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陸費逵自述(簡體書)
滿額折

陸費逵自述(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0 元
定  價:NT$ 180 元
優惠價:87157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陸費逵自述》是陸費逵先生的自述文集。是書正文凡三編:生平自述;游記心語;教育主張。附錄一編,收懷念文章兩篇。書前有陸費執、舒新城二先生所撰寫之先生小傳作為代序。
陸費逵,浙江桐鄉人。生于陜西漢中。復姓陸費,名逵,字伯鴻,號少滄。母親出身世家,是李鴻章的侄女。
陸費逵是近代著名教育家、出版家,也是中華書局的創辦人。中華書局哺育和影響了百年國人,大家一提到中國文化,自然而然就聯想到中華書局。但知道陸費逵先生的卻不是很多。
今年是先生誕辰一百二十五周年,也是先生辭世七十周年,推出先生自述文集《陸費逵自述》,以略表出版界晚輩同仁對先生之追慕與敬仰。
本書以《教育文存》本(上海中華書局,出版時間不詳)為底本,校以《陸費逵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第一版)、《陸費逵與中華書局》(中華書局,二○○二年第一版)等。

作者簡介

陸費逵(1886~1941),字伯鴻,號少滄,復姓陸贊,原籍浙江桐鄉。近代著名出版家。1912年,陸費逵與戴克敦、陳寅,沈頤、沈繼方等劍辦中華書局,出任局長(后改總經理),主持中華書局業務達三十年。

名人/編輯推薦

著名教育家、中華書局創辦人,主張國民教育、人才教育、職業教育并重,倡導化繁為簡,使用簡體中文。創辦中國第一份教育刊物《教育雜志》,手編民國第一套教科書《中華教科書》——他就是一代出版人陸費逵!
《陸費逵自述》是陸費逵先生的自述文集。是書正文凡三編:生平自述;游記心語;教育主張。附錄一編,收懷念文章兩篇。書前有陸費執、舒新城二先生所撰寫之先生小傳作為代序。

