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母親節暖心加碼,點我領取「限時加碼券」
被遺忘的真跡:吳鎮書畫重鑒(簡體書)
滿額折

被遺忘的真跡:吳鎮書畫重鑒(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18 元
定價
:NT$ 708 元
優惠價
87616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一張中國古代繪畫裡頭藏了多少的糾葛?如果是某大師的真跡,那麼,它透露大師創作時的特徵又是什麼呢?創作的時空背景是如何?而作品代表了哪些典型的風格?或者是一張假畫,那麼它與大師的真跡有哪種關聯?是如實的臨摹,對原作者的誤解之作,甚至是全新的創造?面對這些真跡與後作的層層關係,作者以元代畫家吳鎮(1280—354)為研究對象,逐一分析出這位十四世紀藝術家的真跡與後世偽作群,同時開拓出一套清楚明瞭、完整又縝密的方法學,鼓勵中國繪畫史的學者和愛好者用開放的眼光,重新審視研究的對象,提出新的懷疑、厘清差異所在,進而重建更詳實的“真相”。《被遺忘的真跡:吳鎮書畫重鑒》不僅是探究創作者歸屬問題的專業人士應該閱讀的一本書,論述過程中抽絲剝繭、脈絡分明的交叉對照過程,就一般大眾而言,讀來也是引人入勝。但更重要的是中國藝術史長久以來對於書畫時代風格的混亂認知狀態,通過這一套方法學,將能夠透析與解決各種真假畫問題背後的實際狀況。此書除了追求真相的理性研究外,作者對於假畫橫行的現狀,更大力倡導一個實際且包容的角度,中國古代書畫藝術並不是一門如何地深邃、神秘、無法理解的學問,相反,只要具備不帶任何成見的一雙眼,拋下任何既定詮釋與包袱的開放態度,直接面對作品,透過作品直接與其創作精神面對面,那麼我們所接觸與感受到的,當不只是單純的筆墨與二分法的真假問題,獲得更多的,將是各個時代的審美觀與宇宙觀。.

作者簡介

徐小虎(JoanStanley-Baker),英國牛津大學東方研究所博士。生於南京,受中德父母影響,從小接受東西方文化多元洗禮,小學和初中學業輾轉受教于羅馬、重慶和上海。大學進入以教育家杜威(JohnDewey)所提倡的“從做中學”(learningbydoing)而以人文教育與藝文創意知名的美國班￿頓學院(BenningtonCollege,Vermont),開啟了對視覺與表演藝術的熱愛與直接參與性;又于普林斯頓大學進修中國藝術史,在研究方法學上條理嚴謹且分析敏銳的訓練,為往後四十多年書畫斷代與藝術評論奠定堅實的基礎。五十歲始前往英國牛津大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1967—1971年,以筆名JenniferSByrd每週為《日本時報》(TheJapanTimes)撰寫藝術評論專欄,其後持續在國際與臺灣報章雜誌上發表有關藝術、建築、教育和環境方面的評論。1971年,為瞭解傳統書畫家與收藏家如何鑒賞筆墨,對書畫鑒定家、收藏家及大書畫家王己千(季遷)作數年的長期訪問,後由臺北《故宮文物月刊》刊出中譯《畫語錄》(第13,15—29期,1984—1985)。1975年擔任加拿大維多利亞美術館首任東方藝術部部長,負責督導該館以收藏日本文物為主的亞洲部門典藏和展演的全盤空間設計,並進行中、日兩國的藏品研究。為了能夠直接在故宮提畫研究真假問題,1980年移家臺北,任教于臺灣大學外文系。其間研發出有效的英文教學方式,並引進“小西園布袋戲團”,促成臺灣傳統藝術與學術界的首次連接。此時並完成本研究的初稿,以此於1984年赴牛津讀取學位。課餘參加學院、都市與大學賽船隊,1986年為牛津大學研究生賽船隊(OUGBC)的女隊長;1987年夏天參加古典希臘三排戰艦AthenianTrireme世界首次海上實地演練Seatrials。1987-1990年,任教澳洲墨爾本大學藝術系所,授中國與日本藝術史課程,並于榮任“FellowofTrinityCollege”。回臺灣後,於1991-1994年擔任臺灣清華大學藝術中心主任。並從1993年起,協助籌備台南藝術學院(後改制為大學)。1996年起,離開清華,正式擔任台南藝術大學教授,首任學務長。于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領導研究生突破傳統論文撰寫模式,在書畫斷代鑒定上獲得新發現。2006年退休至今,持續深入研究、發掘、演講,並教授書畫專題討論課程。.

