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印度:受傷的文明(簡體書)
滿額折

印度:受傷的文明(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29 元
定  價:NT$ 174 元
優惠價:87151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與第一次(《幽黯國度》)感受到的震驚、憤怒、羞愧與鄙夷不同,這
次他感到自己的游歷“不能僅僅是看風景”。都寫在了《印度三部曲:印度
--受傷的文明》。
在滿目瘡痍的現實表象下,他看到的印度,是其被殖民的歷史、幾千
年的宗教文化、種姓制度、甘地主義_……共同影響塑形的結果。作為被征
服者,印度“知性上已寄生于別的文明”,因此,獨立后的印度,顯得“
毫無創造力、知性桔竭、無力自衛”,“是個早已被挫敗的國度”。
這一次的探訪,奈保爾對印度和印度文化投入了更為復雜的理性和情
感。他在《印度三部曲:印度--受傷的文明》用尖俏的諷刺讓位于沉郁乃至
悲愴的分析與描述。千年古國的難題一一揭示,現實中的國度卻未找到再
生的原點。


作者簡介

V.S.奈保爾(V.S.Naipaul,1923— ),英籍印度裔作家,200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與拉什迪、石黑一雄并稱“英國移民文學三雄”。 他慣以辛辣詼諧的語言表現后殖民社會的世態人心,記錄非洲、印度、加勒比等地區的時代亂象,在西方享有盛譽。主要作品有《靈異推拿師》《米格爾大街》《畢司沃斯的房子》《河灣》《抵達之謎》等。曾獲毛姆獎、布克獎、大衛·柯恩文學獎等重要文學獎項。 
 

名人/編輯推薦

1975年,在甘地夫人頒布“緊急狀態”令前後,奈保爾再次探訪他暖昧難明的祖籍印度。與第一次(《幽黯國度》)感受到的震驚、憤怒、羞愧與鄙夷不同,這次他感到自己的遊歷“不能僅僅是看風景”。那麼他看到了什麼呢?讓我們一起在《印度三部曲:印度--受傷的文明》裡瞭解下吧。

