢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這條新型工業化道路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同信息化等現代高科 技發展緊密結合。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實現跨越式發展。二是注重經濟發展同資源環境相協調。克服傳統工業化模式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走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三是堅持城鄉協調發展。我國新型工業化道路要立足于城鄉共同發展,工業化和城鎮化互相促進、相互協調。四是實現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同勞動密集型產業相結合。我國新型工業化道路,要在大力發展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的同時,發展、改善和提升勞動密集型產業,促進經濟發展同保障勞動者就業有機結合。
第四,發展應該是又好又快發展。科學發展觀的實質是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貫徹落實好科學發展觀,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要抓住和用好戰略機遇期,實現更好更快發展。然而近代以來,人口出現爆炸式的增長,人與自然界的關系日趨緊張,發展的失衡與混亂問題相當突出。主要表現是:工業迅速發展,農業受損害嚴重,工農業發展失衡;人均GDP增長快,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和地區收入 差距拉大,貧富差距懸殊;經濟發展迅速,社會事業發展滯后,對人本身發展的投資被忽視,知識和技術發展緩慢;發展的能耗大、成本高,資源與環境破壞嚴重,人與自然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化進程加快,失業率升高;公共管理機構龐大,腐敗問題嚴峻,社會不穩定、不和諧因素增多。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不斷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行了全方位改革開放,出現了社會生產結構的劇烈變化和資源配置方式的轉變,形成了巨大的發展勢能。同時上面所揭示的世界性矛盾問題在我國表現得更明顯。科學發展觀正是著眼于應對這些新情況、新問題而提出的。發展始終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但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所追求的發展,不應是孤立、片面、不計代 價、竭澤而漁、不可持續的發展,而必須是又好又快的可持續發展。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是對經濟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從“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反映了我黨經濟建設指導思想的升華,這使我們對新世紀新階段發展規律的把握更加全面,指導發展的方針更加符合實際。
發展的目的在于構建和諧社會,社會和諧才能實現長治久安和持續發展,而社會的持續發展與和諧社會的構建必須依賴民主法治 來實現。我們正在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定是民主法治得到崇尚并且在社會運行中發揮根本與核心作用的社會。胡錦濤同志指 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在這些和諧社會的構成要素中,民主法治被置于首要地位,這是對民主法治的價值與功能的科學認識與運用。
和諧社會的構建是一個動態的實踐過程,是通過對各種社會關系進行全面合理有效的調整來實現的社會秩序狀態。在和諧社會的構建過程中,不同社會關系主體的各種利益要求不斷被提出又不斷協調,以形成全社會各種正當利益和諧共存的局面,而民主法治就是這一局面形成的重要機制。民主法治機制通過對權利、權力、義務、責任和程序這些規范要素的合理安排,形成調整社會關系的法律體系,以確保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些價值目標得到確認、尊重和實現。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1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