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百年回眸.百人暢敘(簡體書)
滿額折

百年回眸.百人暢敘(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88 元
定價
:NT$ 528 元
優惠價
87459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在喜迎南京藝術學院百年華誕之際,學校組織編寫了《百年回眸 百人暢敘》這本紀念文集。她像一支盛開的玫瑰,為百年校慶獻上了一抹鮮紅,送上了一縷馨香。這些作者均是南藝的師生和校友,他們用真情實感書寫的文字,飽含著作者對百年南藝的追憶、感恩和祝福,讀來是那樣的親切、樸實和自然。《百年回眸 百人暢敘》不僅能引起同齡人經歷上的共振,情感上的共鳴,也能激起不同年齡段讀者思緒上的“穿越”和思想上的認同,而激起廣大讀者深度的感慨和深刻的思考。
本書由劉偉冬主編。

名人/編輯推薦

2012年的12月8日是南京藝術學院的百年華誕。為了慶祝學校的百歲生日,學校組織編寫了《百年回眸 百人暢敘》(劉偉冬主編)這本紀念文集。本書邀請撰稿的對象陣容龐大,名流賢達,少長成集,共有百人之多,其中既有資深和知名校友,也有資深和知名教授,還有學校的老領導和現任領導以及其他相關人士,他們根據自己的不同的經歷和感受,或回憶,或敘述、或講故事,或填詞寫詩,從不同的視角和層面深情地回憶過去,同時又滿懷豪情地抒發對母校的熱愛之情。

在喜迎我校百年華誕之際,學校組織編寫了《百年回眸百年暢敘》這本紀念文集。她像一支盛開的玫瑰,為百年校慶獻上了一抹鮮紅,送上了一縷馨香。這些作者均是南藝的師生和校友,他們用真情實感書寫的文字,飽含著作者對百年南藝的追憶、感恩和祝福,讀來是那樣的親切、樸實和自然。該書不僅能引起同齡人經歷上的共振,情感上的共鳴,也能激起不同年齡段讀者思緒上的“穿越”和思想上的認同,從而激起廣大讀者深度的感慨和深刻的思考。
如果說南藝是一座山,這些文章和文字,就像是山上的巖石、植被和溪流,它能讓我們更真切地了解南藝百年的積淀、百年的挺拔和百年的攀升。
如果說南藝是一條河,這些文章和文字,就像是河里的浪花、波濤和白帆,它能讓我們更直觀地見證百年南藝動人心弦的濤聲、波光粼粼的畫卷和大江東去的胸襟。
如果說南藝是一棵樹,這些文章和文字,就像是書上的枝權、綠葉和花朵。它能讓我們更細致入微地體驗百年南藝鮮活的生命,蓬勃的生機和博風擊雨的性格與氣質。
這些文字如歌如詩如畫,是獻給母校百年華誕的鮮花、碩果和心聲。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校友與母校的感情不是愛情,勝似愛情。“剪不斷,理還亂”,是永久的永遠的永恒的牽掛。因此,這些出自師生和校友之手的文字更顯得精彩、珍貴和無價。
百年回眸,百年暢談。回眸可以感知得失成敗,暢談可以領略登高望遠。在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今天,百年南藝趕上了科學發展的大好時光,讓我們全校上下團結起來,同心同德,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在黨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用我們的青春熱血和汗水去譜寫南藝下一個百年輝煌。