目次

前言

第一部 受傷的文明
第一章 舊有平衡
第二章 土崩瓦解的世界

第二部 土地上的新主張
第三章 摩天大樓與分間出租的宿舍
第四章 谷倉

第三部 執迷而非觀念
第五章 洞察之缺陷
第六章 綜合與模仿
第七章 失樂園
第八章 復興或是繼續

附錄 奈保爾作品年表

書摘/試閱

孟買機場的燈光照著雨天;午夜過後一兩個小時,飛機緩緩滑行人港,猛吹著水泥路面上的季風黏土。這會兒是八月中,雨季還有兩周才能正式結束(盡管這個雨季可能延長)。狹小潮濕的機場樓裡,有早些時候海灣航空公司航班上的旅客。所謂海灣是那個聚集了很多石油國家的波斯灣。在這些旅客中,印度商人們身著西服,等待著海關人員格外仔細的盤查;有幾個日本人;一些阿拉伯人身著傳統沙漠服裝,這類服裝如今在機場或者異國城市裡出現,就像是一群新的、突然風行起來的拜金教祭司身上的白色長袍;還有兩個纏著頭巾、皮膚黝黑的錫克工匠,他們完成了在石油國家的工作後回到印度,帶著扁平的箱子以及同樣扁平的、黃色軟革質的新皮鞋。
這些日子,世界上的熙來攘往有了新的面貌。又一次走運的阿拉伯人散佈到了沙漠以外的地方。印度則再一次處於這個新阿拉伯世界的外圍,如同西元8世紀一樣,那時候新興的伊斯蘭教四方廣布,阿拉伯人(據說是在一個17歲男孩的領導下)侵佔了印度信德王國。歷史學家們說,這只是一段插曲。但是信德如今已不屬印度,印度自從阿拉伯入侵以來就縮小了。沒有任何文明對外在世界那麼缺乏抵禦能力;沒有一個國家那麼輕易就被侵襲和劫掠,而從災難中學到的又那麼少。阿拉伯人征服信德500年後,穆斯林在德里建立其統治,那是外國人的統治,人民分裂了;而外族的統治——前500年是穆斯林,後150年是英國人——直到1947年才在德里結束。
印度的歷史很容易被疊縮;這次遊歷印度,我在一個北方城市碰到個年輕人,一個年輕的公務員。他說他的阿拉伯祖先早在800年前、12世紀伊斯蘭大擴張的時期就來到了印度。我問他住在什麼地方,他說:“我這一家在德里住了500年了。”這話在歐洲聽起來會被當成是吹牛,在印度可不是。這是個正派人家,一向正派,他們的姓氏“古來氏”(Qureshi)顯示著這家人幾個世紀以來履行的宗教職務。家中一員進入行政部門工作,這打破了承繼了800年的、靜止的傳統。年輕人對比了他的家庭與那些穆斯林石匠和採石工的家庭,那些是莫臥兒宮殿與清真寺的建造者們的後代,在德里,他們仍然圍坐在沙.賈汗(Shah Jehan)的賈馬•馬斯吉德(Jama Masjid)大清真寺,像祖先們一樣,他們是窮困潦倒、衣衫襤褸的工匠。每個人面前都放上祖傳手藝的工具,期待受到雇傭,準備為什麼人去修建一座德里新城。
20世紀後期的印度看起來依然故我,仍然根深蒂固於自己的文明,它花了很多時間才明白,獨立的含義遠不只是英國人的離開;獨立的印度,是個早已被挫敗的國度;純粹的印度歷史在很久前就結束了。隨著“緊急狀態”的出現,人們已經有必要抗拒新的印度衰亡的驚栗感了。
印度於我是個難以表述的國家。它不是我的家也不可能成為我的家;而我對它卻不能拒斥或漠視;我的遊歷不能僅僅是看風景。一下子,我離它那麼近卻又那麼遠。我的祖先百年前從恒河平原遷出,在世界另一邊的特裡尼達,他們和其他人建立了印度人的社區,我在那裡長大。那個社區與甘地1893年在南非見到的印度人社區相比,組成更為單一,與印度也更加隔絕。
印度,這個我1962年第一次探訪的國度,對我來說是一塊十分陌生的土地。100年的時間足以洗凈我許多印度式的宗教態度。不具備這樣的態度,對印度的悲苦幾乎就無法承受——過去如此,現在也如此。我花了很長時間來適應印度給我的這種陌生感,來確定是什麼把我從這個國家分離,同時,也明白了,像我這樣一個來自微小而遙遠的新世界社區的人,其“印度式”態度,與那些仍然認為印度是個整體的人的態度會有多麼大的差異。
對印度的探究——即使僅僅是對“緊急狀態”的探究——很快就不局限在政治層面。它不得不成為對印度姿態的探究,不得不成為對文明本身的探究(正如它現在所是)。盡管我在印度是個陌生人,但這項探究的起點卻正是我自己——這比書中所表達出來的還多。因為,就像我們中的一些人一直帶著嬰兒時期的瞬間印象一樣,我身上也一直存留著古老印度的夢幻記憶,它來自於延續至我童年時代的家庭儀規,它為我勾勒出一個已經全然消失的世界。
比如,我知道牲祭之美對雅利安人是非常重要的。牲祭將烹飪轉化為一種儀式:最初烹飪的東西(通常是一個未發酵的特製的小圓面餅)總是奉獻給火神的,只有用露天的灶火才可以;放棄這個習俗(如果我現在試圖談及那種對孩子來說只是一時的錯誤),就是棄絕了土地與古老大地之間的聯系,那最源初的東西。早飯前的晨禮,點燈前的晚禮,這些一個接一個的禮儀與宗教相連,而宗教又像是一種對歷史的感悟。所以說,我們現在對大地和宇宙的敬畏,需要在以後、以另外的方式重被發現。
童年時候的習俗是神秘的。當時我並不知道,祖母房中神龕裡光滑的卵石,我祖父把它與其他家當一起,一路從印度帶來的卵石,其實是生殖崇拜的象徵:卵石代表了更為露骨的圓形石柱。而又是為什麼,剖開南瓜非要以男人之手操刀呢?我一度認為這一祭祀儀式暗含著性的因素:因為南瓜自上而下可以對分的外形。而就在最近,這本書即將結束的時候,我才了解到更令人吃驚的真實情況。在孟加拉以及毗鄰的地方,南瓜是一種代替活牲祭祀的菜蔬:男人之手所以是必需的。在印度,我知道我是個陌生人;但我漸漸明白了,我對印度的記憶,那個在我特裡尼達童年裡的印度的記憶,是通向深不可測的歷史的井門。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1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