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讀歷史,你傷不起(簡體書)
滿額折

讀歷史,你傷不起(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2 元
定價
:NT$ 192 元
優惠價
87167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從歷史的陰暗面--“傷不起”入手,道出那些你很想知道但又不敢相信的中國歷史語言辛辣深刻:解讀歷史上的聰明人、大笨蛋、好人、壞人的“傷不起”。再見,那些坑爹的偽歷史!曬出歷史赤裸裸的真實。透析史上內傷外傷,尋找現世療傷靈藥。.

作者簡介

傅獅虎,筆名西門小刀,70后人,畢業于人民大學。熟讀歷史、熱愛思考,曾參與寫作過《南宋那些事兒》(華夏)、《唐朝的風情》(山西人民)等書。對中國古代女性史、婚姻史、青樓史有獨到研究。

名人/編輯推薦

《讀歷史,你傷不起》編輯推薦:從歷史的陰暗面——“傷不起”入手,道出那些你不敢相信但看了醍醐灌頂的中國史!語言辛辣深刻:解讀歷史上的聰明人、大笨蛋、好人、壞人的“傷不起”。再見,那些坑爹的偽歷史;曬出歷史最赤裸裸的真實。
透析史上內傷外傷,尋找現世療傷靈藥。
活在當下傷不起,于是很多人選擇了穿越,但是穿越了就前途光明嗎?照樣是步步驚心,照樣是傷不起!
看項羽——貌似勇猛其實婦人之仁,皇位爭奪戰輸給流氓。傷不起!
看勾踐——為了復國睡柴堆吃苦膽,一把手照樣活受罪。傷不起!
看韓信——漢家江山一手造就,完事就被人一鍋端了,全族殺光。傷不起!
看陳勝——好不容易當個草頭王,轉眼就被滅了。傷不起!
看晉惠帝——沒飯吃怎么不吃肉粥?傳為千古佳話。傷不起!
看胡皇后——當皇后哪有當妓女好!語不驚人死不休。傷不起!!
看看你自己——房奴、愛奴、蝸居、屌絲……穿越到哪兒也不安全。傷不起!
讀歷史,你傷不起啊!
世界自古險惡,偽歷史最會坑爹,真相很重口味,你要內心強大!
透析史上內傷外傷,尋找現世療傷良藥——讀傷不起的歷史,再也不受傷!

歷史很遠,看著看著眼就花了,所以有個詞叫霧里看花;
歷史又很近,紅男綠女、好人壞人,那旮旯那點事兒,仿佛就發生在我們隔壁。
因為“遠”,所以我們看不明白:
臺上坐一個人,叫“皇帝”,臺下坐一百萬人,叫百姓,為什么一百萬人還任由一兩個人使勁折騰,吃喝打罵都不吭聲?
還有那么多聰明人,有的號稱圣人,有的是著名詩人學者,有的是發明家、武術冠軍,打工就打工唄,卻弄出來一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打工準則?
為什么人會真的相信,某些人是“天上放下來”管理我們的, “皇帝”是神不是人?
更絕的是,蝗蟲肆虐,大家都不去滅蝗,而被要求在家里修身養性、提高道德;有個人接了叔伯的班,做了皇帝,然后就不能管自己的爸爸叫爸爸了。而要改叫叔叔或伯伯,一堆有知識有權力有地位的人還大打口水仗.為一件看上去那么無聊的事,不惜丟了名譽、性命……
看不懂,更傷不起!
至于歷史的“近”,我們可就太熟悉了:
會拍馬屁的當了大官,唯利是圖、品行不正的發了大財,不學無術會炒作的成了偶像明星……
大家都爭當官員,人人都往名利場里擠,然后有人起高樓了,有人樓塌了,有人連身家性命也沒了……
有人缺德事做盡,嘴上卻高唱仁義道德……
有人想長生不老,結果吃仙丹吃死了(跟愛美麗去整容,結果整“骷髏”了有區別嗎)……
有人工作一輩子沒買上房,跑外地郊區去蝸居了……
有人在家里吃香喝辣還不滿足,非要開大parcy炫富,結果被黑吃黑了……
混蛋們生活得很好,總是讓人傷不起!帝王將相,夠成功了吧?幸福指數卻低得讓人傷不起!人性的細節、文化的壓抑,讓人傷不起!
