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心理吳越三部曲之二:辱越(簡體書)
滿額折

心理吳越三部曲之二:辱越(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9 元
定價
:NT$ 234 元
優惠價
87204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在《辱越》這本書中,作者依舊延續其心理說史的獨特風格,以社會心理學為主要工具,對春秋時期各色主要人物進行心理剖析,為我們再現了吳越爭霸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期幸運無虞使楚昭王形成了泛化預期,直到國家淪陷,他才明白國君的真正意義;申包胥通過超級閉門羹技巧,用七天七夜的號哭攻勢贏得了秦哀公的敬重與支援;文種因信念固著認定範蠡是一位奇人,不惜折節下交,兩人終成莫逆;夫差憑藉相似性法則贏得伍子胥的好感,並經由他的強力推薦成了已故太子波的的繼位人;創傷後成長令勾踐坦然接受了在吳國的奴僕生活,並最終通過為夫差嘗糞獲得了回國的船票。楚昭王、伍子胥、申包胥、闔閭、孔子、夫差、勾踐、文種、范蠡……諸色人等在獨特的文化情境中本色“出演”,他們用生命經歷的心靈抉擇與命運煎熬,值得我們感同身受,更值得我們引以為鏡。

作者簡介

陳禹安 心理說史首創者,心理經管專家,寧波大學特聘教授,曾遊歷美國、日本、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等國家及地區考察講學。代表作品有“心理三國三部曲“(《心理關羽》、《心理諸葛》、《心理曹操》)、《心理喬布斯》、《巧辯不如攻心——三國的說服智慧》、史上最偉大的說服系列之一《向子貢學說服》等二十餘部,其中多部作品已被引入港澳臺地區出版。在他看來:“所謂歷史,其實是一間巨大的心理實驗室,一打開門,看到的卻是正在發生的現實……”

名人/編輯推薦

陳禹安所著的《辱越(心理三部曲2)》講述一個執意將報仇進行到底的偏執狂,一個只顧自己活命失國又復國的晚熟君王;一個不被老爸看好的備胎太子,一個切身體會到“成功是失敗之母”的新君;一個偶像崩塌后墮入抑郁深淵的青春少女,一個傾盡所有全心付出偏又求而不得的癡情男人;一個為國為君不計個人得失全無私心雜念的真正君子,一個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卻苦無施展平臺的圣人;一場男人與男人之間的瘋狂獵殺,一段倉皇逃亡途中盛開的美麗愛情……更多精彩,盡在其中。

