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上帝的孤獨者:托馬斯.沃爾夫中短篇小說選(簡體書)
滿額折

上帝的孤獨者:托馬斯.沃爾夫中短篇小說選(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5 元
定  價:NT$ 210 元
優惠價:87183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故鄉、大地,明亮的陽光,寧靜的小鎮,慘烈的戰役,熱鬧的馬戲團,孤獨的孩子,墜入回憶的母親,時間和城市古老的神秘……
翻開托馬斯 沃爾夫的作品,仿佛走進了時光機,瞬間返回了童年與故土。那已經失去的,美好世界的記憶,在托馬斯筆下以某種方式娓娓道來,舒緩平靜中,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瑰麗多姿的世界。
本書收錄了托馬斯 沃爾夫大部分中短篇小說,內容廣闊,風格細膩清新,詳盡、生動地描繪了荒原深處人們的歷史和生活,以及游子還鄉的熾熱情感。
托馬斯 沃爾夫的語言透出一種天真和朝氣,時而像抒情的小詩,時而像瘋狂的囈語。他的短篇小說仍然保留了獨一無二的寫作手法。編輯阿斯維爾曾說過:“世上再沒有誰會像他那樣寫作了,他的寫作手法幾乎完全包含了他的優勢和劣勢,包含了他在探究人性根源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他描繪了美國真正的聲、色、味、情,也透露出他對難以捉摸、神秘的人際交往和社會百態的長久關注。”

作者簡介

托馬斯?沃爾夫(1900-1938),出生于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一個石匠家庭,二十歲畢業于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進入哈佛研究院學習戲劇,獲英國文學碩士學位。
1929年,他憑自傳體小說《天使,望故鄉》蜚聲文壇,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美國小說家。1935年《時間與河流》出版,成為暢銷書。僅三年后,沃爾夫便因病去世。他的大量遺稿經編輯出版,成為另兩部長篇小說《網與石》和《你不能再回家》,短篇小說集《從死亡到早晨》,以及一部未完成的雜集《遠山》。
托馬斯?沃爾夫的小說超越了美國各地區的文化隔閡,廣受好評,如果不是去世太早,很有可能成為美國最優秀的作家。其小說風格細膩,想象力豐富,與“意識流小說”先驅馬塞爾?普魯斯特相似,基本上都是寫自己的人生經歷,集中再現了20世紀前期的美國社會全貌。

名人/編輯推薦

比《天使,望故鄉》更廣闊的短篇集!美國文學天才經典之作,最美好的青春往事,最憂傷的美國記憶。
沃爾夫最重要短篇經典集,最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最瑰麗多姿的美國風情。
堪與惠特曼、約翰?多斯?帕索斯相提并論的作家,美國的普魯斯特……
重現美國一代人的內心世界,映照美國荒原深處的歷史風貌,其奔放的情感另文學大家福克納、喬伊斯驚嘆。

