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市場交易條件與農戶種植行為決策(簡體書)
滿額折

市場交易條件與農戶種植行為決策(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25 元
定  價:NT$ 150 元
優惠價:87131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20世紀80年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我國農村廣泛確立。農戶作為農業生產中最基本的活動單元,逐漸擁有了獨立決策的權力。農戶通過合理配置生產要素,進行農業生產,參與市場活動來追求家庭整體的效用最大化。這一效用最大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滿足家庭成員的消費需求;二是增加家庭的現金收入。隨著市場化改革的深入以及種植業結構調整的推進,多數農戶選擇變更農作物品種、種植市場價格相對較高的農作物來提高家庭總收入,自身消費的食品和其他農產品產品則部分從市場上購買。因此,從農產品的生產和消費上看,大多數農戶表現出半自給自足的特征,其生產結構和商品化水平似乎取決于市場統一價格和農戶個別生產成本之間的差距。因此,現有的研究多半以市場價格作為農戶調整生產結構的依據,并在此基礎上構建農戶生產決策模型。
劉帥編著的《市場交易條件與農戶種植行為決策》認為,把農戶簡單地理解為面臨同一生產價格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卻存在一定的偏差。對于許多農產品特別是糧食而言,農戶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這種雙重身份決定了農戶在同一個市場上出售自身產品獲得的實際收入不同于購買相同產品時付出的實際支出。可以合理地推論,農戶在生產和消費決策中實際依據的是自己獲得的實際單位收入或付出的實際單位支出,而不是一個統一的市場價格。當然,決定實際單位收入或支出的基礎仍然是市場價格,但必須根據該產品的銷售費用加以調整。價格因素的影響首先指市場價格的高低;其次指的是農戶所面臨的實際價格與市場價格之間的差距。而以往的實證研究往往忽略了市場價格與實際價格之間的差異。農戶在進行糧食等農產品的買賣過程中需要承擔一定的交易成本(如農戶和市場所在地之間的運輸和人工費用等)。將交易成本與市場價格綜合考量后得出的實際價格必然不同于單一的市場價格:出售農產品獲得的實際價格等于市場價格減去交易成本,而購買農產品付出的實際價格則等于市場價格加上交易成本。顯然,農戶進行生產決策時所依據的價格應當是實際價格而非市場價格,如果按照市場價格來考察農戶的行為很容易產生偏差。
如果由于自然條件或其他限制農戶只能種植糧食、出售部分糧食以獲得現金收入用于其他消費,或者只能種植經濟作物并且出售以后再用現金購買糧食,他們就沒有什麼選擇。如果農戶同時或者可以同時種植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在市場一價原理的指引下,他們似乎可以根據市場價格和自己的比較優勢確定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適當比例,通過市場交換獲得最大收入。但是,如果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市場價格不等于他們出售產品或購買商品的實際收入或實際支出,顯然,他們將根據實際收入和實際支出決定種植比例。
此外,自給自足或者半自給自足小農戶,特別是以糧食生產為主的小農戶,其生產決策是一種在糧食安全約束條件下的收入最大化選擇。農戶所面臨的糧食安全的約束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價格因素;另一個是糧食的可獲性,也就是當地市場的糧食供應保障程度。糧食可獲性也會對農戶決策行為產生影響,這種影響過程主要體現在農民通常有規避糧食安全風險的傾向。如果市場上糧食供應的保障程度較低,農戶通常傾向于通過自給自足來滿足家庭對糧食的需求,極可能將糧食播種面積擴大到超出與收益極大化相應的水平。鑒于上述兩方面因素,《市場交易條件與農戶種植行為決策》的主要目標是基于描述生產者和消費者雙重身份的農戶模型,考慮實際價格與市場價格的差異,以及糧食可獲性這兩個主要因素,構建分析農戶生產決策的理論框架,探討其如何影響農戶調整生產結構的決策并進行實證分析和檢驗。
對于市場價格與農戶所獲得的實際價格之間的差異,主要體現在農戶在進行農產品買賣過程中所發生的交通運輸費用以及同時需要承擔的人工費用。顯然,農戶與交易市場之間的距離越遠,所需要承擔的交通費用和人工費用就會越高。換言之,農戶所面臨的市場條件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市場價格與農戶所獲得的實際價格之間的差異。另一方面,市場條件也會對農戶的糧食可獲性產生影響。當由于氣候等自然因素所造成的糧食產量下降時,某一地區內的糧食供應可能都會受到影響。那麼遠離交易市場的農戶的糧食可獲性要遠遠低于靠近交易市場的農戶。
因此,為了驗證前述兩個因素,即運銷成本與糧食供應風險對農戶生產決策的影響,需要找到合適的研究對象進行驗證。首先,農戶可以對種植作物的品種進行選擇,即可以選擇種植糧食作物,也可以選擇種植經濟作物,或者同時種植兩類作物;其次,農戶所在地區的市場條件較差。衡量市場條件優劣的一個最簡單的指標是農戶到交易市場的距離。所以,綜合考慮各個因素,本研究選擇了山西、云南、貴州和安徽四個省份的6個縣11個鄉(鎮)進行了實地調研。運用調研所獲得的農戶數據,通過構建多元回歸模型分析了運銷成本和糧食供應風險兩個因素對農戶生產決策(糧食作物的生產決策)的影響。實證分析的結果顯示,兩個主要決策變量的回歸系數的符號均為正值并在統計上顯著,即農戶所承擔的交易費用越高(指的是農戶在銷售農產品過程中所承擔的運銷費用和人工成本),他們越傾向于種植較大面積的糧食作物以滿足家庭的自給性需要;同時,預期糧食作物的減產幅度越高,農戶也更傾向于種植較大面積的糧食作物以保證家庭成員的基本需求。在上述兩種情況下,他們都沒有單純通過調整種植結構以獲取較高的收入并且通過市場來獲取糧食。這就是說,農戶所面臨的實際價格及其生活區域內的糧食可獲性,對其農業生產決策,尤其是種植業決策存在較強的影響。因此,在關于結構調整研究中應當充分考慮農戶得到或者付出的實際價格,以及當地市場的糧食可獲性(也就是糧食供應的風險)。
本研究還提出了進一步的研究方向:相對于市場交易條件較差地區的農戶而言,市場交易條件較好地區的農戶,其生產決策行為在多大程度上受到運銷成本和糧食供應風險的影響?其所表現出來的生產決策行為與傳統經濟學理論中的農戶效用最大化行為是否存在差異?交通條件等市場基礎設施建設不僅從宏觀角度影響大范圍的農業生產結構調整,而且也從微觀層面上影響農戶的生產決策;而千百萬農戶的共同決策則構成了農業結構調整和資源優化配置的真實微觀基礎。通過改善交通條件等市場基礎設施,不僅可以優化宏觀資源配置,而且可以減少以至消除農戶優化資源配置面,臨的約束條件,便利農戶在提高宏觀資源配置效率的同時更有效地實現自身純收入極大化的目標。大范圍市場條件的改善通常既降低農戶的交易成本也改善農戶糧食的市場可獲性;“最后一公里”市場條件的改善直接降低了農戶水平上的交易費用;而生產條件的改善則可能提高農戶糧食可獲性的保障程度。所有這些因素的改善都可能幫助農戶提高宏觀和微觀資源配置效率,增加農民收入。
以往對農戶行為決策的實證分析中多半都忽略了價格差異和糧食可獲性兩個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忽略了農戶雙重身份導致的價格歧異對生產決策的影響。因此,本研究不僅對改善現實的對策的政策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而且有助于更全面地認識農戶的行為,對進一步完善農戶決策模型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序言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導言
1.1 研究背景與問題的提出
1.2 研究目標與研究假說
1.2.1 研究目標
1.2.2 研究假說
1.3 研究方法、數據來源與技術路線
1.3.1 研究方法
1.3.2 數據來源
1.3.3 技術路線
1.4 結構安排
1.5 研究意義
1.6 可能的創新與不足
第二章 文獻綜述
2.1 經典農戶理論
2.2 農戶糧食生產決策研究
2.3 效用最大化及個人行為研究
2.4 家庭糧食安全的相關研究
2.5 農戶模型及其他方面的研究
2.6 對本研究的啟示
第三章 理論基礎與分析框架
3.1 理論基礎
3.1.1 經濟人的理性行為
3.1.2 交易費用理論
3.1.3 預期效用與風險選擇理論
3.1.4 農戶經濟學
3.2 分析框架
3.2.1 概念的界定
3.2.2 農戶效用行為理論分析
3.2.3 市場條件對農戶行為的影響
第四章 數據來源及基本情況
4.1 研究范圍與調查內容
4.2 樣本選擇與調查方式
4.2.1 樣本選擇
4.2.2 樣本地區介紹
4.2.3 調查方式
4.3 調查樣本的基本情況
4.3.1 樣本組基本情況
4.3.2 樣本戶基本情況
4.4 本章小結
第五章 運銷成本對農戶種植決策影響的實證分村
5.1 分析框架
5.1.1 一價定律及其背離
5.1.2 運銷距離對農戶價格的影響
5.2 實證分析
5.2.1 模型與變量的選擇
5.2.2 模型估計結果與分析
5.3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糧食供應風險對農戶種植決策影響的實證分析
6.1 分析框架
6.1.1 風險與不確定性
6.1.2 風險條件下農戶的生產決策分析
6.2 實證分析
6.2.1 模型與變量的選擇
6.2.2 模型的估計結果與分析
6.3 本章小結
第七章 市場交易條件對農戶種植決策影響模擬
7.1 農戶家庭糧食安全的實現形式
7.1.1 農戶糧食自給情況
7.1.2 農戶家庭糧食安全的其他實現方式
7.2 現行種植結構對農戶收入的影響
7.2.1 雙重因素作用下的農戶種植業決策
7.2.2 現行種植結構對農戶收入影響的模擬
7.3 本章小結
第八章 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8.1 主要研究結論
8.2 政策建議
8.3 研究展望
附錄
參考文獻
后記

