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資治通鑒精華(簡體書)
滿額折

資治通鑒精華(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9 元
定價
:NT$ 414 元
優惠價
87360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如果沒有了自己的文化,那么這個民族就難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更談不上實現偉大夢想。中國傳統文化就是中華民族的靈魂,實現中國棼,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以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為基礎。復興傳統文化,首先要做的事情是重新審視傳統文化的精髓,重新認識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在這樣的背景下, “傳世經典”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裝幀精美的書籍,而且是中華傳統文化精髓的升華,是對傳統文化核心價值的再體驗,是開啟實現“中國夢”之門的一把鑰匙,是實現中華民蕨偉大復興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之一。

名人/編輯推薦

“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這是《資治通鑒》命名的由來,可以說,這是千古不泯的帝王之書。流傳漢文化圈,影響的不僅僅是政治家,更是軍事家,企業家和時代精英,汲取的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和謀略。成敗得失,不僅僅是朝代的更替,更是經驗的總結。全彩四色精裝版《資治通鑒精華》,精美的歷史文物圖片,通俗流暢的語言,讓您在閱讀中享受超然和快意。

令毛澤東一生愛不釋手的《資治通鑒》是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和助手劉恕等人根據大量史料編纂而成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全書以時間為序記錄史事,記載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共1326年的歷史。“網羅繁富,體大思精,為前古之所未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人。他一生著書無數,希望通過編寫史著,從歷史的興衰成敗中獲取治國的經驗。治平三年(1066),司馬光撰成一部戰國至秦共八卷本的編年史,名為《通志》,進呈宋英宗,英宗命設局續修。元豐七年(1084),此書完成,至此共用了19年的時間。宋神宗在聽司馬光講讀了該書的部分內容之后,十分贊賞,認為此書比其他的史書更便于閱讀,也易于借鑒,“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于是下令將該書改名為《資治通鑒》,并親自撰寫了序文。對《資治通鑒》的稱譽,除《史記》之外,幾乎沒有任何一部史著可與《資治通鑒》媲美。清代學者王鳴盛說:“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
