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智能弱電工程設計與應用(簡體書)
滿額折

智能弱電工程設計與應用(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59 元
定價
:NT$ 954 元
優惠價
87830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2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智能弱電工程設計與應用》依據國家現行相關技術標準、規范,緊密跟蹤當前弱電技術的發展,闡述了數據通信和計算機網絡系統、多媒體通信系統、樓宇自控系統、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防雷與接地系統、數字會議系統、遠程視頻會議系統、大屏幕顯示系統、公共廣播系統、互動式有線電視和衛星電視接收系統、IP網絡視頻監控系統、現代教學信息化系統、一卡通系統、應急指揮系統、電子巡更系統、物聯網和云計算、數字擴聲系統、停車場管理系統、綠色照明與節能控制技術等,共計21個弱電子系統的設計方法與工程應用,融入了技術原理、設計思想、設計實例、設備與線纜的選型等。還專門介紹了奧運會、世博會大型活動智能弱電工程項目和大型數據中心、物聯網和云計算、醫院信息管理系統、泄漏電纜通信系統、檢察院多媒體數字信息系統、電視演播廳工程和信息機房工程等11個智能弱電工程項目的應用案例。
《智能弱電工程設計與應用》構建了弱電工程設計與施工所需的知識體系、方法體系和操作體系,充分體現了實用性、可操作性、易用性的特點,是一部比較系統、完整地介紹建筑弱電工程設計、應用的實用工具書。使讀者不但能掌握智能弱電工程的基礎知識,而且知道怎樣去做弱電工程,是讀者構建智能弱電工程技術基礎、進行建筑弱電工程方案設計、組織工程施工、測試、驗收和鑒定的必備工具書。
《智能弱電工程設計與應用》適合于建筑設計院所、智能化系統集成商、建筑弱電工程施工企業、機電安裝公司等單位從事相關設計、施工、監理、驗收、管理等工程技術人員、各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及有志于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智能建筑弱電工程設計和應用的專業人員閱讀和使用。

建筑電氣技術包括強電和弱電兩類。強電一般指220V/50Hz及以上的交流供配電、用電系統,主要向用戶提供電力能源,如電梯、空調、照明和各種機電設備等高能耗用電系統。強電系統的特點是電壓高、電流大、功耗大、頻率低(50Hz),處理對象是把能源(電力)引入建筑物,經用電設備轉換成機械能、熱能和光能等,重點考慮的問題是提高能源的轉換效率、節能降耗。
弱電系統是指按國家規定的36V以下的安全供電及系統傳輸、控制、處理的低電壓系統。弱電系統的處理對象是數據信息,即運用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自動控制技術、視音頻技術、光纖技術、傳感器技術及數據庫技術等高新技術,構成各類智能化系統。對各種數據和多媒體信息進行采集、處理、傳輸、控制、存儲、管理和應用,其特點是電壓低、電流小、功率小、頻率高、涉及面廣,主要考慮的問題是信息傳輸的可靠性、安全性、傳輸速度和傳輸質量等。
智能弱電系統以最大限度提高系統Z-作效率為中心,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系統工程,技術含量高、建設周期長、過程復雜,隨著現代高新技術的迅速發展,智能弱電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弱電技術的應用程度決定了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程度。
本書以智能弱電工程設計和應用為核心,融入了工程設計思想、常用計算公式、設計圖表、設計實例,并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和插圖闡明各弱電子系統的工作原理,充分體現了實用性、可操作性和易用性的特點。
