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企業成長的動力:內增、外借還是併購(簡體書)
滿額折
企業成長的動力:內增、外借還是併購(簡體書)
企業成長的動力:內增、外借還是併購(簡體書)
企業成長的動力:內增、外借還是併購(簡體書)
企業成長的動力:內增、外借還是併購(簡體書)
企業成長的動力:內增、外借還是併購(簡體書)
企業成長的動力:內增、外借還是併購(簡體書)
企業成長的動力:內增、外借還是併購(簡體書)
企業成長的動力:內增、外借還是併購(簡體書)
企業成長的動力:內增、外借還是併購(簡體書)
企業成長的動力:內增、外借還是併購(簡體書)
企業成長的動力:內增、外借還是併購(簡體書)
企業成長的動力:內增、外借還是併購(簡體書)
企業成長的動力:內增、外借還是併購(簡體書)

企業成長的動力:內增、外借還是併購(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9 元
定價
:NT$ 234 元
優惠價
87204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對於如何推動企業成長,是每位高管最關心的問題。有些人認為應該更好地使用現有的內部資源,實現內部增長;有些主張在短期內借助外力,補己之不足;另一選擇是乾脆併購其他公司以獲得所需的技術。如何確定哪種策略適合自己的公司呢?到目前為止,對於如何選擇最合適的增長途徑以保存企業的競爭力,還沒有明確的準則。勞倫斯凱普倫教授與威爾米切爾教授根據15年多的研究結果,共同完成了名為《企業成長的動力:內增、外借還是併購》的作品,詳盡分析了如何調整企業的資源組合,實現持續增長。 企業的生態系統不斷變化,機遇總是轉瞬即逝。這是一場只有最敏捷、最迅速者才能勝出的比賽。為了應對競爭、實現增長,世界各地的企業都必須定期調整自己的資源組合。因為就某種程度而言,企業擁有的幾乎所有資源都有廢棄過時的那一天,今天是核心的資源,明天就有可能不是核心了;同樣,今天處於邊緣化的一些資源,明天就很有可能移至核心位置。因此,隨著行業和企業自身的不斷發展,企業應當根據資源獲取的不同途徑內增(build)、外借(borrow),或者併購(buy),對所擁有的資源加以區分(內化資源和借取資源),並有針對性地改變對它們的控制水平。

作者簡介

作者:(法國)勞倫斯·凱普倫(Laurence Capron) (加拿大)威爾·米切爾(Will Mitchell) 譯者:李茶 劉星 馬娜 夏惠娟

勞倫斯·凱普倫(Laurence Capron),法國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聯盟與積極所有權(Partnership and Active Ownership)Paul Desmarais講座教授,也是歐洲工商管理學院高管培訓項目中并購和企業戰略方向的主任。她的教學與科研活動主要集中在并購、聯盟、企業發展和組合戰略方面。在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為MBA、EMBA、高管培訓和博士項目教授課程。
威爾·米切爾(Will Mitchell),杜克大學Fuqua商學院國際管理系教授,同時也是多倫多大學新技術與商業化Anthony S.Fell講座教授,目前是羅特曼管理學院戰略管理方向的訪問學者。威爾在加州伯克利商業管理學院取得博士學位,在溫哥華西蒙弗雷澤(Simon Fraser)大學取得工商管理學士學位。在進入杜克大學之前,任職于密歇根大學。

名人/編輯推薦

《企業成長的動力:內增、外借還是并購》編輯推薦:如何加快增長是公司每天都要面對的最重要的問題。那么為什么如此多的公司卻無法增長或者停滯不前呢?“內增、外借還是并購”特指公司可以利用的三大戰略。他們可以依靠已有的資源來“內增”,可以通過“外借”做出臨時安排,獲得資源,也可以通過“并購”實施走出去的策略,購買他們所需要的東西。《企業成長的動力:內增、外借還是并購》作者勞倫斯·凱普倫和威爾·米切爾博士認為,有太多的公司只專注于一種策略,從長遠來看這種做法會對發展不利。內增:此種策略的實施幾乎不可能單獨進行。外借:這個最有力的工具往往為公司所忽略。

