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思想史視野中的「娜拉」:五四前後的女性解放話語
滿額折
思想史視野中的「娜拉」:五四前後的女性解放話語
思想史視野中的「娜拉」:五四前後的女性解放話語
思想史視野中的「娜拉」:五四前後的女性解放話語
思想史視野中的「娜拉」:五四前後的女性解放話語
思想史視野中的「娜拉」:五四前後的女性解放話語
思想史視野中的「娜拉」:五四前後的女性解放話語
思想史視野中的「娜拉」:五四前後的女性解放話語
思想史視野中的「娜拉」:五四前後的女性解放話語
思想史視野中的「娜拉」:五四前後的女性解放話語
思想史視野中的「娜拉」:五四前後的女性解放話語
思想史視野中的「娜拉」:五四前後的女性解放話語
思想史視野中的「娜拉」:五四前後的女性解放話語
思想史視野中的「娜拉」:五四前後的女性解放話語
思想史視野中的「娜拉」:五四前後的女性解放話語
思想史視野中的「娜拉」:五四前後的女性解放話語
思想史視野中的「娜拉」:五四前後的女性解放話語
思想史視野中的「娜拉」:五四前後的女性解放話語
思想史視野中的「娜拉」:五四前後的女性解放話語
思想史視野中的「娜拉」:五四前後的女性解放話語
思想史視野中的「娜拉」:五四前後的女性解放話語
思想史視野中的「娜拉」:五四前後的女性解放話語

思想史視野中的「娜拉」:五四前後的女性解放話語

定  價:NT$ 240 元
優惠價:90216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4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挪威名劇作家易卜生及其筆下「娜拉」形象在五四年後被譯介到中國,其作為五四啟蒙話語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現代思想史中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

無論在中國現代思想史還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中,易卜生筆下的「娜拉」都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關鍵字」。

本書論及「娜拉」對於五四乃至整個現代文化想像的意義,梳理了易卜生《玩偶之家》在中國的實際接受情況;並分析「娜拉」形象所代表/表徵的女性解放話語在五四前後的流變。通過對「五四」的再認識,以反省我們所處的時代及其思想困境。

本書特色 

1. 全面梳理介紹挪威劇作家筆下的「娜拉」被譯介到中國和傳播的情形。
2. 討論易卜生筆下的「娜拉」對中國五四運動啟蒙和民初女性解放運動的推波助瀾,以及對相關戲劇、文學文本的影響。

作者簡介

張春田

1981年生於中國安徽省蕪湖市,華東師範大學文學學士,北京大學文學碩士,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哲學博士,曾在海德堡大學、重慶大學從事訪問研究,現任教於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文化學系。合編有《新聞:閱讀與寫作》(2007)、《傳燈:當代學術師承錄》(2010)、《另一種學術史:二十世紀學術薪傳》(2012)、《留學時代》(2012)、《文房漫錄》(2013)等,合譯有《哈哈鏡:中國視覺現代性》(2013),論文散見於《讀書》、《天涯》、《書城》、《文景》、《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現代中文學刊》、《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等期刊。

自 序
通過「娜拉」重探「五四」

作為五四啟蒙話語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個性解放與女性解放,對於中國現代思想文化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而挪威作家易卜生(Henrik Ibsen, 1828-1906)及其筆下「娜拉」(Nora)形象的被譯介到中國,在五四前後發揮了特殊的推動作用。在中國新文學尤其是現代戲劇的創制中,也有重要價值。無論在中國現代思想史還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娜拉」都是一個無法繞開的存在。本書從思想史與文學史的視野去討論「娜拉」對於五四乃至整個現代文化想像的意義。

本書追蹤和重構「娜拉」跨語際進入中國,被傳播、被言說、被模仿的歷史與文化語境。在此基礎上,考察圍繞「娜拉」的女性解放和個人主義話語的展開過程,「娜拉」譜系在不同話語場域與文類形式中的嬗變情況及其社會文化內涵,分析它們如何受到現實環境、性別差異、對話機制的影響與制約,探討作為話語實踐的「娜拉」故事與現代民族國家建構之間的內在關聯。

第一章,首先梳理易卜生在1910-20年代被翻譯到中國的情況。一系列紙面的知識生產和舞臺的話劇表演,逐漸建構了易卜生在現代中國的獨特位置。接著討論五四時期促使「易卜生熱」生發的歷史語境。從思想革命、戲劇改良、寫實主義等角度,揭示選擇易卜生的文化邏輯。易卜生能夠被五四知識者選擇作為文化資源,因為他正好契合了五四文化精英們的期待視野,提供了他們能引以為用的象徵資本。「易卜生熱」是五四的知識/權力機制的具體體現。最後分析《玩偶之家》(A Doll’s House)在跨語際過程中的翻譯的政治和接受的可能,試圖回答「娜拉」成為文化偶像的原因。在五四啟蒙話語中,《玩偶之家》反思現代性的面相,被對於現代性的渴望與設計所遮蔽並且替代了。

