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青年與技能:拉近教育和就業的距離(簡體書)
滿額折

青年與技能:拉近教育和就業的距離(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18 元
定價
:NT$ 708 元
優惠價
87616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2012全民教育全球監測報告·青年與技能:拉近教育和就業的距離》說明各國政府如何能使青年人有個更好的生活開端,以便他們滿懷信心地迎接工作世界。報告還指出了為實現全民教育目標供資的現狀,概要介紹了各國政府、捐助方和私營部門在籌集新的資金和更加有效地利用這些資金方面所能發揮的作用。
《2012全民教育全球監測報告·青年與技能:拉近教育和就業的距離》對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六項全民教育目標的情況進行了監測。結果表明,在更加迫切需要為向實現目標的最后期限2015年的沖刺加油之時,前進的步伐卻停止了。
對于教育政策制定者、發展專家、研究人員、媒體——以及希望借教育之力建設一個更加繁榮、更加公平的世界的每一個人——而言,《2012全民教育全球監測報告·青年與技能:拉近教育和就業的距離》中有依據的分析都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工具。

《全民教育全球監測報告》第十期的面世可謂恰逢其時。全民教育的第三項目標是確保所有青年人都有機會掌握技能。2000年以來,實現這一目標的緊迫性陡然加劇。
失業情況受到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全世界每八位青年人中就有一位在尋找工作。青年人口龐大且曰益增長。青年人的幸福與成功比以往更加有賴于教育和培訓所能提供的技能。不能滿足這一需求,就是對人類的潛力和經濟實力的浪費。青年們的技能從未如此重要。
本期《全球監測報告》提醒我們,教育不僅僅是要確保所有兒童都能上學。它還要培養青年人,使其能夠安身立命,有機會找到體面工作,謀取生計,為所在社區和社會做出貢獻,并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從更廣的角度看,教育是要協助國家培養在全球經濟增長中所需的勞動力。
在實現六項全民教育目標方面取得的進展毋庸置疑——包括擴大了幼兒保育和教育,提高了初等教育的性別均等程度。然而,距離2015年這一期限只剩下三年時間,而世界仍沒有步入正軌。向著某些目標的前進舉步維艱。2000年以來,失學兒童人數首次出現停滯。成人掃盲和教育質量的前進步伐仍需加快。
近來的發展趨勢說明,更加迫切需要保證公平參加適當技能培養課程的機會。特別是在低收入國家,城市人口快速增長,因此青年人需要各種技能以擺脫貧困。在農村地區,青年人需要有新的辦法應對氣候變化和農場規模的曰漸萎縮,利用各種非農工作的機會。本報告披露,大約2億青年人需要二次機會獲得基本識字和計算能力,這是進而學習工作技能所必需的。在所有這些人中,婦女和窮人的處境特別艱難。
我們必須將失業或陷入貧困的青年人數曰益增多看作是行動的號角——在2015年之前滿足他們的需要并在此后保持這種發展勢頭。我們能夠在2030年以前實現普及初中教育,而且我們也必須實現。
捐助方的承諾額可能日益減少,這種狀況令人深感憂慮。目前,各國政府的預算都吃緊,但我們現在絕不能減少投入,使2000年以來取得的成果功虧一簣。本報告中的例證表明,在人的一生中,資金用于教育所產生的回報是經濟增長率的l0到15倍。現在應該為未來投資。
我們必須放開思路,利用我們可以支配的一切資源。各國政府和捐助方必須繼續將教育擺在優先位置。各國應依靠本國資源,這樣能幫助成百上千萬兒童和青年掌握生活技能。無論資金來自何方,在每一項戰略中都應將弱勢者的需要作為重中之重。
無論哪里的青年人都有著巨大潛力——必須將這些潛力開發出來。我希望本報告將在全世界掀起教育兒童和青年的新浪潮,使他們能夠滿懷信心地迎接這個世界。實現自己的抱負,過上自己選擇的生活。
教科文組織總干事
伊琳娜·博科娃