全書共18章,將弱電工程子系統進行了細分,闡述了數據通信和計算機網絡系統、多媒體通信系統、樓宇自控系統、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防雷與接地系統、數字會議系統、遠程視頻會議系統、大屏幕顯示系統、公共廣播系統、互動式有線電視和衛星電視接收系統、IP網絡視頻監控系統、現代教學信息化系統、一卡通系統、應急指揮系統、電子巡更系統、物聯網和云計算、數字擴聲系統、停車場管理系統、綠色照明與節能控制技術等,共計21個弱電子系統的設計和應用,每章都有相應弱電:2-程設計舉例。最后一章“典型工程案例”專門介紹了奧運會、世博會大型活動智能弱電22程項目和大型-數據中心、物聯網和Z-計算、醫院信息管理系統、泄漏電纜通信系統、檢察院多媒體數字信息系統、電視演播廳工程和信息機房工程等11個智能弱電工程項目的應用案例。
本書適合于建筑設計院所、建筑弱電工程施工企業、機電安裝公司、智能化系統集成商等單位的從事設計、施工、監理、驗收、管理的相關工程技術人員、各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所有有志于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智能建筑弱電工程設計和應用的專業人員閱讀和使用。
本書的撰寫得到了蘇州國貿嘉和建筑工程公司馬朝明董事長、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技術質量部徐建強部長、蘇州國科數據中心顧宗根總經理、上海飛樂音響股份公司朱開揚副總經理、上海灝然網絡科技公司李鎰明總經理、上海卓越電子科技公司葛新總經理、上海安恒利擴聲工程公司項玨總經理、北京中大華堂科技公司張京春處長、杜誠總工程師、同濟大學謝詠冰副教授等多位專家提供的許多寶貴的工程資料和意見;蘇州市國貿電子系統工程公司彭永紅主任、尤凌妍主任給予了大力支持,楊彝先生全力幫助整理書稿,為本書順利出版作出了貢獻。在此一并深表感謝。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從大量國內、外文獻中萃取、提煉、翻譯和編輯的過程中不免帶有自身認識的片面性,因此書中定有不足、不當、甚至謬誤之處,敬請專家、同行和廣大讀者不吝賜教和指正。
編者

目次

前言
第1章 導論
1.1 建筑弱電工程的組成與分類
1.1.1 系統集成中心
1.1.2 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
1.1.3 建筑物自動控制系統
1.1.4 通信自動化系統
1.1.5 辦公自動化系統
1.2 建筑弱電工程實施程序
1.2.1 弱電工程實施流程
1.2.2 系統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1.2.3 弱電工程施工程序
1.2.4 工程施工項目管理
1.3 弱電系統供電電源
1.3.1 交流供電電源
1.3.2 UPS
1.3.3 直流供電系統
1.4 弱電系統的接地和防雷
1.4.1 接地
1.4.2 防雷
1.5 弱電工程竣工驗收通則
1.5.1 工程竣工驗收必須具備的條件
1.5.2 工程竣工驗收范圍
1.5.3 驗收程序
1.5.4 驗收報告
第2章 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
2.1 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的組成和類型
2.1.1 綜合布線系統的組成
2.1.2 綜合布線系統的類型
2.2 綜合布線系統的拓撲結構
2.2.1 星形拓撲結構
2.2.2 總線型拓撲結構
2.2.3 環形拓撲結構
2.3 綜合布線系統設計
2.3.1 綜合布線系統的通道標準
2.3.2 干線子系統
2.3.3 水平子系統
2.3.4 管理區子系統
2.3.5 工作區布線
2.3.6 綜合布線部件的典型配置
2.4 常用線纜及其傳輸特性
2.4.1 雙絞線電纜的性能指標
