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國古代軍事思維:中國古代軍事文化(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古代軍事思維:中國古代軍事文化(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3 元
定價
:NT$ 198 元
優惠價
87172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國古代軍事思維》分為八個部分:1.概述。對軍事思維及其相關范疇、特點、作用進行了簡要介紹。2.中國古代軍事思維主體。對其組成、選擇及培養過程進行了研究。3.中國古代軍事思維的目標。對其演變、文化淵源及其分解與衍化進行了初步探討。4.中國古代軍事思維的基礎與依據。包括其有形、無形物質力量基礎與依據以及中國古代軍事思維對物質力量的能動反作用。5.中國古代軍事思維的方式。對危機一應對方式、規律一應用方式、復合思維方式及其選擇、歷史作用與局限進行了相應研究。6.中國古代軍事思維的結構。對蒙昧時期的軍事思維結構、中國古典傘狀軍事思維結構及其變異表現進行了探索,并對中國古代軍事思維結構的選擇及其歷史作用與局限進行了研究。7.中國古代軍事思維對抗。從信息饋入、信息傳遞加工和信息輸出的角度對軍事思維對抗進行了研究。8.中國古代軍事思維的成果。簡要從軍事思想體系、古典兵學范疇和軍事實踐成就等方面進行了介紹。

作者簡介

黃琨,武漢軍械士官學校講師。原籍湖南瀏陽,1975年2月生于河北保定。2003年畢業于裝甲兵工程學院,獲哲學碩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軍事思維。曾主持或參加多項全軍研究課題,發表各類期刊論文10余篇。
印進寶,南京政治學院副院長,少將軍銜。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致力于馬克思主義理論與軍隊政治工作教學、研究與管理,擔任全軍軍事教育學會常務理事。主編《黨建八十年,中華擎天柱》《軍隊思想政治教育新論》等論著、教材21部,專著《政治攻勢戰略研究》獲全軍優秀政治理論教材一等獎。在《求是》《中國軍事科學》《國防大學學報》《解放軍報》等報刊發表重要學術論文、研究成果獎6項。承擔并完成了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鄧小平理論教學體系研究》和教育部重點課題《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軍隊院校教育發展研究》。

名人/編輯推薦

《中國古代軍事思維》由白山出版社出版。

目次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軍事思維的含義
第二節 軍事思維的相關范疇
第三節 軍事思維的顯著特點
第四節 中國古代軍事思維研究的意義及方法
第二章 中國古代軍事思維主體
第一節 中國古代軍事思維主體的組成
第二節 中國古代軍事思維主體的選擇
第三節 中國古代軍事思維主體的培養
第三章 中國古代軍事思維目標
第一節 中國古代軍事思維目標的演變
第二節 中國古代軍事思維目標的文化淵源
第三節 中國古代軍事思維目標的分解與衍化
第四章 中國古代軍事思維基礎
第一節 有形物質力量基礎
第二節 軍事思想是無形的物質基礎
第三節 中國古代軍事思維對物質力量的能動反作用
第五章 中國古代軍事思維方式
第一節 中國古代軍事思維的基本方式
第二節 中國古代軍事思維方式的選擇
第三節 中國古代軍事思維方式的歷史作用與局限
第六章 中國古代軍事思維結構
第一節 中國古代軍事思維結構概貌
第二節 中國古代軍事思維結構的選擇
第三節 中國古代軍事思維結構的歷史作用與局限
第七章 中國古代軍事思維對抗
第一節 信息饋入中的軍事思維對抗
第二節 信息傳遞中的軍事思維對抗
第三節 信息輸出中的軍事思維對抗
第八章 中國古代軍事思維成果
第一節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成就
第二節 中國古代軍事實踐成就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未竟之“跋”——《中國古代軍事文化》叢書跋

書摘/試閱



鄉貢武舉。所謂鄉貢,是指歲舉之常選,不在館學而由舉人自列于州縣,每年冬季至京師參加吏部或兵部的課試。鄉貢武舉始于長安二年(公元702年)正月。武則天臨朝稱制以后,既有徐敬業起兵反抗,又有突厥、吐蕃入寇侵擾,因而增設武選成為現實的需要。由于“教人習武藝”是設武舉的一大宗旨,因而,民間武勇之士除習射外,“制為土木馬于里閭間,教人習騎。”
鄉貢武舉又“有二科:一日平射,二日武舉”。平射是課試射技的專科,而武舉課試的科目則較為廣泛,主要有射長垛、馬射、馬槍、步射、舉重、負重等,并面試舉人的材貌和言語。每項科目的考試內容和評選標準都有具體的規定。“(武舉)其試用有七:一日射長垛;二日騎射;三日馬槍;四日步射,射草人;五日材貌;六日言語;七日舉重。”課試及第后,兵部還要當面考選,“課試之法如舉人制,取其軀干雄健,應對詳明,有驍勇才藝及可為統帥者”,,授之以官職,發給蓋有兵部印信稱為“告身”的憑證。名將郭子儀就是在唐玄宗開元初年,以“武舉高等”,被任命為皇帝禁軍“左衛”幕府“長史”,走上了長達60多年戎馬生涯的。唐代武舉制的創立和推行,使民間普遍而經常地堅持開展“教人習武藝”的軍事教育活動,不僅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軍事人才,還為宋代武學的興起提供了可貴的經驗。
與武舉制度相適應,唐對武將也進行了韜略教育。唐太宗為適應對外、對內用兵的需要,十分重視學習研究兵法,向武將進行韜略教育。在唐太宗的推動下,唐代研究兵學之風盛行。許多學者紛紛為兵經《孫子》作注釋,流傳至今的《孫子》11家注中,唐代注家最多,共5人。其中有道家學者李筌,不僅為《孫子》作注,還寫下了《太白陰經》、《青囊括》、《彭門玉帳歌》、《通幽鬼訣》、《軍旅指歸》等兵學著作。其中《太白陰經》共十卷百篇,約兩萬字,從用兵謀略到治軍、選將、戰陣、行軍、宿營、戰具、工程、通信、星占等均有論述。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72
絕版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