目次

序言
鳴謝
圖、表和框注
概要
第1部分 監測實現全民教育目標的進展情況
第1章 六項全民教育目標
目標1:幼兒保育和教育
專題1.1:全球幼兒營養狀況在改善,但進步太慢且參差不齊
專題1.2:幼兒保育和教育指數——監測目標1的新手段
政策聚焦:擴大學前教育,幫助兒童準備上學
目標2:普及初等教育
專題1.3:在減少失學兒童人數方面停滯不前
專題1.4:關鍵是按時入學
專題1.5:各國之1間和國家內部小學續讀情況不同
政策聚焦:減少最貧困者的小學費用
目標3:青年和成人的學習需要
專題1.6:在衡量技能發展方面取得了喜人的進展
政策聚焦:生活技能教育可以幫助防治艾滋病毒和艾滋病
目標4:提高成人掃盲水平
專題1.7:降低成人文盲率的進展步伐放緩
專題1.8: 《掃盲評估和監督計劃》深化各界對于識字背景的認識
專題1.9:小學畢業并不能確保全民脫盲
政策聚焦:強化富裕國家的成人識字水平
目標5:評估教育領域的性別均等和平等
專題1.10:女童面臨入學障礙
專題1.11:學習效果的性別不均等長期存在
政策聚焦:解決中學男生的劣勢和曠課問題
目標6:教育質量
專題1.12:數百萬小學適齡兒童沒有學會基本技能
專題1.13:國內學生的學習成績因社會經濟地位而不同
政策聚焦:應對低年級教學危機
世界教育不平等數據庫(WIDE)
第2章 全民教育籌資
監測全民教育籌資的進展情況
1999—2010年全民教育籌資趨勢
教育援助達到頂峰了嗎?
教育援助:實效挑戰
政策聚焦:將“資源魔咒”轉化為教育福祉
政策聚焦:發揮私立機構的潛力

第2部分 拉近教育和就業的距離
第3章 青年、技能與工作——建立更堅實的基礎
青年人口龐大帶來挑戰
許多青年人缺乏基本技能
可轉移技能:為工作世界做準備
從學校到工作是一個冒險的過渡
結論
第4章 投資技能改善生活
培養技能對于減少貧窮和促進增長至關重要
很多政府忽視了技能問題.處境不利者損失最大
增加資金提高處境不利青年的技能
結論
第5章 中等教育:為工作鋪平道路
全球中等教育中的不平等
消除中等教育的障礙
使中等教育更契合工作領域
加強學校與就業之間的聯系
為過早離校者提供其他途徑
結論
第6章 城市青年的技能——創造更美好未來的機會
城市貧困普遍且在擴大
城市貧困青年大多從事非正規工作
擴大弱勢青年的技能培訓機會
結論
第7章 培養農村青年掌握技能——脫貧之路
農村貧困狀況限制了人們接受教育和改善生活的機會
滿足農村的培訓需求
結論
青年技能:通向更美好未來的途徑
1.為水平低或沒有基本技能的人提供二次教育機會
2.消除限制初中教育機會的障礙
3.使處境不利者有更多機會接受高中教育,并提高與工作的關聯性
4.讓城市貧困青年有機會接受技能培訓,以便找到更好的工作
5.將政策和計劃瞄準農村貧困青年
6.將技能培訓與最貧困青年的社會保障聯系起來
7.優先考慮處境不利的青年婦女的培訓需求
8.利用技術潛力增加年輕人的機會
9.加強數據收集和技能計劃的協調,提高計劃編制能力
10.動員針對處境不利青年培訓需求的多種來源的額外供資
結論