先生姓陸費,名逵,原籍浙江桐鄉。因其尊人芷滄公宦游陜西,故先生于民國前二十六年生于陜西漢中。七歲時,芷滄公聽政江西,移家南昌,先生隨往。先生幼時,只受母教五年、父教一年、師教一年,十二歲即獨立自修。十七歲創辦正蒙學堂于南昌。十九歲隨其師呂星如先生赴武昌,創辦新學界書店。二十歲任漢口《楚報》主筆。因粵漢鐵路借款問題著論忤當局,《楚報》發刊僅三月即被迫停刊,先生則被迫去上海,任昌明書店經理約一年,二十一歲入文明書局任編輯兩年,二十三歲入商務印書館任出版部長,兼編《教育雜志》及《師范講義》。于二十七歲即民國元年與友人陳協恭、戴克敦等創辦中華書局,任總經理凡三十年。抗戰軍興,國民政府設國民參政會議,兩度聘為參政會參政員。著有《教育文存》《青年修養雜談》、《婦女問題雜談》。綜其一生,服務社會四十年,而服務于出版界者達三十八年,其畢生精力可稱盡瘁于文化事業。其治事治學、處己待人之方固多足資矜式,其對于社會各方面之貢獻,尤非一般人所能及。茲分別簡述于后。
一少年苦學
先生家學淵源。太高祖宗伯公(墀)以翰林院編修任《四庫全書》總校官,父親長于文學、書法及鐵筆。母親吳太夫人善教育,在漢中時,其父親忙于職務,先生于五歲時即由其母親教讀,九歲母病,延師教一年,以后仍由其母教導。父親則只于其十二歲教一年。先生十三歲即讀《四書》、《五經》,且能撰文。戊戌變政以后,即由其母親令其閱讀《時務報》及新書,聽其自修。先生乃自定課程,每日讀古文、看新書各兩小時,史、地各一小時,并作筆記,閱日報。而閱報,對于論說、新聞、廣告都一字不放過,有不解者,即查字典及類書,查不著則記于小冊,請教父母或親友。
十五歲后之兩年半間,再定課程。單日在家自修舊籍,雙日則往閱書報社閱讀新書。規定每日九時去社,下午五時方出,午餐則自備干糧。新舊并覽,學問大進。當十六歲秋間,見報上廣告有《筆算便覽》,私向母親索一元,購得《算學筆談》一部,但恐學不成而父親責笑,乃于每晨五時起床,私自學習,于四十日中將四則、小數、分數、開方習完。并購《算學難題》一部,全部演習。十七歲從呂星如先生學日文,不數月即能看日文書籍。以后在南昌任教員,在漢口開書店、當主筆,在上海昌明書店、文明書局及商務印書館都是一面辦事,一面自修。夜間或習日文,或習英文,或編書,或作論文。早晨五時即起床,用洋油爐自燒開水,即于其時習體操、冷水擦身,六時起讀書二小時,直至民元創辦中華書局時均未間斷。所讀科目最多者為教育,次經濟,次地理,次政治哲學,故未受正式學校教育而能作主筆,且任《教育雜志》首任編輯,于教育及文化多所貢獻,完全得力于少年時代的刻苦自修。
二性行一般
先生賦性剛爽,形貌魁梧。頭特大,聲特洪。其帽須特制,故與友好通訊,每自稱“大頭”。中華書局同人亦均知“大頭先生”即先生。記憶力特強,所遇之人,所處之事,每每數十年不忘。平常書信不錄稿,但若干年后道及,猶能記其梗概。與人談話常娓娓數小時,演說則聽眾千人不假傳音機而能字字聽清。少年習于寫作,服務文明書局及主編《教育雜志》時,固以寫作為業。任中華書局總經理以后,雖事務繁紛,仍時寫論文。民國二十年后因病不能常寫,但對于重要公文或書牘,均親自執筆。任中華書局總經理三十年,從未專用秘書。友朋詢其故,則謂:有事時須先向秘書說明事由,再囑其如何措辭,稿成后仍須核閱,不當意者還得修改,有如許時間則自己早已寫好,何必“勞民傷財”。
先生治學治事、處己待人之特征,可以勤儉爽直、和易進取八字包括之。治學之勤已如上述;治事則初創中華書局時,凡屬編輯、印刷、發行、總務各方面之事務,幾于事必躬親。以后公司發展,不能兼顧一切,但重大事務仍親自處理。個人生活固極儉樸,在昌明書店任經理時,猶親自洗濯衣服,數十年來從未雇廚夫。對于同人常以勤樸相勉,同事婚喪喜慶,除平日有私交者外,不許送禮,更禁發帖。復規定同人之結婚者可假廠中飯廳為禮堂,只許備茶點款待賓客。先生賦性爽直,事無大小,每一言而決不作態,不遲疑。對于友朋往往一言訂交,終身如故。此類事例,凡與先生共事或相交稍久者無不知之。但對人極和易,中華書局初創時,常與同事共起居,共操作,絕無階級觀念。三十年來,對公司同人,不論公私信件,致人均稱某先生或某兄或某弟(對學生),自稱弟或兄。同人致彼亦只稱伯鴻先生,而不稱總經理。故有人向中華書局詢伯鴻先生無人不知,如詢陸費總經理則反有人答不出。先生因好學博識,周知人情與世事,故時時存自強不息之心,對個人固時時進修,對公司,于民國二年一度赴日考察,歸而建發行所及印刷所;十九年再度赴日,歸而建上海澳門路新廠及香港分廠。于各分局,則均曾親加考察,指導一切,且常開分局營業會議,共謀改進。
以上為其性情行為之大概。
三對于文化之貢獻
先生以五十六歲之中壽,而服務于出版界達三十七八年,努力文化事業數十年如一日,近代事業家中實所少見。先生從事書業之動機有二:一為當十九歲時因購書不易,以為從事書業可一面自立,一面有書可讀;二則以為書業關系國家文化前途至大,且預測將來必大發展,故立下決心,終身從事書業。民國前七年先生在上海任昌明書店經理時,書業商會正在發起籌備,先生被推為章程起稿員,正式成立后任評議兼書記,且兼職業補習夜校與《圖書月報》主任。民國后,書業商會改為書業同業公會,繼續任執行委員、監察委員及主席等職以至于今。先生自視書業為終身職業,故對于書業之希望最大。曾在《書業商會二十周紀念冊·序》中說:“我們希望國家社會進步,不能不希望教育進步;我們希望教育進步,不能不希望書業進步。我們書業雖然是較小的行業,但是與國家社會的關系卻比任何行業為大。”
