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城市中心區規劃理論設計與方法(簡體書)
滿額折

城市中心區規劃理論設計與方法(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268 元
定價
:NT$ 1608 元
優惠價
871399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中心區是城市最核心的空間,也是城市規劃學科研究的重點方向,集中體現了我國經濟高速增長下城市服務產業和空間結構的發展。從體系構成、空間形態、系統規劃等多方面出發,探討城市中心區的發展,剖析空間結構規律,從而提出針對性策略,顯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城市中心區規劃設計理論與方法》在三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六項省部級課題成果的基礎上,總結科研成果和全國的中心區規劃實踐經驗所形成。《城市中心區規劃理論設計與方法》理論與方法並重,圖文並茂,系統闡述城市中心區的等級體系、區位分佈、總體定位、空間結構、土地利用、交通組織、景觀形態、規劃設計、開發實施等方面的內容,建構中心區整體理論框架,注重結合設計的理論闡述;同時結合規劃實踐前沿,講解中心區規劃設計的具體要求和優秀案例,具有系統全面性、貼近規劃前沿、反映最新理論動態和國內外規劃成果的特色。
《城市中心區規劃設計理論與方法》適合城市規劃、建築設計、人文地理、城市經濟及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員、城市建設管理人員閱讀,也可作為高等院校有關專業的參考教材。

作者簡介

楊俊宴,男,籍貫江蘇省無錫。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城市規劃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後。中國科學院城市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博士後,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和東南大學“重大科技項目培育計劃”重點支持對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通訊評審專家,建築學科最高期刊《城市規劃》、《中國園林》雜誌特約審稿專家,江蘇省科技廳諮詢專家。研究方向為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重點為城市中心區發展與大尺度城市設計。
近五年間,主講本科主幹課與專業課程5門(2-5屆不等),研究生專業課程1門,第一排名教學獲獎12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4項,主持市級課題5項。出版與合作出版專著7部,在《SCIENCECHINA》(SCI收錄)、學科最高刊物《城市規劃》、《建築學報》與《中國園林》上發表論文18篇,其餘核心刊物論文近四十篇,負責或主要參加《長江三角洲區域規劃》、《廣州市級中心體系規劃研究》、《杭州西湖東岸城市規劃》、《南京浦口中心地區城市設計與控詳規劃》等各類研究性的規劃項目數十項,具有一定的科研業務能力和教學組織能力。

目次

前言
上篇 城市中心體系規劃理論
第一章 城市中心體系概論
1.1 城市中心區概述
1.1.1 中心區的概念及類型劃分
1.1.2 中心區的等級及指標界定
1.2 城市中心體系的界定
1.2.1 城市中心體系的內涵特徵
1.2.2 城市中心體系的結構類型
1.2.3 城市中心體系的階段演變
1.3 城市中心體系發展的動力機制
1.3.1 內在動力:產業經濟推動
1.3.2 基礎保障:土地空間支撐
1.3.3 外部推力:社會政策調控
第二章 城市中心體系的發展模式
2.1 服務產業影響下的城市中心體系發展
2.1.1 服務產業分類集聚的空間選擇
2.1.2 服務產業的空間影響效應
2.1.3 服務產業空間聚集發展模式
2.2 國際視野下城市中心體系結構考察
2.2.1 多主中心結構
2.2.2 二主多副結構
2.2.3 一主多副結構
2.2.4 單中心結構
2.3 城市中心體系結構升級門檻
2.3.1 單中心至一主多副中心體系的升級門檻
2.3.2 一主多副至二主多副中心體系的升級門檻
2.4 城市中心體系發展的評價模型
2.4.1 服務產業空間集聚的模糊評價模型
2.4.2 服務產業與中心體系職能結構的聯動分析模型
第三章 城市中心體系的功能結構
3.1 城市中心體系相關性分析
3.1.1 中心體系的產業相關性
3.1.2 中心體系的人口相關性
3.1.3 中心體系的空間相關性
3.1.4 中心體系的職能相關性
3.2 城市中心體系等級結構分析
3.2.1 中心體系的首位度
3.2.2 中心體系的級差度
3.2.3 中心體系的中心度
3.2.4 中心體系的完善度
3 2.5 中心體系的錯位度
3.3 城市中心體系空間形態分析
3.3.1 中心體系區位熵分析
3.3.2 中心體系展開面積分析
3.3.3 中心體系形態舒展度分析
3.3.4 中心體系區位空間拓撲分析
3.3.5 中心體系空間分異分析
第四章 城市中心體系的空間佈局
4.1 城市中心體系空間佈局的影響因素分析
4.1.1 城市服務設施空間分佈規律
4.1.2 城市服務設施集聚的空間區位選擇特徵
4.1.3 城市服務設施形成中心區的影響因素
4.2 市級中心體系空間佈局適宜『生的指標體系
4.2.1 指標體系的構建
4.2.2 評價方法的選用
4.2.3 指數標準化與權重的確定
4.3 市級中心體系佈局的途徑與方法
4.3.1 城市空間適宜性分區評價
4.3.2 佈局模型的優化計算
4 3.3 市級中心體系的發展策略
4.4 區級中心空間佈局的途徑與方法
4.4.1 城市片區級中心的空間佈局理論
4.4.2 城市空間板塊的劃分因素
4.4.3 片區空間板塊的劃分及中心的選址