《資治通鑒》以戰國至五代期間的史事為發展脈絡,生動詳細地敘述了歷代帝王將相們為政治國、待人處世之道,以及他們在歷史舞臺上所經歷的生死悲歡。作為中國古代成就最高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自問世以來一直被為官為政者視為案頭必備之書,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精神食糧。《資治通鑒》也是一代偉人毛澤東最喜歡閱讀的巨著之一,他讀之入迷,共批閱了十七次之多,雖至書頁殘破,仍手不釋卷。然而,對于這樣一部用文言寫成的大部頭巨著,一般讀者閱讀起來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們特地從原著所記三千多個大大小小的歷史事件中,精心遴選近兩百個最精彩、最經典的故事,采用白話文的形式,編寫成了這本《資治通鑒》。全書以原書卷次為序,加以組織整理,既保留了原書的精髓,又在語言文字的運用上更適合當代人的閱讀習慣。在古文今譯的過程中,力求做到通俗易懂,同時在每個故事的標題下,都附有一段提示性的文字,有助于讀者更好地理解原書內容。

目次

周紀
三家分晉
豫讓行刺
吳起興魏強楚
商鞅變法
孫臏智斗龐涓
蘇秦游說六國
燕王讓位
孟子諫齊宣王
張儀巧言破合縱
燕昭王求賢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雞鳴狗盜
樂毅伐齊
完璧歸趙
田單復國
齊襄王納諫殺幸臣
廉頗負荊請罪
觸龍說趙太后
長平之戰
毛遂自薦
魯仲連義不帝秦
信陵君竊符救趙
奇貨可居
秦紀
李牧大破匈奴
春申君之死
李斯諫始皇
韓非客死于秦
圖窮匕見
秦始皇之死
陳勝吳廣起義
項羽學萬人敵
趙高專權
李斯嘆黃犬
巨鹿決戰
指鹿為馬
漢紀
鴻門宴
蕭何月下追韓信
背水一戰
楚河漢界
垓下之戰
五百壯士
冒頓興匈奴
叔孫通制禮
白登之圍
貫高舍身救趙王
蕭規曹隨
周勃讓賢退歸相印
張釋之執法不阿
淮南王謀反
中行說投效匈奴
緹縈救父
馮唐易老
周亞夫治軍
七王之亂
袁盎害晁錯
周亞夫平叛
飛將軍李廣
社稷之臣汲黯
馬邑之戰
大將軍衛青
驃騎將軍霍去病
張騫出使西域
汗血寶馬
蘇武牧羊
李陵降匈奴
巫蠱之禍
衛太子兵變
一代梟雄漢武帝
蘇武完節歸漢
傅介子刺殺樓蘭王
霍光廢帝
出身平民的漢宣帝
趙充國平定西羌
雖遠必誅
漢匈和親
陳湯料軍如神
趙飛燕姐妹得寵
漢哀帝尊寵董賢
王莽篡位
綠林起義
赤眉軍大戰成昌
劉秀稱帝
馬援修書誡侄兒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耿恭堅守疏勒城
班超請兵平西域
和帝收奪竇氏權
鄧太后攝政
虞詡妙計敗羌人
梁冀夫婦逞兇
黃巾起義
曹操迎漢獻帝
官渡之戰
劉備三顧茅廬
赤壁之戰
關羽敗走麥城
魏紀
曹操之死
夷陵之戰
劉備托孤
諸葛亮上出師表
馬謖違命失街亭
司馬昭之心
竹林七賢
劉禪樂不思蜀
晉紀
羊祜立德籠人心
除三害
司馬倫篡位
司馬睿禮賢下士
祖逖北伐
石勒務政重賢才
山頭廷尉
遺臭萬年
投鞭斷流
淝水之戰
拓跋遷都制禮樂
劉裕討伐桓玄
大夏天王赫連勃勃
宋紀
劉裕篡位稱帝
檀道濟唱籌量沙
自毀長城
拓跋燾攻打懸瓠
劉子業殺舊臣
劉彧即位
孝文帝年幼即位
齊紀
蕭道成即位建南齊
孝文帝肅貪
孝文帝遷都
孝文帝改制
孝文帝親征奪南陽
孝文帝臨終重托元勰
蕭寶融稱帝
王珍國殺昏君
梁紀
大司馬蕭衍建梁朝
元子攸稱帝
元顥叛亂
爾朱榮遙控朝政
爾朱榮之死
高歡死里逃生
侯景攻臺城
梁武帝被困臺城
高洋建北齊
陳紀
宇文覺建北周
高演奪權稱帝
斛律光慘遭殺害
楊堅主持北周朝政
陳叔陵宮廷作亂
荒淫的陳后主
陳后主亡國
隋紀
文帝賞臣殿上爭功
楊素平叛江南
守法不阿的趙綽
隋文帝疑太子
楊廣弒父
隋煬帝開鑿大運河
隋煬帝三征高麗
楊玄感圍攻洛陽城
李淵攻克長安
唐紀
隋煬帝之死
李世民智降薛仁杲
李世民攻打洛陽
武牢關之戰
玄武門之變
便橋之盟
太宗論忠臣與良臣
李靖勇破突厥軍
長孫皇后
馬周勸太宗減賦
文成公主遠嫁吐蕃
太宗廢太子
冊立晉王李治為太子
唐太宗親征高麗
武則天封后
長孫無忌遇害
劉仁軌守孤城
武后垂簾聽政
唐平高麗
徐敬業謀反
狄仁杰冤案昭雪
李唐復振
李隆基誅韋后
張九齡罷相
口蜜腹劍
楊貴妃得寵
高仙芝萬里遠征
安祿山蓄謀作亂
唐玄宗逃亡
張巡堅守雍丘
李豬兒刺殺安祿山
睢陽之戰
李泌危言諫肅宗
張巡之死
史思明床下得密謀
郭子儀率兵雪國恥
顏真卿寧死不屈
王叔文被貶
韓愈議仇殺罪
李雪夜入蔡州
李德裕淚諫慎誅臣
賢臣助武宗
黃巢長安建國
劉仁恭輕敵兵敗
