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向青春邁進:社會性別與小學性教育(簡體書)
滿額折

向青春邁進:社會性別與小學性教育(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20 元
定價
:NT$ 120 元
優惠價
87104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向青春邁進:社會性別與小學性教育》是成都大學胡珍教授團隊近年來在小學實踐性教育的成果之一,包括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的主題課和滲透課教案。全書內容豐富,包含了從生命的誕生到青春初期的基本性教育知識。本書還結合國際上最新的性教育成果,將中國主流性教育中缺乏的社會性別意識貫穿全書,對小學教師開展課堂性教育具有較強的參考價值。《向青春邁進:社會性別與小學性教育》適合小學生家長、小學性教育或德育工作者閱讀。

名人/編輯推薦

《向青春邁進:社會性別與小學性教育》編輯推薦:中國第一本將社會性別主流意識納入青春期教育的小學性教育教師理論與實踐指導用書。

目次

序一性教育越早越好
序二將社會性別視角納入主流性教育
前言性教育是孩子們一生幸福的教育
第一部分社會性別與小學性教育概述
第一章性別與性教育概述
第一節基於社會性別平等的性教育相關理論
第二節基於社會性別平等的小學性教育
第三節基於社會性別平等的小學性教育師資基本要求
第二章解讀教育部兩個《綱要》中的小學性教育
第一節解讀《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
第二節解讀《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第三節兩個《綱要》對小學性教育指導的局限
第三章與國際接軌的社會性別與小學性教育
第一節《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的社會性別與小學性教育體系
第二節與國際接軌的我國社會性別與小學性教育內容架構
第三節社會性別與小學性教育實施途徑與方法
第二部分社會性別與小學性教育教案選編
小學一年級教案
第一課生命的誕生
教案1愛的接力棒
教案2美麗的生命
教案3生命的故事
教案4小蝌蚪找媽媽
第二課瞭解自己的身體
教案5洗澡
教案6小辮子和小平頭
小學二年級教案
第三課成長的基本知識
教案7生命的列車
第四課保護隱私,預防性傷害
教案8放學啦,不跟陌生人走
小學三年級教案
第五課男孩女孩的社會性別
教案9三.一班的男生和女生
第六課認識身體發育預防性侵犯
教案10“周長”講預防性侵犯
教案11我們的生命週期
小學四年級教案
第七課性在生命週期中的意義
教案12動物的繁殖活動
第八課認識身體保護性安全
教案13撐起身體的保護傘
教案14保護自我快樂成長
教案15保護自己,預防性侵犯
教案16預防性侵犯
教案17運動中的性保護
第九課異性間的友誼
教案18喜歡--自然美好的情感
小學五年級教案
第十課青春期身心發育及衛生保健
教案19走向青春
教案20青春啟航
第十一課性與社會性別角色
教案21男女有別嗎
教案22社會性別角色--做怎樣的自己
教案23社會性別角色--男孩女孩
小學六年級教案
第十二課為青春期做準備
教案24青春期生理的變化
第十三課親情、友情、愛情
教案25喜歡、愛與戀愛
第十四課青春期的保護
教案26預防性侵犯(一)
教案27預防性侵犯(二)
教案28身體紅綠燈
第十五課預防傳媒性信息的不良影響
教案29鑒別人體藝術和色情
第十六課預防艾滋病
教案30有“艾”更有愛
教案31懂“艾”更有“愛”
附錄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轉發教育部《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
教育部關於印發《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
後記

書摘/試閱

第一部分 社會性別與小學性教育概述
第一章 性別與性教育概述
社會性別教育往往在成年人固化的行為模式、思維方式的潛意識中,以及社會文化方方面的,滲透到對男孩、女孩的訓導、影響和塑化中,從而形成“被繼承”的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在我國逐步與國際接軌、政府將社會性別納入主流化的過程中,我國教育中關于傳統社會性別刻板印象、以及社會性別不平等的觀念、行為、人才培養模式也日益受到挑戰。
性教育與性別教育作為孿生姐妹,社會性別平等意識的主流化,也必然與性教育相伴而行。性教育如果脫離了促進社會性別平等,那么它的價值便所剩無幾;如果脫離了促進社會平等,那么它的實施便很難取得實效;如果脫離了促進社會性別平等,那么便有違眾多性教育倡導者的初衷。
