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中國對外貿易史(第2版)(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對外貿易史(第2版)(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5 元
定  價:NT$ 210 元
優惠價:87183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遠程教育系列教材:中國對外貿易史(第2版)》共十章。第一章至第五章闡述自公元前2世紀西漢中葉以來,中國對外貿易政策措施、管理制度、中外貿易關係、進出口商品構成及對外貿易與經濟文化交流。第六章至第八章闡述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前西方列強對中國對外貿易的控制、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規模與水平及對外貿易的地理方位等。第九章和第十章闡述新中國成立以來對外貿易指導思想及進出口貿易發展現況、趨勢等。

名人/編輯推薦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遠程教育系列教材:中國對外貿易史(第2版)》讀者對象:財經類專業師生、對外經貿理論研究人員及國際商務工作者。

目次

第一章絲綢之路的形成與暢通
第一節遠古時代的東西方交通及早期的絲綢外傳
一、絲綢之路的基本含義與絲綢之路學
二、早期的東西方交通與物品的交流
三、中國絲綢的生產與早期的絲綢外傳
四、絲綢之路的形成
第二節張騫通西域和絲綢之路的暢通
一、漢與匈奴的關係
二、張騫出使西域
第三節絲綢之路的路線
一、中國境內的絲綢之路
二、中國境外的絲綢之路
第二章絲路貿易
第一節漢代的絲路貿易
一、漢代對絲綢之路的維護
二、漢與絲路沿線國家的貿易關係
第二節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絲路貿易
一、魏晉十六國北朝對絲路的維護
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中外貿易關係
.第三節隋唐時期的絲路貿易
一、促進絲路貿易發展的政策措施
二、主要貿易夥伴
三、中國對外貿易重心的轉移
第四節元代絲路貿易的復興
一、驛站制度與中西陸路交通的暢達
二、陸路貿易的發展
第五節絲路貿易的歷史作用
一、促進中外經濟的發展
二、推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
第三章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與發展
第一節海上絲綢之路的基本概念
一、海上絲綢之路的概念
二、海上絲綢之路的分支
第二節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與發展
一、早期中國人的海上活動
二、漢代南海至印度洋航線的開闢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
四、唐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進一步發展
五、宋元亞非遠洋航線的開闢
六、明代鄭和下西洋與亞非遠洋交通網的形成
第四章.中國古代海外貿易政策及海外貿易管理
第一節海外貿易政策與市舶制度
一、唐代海外貿易政策與市舶制度的誕生
二、宋元海外貿易政策與市舶制度的發展
三、明代海外貿易政策與市舶制度的衰落
第二節清前期海外貿易政策與海關及十三行
一、清前期的海外貿易政策
二、海關及十三行對海外貿易的管理
第五章中國古代海外貿易概況
第一節中外貿易關係
一、中國與亞非國家的海上貿易
二、中國與歐洲國家及地區的貿易關係
第二節海外貿易與經濟文化交流
一、中外貿易對中國經濟文化的影響
二、中外貿易對域外國家經濟文化的影響
第六章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對外貿易的形成
第一節開闢通商口岸和租界制度
一、通商口岸的開闢與擴展
二、租界制度
第二節“協定關稅”與外籍稅務司制度
一、“協定關稅”制度
二、外籍稅務司制度
第三節沿海及內河航行通商權
一、沿海航行貿易權
二、內河航行通商權
第四節片面最惠國待遇
一、片面最惠國待遇的基本含義
二、片面最惠國待遇的形成與發展
第五節領事裁判權
一、領事裁判權的確立
二、領事裁判權的擴大
第七章近代中國對外經貿政策的演變
第一節鴉片戰爭後的被迫對外開放政策
一、通商口岸“自由放任”的對外貿易政策
二、洋務運動與中國對外經貿政策的變化