劉夫人臨危決策
朱全忠用兵受挫
后梁紀
李克用結盟阿保機
李克寧惑言變節
夾寨之戰
柏鄉之戰
朱全忠嘆無葬身之地
韓延徽效命阿保機
張承業冒死惜庫錢
朱瑾除害
王衍荒淫廢國政
后唐紀
王彥章不事二主
郭崇韜獨攬伐蜀大權
李嗣源謀位
明宗善聽諷諫
李從榮奪權身亡
后晉紀
石敬瑭甘當兒皇帝
契丹崛起
張彥澤投降滅后晉
后漢紀
劉知遠稱帝
李守貞自取滅亡
一人立功,爵及天下
郭威廢主自立
后周紀
周太祖治國
世宗大敗北漢軍
柴榮率軍攻打壽州
王樸論禮樂

書摘/試閱

周紀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三家分晉
智伯之亡也,才勝德也。夫才與德異,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謂之賢,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聰察強毅之謂才,正直中和之謂德。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云夢之竹,天下之勁也,然而不矯揉,不羽括,則不能以入堅;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礪,則不能以擊強。是故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凡取人之術,茍不得圣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周威烈王姬午正式分封晉國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國國君。
當時,晉大夫智宣子想要確立兒子智瑤為智氏宗族的繼承人。族人智果反對,說:“智瑤不如智宵,才過而德不如。果真讓智瑤做繼承人,智氏宗族必定會滅亡。”然而,智宣子對他的話不屑一顧。智果預料智瑤當政后必定胡作非為,最終會導致智氏滅族,就請求太史將自己的姓氏改為輔氏,與智氏分道揚鑣。
后來,智宣子去世,智襄子智瑤掌握了政權。一日,他與韓康子、魏桓子在藍臺飲宴,席間智瑤戲弄了韓康子,又侮辱了韓康子的家相段規。智瑤的家臣智國聽說了此事,就勸誡智瑤說:“主公您如果不提防災禍,災禍就一定會來的!”智瑤說:“生死禍福都取決于我。我不制造災禍,誰還敢興風作浪!”智國對答說:“不是這樣。《夏書》里說:‘一個人如果三番五次地犯錯誤,那么就會在暗地里結下很多怨恨。所以,一定要防患于未然。’賢德的人能謹慎于細務,所以沒有大的禍患。現在主公在一次宴會上就羞辱了人家的君和相,而又不做防備,還說別人不敢興難,這怎么可以呢!蚊子、螞蟻、蜜蜂、蝎子這些小蟲都能毒害人,更何況是一國的君相呢!”智瑤不聽。
智瑤向韓康子索要土地,韓康子不想給。段規說:“智瑤貪財好利又剛愎自用,如果不給,他會討伐我們,不如給他。他得到土地后會更加驕侈,必然又向別人索取,如果不給,勢必向人家動武,這樣我們就可以避免禍患而靜觀事情的變化了。”韓康子說:“好吧。”便把土地給了智瑤。智瑤很高興,又向魏桓子索取,魏桓子不想給,家臣任章問為什么,魏桓子說:“平白無故索要土地,所以不給。”任章說:“他平白無故索要土地,各位大夫必然畏懼;我們如果給他土地, 他必然驕傲。他因驕傲而輕敵,我們卻因懼怕而互相團結;以互相團結的隊伍對待輕敵的人,智氏的性命一定不會長久了。《周書》上說:‘要想打敗他,一定要暫且輔助他。要想取得,一定要暫且給與。’您不如給智瑤土地,以使他傲慢,然后我們就可以選取友好的同盟而謀取智氏。為什么要讓我們魏氏做智氏的箭靶子呢?”魏桓子說:“好吧。”于是也交出了有萬戶人口的土地。
智瑤又向趙襄子索要蔡地、皋狼兩處土地,趙襄子不給。智瑤大怒,率領韓、魏兩家甲兵前去攻打趙氏。趙襄子準備出逃,問手下的人:“我到哪里去呢?”隨從說:“長子城最近,而且城墻堅厚又完整。”趙襄子說:“百姓歷經千辛萬苦才修完城墻,現在又要他們冒著生命危險為我守城,他們能和我同心嗎?”隨從又說:“邯鄲城里倉庫充實。”趙襄子說:“我們搜刮民脂民膏才使倉庫充實,現在又要他們為戰爭送命,他們會和我同心嗎?還是投奔晉陽吧,那是先主的屬地,并且尹鐸待百姓很寬厚仁慈,那里的人民一定能同我們同舟共濟。”于是趙襄子前往晉陽。