名人/編輯推薦

《被遺忘的真跡:吳鎮書畫重鑒》帶你重新認識“真跡”和“贗品”。徐小虎窮三十年之心力,運用中國、歐洲、日本的鑒定經驗,還原出元代繪畫大師吳鎮的真實面貌,并鑒定出五十余幅傳世作品中,僅有四幅被遺忘的真跡。重建中國繪畫史。突破“鑒定真偽”的傳統思路,謹慎地探索一種新的研究方法,或許能找出中國書畫史上最大膽、最有突破性的方向。

目次

中文版自序與志謝英文版自序英文版序許理和(Erik Zürcher)衛特林(Ernst van der Wetering )郭樂知(Roger Goepper )書評 保羅泰勒(Paul Taylor)第一部 方法論的問題導論 中國繪畫贗品之不同層次第一章 研究方法概述第二章 中國傳統鑒定法第三章 日本在中國繪畫研究中的貢獻第四章 中國繪畫研究中的西方傳統第五章 原跡及其在演進、變形與捏造過程中的面目變遷第二部 從同代文獻與圖像尋找大師真跡第六章 時代風格的重要準則第七章 個人風格:聚焦于大師第八章 尋找真跡:吻合最早文獻資料的元代山水第九章 兩件佚名的元代繪畫第三部 方法論內部自我檢測第十章 系統檢驗:由既定準則辨識竹畫真跡第十一章 真跡與偽作的筆跡鑒定:書法分析的新觀點第四部 明清的變形之作第十二章 山水畫中的變形面目第十三章 竹畫中的變形面目第五部 明清的捏造(增生)之作第十四章 山水畫中的捏造之作第十五章 竹譜中的捏造之作第六部 結論第十六章 用心觀看:清理與重建第七部 附錄A 山水畫中以筆為主與以渲染為主的模式B 吳鎮與傳董源《寒林重汀》C 長寬比與絹之寬度D 《墨竹譜》頁面的尺寸與狀況E 存在中國與日本的「仿吳鎮」作品F 吳鎮的印章G 項元汴的印章H 《墨竹譜》與《墨竹冊》款印檢驗後語:關於感知參考書目圖片索引.