2.4.2 光纜傳輸的性能指標
2.4.3 同軸電纜
2.5 綜合布線工程施工
2.5.1 水平布管、布線施工
2.5.2 主干管線施工
2.5.3 管理區
2.5.4 設備區
2.6 綜合布線應用案例
2.6.1 金融大廈綜合布線系統
2.6.2 購物中心綜合布線系統
2.6.3 某部委辦公大樓綜合布線系統
2.6.4 綜合布線在十類建筑中的應用
第3章 數據通信和計算機網絡體系
3.1 數據通信系統
3.1.1 數據通信系統的模型
3.1.2 數據通信的信道概念
3.1.3 信道上碼元的最高傳輸速率
3.2 模擬傳輸系統
3.2.1 頻分復用技術
3.2.2 波分復用技術
3.2.3 調制解調器
3.3 數字傳輸系統
3.3.1 時分復用技術
3.3.2 統計時分復用技術
3.3.3 碼分多址復用技術
3.4 同步通信和異步通信
3.4.1 三種基本同步方式
3.4.2 同步通信
3.4.3 異步通信
3.5 數據通信接口
3.5.1 RS232C接口
3.5.2 RS422和RS485接口
3.5.3 串口的擴展
3.6 檢錯與糾錯
3.6.1 檢錯法
3.6.2 糾錯法
3.7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3.7.1 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
3.7.2 計算機網絡的特性和主要性能指標
3.7.3 網絡分類
3.7.4 網絡體系結構和通信協議
3.8 局域網技術
3.8.1 以太網的工作原理
3.8.2 局域網協議標準
3.8.3 以太網的結構
3.8.4 高速以太網
3.8.5 Cobranet網絡
3.8.6 以太網的最大作用距離
3.8.7 無線局域網
3.9 Internet技術
3.9.1 Internet的層次結構
3.9.2 Internet的IP網際協議
3.9.3 TCP
3.9.4 UDP
3.9.5 Internet地址
3.9.6 Internet地址空間的擴展(IPv6)
3.9.7 路由技術
3.9.8 內部網關協議
3.9.9 外部網關協議
3.9.10 Internet接入
3.10 網絡互連設備
3.10.1 網卡
3.10.2 中繼器
3.10.3 網橋
3.10.4 路由器
3.10.5 網關
3.10.6 集線器
3.10.7 交換機
第4章 多媒體通信系統
4.1 程控交換機和多路復用技術
4.1.1 數字程控交換機
4.1.2 話音信號數字化和多路復用技術
4.2 公用交換通信網絡體系
4.2.1 PSTN
4.2.2 DSL
4.2.3 ADSL
4.2.4 ISDN
4.3 光纖通信系統
4.3.1 光纖接入網
4.3.2 光交換技術
4.3.3 光復用技術
4.4 移動通信系統
4.4.1 移動通信系統分類
4.4.2 GSM
4.4.3 集群移動通信系統
4.4.4 衛星通信系統
4.5 PSTN與移動通信系統的互連
4.5.1 無線接入網
4.5.2 AP無線訪問接入點
4.5.3 WiFi無線聯網技術
4.6 通信機房設計與施工
4.6.1 機房位置及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4.6.2 供電系統
4.6.3 機房線纜布放工藝
4.6.4 降耗節能空調系統
4.6.5 機房照明
4.6.6 接地與防雷
4.6.7 消防報警系統
第5章 樓宇自控系統
5.1 樓宇自動控制系統
5.1.1 集散型BAS系統
5.1.2 BAS系統功能軟件
5.2 樓宇智能自控系統應用設計
5.2.1 五星級賓館空調監控系統
5.2.2 換熱站系統的監控
5.2.3 新風機組的監控
5.2.4 送排風系統的監控
5.2.5 變風量空調系統
5.2.6 給水排水系統的監控
5.2.7 變配電系統的監控
5.2.8 電梯系統的監控
5.2.9 照明系統的監控
5.3 樓宇建筑節能控制設計
5.3.1 空調、新風、冷熱源系統的節能措施
5.3.2 通風系統節能設計
5.3.3 給水排水系統節能設計
5.3.4 照明用電節能設計
5.3.5 供配電系統節能設計
5.4 BAS樓宇自控系統工程案例
5.4.1 需求分析