第一節 基于社會性別平等的性教育相關理論
一、性別劃分
目前,國際上根據視角不同,將人的性別在不同層次中劃分出6種性別,它們分別是:基因性別、染色體性別、性腺性別、生殖器性別、心理性別和社會性別。前四種層次的統一稱為生理性別(常常通用為“性別”)。
(一)生理性別
生理性別簡單的說就是人被分為男性和女性,是與生俱來、自然形成的性別。通常情況下,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差異表現為身體差異,不能被自然改變而普遍存在的。這種男女兩性的生理性別差異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一樣,比如,被認為是女性的人具有卵巢、子宮、染色體是XX,可以孕育孩子;被認為是男性的人具有睪丸、染色體是XY,男人不能生孩子,這就是生理性別差異。
(二)心理性別
心理性別又稱為“性別角色”,是指一個人在心理上認為自己是男人還是女人的性別認同。心理性別屬于個體相對穩定的一部分人格,而與性取向(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無關。心理性別不同于“基因性別、染色體性別、性腺性別、生殖器性別”這4種生理屬性,也不同于“社會性別”這種社會屬性,而是屬于復雜的心理學范疇。
傳統的性別角色觀念是單一維度的,認為一個人的性別非男即女,男、女分屬坐標的兩極:認為一個人的男性化氣質強則女性化氣質弱,反之亦然。
1974年,美國心理學家Bem首次提出了“雙性化”的性別角色概念,打破傳統的“男-女”一維性別角色定位。Bem認為,男性化與女性化屬于兩個互相獨立的維度,因此,一個個體可以擁有高水平的女性化特質(雙性化),也可以男性化與女性化氣質均很弱(未分化)。
歸納來說,性別角色類型一共有四種,他們分別是:
1、男性化(男性化氣質強,女性化氣質不強)
2、女性化(男性化氣質不強,女性化氣質強)
3、雙性化(男性化、女性化氣質都強)
4、未分化(男性化、女性化氣質都不強)
一位劍橋大學的教授最新研究表明,并非所有的男性都有一個典型的“男式”大腦。差不多每五個男性中就有一個的大腦是“女式”的,這就是為什么有些男人會喜歡芭蕾勝過喜歡足球。反之,每七個女人中就有一個的大腦是“男式”的:擅長數學,喜歡分析和解決復雜的問題勝過喜歡聊天逛街。
目前的研究認為,影響心理性別的原因一方面與基因調控相關,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也與家庭教育和角色認定有關。
研究表明,剛生下一天的嬰兒,大腦就已經具有了不同于生理的獨特“性別”。一般認為,性別認定自1-2歲開始形成,3-5歲時基本完成。
(三)社會性別
社會性別指男性和女性由于有生理差別,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不同的社會文化對他(她)們的角色、地位、作用以及行為形成不同的期待、定位、要求和規范。這樣形成的男女性別上的區別,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社會、文化及其制度造就,如:認為女性應該在家里相夫教子、贍養老人、男人就應該在社會上打拼、養家糊口,就是社會性別。是社會強加給男女性的角色和分工差異。這些差異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的變遷是可以改變的,而且,很多國家已經與歷史上的這些差異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如:女性也在社會上掙錢養家、男性也在家里撫養孩子。
二、從男女平等到社會性別平等
(一)男女平等的提出
1975年6月19日—7月2日,第一次世界婦女大會在墨西哥召開,會上通過了《墨西哥宣言》,第一次特別明確了男女平等的基本定義,“男女的尊嚴和價值的平等,以及男女權利、機會和責任的平等。”該定義的基本含義是:
1、男女在人的尊嚴和價值上平等:意思是男性和女性盡管生理上有差別但同樣都是平等的人,沒有尊卑;男性和女性對社會的作用和貢獻是同樣重要的,不能因為許多婦女從事家務勞動就認為她們對社會的貢獻沒有男性大。
2、男女權利平等:指女性和男性應該擁有同等的政治權利、人身自由、經濟權利、受教育權利以及宗教信仰自由等。具體到農村婦女有權參與村委會選舉和被選為村委會成員,有權自由行動,有權上學、受教育,有權繼承家庭財產等。
3、男女機會平等:指男性和女性應該有同樣受教育的機會、參政的機會、發展的機會等。
上述內容的核心是指尊重男女兩性在社會、家庭和個人生活的各個領域和各個方面的平等權利,承認男女兩性應有平等的機會享有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健康等各個方面的資源。任何限制男女兩性上述平等權利和機會的文化習俗和制度規定都需要改變。
(二)社會性別平等的提出
1、社會性別平等概念的出現