這是一本關于中國歷史中各種各樣“傷不起”的書。了解這些“傷不起”,了解歷史榮光背后的陰影,才能更好地了解歷史的真相,尋找現世的序傷靈藥。
是為序。

目次

第一輯為什麼混蛋們總是生活得很好仁義:守“禮”的宋襄公成了蠢豬不狠不成功:勾踐的戰場創意出身皇帝都不是人生的人品無賴為什麼做了天子尊嚴只要有好處,做兒皇帝又何妨厚顏:越是昏君越自誇諂媚馬屁拍得越好,職升得越高求仕終南山下做隱士,跑官不用去首都賣官給有錢人開一扇方便之門帝國屠夫把殺人當遊戲的皇帝罷工:不勤不奮也能做皇帝荒唐:當皇帝愛上行為藝術不務正業:宗教狂皇帝放縱不愛江山愛美人,荒淫:風流寡人變態:帝王們的青樓癖第二輯皇帝原來是高危職業皇帝的硬傷:做皇帝是高危職業傀儡皇帝:既挨駡又挨打的皇帝錯位皇帝:投錯胎、入錯行的皇帝帝王家事(一):骨肉總相殘帝王家事(二)母以子貴與立子殺母帝王恐懼逃得過人世危險,逃不過自然法則綠帽子:帝王家的難言之隱打工者的悲哀(一):先是功臣,後是罪人打工者的悲哀(二) 那些被誣以謀反的名將進與退:名利場上的生與死選擇的智慧做賢臣還是做忠臣態度決定命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快樂這件事:為後、為公主與為娼女人與權力:曾經有個醜女賈南風抑鬱症:宮女的寂寞與夢想權力欲:太監也瘋狂第三輯哥炫的不是錢,而是性命炫富哥炫的不是錢,而是性命殘忍:殘忍沒有底線,人肉作了軍糧翻臉:起義前、起義後,人一富貴就翻臉民生:高房價你傷不起名聲:不炒作的人是寂寞的武藝:文人乎,劍客乎作秀怪癖人人有性情:狂吧狂吧不是罪裝酷清談是一種不靠譜行為名與利:古代文人的版權故事品行問渠哪得清如許畸形時代六朝文人世界醉生:柳三變的青樓歲月夢死:女才子和青樓女的悲劇命運色戒:犯戒的和尚情欲尼姑石榴裙第四輯“士”的脊樑,大多時候是挺不起來的禁錮:文字有獄倡惡:當告密成為國法官場雞犬升天與樹倒猢猻散官路:找對人送對禮好做官官術升,其實是為了降避諱:太沉重的活法仙丹:死亡恐懼與神仙信仰巫蠱迷信的市場天災滅蝗需要先提高自身道德內耗:濮議和大議禮閉塞清朝官員們的世界觀謠言:一種消極武器禪讓:一則被誤讀的傳說刑罰折磨人的方法層出不窮科舉:真的可以公平公正嗎理想國:王莽的政治實踐屈辱:那些既不“帝國”也不“一統”的時代宦官:個帝制下不散的幽魂等級:上中下九流,人類社會的複雜秩序.

書摘/試閱



第一輯為什么混蛋們總是生活得很好
歷史就這樣告訴了我們一個規律:拳頭不是萬能的,但沒有拳頭卻是萬萬不能的。像宋襄公那樣想靠仁義而取天下的,你就回家抱床被子蒙著腦袋——內傷去吧!
仁義:守“禮”的宋襄公成了蠢豬
1
春秋首霸齊桓公掛了后,他的五個兒子都想當國君,大家你爭我斗不亦樂乎。家里邊不安寧,齊國也沒那個能耐當霸主了。內亂中失勢的齊國公子昭想起父親曾跟他說過,宋國國君宋襄公為人仗義,會對他有所幫助。公子昭想想也覺得反正沒有別的路可走,不如去碰碰運氣,于是就跑路來到了宋國,尋求國際援助。
宋襄公想繼承齊桓公的霸業,“學習桓公好榜樣”,當一個威震天下的霸主,于是親自率領軍隊護送公子昭回國。到了齊國,宋襄公殺死了齊國的豎刁、易牙等奸臣,立公子昭為齊國國君,這就是齊孝公。
平定了齊國的內亂后,宋襄公那叫一個意氣風發,約了曹、邾、鄫等小國在曹南會盟。會盟時,為了樹立自己的權威,宋襄公讓邾君把鄫君殺了,以他作為犧牲來祭奠社神。
再后來,宋襄公覺得楚國的力量非常強大,想約楚國會盟,借楚國的力量壓服中原各國。他將這主意抖出來時,他哥哥公子目夷堅決反對。目夷說:“我們宋國算什么,別吃飽了撐的去當霸主。你非要這么干,那就等著挨打吧!”