5.4.2 工程范圍及系統構架
5.4.3 中央監控管理計算機系統
5.4.4 DDC控制器
5.4.5 冷熱源系統
5.4.6 新風機組的控制和監視
5.4.7 風機盤管控制
5.4.8 空調機組的控制和監視
5.4.9 變風量空調控制系統
5.4.10 送/排風機控制
5.4.11 照明系統
5.4.12 變配電系統
5.4.13 電梯及客梯
5.4.14 環境監測
5.4.15 樓宇自控系統接口及工作界面
第6章 數字會議系統
6.1 數字會議系統的分類
6.1.1 數字會議系統的功能分類
6.1.2 數字會議系統的規模分類
6.2 數字會議系統的發展進程
6.3 數字音頻多通道復用傳輸技術
6.3.1 數字音頻傳輸的數據格式
6.3.2 數字音頻會議系統的優點
6.4 數字會議系統的基本功能
6.5 數字會議系統的組成
6.5.1 會議討論系統
6.5.2 投票表決系統
6.5.3 多種語言同聲傳譯系統
6.5.4 攝像機自動跟蹤系統
6.5.5 會議簽到系統
6.5.6 智能中央集中控制系統
6.5.7 智能數字會議系統典型案例
6.5.8 數字會議系統的應用軟件
6.6 無線數字會議系統
6.7 紅外線同聲傳譯系統設計
6.7.1 紅外線載波傳輸技術
6.7.2 副載波頻段的選擇
6.7.3 副載頻的調制方式
6.7.4 輻射功率、通道數量、信噪比與覆蓋區/最大作用距離的關系
6.8 同聲傳譯室設計
第7章 遠程視頻會議系統
7.1 基本功能、通信標準和編解碼標準
7.1.1 視頻會議系統的基本功能
7.1.2 視頻會議系統的基本組成
7.1.3 視頻會議系統的通信標準
7.1.4 數字視頻壓縮編解碼技術
7.1.5 G.72x數字音頻壓縮編碼技術
7.2 遠程視頻會議系統的功能設計
7.2.1 點對點或一點對多點遠程視頻會議
7.2.2 同時召開多組會議
7.2.3 多畫面會議
7.2.4 雙流會議
7.2.5 圖像輪巡功能
7.2.6 會議控制功能
7.2.7 終端掉線自動重邀功能
7.2.8 全路混音及啞音
7.2.9 簡體中文界面
7.2.10 無線觸摸屏集中控制
7.2.11 良好的網絡適應性
7.2.12 豐富的系統擴展功能
7.2.13 多維語音融合
7.2.14 移動客戶端接入
7.3 系統主要設備的技術性能
7.3.1 多點會議控制裝置
7.3.2 視頻會議終端
7.3.3 高清自動跟蹤攝像機
7.4 視頻會議系統設計方案
7.4.1 視頻會議系統主要功能和技術要求
7.4.2 視頻會議系統的基本配置
7.4.3 小型標清視頻會議系統
7.4.4 政府部門視頻會議系統
7.4.5 大型企業視頻會議系統
7.4.6 遠程教學/遠程醫療視頻會議系統
7.4.7 交互式網絡數字視頻會議系統
7.4.8 應急調度指揮系統
第8章 大屏幕顯示系統
8.1 投影顯示系統的工作原理
8.1.1 三管CRT彩色投影機
8.1.2 3片LCD投影機
8.1.3 DLP投影機
8.1.4 LCOS投影機
8.2 投影機的主要技術參數和測量方法
8.2.1 輸出亮度
8.2.2 亮度均勻度
8.2.3 對比度
8.2.4 圖像分辨率
8.2.5 調焦比
8.2.6 光源燈泡的壽命
8.2.7 投影機的其他功能性技術指標
8.2.8 屏幕尺寸與投影距離的計算
8.2.9 四種投影機性能比較
8.3 投影屏幕
8.3.1 投影屏幕的重要技術參數
8.3.2 投影屏幕的光學原理
8.3.3 屏幕對角線長度、寬高比和屏幕面積計算的關系
8.4 投影機的選用
8.4.1 確定合適的屏幕照度
8.4.2 投影機對比度要求
8.4.3 投影機的分辨率與輸入信號分辨率的匹配
8.4.4 投影機其他性能
8.5 DLP背投拼接屏顯示系統
8.5.1 DLP背投拼接屏顯示系統的優點
8.5.2 DLP背投拼接屏顯示系統的系統結構
8.5.3 DLP背投拼接屏顯示系統采用的新技術
8.5.4 DLP背投大屏幕拼接屏顯示系統的典型技術指標
8.6 邊緣融合大屏幕拼接投影顯示系統
8.6.1 邊緣融合圖像處理技術
8.6.2 邊緣融合系統對拼接投影機的要求
8.6.3 拼接投影屏幕
8.6.4 拼接投影機的調整
8.7 LED大屏幕顯示系統
8.7.1 LED顯示系統的組成和分類
8.7.2 LED顯示系統的主要技術特性