老調重彈說歷史
以今人的身份再說歷史,本身就是件老調重彈的事情。現今坊間有關歷史的書又再熱興,其間魚龍混雜,不乏精心編纂之作,也不乏粗制濫造之作。有些書言之鑿鑿地說自己絕非戲說,而是取材于史實,百分百地還原了真實的歷史。令我疑惑的是,歷史有可能百分百真實嗎?
即以治史者最可依賴的正史而言,后世的專家學者也有不同意見。比如,史學大家呂思勉在談到三國時代的官渡之戰時,就幾乎把《三國志》的說法全部推翻。他甚至說:“《三國志》上所說的兵謀,大都是靠不住的。”
為什么連史書都靠不住呢?
第一個原因是顯而易見的。歷代的統治者出于為自己粉飾美化的需要,不可避免地會利用自己的權力對史書的編撰施加影響,甚至明目張膽地加以篡改。這樣的例子不可勝數,對歷史稍有了解者均知曉一二,故而不再贅舉實例。
第二個原因則是修史者個人的價值取向及情感偏好的影響。人總是不能做到百分百客觀的,修史者又焉能置身事外、獨善其身?
比如,史家鼻祖司馬遷在修撰《史記》時,就將項羽列入本紀,且次序排在漢高祖劉邦之前。而本紀是專為帝王而設。項羽并未一統天下而稱帝,嚴格--來說,是不能列入本紀的。這是因為司馬遷彼時正對漢武帝劉徹心懷不滿,卻又無處宣泄,只好借此澆心中塊壘。司馬遷還把孔子列入專為諸侯所設的世家之中,而孔子又何嘗身列諸侯?只不過是司馬遷個人對其推行禮義十分景仰罷了。
又比如,司馬光在主持編撰《資治通鑒》時也有其明顯的個人傾向。他抑曹揚劉,一些有利于曹操,或不利于劉備的史料,就被刪去。可見修史者的個人好惡對于史實的可信度也頗有影響。
其他諸如年月遷延、資料散失,也可能影響史書的真實性。
所以,我們處在千年之后,遙究先人往事,實在是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真實的。這是我的第一點看法。
當然,這一個看法卻不等于說,我們盡可在歷史的真實性上放松要求,甚至是應需而取,隨意詮釋。
但盡管我們堅持認真負責的高標準嚴要求,也還是會在詮釋歷史上犯以上兩個錯誤,從而不自覺地更加偏離歷史真實。這普遍存在于在坊問諸多談古說史的書中。
首先,是忽略了歷史人物本身在歷史進程及其生命歷程中的發展變化,總是以一個標簽式的定義來涵蓋、推理其整個一生的言行舉止。
比如,易中天在《品三國》中論及孫權的心理時就犯了這樣的錯誤。魯肅投奔孫權后,為他分析天下形勢時說,“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將軍應該“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伺機“建號帝王以圖天下”。但孫權反應冷淡,說,我只能“盡力一方”,你講的那些話“非所及也”。二十二年后,孫權稱帝,又再提起這個話頭說,當初魯子敬就想到了今天,真可謂是“明于事勢”了。
易先生由此評論道:“可見‘非所及也’是言不由衷,‘明于事勢’才是心里話。”我認為不是這樣的。二十二年前,孫權初立,曹操勢大,能否保住父兄基業尚是未知之數。孫權何敢覬覦天下?所以,“非所及也”應該是心里話。而二十二年后,時移世易,孫權本人也在多年的斗爭生涯中走向成熟,而天下的形勢時機也已經發生變化,孫權也就有底氣和雄心來稱帝了。但這并不等于說他早在二十二年前就想稱帝了。
我們亦可再來看看曹操的心路演變過程。就算曹操真的是一個逆篡之人,他也不是從一開始就有逆篡之心的。我在《心理曹操》(“心理三國三部曲”之三)中專門分析過這一段。曹操最初的夢想不過是死的時候能夠在墓碑上刻著“漢故征西大將軍曹侯之墓”。他何嘗想過有一天風云際會,他能夠官至大漢丞相,成為漢朝的實際掌控者,并最終在兒子曹丕手中實現代漢而立呢?
其次,是忽略了歷史人物所處的歷史大背景,而全部以今日之道德標準、社會規范來加以理解。殊不知,即便某一概念在年月流轉后依然存在,但其內涵卻早已隨著時代的推演而流變。這樣的理解,只能是誤解。