辛亥革命爆發,先生預料滿清必覆,民國即將成立,君主時代之教科書必不適用于民主國家,乃集合同志籌備新教科書。于民國元年元旦創立中華書局,首先發行中華教科書。我國教科書因有競爭之故,乃大進步。同時,以中國字典多陳舊不適用,與歐陽仲濤、范靜生先生等發奮編《中華大字典》,費四年數十人之力始完成,字數四萬余,較《康熙字典》之字數尤多。數年前,《全國圖書館協會月報》猶評為“現在唯一之字書”。《大字典》完成之后,即繼續編輯《辭海》。經百余人前后二十年之時間,而于民國二十六年完成之。先生于《序》中謂,將再以一二十之歲月,經營一百萬條之大辭書,其志愿之宏,可以概見。先生太高祖宗伯公任《四庫全書》總校官前后二十年,且于嘉興城外角里街建枝蔭閣藏《四庫》副本。枝蔭閣雖于洪楊之亂毀于火,但其家本載之甚詳。民國九年起之十四年間,命中華書局陸續輯印《四部備要》一萬一千三百。五卷,分訂二千五百冊,悉出自先生之主持。又以兒時知有《古今圖書集成》,壯而編書撰文常利用之,時思尋求雍正銅活字本影印之,卒于民國二十三年得陳炳謙先生轉讓南海康有為氏藏本,而將原書五千冊縮印為八百冊,廉價發售。此外,三十年間中華書局出版新舊書籍近二萬種,皆先生主持之力。其一生事業固全在書業,對于書業各部門之知識,如編輯、印刷、發行各方面,均能窺其堂奧,在書業界可稱全能。而其對于文化之貢獻,亦非一般入所能跛及。
四對于教育之貢獻
先生素性好學深思,于學無所不窺,而于教育研究尤精深。當其主編《教育雜志》時,每期均有論文,而于學制方面之主張尤多。清末學制為初小五年、高小四年、中學五年、高等學校三年、大學三年或四年,就學年限共為二十至二十一年,授課時間則初小三十時,高小以上三十六時。先生根據國民體力及社會經濟情形,力主縮短在學年限及減少授課時間,于前者主張初、高小各三年,中學五年,大學預科一年,本科三年或四年,共計十五年至十六年;于后者則主張初小二十四小時至二十七小時,高小以上不得過三十小時。
民國元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蔡元培先生任教育部長,以國體既經變更,舊法令不適用,新規制又迫于時間未能頒布,乃去滬商之先生及蔣維喬先生。先生本其夙見,與蔣擬訂《中華民國教育部普通教育暫行辦法》十四條,一月十九日公布。其中最主要者為初小男女同學,小學廢止讀經,加課珠算,注重手工,中學、師范改為四年,中學文實不分科及廢止獎勵出身等。同時公布《普通教育課程標準》,亦以先生之意見為根據。先生復同時發表《民國普通學制議》、《新學制之要求》、《民國教育方針當采實利主義》、《敬告民國教育總長》諸文,以提醒社會。史家對于《暫行辦法》及《課程標準》兩令,稱為民國教育史之絕續湯,均出自先生平日研究之所得也。
先生對于教育之各方面,如教育宗旨、教科書、教育制度、國音國語、男女同學等,均有精確主張,發為論文,而于女子教育尤有特見。先生既不贊成舊日之閨秀教育,也不主張與男子受同等教育,而從女子體力以及人類互助、社會分工各方面主張“女子教育”,于民國二十年女子組織北伐隊、教育界鼓吹女子為軍人時,發表《女子教育問題》一文,力辟其非,而謂女子第一當養成貞淑之德、和易之風,并授以家政之智能,以期可為人妻;第二養成慈愛之性、高潔之情,并授以育兒教子之技能,期可以為人母;第三當設女子師范、女子裁縫、刺繡、蠶業、圖畫、音樂等學校,期可以習一業以生活。民國九年男女同等教育之說盛倡,先生復為《女子教育的急務》一文,謂女子教育的目的有四:第一,健全女子的人格;第二,養成賢母良妻;第三,在男子能養家的時代,從事無害生理、無妨家庭的職業;第四,預備充足的實力,于必要的時候代男子作國家社會一切的事。
以上是先生對于教育貢獻之犖犖大者。
五對于國事之先見
先生常識豐富,對于國家大業尤為注意。武昌時嘗秘密參與革命,任《楚報》主筆有敢言之名,且以言論忤當道,而報館被封,個人出走。十九歲后雖專心書業,但對國事仍不放松。先生于地理、歷史素所專精,“九·一八”后,世界風云日急,乃從地理歷史之各方面預斷世界必有大戰,中日之戰尤在目前。于民國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草《備戰》一文,發表于二十二年一月十日出版之《新中華》創刊號,大聲疾呼,警覺國人。先生以為戰事發生之后必為長期的,我國無海軍,不能與敵人立決雌雄,惟有長期抵抗,以期國防形勢之于我有利,因而主張積極準備。準備分軍事、民食、交通三方面。軍事方面,要運用機械化部隊,首須準備汽油,謂趕快至少以五千萬元購汽油,存儲于穩固地方,以備戰時應用;第二是軍糧,除囤積米面之外,并應多備炒米炒面作干糧;第三是軍衣,謂大規模最后決勝的大戰必定在東三省,要免士兵冰天雪地之凍斃,不得不制御寒衣服,假定一百萬人,每人一件皮襖、一條棉褲和內衫褲襪鞋至少須三十元,即須三千萬元。在民食方面,則謂糧食固當注意,而長蘆、兩淮的產鹽區,戰事發生必為敵人占領,人民將有淡食之虞。故主張在二、三年中督促鹽場加多制造溢額之鹽,運存安全地點,以備萬一。對交通方面,則謂公路雖日有建筑,但戰事發生,一部分當被破壞,而汽油進口不易,且須供給軍隊之用,不能供給民運。故主張提倡馬車、牛車、騾車、驢車,由省建設廳制造車輛,租與民間行駛。公路并許民間自行制造使用,予以種種便利。在平時可輔汽車之不足,也可減少汽油的漏卮,戰時更可得許多用處。先生此文發表于八年之前,不獨對于戰事發生預為見及,所提議準備各事亦均簡要切實,現在政府之提倡驛運及儲備汽油等等,多與其意見相合。由此可見先生對于國事之遠大眼光。
以上所述不過先生生平、事業、性行之犖犖大者,其他以限于時間不能詳述。但先生立身勤儉、處事爽直、待人和易、執業進取之美德與其對于文化教育及國事之貢獻,固彰彰在人耳目,足資矜式。同人與先生相交有年,茲就平日觀摩所及,為略述其生平如上。
一九四一年八月于香港