這話,鐵了心要當霸主的宋襄公根本聽不進去。
楚成王接到宋襄公請他會盟的邀請,居然同意了。齊孝公是宋襄公扶立為君的,也愿意與宋國會盟。齊、楚兩個大國既然同意,很多中小諸侯自然隨大流,都愿意參加。
公元前639年7月,宋襄公在宋國盂地(今河南睢縣西北)與齊、楚等國會盟。會盟為的啥?不就是為了確定誰來做老大嘛!宋襄公提出,應以爵位高低來推選盟主。所謂爵位高低是這樣排的:公、侯、伯、子、男。這宋襄公是公爵,在與會的眾諸侯中爵位最高,按這樣排的話,盟主鐵定是他宋襄公無疑。
沒想到跳出一個楚成王,說:“我是王爵,盟主歸我。”
宋襄公有點氣:“你本是子爵,你那個王位是自封的,哪能算數?”
軟的不行就來硬的唄,反正楚國不缺拳頭,隨從官員們脫掉外衣,露出亮堂堂的鎧甲,沖上前去,把宋襄公抓了起來。然后,楚國軍隊押著宋襄公,攻打宋國都城。公子目夷挺機靈,對楚軍說:“國君既然被捉,就不是我國之主了。現在我已經繼位為君,你們押著前任國君,屁用沒有。”
楚軍攻城沒攻下來,在齊國和魯國的調解下,楚成王把宋襄公放了。宋襄公回去后,目夷也仁義,把國君之位還給了宋襄公。
2
宋襄公人是回來了,可被擒之仇一直在他心里埋著,不報這仇飯也吃不香。第二年,公元前638年,宋襄公怒氣爆發了,先是攻打楚國的小跟班——鄭國。楚成王當然不樂意,便派出軍隊來攻打宋國。于是,楚、宋在泓水(今河南柘城西北)兩岸駐扎下來,準備決戰,楚軍在北岸,宋軍在南岸。
楚軍先渡河,公子目夷認為這是進攻敵人的好機會,對宋襄公說:“楚國仗著兵多將廣,大白天就敢渡河。趁他們剛到河中間,我們讓軍隊迎頭痛擊,保證打得他們狼狽而逃。”
不料對打架本來最熱心的宋襄公卻不干了:“你說得不對,我們是講仁義的國家,怎能在人家還沒渡完河的時候就打人家呢?”
楚軍渡河上岸后,急忙排列軍隊。公子目夷看楚軍的隊伍還很混亂,再次進言:“再不能失去戰機了!趁他們沒把陣勢擺好,我們趕快進攻,還有希望獲勝。”
宋襄公還是不干:“我們是講仁義的國家,怎能在人家沒擺好隊伍時就進攻,那不是趁人之危嘛!”襄公依據的是《周禮》中關于戰爭的“禮”,大意是說君子打仗,不會去傷害敵人的傷兵,也不俘虜長了白頭發的老兵。那時候的戰爭規矩是:不靠地形的優劣,我雖然是亡國(宋為商的后代封國),也絕不在敵人沒列好隊時發起攻擊。
不久,楚軍擺列好陣勢,敲響戰鼓,撲了上來。宋軍雖然努力作戰,但終究不是強大楚軍的對手,敗下陣來。亂軍之中,宋襄公中了敵人一箭,狼狽而逃。
宋軍撤退到國都睢陽,目夷不住埋怨襄公。宋襄公還沖他宣講了一番作戰時怎樣講究“禮”的歪理。結果,這一箭把宋襄公射得挺狠,一年以后,他去了西天報到。
3
孔老夫子說人要遵守“五禮”,就是仁、義、禮、智、信。這五禮的關系是在心為仁,發而為義,約之以禮,通之以智,則之以信。對國君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守禮,禮就是國君的言行標準。
在春秋戰國這個“亂世”,剛開始人們都還以五禮為準則,但如果有人開始破壞了五禮,起了個帶頭作用,比如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破壞了“信”,那么大家也就不再遵守五禮了。畢竟人都是喜歡自由的,與其被五禮束縛,還不如不被五禮束縛,反正自己又不是主犯,一國之主不就那么搞嗎?因此,在大家都不守禮的情況下,還去守禮的宋襄公就顯得比較另類了,不但另類,還成了“蠢豬”的代名詞,被毛澤東譏為“蠢豬式的仁義道德”,成了千古笑柄。
仁義作為一種道德規范、社會理想,不能說沒有積極意義,但是如果作為一種凝固的教條,卻是有害的。宋襄公的原則是按照既定規矩作戰,這樣雖敗猶榮,這樣就會名垂青史,但令宋襄公始料不及的是,他不但沒能名垂青史,還被青史罵了兩千多年,因為后來的人都不遵守禮了,守禮的有了另一個名字,叫“迂腐”,是個標準的貶義詞。這是中國的特例,也是歷史的特例,在西方,這種事從來不會發生。
其實,行仁義也要看對象,如果對象是行仁義的,那么行仁義就適得其所。如果對象并不講仁義,那么行仁義就是自討苦吃。