書摘/試閱

本書主要內容是透過我多年來追尋元四大家之一吳鎮真跡的歷程,闡明中國藝術史的研究方法。由于英文版1995年即已出版,距今間隔十多年,此時回頭再看書中某些觀點,未免「覺昨非而今是」,但因無法于中文版一一修正,只能以「附言」方式穿插說明,也希望有機會將近期最新的研究心得另以專書呈現。此外,由于當初英文版的寫作是以外國讀者為對象,未必切合中文讀者,加以透過翻譯,有時或許無法確切表達原意,在此也先祈讀者諒解。
本研究于1981至1982年在臺灣大學擔任講師時,初稿完成后送到我原先就讀的普林斯頓大學亞洲藝術研究所,希望申請復學并據以撰寫博士論文,但卻遭到拒絕。1984年秋,我向臺大請假,前往英國牛津大學進修博士學位,本書大部分內容即是1986年于牛津大學Wolfson學院整理后的研究成果,并于同年遞交為博士論文。1987年通過博士口試后,我赴澳洲墨爾本大學任教至1989年底,而在該校圣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擔任首任學院基金會研究員時,為配合由香港大學正式出版成書所需,又增添一些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以外的素材,加上另一篇完成于1989年二月有關現藏于上海及美國華府兩件傳吳鎮「漁父圖卷」的研究。這次中文版還多收錄了一篇1986年發表于《東方藝術》(Oriental Art Magazine)學術期刊的論文作為「前言」,使得內容更加完整。
回顧我對吳鎮的研究,開始于1980年,當時為了能到臺北的故宮親身體驗并深入檢驗中國繪畫作品,特別由加拿大遷居臺北。經過一年的提畫觀畫與反復思索后,我的研究重心由辨別吳鎮名下作品的真贗,轉變為大師究竟是否尚有真跡存在人間?如果有,又該如何辨識?因此我決定逐步抽絲剝繭,以自己的經驗尋找出一套研究古人書畫的有效方法論,未來并打算寫成研究所的教科書。但我同時也希望以推理寫作的模式,將整個鑒賞過程及方法有系統地呈現出來,讓家母和其他非專業的中國書畫的愛好者,也能以輕松方式入門。
有鑒于中國書畫這門近代學科即使經過國際學者百年來的交流討論,迄今仍無法完全取得基本共識,我內心里當然深盼此書(英文版)問世能吸引諸多先進、師長、同仁、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大家重新考慮以往鑒定法是否尚有討論余地。卻不料本書自1995年出版之后,我仿佛成了燙手山芋,眾人避之唯恐不及。不但沒人與我討論書里所提出的問題,我反而好像瞬間由專業研究機構與學術刊物間消失,成為一個不存在的人。
事后回想,會有這樣的反應其實并不奇怪。試問長年以來視為理所當然的所有假設與認知,如果忽然在一夕之間崩毀,有誰能立即坦然接受?因為這代表得從頭開始,重新檢驗原本根深柢固的看法。就像我當年首次到故宮提畫時,發現吳鎮名下的《清江春曉》,在和另一幅《秋山圖》對比相較之下,時代風格出現明顯落差,讓我驚覺這幅我的最愛或許并非吳鎮真跡!多年的認知突然瓦解,讓我回家后發燒病倒躺下三天,直到半年后才敢再次去提畫(對這兩幅傳吳鎮作品的斷代,詳見本書分曉)。但我個人認為,這種強烈的震撼與悲傷只是一時的,卻能讓人得到更大的驚喜與興奮:幾百年來無人探知的現象、沒人想過的系統關系,忽然給找了出來,又或者受冷落幾百年的大師真跡終于得以正名!我那年總共把同幾件作品提出檢驗了六次。古書畫研究正是這樣充滿驚奇與樂趣的無底洞,越是深入鉆研越會發現新東西與新問題。但顯然大部分的朋友并不喜歡這樣一直探索作品真偽的課題,寧愿把心力投入畫家生平或交友等「社會史」領域的研究。
在這樣無限寂寞、全然孤獨的情況之下,我在1996年辭掉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的工作,到臺南縣官田鄉任教于籌備經年后成立的臺南藝術學院(后改制大學),并且指導了五位史評所的研究生,獲得與他們一起探索、學習的機會,并分享源源不絕的發現所帶來的至樂!這些卓越的學生以銳利的眼睛、無懼的考古心態,加上最大耐心,分別發現了傳稱宋朝李唐《萬壑松風》較可信認的繪制時代(劉智遠)、證明了沈周在繪畫與書法上所呈現的筆法特征的確是一致而相符的(蘇盈龍)、找出趙孟俯行書真跡的特征(蕭毓謙)、發現傳稱文征明山水畫作群中極少數的真跡(黃捷瑄)、找出傳稱王羲之《蘭亭序》(神龍本)原型之制作年代(葉致良)。這幾位學生帶給我此生中最高的刺激與興奮!每每想到我們晚上默默地坐在漆黑的教室,睜大雙眼盯著屏幕上一對接一對的幻燈片或電子圖文件,絞盡腦汁地比較和分析,不斷重復充滿著緊張與未知的過程。就這樣竭盡心力地不斷尋找自己也無從知曉與預期的答案,而宛如戲劇情節,終于在一天的深夜,哇!忽然看到了!我們一起面對全世界三、四百年來無人知道的真實!啊.!那種興奮與感嘆真是言語難以形容。對這些可愛的學生我在此深表謝意與敬佩。