第二節甲年戰爭後的振興商務政策
一、鼓勵興辦近代企業,與外資競爭
二、允許利用外商直接投資
三、自開商埠,主動開放
四、鼓勵發展出口貿易
五、保護華僑
第三節北洋政府時期的振興實業政策
一、“利用外資,振興實業”的經濟方針
二、增開商埠,以開放促發展
二、鼓勵進口替代,發展出口貿易
四、積極爭取關稅。自主
五、積極爭取收回租界,廢除領事裁判權
第四節國民政府利用外國資本與技術發展國民經濟的政策
一、恢復關稅自主權,實行國定關稅政策
二、健全對外貿易管理機構,加強對外貿易的行政管理
三、限制外國商品傾銷,積極推動出口貿易的發展
四、加強對外貿易國家壟斷
五、充分利用外國資本技術,發展國民經濟
第八章近代中國進出口貿易概況
第一節進出口貿易規模及平衡狀況
一、鴉片戰後時期
二、甲午戰後時期
三、北洋政府時期
四、國民政府時期
第二節進出口商品結構及其演進
一、進口商品結構及其演進
二、出口商品結構及其演進
第三節洋行的發展及其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壟斷
一、外國在華洋行的設立與發展
.二、洋行的構成
三、洋行對中國進出口貿易的壟斷
第四節對外貿易的地理方向
一、鴉片戰後時期
二、甲午戰後時期
三、北洋政府時期
四、國民政府時期
第九章改革開放前的中國對外貿易
第一節中國社會主義對外貿易的建立
一、實行對外貿易統制政策
二、設立對外貿易領導機構
三、確立對外貿易經營主體
四、確立高度集中的對外貿易體制
附錄
附表一近代中國進出口貿易統計(1843—1948)
附表二中國進出口貿易增長指數(1864—1936)
附表三中國進出口物價指數(1867—1936)
附表四中國進口貨物分類統計(1873—1936)
附表五中國出口貨物分類統計(1873—1936)
附表六按加工程度分類的中國進出口商品統計(1868—1948)
附表七中國茶葉出口量及其在世界茶葉貿易中的比重(1873-1936)
附表八主要對外貿易港口在對外貿易總值中所占的比重(1871—1947)
附表九中國商埠一覽表(1843—1930)
附表十1932—1941年東北進出口貿易值
附表十一1952—1978年對外貿易增長統計
附表十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的增長情況(1978—2011)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二)建立完備的軍事防務系統,修整和延長長城
公元前127年,漢朝軍隊收復了河套地區,漢于此設置朔方郡(今內蒙古杭錦旗)、五原郡(今內蒙古包頭),在此移民墾荒,并將這里秦朝時沿黃河的長城加以修整。公元前121年,漢軍控制河西后,即將長城由朔方沿黃河向西延長到令居(今甘肅永登),隨后又在走廊的北邊修筑了一條與走廊平行的長城,將長城延長到酒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又將長城延長到玉門。公元前101年,漢朝又將長城由敦煌再向西延長到羅布泊,漢昭帝、宣帝時繼續修筑長城,由此筑起一條東起黑龍江北岸,西達羅布泊長達兩萬余里的屏障。漢長城又稱“漢塞”,其每隔十里建一“亭”或“燧”,隔若干亭燧建一障。亭障里駐屯軍隊,也供過往的使者及商人住宿。士卒負責探查敵情,遇警發出信號,同時還要從事屯田。因此,亭障具有驛站和軍事哨所的功能。漢代綿延萬里的長城有效地保證了絲綢之路的安全和暢通,同時為過往絲路的使者和商人提供了便利。
到東漢時期,漢政府在絲路要地設立了不少郵亭,作為信息傳遞及商旅住宿之所,而且還在一些地方修筑道路,設立關卡,稽查行旅,以保證絲路交通的安全。同時為保證軍隊及行旅對糧食的需求,東漢政府還在河西到西域的廣大地區屯田,為此在新疆專設有管理屯田事務的官員——“司禾府”。
(三)公開招募使臣,開展官方貿易活動
由于惡劣的自然環境,出使西域要經千里戈壁、沙漠及不可預知的千難萬險,故自漢武帝以來,采取公開招募使臣的形式開展官方貿易。社會各階層都可應募,這些招募來的使臣攜帶官方物資——黃金、絲綢等物交易于境外諸國。他們一方面為朝廷購買奢侈品,同時也利用使臣的身份大牟私利。由于漢王朝派出的使者眾多,以致“酒泉抵大夏,使者既多,而外國亦厭漢幣,不貴其物”。
東漢時期也曾多次遣使出訪,其中影響最大的一次是公元97年(和帝永元九年),班超派其部下甘英出使大秦。甘英經中亞到達安息西部邊界波斯灣,甘英臨海欲渡,而安息人為壟斷絲綢貿易利益,不愿中國和大秦建立直接的貿易關系,故極力夸大渡海的危險性,安息人誑稱:“海水廣大,往來者逢善風三月乃得渡,若遇遲風,亦有二歲者,故人海者皆赍三歲糧。海中善使人思土戀慕,數有死亡者。”甘英聞聽只好望洋卻步,返回故土。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