8.7.3 LED顯示屏的功能要求
8.7.4 LED顯示屏的結構化模塊
8.7.5 LED的分類和像素特性
8.7.6 色彩還原技術
8.7.7 非線性γ校正
8.7.8 高等級視頻色差處理
8.7.9 高速刷新技術
8.7.10 顯示屏亮度自動控制
8.7.11 動態虛擬像素復用技術
8.7.12 消除馬賽克的措施
8.7.13 高級擴聲音響技術
8.7.14 輸入信號切換、控制和傳輸
8.7.15 全天候工作的屏體結構
8.7.16 快速運動圖像補償的幾種方法
8.7.17 LED顯示屏逐點校正技術
8.7.18 LED顯示屏系統的質量要求和價位體系
8.7.19 應用舉例:上海浦東新區源深體育場室外LED顯示屏
第9章 公共廣播系統
9.1 公共廣播系統的特點
9.2 公共廣播系統的基本要求
9.3 系統架構
9.3.1 基本小系統
9.3.2 標準系統
9.3.3 智能公共廣播系統
9.3.4 全數字網絡化公共廣播系統
9.4 公共廣播系統設計
9.4.1 廣播揚聲器的選用
9.4.2 廣播區域的聲壓級計算
9.4.3 廣播功放與揚聲器的功率匹配
9.4.4 傳輸線路導線截面積計算
9.4.5 緊急廣播的強制切換(強插)控制電路設計
9.5 公共廣播應用舉例
9.5.1 通用公共廣播系統
9.5.2 會展中心智能廣播系統
9.5.3 大型動物園智能廣播系統
9.5.4 機場公共廣播系統
第10章 互動式有線電視和衛星電視接收系統
10.1 有線電視系統組成
10.2 有線電視傳輸網絡分類
10.2.1 按傳輸網絡類型分類
10.2.2 按電視傳輸頻帶分類
10.2.3 我國廣播電視頻道的劃分
10.3 衛星電視接收系統
10.3.1 衛星接收天線
10.3.2 衛星電視接收機
10.4 有線電視的前端設備
10.4.1 前端設備對接收信號的處理要求
10.4.2 前端設計的主要技術要求
10.5 有線電視傳輸系統
10.5.1 單向HFC數據傳輸網
10.5.2 雙向HFC數據傳輸網
10.6 用戶分配網絡
10.6.1 分配網絡器材的技術特性
10.6.2 分配網絡的基本形式
10.7有線電視系統設計步驟
10.7.1 有線電視系統工程設計和施工現行國家標準
10.7.2 電視圖像質量評價
10.7.3 系統設計步驟
10.8有線電視系統設計舉例
10.8.1 系統主要技術指標分配
10.8.2 節目源選取
10.8.3 衛星接收子系統
10.8.4 前端設備子系統
10.8.5 傳輸網絡子系統
10.9有線電視交互式電視點播服務
10.9.1 有線電視VOD點播系統組成
10.9.2 賓館酒店VOD的點播功能
10.9.3 有線電視用戶端機頂盒
第11章 視頻監控系統
11.1 視頻監控系統的基本功能和組成
11.1.1 視頻監控系統的基本功能
11.1.2 視頻監控系統的基本結構
11.1.3 IP網絡視頻監控系統
11.1.4 視頻監控系統的組成
11.2 系統設備的主要性能
11.2.1 攝像機
11.2.2 攝像機云臺和防護罩
11.2.3 監控攝像機的典型產品
11.3 數字處理/控制設備
11.3.1 視頻壓縮編/解碼器
11.3.2 視頻監控管理終端
11.3.3 視頻切換矩陣
11.4 視/音頻信息存儲和顯示系統
11.4.1 數據信息存儲容量計算
11.4.2 圖像分辨率標準和多畫面顯示
11.5 信號傳輸系統
11.5.1 傳輸網絡帶寬計算
11.5.2 傳輸網絡
11.6 智能視頻監控(預)報警系統
11.7工程案例
11.7.1 某文化論壇會議中心視頻監控系統
11.7.2 農產品基地高清遠程IP網絡視頻監控系統
11.7.3 世博會中國國家館視頻監控系統
11.7.4 IDC監控系統
第12章 現代教學信息化系統
12.1 我國教學信息化建設的進程
12.2 教學網絡基礎環境建設
12.3 多媒體數字教學系統
12.4 語音教學專用教室
12.4.1 數字終端型語音教室
12.4.2 專用計算機終端型語音教室
12.4.3 “PC+語音板卡”型多功能教室
12.5 公共學科教學的多媒體教室
12.5.1 多媒體教室的基本組成
12.5.2 多媒體教室功能設備的技術要求
12.6 全自動錄播多媒體教室
12.6.1 攝像自動跟蹤定位系統
12.6.2 自動錄播系統的編輯策略