序言
前言
引言 兩場葬禮與一場婚禮
第1章 資源路徑框架
資源路徑選擇
實施陷阱
發現你的資源路徑
評估不同的資源路徑
管理路徑組合
第2章 何時內增資源:內部開發VS外包
盲點:為什么企業條件反射性地選擇內部開發
你的內部資源是相關的嗎
資源外包戰略的含義
內部探索環境
評估工具和總結
第3章 何時通過契約外借資源:基礎契約VS聯盟
盲區:企業為何忽視基礎契約
目標資源可交易嗎
對資源外部獲取戰略的意義
評估工具及總結
第4章 何時通過聯盟外借資源:聯盟VS并購
盲點:管理者為什么質疑聯盟
同資源伙伴的緊密度如何
企業資源外部獲取戰略的意義
評估工具及總結
第5章 何時并購:收購VS其他方式
盲區:為何經理們跳進并購
你能整合被并購公司嗎
對你尋求資源戰略的啟示
評價工具和總結
第6章 重新調整你的資源組合
盲點:為什么管理者們不愿意調整資源組合
回顧你過去的內增、外借和并購選擇
重新調整你的內化資源
重新部署你外借的資源
評價工具和總結
第7章 開發你選擇資源的能力
平衡規則
培育你的渠道
獲得經驗
達到協調
你的領導角色
總結
附錄A 資源路徑框架:全模型
附錄B 作者的研究項目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目次

贊譽
序言
前言
引言 兩場葬禮與一場婚禮
第1章 資源路徑框架
資源路徑選擇
實施陷阱
發現你的資源路徑
評估不同的資源路徑
管理路徑組合
第2章 何時內增資源:內部開發VS外包
盲點:為什么企業條件反射性地選擇內部開發
你的內部資源是相關的嗎
資源外包戰略的含義
內部探索環境
評估工具和總結
第3章 何時通過契約外借資源:基礎契約VS聯盟
盲區:企業為何忽視基礎契約
目標資源可交易嗎
對資源外部獲取戰略的意義
評估工具及總結
第4章 何時通過聯盟外借資源:聯盟VS并購
盲點:管理者為什么質疑聯盟
同資源伙伴的緊密度如何
企業資源外部獲取戰略的意義
評估工具及總結
第5章 何時并購:收購VS其他方式
盲區:為何經理們跳進并購
你能整合被并購公司嗎
對你尋求資源戰略的啟示
評價工具和總結
第6章 重新調整你的資源組合
盲點:為什么管理者們不愿意調整資源組合
回顧你過去的內增、外借和并購選擇
重新調整你的內化資源
重新部署你外借的資源
評價工具和總結
第7章 開發你選擇資源的能力
平衡規則
培育你的渠道
獲得經驗
達到協調
你的領導角色
總結
附錄A 資源路徑框架:全模型
附錄B 作者的研究項目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書摘/試閱



兩筆交易的故事
成功的選擇與失敗的選擇
2002年,惠普公司收購康柏電腦公司的案例向我們展現了兩個選擇程序的故事——一個成功、一個失敗。
在當時,惠普收購康柏這個250億美元的交易備受爭議。不過,雖然很多人預言這將是一場災難,這個交易卻幫助惠普成功地由一家科學儀器公司轉型為個人電腦行業的領頭羊。
相比之下不那么成功的,便是康柏公司之前的兩次收購。建立于1982年,到20世紀90年代,康柏公司已成長為世界領先的商用和零售個人電腦制造商之一。但是在90年代中期,康柏面臨著來自戴爾和其他行業競爭者的競爭壓力。在1997年和1998年,康柏分別收購了天騰電腦(Tandem Computers),一家高端商用電腦制造商,以及美國數字設備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DEC),一家微型電腦的領先制造商。康柏相信這兩項收購可以使自己有能力與IBM等有著廣泛基礎的電腦制造商競爭。
但是康柏對于收購資產的整合和開發并無規劃。最根本地,康柏沒能對收購后整合的可能性做出評估,也沒能識別出填補互補性資源缺口的正確方式。康柏艱難地將各個部分拼接在一起。由此導致的破碎削弱了公司的能力,使其無法與更好整合的電腦制造商成功競爭。
康柏在做出收購決策時犯了兩個錯誤。首先,康柏并未認真預估在連續兩年內完成兩次雄心勃勃的并且非常不同的收購所面臨的困難。其次,康柏沒能充分權衡整合事宜,忽視了一些潛在的問題,否則很有可能從交易中抽身而退。交易有時會落空,并常常有著充足的理由。如果你在充分了解信息之后躲過了災禍,那么便有機會轉變方向,追求一項更加合適的業務轉型戰略。然而康柏卻沒能從這些失敗的收購中恢復,最終淪為了被收購的對象。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