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兩袖清風:於謙(簡體書)
滿額折

兩袖清風:於謙(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9.8 元
定價
:NT$ 179 元
優惠價
87156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兩袖清風.於謙》由姜正成主編,《兩袖清風.於謙》中所介紹的於謙,明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號節庵。永樂進士,宣德初授禦史,曾隨宣宗鎮壓漢王朱高煦之叛。出按江西,頌聲滿道。五年(1430年) ,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正統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獄論死。後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複任。十四年土木之變,明英宗被瓦剌俘獲,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進兵部尚書。代宗立,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破瓦剌之軍。加少保,總督軍務。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也先以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英宗既歸,仍以和議難恃,擇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以安。其時朝野多事,乃獨運徵調,悉合機宜,號令明審,片紙行萬裡外無不惕息。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自奉儉約,所居僅蔽風雨,但性固剛直,頗遭眾忌。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石亨等誣其謀立襄王之子,被殺。成化初,複官賜祭,弘治二年 (1489年)諡肅湣。

名人/編輯推薦

《朝中措》贊:深庭茂樹盡寒蟬,千里赤云翻。龍駕旌旗北狩,問天何日回鑾!佑扶新主,雄心鐵壁。胡血彌天。金殿高懸雙日,西漢明月長天。
于謙,一個血不曾冷,風孰與高的民族英雄,他為什么會卷入皇廷內部的生死爭斗?姜正成主編的《兩袖清風--于謙》將為您揭開明朝名臣之生死真相。

于謙,杭州錢塘人,字廷益,號節庵,是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他生于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他的出生地離西湖不遠,他死后也葬在這里,供后人瞻仰憑吊。
于謙少年聰明穎異,勤奮好學,胸懷大志。永樂十九年中進士。宣德初年授御史,出按江西,遷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他為官清正廉潔,關心百姓疾苦。任地方官期滿回京述職時,他寫下“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的詩句,意思是,他不拿百姓一根草,也不給權貴送一兩銀,表明自己廉潔坦蕩的胸懷。
正統十四年,于謙召為兵部左侍郎。土木之變中,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鈺監國,他臨危受命,就任兵部尚書,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衛京師。他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為明景泰帝,斷絕瓦剌以英宗為人質、“奇貨可居”的企圖。
瓦剌兵逼京師,于謙親自督戰,軍民同仇敵愾,一舉擊退之。最終迫使也先遣使議和,使英宗得歸。英宗從此幽居南宮。
幾年后,景泰帝病重。朝中的幾個投機分子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人暗中商議,準備擁英宗復位,史稱奪門之變。而他的弟弟朱祁鈺已是彌留之際,無可奈何了。
英宗復位,給于謙定下一個意欲謀逆罪,處以死刑。
直到憲宗即位才予以平反,明孝宗弘治二年追授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謚肅愍。萬歷年間,改謚為“忠肅”。
于謙與岳飛、明末抗清英雄張煌言并稱“西湖三杰”。清代著名詩人袁枚在拜謁岳飛和于謙之墓后,曾信口吟出“賴有岳于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的不朽名句。

目次

前言第一章 無畏的開端英俊少年初露鋒芒朱高煦叛亂巡按江西娶妻董氏 顯示全部信息前言第一章 無畏的開端英俊少年初露鋒芒朱高煦叛亂巡按江西娶妻董氏第二章 歲寒松柏心巡撫晉豫兩度太行輕稅減負為民祈雨賑濟災民加強邊防兩袖清風連失親人第三章 內憂外患輔政五臣王振弄權北疆不寧軍備廢弛第四章 土木之變瓦刺南侵土木之變英宗被俘朝堂群毆流亡生活與瓦刺談判第五章 臨危受命鞏固京師擊退瓦剌英宗南歸第六章 奪門之變景帝易儲複儲之議奪門之變第七章 無言的結局於謙被誅千古奇冤清白留世附錄一于謙詩文選附錄二於謙年譜