托馬斯·克萊頓·沃爾夫(Thomas Clayton Wolfe,1900—1938)是20世紀30年代美國著名小說家。他短暫的一生也是奮斗、拼搏的一生。不管是成名前還是成名后,失意和惆悵的情緒始終伴隨著他。他去世時尚不滿38歲。他的作品貼近生活,有感而發,樸實奔放,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評論界對他的小說創作形式褒貶參半,但是他獨特的抒情風格和隱喻式的表現方式使其作品具有鮮明的個性,具有史詩般的色彩。
1900年10月3日,沃爾夫出生于北卡羅來納州西北部的一個山區小城阿什維爾。在他年幼時,該地區開始興起了地產投資的熱潮。沃爾夫的母親朱麗婭E.沃爾夫在當時就已經是一名很在行的地產投機者,他的父親威廉·奧利弗·沃爾夫則是一位精力充沛的墓碑雕刻匠。不過,他是個嗜酒如命的人,對待家人態度粗暴。沃爾夫以極大的熱情和幽默的筆觸把父母親再現在自己的文學作品中。11歲時,沃爾夫開始在當地上私立學校,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成了家里唯一享受此待遇的孩子。他在16歲時進入北卡羅來納大學。在大學里,他學習非常用功,并在寫作方面嶄露頭角。他開始向學校校刊投稿,不久就成了校刊的編輯。在他20歲畢業之際,他決定上哈佛大學繼續深造。后來,他在哈佛大學師從喬治·皮爾斯·貝克爾教授學習劇本創作。雖然沃爾夫對場景、人物和劇本寫作有獨特的天分,但是紐約戲劇協會始終拒絕采用他的劇本。1924年他開始任教于紐約大學,在華盛頓廣場校區斷斷續續教了6年書。1924年秋天,他前往歐洲繼續寫作。1925年8月,他遇到了艾琳·伯恩斯坦——一位戲劇服裝設計師。兩人遂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戀愛。1926年7月,他們在英格蘭旅行時,沃爾夫開始創作后來名為《天使,望故鄉》的小說。1927年底,著名的斯克里布納出版公司決定出版他的這部長篇自傳體小說。出版前,編輯珀金斯對他的作品進行了大量的刪減和調整,兩人建立起了深擘的友誼。小說出版后大受歡迎,這使沃爾夫信心大增。1930年3月,托馬斯·沃爾夫獲得古根海姆基金,前往歐洲進行了為期一年的旅行。之后,他回到紐約,并移居至布魯克林區繼續寫作。在接下來的5年里,他日夜奮戰,創作了大量中、短篇小說,完成了長篇小說《時間與河流》以及《網與石》的大部分。1935年,他出版了短篇小說集《從死亡到早晨》。由于多種原因,沃爾夫于1937年同斯克里布納出版公司中斷合同,并和哈潑兄弟公司簽約,年輕的愛德華·阿斯維爾任沃爾夫新作的編輯。1938年初,他重新投入到狂熱的寫作中,逐漸感到身心疲憊,遂決定外出旅行。不幸的是,他在旅行途中染上了肺炎,于1938年9月15日病歿。他的早逝是美國文學界的一大損失。
托馬斯·沃爾夫在其短暫的一生中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他的長篇小說包括《天使,望故鄉》(Look Homeward,Anel,1929)、《時間與河流》(Of Time and the River,1935),以及兩部長篇遺作《網與石》(The Web and the Rock,1939)和《你不能再回家》(You Can’t Go Home Again,1940)。中、短篇小說包括《遠山》(The Hills Beyond)和《從死亡到清晨》(From Death to Morning)等。此外,還有幾個劇本。沃爾夫的四部長篇小說都是以他個人的生活經歷為基礎的,不論是《天使,望故鄉》《時間與河流》中的尤金·甘特,還是《網與石》《你不能再回家》中的喬治·韋伯,都明顯帶有作者本人的影子。這幾部作品都是在他自己生活經歷的基礎上完成的,了解了他的生活經歷,也就大體上掌握了作品的主要線索。
《天使,望故鄉》這部小說的敘述主線就是尤金·甘特的成長過程,以及他試圖擺脫占有欲極強的母親精神支配的過程。小說中有很多主題,比如孤獨、死亡、時間等。這些主題在其他著作中也頻繁出現。該小說是沃爾夫所有作品中自傳性最強的一部。書中的人物和實際生活中的人物基本吻合。沃爾夫以自己的家庭為基礎,然后經過選擇和修改,塑造出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和可信的故事。但是,他在表達自己對家庭、社會的態度時,表現出來的不僅是他獨特的藝術才華,而且也反映了他對每個人類個體和人生的哲學性思考與理解。
第二部小說《時間與河流》是《天使,望故鄉》的姊妹篇,在情節上延展了尤金·甘特的人生旅程和精神軌跡。大學畢業后的尤金,離開故鄉來到夢寐以求的波士頓,跟著著名的海徹爾教授學習戲劇創作,從此開始了雄心勃勃的追求一在失去了最初的新奇感之后,他找到了富有價值的友誼。他與海徹爾的助手——年輕、有教養的弗朗西斯·斯塔維克結成好友。之后,他嘗試過劇本創作,渴望一展才華,但未獲成功。后來,父親死于癌癥,經過短暫的奔喪,他重新北上,并在一所大學開始擔任英語教師,度過了一段頗有浪漫氣息的時光。后來,他經過準備,遠赴巴黎和歐洲各地旅行。他在巴黎和斯塔維克再度相會,并認識了一位來自波士頓的美國姑娘,兩人很快墜入了愛河。后來,他發現斯塔維克是個同性戀者,而那位美國姑娘待人欠缺真誠,于是便離開了他們,獨自在歐洲旅行。最后他的錢全部花光,不得已只能回國。歸程途中,他在船上和一位頗有名氣的舞臺美術設計師伊絲特·杰克相識,并為第三部作品的開篇埋下了伏筆。