比如,《說春秋》一書中說到伍子胥逃亡途中幸得一位漁丈人相救。伍子胥提醒他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藏,漁丈人立即覆舟自殺,以杜子胥之疑。作者以為這絕不可信。故而在其筆下,漁丈人不過是假裝自殺,待伍子胥走后,又再現身。作者還評論道:“……于情于理,老漁夫都沒有為一個陌生人自殺的理由。從技術角度來說,一個老漁夫投水自盡恐怕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事情。所以,老漁夫只是擔心伍子胥殺人滅口,因此做了一個自殺現場保護自己而已。”這樣的觀點實在是因為沒有真正理解春秋時代的大背景以及這個大背景下的人們的社會認知束縛(或局限)所導致的。
我們暫且先不就此展開詳細論述,而是轉而看一下新渡戶稻造所著的《武士道》這本書。《武士道》里寫道:“武士重諾,這諾并不寫在紙上,而是口頭承諾。倘若寫了契約來保證諾的實行,那么不啻對武士身份的侮辱。”實際上,日本武士道的這種精神,不過是我們的春秋遺風罷了。伍子胥之所以要囑托漁丈人,多少是對他有些不放心。而漁丈人覺察到了這微妙的懷疑,覺得不被信任真是一種巨大的侮辱。與這種侮辱相比,性命又值得什么呢?所以,漁丈,人要自殺以明自己之高潔,亦以堅子胥之信任。這才是符合時代背景的歷史真相。至于漁丈人對待生命的態度,也正好反映了春秋時代人們的生死觀。這也正是“心理吳越”全書所要重點鋪敘分析的,在這里就不贅言了。
總之,上述文字可要之如下:
1.立足今天,回望歷史,我們不能苛求歷史是百分百真實的。
2.詮釋歷史,必須考慮到歷史人物本身的成長演變過程。
3.詮釋歷史,必須考慮歷史人物所處的歷史背景以及當時社會的主流準則。
以上三點,和歷史本身一樣,其實也早已是眾人耳熟能詳的“老調”了。之所以我要在這里“重彈”一下,就是因為,盡管此乃“老調”,但后來的說史者還是會不可避免地忘乎所以,連名家巨子也難以幸免(例子前已詳述)。為了避免自己也重蹈覆轍,特在此一一列明,以作為我寫作這套“心理吳越三部曲”(《鞭楚》、《辱越》、《吞吳》)時的警示。
后兩點將作為全書正文的基本標尺。而第一點,在這里要再多噦唆幾句。
既然是以心理學為工具來說史,大家的第一個疑問就是我們此前說過的歷史是不是足夠真實(因為確實是不可能百分百真實的)?
我所依據的主要藍本是明馮夢龍編輯,余圖、常功校點的《新列國志》(此書后由清乾隆年間南京文人蔡元放略加潤色,訂正某些錯誤,并添加大量評語后,易名《東周列國志》刊行于世)。
《新列國志》顯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正史。以這樣的一個底本來進行心理說史,是否可靠?這是一個不能回避的問題。
馮夢龍的《新列國志》是在明余邵魚《春秋列國志傳》的基礎上重訂和改編的。余邵魚原著在篇章架構、敘事詳略先后、人名地名等方面頗多疏漏。而馮夢龍以《左傳》、 《國語》、《史記》為主,旁參《孔子家語》、《公羊傳》、《谷梁傳》、晉史《乘》、楚史《禱杌》、《管子》、《晏子》、《韓非子》、《孫武子》、《燕丹子》、《越絕書》、《吳越春秋》、《呂氏春秋》、《韓詩外傳》、劉向《說苑》等經、史、子、集著作(這其中很多部都是唯正史論者言必稱的正史)。對原書進行了重大修整,并對舊時地名、名物制度等,依《一統志》一一查明。可見馮夢龍的創作態度(或者說是治學態度)是嚴謹的,從而,《新列國志》是基本符合史實的,也是可以用作心理說史的基礎藍本的。當然,在以馮夢龍的作品為敘述脈絡的同時,我也參考了他所參考過的主要書目,并佐以呂思勉的《中國通史》、《秦漢史》,錢穆的《國史大綱》、《秦漢史》以及柏楊的《中國歷史年表》等著述,以力求準確。少數莫衷一是的地方,則依符合基本心理規律為標準予以取舍。
行文至此,應該告一段落了。但又想起另一個和歷史似乎相關的話題,即《新列國志》和《三國演義》一樣,是應該列入演義范疇的。這樣的歷史演義還有很多部。那么,為什么中國歷史上會出現如此之多以戲曲、評書、小說等面目出現的歷史演義呢?
事實上,演義正是老百姓所寫的史書。
因為,正史的話語權始終是掌握在統治者手中的,民間的草根一族并不能在正史上參與自己的意見。但他們同樣會將自己的道德偏好、價值判斷投注于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上,這就形成了為數眾多的歷史演義。而忠奸善惡、抑揚褒貶,正好反映了老百姓的心理認知與抉擇。我們的這一部心理說史,以基本符合史實的演義為藍本,正可以說是共百姓歡與悲,為百姓鼓與呼,又何必去苦苦追尋遙不可及的“百分百真實”呢?