不狠不成功:勾踐的戰場創意
1
魯定公十四年,也就是公元前496年,吳國伐越。那時候老越王剛死,按春秋時代的規矩,“國有喪,伐之不仁”,新王勾踐正在服喪,聽到消息后,大驚失色,沒想到吳國這么沒品。
吳強越弱,要擺開了架子真打,越軍很難爆得出冷門。就在勾踐徘徊無策之時,大臣文種說:“我聽孫武說過:‘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后處戰地而趨戰者勞。’吳軍來襲,我越軍是不可倉皇迎戰的。我以為,大王何不領軍進駐檇李(今浙江嘉興西南),等待吳軍前來會戰。吳軍若未來檇李,而去攻都城會稽,大王就可以領兵攻他的都城姑蘇。”
文種的建議給了勾踐一絲希望,那好,就這么辦。與文種會面之后,勾踐即率軍二萬,進兵檇李,安營扎寨,以逸待勞。
吳王闔閭本來是要打會稽的,聽說勾踐將軍隊帶到了檇李,反而沒了主張,他不知道是該先打會稽還是檇李。此時,伯嚭出主意說:勾踐年輕無謀,這是不敢前來迎戰的表現,不如進兵檇李,一仗把他打趴下了,就好收拾了。
闔閭一聽,有理,因此浩浩蕩蕩領軍進至檇李。
闔閭來了,勾踐又找到文種,討教計策。文種告訴勾踐:“以前伍子胥領兵伐楚。在雞父一戰中,伍子胥用罪囚沖擊楚陣,乘亂取勝。現在我們也可以這樣做。”
勾踐一聽,深以為意。臨時找來隨軍參戰的三百罪囚,讓士兵們取來酒肉,好好招待他們,勾踐還放下王位之尊,親自給每位罪囚斟酒,對罪囚們說:“你們是罪人,今天隨同寡人出征。明天就是我們和吳軍決戰的時刻,也是你們立功贖罪的機會。你們如果是貪生怕死的,現在就可以走,如果想報效國家的,明天就請下死力一戰。”
勾踐這番話一下來,罪囚們個個像吃了興奮劑一樣,喝干酒,摩拳擦掌,表示絕對為國爭光。勾踐又乘興說:“吳軍犯我疆土,滅我國家。守國保家,人人有責。今天我赦你們無罪,命你等明日陣前效命。如果你們不幸戰死,你們的父母兄妹,我必厚恤之。”說話時聲情并茂,聽者無不動容。
為了麻痹吳軍,勾踐又讓越軍營寨在晚上時熄燈偃旗,只讓一些老弱殘兵在營外巡邏。闔閭一看,見越軍如此,本來還有的一點戒備之心頓時蕩然無存,越軍不過如此嘛!
次日,決戰開始。雙方列陣,吳軍有備而來,士氣高昂,勾踐派出敢死隊,向吳軍沖鋒,想要撕破吳軍的防線。不過在久經戰陣的吳軍面前,越軍兩次沖鋒均未奏效。
第三次,勾踐讓罪囚們上場了。他讓三百罪囚排成三排,列在陣前,每個人只穿一件短袴,腳穿草鞋,個個赤裸上身,單手持刀,橫在脖子上。吳軍哪見過這種陣勢,不知道越軍要干什么,個個看得目瞪口呆。正在吳軍不知所措時,勾踐一聲令下,這些罪囚齊聲對吳軍喊道:“吳、越二君在此兵戎相見,我等無知,觸犯軍令,不愿逃避懲罰,愿陣前自殺,以死謝罪。”說完,一個個揮劍自刎,鮮血四濺。吳軍士兵看到越軍一個個像割草一樣割下自己的人頭,驚異莫名,不知道越軍出了什么事。就在吳軍還沒作出反應之時,勾踐又高舉起寶劍,下令全軍出擊,越軍發起勇猛沖鋒,吳軍被這突如其來的一沖,立時慌作一團,一敗涂地。越軍大將靈姑浮一馬當先,沖在最前面,用短戈擊中坐在戰車之上的闔閭,斬斷其腳趾,闔閭從戰車上栽下,命在頃刻之際,幸得吳將拼死相救,才得以狼狽逃回國內。
檇李一戰中,闔閭受傷,吳軍大敗,而此一戰也成為吳越兩國國運的轉折點。
2
勾踐此招,還真說不好是“三十六計”中的哪一計,反正有點出其不意,同時也違背了戰爭的本質,讓戰爭拼的不再是實力,而變成了純粹的創意。古兵法說,“上古競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謀,當今爭于氣力”,因為社會的發展,戰爭的性質也在發展,到了勾踐時,打仗僅靠“道德”和“仁義”已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必須要玩陰的,而勾踐,正好玩得相當陰。
