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生態移民與少數民族傳統生產生活方式的轉型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生態移民與少數民族傳統生產生活方式的轉型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9 元
定價
:NT$ 414 元
優惠價
87360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書遵循理論研究→實證研究→對策研究的技術路線,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理論和方法,以苗族、布依族、侗族等3個在國內具有代表性的貴州世居少數民族為例,通過對依托城鎮集中安置、旅游資源開發安置、產業結構調整安置、調整土地安置等四種模式下少數民族生態移民傳統生產生活方式轉型情況的深入調研,從理論和實證兩個方面系統研究了少數民族生態移民生產生活方式的轉型規律,研究提出了促進少數民族生態移民可持續發展的實現機制、對策措施與政策建議。

名人/編輯推薦

《生態移民與少數民族傳統生產生活方式的轉型研究:基于貴州世居少數民族生態移民的調研》從總結梳理相關文獻資料入手,分析了我國生態移民實施主體、利益相關者及其對生態移民的作用和影響,剖析了貴州生態移民實施情況及生態移民的主要特征。《生態移民與少數民族傳統生產生活方式的轉型研究:基于貴州世居少數民族生態移民的調研》提出促進少數民族生態移民可持續發展的對策措施。

目次

前言
第1章 總論
1.1 研究背景與問題界定
1.1.1 問題的提出
1.1.2 研究問題界定
1.2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義
1.3 國內外相關研究述評
1.3.1 有關生態移民的研究
1.3.2 有關少數民族生態移民的研究
1.3.3 有關移民生產生活方式轉型問題的研究
1.3.4 有關移民社會適應性問題的研究
1.3.5 小結
1.4 研究的目標與內容
1.4.1 研究目標
1.4.2 研究內容
1.5 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基本假設
1.7 研究的突破與創新
1.8 關于研究情況的幾點說明
第2章 理論回顧與借鑒
2.1 研究的理論基礎
2.1.1 可持續發展理論
2.1.2 生態經濟理論
2.1.3 反貧困理論
2.1.4 人口遷移理論
2.1.5 轉型理論
2.2 生態移民的內涵與特征
2.2.1 生態移民的概念界定
2.2.2 生態移民的基本內涵
2.2.3 生態移民的基本特征
2.3 生態移民的意義與作用
2.3.1 生態移民的戰略意義
2.3.2 生態移民的積極作用
2.4 生態移民的經驗借鑒
第3章 我國生態移民實施主體與利益相關者分析
3.1 我國生態移民的提出與實施情況
3.1.1 我國實施生態移民的背景
3.1.2 我國生態移民的地區分布及特征
3.1.3 我國生態移民實施情況
3.2 生態移民實施主體及其對生態移民的作用和影響
3.2.1 生態移民實施主體在生態移民中的作用
3.2.2 生態移民實施主體之間的利益博弈
3.3 遷入地、遷出地居民對生態移民的作用和影響
3.3.1 遷入地居民
3.3.2 對遷出地居民
3.3.3 生態移民與遷入地居民之間的博弈
3.3.4 生態移民與遷出地居民之間的博弈
第4章 貴州生態移民實踐及生態移民的主要特征分析
4.1 貴州生態移民實施概況
4.1.1 貴州基本省情描述
4.1.2 實施生態移民的特殊重要性
4.1.3 貴州生態移民的實施情況
4.2 貴州生態移民的基本特征
4.2.1 生態移民人口規模大
4.2.2 少數民族人口比重高
4.2.3 遷出地生存環境惡劣
4.2.4 工程項目的集成度高
4.2.5 移民的綜合效益明顯
4.3 貴州生態移民的主要安置模式
4.3.1 生態移民安置模式的內涵
4.3.2 貴州生態移民的主要安置模式及特點
4.3.3 各主要安置模式的實施效果及影響
4.4 貴州生態移民實踐的綜合效應
4.4.1 生態移民在反貧困中的作用
4.4.2 生態移民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作用
4.4.3 生態移民在小城鎮發展中的作用
4.4.4 生態移民增進了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
4.5 貴州生態移民實踐的主要經驗
4.5.1 政府引導與移民自愿相結合
4.5.2 合理確定搬遷對象、方式與安置模式
4.5.3 高度重視移民土地與產業發展問題
4.6 貴州生態移民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4.6.1 移民資金投入問題
4.6.2 安置土地調整問題
4.6.3 后續產業培育問題
4.6.4 工程實施協調問題
4.6.5 工程效益發揮問題
第5章 生態移民生產生活方式轉型情況調查與分析之一——苗族
5.1 苗族居民的傳統生產生活方式
5.1.1 貴州苗族人口的基本概況
5.1.2 貴州苗族居民的傳統生產方式
5.1.3 貴州苗族居民的傳統生活方式
5.2 苗族生態移民生產生活方式轉型情況調查
5.2.1 生態移民安置點基本情況
5.2.2 生態移民生產生活方式轉型情況調查①——依托城鎮集中安置
5.2.3 生態移民生產生活方式轉型情況調查②——依托旅游資源開發安置
5.2.4 生態移民生產生活方式轉型情況調查③——依托產業結構調整安置
5.2.5 生態移民生產生活方式轉型情況調查④——依托調整土地安置
5.3 苗族生態移民社會適應性及影響因素分析
5.3.1 各種安置模式下苗族生態移民的社會適應性比較
5.3.2 各種安置模式下影響苗族生態移民社會適應性的因素分析
5.3.3 各種安置模式下苗族生態移民傳統生產生活方式轉型的一般規律
5.4 苗族生態移民傳統生產生活方式轉型和苗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5.4.1 各種安置模式下傳統生產生活方式轉型對民族文化的沖擊
5.4.2 促進傳統生產生活方式轉型和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條件
5.4.3 傳統生產生活方式轉型和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實現途徑
5.5 本章小結
第6章 生態移民生產生活方式轉型情況的調查與分析之二——布依族
6.1 布依族居民的傳統生產生活方式