目次

代序昭王失國01 女人才是幕後主角02 落毛鳳凰無人識03 那一刻你遇見了誰04 離了廟就不再是菩薩05 忽聞夜半磨刀聲06 落單的人有擔當07 有了槍就想殺人08 說句實話騙死你09 陳年老債也得還包胥哭秦10 來自牆角的反彈11 “楚楚”動人的哭泣12 就這樣把你征服13 讓我為你唱首歌14 喜歡你是因為你喜歡我15 成功帶來的傷害16 給你們出道選擇題17 臨死也要撈一根稻草18 嚴重縮水的回報昭王複國19 鞋子代表我的心20 絕對不要獎賞我21 書中自有護身符22 唯獨不能原諒你23 我的郎君我做主24 三歲能否看到老25 掛個狗頭賣羊肉26 禮字頭上有把刀27 動土動到太歲頭28 殺人不見血的拒絕29 冥冥中註定的終點闔閭死越30 偷雞不成狗跳牆31 瘋情萬種的狗吠32 土鼈與海龜的戰鬥33 一顆流星的懺悔34 古來君主皆寂寞35 一個致命的真相36 馬不停蹄的憂傷37 源自荷爾蒙的犧牲38 不被看好的接班人39 你是老幾很重要40 死神發動的戰爭41 在陰溝中找到歸宿夫差復仇42 給自己找了一群爹43 報應來得相當快44 榮譽比生命更重要45 得失之間的選擇題46 總是忘不了那句話47 用你的刀來殺你48 從暗鬥走向明爭49 勵志純粹是種錯覺50 最是心痛辭廟日51 危難就是凝聚力52 身在高處頗勝寒勾踐事吳53 與苦難保持同步54 自由是顆保命丸55 破屋的牆腳挖不動56 馬糞邊上的青蛙57 臭不可聞的主意58 “糞鬥”酸楚誰人知59 “仁者”之間的遊戲60 各鑽各的牛角尖心理學精要索引