12.6.3 流媒體格式文件圖像處理系統
12.6.4 一體化錄播控制臺
12.7 流媒體遠程教育系統
12.7.1 流媒體遠程教育系統組成
12.7.2 觸控書寫顯示屏原理
12.7.3 觸控顯示屏的應用軟件
12.7.4 圖形圖像工作站
12.7.5 流媒體傳輸技術
12.8 3G數字互動教室
12.8.1 電子書包
12.8.2 數字出版與發行(電子書)系統
12.9 衛星電視遠程教育系統
12.10 教育考試網上巡考系統
12.10.1 教育考試網上巡考系統功能
12.10.2 網上巡考系統組成
第13章 一卡通系統
13.1 “一體化”的體系結構
13.1.1 統一的數據中心服務平臺
13.1.2 卡證管理中心
13.1.3 系統網絡
13.2 一卡通系統的安全策略
13.3 一卡通的交易模式
13.4 校園一卡通系統
13.4.1 校園一卡通系統的網絡結構
13.4.2 一卡通管理中心
13.4.3 銀行轉賬系統
13.4.4 收費管理子系統
13.4.5 校園迎新管理子系統
13.4.6 學生宿舍管理子系統
13.4.7 消費子系統
13.4.8 自動登記訪客管理系統
13.4.9 圖書館管理子系統
13.4.10 節水控制系統
13.4.11 計算機機房計費管理子系統
13.5 醫院一卡通系統
13.5.1 醫院一卡通系統的主要功能
13.5.2 系統組成
13.5.3 醫院一卡通軟件體系結構
13.6 一卡通門禁管理子系統
13.6.1 門禁管理子系統的主要功能
13.6.2 門禁管理子系統的應用領域
13.6.3 門禁管理子系統組成
13.6.4 考勤管理子系統
13.7停車場管理子系統
13.7.1 停車場管理子系統功能
13.7.2 車輛進出停車場流程
13.7.3 系統組成
13.7.4 主要設備功能及技術參數
13.7.5 城市停車誘導系統
13.8 電梯出入控制系統
第14章 應急指揮系統
14.1 應急指揮系統綜述
14.1.1 應急指揮系統的共性功能要求
14.1.2 應急指揮系統的工作流程
14.1.3 應急指揮系統包含的功能子系統
14.1.4 系統組成拓撲圖
14.2 公共安全應急指揮系統設計
14.2.1 公共安全應急指揮系統架構
14.2.2 “三臺合一”接警、處警系統
14.2.3 計算機輔助調度系統
14.2.4 GIS/GPS系統
14.2.5 呼叫中心
14.2.6 指揮調度通信系統
14.2.7 視頻監控/會議系統
14.2.8 寬帶數據傳輸網
14.2.9 數據庫系統和Web查詢系統
14.2.10 指揮中心(系統應用集成平臺)
14.2.11 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指揮評估分析
14.3 應急指揮系統的主要設備
14.3.1 呼叫中心
14.3.2 一體化智能指揮調度系統
14.3.3 800MHz無線集群調度系統
14.3.4 McWiLLMDS系統
第15章 物聯網和云計算
15.1 物聯網的三層技術架構
15.2 物聯網的四大支柱產業
15.2.1 射頻識別技術產業
15.2.2 M2M物品對物品的互聯技術
15.2.3 物聯網與兩化融合
15.2.4 無線傳感網
15.2.5 WSN與RFID融合
15.3 物聯網四大通信網絡群與四大支柱產業群的關系
15.3.1 物聯網的四大通信網絡群
15.3.2 物聯網四大支柱產業群與四大通信層協議的關系
15.4 物聯網的產業鏈、軟件和中間件
15.4.1 物聯網的產業鏈
15.4.2 軟件和中間件是物聯網的靈魂
15.5 云計算是物聯網產業的重要支撐
15.5.1 云計算定義和基本特征
15.5.2 云計算的部署模式
15.5.3 云計算的數據安全
15.5.4 物聯網牽手云計算組成多種應用模式
15.6 物聯網在我國的應用
15.6.1 物聯網在防入侵和電視監控中的應用
15.6.2 ZigBee路燈節能控制系統
15.6.3 高鐵物聯網技術應用
15.6.4 RFID圖書館自動借閱系統
15.6.5 智能交通
15.6.6 智能電網
15.6.7 智能水利遠程監控系統
15.6.8 智能物流系統
第16章 綠色照明與節能控制技術
16.1 綠色照明的概念
16.1.1 綠色照明的內涵