《時間與河流》出版后,有人把沃爾夫稱為“意在使他的創作范圍涵蓋整個國家,具有國際性的一流作家中的第一個美國作家”。著名作家凱魯亞克深受這部作品的啟迪,并創作了文學名著《在路上》,因為《時間與河流》的主人公一直處于不停的奔波中,有人甚至把這部作品稱作“車輪上的小說”。
《網與石》的主人公喬治·韋伯繼續了前兩部小說主人公尤金·甘特的成長歷程。整部小說仍然具有自傳的性質。喬治-韋伯(又名蒙克)和伊絲特·杰克偶然相識,然后相戀。青春與愛情推動著喬治投入到緊張的寫作和教學工作中去。但是,他們之間的爭吵和分歧又迫使他遠走歐洲。他只身來到德國,在慕尼黑因與別人毆斗而受傷住院。他回首過去,內心有所醒悟。作品花較多的筆墨描述了喬治的父母和他在利比亞希爾地區的童年生活以及山區的風土人情。同時還講述了他讀大學時發生的一些事件。從這部作品開始,沃爾夫逐漸把關注的焦點從人的內心世界轉向外部世界,開始著力描繪整個美國社會。作者在第17章這樣描述乘坐三等艙的下層民眾:“這是一個卑微、隨便的群體,有年邁的猶太人、意大利勞工、德國屠夫、嫁給美國人的英國中產階級婦人——他們僅僅是三等艙里的普通人的一小部分,這種人在人行道上、地鐵里隨處可見,他們購買廉價的艙位往返于茫茫大海探親訪友,這些隨處可見的普通人構成了一張密集的網,這張網將地球上所有普通的絲線編織在一起。”在這部作品中,作者似乎借“網”來象征籠罩著現實世界的“普遍的罪惡意識”,從而將人類的孤獨、寂寞和苦難喻作“巖石”。
《你不能再回家》是編輯從沃爾夫手稿中整理出來的最后一部小說,情節續接第三部長篇《網與石》,但內容卻相對獨立。故事講述主人公喬治·韋伯返回紐約后,與伊絲特·杰克重修舊好。但時隔不久,舅舅拍來電報說姨媽病故,他便匆匆趕回利比亞希爾參加葬禮。同年他的第一部小說出版,由于喬治在小說中真實地描寫了自己的家庭以及故鄉父老鄉親的真實事件,因而受到親朋好友的憤怒與責難。這一事件不僅給他帶來了無窮的煩惱,也使他明白了人們是多么害怕面對真相。這時,他與杰克之間的裂痕已經無法彌補,他決定與她保持一定的距離,開始在各自的世界生活。在編輯愛德華多方面的幫助下,他在布魯克林一間陋室里拼命寫作。后來在歐洲他遇見了美國著名小說家麥克哈,從他身上喬治明白了名利的無益。值得注意的是,在小說中,作者費較多筆墨描繪了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普通人遭遇的困境與苦難,借主人公之口表達了對德國及猶太人的態度:在這之前,喬治曾多次去過德國,對德國人及日耳曼文化頗有好感,但當他看到納粹的邪惡本質,看到火車上那個猶太人旅伴被德國警察帶走時,他原來的想法徹底消解了。他對這個世界產生了新的看法,而這一頓悟對喬治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小說書名中那一聲吶喊‘不能再回家’并未使他消沉,而是鼓舞他更努力地尋找心目中的美國。”在小說最后,喬治通過回顧過去,將他與愛德華之間分歧的原因作了說明,闡述了一些個人的思想與人生感悟,讀起來既親切又很自然。
《托馬斯·沃爾夫中短篇小說集》精選了《從死亡到早晨》、《遠山》等集子中內容最為精彩、意蘊較深的篇目。《從死亡到早晨》是托馬斯·沃爾夫生前出版的唯一短篇小說集,共收錄14篇作品。這部短篇作品集是斯克里布納出版公司為響應長篇小說《時間與河流》的出版而結集出版的。在發表處女作《天使,望故鄉》之前,沃爾夫曾應編輯之要求,對該書的初稿作了大量的修改、刪減。其實,有些被刪除的內容寫得相當精彩,只是因為它們和小說的主題、總體框架不相關才被忍痛割愛。于是,作者借《從死亡到早晨》出版之際,將《天使,望故鄉》中刪減下來的精彩片段加了進去。《遠山》是一部雜集,于1941年出版,當時作者已經去世兩年。這部集子收錄了作者晚期的一些作品,同時也收錄了早年散見于各種刊物的文章。
托馬斯·沃爾夫的短篇小說和他的長篇小說之間既有相似點又有不同之處。他在短篇小說創作中仍然保留了自己獨一無二的寫作手法。雖然這種方法引起了許多誤解,甚至批評。編輯阿斯維爾曾說過:“世上再沒有誰會像他那樣寫作了,他的寫作手法幾乎完全包含了他的優勢和劣勢,包含了他在探究人性根源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他描繪了美國真正的聲、色、味、情,也透露出他對難以捉摸、神秘的人際交往和社會百態的長久關注。”
托馬斯·沃爾夫的語言透出一種天真和朝氣,時而像抒情的小詩,時而像瘋狂的囈語。這種恣情狂放、氣勢磅礴的風格在南方作家中絕無僅有。沃爾夫的寫作帶有沖動性和強迫性。所以他實際寫的文字要比出版出來的多得多。
第一部作品《天使,望故鄉》出版后,有很多評論家對他駕馭小說的能力提出了質疑。有人認為他的作品內容龐雜而臃腫,語言冗長而噦唆,缺乏嚴謹的形式。在撰寫第二部作品《時間與河流》的六年時間里,他開始關注作品的結構與形式。在《時間與河流》出版前,他發表了一系列中短篇小說,這些作品獲得評論界的一致好評。但是《時間與河流》正式出版后,他再一次迎來了批評界的質疑和指責。1936年,沃爾夫出版了文藝隨筆《一本小說的故事》,該書坦誠、詳細地講述了《時間與河流》的創作過程以及他的文學觀點和創作方法。但是,美國學者伯納德·德沃托卻認為,這本書恰好證明了人們對沃爾夫能力的質疑:沃爾夫雖然有寫作的才華,但是他沒有控制和駕馭這種才華、使其達到高超藝術境界的能力。之后,當這些質疑沃爾夫的評論家看到沃爾夫的作品仍然具有相當數量的讀者時,他們便采取了一種置之不理的態度。很多20世紀50年代出版的美國文學評論幾乎不再提及他。W.H.奧登曾把沃爾夫的作品貶低為“華麗的垃圾”,而路易斯·溫特邁耶則附和地認為沃爾夫“徒有熱情,但缺乏語言的組織”。這些持批評觀點的人普遍認為文學作品具有一定的結構形式和寫作原則,作家應該遵守這些形式和原則。