書摘/試閱

01女人才是幕后主角
歷史往往是由女人推動向前的。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里,女人絕大多數的時候都處于從屬、附庸的地位,甚至經常是被蔑視、凌辱的對象。正如法國著名的存在主義女權作家波伏娃在她最負盛名的作品《第二性》中所說的:“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寧可說是逐漸形成的……除了天生的生理性別,女性的所有‘女性’特征都是社會造成的。”
說女性是社會造成的,倒不如說是千百年來一直主宰社會的男性造成的。主宰社會的男性,理所當然地認為是男人主宰了歷史的進程,而女人的作用,除了為男人生兒育女,供男人淫逸玩樂外,還可以替男人來承擔歷史罪責。但女人們卻在不經意間甚至是在極為被動的狀態下改變了歷史。
即以中國的歷史來說,我們早已認定,夏朝因妹喜而敗,殷商因妲己而亡,而西周正是毀在了一笑傾城的褒姒身上。但事實上,當妹喜、妲己和褒姒這三個漂亮女子以及她們所代表的女性群體被冠以“禍水”惡名的同時,我們不正是承認她們改變了歷史的進程嗎?若非她們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又怎能導致夏桀、商紂和周幽王這些一國雄主做出一系列禍及國祚的決策呢?
所以說,表面上看起來,確實是男人們在歷史舞臺拋頭露面出風頭,但幕后的真正主角卻非女人莫屬。
頗能支撐這一觀點的經典案例非春秋中期的“夏姬之亂”莫屬。
夏姬是鄭穆公的女兒,容貌絕美,因嫁給陳國的夏御叔為妻,而被稱為夏姬。夏御叔早死,留下夏姬與兒子夏征舒。夏征舒成人之后承襲父職,擔任陳國的司馬。夏姬年輕守寡,其絕代容貌傾倒眾人,引得國君陳靈公,大夫孔寧、儀行父等人都不顧禮儀與她私通。夏征舒深以為恥,一怒射殺了陳靈公。孔寧等人逃奔楚國,請楚師討伐夏征舒。
楚莊王派兵擊敗夏征舒,以“弒君”的罪名對他施以車裂之刑。楚莊王、楚國重臣公子嬰齊傾慕夏姬的美色,均想據為己有,但卻被大夫巫臣以“不祥”為由勸阻。夏姬隨后被賞賜給連尹襄老為妻。巫臣不便再出言阻止,只好強自壓抑對夏姬美色的向往。
襄老不久戰死疆場,覬覦已久的巫臣終于等到了機會,借著出使齊國的機會,棄公務于不顧,與夏姬暗通款曲,私奔至晉國。
楚莊王大怒,滅了巫臣的全族。巫臣發誓報仇,派兒子巫狐庸去輔佐楚國的近鄰吳國。吳國開化較晚,原本只知水戰,不習陸戰(車戰),屢屢敗于楚國之手,飽受欺凌。得了巫狐庸的幫助后,吳國的軍事實力大增,成為楚國最難對付的敵人。巫狐庸也被任命為負責在晉吳之間聯絡往來的“行人”之職(意為“客卿”,后來吳王闔閭也沿用此例,任命伍子胥為“行人”,待之以客禮)。
吳楚之間多次交兵,楚國實力日衰,到最后終于演變至吳越兩國的相繼雄起。這一歷史大格局的變化,歸根到幕后,誰又能說夏姬不是冥冥中的推手呢?
到了春秋末期,楚吳越三國間的局勢錯綜復雜,波詭云譎,而楚國的王太后孟贏也正是這樣的一個幕后主角。
孟贏的兒子楚昭王當政之時,楚國經歷了一場國破人亡的空前大劫難。
給楚國帶來這場空前大劫難的正是楚國的舊臣伍子胥。伍家累世為楚國重臣。伍氏先祖伍舉,輔助楚莊王稱霸諸侯。伍子胥的父親伍奢也曾深得楚平王(楚昭王之父)信任,被委任為太子建的老師(太師),后來因受佞臣費無忌讒害,和其長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殺害。太子建也因此被廢,亡命天涯,最終慘死鄭國。伍子胥歷經千難萬險,逃到吳國,成為吳王闔間的重臣。伍子胥以無比的堅忍和決心,在吳國熬過了長達16年的艱苦歲月,終于在公元前506年,率領吳軍攻入楚國郢都,燒毀楚國宗廟,并掘開楚平王的陵墓,鞭尸三百,酣暢淋漓地報了父兄之仇。
深究起來,背后的推手正是一直處于被動狀態的孟贏。
孟贏是秦哀公長妹,本是楚平王為太子建所迎娶之妻。但孟贏的絕世容貌卻令楚平王見色起意。在佞臣費無忌的極具機心的謀劃、攛弄下,楚平王不顧父子人倫之義,使詐將孟贏據為己有。孟贏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了楚平王的夫人,并為楚平王生下了兒子珍(即是后來繼位的楚昭王)。后來,得知真相的孟贏郁郁寡歡。楚平王為彌補內心歉意,終于廢了太子建,改立珍為太子。
我們不妨假設一下,如果孟贏沒有遠勝楚國后官的絕代風華,楚平王還會不會對她動心呢?顯然不會。如果孟贏得知真相后,隨遇而安,并無幽怨,楚平王還會不會為了討她歡心而更立太子呢?可能也不會。
那么,太子建在迎娶了孟贏后,就會如愿繼位,而不是命喪異國;忠心輔佐太子建的伍奢也將得到重用而不是家破人亡;這世上也根本不會有楚昭王這號人物;伍子胥也根本用不著遠走異國,也根本不可能有復仇之舉……
所以說,盡管在楚國政壇的大變動中,不能否認小人費無忌在其中翻云覆雨起了很大作用,但如果孟贏的美色不足以讓楚平王強烈動心,并甘心為她背棄人倫道義,疏離親生骨肉,殘殺忠貞之臣,費無忌再上躥下跳,恐怕也不能完全得遂所愿。
由此,我們不得不承認,孟贏才是這一幕幕風云變幻背后的第一推力,盡管她并沒有主動地參與其中。
梅加吉于1969年所做的一個心理實驗,對女人之于歷史進程的隱性支配力給出了有力的證明。P2-4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4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