書摘/試閱



關于交易費用產生的原因,諾斯主要從商品的多樣性、信息不對稱與人的機會主義動機、分工與專業化程度等方面對交易費用的決定因素進行了分析。威廉姆森從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了交易費用產生的原因。第一是人的因素,即人的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行為導致了交易成本的產生;第二是資產的專用性、交易的不確定性以及交易的頻率也導致了交易成本的產生。第三是交易的市場環境因素也是交易成本產生的因素。本研究中的交易費用主要是指農戶在出售和購買農產品中所發生的交通運輸費用。也就是威廉姆森所分析的由交易的市場環境因素所引發的成本。這一原因所致的交易費用對相應經濟決策所造成的影響在多數研究的理論分析中都會提及,但是卻很少對其進行實證研究。
3.1.3預期效用與風險選擇理論
風險主要是指因未來事件發展的不確定性導致生產經營者遭受損失或者獲得報酬的可能性(李蘇,2001)。如果一個個人對不確定事件及其后果有著自己的主觀判斷,那么在選擇的過程中,他所追求的便是預期效用的最大化。經濟學家通過預期效用理論建立起了一種形式化的風險分析的經濟學理論,即決策理論。為了保持與標準效用理論的一致性,預期效用理論也假設個人在不同的可能性面前,具有一貫的偏好順序。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3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