雖然沃爾夫迎來了各種各樣的質疑與批評,但是大多數評論家仍然對他的創作給予了肯定。瑞士人克勞斯·拉姆布萊希特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在美國文學史上,托馬斯·沃爾夫是一位堪與惠特曼、約翰·多斯·帕索斯等人相提并論的作家,事實上,他算得上是美國文學界的新代表,是美國的普魯斯特……。”此言不虛,沃爾夫那極富抒情意味的散文體寫作手法、青春似火的創作熱情都是獨一無二的。他的語言毫無羈束,一瀉千言。在整個寫作生涯中,他始終保持著這種生機勃勃、狂熱、不知疲倦的人生激情,即使在他心情苦悶、飽受情感折磨的時候,他青春的烈火似乎永遠也沒有熄滅過。他對社會畫面的描繪非常直白,手法也十分多樣,字里行間充滿了極具諷刺性的評論。有時候,為了表達自己的狂熱感情,他會一口氣寫上十幾頁甚至幾十頁來抒發情感,每每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的語言就會極富詩情。雖然有些人認為這樣做會沖淡小說的情節,使小說顯得有些臃腫。事實上,他的大段抒情對小說故事的情節起著一種烘托和深化的作用。正是通過這樣的描寫,沃爾夫在保證小說情節完整的同時,也盡情地展示了自己的才華。所以說,如果少了這樣的語言,沃爾夫還是沃爾夫嗎?
在作品中,沃爾夫無數次生動地再現了聽覺的感受,把外部世界的各種聲音完美地展現了出來。有時候,他會直接用一首詩來代替敘述,而且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沃爾夫的文字不僅能夠傳達出事物的聲音與畫面,而且還能傳達出事物的氣味,所有的感官感受融匯在一起,給人一種全新的立體感。在《時間與河流》的第一部分第四章,他在敘述中穿插了大量的抒情內容。從表面上來看,這部分與小說的整體敘述并不和諧,有些內容既隱晦又支離破碎。因而有些讀者認為這樣會影響小說的敘述,從而質疑他對小說結構的駕馭能力。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些內容主要是描述主人公酒醉后的心情和感受,大段的抒情和破碎的語言的確能給人一種真實且逼真的感受。或許這一段文字正是沃爾夫在列車上喝完酒后立即寫在筆記上的吧。
在他的小說中,優美的段落處處可見。例如:
我再次穿越所有時間和歲月——穿越荒涼冬日盡頭的三月,穿越淡紅色殘陽的凄涼與悲愴,穿越四月魔幻般的綠色,穿越盛夏之際令人恐怖而窒息的具體地點,穿越十月落葉的氣味與空氣中木材散發出的煙霧。這些被遺忘的時刻與數不盡的片段,連同我所有巨大的記憶、多年前消失在山巔的聲音、那些已然不在永不再現的親屬的聲音,他們修建并長辭在那里的房屋、留有他們足跡的道路、姑媽芒向我講述過去那些名不見經傳者故事的時刻,此時一齊重現腦海。它們在我巨大的思想脈動中得以恢復,莊稼也浮現出來,一株株、一棵棵、一絲絲,直到完全、完整,并與滋養它們的大地(它們最后、有生命的部分)結合在一起。(《時間與河流》)
沃爾夫對英國著名作家詹姆斯·喬伊斯非常推崇。1926年他在歐洲旅行期間,曾兩度邂逅了喬伊斯。雖然兩人并不熟悉,但是短暫相逢的經歷令沃爾夫非常難忘。沃爾夫在自己的創作中有意識地模仿了喬伊斯的寫作風格,在《天使,望故鄉》中,有很多段落都可窺見喬伊斯式的文風。盡管如此,學者米歇爾·埃沃頓認為:“沃爾夫雖然深受歐洲文學的影響,但是他的作品更多地反映了美國的文學傳統。”事實上,他的第二部小說《時間與河流》在很大程度上與華盛頓·歐文與馬克·吐溫的寫作風格十分接近。“《時間與河流》將自傳體寫作手法與馬克·吐溫在《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中的情節敘述與結構巧妙地結合起來。”他盡情地描寫時間、死亡、孤獨、睡眠、火車、河流、夜晚。這些極其普通的事物在他的筆下開始變得深邃而神秘。
有人認為,與其把沃爾夫稱作小說家,還不如把他稱作詩人。他是一位極其質樸、自然的詩人。他巧妙地將各種詩句、民謠運用于作品中,大大加強了作品的感染力。他對各種簡單的聲音或詞匯情有獨鐘。在他的作品中,隨處可見各種富有節奏的詩意表達。這種獨特的語言特色和藝術風格極大地豐富了作品的意義,使作品在語言層次上呈現出含蓄雋永的美感和盎然的詩意,達到了理想的藝術效果。他的這種天賦或許部分源自家庭的熏陶,因為沃爾夫小時候經常聽到父親誦讀莎士比亞的詩句,從小就培養了他對這種詩性語言的愛好和興趣。沃爾夫本人也曾坦言,他對詩歌情有獨鐘。在其作品中,他旁征博引,有些詩句的運用恰到好處,充分地表達了具體的感受與心境。在《時間與河流》中,詩歌仍然處處可見。《時間與河流》的副標題是:追求青春夢想的傳奇故事。在副標題下,他引用了一句話:“誰知道人的靈是往上升,獸的魂是入地的呢?”該句話出自《圣經·舊約·傳道書》第3章第21節。接下來,他在向編輯珀金斯致敬之際引用了德國作家歌德的一首詩,這首名為《迷娘曲》的詩出自歌德長篇小說《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所有這些用典烘托出一種浪漫卻堅定的氣氛,把一個年輕人追求理想的熾熱激情體現了出來。
沃爾夫還十分擅長直接運用打油詩或者諷刺詩來表達具體的情境。例如,在《天使,望故鄉》一書中,孩子們用歌聲來戲弄甘特:
“甘特老頭!
醉酒回家!
甘特老頭
醉酒回家!”
另一首歌子也反映了孩子們的天真和頑皮:
“相約在圣—一路——易,啦——啦,
相會在博覽會,
如若見到小伙姑娘們,
就說我一定會來。
我們一齊跳‘胡氣咕氣’——”