16.1.2 綠色光源的光特性
16.2 光源術語
16.3 電光源的分類
16.3.1 白熾燈
16.3.2 氣體放電燈
16.3.3 LED半導體固體電光源
16.3.4 各類電光源特性比較
16.4 綠色照明燈具
16.4.1 熒光燈
16.4.2 高頻無極燈
16.4.3 LED燈具
16.5 智能照明節能控制系統
16.5.1 智能照明控制系統綜合節能分析
16.5.2 智能照明節能控制系統組成
16.5.3 主要配置設備技術規格
16.5.4 DMX512數字調光網絡系統
16.5.5 舞臺燈光以太網數字調光網絡系統
16.6 建筑照明系統設計
16.6.1 確定合適的照度
16.6.2 室內照度計算
16.6.3 建筑照明設計
16.6.4 照明工程實施步驟
16.7 應用舉例
16.7.1 LED路燈
16.7.2 上海音樂廳網絡燈光控制系統
第17章 數字擴聲系統
17.1 各類擴聲系統的特征、功能和典型結構
17.1.1 劇場類數字擴聲系統
17.1.2 體育場(館)數字擴聲系統
17.1.3 會議中心數字擴聲系統
17.1.4 流動演出數字擴聲系統
17.2 國家大劇院戲劇場數字擴聲系統
17.2.1 戲劇場的功能定位
17.2.2 系統組成
17.2.3 擴聲系統的聲場設計
17.2.4 主要配置設備
17.2.5 系統最終測試數據
17.2.6 國家大劇院擴聲系統的技術特點
17.3 溫州大劇院音響系統
17.3.1 系統方案設計
17.3.2 系統可靠性設計
17.3.3 主要組成設備
17.3.4 系統測試數據
17.4 2008年奧運會開、閉幕式擴聲系統
17.4.1 設計理念
17.4.2 系統配置
17.4.3 揚聲器系統調試
17.4.4 時間碼的運用
17.5 數字錄音棚工程
17.5.1 錄音棚的功能定位和聲學特性技術參數
17.5.2 錄音棚的采錄編系統
17.5.3 錄音棚建聲設計
17.5.4 控制室建聲設計
17.6 上海旗忠森林網球中心主體育館擴聲系統
17.6.1 揚聲器選型、布局和安裝設計
17.6.2 信號分配、處理、傳輸和遠程監控
17.6.3 自適音量控制系統
17.6.4 擴聲系統主要設備配置
17.6.5 系統測試報告
17.7 上海市八萬人體育場擴聲系統改造
17.7.1 系統改造措施
17.7.2 現場測試結果
17.8上海世博會開、閉幕式擴聲系統
17.8.1 世博文化中心體育館的建筑結構
17.8.2 擴聲系統聲場設計
17.8.3 系統結構
第18章 典型工程案例
18.1 蘇州國科數據中心
18.1.1 數據中心的功能區設計
18.1.2 機電設備的冗余設計和配置
18.1.3 數據中心的綠色、環保、節能控制建設理念
18.1.4 數據中心的云計算和虛擬化技術
18.1.5 數據中心的智能弱電系統
18.1.6 數據中心閉路電視監控系統
18.2 醫院信息管理系統
18.2.1 醫院信息管理系統的功能結構
18.2.2 醫院信息管理系統的物理平臺
18.2.3 分步實施方案
18.2.4 醫院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注意事項
18.3 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清明上河圖》展項的音效系統
18.3.1 展項系統組成
18.3.2 3D立體效果聲設計
18.3.3 展項音響控制系統
18.3.4 系統可靠性設計
18.4 上海世博會慶典廣場音樂噴泉擴聲系統
18.4.1 音樂噴泉廣場擴聲統設計
18.4.2 可靠性設計
18.4.3 快捷方便、直觀的音頻系統軟件操作界面
18.4.4 與噴泉系統銜接聯動
18.4.5 系統聲學特性測試
18.5 上海世博會巡游花車擴聲音響系統
18.5.1 系統特點和技術要求
18.5.2 巡游花車擴聲音響系統設計方案
18.5.3 巡游花車無線同步控制系統
18.6 上海世博會議中心12樓會議室擴聲系統
18.6.1 系統設計方案
18.6.2 主要配套設備
18.6.3 測試結果
18.7 泄漏電纜傳輸系統的設計與應用
18.7.1 泄漏電纜的主要技術特性
18.7.2 泄漏電纜傳輸系統設計
18.7.3 泄漏同軸電纜在自由空間電磁波場強的測量