附件
全民教育發展指數
統計表
援助表
詞匯
縮略語
參考文獻
索引

書摘/試閱

實現性別均等和平等
教育領域的性別均等和平等是一項基本人權,也是改善其他社會和經濟成果的重要手段。縮小小學入學率的性別差距是2000年以來全民教育的最大成功之一。即便如此.許多國家依然可能無法在2015年之前實現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性別均等。確保實現教育機會和成果均等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68個國家仍未實現初等教育領域的性別均等,其中60個國家的女童依然處境不利。雖然埃塞俄比亞和塞內加爾等國已取得巨大進步.但包括安哥拉和厄立特里亞在內的其他國家卻在倒退。
女童面臨極端不利的處境,即性別均等指數低于0.70的國家數量。從1990年的16個減至2000年的11個,2010年則減至1個——阿富汗。盡管排名墊底,阿富汗近年來卻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嚴重處境不利的人數——按性別均等指數衡量低于0.90——也比10年前更低。在提供1999年和2010年數據的167個國家中,33個國家1999年性別均等指數低于0.90,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有21個國家。到2010年,該組只有17個國家,其中12個國家在撒哈拉以南非洲。
布隆迪、印度和烏干達等國家已取得長足進展, 目前已實現性別均等,這表明,各國在出臺提高女童入學的各項戰略之后可以大有作為.如動員社區、針對女童提供財務支助、確保使用性別敏感的教學方法和材料、提供安全健康的學校環境。
了解女童入學率低的原因,對于實現性別均等必不可少。本報告對9個國家的家庭調查數據分析表明,女童比男童面臨上小學的更大障礙,但一旦入學.她們往往有同等機會完成小學教育。例如,在幾內亞,100名最貧困家庭的女童中,只有?。人達到小學畢業水平,男童則有52人。這主要是因為入學女童更少:每100名貧困家庭的女童中,有??人上學,男童則為57人。
在中等教育存在兩性不均等的97個國家中,一半以上的國家在校男生少于女生。這些國家往往更富裕,整體入學率更高。它們集中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以及東亞和太平洋地區。但有3個低收入國家的男生處境不利:孟加拉國、緬甸和盧旺達。
導致男生在中學階段輟學的主要原因看來是貧困及勞動力市場的影響,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就是如此。例如,在洪都拉斯,10個15—17歲的少年中有6人從事有償工作,只有2人在校學習。而10個少女中只有2人從事有償工作。
男生也可能因為學校環境,包括教師的態度而輟學。盡管男生與女生在學習方式上的差異不太明顯,但教師必須認識到這種差異的存在,并隨時準備相應調整教學和評估方法。經嘗試但表明在某些情況下不適用的兩種方法是:男女分校和根據成績分班。
男生還面臨學習效果——尤其是閱讀方面的劣勢。久而久之,這種性別差距逐漸拉大,女童的優勢更明顯。男童依然在數學方面有優勢.但有證據表明,這種差距可能正在縮小。
女童或男童都能夠在學校表現良好,這方面沒有內在差別。為縮小閱讀方面的差距,家長、教師和政策制定者應當找到創新辦法,吸引男童多閱讀,包括利用他們對數字文本的興趣。為縮小數學方面的差距,推動課堂外的性別公平,尤其是就業機會平等,可在減少不均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提高教育質量
全世界有6.5億小學學齡兒童,現在的重點不僅要放在四年級以下的1.2億兒童身上,還要關注在校學習但未能學會基本技能的另外1.3億兒童。
分析學習效果中的不平等模式,以及造成不平等的原因,有助于制定使出身貧困的兒童取得成功的政策。在參與2009年國際學生評價項目(PISA)調查的74個國家中,學生的社會經濟指數四分位數越高,成績越好,男童和女童的模式類似。
在參與評價的中等收入國家,學生的成績很低:平均至少有一半人的數學成績低于2級。即便如此,假以吋曰,一些中等收入國家能夠提高平均分,減少學習成果中的不平等。在巴西和墨西哥,每個社會經濟地位四分位數中成績較低的學生比例在2003—2009年間都有所下降。鑒于中等教育的入學率在此期間極大提高,這一變化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自1990年代后期以來,這些國家實施了有針對性的社會保護政策,這可能是處境不利學生取得成效的一個原因。
教師是提高學習成果的最重要資源。在許多地區,教師,尤其是訓練有素的教師匱乏,這是實現全民教育目標的主要障礙。最新估計數字顯示,在2015年之前,112個國家需要擴大其教師隊伍,總共要增加540萬小學教師。必須重新招聘實現普及初等教育所需的200萬個額外職位,以及填補教師離職后空出的340萬個職位。僅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就需要招聘200萬名以上的教師實現普及初等教育。
學生與小學教師人數之比是衡量教育質量的一項指標。全球生師比小幅下降,從1999年的26:1降至2010年的24:1,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盡管招聘了110多萬名教師,但生師比還略有上升,從42:1增至43:1,這是入學率快速提高的結果。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61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