要想在作品中真正、如實地再現生活,作家必須經歷并且了解那樣的生活,他必須對各種各樣的生活有所意識。沃爾夫有意識地關注了他周圍的人以及周圍的世界,并且以極其細微的、近乎自然主義的寫作手法再現了這一切。但是他在寫作的時候明顯懷著一種幻想,這是他個人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因此幻想與現實之間往往有不重合之處。托馬斯·沃爾夫的四部長篇小說雖然具有自傳體的特點,但是作品的內容并非完全是作者的親身經歷,相反,幾部作品中融入了作者大量的想象與虛構。有評論家認為,在想象力方面,沃爾夫堪與惠特曼相媲美。這話不無道理。雖然惠特曼與沃爾夫不是一個時代的人,前者逝世于1892年,而八年后沃爾夫才出世。但是他們兩者之間的共同之處卻不少。惠特曼的詩歌狂野、歡快,而沃爾夫的抒情性散文體作品同樣顯得狂放不羈、氣勢磅礴,具有明顯的反傳統特點。兩位作家都深愛著美國,都對美國所展現的各種美好傾心不已。兩人都用各自的詩性語言贊美了美國。他們贊美美國的經濟發展和現代化的城市,美國就是人之自由精神的象征。在他的筆下,他盡情地抒發自己對美國的感受:奔流的大河、繁忙的港口、廣闊無際的蒼穹、各種膚色和種族的民眾、高樓林立的城鎮、充滿現代氣息的都市生活,等等。在《你不能再回家》中,他用數十頁篇幅描繪了美國及美國人的生活,在這一點上,他毫不遜色于惠特曼。雖然他的小說大受歡迎,但是由于他在作品中真實地再現了他所處的生活環境、人物與事件,許多家鄉的鄉親和朋友都非常惱火,這件事情迫使沃爾夫開始深入地思考文學虛構與真實經驗的關系。沃爾夫堅持認為:“作家若想創作出富有價值的東西,他就必須利用自己生活經歷中的素材。”
他的作品將自己的人生經歷與虛構的情節緊密地穿插起來,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比較如實地反映了美國社會的現實。沃爾夫深愛著美國,他遠赴歐洲達七次之多,但是每每在他離開美國之后,他才更加喜愛美國,感到某種記憶或某種難言的力量一直驅使自己不斷返回。在描寫美國的時候,他往往會關注那些容易被人忽略的細小方面,諸如“牛奶車開過街頭的聲音”等等。這些東西往往能勾起人們的回憶,讀來清新自然,也容易打動讀者的心。作為一名小說家,他把自己的直觀感受傾注于筆端,用一種強烈的意識再現了自己對美國的認識和看法。和惠特曼不同,他沒有使用太多贊美的字眼,相反,他甚至會在很多方面對美國提出批評,但是總體而言,他用含蓄、樸實、自然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對美國的熱愛。
沃爾夫往往將景物描寫與抒情緊緊結合起來,這是他的又一大特色。在《時間與河流》中,優美的景物描寫與抒情處處可見。美國學者羅伯特·泰勒·恩賽也認為:“沃爾夫不僅對自然世界十分關注,而且還經常將人物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對人與自然的關系大加渲染。”沃爾夫在抒情時往往使用長而復雜的句式和結構,經常連續使用三個以上的名詞或形容詞。這些詞匯表面上給人一種噦唆、重復之感,但是仔細品味,讀者就會發現這些詞匯不僅意義相異,而且相互之間具有某種內在的互補性。顯而易見,作者在寫作時并非隨意用詞,而是精心構思而成。正如他的小說結構一樣,這種風格看似輕率、缺乏約束,但是這正是沃爾夫獨特的方面之一。他的這種語言特色和藝術風格極大地豐富了作品的意義,使作品在語言層次上呈現出含蓄雋永的美感和盎然的詩意,達到了理想的藝術效果。
沃爾夫擅長對人物進行漫畫式的諷刺。這些諷刺對象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都能找到原型。有些是沃爾夫十分反感的人,有些是與他產生過矛盾的人,有些是他偶然邂逅過的人。總之,他會非常仔細地觀察生活中的每個人,不僅觀察那些他喜歡的人,而且還特別留意那些幫助過自己的人,或者自己厭惡的人。在《時間與河流》中,他提到了戲劇班的同學,提到了他們的空虛與平庸。這些諷刺穿插在人物的簡短對話之中,把人物的性格與頭腦的空洞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網與石》一書中,沃爾夫對虛偽、自負、挫敗者給予了強烈的諷刺。瑪格麗特·米爾斯·哈潑認為:沃爾夫喜歡鄙視市儈、蔑視權威,這種做法大大提升了他的品位,從而使自己沾上了貴族的氣質。他的寫作內容看似反映的是身邊發生的小事情,但是從其內涵和作者的意圖上來看,平凡的小事卻超越了那個小環境,上升到了另一個境界。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使沃爾夫的寫作風格、寫作內容發生了變化。他的作品從關注個人轉向了關注外部社會和經濟問題。他雖然沒有像亨利·米勒、斯坦貝克等作家那樣站在更高的角度審視美國乃至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矛盾和問題,但他還是抨擊了美國的社會結構,對資本主義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現象進行了質疑和揭示。
沃爾夫還喜歡運用戲仿、夸張等手法組織人物的對話,以達到諷刺人物的效果。例如,他在描繪巴斯科姆舅舅時就運用了夸張而詼諧的手法,讀來既親切又不失幽默。沃爾夫的諷刺往往體現在他對人物言語的口音和方言的敏銳把握上,他在小說中用斜體或省略突出了人物的方言,并以此達到深入刻畫人物的目的。此外,他還喜歡用一種冷靜、客觀的手段呈現他對人物的譏諷態度。也就是說,表面看來他是在平靜地講述故事,無意表達個人的觀點,但是仔細回味就能體會出其中的譏諷之意來。在《天使,望故鄉》和《時間與河流》中,這樣的例子有很多。下面一段文字表面上看來是在描寫奧斯瓦爾德·泰恩·艾克的求學經歷和住宿狀況,但其實是想借此諷刺部分戲劇班成員頭腦愚鈍和缺乏才華。