社會性別平等概念于1985年第三次世界婦女大會提出,內容為:“人人都有平等機會享受自己的權利,發揮自己的潛力和才能,以便參與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而且平等地享受其成果。”該社會性別平等是指人類所有性別的人:那些男性化(男性化氣質強,女性化氣質不強)、女性化(男性化氣質不強,女性化氣質強)、雙性化(男性化、女性化氣質都強)、未分化(男性化、女性化氣質都不強)的人,都可以自由發展個人能力和自由做出選擇,而不被社會規定著向著所謂“社會主流認可”的唯一方向發展。
2、社會性別平等觀的主要含義
顯然,該社會性別平等觀將過去僅僅關注由于生理性別造成的性別——男女平等平等問題,擴展到了要關注由心理性別、社會性別造成的性別平等。其含義顯然也是在原來男女性別平等上的擴充。
(1)每個人的尊嚴和價值都平等:無論是表現為生理性別、心理性別還是社會性別的人,無論他們之間存在怎樣的差別,同樣都是平等的人,沒有尊卑貴賤之分;他們對社會發揮的作用和做出的貢獻同樣重要,尤其不能不能因為一些人數少數群體、與我們大多數的性別表現不一樣就認為她們對社會的貢獻可以被忽視、甚至歧視。因而,他們無論從事何種勞動,都應該得到社會的認可,并在酬勞上得到法律的保護。
(2)每個人的權利平等:無論是表現為生理性別、心理性別還是社會性別的人,都應該擁有同等的政治權利、人身自由、經濟權利、受教育權利以及宗教信仰自由等。他們的性實現權、性表達權、性取向權,在符合一定社會法律規范的基礎上,都應該受到尊重;同樣,他們有權自由行動,有權上學、受教育,有權繼承家庭財產等。
(3)每個人的機會平等:無論是表現為生理性別、心理性別還是社會性別的人,都應該享有同樣的參政和發展的機會等。
(三)正確理解社會性別平等
社會性別平等并不意味著因為主張無論是生理性別、心理性別還是社會性別的個體都應該平等機會享受自己的權利,發揮自己的潛力和才能,就意味著生理上和心理上認同一致的女性和男性必須變得完全一模一樣,而是說他們的權利、責任和機遇并不由他們生來是男還是女的生理性別決定,也不由他們是否認同與生俱來的生理性別所決定,而是由他們生而有之的人權和社會參與、發展權決定。
由此可見,社會性別平等的概念無論從內含還是外延都比男女平等的概念更為全面和科學。它不僅僅指生理性別上的男女要平等,也包括對那些在性別角色不同于生理性別的所有人也要平等對待,是真正體現“人人平等”的社會性別平等意識或觀念。
三、社會性別平等的主流化
社會性別平等主流化的理念和方法從1985年第三次世界婦女大會以來不斷得到發展和完善。
1995年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提出將社會性別觀點納入社會發展各領域的主流,并被聯合國確定為促進性別平等的全球戰略,迅速成為一種國際趨勢,在聯合國機構和國家一級實施,并成為捐款國的優先領域。
1997年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的基本表述是:把性別問題納入主流是一個過程,它對各個層面的立法、政策對婦女和男人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把婦女和男性的關注、經歷作為在社會各個領域設計、執行、評估政策和項目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來考慮,以便使男女兩性平等受益。它的最終目的是實現社會性別平等。
(一)社會性別平等主流化的含義
社會性別平等主流化也稱“將社會性別觀點納入主流”或“社會性別主流化”,它是由英文gender mainstreaming直接翻譯過來的概念。社會性別平等主流化包括以下含義:
1、社會性別平等主流化認為社會性別問題的實質是社會問題,是涉及社會各個方面和男女兩性的問題,沒有社會的關注與行動,沒有男性的參與和支持,就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社會性別問題。
2、社會性別意味著要同時考慮男女兩性的差異和利益,因此不應將促進社會性別平等片面地理解為增強婦女的權力。如果我們把社會性別問題看成是單純的婦女問題,就容易導致社會性別問題的婦女化,或是把婦女本身當作問題。
3、社會性別平等主流化強調男性和女性都應享有平等的權利,而不是因性別、城鄉、經濟發展水平所限,使男性或女性只能享有一定范圍的、有等級差異的權利。同時,男女的生理差異不應成為影響兩性享有平等權利的障礙,也不應成為導致男女兩性社會發展不協調的原因。
(二)社會性別平等要成為政府的主流行為
1、社會性別平等主流化強調把性別問題納入政府工作和社會發展宏觀決策的主流,即把社會性別問題作為社會發展戰略,貫穿于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同時它關注社會法律、政策環境的改變,使婦女和男性平等參與社會發展和受益。