目次

米如群 序/001
馮健親 校區拓展紀事/005
馬和順 良師益友/012
保 彬 80年代南藝回眸/015
潘忠哲 一項常抓不懈的工作/020
張 永 窮則思變/024
孫 瑜 記與楊煥照教授一次談話想起的/026
王 琦 回憶上海美專的歲月/032
錢仁康 我讀書時的上海美專/036
楊成寅 顏文棵先生/039
張嘉言 與海燕同志相處所受的教育和感受/050
王秉舟 并校、遷校、建院——記五十年代的三件大事/054
茅 原 蝴蝶效應實例/068
張道一 “放言縱論”的“劉郎”——紀念汝醴先生/071
金士欽 曾經趟過這條河——憶南藝二三事/076
吳 山 高風亮節教師典范——記蘇州美專的三位恩師/086
諸天覺 吳昌碩與諸聞韻/095
李雙江 南藝,我心中的歌——南藝百年感言/106
秦 序 南京藝術學院百年誕辰感言/110
李向民 我和南藝/113
田川流 南藝的品格/118
馬家欽 南京藝術學院百年校慶隨感/126
陳耀星 弓弦作證/132
許洪祥 難忘心中的“黃瓜園”/136
陳履生 溫肇桐先生與我的成長/138
潘魯生 憶南藝——寫在母校百年校慶之際/142
高 云 憶劉海粟先生教學二三事/145
周京新 我心中的謝老/148
李硯祖 南藝百年:從道統到學統/153
許 平 那些年,我們一起住過的東樓/160
周 維 馬友德教授的二胡教學/165
丁 方 南藝往事/171
王孟奇 我的入學經歷/179
朱昌耀 恩師情長——寫在母校百年之際/182
卞留念 恩系南藝/191
王璜生 南藝時光/195
黃宗賢 延綿的文脈拓展的精神——我心中的南藝/200
李 凇 進出南藝/207
徐 累 南藝雜感/210
劉道廣 路是越走越寬——南藝百年的感想/214
楊振國 師恩與友情——我在南京藝術學院的博士生學習/221
孔新苗 我的南藝記憶/234
顧華明 黃瓜園的南藝人/238
張美林 宗仰自然璞玉渾金——李宗璞聲樂教學風范追思錄/241
孫健君 2012母校百年誕辰感言/246
陳心懋 南藝瑣憶/251
朱道平 記大羽大師/258
劉赦母 校點滴/260
王志明 我和張華清老師的師生緣/263
顧 平 幾件舊事,一點思考/266
賀萬里 南藝串門/272
屈 健 我的南藝,我的眷戀——謹以此文獻給母校100周年華誕/277
黃厚明 感念南藝品味傳統/282
盛梅冰 師承延綿感恩無盡——從江蘇省革命文藝學校的人脈說起/285
吳維佳 我的大學/290
胡光華 我在南藝所認識的外國藝術史專家/294
楊佴曼 偉大的世紀元年/301
林樹中 我與近代中國美術史上的人和事/304
奚傳績 于細微處見精神/308
周積寅 俞劍華老師永遠是我學習的楷模/312
馬友德 南藝二胡教學六十年回眸——為南藝百年校慶專述/319
辛立農 回想“開門辦學”/327
史金城 七律·壽南藝百年校慶/329
蔡敬民 《春光——蔡敬民笛藝集萃》誕生記/330
張華清 止于至善——南藝美術系招生、育人的往事/334
劉菊清 峰回路轉花香滿徑——我的自傳/341
石中光 憶南藝實驗樂團的籌辦和《貝九》演出/349
凌環如 半個世紀前的一次雕塑集體創作/353
楊身源 來到南藝/355
丁 濤 南藝校園生活點滴(1959—1963)/357
顧永芝 排除干擾,克服困難,團結奮斗,排演《沙家浜》/361
胡國瑞 丁家橋舊事/368
王道珍 走進校園第一天/373
潘春芳 南京藝術學院陶藝專業的設置與發展/375
顧雪珍 老師教我的歌/382
丁兆成 20年巨變黃瓜園——慶祝南藝建校一百周年回顧與展望/387
高寶華 我與南藝舞蹈系的成長記憶/391
吳正源 回憶/395
喬惟進 詩與情/402
陳顯銘 承先啟后繼往開來——寫在南藝校慶一百周年之際/406
林木英 藝苑變遷——南京藝術學院的校園規劃和校舍建設回顧/410
劉金祥 我學生時代用過的小鬧鐘/426
沈行工 推薦青年人才是老教師的職責所在/428
方 駿 觀摩劉海老作畫記/433
伍國棟 前人栽樹后人培土/435
居其宏 我在南藝這十年的教師生涯/439
黃悖珍 藏的回憶/443
徐利明 感受南藝師輩的風范/449
陳建華 印象中的那個人那些事——記中國軍樂之父洪潘教授/453
錢 態 一張鋼絲床/471
莊 元 重陽盛會/474
張連生 我的老師——江小竽/481
李立新 百年南藝贊/484
鄔烈炎 工農兵學員:一個不應被忽略的特殊學生群體/487
錢志和 輝煌的三十年/494
張友憲 拾憶大羽老/497
江宏偉 輕輕地推開窗——憶長白老師/505
夏燕靖 我的老師,我的先生/508
孔六慶 我讀博士研究生/518
王建元 我的鋼琴老師馬幼梅/523
莊曜與 音樂科技結緣/526
于友善 記憶的碎片/532
李小山 我的老師張文俊/536
謝 琨 旅澳隨筆——我在澳洲演唱中國歌曲/540
徐志廉 夢想開始的地方:申家巷、77號、黃瓜園/546
錢建明 尋找“黃瓜園”/550
袁熙嚦 踽踽獨行的讀研生涯/553
沈義貞 黃瓜園人物小記/558
王 晨 緣份/563
趙曉華 后園裸林/566
楊曦帆 書齋與田野——跟隨伍國棟教授學習民族音樂學/569
鄒建平 我的班長,我的班/575
黃曉白 偶得:上海美專的“紅”/578
邱麗華 感恩在懷/585
崔 雄 記憶中的那點事兒/588
陳世寧 學者的魅力和風范——記我國近現代杰出的美術教育家、畫家謝海燕教授/600
劉偉冬 念奴嬌·百年校慶/623
何曉佑 藝術學院中的“工學科”——南京藝術學院工業設計學科的建立與發展/626
張策華 江神子·賀南藝百年/634
劉偉冬 后記/636