第二章,討論五四啟蒙語境中的「娜拉」闡釋,並延伸至知識者關於女性解放的反應,藉此把握五四啟蒙話語的主導傾向及其內在縫隙。「娜拉」成為社會話題,與《新青年》所創造的輿論空間密不可分。第一節回到《新青年》現場,論述女性解放話語在《新青年》中的展開情況。女子問題與對家庭─宗法制度的全面批判有著密切關係,這構成了中國女性解放話語興起的特殊背景。第二節聚焦於胡適(1891-1962)的〈易卜生主義〉,具體分析女性解放與個性解放是如何「接合」到一起的。「易卜生主義」是「逆女」與「逆子」結成同盟的標誌。女性解放話語被啟蒙的宏大敘事所整合並分享,事實上造成了某種「去性別化」的效果,遮蔽了女性自身的性別意識和自覺。第三節圍繞現實中的幾個「娜拉事件」,討論知識份子們在女性解放問題上的態度和觀點。知識份子們開創了一個言說和討論女性問題的公共空間,並且在話語實踐中,參與了理想性「新女性」的創造。在交響喧嘩的多重聲音中,知識群體的分歧和啟蒙的內在裂隙也日漸顯現出來。第四節關注「娜拉型」話劇。作為中國化的「娜拉」的文學再現,它們組成了中國的「娜拉」譜系。「出走」在「形式的意識形態」層面的意義,是解讀的重點。「田亞梅」們的「出走」,表徵出作為女性解放運動「引路人」的男性知識份子們的現代想像與性別焦慮。

第三章主要論述五四高潮過去以後的1920年代裡,知識份子和大眾媒體對於「娜拉」的進一步闡釋和女性解放的繼續追問。第一節關注魯迅(1881-1936)。魯迅提出「娜拉走後怎樣」的問題,顯示了他與主導的啟蒙話語之間的區別。借助於言說「娜拉」,魯迅反思了啟蒙思路在中國改造方式上的樂觀想像,而《傷逝》中的愛情滅亡之路也對於啟蒙理性構成了深刻拷問。正是意識到改造的極端困難,難以相信簡單的進化思路和群眾崇拜,魯迅才選擇「深沉的韌性的戰鬥」。第二節討論周作人(1885-1967)在女性解放問題上特殊的倫理關懷。周作人以一種曲折的方式,介入到「娜拉」道路的爭論中。從「女人的發見」到「為女的自覺」,周作人始終強調女性自身的主體地位和內在自覺。他為自己的定位是「火炬」的傳遞者而非「解放者」。第三節以《婦女雜誌》的變化為例,從「第四階級女子問題」的提出,透析女性解放話語本身的流變播遷,即逐漸從五四的個性解放話語體系中脫落和分離,開始和無產階級革命動員重新「接合」。第四節分析由闖入文學創作領域的「娜拉」們自己講述的「娜拉」故事。她們的性別書寫打破了男性作為敘述者的絕對主體性,發聲於五四女性解放話語之外。無論是周氏兄弟、眾多女性作家,還是《婦女雜誌》的作者們,他們關於女性解放的討論,都直接或間接地加入到了「中國如何現代」的文化想像之中。

結語部分簡述了「娜拉」故事在1920年代以後的一些「續集」。標誌個人覺醒的「娜拉」,被收編入整一的國族敘事,最終作為左翼革命動員的象徵,昭示走向工農大眾的道路。這種轉變看似激烈,實際上從一開始就埋下了伏筆。作為「民族寓言」的「娜拉」故事,極為深刻地揭示了現代中國民族國家建構中的主體詢喚機制,與此同時,也發出了質疑和批判之聲。可以說,「娜拉」問題所指向的正是「中國現代」的多重難題性。