2、社會性別主流化強調實現性別平等的責任主體首先是政府,即促進社會性別平等首先是政府的職責,特別是各級政府決策者的責任。如果把婦女組織作為主要責任主體,由婦女組織履行政府職責,就會影響婦女發展的進程,甚至將社會性別問題邊緣化。
3、社會性別平等主流化強調使用“雙頭戰略”。“雙頭戰略”是指在制定和實施法律、政策與項目計劃時,不僅要考慮到男女兩性的平等,還要關注到男女兩性發展起點的不同,即使是平等的政策也會對男女兩性產生不同的結果,因此需要給女性以政策傾斜和特殊保障,以防止不平等的延續和擴大。如婦女參政的政策措施。
越來越多的學者也從心理學與社會學的角度,將狹隘的“男女平等”概念由社會性別平等的概念所替代。
(三)促進社會性別平等主流化的緊迫性
1、我國婦女在教育領域中的不平等現象
到2005年,在15歲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中,女性占三分之二;在家庭教育投資相同的情況下,男孩的受教育回報率高于女孩,大學本科教育的男女收益差別率是2.1%(即同樣的家庭教育投入,男性收益高出女性2.1%),初中和小學教育的男女收益差別率分別為3.4%和8%,直接影響到家庭對教育投資的選擇。
2、在婦女的健康領域
人工流產低齡化及商業化醫療對女孩的危害日趨嚴重;農村年輕女性的自殺率居世界之首,是我國育齡婦女的第一位死因;艾滋病流行呈現女性化趨勢,2000年我國女性感染者不到1/5,2005年已占到1/3;醫療保健服務的公平性問題,突出地反映在農村貧困婦女的身上,如孕產婦死亡率高。
3、在婦女參政領域
第十屆人大女代表的比例比上屆下降1.58%,為21.8%(達標為30%);在2003年國務院任命的38個部委的部長中,沒有一位女部長,女領導多姓“副”,出現“無知少女”的現象;據不完全統計,村委會主任中婦女比例僅為1%;中國婦女參政國際排序由1994年的12位,下降至2003年的第37位。
4、在婦女的經濟領域
與1990年相比,2005年,我國城鎮女性的在業率從76.3%下降到63.7%,而且再就業困難;農村勞動力以“389961部隊”為主,農業女性化趨勢明顯;城鎮女性就業多集中在非正規就業領域,婦女就業結構下沉,影響到婦女的醫療、養老保障;男女兩性收入差距加大,2000年比1990年擴大了7.4%。城鎮低收入女性比男性高19.3個百分點,女性貧困人口增加。
5、大眾傳媒消費女性現象
以“美女經濟”為例,美女搭臺,經濟唱戲,傳媒領域推波助瀾;第一人造美女、美女工程、醉美人決賽。女性被商品化,女性美麗成為商家和媒體的賣點;對兒童青少年產生嚴重不良影響,如評選校花、班花,護花使者。
6、傳統社會性別觀念阻礙女性發展
“學的好不如長得好”,女學生整容、減肥成風;“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認同率增高,女性達到37.3%。認為女人的事業就是經營男人;對“男人以社會為主,女人以家庭為主”的傳統性別分工模式,認同率超過半數以上,在一些政府部門的高層決策者中占5%。
7、婚姻家庭中女性仍然處于弱勢
早婚早育給年輕女性的身心健康和未來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在離婚率上升的同時,出現“家中紅旗不倒,外面彩旗飄揚”的現象,包二奶有增無減;針對婦女的家庭暴力令人發指,但常常被認為是家庭私事,無人干預;2000年女性平均每天用于家務勞動的時間達4小時,兩性家務勞動時間的差距僅比1990年縮短了6分鐘。
以上事實說明,中國婦女的地位有待進一步提高,還需要通過性別平等主流化來促進男女兩性的平等。推進社會性別平等主流化已成為一種國際趨勢;推進社會性別平等主流化是提高婦女地位,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上述問題的許多方面都涉及到性教育的問題,如:性與生殖健康、少女人流、艾滋病流行呈現女性化趨勢;大眾傳媒消費女性現象對青少女性健康的影響;傳統觀念對女性發展的“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女性在家庭婚姻中的性權利的維護等。因此,在孩子早期的性教育中納入社會性別平等意識,有利于社會性別平等主流化的推進。
第二節 基于社會性別平等的小學性教育
一、正確認識基于社會性別平等的性教育
(一)人們對社會性別平等為主流的性教育誤解
目前,一些對社會性別平等概念缺乏了解的人,包括一些家長甚至教師,都擔心基于社會性別平等意識指導下的性教育,會將孩子教成男女不分、無視自身性別特點的“中性人”;或者擔心這種教育過于激進,會造成“矯枉過正”,形成對男性的“打壓”。這樣的擔心是基于對社會性別平等概念的誤解。社會性別平等并不意味著女性和男性必須變得完全一模一樣,而是說他們的權利、責任和機遇并不由他們的生理性別或者心理性別是男還是女來決定;社會性別平等并不抹殺男女之間的差異,而是無論男女都可以在不受傳統性別分工、偏見及歧視限制的情況下,自由地做出自己的選擇,自由地發展個人的能力;積極采取措施促進男女平等也并不是要“歧視男性”;無論生理性別還是心理性別認同是否一致的人,都應該被尊重,不應以多數人的性別認同而否定甚至歧視少數人的性別認同,并剝奪他們平等發展的機會。