中篇 城市中心區規劃理論
第五章 城市中心區的理論框架
5. 1區位分佈理論及其運用
5.1.1 中心區空間分佈的主要制約因素
5.1.2 三心聚集理論及區位測算技術
5.1.3 空間句法理論及區位測算技術
5.2 發展定位理論及其等級
5.2.1 中心區的發展定位
5.2.2 中心區的等級規模
5.2.3 中心區矩陣綜合定位
5.3 功能構成理論及其分類
5.3.1 中心區的整體職能
5.3.2 中心區的分類職能
5.3.3 中心區的用地構成
5.3.4 中心區的功能構成測算
5.4 空間發展理論及其規律
5.4.1 中心區波動拓展的週期理論
5.4.2 中心區提升擴散的演替理論
5.4.3 中心區空間形態的分佈理論
第六章 城市中心區的空間模型
6.1 中心區空間結構模型演化
6.1.1 中心區空間結構模型的相關概念
6.1.2 中心區空間結構模型的建構
6.1.3 中心區空間結構的演化過程
6.2 單核結構模式的中心區
6.2.1 單核結構的規模門檻及驅動機制
6.2.2 單核結構的空間形態
6.2.3 單核結構的硬核
6.2.4 單核結構的陰影區
6.3 圈核結構模式的中心區
6.3.1 圈核結構的規模門檻及驅動機制
6.3.2 圈核結構的空間形態
6.3.3 圈核結構的硬核
6.3.4 圈核結構的陰影區
6.4 多核連綿結構模式的中心區
6.4.1 多核連綿結構的規模門檻及驅動機制
6.4.2 多核連綿結構的空間形態
6.4.3 多核連綿結構的硬核
6.4.4 多核連綿結構的陰影區
第七章 城市中心區的土地利用
7.1 中心區土地利用單項指標分析
7.1.1 土地利用規模分析
7.1.2 土地利用強度分析
7.1.3 土地利用結構分析
7.1.4 土地利用總體規律
7.2 中心區土地利用綜合集約分析
7 2.1 中心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體系
7.2.2 中心區案例的選取與計算
7.2.3 中心區土地集約利用的總體特徵分析
7.2.4 中心區土地集約利用的分項指標分析
7.3 中心區土地集約利用的驅動機制研究
7.3.1 指標相關性分析
7.3.2 指標可控性分析
7.3.3 指標綜合分析矩陣
7.4 中心區土地集約利用的空間模式
7.4.1 中心區土地集約利用模式解析
7.4.2 中心區土地集約利用典型模式案例
7.4.3 中心區土地集約利用模式調控策略
第八章 城市中心區的交通輸配
8.1 交通輸配體系概念分析
8.1.1 中心區道路交通類型劃分
8.1.2 中心區交通輸配等級構成
8.1.3 “道—街—巷”的級配結構
8.1.3 中心區交通網絡模式分類
8.2 中心區交通輸配體系的空間形態
8.2.1 不同結構中心區道路空間的發展演化
8.2.2 與單核結構中心區的相關性分析
8.2.3 與圈核結構中心區的空間相關性分析
8.2.4 與多核連綿結構中心區的空間相關性分析
8.3 中心區交通輸配體系的空間評價
8 3.1 連結效率評價
8.3.2 通達效率評價
8.3.3 經濟效率分析
8.3.4 荷載效率分析
8.3.5 輸配效率綜合能力評價
8.4 中心區輸配交通的典型模型
8.4.1 六種典型模型解析
8.4.2 典型模型典型案例分析
8.4.3 典型模型調控策略
第九章 城市中心區的景觀風貌
9.1 中心區景觀形態
9.1.1 宏觀尺度景觀:中心區的整體視覺形象
9.1 2 中觀尺度景觀:中心區的開放空間體系
9.1.3 微觀尺度景觀:中心區的開放空間設計
9.2 中心區公共活動
9.2.1 中心區景觀欣賞活動
9 2.2 中心區消費行為活動
9.3 中心區建築風貌
9.3.1 建築群風格
9 3.2 高層建築群
9.3.3 近人尺度建築設計
9.4 中心區地下空間
9.4.1 中心區地下空間的現狀及發展問題
9.4.2 中心區地下空間的難題與解決途徑
9 4.3 中心區地下空間的建設控制要點
9.4.4 中心區地下空間的規劃設計要點