書摘/試閱

2005年11月30日下午2點,小車載我駛入雙門樓賓館。車窗外,古典式小白樓映人我的眼簾,這是一幢民國時期的英國駐華領事樓。曾經無數次地經過小白樓,今天忽然覺得它有一種別樣的風情,是歷史的痕跡透出了它的滄桑,或是曾經入駐者的地位凸顯了它的貴族氣,還是它就應該是歷史的見證?
梳捋著對小白樓的思緒,我走進了樓旁的鐘山廳。今天的小白樓、鐘山廳都將見證南藝發展進程中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我作為南京藝術學院的法定代表人,受全體師生的重托,即將履行我院長任期內極具紀念意義的一次簽字。
中共江蘇省委副書記馮敏剛、省政府副省長王湛、副秘書長朱步樓以及省教育廳、財政廳、南京市人民政府的負責人,兄弟院校的代表紛紛聚集到鐘山廳,一起見證省委黨校、省級機關事務管理局、南京藝術學院共同與南京工程學院簽訂校區置換協議。“三校四方”的代表由談判桌走向簽字桌,實現了新時期下江蘇高等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由于得與失的關系,現場代表心情迥異,我以表面的淡定掩飾了胸中的波瀾起伏,但握筆的手還是不由自主的將筆捏得很緊。當我鄭重地在協議書上簽下自己的名字,當我熱情的與南京工程學院院長陳小虎同志握手互換協議文本時,我真真切切地意識到南京藝術學院的校園紅線實實在在地向外延伸了一倍。此刻,我相信陳小虎院長與我一樣,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頭……
當中國高校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實行跨越式發展的進程中,在寧高校紛紛向外擴張校園,到城郊圈地,一個個新校區相繼拔地而起。南藝則蜷縮在城內不到200畝地的校區中無聲無息,但外部世界的精彩還是在校園內引起了漣漪。校區狹小、擁擠、嘈雜誘發了人們向外擴張的欲望,也逐漸形成了校區拓展的“三個選向”:激情洋溢者竭立主張放棄城市,融入潮流,去郊外征地建新校區,從零開始構建新的工作、學習、生活秩序;性情中庸者既留戀城市的氛圍,又厭惡擁擠的空間,主張在城鄉結合部兼并一所學校作為分校,穿梭于城鄉之間,兩種感覺兼顧;穩健求變者則根據藝術教育的特點,認為城市的文化氛圍是藝術專業學習不可或缺的環境要素,主張堅守陣地,就地拓展,不求大,但求精。這“三個選向”在學校領導班子中都有代表人物,意見縱橫交錯,各執一詞且都振振有詞。我作為院長有自己的思想與傾向,也有一定的堅持與擔當,同時,作為省政協副主席,我有一定的人脈與運作空間。我希望經過努力爭取做到校區就地拓展,以營造南藝事業發展的最佳教學空間。
時任學校黨委書記的文曉明同志,是一位謀略與膽略同時具備的領導者。他在認真聽取各種意見后作出一個十分民主的決策,在中層干部層面上就校區拓展的“三個選向”進行“公決”。結果形成了一個排序:第一選向是堅守陣地,就地拓展;第二選向是兼并某學校,實行城鄉結合;第三選向是放棄城市,重新圈地進人大學城。曉明同志的高明之處在于他沒有放棄任何一種選擇,而是按“民意”排序,在有效時間內按排序向前推進,即通過努力爭取實施第一選向,如無法實現再按第二選向推進,第二選向有困難再按第三選向推進。總之,校區拓展勢在必行,只是結果不同而已。一場各執一詞的校區拓展爭論終于達成了共識。學校黨委在關鍵時刻、重大事件的把控上顯示了堅強的領導能力,為學校的發展確定了方向。我作為民主黨派人士,在共產黨領導下擔任一校之長,與曉明同志真正做到榮辱與共、肝膽相照。在校區就地拓展的認知上我與曉明同志完全一致,我們多次研究了校區就地拓展的工作思路,并借我在省政協兼職的有利條件,向省委、省政府的領導進行游說,為就地拓展校區展開實質性的工作。
機會總是眷顧有備而來的弄潮人。
中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是用很少投入辦了很大教育的一場革命,但發展與需求、質量與數量的矛盾日趨突出。國家教育部決定自2003年起對全國高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進行全面評估,要求江蘇第一批接受評估不得少于兩所高校。可能是出于對評估結果的擔憂,除南京師范大學外,沒有其他高校愿意接受第一批評估,于是,教育廳選擇了不常在視域之內的南藝。作為省內唯一的藝術院校,既沒有可比性,評估結果也不會影響其他高校,這或許是廳領導選擇南藝作為首批評估的戰術考量。
P5-7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59
絕版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