(二)傳統社會性別不平等對女性發展的限制和傷害
中國傳統的社會性別不平等表現在男女兩性之間在經濟關系、家庭結構以及社會文化中的權力不平衡和不平等,僅僅在選擇性關系和性行為中,婦女就受到多重限制。這種不平等主要表現在:
1、家庭內的不平等
一般來說,男性在社會地位、經濟收入、受教育程度、社會角色扮演等方面均高于女性,這種不平等導致了男女在家庭關系中的權力不平衡,男性理所當然地擁有家庭事物的決定權,而婦女卻存在著提出離婚的法律障礙、強迫婚姻、對家庭財產的擁有權和控制權等一系列問題。婦女的權益得不到法律的保護。
2、女孩受教育權不能自主
從傳統至今,婚姻模式中的“男長女幼”導致女性必須以年輕的優勢進入婚姻,因此,女孩早婚也是導致家庭權力不平等、進而增加婦女對疾病易感性的原因之一。與年長男性結婚造成了夫妻之間在經歷、發言權、經濟自主性方面極大的不平衡。在許多地方,由于早婚、懷孕、經濟困難或家務等因素,女孩輟學的可能性遠遠大于男孩。教育和就業前景的受挫注定了這種不平等將持續整個成人期。在未入學的小學學齡兒童中,女孩占大多數。在艾滋病病毒感染率高的國家,過去10年里女孩的入學人數不斷下降。我國的調查表明,在15至19歲的青少年中,有基本知識、了解如何保護自己免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女孩少于男孩。
3、婦女沒有經濟自主權
在傳統的社會性別模式的長期影響下,對男女性的社會性角色期待是:女主內、男主外;妻子管家庭事務、養孩子、照顧老人,丈夫管社會事務、養家糊口、工作掙錢。其結果形成婦女在經濟上和財政上依賴丈夫、其他男性親屬、上司和男人。婦女在經濟上不能獨立自主,在失去家庭中對男性經濟的依賴、又沒有任何社會資源生存的情況下,就更易陷入貧窮的境地。其結果,只有憑借肉體的資源獲得生存的經濟來源,她們受到暴力的傷害,甚至淪為無家可歸的性商品和工具。而貧窮會嚴重地妨礙婦女拒絕同她認為有危險的人發生性關系的能力,她們會鋌而走險忍受性暴力或以不安全的性行為換取金錢、住房、食品或教育。使婦女淪為面臨著隨時有可能被動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險。
在許多國家,婦女對土地和財產的權利是通過婚姻獲得的。如果婚姻因被丈夫拋棄、離婚或丈夫死亡而終結,婦女的土地權和房屋權也就到此結束。貧窮和文盲婦女往往沒有實際的資源去通過法律制度訴求幫助。
4、雙重標準的性文化觀制約女性發展
在傳統性文化的觀念中,女孩從小受到的家庭和社會的教育是:要把有關性活動的主動權和決策權交給男人,男人的需求和欲望占主導地位。男人在經濟上的支配權使女性常伴隨著對男性肉欲和性暴力的容忍。傳統性文化的觀念中對男女兩性的性行為的雙重標準,也是女性的發展受到嚴重制約:即如果女人不忠貞,無論是真實的還是懷疑的,就會受到指責或被拋棄;而男人則可以心照不宣地被期待或被允許有多個性伙伴。在約定俗成的社會角色中,婦女往往被要求在性關系中保持性純潔、性無知和性被動,而男性性行為中的魯莽、缺乏責任、攻擊和主宰則無傷大雅。
(二)傳統的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對男性健康自由發展的限制
傳統的社會性別規范固然讓男性獲得了更多的話語權,但也讓男性承擔了更多的社會責任和生存壓力。中國傳統社會性別觀念在剝奪女性權力、禁錮女性發展的同時,給予了男性過高的期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目標也給男性帶來過重的負擔。這種性別觀念不僅是對女性的壓制,同時也是少數占統治地位的男性對大多數男性的壓制,可以說中國傳統社會性別意識也限制了男性的發展。可見,促進社會性別平等不僅能推動女性的全面發展,也有助于男性減輕“負擔”地全面發展。
聯合國性別平等和女性賦權署項目官員馬雷軍先生接受網易訪問時說:“隨著社會發展,男女應該平等地參與很多事情,因為現在的社會不再是以前簡單以體力勞動為主的社會了,辦公室工作,80%的工作都是男性和女性都能做的,但現在我們卻人為地把女性限制在外,因為把女性限制在外,社會就把重擔壓在男性身上,認為男性就應該成功,就應該買房買車,我們倡導的是讓女性更多參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時男人參與家庭,使社會家庭更加和諧。所以我覺得,男性不僅僅是社會性別平等的擁護者,也應該是社會性別平等的受益者。”
男性不僅因傳統社會性別角色賦予過多社會責任而造成壓力,也因傳統社會性別規范而被剝奪了表達軟弱、恐懼等負性情緒的權利,因而損害了男性的心理健康。“男兒有淚不輕彈”、“男人膝下有黃金”等男性規范,使一些天性較敏感的男性因情感豐富而受到指責或嘲笑;為避免被指“不夠陽剛”,他們不得不壓抑自己的情感,努力扮演強者形象,這使得男性負性情緒不能有正常宣泄途徑,可能會選擇攻擊、酗酒等方式,對自己和他人造成傷害,也成為社會不安定因素。社會性別平等的倡導讓男性擺脫這樣的傳統男性角色給予的桎梏,可以更自由地選擇情緒表達方式,自然地宣泄情緒,有利身心健康和社會穩定。
