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融入築城:中國西部流動人口社會融合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融入築城:中國西部流動人口社會融合研究(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6 元
定  價:NT$ 216 元
優惠價:87188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融入筑城:中國西部流動人口社會融合研究》內容簡介:“多謀民生之舉,多解民生之憂”。近年來,中國成為全世界流動人口最多的國家。流動人口以及他們帶來的社會問題,引起中國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關注。貴陽市是西部地區比較有代表性的城市,城市流動人口問題解決得好壞,對全國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為此,社會學者們深入基層進行調研和論證,積極尋求良策,提出解決民生問題的建議,為政府決策部門從根本上解決流動人口問題提供理論依據。

作者簡介

李春霞,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后。主要研究領域:經濟社會學、人口社會學、組織社會學,發表論文30多篇。
陳霏,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貴陽市人口計生委黨組書記、主任。 貴陽市“流動人口社會融合研究”項目課題組負責人之一。
黃匡時,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博士,主要研究領域:人口經濟學、社會保障與社會政策。

名人/編輯推薦

《融入筑城:中國西部流動人口社會融合研究》關注民生、重視民生、研究民生。中共十八大報告中提出,要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

總序
“多謀民生之舉,多解民生之憂”,這不僅僅是黨的十八大報告對全黨的要求,也是科學研究者義不容辭的神圣職責。由九州出版社隆重出版的北京大學博士后李春霞主持的社會學研究成果--“民生三部曲”,包括《京城保姆--農村進城務工女性社會網絡研究》、《民間平谷--新時期社會組織在民生建設中的作用研究》、《融入筑城--中國西部流動人口社會融合研究》等調研報告,以進京務工農婦、平谷的社會組織和貴陽的流動人口等社會底層弱勢群體為研究對象,運用社會學理論與方法,嘔心瀝血,精雕細鏤,科學分析中國經濟社會現實難題,尋求良方益法,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較大的應用價值。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作為記者出身的李春霞博士“破萬卷書,行萬里路,拜八方師”,深入基層,虛心學習,勤于思考,采取參與式與實地調研方式,曾采訪百余家NGO,并對200余名家政工作人員和服務員問卷調查、追蹤與深度訪談……無可置疑,“民生三部曲”涵蓋了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向民族、人民和歷史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充分體現當代青年學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憂國憂民的偉大胸懷和高尚情操。
現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和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倡導的“兼容并包,傳承創新”的北大精神,源遠流長,歷久彌新。北大社會學具有悠久的光榮歷史,嚴復、李大釗、陳獨秀、陶孟和、許德珩、吳文藻、雷潔瓊、費孝通等老一代社會學家培育形成的優秀社會學傳統,需要青年學者努力繼承、維護和發揚光大。新時期社會學者更應關注民生、重視民生、研究民生,通過科學研究提出解決民生問題的對策方案。中共北京市平谷區委組織部對李春霞博士的評鑒意見是,掛職期間虛心學習、主動融入,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盡職盡責,注重積累基層工作經驗,勇于獨擋一面開展工作,表現出較強的領導、溝通、協調能力;認為她的研究報告對指導全區工作具有借鑒意義,為全區社會建設工作做出新貢獻。中共貴州省貴陽市委組織部贊揚她積極獻計獻策,樂于加盟地方政府智庫,深入基層訪貧問苦,善于發現典型、培養典型,在學術研究和社會管理方面取得雙豐收。
值得欣慰的是,李春霞博士深入實地考察調研,增長了學識,經受了鍛煉,結交了朋友,收獲了累累碩果,從而雄辯說明:“理論之樹常青”,她的社會調查和研究大有希望。我衷心希望李春霞博士繼續發揚北大優良傳統,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埋頭苦干,繼續關注民生、研究民生,為改善民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也希望她的研究成果的發表與出版能引起更多的同志關注民生,共同把我們偉大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強盛,我國的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裕美好!