奧斯瓦爾德·泰恩·艾克離開了他在赫斯特聯合公司八千美金的工作,來到坎布里奇報名參加了哈徹教授有名的戲劇班,他已經攢了一筆錢——七百美金,這在記者這個行業中并不多見。他付完學費、注冊費,以及其他會使他在大學研究生院出人頭地的會員費后,還剩下不足五百美金。奧斯瓦爾德在坎布里奇租了一間閣樓,位于一座四四方方、臟兮兮的木屋內。葛羅根一家住在這里,他們是愛爾蘭人。他得攀上一道像豎梯一樣陡峭的、搖搖晃晃的臺階才能到達自己的屋子。他需要特別小心,以免他這個五尺五的瘦子碰到那堵同傾斜屋頂相連的白墻。奧斯瓦爾德房間的中央位置是這個矮子唯一能夠站直的地方了,寬不足四英尺:前面只有一扇窗戶,跟前擺著他的書桌。他有幾把椅背挺直的椅子,一張白色的鐵床擺在左側的屋檐下,右側的屋檐下立著幾個書架。其實,劇作家往往是爬上床的,他讀書的時候,只得像詩人一樣跪著拜讀詩作了。(《時間與河流》)
當然,沃爾夫的諷刺并非僅僅為諷刺而為之,讀者往往能從其字里行間體味到一種淡淡的詼諧與幽默,從而更加深了對前者的理解。沃爾夫用語言準確地傳達出了人物的性格、身份、氣質,使人物對白聽起來逼真、自然,富有感染力。他在作品中大膽使用了方言,從而使人物之間的對話顯得真實、可信。同樣,他也十分注重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最典型的就是隱喻和象征。例如:他把人類的發展與進步比作馬背上的醉乞丐,雖然搖搖晃晃,但還是繼續向前沖去;把具有悲劇命運的人物比作受傷的神;把希特勒比作神秘、黑暗的彌賽亞等。他在描繪的時候,十分注重人物的心理活動,同時兼顧了社會環境與外部世界對人物的影響,將人物的內心活動與自然環境巧妙地結合了起來,從而使讀者在情感和心理上產生了一定的呼應與共鳴。
沃爾夫對各種技巧的綜合運用,賦予了作品一定的思想內涵,同時打開了讀者思想的閘門。他任由這種極富詩意的語言載著自己的思想自由飛翔,把小說創作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賦予小說一種全新的創作體驗。
沃爾夫雖然出生在南方,具有地道的南方血統,但是有人認為他是一個流落異鄉、背棄了南方傳統的南方作家。也有人持相反的觀點,認為他是南方作家的杰出代表。福克納把沃爾夫列在諸多作家之首,認為他“情愿舍棄各種文體的束縛”,而羅伯特·佩恩·沃倫則認為他的語言“極其松散……雖然有時候寫得非常出色,但多數情況都令人乏味,具有一種歇斯底里的味道”。無論這兩種觀點如何爭論,有一點毋庸置疑:沃爾夫的風格是獨一無二的。這或許也是他的魅力所在,也是他對美國文學乃至世界文學的貢獻。
雖然沃爾夫較少關注南方作家普遍關注的主題——家族、種族、土地、歷史。然而他的根仍然與南方緊緊相連。他雖然在《天使,望故鄉》和《時間與河流》中描寫了尤金·甘特一家,但并未按家族主題展開敘事,并未過多地探尋家族歷史,他筆下的人物和故事都建立在南方落后山區的傳統故事之上。值得肯定的是,他在《網與石》中開始重新開啟了另一個家族的序幕,寫作角度也大有改變,但可惜他又迅速轉入了現實之中,未能將喬伊納爾家族主題深入下去。此外,他也喜歡描寫南北戰爭,這是眾多南方作家長期以來熱衷的主題。南北戰爭也為許多南方作家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寫作素材。沃爾夫寫過一些與戰爭相關的章節,其中短篇小說《奇克莫加河》最為出色。
在《網與石》中,沃爾夫通過描寫幾個來自南方的青年,反映了他們對待南方的態度。
他們很少想過重返故鄉。至少,他們很少說過他們喜歡那兒。事實上,他們更喜歡這里——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像艾爾索普一樣,現在已經陷入迷惑之中,早已對這個偉大的新世界產生了好感,已經把它當作自己的領地了,因為只有南方人會這么看——某種奇怪的、根深蒂固的自尊不讓他們擁有它。現在,他們生活在傳說之中:在眼前壯麗輝煌的刺激中,他們熱衰于評論他們以前擁有的榮耀。“南方”——因為加了雙引號的南方——現在已經成了一種被流放的榮耀,一種豐富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人類的價值方式,這是“這幾位”永遠都無法明白的東西。
沃爾夫不僅諷刺了紐約的文人,而且還嘲笑了美國南方大學的重農派,取笑了南方的職業作家:
因此,南方新聯盟優雅的年輕紳士們擺脫了他們身上毫無體面的枷鎖,從他們喚醒的意識里抓住了幻象的最后一根蛛絲,傲然退回了南方,并在某所大學擔任教職,安安穩穩地從事學術活動,他們借此可以按季度發行一些贊揚農耕社會諸多優點的珍貴小雜志。這些具有叛逆精神的人憑借其精妙的智慧不斷地制定出他們這個圈子的規章制度和儀式——這些規章制度和儀式用一種非世俗的語言肯定了根本和淵源二者的世俗優點。
之所以說沃爾夫的創作既傳統又反傳統,是因為他在塑造人物、反映主題方面都與其他作家大相徑庭,有人把這種獨特的技巧視為他的缺陷或不足,其實不然,這或許正是他獨樹一幟之處。他在創作過程中,雖然不大注重結構,喜歡按照事件的發生次序娓娓道來,但他卻能讓讀者的思緒緊隨故事一起游走。雖然有時候讀者的思緒會被大段的抒情所阻礙,但是這并不影響他的文字帶給讀者的那份震撼與美感,因為小說本來就沒有既定的模式和規則,又何必苛求所有的小說都按同一個模式去寫呢?
譯者
2011年初春