(三)社會性別平等意識的性別角色教育應該從小抓起
性別角色是指社會按照人的生理性別而分配給人的社會行為模式,即一個社會認可的適合某一性別的行為方式的綜合。個體性別角色規范是一種文化上的規定,當人們以性別為框架,賦予男女以不同的社會特征時,性別角色的規范就產生了。可以說,性別角色規范也就是性別角色社會化過程,在這一社會化過程中,人們逐漸接受了社會所規定的哪些是男人可以或不可以做的,哪些是女人可以或不可以做的。在現實社會中,男性與女性不應是社會中對立的兩面,而應是相互融合的社會有機整體中的兩個部分。消除兩性間的錯誤意識,實現平等和自由,是促進兩性關系健康發展的唯一途徑。
成年人在社會化過程中,被傳統社會性別角色規范塑造成了符合角色期待的行為模式與觀念;這些已經成為其個性中的一部分,非常穩定難以改變。而小學生從觀念到行為都處于極易塑造的階段,在性別意識萌發之際,接受社會性別平等觀念的教育影響,形成社會性別平等意識,這樣,就能對來自社會的傳統性別角色規范中不合理的部分有了抵抗力,還能在家庭中對父輩產生反向社會化,挑戰他們已經形成的社會性別刻板印象。
二、基于社會性別平等的小學性教育基本目標
根據《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對性教育目標的規定,應包括以下四個方面:針對兒童和年輕人感到好奇且需要了解的主題,提供準確信息;為兒童和年輕人探索與性和社會關系相關的價值觀、態度和規范提供機會;促進技能的獲得;以及鼓勵兒童和年輕人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并尊重他人的權利。這四個方面的目標,無一例外都與社會性別平等有關;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均需要在形成小學生社會性別平等意識方面做出努力。根據《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對性教育目標這四方面的規定,基于社會性別平等的我國小學性教育基本目標可以做如下設計:
(一)為小學生提供必要而準確的性知識,包括性生理及性發育,以及基于社會性別平等意識的性安全、兩性交往與關系等方面的知識和信息;
(二)為小學生探索與性及由性所產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相關的價值觀、態度和社會規范提供機會,使其初步具有對有違社會性別平等的規范與刻板印象有評判能力,能有選擇地接受與性別有關的社會規范的影響;
(三)幫助小學生初步形成基于社會性別平等的兩性交往技能,以及處理家庭與同伴關系的基本技能,為以后形成以平等為原則處理性伴侶之間關系的能力打下基礎;
(四)幫助小學生建立基于社會性別平等的責任感,在家庭與同伴關系中學生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三、基于社會性別平等的小學性教育基本原則
(一)提供給小學生的信息應該準確科學
無論以任何形式開展小學性教育,提供給小學生的相關信息都應該是準確的、科學的。目前部分小學校已經將性教育納入課堂教學的范疇,那在課堂上教師都應避免發生知識性錯誤,更不能因教師有對性的羞恥感而對某些知識含糊其辭,或是提到某些概念使用不規范用語導致學生接收的信息失真。
在社會性別平等的視角下,這一原則還要求性教育教學中對男女兩性生理特點的解釋不能帶有性別歧視的色彩,如避免以贊賞的口吻提及男性的力量,以蔑視調侃的語氣講解女性月經期情緒的變化;要避免將這些生理上的區別以優缺點來劃分,而只能是作為特點,以科學客觀的態度來述及。例如,男性肌肉骨骼的特點決定了他們力量強于女性,而女性有生理周期的事實讓她們在特殊時期需要特殊的保健。
(二)以年齡不以性別區分教育對象
不同年齡的學生接受不同內容的性教育,這對需求不同、接受能力不同的的各年級學生而言是必要的,也符合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但以學生性別來區分教育對象,男女生分別接受不同的性教育,這就毫無必要且有違社會性別平等理念。有人主張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根據性別區分教學對象,亦即部分內容只針對男生傳授,部分內容只安排女生學習。在性教育實踐中,這種做法也長期存在。如北京師范大學實驗中學生物教師張超的性教育講座錄像曾在網上風靡一時,而他的講座是就是只針對男生的,是以“男人間的談話”方式進行。小學也是如此,不過更多的是針對女生發育較早、月經初潮容易遇到問題而專門為小學高年級女生開設性教育“小灶”。看看以下案例,可幫助我們理解這個原則的重要。
記我經歷的小學性教育(節選)
我是80后,90年代上小學。讓我們坐時光機回到90年代的某山區小城....