書摘/試閱

宣德元年(1426),漢王朱高煦謀反,明宣宗朱瞻基御駕親征迅速平息了此次叛亂。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
靖難之役中,燕王朱棣起兵,世子朱高熾鎮守北平。而朱高熾的同母親弟朱高煦則跟從朱棣征戰白溝、東昌有功,并在江上之戰中突擊成功,朱棣曾說“吾病矣,汝努力,世子多疾。”之后建立儲藩府,舊臣淇國公丘福、駙馬王寧均喜愛朱高煦,時時稱其為“二殿下”。明朝永樂二年,朱棣卻仍然立朱高熾為東宮,封次子朱高煦為漢王,鎮國云南;三子朱高燧為趙王,鎮國彰德。朱高煦怏怏不肯去,日:“我何罪,斥我萬里。”朱棣不悅,之后太子朱高熾力求諒解,得以暫時居住于京師。之后又請得天策衛為護衛,后又請增加兩護衛。
當時朱棣曾命太子朱高熾及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皇太孫朱瞻基同謁孝陵。太子朱高熾體肥重,且有腳病,兩邊人架著掖部行走,經常失足。朱高煦就在后面說:“前人失跌,后人知警。”不料,皇太孫朱瞻基應聲稱:“更有后人知警也。”朱高煦于是回顧色變。
太子為人性情仁厚,喜好經文歷史,有為人君子的度量。而朱高煦則不肯學習,所以武將均不喜歡他。朱棣曾有多次易儲的想法,卻也沒有實現。朱高煦曾經誣陷解縉泄露皇上易儲的話,致使解縉連坐貶至交趾。之后再次誣陷,致使其死于獄中。
永樂十二年,朱棣北征歸還,東宮遣使迎遲,朱高煦于是造謠監國,并中傷黃淮等人下獄。永樂十三年,朱棣改封趙王朱高燧到彰德、漢王朱高煦到青州。朱高煦不想去,于是朱棣再次下敕要求其不得再辭。永樂十四年,漢王朱高煦選拔各衛壯健藝能軍士隨侍。永樂十五年三月,漢王朱高煦因為有罪,改居山東樂安州。朱棣因其所為不法,稱其長史史程棕、紀善周巽等不能匡正,皆斥交趾為吏。朱高煦仍然不收斂,在府中私募軍士三千余人,不隸籍兵部;縱容士兵在京師內外掠奪,并肢解無罪的人投江;此外殺死兵馬指揮徐野驢,僭用乘輿器物。朱棣聽聞后,在返回南京時質問蹇義。蹇義不敢對答,堅持稱自己不知道。又問楊士奇,楊士奇對答:“漢王最初封國在云南,他不肯去任;之后改為青州,又堅持不行。現在朝廷將遷都北京,他卻要留守南京。他的想法路人都能知道了。希望陛下盡早處理,使得其有定所,能夠留下永世之利。”朱棣聽后默然。
幾天后,朱棣又得知朱高煦私造兵器,陰養死士,招納亡命,及漆皮為船,教習水戰等事,因而大怒,當面訓話,將其衣冠奪走,掛在西華門內。皇太子朱高熾力求營救,才免去此事。朱棣高聲質問:“我為你計謀大事,不得不消除大患。你卻仁柔寡斷!現在我削去他兩個護衛,并處在山東樂安州。那離北京很近,一旦聽聞有變,朝夕就可以逮捕了。”
朱高煦抵達樂安后,抱怨連連,卻更加著急地策劃謀反,太子朱高熾多次寫信勸誡,他竟然不聽。永樂二十二年,明成祖駕崩,明仁宗即位。同年八月,召朱高煦赴京。
洪熙元年(1425)四月,明仁宗遣漢王朱高煦子朱瞻圻到鳳陽守陵。同年五月,明仁宗去世。六月,太子朱瞻基從南京來奔喪,朱高煦在路中埋伏部隊,因倉皇沒有成功。同月,太子即位,改年號為宣德。七月,朱高煦陳奏利國安民四事,宣宗對侍臣說:“永樂年間,皇祖(朱棣)經常對皇考(朱高熾)和我說,這個叔叔有異心,宜防備著他。然而父親對待他非常好。像今天所說的話,果然是出自真誠,看來他已沒有從前的想法了。”于是命有關部門執行,仍然寫信感謝他。