目次

譯者序
遠與近
里弗斯老人
失去的孩子
一位親戚
奇克莫加河
沒有門
游子還鄉
晨獅
記憶深處的鐘聲
古老的卡托巴人
獨眼巨人
同行的一位姑娘
異國迷惘者之家
正義是盲目的
午后三點
火車與城市
馬隆先生
內布拉斯加?克蘭
虎仔
生日
太陽與雨
我們嚴冬般的宿怨
十月啤酒節
他父親的土地
四月末的回憶
一個文學評論家的肖像
門廊里的天使
榮耀的騎士
巴斯科姆?霍克
大地之網
上帝的孤獨者
拂曉中的馬戲團
夕照下的流浪漢
菲姆與詩人

書摘/試閱

遠與近

一個小市鎮坐落在鐵道旁向后綿延而去的一塊高地上,小鎮郊外有一所明凈、整潔、裝有綠色百葉窗的小屋。小屋的一側有個菜園子,整齊地劃成了一塊塊,里面種著蔬菜。那里還有一畦葡萄,到了八月底葡萄就成熟了。屋子前面有三棵大橡樹。每到夏天,橡樹清潔而巨大的綠蔭就會遮住小屋。小屋的另一側有一個開滿鮮花的花壇,整個地方透出整潔、樸素、舒適的氣息。
每天下午兩點剛過,兩個城市間的特快列車就會駛過這里。經過這里之前,長長的列車會在附近的鎮上稍作停留,然后又平穩地起步前進。不過,它的開行速度并沒有達到最高,在機車強大的牽引下,它不慌不忙、從容地向前駛去,沉重的車廂壓在鋼軌上發出低沉、和諧的隆隆聲,然后消失在彎道處。剛開始,火車每開出一段距離,就會在草原的邊緣上聽見火車汽笛的鳴叫,看見一圈圈濃煙升騰而起,可以感受到列車行進的痕跡。到后來,什么也聽不見了,只能聽見堅實、鏗鏘的車輪聲逐漸消失在午后昏昏欲睡的寂靜里。
二十多年來,每天,當火車駛近這個小屋時,火車司機就會拉響汽笛;每天,一聽到這個信號,一個婦人就會出現在小屋后門的門廊上,朝他揮手致意。起初,總有一個孩子依附在她的裙邊,如今那個孩子已經長成了大姑娘。每天,她也和母親一起出來揮手致意。

失去的孩子

他只覺得內心空落落的,感受到了美國的荒涼、炎熱高天中的孤獨與憂傷;感受到了一日將盡時,從中西部疾速蔓延而來的暮色,穿越悶熱的大地,穿越所有孤寂的小鎮、農場、田野、火爐般炙熱的俄亥俄州、堪薩斯、艾奧瓦、印第安納州;還有偶然響徹在熱空氣里的聲音、回蕩在小車站里的聲音,這些聲音平靜、輕松,以某種方式消散在熱浪和天空巨大的空虛和疲倦之中,消散在浩瀚、憂傷、高遠、可怕的天際里。
接著他再次聽到了發動機和車輪的聲音,聽到了汽笛的哀鳴與鈴聲,聽到了悶熱的車場里換擋的聲音。他在街上走著,走著,走過一簇簇強烈的燈光,走過臉色陰沉的人們,淹沒在孤寂與懷疑之中。
他產生了一種回歸的感受,知道他不該來此,當他最終看到國王公路的時候,發現它只是一條街;而圣路易——富有魔力的名字——是一個坐落在河邊,沉浸在潮熱中的大型城鎮,炎熱而普通,并沒有太多的南方味道,也沒有太多的發展。
以前不是這個樣子。他能想起天氣如何逐漸變熱,熱天如何美好;想起他自己躺在后院那張透氣的床墊上,床墊常常會變得又熱又干,聞起來就像充滿陽光一樣;想起陽光如何讓他昏昏入睡;有時候,他會走進地下室感受那種涼爽,那里散發著地窖特有的味道——涼爽、陳腐的氣味,蛛網與臟瓶子的氣味。他能想起,當你打開樓上房門的時候,那種地窖的味道就會撲向你——涼爽、發霉、陳腐、潮濕、陰暗。這種陰暗地窖的記憶常令他興奮不已,使他產生一種發自內心的期待感。