1.小城蘿莉
90年代的山區小城,冬天有大雪可以打雪仗溜冰,夏天有冰雹和蟬鳴,晚上有星星眨眼睛,白天上學放學也不怕被壞人拐走,現在想想真是美好的回憶。但是,我負責任地說,我蘿莉時期的感受,用4個字來形容,就是——無聊死啦!!
無聊了干什么呢?八卦唄....于是,課間休息時,窗前桌邊永遠聚著一群又一群的蘿莉在八卦著家長里短,女人的天性在蘿莉時期就展現無疑。
記得有一天,當梳著羊角辮兒、嚼著果丹皮的我,或者說我們,八卦完了昨天的作業、前天的電視劇、鄰居家的哥哥和隔壁班的臭小子,實在是無話可八的時候,突然蘿莉A神秘兮兮地說:“你們知道嗎?我表姐說我們六年級的時候要開會呢,只有女生才能參加呢”。這幾句話無疑是給我們這些無聊的蘿莉打了一針雞血。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地問起來,“你表姐有沒有說講什么?”“為什么只有女生可以參加?”。可惜,八卦的蘿莉A空有引起話題的本事,沒有八卦到底的決心,問來問去也只有“表姐沒說啊”、“我也不知道”、“表姐說開完會我們就知道了”這種沒有信息量的回答。但是,這件事卻算是在一眾八卦蘿莉心中扎下了根。
您知道小城的交際圈有多小么?A的表姐可能是B的爸爸同事家小孩,C的堂哥可能和D的小叔是同桌。就算是現在,E和F談戀愛要見家長了才發現,原來雙方父親或母親是同學/小時候的鄰居/前單位的同事。最讓人發指的是,初高中好不容易偷偷摸摸早戀一把,牽著小手逛河堤,被對面不認識的大叔多看了兩眼,回家就被吼“昨天逃課了是不是?!別裝蒜!說!和某某局誰誰誰的兒子在河堤上干什么?!”
而且在這個只有兩所好小學的小城里,父母和子女、堂/表兄弟姐妹從同一所小學畢業實在是太平常的事情,甚至常常有老師教了父母輩,接著教兒孫輩。
于是乎,蘿莉們從表姐/堂姐那里多方印證了這個消息,同樣的,表姐/堂姐們模棱兩可的回答和含義莫名的表情,在蘿莉們心中又一次加深了對那神秘會議的期待。現在想想,這些表姐/堂姐們真是不厚道,不過后來,八卦的蘿莉們也默契地當了不厚道的表姐/堂姐。
2.神秘大會
盼星星盼月亮,蘿莉們升到了六年級,變成了,嗯,大蘿莉。終于有一天,班主任(女)淡定地走進教室,說:"女生排隊跟我走,男生繼續自習。"
蘿莉們故作鎮定地對視一眼,都在對方的眼中看到了3分好奇,5分期待,還有2分是作為特殊群體的驕傲。迎著正太們或困惑、或了然、或不屑的目光,我們走出了教室,來到了大會議室。
大會議室里無疑是個女兒國。最后面站著各班班主任,中間坐著6年級的所有蘿莉,最前面的黑板前站著醫務室的女醫生,她們平時還兼任衛生課老師。其實會議很簡單,女醫生兼衛生課老師主講。她在黑板上畫了個極為抽象的圖,就是一個大括號,中間豎著畫了3個小圓圈。她對蘿莉們說,前一個是用來撒尿的,后一個是用來拉屎的(原諒我們粗糙的方言),中間那個有時候會流血,流血是正常現象,不用驚慌,如果在學校就去找女班主任或者去醫務室找她們,如果在家就去找媽媽。然后強調這不是什么病,只是自然現象,不用害怕,平時上完廁所一定要從前向后擦。之后就是一些保健知識,比如流血時不要玩涼水之類。
這是蘿莉們有史以來開得最認真的一次大會。大概20分鐘就結束了。回到教室后,面對正太們八卦的詢問,蘿莉們小臉紅紅,但是默契地保持了沉默。于是,很多正太到了初中,才從某本生物書上隱約猜到那次神秘會議的內容,當然,如果他們還記得有過這次會議的話。
3.混亂反思
對于大多數蘿莉來說,這次會議是第一次接觸到這些知識,從而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尷尬,至少不會出現《山楂樹之戀》里的情節。
對于當年那些平胸、甚至比男孩還高的蘿莉來說,這可能是第一次意識到性別的差異。驕傲么?自卑么?好奇么?我不知道,也許兼而有之吧。
后來上了大學,臥談會上,我才驚訝地發現,無論是來自平原小城的下鋪,還是來自沿海大城市的對面床美女,居然沒有一個開過類似的會議,甚至有人一直認為月經和尿液分享同一個洞。這是我第一次意識到,我以為人人都經歷過的大會,其實只是只有我一個人或者說某些學校一少批人的寶貴經歷。
……
其實沒有必要談性教育而色變。這些不僅僅是OOXX那點兒事兒,從衛生和生理的角度來講,可能會讓蘿莉們受益終生。