戰場,應該是個你來我往、排兵布陣的過程。我國最早的戰爭就很簡單。常常是兩軍先擺好陣勢,誰也不會突襲,然后一方問“開打嗎?”另一方準備好了,說“可以”,如果不可以,那就得再等等,絕沒有偷襲、突擊之說,也不會在別人有事時去討伐,在當時人看來,這絕對是不義的。不過到了春秋后期,這種情況開始發生了改變,當時宋楚爭霸,宋襄公還按老一套,想等雙方結完陣再戰,結果楚軍不講規矩,一陣亂沖,宋軍大敗,打得宋國一蹶不振,從此喪失爭霸的主動權。
楚國一開先例,天下諸侯紛紛效仿,再也不這樣規矩了,怎么打得贏就怎么打。因此后面又衍生出了三十六計,但那都是戰場上能夠預知的東西,在正常人的理解能力之內。但是,偏偏有些戰爭,某一方要玩些玄乎的東西,讓人不得不佩服中國人是個有智慧的民族。
盡管儒家無數次強調“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痛斥“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君子不志于仁,而求為強戰,是輔桀也”,“兵者,不詳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于天下矣”。但人們要爭名,要奪利,那么戰爭就無可避免,而在戰爭中,你不耍心眼,就會被別人用心眼耍死。
出身:皇帝都不是人生的
1
漢高祖劉邦,他父親劉太公和母親劉媼,生有三個兒子,劉邦排第三,又稱劉季。從這里很明顯可以看出,劉邦的父親就是劉太公。
但,在傳說中則不是這樣,傳說中劉邦的老爹是神。
傳說有次劉媼干活干累了,跑到一汪洋大湖的堤岸上休息,這一休息就休息出了事。因為劉媼睡著了,然后做了個夢,夢見自己跟一尊破水而出的天神交合。這個時候呢,老天爺也很見機,搞得電閃雷鳴、烏云低垂的。劉太公一看天氣有變,生怕老婆被雨淋感冒了,撐了把傘趕到堤岸上來,然后劉太公就看到了一副百年難見的景觀:一條龍趴在劉媼身上。
就這樣,劉媼懷孕了,然后大家都知道,生下的孩子就是劉邦。
所以在傳說中,劉邦的爹應該是這條龍才對。因為他是龍的兒子,所以他出生后還有很多怪異現象,比如說長得也像龍,然后身上密密麻麻長了72顆黑痣;還有奇特的,那就是在他睡覺的時候,總隱約有一條龍盤在他身上。
劉邦長大以后,當了基層干部——亭長。秦始皇修墳墓的時候,劉邦奉命押一伙囚徒去咸陽,走到半路上,犯人跑了不少。劉邦估摸著這樣到了目的地,多半會被罰,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人都放了,有愿意跟他一起混的,他也不拒絕(劉邦“老三不主義”: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這一來,還真有些人不嫌寒磣跟著他,劉邦便帶著這些人往太湖去,路上下大雨,找不到路了。劉邦讓人探路,然后探路的人回來報告說,前面出了一條大蛇,擋著不讓走。
劉邦當時喝了點酒,還喝得有點高,嚷著說要宰了這蛇,然后親自前行,并真揮劍將蛇斬成了兩段,一行人順利通過。后來有人從這兒過,就看見一老太太在路邊哭,邊哭邊說:“我兒子是天上白帝的后代,化做一條蛇臥在路上,結果被赤帝的兒子給砍了。”
——赤帝的兒子誰?就是劉邦。
本來這會兒,劉邦還沒幾個人跟他,這故事一出,跟他的人比飛蛾還多。因為劉邦的父親是龍,是赤帝,劉邦就是“真龍天子”,他當皇帝是命中注定的,不跟他吃香的喝辣的,跟誰吃香的喝辣的去呢?
劉邦是不是真龍天子,甚至有沒有他斬大蛇的事,已經沒有深究的必要了,重要的是,因為這,劉邦就能讓人心歸附。因此我們讀歷史一定要知道的一條規律是:要想當皇帝,首先就要讓世人認識到你就是那個受天命的人。
2
翻看中國史書,我們幾乎找不到哪一個皇帝是正常出生或者出生后是正常的。這些人要么是像劉邦一樣,其母突然跟來歷不明的東西交合而孕,要么是生下來就長著龍鱗啥的。綜合起來看,歷史就宣揚著這么一個定律:統治者是老天爺派來的。
作為整個帝國的第一公務員,掌握著全帝國人民的生殺大權,想干嘛基本就可以干嘛,百官在你面前跪著,對著你山呼萬歲,這種榮耀感當然尊貴之極,這么好的位置當然有很多人會垂涎三尺。想一想,如果天下人人都來搶這個位置,那不是會弄得天下大亂么,什么時候才是個頭啊!