目次

陸費伯鴻先生生平略述(代序)
第一編 生平自述
我之童子時代
內庭趨侍記
我的青年時代
一 我的求學
二 我的職業
三 我的生活
四 婚姻問題
五 我的政治思想
我青年時代的自修
我為什么獻身書業
我國書業之大概
書業商之修養
中華書局二十年之回顧
六十年來中國之出版業與印刷業
一 緒言
二 萌芽時期
三 苞胎時期
四 雜談
五 結論
《大中華》宣言書
《教育文存》自序
《書業商會二十周年紀念冊》序
《中華大字典》敘
《辭海》編印緣起
校印《四部備要》緣起
增輯《四部備要》緣起
輯校《四部備要》各書大意(一至五集)
《四部備要》說明書
一 何謂四部
二 本書刊行的緣起
附:重印《四部備要》緣起
《四部備要》改印洋裝緣起
《古今圖書集成》影印緣起
第二編 游記心語
京津兩月記
港粵一瞥
第三編 教育主張
論設字母學堂
《世界教育狀況》序
我國書業之大概
教育上一個大問題
《中華書局月報》發刊辭
我們為什么要讀書
學然后知不足,做然后知不能
《人生哲學》序
國民教育之兩大問題
一 小學校之性質及科目
二 平民教育與成童補習教育
《青年修養雜談》自序
新學制之批評
女子教育問題
論人才教育、職業教育當與國民教育并重
敬告中等學生
一 中等學生之幸福及責任
二 人格之修養
三 常識之涵養
實業家之修養
教育主義
一 吾輩教育家之罪過
二 教育主義
三 教育主義如何實行乎
普通教育當采用俗體字
整理漢字的意見
我對于國音國語的意見
國音和京音
理想的國語——國音京調和普通合論理的語法
國語教育的目的
研究國音國語的方法
縮短在學年限
減少授課時間
男女共學問題
敬告民國教育總長
民國教育方針當采實利主義
附:對于新教育之意見
論人才教育職業教育當與國民教育并重
著作家之宗旨
論國定教科書
暑假中教育家之修養
論中央教育會
第四編 附編
我國近代教育和出版業的開拓者
編后記