下篇 城市中心區規劃設計
第十章 城市中心體系規劃設計
10.1 城市中心體系規劃的專項研究
10.1.1 城市中心體系的歷史沿革演化專題
10.1.2 城市中心體系的空間範圍界定專題
10.1.3 城市中心體系的空間現狀分析專題
10.1.4 城市中心體系的產業發展分析專題
10.2 城市中心體系發展空間的佈局判斷
10 2.1 城市中心體系的功能結構分析專題
10.2.2 城市中心體系佈局的空間適宜性評價專題
10.2.3 基於GIS平臺的最優佈局模式計算專題
10.3 城市中心體系的規劃框架與發展策略
10 3 1 城市中心體系未來發展格局專題
10.3.2 城市中心體系空間形態發展對策專題
10.3 3 城市中心體系的問題解決途徑專題
第十一章 城市中心區規劃與設計
11.1 城市中心區規劃的前期研究
11.1.1 中心區歷史演進分析
11.1.2 中心區現狀調查分析
11.1.3 中心區功能等級判斷
11.1.4 中心區案例同類比較研究
11.2 城市中心區規劃的格局框架
11.2.1 從歷史文脈入手建構中心區格局框架
11.2.2 從宏觀視覺景觀入手建構中心區格局框架
11.2.3 從中心體系特色分工入手建構中心區格局框架
11.2.4 從空間結構模型入手建構中心區格局框架
11.2.5 從開放空間容積率轉移入手建構中心區格局框架
11.2 6 從步行複合體系入手建構中心區格局框架
11.2.7 從規劃建設管理角度入手建構中心區格局框架
11.3 城市中心區規劃的空問形態
11.3.1 中心區空間骨架規劃
11.3.2 中心區專項體系規劃
11.3.3 中心區街坊形體設計
11.3.4 中心區既有建築改造
11.4 城市中心區的建設實施
11.4.1 未雨綢繆的業態發展策劃
11.4.2 剛柔相濟的規劃管制策略
11.4.3 三則合一的建設控制策略
11 4.4 多方參與的建設實施策略

附錄 城市中心區空間邊界量化界定的技術方法
主要參考文獻
圖表索引
後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39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