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先賢們絞盡腦汁,然后就炮制出了這么一個“皇帝是天上派來的”定律,簡稱“君權神授”。
君權神授在商朝就有了雛形,當時流行的是“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就是說商的祖宗不是人,是神鳥。周王朝的祖上也不是人,是個大腳印,“履大人足”,女人一腳踩在一個大腳印上,就懷孕了,生了個娃就是周王朝的始祖。到了劉邦這,當然就越來越有根有據,越來越活靈活現了。后來西漢大儒董仲舒更是大力宣揚,說接受天命的君王,天道會在他身上得到大大的彰顯。因此,委屈百姓從而伸張君王,委屈君王而伸張上天,就是《春秋》所表現的“大義”。
君權神授中,有個重要的理論叫“五德始終”,這是戰國時那個很會算卦的鄒衍最先提出來的。上古時,人們在宇宙中抽出金、木、水、火、土等五種元素出來,搞了個組合,叫做“五行”,并宣稱世間萬物都是由這五行幻化出來的。并且,五行相生相克,人們認為每個王朝代表五行中的一行,一個王朝取代另一個王朝,是按照五行相克的規律發展的,如夏屬于木德,商滅夏,商就為金德(“金克木”);周滅商,周就為火德(“火克金”);后來取代周的新王朝必為水德(“水克火”)。再后來,王莽通過篡位的方式取代了漢朝,五行相克走進了死胡同,不過這難不倒王莽,將五行相克改為了五行相生。此后每個王朝建立之初,天上每每都要顯現出一些與新的五行相符合的祥瑞,證明這個王朝的建立乃是天命所歸。
因為君權是神授的,所以你老百姓就別來爭了,爭你也沒那資格啊,你都不是上天派來的。就算是德才兼備、德藝雙馨、德高望重也沒用,你沒這個福分。皇帝受命于天,其他人嘛,安于天命就對了。
3
實際上,是不是真的是受天命之人,其實也無關緊要,如果沒有真事相助,還有個法子,那就是杜撰故事。秦末造反首領陳勝、吳廣,在布上寫上“陳勝王”,塞進魚肚子里;元末造反首領韓山童、劉福通,在黃河里埋石像,都屬于此類,不這樣你還真不能一呼百應。這是起義的,篡位的和反叛的同樣需要挖空心思,找出自己應做天子的證據。王莽想登位,就偽造了兩個銅匾,上寫“王莽應繼大漢而立,為真天子”等等。武則天也搞過這樣的事。總之,誰也脫不了“君權神授”的定律,這是鐵律,帝制時代顛撲不破的定律。
定律有了,皇帝們就一定要符合這個定律,不符合也必須想辦法符合。所以那些處心積慮想要當皇帝的,都必須要弄個證據證明自己是天上派來的才行,反正老百姓還是比較好糊弄的。
先賢們這樣搞,看到的就是中國人喜歡名正言順:名不正、言不順者,必定四方皆反;只有名正了,反叛才不會有口實。開國皇帝成了真龍之子,那他把皇位傳給兒子,兒子再傳孫子,就成了天經地義的事了,也不再需要新的證據來證明新天子是秉承天命的,因為其父是皇帝,他的帝位是上天注定的,那么兒子、孫子接著做皇帝,就也是上天注定的了。這里面雖然有破綻,但到了約定俗成時,一般人就只好遵守了,也不會覺得有不合理的地方。直到另一個人起來宣揚自己是新的天命所歸,并奪得帝位時止。新天子再傳位于子孫,再被老天看中的另一人奪,如此循環,往復不休。
人品:無賴為什么做了天子
1
西晉的阮籍,到楚漢相爭時的古戰場廣武旅游時,面對舊時遺跡,發了一通感慨:“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廣武在哪兒?今河南省滎陽縣境內。
“豎子”是誰?大漢開國君主劉邦是也。在楚漢相爭的那些年中,劉邦與項羽就經常在廣武這個地方掐架,在這里不知發生過多少次血流漂杵的慘烈戰爭。戰爭中,劉邦幾乎每次都是挨打的一方,有一次項羽一箭差點把劉邦射了個透心涼,眼看漢軍就要潰敗,幸虧劉邦人急智生,一句“你只射中了我的腳后跟”,把項羽羞得退了回去。
奇怪的是,次次挨打的劉邦卻沒被項羽弄趴下,反而是他把項羽弄趴下了。或許是為項羽抱不平,也或是不解于這樣出人意料的結果,阮籍才發了這么一通感慨。
2