書摘/試閱

《時代精神》主編周憲文先生,來函囑寫自述寄刊,不論長短,以為青年努力上進的示范。我何人斯,焉敢自詡努力?不過在青年時代之刻苦自修,有可供青年借鏡。茲略述梗概,聊以塞責。
我兒童時代讀書七年,其中母教五年,父教一年,師教一年(九歲時因上年先母大病,從鄰居劉先生讀),十三歲讀完《四書》、《五經》。先母教育頗有暗合教育原理者,如閱《綱鑒》、習珠算、講故事(每晨五時起身,冬季則擁被坐床上,母親為講歷史上、小說上之有益故事)。先父長于文學、書法及治印,因曾隨侍先祖于河南湯陰,對于岳武穆尤有深刻印象,岳武穆詞兩首曾教我誦讀,至今能背誦;課余命記典故、檢類書、習尺牘,故我十三歲時文理粗通,能勉強閱書報,其年是光緒戊戌,受變法影響,略閱《時務報》及新書。我要求先母不再照舊式讀書,先母知我能自修,遂商于先父,從來年正月起(表面十四歲,實在十二歲半)任我自修。我自訂課程每日讀古文、看新書各二小時,史地各一小時,并作筆記、閱日報(先閱《字林》、《滬報》或《申報》,后閱《中外日報》)。我閱報無論論說、新聞、廣告都一字不放過,有不解者即查字典及類書,查不著則記人小冊子,請問父母及親友。記得為上海商情中之“衣牌”二字,詢問許多人皆不懂,后到上海又數年,方得錢業老輩滿意之答覆。蓋上海錢業只有規元兌制錢或銅元之市價,其洋錢(銀元)兌制錢或銅元之市價照衣莊掛牌,故稱衣牌。此雖小事,但可矯正讀書不求甚解之病(陶靖節當時所謂讀書不求甚解,是為中年以后人讀書消遣而言,非令少壯人不求甚解也),我之常識養成亦由于此。
十五歲春至十七歲夏,單日在家自修,雙日往閱書報社,晨九時去,略攜干糧,至五時方出。初時閱者每日有十余人至二十余人,數月之后,常到者只我一人,管理員亦由二人減為一人,與我甚相得。于是管理員將書櫥鎖匙交我,五間房屋之書好像是我自己的了。此兩年半中,不獨遍讀新報新書,而古書亦閱讀甚多,于常識之養成裨益甚大。
十六歲秋問,見報上廣告有《筆算便覽》,向先母索銀一元去買,適《便覽》售罄。書肆取出《算學筆談》、《筆算數學》、《數學啟蒙》三書給我閱看,《筆算數學》用阿拉伯數字,當時以為是洋文,不敢買,《數學啟蒙》又太簡,惟《算學筆談》異常明白。我本有珠算根基,對《筆談》之前數頁(加法、減法)一看就懂,而售價適為一元,于是便買回家中。且恐學不成為先父責笑。于是每晨六七時先父未起床之前自習二小時。凡四十日,將整數四則小數分數開方習完,進讀《代數術》。但此書編制程序不善,我對于算術之命題中分數、開方又不熟(因《筆談》習題極少),困難異常。其時已知《筆算數學》僅用阿拉伯數字十個,并非洋文,即買來將全部二三千習題逐個演算。及學日文后,再讀日文之算術代數等。
我習日文是在十七歲秋季,同學已習兩月,教師呂星如先生開首對我說:“聽說你很聰明,肯用功,我想多教一點,希望兩星期趕上他們,以便同班上課。”第一日教字母拼音全部及會話四句。我這夜差不多沒有睡,字母多讀多寫尚不覺難,拼音有若干讀不順,會話更覺難以上口,讀了一兩百遍方能成誦。但此四句會話至今能脫口而出,一字不訛。次日誦讀給呂先生聽,先生喜道:“我的硬教育成功了。”我讀日文前后不到一年,呂先生特別多教我,所以不但能看書,且能勉強說話。
此后我一面辦事,一面自修。夜間或習日文,或習英文,或編書或作論文(詳后)。早問五時許起床,用洋油爐燒開水,即在此時稍稍體操、冷水擦身、喝開水(冬季吃罐頭、牛奶)。約六時開始讀書,每日必讀二小時,八九年未間斷。所讀科目最多者為教育,次經濟,次地理,次政治,次哲學,得力于日文書籍不少。但東涂西抹不能專精,僅粗知皮毛擴充常識而已。P21-23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7
絕版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