18.8 惠州奧林匹克體育場網絡音頻系統
18.8.1 系統架構
18.8.2 網絡音頻系統
18.8.3 QSControl.Net網絡音頻控制系統
18.9 某市級檢察院多媒體數字信息系統
18.9.1 數字音視頻信息交換系統
18.9.2 審訊指揮中心
18.9.3 審訊室
18.9.4 法警控制室
18.9.5 聽證室
18.9.6 衛星轉播車(指揮車)AV系統
18.9.7 多功能報告廳
18.10 電子信息系統機房工程
18.10.1 機房結構設計與室內裝修
18.10.2 機房環境要求
18.10.3 機房弱電系統
18.10.4 機房電氣
18.10.5 防雷和接地
18.10.6 機房屏蔽系統
18.10.7 消防系統
18.1 1 電視演播廳(室)設計
18.11.1 校園電視演播廳(室)建設目標
18.11.2 系統設計的指導思想和設計原則
18.11.3 電視演播廳(室)分類及組成
18.11.4 演播廳聲學環境要求
18.11.5 演播廳燈光要求
18.11.6 演播室音頻系統的設計要求
18.11.7 演播室視頻系統的設計要求
18.11.8 演播室總體設計方案
18.11.9 演播室主要視頻設備
18.11.10 演播廳裝修及聲學設計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2)在供電系統及計算機網絡終端設備的接口處安裝電涌保護器(SPD),并對出人機房的電纜線采取屏蔽、接地,實現等電位連接等措施,可有效減少雷擊過電壓對計算機網絡系統設備的侵害。
3)機房采用聯合接地可有效解決地電位升高的影響,合格的地網是有效防雷的關鍵。
機房的聯合地網通常由機房建筑物基礎(含地樁)、環形接地(體)裝置、電力變壓器地網等組成。
接地系統的質量直接關系到防雷的效果。通過改善地網條件、適當擴大地網面積和改善地網結構,使雷電流盡快地泄放,縮短雷電流引起的過電壓的保持時間,達到防雷要求。
(3)電視監控系統防雷。電視監控系統防雷包括外部防雷和內部防雷兩個方面:
外部防雷包括避雷針、避雷帶、引下線、接地和二合-防雷器等,主要是確保建筑物本體免受直擊雷的侵襲,將可能擊中建筑物的雷電通過避雷針、避雷帶、引下線等向大地泄放。
內部防雷是為保護建筑物內部的設備及人員的安全,主要以空間屏蔽、等電位連接、減少接近耦合、過電壓保護等措施,在需要保護設備的前端安裝合適的避雷器,使設備、線路與大地形成一個有條件的等電位體。將因雷擊而使內部設施感應到的雷電流安全泄放人地。
電視監控系統防雷主要應用于以下兩種情況:
1)戶外前端監控攝像機防雷。戶外前端監控攝像機均安裝在比較高的鋼質立桿上,設備的直擊雷防護必不可少。
?在每根鋼質立桿頂端加裝避雷針,根據滾球法計算,避雷針的有效保護范圍在30。夾角內,避雷針的高度按照設備的安裝位置計算。
?視頻線、控制線與電源線需加裝cAN監控專用三合一防雷器,此款防雷器集視頻線防雷、控制線防雷、電源線防雷于一體。安裝方便,易維護。
?前端設備接地:三合一防雷器必須接地才能避雷,要求接地電阻應小于4Q。
如果現場土壤情況較好,可以利用鋼質立桿直接接地,把攝像機與防雷器的地線直接焊接在立桿上即可。
?監控中心重要設備的電源進線處,安裝電源插座式防雷器,作為設備電源的末級防雷保護。
2)監控機房接地與等電位連接。在監控中心機房防靜電地板下,沿著地面布置40mm×3mm的純銅排,形成閉合環接地匯流母線。將配電箱金屬外殼、電源地、避雷器地、機柜外殼、金屬屏蔽線槽和系統設備的外殼用等電位連接線和銅芯線螺栓緊固線夾就近接至匯流排,實施多點等電位連接。
(4)衛星電視接收天線的防雷。衛星電視接收天線通常架設在室外空地或樓頂,如果沒有采取避雷措施或避雷措施欠佳,雷擊造成的結果輕則損壞接收天線系統,重則造成人員傷亡。
衛星電視接收系統的各部分,包括室內和室外單元及電纜線的屏蔽層應可靠接地。通常,電纜線的屏蔽層已將室外和室內單元的外殼連接起來,可將天線支架與高樓或鐵塔的接地線連接起來,根據接收天線附近的環境條件安裝避雷針。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830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