目次

自 序 通過「娜拉」重探「五四」
導 論 「娜拉」與五四現代文化想像
第一章 「娜拉」進入中國:跨語際的文化偶像
第一節 易卜生的被譯介
第二節 選擇易卜生:知識生產的文化邏輯
第三節 《玩偶之家》:翻譯的政治與接受的可能
第二章 闡釋「娜拉」:在五四啟蒙話語中 ‧
第一節 《新青年》輿論空間中的「女性解放」
第二節 「易卜生主義」:個性解放與女性解放的「接合」
第三節 現實中的「娜拉」事件與知識者的眾聲
第四節 「解放」如何表述:「娜拉型」話劇中的「出走」
第三章 「娜拉走後怎樣」:女性解放的繼續追問
第一節 從娜拉出走到中國改造:魯迅的思想光譜
第二節 「女人的發見」:周作人的倫理關切
第三節 「第四階級女子問題」的提出:《婦女雜誌》的變化
第四節 在啟蒙敘事之外:「娜拉」們的性別書寫
結 語 後「五四」與作為「民族寓言」的「娜拉」
附 錄 《玩偶之家》在中文世界的傳播表(1918-1948年)
參考文獻舉要
後 記

書摘/試閱

作為五四啟蒙話語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個性解放與女性解放,對於中國現代思想文化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而挪威作家易卜生及其筆下「娜拉」形象的被譯介到中國,在五四前後發揮了特殊的推動作用。早在1925年,茅盾(1896-1981)就對此深有感觸,他這樣論述易卜生的影響:

易卜生和我國近年來震動全國的「新文化運動」是有一種非同等閒的關係,六七年前,《新青年》出「易卜生專號」,曾把這位北歐大文學家作為文學革命、婦女解放、反抗傳統思想……等等新運動的象徵。那時候易卜生,這個名兒縈繞於青年的胸中,傳述於青年的口頭,不亞於今日之下的馬克思和列寧。總而言之,易卜生在中國是經過一次大吹大擂的介紹的。

而陳望道(1891-1977)在1926年也論及這股文藝風潮的影響:

易卜生底《娜拉》、《群鬼》等關於偶像破壞的文藝,當時也多輸入進來。凡自稱為覺醒分子的,不論女子或男子,可說沒有一個人不曾在這等文藝的及非文藝的─即當時所謂新文化的文字上注目,留心,乃至筆述,口說。投入潮流游泳的數目之多,為有史以來所少見。

的確,在1918年6月《新青年》雜誌推出精心設計的「易卜生專號」,刊載胡適與還是北大學生的羅家倫(1897-1969)合譯的《娜拉》(即《玩偶之家》)三幕劇以及胡適撰寫的〈易卜生主義〉等文之後,那個「砰的一響」的關大門聲極大震動了當時中國的知識青年。娜拉毅然離家出走的影子迅速風行全國,成為了集中多重含義的精神楷模與典範。藉由這個典範,五四知識份子找到了思想啟蒙的興奮點和「人的發現」的突破口;女性解放的討論在各種大眾媒體中進一步展開。很多女青年也以娜拉為榜樣,為自己掙脫家庭鎖鏈的行動辯護,「到處有人在家庭裡真的做了『娜拉』」。

在中國的接受語境中,「娜拉」負載了女性解放與個人主義的雙重訴求,同時與反抗禮教、重估傳統、倫理重建、社會流動、自由戀愛、現代日常生活等有效地關聯起來,從一個側面呈現出五四啟蒙的「全息圖像」。知識份子借助於「娜拉」故事,自傳式地講述了他們從傳統的家庭─宗族共同體中走出,尋找自由空間的經歷。既確證了選擇的合法性,又表達了他們在世俗生活上的文化和倫理立場,以及對於國家─社會的合理化設計。所以,「娜拉」的出走不僅指示著個人出路的安排,還牽涉到現代民族國家建構過程中的詢喚(interpellation)機制。

但是,五四思想文化運動並不是單質的鐵板一塊。「態度的同一性」下面,隱藏著知識份子們思路上的內在分歧。表現在「娜拉」的闡釋與更普遍的女性解放問題的探討上,胡適、陳獨秀(1879-1942)、李大釗(1889-1927)、魯迅、周作人、茅盾等人的關注重心和目標,就並不完全一致;在《新青年》、《婦女雜誌》、《小說月報》等媒體上,也是不同音調交響喧嘩,暴露出五四思想的多重面相性和多重方向性。五四以後,隨著歷史狀況的變化與知識群體的分化,知識份子取向的差異更加凸顯出來。他們繼續介入關於「娜拉」的徵引和討論,不斷進行著再解釋和再塑造。「娜拉走後怎樣」的追問,把女性解放問題帶入到一個更為廣闊、也更充滿爭辯性的空間裡。五四啟蒙的主導論述,這時受到了很多反省和質疑。從1920年代後期開始,在社會動員中,「娜拉」的喻義/寓意經歷了微妙然而重要的偏移和轉變。這種變化表徵出意識形態霸權的爭奪及其實現。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16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