6.1.1 布依族簡介
6.1.2 貴州布依族人口的基本概況
6.1.3 貴州布依族居民的傳統生產方式
6.1.4 貴州布依族居民的傳統生活方式
6.2 布依族生態移民生產生活方式轉型情況調查
6.2.1 生態移民生產生活方式轉型情況調查①——依托城鎮集中安置
6.2.2 生態移民生產生活方式轉型情況調查②——依托旅游資源開發安置
6.2.3 生態移民生產生活方式轉型情況調查③——依托產業結構調整安置
6.2.4 生態移民生產生活方式轉型情況調查④——依托調整土地安置
6.3 布依族生態移民社會適應性及影響因素分析
6.3.1 各種安置模式下布依族生態移民的社會適應性比較
6.3.2 各種安置模式下影響布依族生態移民社會適應性的因素分析
6.3.3 各種安置模式下布依族生態移民傳統生產生活方式轉型的一般規律
6.4 布依族生態移民傳統生產生活方式轉型和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6.4.1 各種安置模式下傳統生產生活方式轉型對民族文化的沖擊
6.4.2 促進傳統生產生活方式轉型和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條件
6.4.3 傳統生產生活方式轉型和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實現途徑
6.5 本章小結
第7章 生態移民生產生活方式轉型情況的調查與分析之三——侗族
7.1 侗族居民的傳統生產生活方式
7.1.1 侗族簡介
7.1.2 貴州侗族人口的基本概況
7.1.3 貴州侗族居民的傳統生產方式
7.1.4 貴州侗族居民的傳統生活方式
7.2 侗族生態移民生產生活方式轉型情況調查
7.2.1 生態移民安置點基本情況介紹
7.2.2 生態移民生產生活方式轉型情況調查①——依托城鎮集中安置
7.2.3 生態移民生產生活方式轉型情況調查②——依托產業結構調整安置
7.2.4 生態移民生產生活方式轉型情況調查③——依托旅游資源開發安置
7.3 侗族生態移民社會適應性及影響因素分析
7.3.1 各種安置模式下侗族生態移民的社會適應性比較
7.3.2 各種安置模式下影響侗族生態移民社會適應性的因素分析
7.3.3 各種安置模式下侗族生態移民傳統生產生活方式轉型的一般規律
7.4 侗族生態移民傳統生產生活方式轉型與侗族文化的傳承及發展
7.4.1 各種安置模式下傳統生產生活方式轉型對民族文化的沖擊
7.4.2 促進傳統生產生活方式轉型與民族文化傳承及發展的條件
7.4.3 傳統生產生活方式轉型與民族文化傳承及發展的實現途徑
7.5 本章小結
第8章 土地資源稀缺地區未來生態移民安置的可行模式
8.1 影響生態移民安置模式選擇的主要因素
8.1.1 自然資源條件
8.1.2 社會經濟條件
8.1.3 社區文化環境
8.1.4 移民自身條件
8.2 生態移民安置模式選擇應遵循的原則
8.3 以貴州為代表的土地資源稀缺地區未來實施生態移民的資源條件
8.4 以貴州為代表的土地資源稀缺地區未來生態移民安置的可行模式
8.4.1 堅持生態移民與城鎮化發展相結合,是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8.4.2 依托城鎮化發展對生態移民進行集中安置,必須切實解決的幾個問題
第9章 少數民族生態移民可持續發展的實現機制
9.1 少數民族生態移民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與風險分析
9.1.1 少數民族生態移民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
9.1.2 少數民族生態移民可持續發展的可能風險
9.2 少數民族生態移民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目標與遵循原則
9.2.1 少數民族生態移民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目標
9.2.2 少數民族生態移民可持續發展遵循的原則
9.3 少數民族生態移民可持續發展的一般條件
9.3.1 社會條件
9.3.2 經濟條件
9.3.3 自然條件
9.3.4 移民自身條件
9.4 少數民族生態移民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來源與實現機制
9.4.1 少數民族生態移民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來源
9.4.2 少數民族生態移民可持續發展的動力結構
9.4.3 可持續發展實現機制
第10章 促進少數民族生態移民可持續發展的對策措施
10.1 科學編制規劃,有序推進生態移民工程實施
10.1.1 統籌規劃,系統實施
10.1.2 整體搬遷,集中安置
10.1.3 科學選址,規模適度
10.1.4 強調產業,促進就業
10.1.5 突出特色,和諧發展
10.2 抓好資金籌措,保障生態移民工程資金需求
10.2.1 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
10.2.2 切實抓好部門資金整合
10.2.3 大力吸引社會資金投入
10.3 完善配套設施,切實改善移民生產生活條件
10.3.1 加強移民住房的規劃建設
10.3.2 完善安置點相關基礎設施
10.3.3 抓好安置點公共服務配套
10.4 強化產業支撐,努力實現生態移民穩定就業
10.4.1 大力發展城鎮第二、第三產業
10.4.2 大力扶持移民自主創業
10.4.3 引導企業吸納移民就業
10.4.4 多管齊下促進移民就業
10.5 加強教育培訓,增強少數民族移民適應能力
10.5.1 加強移民就業技能培訓
10.5.2 加強移民致富能人培養
10.5.3 抓好移民適應能力培訓
10.5.4 高度重視移民子女教育
10.6 營造社區環境,促進移民盡快融入城鎮社區
10.6.1 創造有利于移民遷入社區的人文社會環境
10.6.2 建立有利于移民全面參與的社區管理機制
10.6.3 營造有利于民族文化傳承發展的環境條件
10.6.4 重視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與開發利用
10.7 健全社保體系,消除少數民族移民后顧之憂
10.7.1 將生態移民納入遷入地屬地管理
10.7.2 建立健全生態移民社會保障體系
10.7.3 切實解決移民過渡期的貧困問題
第11章 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11.1 研究結論
11.2 政策建議
后記