宣德元年(1426)八月,漢王朱高煦謀反。他派一名官員抵達北京,約英國公張輔為內應,張輔當夜逮捕官員上報朝廷。此后,朱高煦又約山東都指揮靳榮等以濟南為應。又分散弓兵旗,令真定諸衛所,盡奪周邊郡縣畜馬。并設立五軍都督府:指揮王斌領前軍,韋達領左軍,千戶盛堅領右軍,知州朱暄領后軍。諸子朱瞻□、朱瞻域、朱瞻埣、朱瞻□各監一軍。朱高煦率中軍,世子朱瞻垣居守。指揮韋賢、韋興,千戶王玉、李智領四哨。部署已定,偽授王斌、朱暄等大帥、都督等官。
御史李溶在發現此事后上報朝廷,于是宣宗升其為左僉都御史,并派遣中官侯泰賜書高煦,問起謀反事情。侯泰在抵達樂安州后,看到朱高煦傲倨不拜敕,向南面坐。寒暄過后,高煦說:“靖難之時,沒有本王拼死拼活,怎能奪取天下,又何來今日之太平盛世!可恨父皇竟聽從奸佞構陷,將我徙封于此。仁宗只知對本王施以小恩小惠,全然不顧及兄弟之情,如今侄皇帝又動用祖制威脅本王,老子早受夠了!”
言畢,朱高煦抽出隨身佩劍,冰冷的劍鋒閃電般在侯泰等人面前劃過:“本王憑此一劍,橫行天下足矣!回去轉告你們的主子,立即將夏原吉等奸佞之臣逮捕下獄,否則本王將舉兵北上,以靖國難!”
侯泰非常恐懼,只好唯唯諾諾而歸。
同月,朱高煦派遣百戶陳剛進疏,稱明仁宗違背洪武、永樂年的制度,給文臣誥敕封贈,而現在修理南巡席殿等都是過錯。又誣陷大臣夏原吉等為奸佞。又給公侯大臣寫信,其中言語驕言巧詆,污蔑明宣宗。宣宗嘆道:“朱高煦果然謀反了。”于是商議派遣陽武侯薛祿前去討伐。
大學士楊榮力言不可,稱:“皇上難道不知道李景隆的故事么?”當年建文帝派李景隆北上討伐燕王朱棣,他屢戰屢敗,最后開門投降。皇帝聽楊榮這么一說,一時默然。最終,宣宗決定親征。
宣宗御駕親征,帶的全是朝中重臣,可臨行前還特別指定都察院的監察御史于謙也隨駕扈行。
為什么要帶只有七品的于謙呢?宣宗自有道理。
軍隊在經過楊村的時候,宣宗問從臣:“你們猜測一下朱高煦會出什么計謀?”從臣對答道:“樂安城很小,他們會首先取濟南為老巢。”又有人稱:“他們肯定不愿意離開南京,現在已經率兵南去。”宣宗稱:“不對。濟南雖然近,但是不好進攻;聽聞大軍抵達,亦沒有空閑進攻。護軍家都在樂安,不肯拋棄家小南走南京。朱高煦雖然表面強大,但內心膽怯,臨事狐疑,輾轉不斷。現在敢謀反的原因,是因為輕視我年少剛立位,眾心尚未歸附。他又以為我不能親征,只能派遣大將來,到時候以甘言厚利誘餌就可以。現在聽聞我親征,恐怕已經膽子掉下來了,又怎敢出戰!”
宣宗大軍抵達樂安城下,命他的叔叔出城投降。朱高煦一看大勢已去,只得出城受縛。但他畢竟是輸給了自己的侄兒,輸了這場仗,輸不起這個人;輸得起這個人,輸不下這口氣。所以他投降歸投降,但出得城來居然還是死不悔改。
這時候,于謙出場了。
宣宗派于謙到陣前參加受降,并要于謙當眾歷數漢王朱高煦的罪狀。大家這才知道,原來宣宗帶于謙隨駕扈行,是要他來做“發言人”的。
于謙義正詞嚴,吊民伐罪,滔滔不絕,朱高煦伏地戰栗,汗出如漿,連稱罪該萬死。
皇帝非常滿意,賞賜了于謙和隨行群臣。
P6-12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6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