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戰後台灣美術史
滿額折
戰後台灣美術史
戰後台灣美術史
戰後台灣美術史
戰後台灣美術史
戰後台灣美術史
戰後台灣美術史
戰後台灣美術史
戰後台灣美術史
戰後台灣美術史
戰後台灣美術史
戰後台灣美術史
戰後台灣美術史
戰後台灣美術史
戰後台灣美術史
戰後台灣美術史
戰後台灣美術史
戰後台灣美術史
戰後台灣美術史
戰後台灣美術史
戰後台灣美術史
戰後台灣美術史

戰後台灣美術史

商品資訊

定價
:NT$ 560 元
優惠價
90504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以重要美術運動為書寫框架,二百餘幅圖版為參述依據
在圖象與文字的有力對應中,召喚鮮明的台灣美術史記憶

二次大戰結束以來的七十多年,是歷經社會寫實、新藝術風格、前衛與現代藝術、鄉土運動等時代洗禮的台灣美術,發展最為蓬勃、成就也最為可觀的一段時期。本書立基於對台灣戰後紛繁多變的美術運動與其時代脈絡的深入觀察,以重要美術運動為書寫框架,扣合今日書籍出版的圖象化趨勢,為文字媒介的追溯帶來圖片的有力對應,據以召喚更鮮明的歷史記憶。

本書是國內著名美術史學者蕭瓊瑞教授繼《台灣美術史綱》之後,對戰後台灣美術發展的近觀之作,特別聚焦於1945年以來在時代脈絡激盪中的台灣美術事件、代表藝術家與其作品樣貌,囊括十萬餘言、二百餘幅圖版,並附以紀事年表。

做為一本以提供研究參考為目標的美術史著作,本書以作者長年的研究為基礎,進行嚴謹觀察與系統鋪述,咸信能使讀者在川流不息的資訊洪流中,對戰後台灣現代美術有更多、更全面而具體的認識與瞭解。

作者簡介

蕭瓊瑞

1955年生於澎湖,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美術史研究者,專研臺灣美術史

現職: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教授

經歷:臺南市文化局長、國立成功大學新聞中心主任、國立成功大學藝術中心主任、臺南市文化基金會執行委員、臺南市公共藝術委員會委員、臺南市文獻管理委員會委員、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委員、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委員、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委員、財團法人山藝術文教基金會董事、財團法人李仲生文教基金會董事、財團法人朱銘文教基金會董事。曾兼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臺南大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開授臺灣美術史。

著作:《五月與東方—中國美術現代化運動在戰後之發展》、《觀看與思維—臺灣美術史論集》、《臺灣美術評論全集—劉國松》、《臺南市藝術人才暨團體基本史料彙編》、《島嶼色彩—臺灣美術史論》、《府城民間傳統畫師輯》、《雲山麗水—府城民間畫師潘麗水之研究》、《島民.風俗.畫—18世紀臺灣原住民生活圖錄》、《圖說臺灣美術史》、《激盪與迴游—臺灣近現代藝術11家》、《臺灣現代美術大系—抽象抒情水墨》、《臺灣美術全集25—張萬傳》、《美術家傳記叢書—豐美.彩繪.潘麗水》、《歷史‧榮光‧名作系列—林覺》、《美術家傳記叢書— 陽光.海洋.林天瑞》。

圖象.歷史.文本(序言摘錄)
蕭瓊瑞

戰後台灣美術史的撰述,本書不是第一本,但以圖象做為歷史文本進行的書寫,這應是第一本。
當代史的寫作,本身便存在著許多挑戰,甚至某些保守的歷史學者,根本就反對當代史的寫作,原因即在當代史缺乏歷史寫作必要的時間距離。沒有經過足夠的時間距離篩選,如何構成歷史寫作中所謂的「歷史」?當然,這樣的質疑不是沒有道理;不過,歷史進展的速度,也和歷史本身一樣,充滿了時代的變化,以往三、五百年方可形成的歷史斷代,到了近代,可能變成三、五十年,到了現代,甚至變得更短。同樣地,時間距離,到底多久才能形成篩選?也就變成一種沒有定論的爭議。

本書的寫作,清楚了解時間距離的限制,也無意落入這個距離長短的爭辯。但從生活的現實中理解,我們可以深刻感受當代史撰寫的必要。不到一、二十年的時間,我們往往已經遺忘了上一代人、乃至我們自己甫經歷的一些事件與教訓,更何況其他地區的人們對我們歷史理解的殷切期盼。

1980年代後期,個人曾以《五月與東方》為題,處理了戰後現代繪畫運動的一些問題;這本書在1990年代初期正式印行出版。當時適逢「台灣光復四十年」,許多整理戰後台灣經驗的專書紛紛問世,當中也包括了美術方面的論述;不過,不論是他人的論述,或個人的探討,限於當時台灣現代美術館才在剛要起步的階段,根本缺乏足夠的圖象可供參考,因此論述的重心,不免偏重「運動」的過程,抑或相關人物的評介。

這本《戰後台灣美術史》得以標舉以圖象做為論史的文本,首先要感謝的,自然是台灣三座主要的現代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國立台灣美術館和高雄市立美術館逐漸豐富的作品典藏。

台灣這三座現代美術館的成立,時間依序分別為1983、1987及1994年,距離本書撰寫的2012年,長者已達近卅年,短者也有十七年;他們分別經歷政黨輪替、館長更迭及典藏經費的起伏,但時間過去,彼此較勁、競爭的,將不再是誰舉辦過如何大型的國際大展,而是誰留下了重要的作品。

本書正是嘗試以這三座美術館的典藏為主要材料,配合個人長期觀察、搜集的圖象,以風格史為角度,重新建構戰後台灣美術發展的主軸脈絡。

目次

前言:圖象.歷史.文本
.1945-1949 社會寫實風格的乍興
.1949-1957 戒嚴體制與新藝術運動
.1957-1965 畫會時代的現代藝術風潮
.1965-1970 前衛探索的現實回歸
.1970-1983 鄉土運動與現代藝術生活化
.1983-1987 低限風潮與美術館時代的來臨
.1987-1995 解嚴開放下的多元關懷
.1995-2004 雙年展熱潮下的裝置、行動與數位
.2004-2012 帝國邊緣下的自我建構
.時潮之外:海外藝術成就的拍岸與洄流

1945-2012 戰後台灣美術簡表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504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