等到我屆齡退休,移居陽明山,又于2007年起幸運地受到「典藏創意空間」邀請,進行一系列中國繪畫史講座。沒料到,在不具學術壓力的民間機構下,我這種探險式的書畫研究卻頗受歡迎,也大大激勵我為每月的演講準備新材料,從中陸續獲得不少新發現,讓我一再修正自己以往的認知與假設!妙哉,真所謂活到老學到老!
但問題也接踵而至,新發現代表舊的看法必須修正,就像本書英文版本引用的參考畫作,許多的年代應該比我當時所認定的更晚,因為我發現一般人(包括重新考證前的本人)對書畫斷代存有嚴重誤解,差異少則一百年,長則達三、四百年,甚至千年之久。比如,根據我后來發現的一個時代標志,即「筆墨行為」,推斷元人曹知白名下的《雪景圖》、趙孟俯名下的《鵲華秋色圖卷》以及若干其他元朝名作,其實應來自明末清初的十七世紀中期。這是因為我近期發現,十七世紀恢復了許多元朝的繪畫原則(可能因為董其昌的評論與推薦),如往上堆棧的地平面又恢復為較低平開闊而一致性的元代模式,導致許多十七世紀的作品被誤認為出自元代。但進一步仔細觀察,會發現十七世紀繪畫中的遠山常浮飄于空中而不著地,而且筆墨行為呈現細膩的一致性,小母題畫法相同而重復。另外我還發現,原先研究吳鎮書畫時參考引用的明朝畫作,幾乎每件的時代都有錯誤。經過對明朝繪畫更深入的研究,我才發現那些畫作應比所標示的時代至少再晚上一、兩百年。我在撰寫本書原稿的1980年代常提到戴進、沈周等明代大畫家,不過當時他們的形象被我和其他研究者想得太「摩登」了,以致誤把其名下十六、十七世紀的贗品當作范例。換句話說,本書原本判斷為十五世紀明初的吳鎮仿作,應該一律改歸于明朝中晚期的十六、十七世紀。總之,當時所引用的明代畫家,不論真偽,皆一一提供我們此作品的下限(terminus post quem),換句話說,書中所提的參考作品都不可能早于、但可能晚于其畫家的時代。
由于時間所限,這些新發現無法在中文版一一修訂,只有部分以「附言」方式提及,在此希望讀者諒解,有機會請參考本人日后的著作。我也要請讀者原諒我的研究進度緩慢,目前尚一步一步地往清朝進行,也不斷沿途修正以往的誤判。未來希望這些相關研究的新發現能以專書的形式出版,每本以一張名畫為出發點,如《富春山居與黃公望》、《鵲華秋色與趙孟俯》、《虎丘圖與沈周》,《雨余春樹與文征明》等,當可更完整呈現這些觀點。但無論如何,本書研究的主要宗旨:辨認出吳鎮所有的真跡,絕對是達到了;而且我當初列出篩選元代繪畫特征的條件似乎也沒錯。本人只希望目前這樣一個一個小題目的研究能不斷持續下去,哪天能累積為宏觀的回顧,成為較完整的中國繪畫真跡史!
本書為我南藝大史評所學生「劉大哥」智遠翻譯、黃捷瑄校稿清理,他們付出了多少精神和力量啊!我們三人都從此過程中得到奧妙且專業的中、英文學習,特別是為了介紹新概念而必須創造一些中文新詞匯。這些工作前前后后居然延續了近十年之久!
此外我于典藏創意空間演講時碰到從事翻譯的李明女士,她義務地把全稿詳加檢查,訂正一些錯誤或不妥之處,同時也指出原作部分表達不夠清晰的觀念,使得中文版比英文原版更為完整。當然這里還要特別感謝一個人,就是策劃一系列典藏創意空間的書畫史講座、包括本書相關出版事宜的陳柏谷,在我自以為已被丟到垃圾坑的晚年,這位奇妙萬能的小兄弟突然出現眼前,讓我的生命重新燃燒起來,釋放出無限的精力與興奮。他真可謂中國人命里罕見的福星—我的貴人!種種不可思議的好運,我真是歡到言語難以形容。大小朋友們,在此敬請接受小虎一拜!
最后,當然要感謝典藏藝術家庭以及北京大學出版社在海峽兩岸出版中譯本,讓這部探討中國畫的著作終于能以繁、簡兩體的中文呈現給讀者。歡迎大家閱讀之后不吝賜教!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61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