奇克莫加河

然而我們知道,我們取得了戰斗的勝利。后來,人人都在這么說,所以我們知道情況肯定屬實,因為第二天黎明到來的時候,北方軍都逃走了。他們全都撤進了市鎮,只把我們留在了奇克莫加河邊,占領著那塊陣地。
我不知道那場戰役死了多少人,我不知道哪一方的損失更大。我只知道,人若行走在那塊地上,腳不可能踩在地面上,只能踩著死人走過。我只知道,那片兩天前稠密得刀子也難塞進去的杉樹林,已經被打得支離破碎,星期一早晨你若放眼望去,就可以看到有一條黑蛇蜿蜒百碼。
我不知道我們損失了多少士兵,也不知道我們殺死了多少北方兵。雙方的將軍們可以估算出一個令自己滿意的數字,但是我知道那一仗打完后,你只要朝樹林望去,就會感到奇怪,一只小小的蜂鳥飛進那片杉樹林后,怎么還能活著飛出來。然而,這樣的事情的確發生了,這是真的,而且不只是蜂鳥如此——因為有人也活著出來了。
在那個星期一的早晨,當我回到米欣納雷嶺上吉姆躺著的地方,就在他身旁,在一根折斷的小樹枝上,我聽見一只紅雀在鳴叫。我把他翻過身來,取出他的懷表、小刀、一點零鈔,還有他自己的零碎物品,以及幾封瑪莎?巴頓寫給他的信。然后將這些東西放進了我的衣服口袋。
然后,我站起身,朝四周望了望。戰斗結束后,一切似乎都很滑稽,就像在夢里一樣。吉姆曾經強烈地渴望活下去,而我對生的渴望不及他一半強烈,現在我卻站在這里,衣袋里揣著吉姆的懷表和瑪莎?巴頓寫的信,聽著紅雀的鳴叫。
我會熬過這場戰爭,然后回家跟瑪莎結婚,而可憐的吉姆卻躺在奇克莫加河邊……
現在當我回想起這件事來,感覺一切都很奇怪。一切都跟我們原來想象的不同。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如果我能活到今年八月七日的話,我就九十五歲了。現在回顧過去,那可是好久的一段歲月了,對不對?不過,這一切再次浮現在我眼前,清晰得如同發生在昨天一樣。接下來,一切都會消失,就跟做夢一樣。
但是我打過幾次大仗,我可以肯定地說。我見過稀奇古怪的事情,參加過血淋淋的戰斗。可是,我經歷過的最為慘烈的戰斗——任何人參加過的最為血腥的戰斗——就發生在奇克莫加河邊那片杉樹林里——是那次偉大戰爭中的奇克莫加之戰。

沒有門
——時間與流浪者之自述

“十月是一年當中最富足的月份:莊稼都收割了,谷倉裝得滿滿的,柜子里裝滿了收獲的東西,棕褐色的約克蘋果汁從榨床上源源不斷地緩緩流出。蜜蜂鉆進黃色的葡萄中,蒼蠅變得又老又肥,身體變成了藍色,嗡嗡聲更加響亮,爬行的速度更加緩慢,趴在門檻、天花板上慢慢等死。太陽越過青銅色、收割完莊稼的田野,在血液與花粉似的晚霞中沉落下去。”
“玉米一束束堆了起來:又硬又黃的玉米粒一排排突出在曬干的玉米棒子上,如今正適合存貯在賓夕法尼亞州巨大的紅色谷倉里,也適合馬兒臟兮兮的大板牙嘎吱嘎吱地咬嚼。慵懶的馬蹄子猛地踢著木板,倉庫里透出干草、皮革、木材和蘋果的氣味。這一切,還有馬兒清脆的咀嚼聲表明:所有的汗水、辛苦、耕耘已經結束。晚熟的梨子在陽光照耀的架子上散發著芬芳;谷倉的彎椽上掛著熏制的火腿;食品間的架子上擺著無數裝滿水果的壇子。在這個季節,緬因州的樹葉變成了金黃色。陣風吹過,地上就會落上厚厚一層板栗,弗吉尼亞的矮栗也熟透了。
“午后的小鎮上彌漫著燃燒的氣味,胳膊上套著帶扣的男子在院子里耙著樹葉,幾個肩頭系著皮帶的男孩從旁邊走過。地面上、水溝里鋪了厚厚一層巨大、棕色的橡樹葉;街頭的樹葉沒過孩子們的膝蓋。火焰噼噼啪啪地燃燒著,刺激、嗆人的青煙弄得眼睛生痛,在收割完畢的田地里,火舌像蝗蟲一樣不斷啃噬著斷莖殘草。大火把回憶的芒刺打進了人們的內心深處。
“鋒利的草葉猶如一簇簇長矛,到了中午時分,上面的冰花開始融解。雖然夏天已經過去,但是陽光依然溫暖。很多日子里,這片金褐色的土地都陽光明媚。但是夏天已經過去,大地正在等待,焦慮和狂喜啃噬著人們的心,寒霜即將來臨。殘陽如血,破舊的水桶反射出落日的余暉,當孩子提著新鮮的、浮著泡沫的牛奶往家走的時候,夕陽的余輝照耀在巨大的谷倉上。巨大的影子在田地里拖得長長的,紅色的落日余暉倏忽間消失了。黃昏的犬吠聲越來越輕,越來越遠,最后消失在霜色之中。空中傳來喚狗的清晰哨音,還有霜花和寂靜的氣息——這就是全部。風兒攪動枯黃的落葉,吹著它們到處飛舞,巨大的橡樹葉徹夜飄零著。
“火車席卷塵土、一路轟鳴著穿越大陸,身后的軌道上落葉紛飛。火車沖過峽谷和山澗,轟隆隆行駛在橋面上,跨過波濤洶涌、褐色的大河,費力地越過重山,繞過田野里的殘草斷莖,從小鎮空曠的站臺旁奔騰而過,火車邁著均勻的步伐沉重地跨過北美大陸。田野、山巒、小丘、峽谷、溝壑、高山、平原、河流、樹木橫臥的荒野、棕色稠密的灌木叢,平原、沙漠、種植園,一覽無余的壯美風景,浩瀚的起伏回旋,這一切永遠無法記住,永遠無法被忘記,永法難以言表——它因收獲而疲憊,因每一個果實、礦石而充滿力量,被秋日染成褐色、無可估量的豐饒顯得繁茂、粗獷、自由奔放,永恒而壯麗!對疤痕和美麗毫不在意。一聲呼喊、一個空間,一陣狂喜!——這就是十月里的美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