阮籍口中的豎子,在古人嘴里說出來,意思就跟流氓差不多。阮籍對一個開國君主這么稱呼,似乎有點大不敬,但縱觀史書,似乎也找不出多少對劉邦的溢美之詞。在劉家還穩穩地坐著天下的時候,史學巨匠司馬遷在寫劉邦時,也把劉邦喜歡吹牛皮、說大話、軋姘頭、沒信用、沒情義等無賴相刻畫得淋漓盡致。后代也曾有人這樣描述劉邦:
你身須姓劉,你妻須姓呂,把你兩家兒根腳從頭數:你本身做亭長耽幾盞酒,你丈人教村學讀幾卷書。曾在俺莊東住,也曾與我喂牛切草,拽犋扶鋤。春采了俺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麥無重數。換田契強稱了麻三秤,還酒債偷量了豆幾斛。
別說,舊時的劉邦還真就是個無賴人物,文學家們這么刻畫他,不冤枉。劉邦去呂公家蹭飯吃時,別人送禮他不送,不但不送還打空手,不但打空手還大言不慚地寫上:“賀錢萬。”這不忽悠人嘛,不是無賴做不出這碼子事。好在呂公沒把他當無賴,反而認為他有擔當,甚至把女兒許給了他。做回無賴撿個老婆,劉邦這次是撿了個大便宜。
話又說回來,呂公的眼光確實不錯。在沒人能看到無賴劉邦有朝一日能夠龍登九五,成為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時,呂公看到了。
有一次,秦始皇在全國旅游,途經劉邦的家鄉。劉邦也擠在圍觀的人群中看熱鬧,流著口水看著秦始皇威嚴的儀仗、如云的隨從和華麗的車馬服飾時,劉邦也發了通感慨:“大丈夫當如斯!”那時,秦始皇做夢也不會想到,路邊擠在人群中看他的這個流氓,日后會取他的江山而代之。
無賴劉邦為什么會最終成功?有個故事點明了這一切。劉邦當皇帝后,由于本身是個文盲,上朝時說話粗話連篇,有個叫陸賈的大臣勸他多讀點《詩》、《書》,陶冶下情操。劉邦嚴重不耐煩:“你老子居馬上得天下,讀那玩意兒有個鳥用。”臨死之前,劉邦又再次強調,自己是“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這就是劉邦無賴成天子的原因之一:打天下靠的是拳頭上的功夫。
原因之二是劉邦確實有領導力,他不吝嗇,肯封功臣,肯推心于人。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還在于劉邦的拳頭,沒有這個,領導力再雄厚,他也當不成天子,得不了天下。
3
歷史上像劉邦這樣的無賴成天子的故事還有很多。后梁的開國之主朱溫,也絕對是個大流氓。小時候的朱溫就狡猾奸詐,經常在鄉里惹是生非,乃碭山一霸。后來朱溫參軍了,在黃巢的起義軍中立下大功,被委以重任,但朱溫沒有對黃巢感恩戴德,反而在背后捅了一槍,以所屬全境投降唐朝,滅了黃巢,并在諸侯爭霸中脫穎而出,成為后梁太祖。當上皇帝后的朱溫,流氓本性更加暴露無遺,濫殺、奸淫兒媳等等,反正是沒干過不缺德的事。與朱溫同時代的前蜀開國君主王建,也是個流氓,小的時候就是無賴,名聲相當臭,“王八”這稱呼說的就是他。再到后來,明太祖朱元璋也不光彩,雖然流氓本性比前輩們弱了些,但在拳頭的使用程度上,卻比前輩們有過之而無不及。
當秦失其鹿、群雄逐之的時候,哪一個人是赤手空拳、單槍匹馬闖出來的!必須要講拳頭。劉邦從起兵到垓下之戰,前后歷經八年,他的兵力從最初的十幾人發展到了數十萬人,僅垓下一戰,投入的兵力就多達30萬。劉邦是個極善于“將將”的人,他手下猛將如云、謀臣如雨,大家在這位無賴手下配合得非常好,因此他的軍隊也極具戰斗力。事情總是相輔相成的,沒有這樣的軍隊作支撐,張良、彭越、韓信、陳平等人也不可能歸順他。拳頭是其他因素能否發揮作用的前提。沒有拳頭,其他一切都是紙上談兵。當然,朱溫、王建、朱元璋的路也是這樣踏出來的。
如果將歷史上的皇帝們拉到現在來參加公務員考試,估計大多數皇帝連進考場的資格都沒有,先不說文盲不文盲,就是思想品德關,就沒幾個人能通過審核。世襲的皇二代、皇三代以及皇N代除外,單論開國君主,除了拳頭和領導力,他們啥都沒有。而這其中,最重要的又是拳頭。
歷史就這樣告訴了我們一個規律:拳頭不是萬能的,但沒有拳頭卻是萬萬不能的。像宋襄公那樣想靠仁義而取天下的,你就回家抱床被子蒙著腦袋——內傷去吧!