書摘/試閱



社會適應性是心理學、社會學研究的重要內容。關于適應,不同的學者所用的概念不盡一致,給予適應的定義也不盡相同,但均強調適應是一個過程。美國社會學家高斯席德(Goldscheider)在《發展中國家的城市移民》一書中指出:“移民的適應可以界定為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移民對變化了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做出反應,從農村到城市常常包含了這三方面的變化”。近年來,針對生態移民、三峽庫區移民、農民工等的社會適應性問題,部分學者開展了一些創新性的研究。郝玉章和風笑天指出,所謂社會適應性,是指行動者通過繼續社會化,調整其行為模式和心理狀態,使之適合于新環境的過程。這種適應既包括現實的客觀狀況,也包括移民主體的主觀感受。馬德峰在研究三峽外遷移民適應性問題時,提出了“社區適應性”的概念,認為移民社區適應性是移民由原居住地搬遷到安置地,從對安置地的不熟悉、不習慣、不認同到熟悉、習慣、認同的過程。杜萍和楊尚鴻根據學者們從不同視角對“適應”的不同定義,把“適應”概括理解為四個方面:第一,適應可以理解為一個過程;第二,適應就是同化;第三,適應既是一種狀態,又是一種過程;第四,適應也是人的社會化。趙翔和張向東在總結梳理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指出適應是在社會流動之后,流動者在身份、角色、地位、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社會交往、社會心理等方面順應新環境的轉變過程。借鑒相關研究成果,我們可以把移民的社會適應性理解為移民個人或某個移民群體在心理上對變化中的社會生活和社會環境的適應程度。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60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