智瑤率領智、韓、魏三家聯軍將晉陽城團團圍住,并決開汾水灌城。城墻被水淹沒得只剩六尺,爐灶被浸泡,蟲蛙叢生,情況十分危急,而民眾卻毫無背叛之意。智瑤乘戰車巡視水勢,魏桓子為其駕車,韓康子居右執矛護衛。智瑤得意地說:“我現在才知道水可以滅亡一個國家!”魏桓子聽了智瑤的話,暗暗用胳膊肘碰了一下韓康子,韓康子也輕輕踢了一下魏桓子的腳,兩人會意:如此說來,智瑤也可以用汾水灌魏都安邑,決絳水淹韓都平陽了。
智瑤的謀士疵提醒智瑤:韓、魏兩家要反叛。但智瑤狂妄自大,根本聽不進去。疵為了避禍,請求出使齊國。
趙襄子派自己的宰臣張孟談從晉陽城出來見韓康子、魏桓子,說:“唇亡齒寒。現在智瑤率領韓、魏攻擊趙氏,趙氏滅亡了,那么韓、魏也要相繼滅亡。”韓康子、魏桓子本來就對智瑤不滿,經張孟談一游說,便下定決心,暗中與張孟談約定了行動的日期。趙襄子在夜里派人殺死了守堤的官吏,決堤放水淹灌智瑤的軍隊。智瑤的軍隊因救水而大亂,韓、魏軍隊乘機從側翼夾擊智瑤軍隊,趙襄子則率領士卒進擊智瑤軍隊的前鋒,把智瑤的部眾打得大敗,最后殺了智瑤,并把智氏之族全部誅滅。只有智果因另立了姓氏才幸免于難。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豫讓行刺
觀豫讓之事,則知策名委質者必有而無貳。其為后世之鑒,豈不昭昭也哉!
韓、趙、魏三家瓜分了智伯的土地。趙襄子還將智伯的頭蓋骨用漆漆了,當作飲酒的酒碗。為此,智伯的家臣豫讓萌生了為智伯報仇的念頭。他化裝成服刑的犯人,身上藏了匕首,混入趙襄子的宮中打掃廁所。
趙襄子去廁所的時候,心中忽然感到一陣不安,于是便令從人去搜索廁所中的可疑人物。豫讓很快就被抓了出來。問明情況后,趙襄子的從人想把他殺了,趙襄子制止道:“智伯死后,他的后代也一并被殺,而這個人想為故主報仇,真是義士啊!不要殺他,我以后盡量避開他就是了。”說罷便把豫讓釋放了。
豫讓并不死心,此后他又用油漆涂遍全身,因此長了一身癩瘡,還吞下火炭燒啞了自己的嗓子,聲音和容貌由此大變。為了檢驗一下易容的效果,豫讓故意在鬧市行乞,他的妻子見了竟然都認不出來。他又去見他的一個朋友,朋友認出了他。問明緣由后,他的朋友非常為他惋惜,眼中落淚道:“以先生之才,如果去當趙襄子的家臣,一定會得到他的信任和重用,到了他的身邊,你再刺殺他,難道不更容易些嗎?你何苦如此作踐自己,這樣去報仇,太難了!”豫讓說:“屈膝為臣去輔佐他,然而又想殺他,這是心懷二心的表現。以我的所作所為,要想達到目的,的確極難。然而我之所以還要這么做,是為了讓后世那些身為人臣卻心懷二心的人感到慚愧。”
一日,趙襄子出門辦事,豫讓知道后,事先埋伏于橋下,準備伺機行刺。趙襄子一行剛走到橋邊,拉車的馬忽然驚恐不安起來。趙襄子于是令人搜索橋下,抓住了豫讓,隨后殺死了他。
周威烈王十五年
吳起興魏強楚
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起為人剛勁自喜,子先言于君曰:‘吳起,賢人也,而君之國小,臣恐起之無留心也,君盍試延以女?起無留心,則必辭矣。’子因與起歸而使公主辱子,起見公主之賤子也,必辭,則子之計中矣。”
吳起是衛國人,在魯國做官。齊國來攻打魯國,魯國國君想任用吳起為將,但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魯國人懷疑吳起不能擔此重任。于是,吳起便殺死了自己的妻子,得到了大將的職位,并率魯國軍隊大破齊軍。有人在魯國國君面前說吳起是一個殘忍缺德的人,吳起聽說后恐怕魯國國君治他的罪,又聽說魏文侯賢明,就前去投奔。魏文侯征求李克的意見,李克說:“吳起為人雖然貪婪而好色,但用兵打仗,卻是連齊國的名將司馬穰苴也不能比的。”于是魏文侯任命吳起為大將,派他攻打秦國,奪下了五座城池。
吳起做大將,與最下等的士兵吃的穿的都一樣,睡覺不鋪席子,行軍也不騎馬,親自搬運糧食,與士兵們同甘共苦。有個士兵患了毒瘡,吳起親自為他吸吮毒汁。士兵的母親聽說后痛哭。有人奇怪地問:“您的兒子不過是個士兵,吳起將軍卻親自為他吸吮毒瘡,您為什么哭?”老母親答道:“不是這樣啊!當年吳將軍為我孩子的父親吸過毒瘡,因此他父親作戰從不后退,結果戰死在敵陣中了。吳將軍現在又為我兒子吸毒瘡,我知道他不久也將死去,所以哭他。”