目次

第一章導 言
一、研究背景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人口流動及其社會保護
(二)全球化社會背景下的社會融合政策實踐
(三)中國人口流動浪潮及其社會融合進程
(四)貴陽市流動人口及其社會融合政策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意義
三、主要概念界定
四、主要創新點
第二章社會融合理論研究和政策實踐回顧與評述
一、社會融合理論研究回顧與述評
(一)社會融合概念的由來及其定義
(二)社會融合的理論脈絡
(三)社會融合研究的主要問題
(四)社會融合的中國意義
二、西方社會融合政策實踐回顧與評述
(一)西方社會融合政策產生的時代背景
(二)歐盟的社會融合行動計劃
(三)英國的社會融合政策
(四)加拿大社區融合計劃
(五)澳大利亞的社會融合實踐
三、國外社會融合指標實踐和研究回顧與評述
(一)歐盟社會融合指標
(二)英國“機會人人共享”指標
(三)歐洲公民資格與融合指數
(四)美國俄勒岡州陽光指標系統
(五)半球社會融合指數
(六)巴西圣保羅社會融合/社會排斥指數
第三章研究設計
一、研究思路和研究內容
二、研究方法
三、主要概念的操作化
四、問卷與訪談設計
五、研究數據
第四章城市發展過程中的社會融合
一、貴陽市流動人口現狀、成因與發展趨勢
(一)貴陽市流動人口現狀
(二)貴陽市流動人口成因分析
(三)貴陽市流動人口發展趨勢分析
二、貴陽市流動人口社會融合現狀
(一)在筑流動人口經濟融合現狀
(二)在筑流動人口公共權益融合現狀
(三)在筑流動人口的社會關系融合現狀
(四)在筑流動人口社區融合現狀
三、貴陽市流動人口社會融合政策及其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邁向無差異融合:貴陽市流動人口政策演變
(二)貴陽市流動人口融合政策存在的突出問題
第五章社會融合進程中的城市發展
一、從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看待流動人口社會融合問題
(一)從貴陽市經濟發展看待在筑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合
(二)從貴陽市城鎮化進程看在筑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合
(三)從貴陽市和諧社會建設看在筑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合
(四)從貴陽市建設中國生態、旅游和休閑城市來看在筑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合
二、從全省和整個西南乃至全國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看待貴陽市流動人口社會融合問題
(一)從省會因素看待來筑流動人口社會融合
(二)從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角度看待在筑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合
(三)從國家發展戰略來看待貴陽市流動人口社會融合
三、從流動人口貢獻來看待貴陽市流動人口社會融合問題
(一)創造財富,促進地方經濟繁榮
(二)增加收入,促進城鄉統籌發展
(三)為經濟發展提供廉價勞動力
(四)重要納稅人群
(五)改善貴陽市常住人口結構,降低人口老齡化程度
(六)改善了居民生活品質
(七)多元文化相互融合,提升貴陽文化競爭力
四、流動人口社會融合與人口調控的關系
(一)差異性融合和普適性融合兼用,實施融合性調控政策
(二)提高用人成本,間接優化人口結構
(三)流動人口社會融合并不一定導致人口壓力
五、流動人口不融合給城市帶來的問題和挑戰
(一)流動人口勞資關系緊張,易成為社會穩定的巨大隱患
(二)流動人口陷入城市認同二重性困境,成為社會融合的突出難題
(三)新生代農民工城市融入問題異常復雜,成為社會問題的新焦點
(四)“城中村”現象普遍,成為困擾貴陽城市化進程的“痼疾”
(五)流動人口生活質量難以體面,社會融合任務艱巨
(六)流動人口犯罪問題突出,成為社會和諧的突出難題
第六章城市社會融合政策體系的建構與完善
一、社會融合視野下的貴陽市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創新
(一)樹立實有人口理念和大人口觀
(二)堅持統籌型和專業化發展方向
(三)以創新工作機制為突破口
(四)以流動人口規模調控為抓手
二、貴陽市流動人口社會融合政策建構與優化
(一)以漸進式融合為基調
(二)以流動人口科學調控為思路
(三)以戶籍改革為切入點
(四)以提高素質、完善服務為重點
(五)以促進流動人口社區融合為落腳點
(六)以健全流動人口融合政策監管機制為基石
(七)以市民化服務為發展方向
三、貴陽市流動人口社會融合行動方案
(一)啟動貴陽市流動人口社會融合行動方案
(二)流動人口社會融合指標體系建構
(三)從計劃生育流動人口協會到流動人口協會,參與性融合逐漸滲入
參考文獻
附錄:部分調研日記