當然,要是能在初高中或者大學把避孕知識講清楚,不引起過分的好奇,也不引起過分的反感,這也是大好事一件。
這篇網絡帖子下面,許多網友跟帖,從內容看,他們初次接受的性教育,許多老師都不約而同地采取了男女分學的方式,主要還是針對女生應對月經問題,如網友“紅豆糯米飯”留言:“本人90后。小學四年級時學校發《健康教育》課本,里面有說男女生青春期發育的內容,老師上課講解的時候說這個是每個正常人都會經歷的。五年級的時候班主任,是個女老師,召集全班女生說了關于月經的事,說這是正常生理現象,第一次來的時候不要慌張,要怎么怎么做。初一的時候有一天學校讓全年級女生去上了次生理衛生課,是校醫室的女校醫上的,說了經期的注意事項什么的,還說了以前還沒有衛生巾的時候女性是用什么東西來應付大姨媽的。”即使到了初中高中,在生理衛生課或者生物課上,也多采用男女分學的方式。
深究起來,這些準性教育教師們采用男女分學的方式,推測出發點不外乎有三:一是避免談論男女性生理現象時學生的尷尬;二是避免給學生造成不必要的性刺激;三是認為男女生只需要分別了解跟自己性別有關的性知識就可以了。前者是由于我國長期形成的性文化中的性羞恥感,即使同性學生一起談性尚且有難以啟齒之感,當著異性的面更覺難堪,這倒也是事實;后者則是老師們的另一愛護之舉:性意識覺醒的孩子們對于有關性的話題十分敏感,老師和家長都不希望有激起他們性興奮的外界刺激。但是,這樣做真的能達到愛護孩子們性成長的目的嗎?其實未必,反倒是這種做法可能起到了相反的效果。而第三點更是荒謬,男女兩性不是分住火星金星,彼此之間需要相互了解進而和諧相處,怎么能只需要了解與自己性別有關的信息?
羞于談性、不能以科學坦然的態度面對性問題,這本就是不良的性意識,是傳統文化造成的對性的羞恥感,這會阻礙孩子公開地通過正常途徑獲取性知識、形成健康的性意識。為避免學生談性的尷尬而男女分學,恰恰強化了這種對性的羞恥感,益發讓學生感到這是只能偷偷摸摸應對的事情,這是上文中“小蘿莉”們開完神秘會議后,面對“小正太”們好奇的探究一致保持沉默的原因。
通過男女分學來減少對學生們的性刺激,更是掩耳盜鈴之舉。且看兩份《記我經歷的小學性教育》后面的跟帖:“為嘛我們高中了才有個女生集體觀看性教育DVD的生活健康課程呢?一眾正太(包括我)當時對于女生竟然可以待教室看碟我們男生竟然要去操場跑4000米覺得十分不公平,回頭回到教室上課女生們個個面紅如潮(讓我想起了島國動作愛情片的女主角事后的模樣),威逼利誘都不肯說出到底是看了什么,直到某位同學偷到了光盤……”(網友“標準非2B文藝青年”)“我們學校也有這個,當時是快放學的時候,把我們男生全部轟出去,留女生在里面十來分鐘吧,我們就在外面爬窗子看看是在干啥……結果啥也沒看見……”(網友Mature)這種遮遮掩掩的做法反倒極大的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當他們以自己的、非正規途徑獲得了這些信息時,其造成的性刺激恐怕已經被心理上放大了若干倍。
無論是男生女生,了解自身性別有關的生理知識,同時也了解異性有關的生理知識,這不僅是有益的而且是必須的。性教育就是要“普及性科學,掃除性愚昧,倡導性文明,構建性和諧”,性和諧的構建需要兩性共同完成,如果僅有對自身性別的了解,而沒有對異性有關知識的掌握,這一點就無法順利做到。正如一位教師給學生講解青春期知識時,講到女生的性生理,以幽默方式提醒男生關照女生月經期的情緒變化:“你們男生也要了解這方面的知識,等到將來有了女朋友,有些時候就要讓著她點;不然,每個月都有七天你天天想報警。”
因此,無論在學歷教育的任何一個階段,學校性教育都沒有必要男女分開教學;沒有哪部分知識或技能是只需要某個性別的孩子掌握,也沒有哪部分知識或技能只能由某個性別的學生學習。這種人為割裂性教育的做法,讓學生獲得完整的性知識和形成全面的技能過程被破壞,而且強化了一些不良的性觀念,包括社會性別刻板印象。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0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