魏武侯繼位后,最初任命田文為相,田文與吳起同舟共濟,將魏國治理得井井有條。有一次,魏武侯乘船順山西、陜西之間的黃河南下,船至中流,武侯回頭對吳起說:“太美了,此處山河險峻,風光壯麗,真是魏國的寶地。”吳起卻說:“國家興衰,關鍵在于君主的德行和治國方略,而不在于山河之險峻。”武侯說:“講得好。”
過了好長時間,魏武侯改任公叔為相。公叔娶了公主為妻,但為人嫉賢妒能,想除去吳起,他的仆人獻計說:“吳起容易除掉,他為人剛愎自負。您可以先對國君說:‘吳起是個杰出人才,但您的國家小,我擔心他沒有長久留下的心思。國君您何不試著把女兒嫁給他,如果吳起沒有久留之心,一定會謝絕的。’主公您再與吳起一起回去,讓公主羞辱您,吳起看到公主如此輕視您,一定會謝絕這門婚事,這樣他就中您的計了。”
公叔照著仆人的計策去做,吳起果然謝絕了與公主的婚事。魏武侯因此疑忌吳起,不再信任,吳起害怕遭到殺身之禍,便投奔了楚國。
楚悼王平素聽說吳起是個人才,吳起來了后便任命他為國相。吳起嚴明法紀號令,裁減了一些不重要的官員,廢除了王族中遠親疏戚,節約開支用來安撫和獎勵征戰之士,大力增強軍隊戰斗力,破除合縱連橫的游說言論。于是楚國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抵擋住韓、魏、趙三國的擴張,向西征討秦國,各諸侯國都害怕楚國的強大,可是楚國的王親貴戚、權臣顯要中卻有很多人怨恨吳起。
周顯王十年
商鞅變法
夫信者,人君之大寶也。國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鄰,善為國者不欺其民,善為家者不欺其親。不善者反之:欺其鄰國,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離心,以至于敗。所利不能藥其所傷,所獲不能補其所亡,豈不哀哉! 昔齊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晉文公不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棄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廢徙木之賞。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稱刻薄,又處戰攻之世,天下趨于詐力,猶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況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商鞅,原是衛國庶出的國君后裔,最初在魏國國相公叔痤府上做門客。公叔痤知道商鞅的才干,就對惠王建議任用商鞅為重臣,否則就殺掉他。可是,惠王并沒有聽從他的勸告。
后來,商鞅逃到了秦國,正遇上秦孝公下令求賢,商鞅就通過秦王寵臣景監求見秦孝公,向孝公詳細陳述了自己富國強兵的方略。孝公聽后非常高興,于是就和商鞅共議國家大事。
商鞅想實行變法,秦國的貴族們都不贊同。商鞅對秦孝公說:“對于普通的民眾,不能和他們商議創業的計劃,只能和他們共享成功的利益。討論至高道德的人,與凡夫俗子沒有共同語言;想成大業的人,不去與眾人商議。所以圣賢只要能夠強國,就不必拘泥于舊的傳統。”大夫甘龍反駁說:“不對,只有依照舊的章程來治理,官員才能熟悉規矩而百姓才會安定不亂。” 商鞅說:“普通人安于舊習,有學問的人卻往往陷于其所知的范圍不能自拔。這兩種人,讓他們做官守法還可以,但不能和他們商討在舊的章程之外開創大業的事。聰明的人制定法規政策,愚笨的人只會受法規政策的轄制;賢德的人因時而變更禮制,無能的人則死守成法。”秦孝公說:“說得好!”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60
絕版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