書摘/試閱



第一章導言
一、研究背景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人口流動及其社會保護
與自然界其他動物遷徙一樣,人類的遷移一直是常態。就在以16世紀初地理大發現為標志的全球化開始之前,人類的遷移就已經開始了,“自從6000年前最早的初級形態的國家出現以來,人類遷移已經跨越了政治界限并擴展和重新塑造了新的政治界限。流動的遷移者已經跨越了大洲并開創了新帝國。”而且2000多年以前的一條“絲綢之路”實現了亞歐大陸的人員往來和移民流動。后來,各個大陸國家間的戰爭紛亂和帝國擴張,造成了大規模的人類遷移(夏博,2005)。全球化可以被看作是移民與發展的助推器。現代通訊技術的進步和旅行成本的降低使得移民與祖國,與其他散雜居移民與跨國網絡保持著持續便捷的聯系。當代以來,全球化浪潮席卷整個世界,世界已變成一個“地球村”。尤其20世紀90年代以來,高新技術和現代化交通運輸工具的迅猛發展,使世界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不斷加強,人員往來愈來愈頻繁和方便,這就促使全球范圍內的移民浪潮繼續進行。可以說,“移民是構成全球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夏博,2005)。”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國人口遷移已越來越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問題。據國際移民組織(IOM)2008年發布的國際移民報告稱,截至2007年,全球國際移民人數已達2億,其中4000萬為非法移民。最近35年來,國際移民人數增加了一倍,特別是國際非法移民人數迅猛增長。國際移民問題對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造成了難以估量的影響。在過去二十年中,移民成為西方社會文化沖突,由單一社會向多元文化社會轉型的重要原因。無論美國還是歐洲的政策制定者,無不把國際移民問題當作其國內最大的政治問題及國家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李芳田,2009)。
在全球化移民浪潮中,移民的社會保護和社會融合一直成為國際政治的重要議題。聯合國于1950年12月14日成立了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該機構授權指導和協調世界范圍內保護難民和解決難民問題的國際行動,其主要目的是保護難民的權利和健康,努力確保每個人有權在另一個國家尋求避難,找到安全的避難所,可選擇自愿回國,融入他國,或在第三國定居。1951年7月28日聯合國難民和無國籍人地位全權代表會議上通過《關于難民地位的公約》(Convention relating to the Status of Refugees),該公約于1954年4月22日生效,截至1997年1月1日,締約國為128個中國政府于1982年9月24日交存加入書;同年12月23日該公約對中國生效。中國政府在加入該公約時,對其第14條后半部分(即在出席法院的權利方面給予難民以他經常居住國家的國民所享有的待遇)和第16條第3款(即在藝術權利和工業財產方面給難民以他經常居住國家的國民所享有的同樣保護)提出保留。。1967年10月4日生效的《難民地位的議定書》對本公約的難民定義作了修正。融合概念最初也是針對移民問題提出來的。早期社會學家在研究作為外來人口的移民群體(immigrants),進入城市后如何實現與城市生活相互融合時,開始思考社會融合這個社會學的重要主題。在19世紀90年代,以美國社會學家帕克為代表的芝加哥學派,著手研究從歐洲來到美國的新移民如何進入和適應新環境,這是社會學家開始研究現代意義上的社會融合的開始。融合涉及個人與群體、個人與社區以及群體與社區和社會之間的關系,盡管這些問題一直是社會學的中心議題。不過,這些關于融合的研究只是局限在學術研究領域,并沒有進入社會政策或公共政策研究領域。
(二)全球化社會背景下的社會融合政策實踐
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的全球化浪潮被公認為是產生社會排斥、限制社會融合可能性的大背景(Askonas and Stewart,2002)。全球化作為一種不以人們主觀意志為轉移的歷史浪潮,在推動政治、文化、科技、軍事、安全、意識形態、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多層次、多領域、全方位轉型的過程中,也產生了嚴重的不平等與非均衡,如貧富差距拉大,社會分化進一步加重,越來越高的失業率和越來越多的貧困群體,而且弱勢群體的貧困化和邊緣化趨勢更加嚴重。
歐盟作為社會融合概念的誕生地。社會融合(social inclusion)作為一個社會政策概念起源于歐洲學者對社會排斥的研究(嘎日達;黃匡時,2009)。作為社會排斥的對立面,當法國學者最早提出社會排斥概念時,社會融合的內涵也就應運而生,與此同時關于社會融合的研究也就開始了。雖然很難說出誰最早使用這個概念,但是可能肯定的是這個概念最早在法國使用,80年代晚期法國實施了它的第一個社會融合政策,一個通過勞動和培訓來支持接受者在法國社會獲得一席之地的收入支持計劃。在80年代,歐洲共同體面對制訂接受所有歐洲成員國的社會政策的挑戰,于是求助于社會融合這個概念。1989年負責就業和社會事務的歐盟委員會發起了它的第一個社會融合計劃即Poverty 3(Guildford,2000)(嘎日達;黃匡時,2009)。盡管起初,歐洲學者熱衷于使用社會排斥這個術語,以至于提到“社會融合”時都要用“反社會排斥”來替代。在反排斥的過程中,參照對各個成員國的要求,歐共體于80年代末執行促使每一個社會成員能夠融入(include)社會的標準:教育,能熟練地掌握基本技能,培訓,工作,住房,社區服務,社區照顧(European Community,1989)(嘎日達;黃匡時,2009)。社會融合這個概念開始得到更多政府和政策研究者的采用。90年代后,社會融合與社會排斥就在社會政策研究領域并存著。不過,自社會排斥概念提出開始,社會排斥依然是政府和社會政策研究者經常采用的術語,以至于到90年代末政府依然習慣用社會排斥這個概念,如1997年英國政府設立的研究社會排斥問題的社會排斥辦公室(the Social Exclusion Unit),但是自90年代后期,尤其是2000年以來,社會融合概念得到了更多政府和社會政策研究學者的青睞,比如,英國新黨1997年上臺后,社會融合一直是執政的核心概念之一,而且在許多政策綱領中多采用社會融合一詞(嘎日達;黃匡時,2009),比如英國的2005-2007年的社會融合戰略(social inclusion strategy 2005-2007)就是采用社會融合,而不是反社會排斥計劃。同樣在歐盟自2001-2006年的三次全國社會融合計劃(National Action Plans for inclusion)也是采用社會融合這一概念。在政府文件或機構中較早使用社會融合的應該是英國的蘇格蘭政府,它于1998年夏天成立了蘇格蘭社會融合網絡(the Scottish Social Inclusion Network)(嘎日達;黃匡時,2009),這個機構用來協調相關部門的關系和幫助聯邦政府推動社會融合。這個網絡由英聯邦政府的代表和其他全國和私人部門組織以及有應對社會排斥經驗的個人組成。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