尊嚴:只要有好處,做兒皇帝又何妨
1
后唐明宗李嗣源在位的時候,手下有兩員干將,一個是他兒子李從珂,一個是他女婿石敬瑭。按理說大家都是一家人,沒啥好爭的,可事實卻并非如此,這一家子從沒安寧過。
李從珂和石敬瑭,都是猛人,平時就互相不服氣。到了李嗣源掛掉,李從珂登上皇位后,兩人的矛盾逐漸白熱化,達到不消滅一方就誓不罷休的地步。
李從珂是皇帝,天下的兵馬都可以調動,反觀石敬瑭,地盤就小得多了,只有晉陽這么一個巴掌大的地方。所以李從珂從全國調來幾萬人馬圍住晉陽的時候,石敬瑭就有點扛不住了。
扛不住怎么辦,不能把腦袋送到別人鍘刀下面吧?再說了,自己還夢想著要那個皇位呢。這個時候,石敬瑭的謀士桑維翰給他出了個好主意,就是向契丹討救兵。這確實是個好主意,契丹鐵騎來去如風,中原王朝多多少少都有點恐胡癥,所以要是契丹能出兵,那對付李從珂就好辦了。所以桑維翰一提,石敬瑭就拍了下巴掌。
但石敬瑭也知道契丹這尊神不是那么好請的,為了達到目的,說不得已只好把契丹往天上捧了。在石敬瑭的授意下,桑維翰給契丹國主耶律德光去了封信,信中明確表示石敬瑭愿意拜比自己小11歲的耶律德光為父皇帝,同時表示在打退唐軍以后,愿意把雁門關以北燕云十六州的土地無償送給契丹。
對于耶律德光來說,這是天大的好處啊,怎能不答應!立即派出5萬精銳騎兵援救晉陽,在晉陽城下把唐軍打得大敗,成功解了晉陽之圍。
石敬瑭不坑爹。耶律德光來到晉陽以后,石敬瑭親自出城迎接,卑躬屈膝地稱耶律德光為父皇帝,還虛心地向耶律德光請教能夠這么快打退唐兵的秘訣。耶律德光得意洋洋地吹了一通,石敬瑭馬上表示佩服得五體投地,把耶律德光捧得相當歡喜。
經過考察,耶律德光認定石敬瑭是個孝順“兒子”,告訴他說:“我奔波三千里來救你,總算有個收獲,我看你的相貌和氣度,夠得上做中原的主人,我就封你做皇帝吧。”石敬瑭大喜。
公元936年9月,耶律德光將頭上的王冠給石敬瑭戴上,將身上的龍袍給他披上,立石敬瑭為中原皇帝,讓他建立后晉王朝。石敬瑭就是晉高祖。
不久,契丹與后晉的聯軍打敗后唐幾路大軍,渡河南下。李從珂無力抗敵,登玄武樓自焚。晉高祖改汴州為東京開封府、汴京,作為新朝的國都。
晉高祖稱帝之后,再次表示不坑爹,遵照承諾將燕云十六州割讓給契丹,每年還向耶律德光貢獻30萬匹絹。石敬瑭每次給契丹上奏章時,都把耶律德光稱做“父皇帝”,自己則稱“兒皇帝”。別人覺得這樣有失國格、人格,石敬瑭倒是一點也不在乎。
對于石敬瑭的表現,耶律德光這“爹”自然心滿意足,真的擺起“父皇帝”的架子,經常派使臣到汴京傳旨。契丹使者每次到中原,石敬瑭總是躬身下拜,接受詔書。如果使臣發怒,石敬瑭也不發火,而是一再賠禮、謝罪。
逢年過節之時,石敬瑭也總是派人到契丹奉送禮物。不但耶律德光得到珍貴禮品,契丹太后、皇子、大臣們也會得到中原財物。
不坑爹的石敬瑭當了7年可恥的兒皇帝后,病死了。皇位傳給他兒子石重貴,沒想石重貴一反常態,坑起爺來,對耶律德光稱臣而不稱孫。將領景延廣比較有骨氣地讓人傳話說:“我主稱臣已經足夠了。如果北朝發兵,晉國自有十萬甲士磨劍相待。那時北朝失敗,必為天下人所笑!”
耶律德光大怒,派人責問,石重貴依然不答應,于是耶律德光三次進犯后晉,滅了后晉,把石重貴押到遼國,小石想當孫子也當不成了。
2
石敬瑭為求皇位,低下身子給比自己年齡小的耶律德光做兒子,鬧下千古笑話。其實中國歷史,當兒皇帝的還不只是石敬瑭一人,偽齊皇帝劉豫也是一例。當初金國滅了北宋,準備立個傀儡政權,在物色皇帝人選時,一心想當皇帝的劉豫,靠著金國重臣完顏撻懶的支持當選,做了“大齊”皇帝。后來金太宗下詔:“今立豫為子皇帝,既為鄰國之君,又為大朝之子,其見大朝使節,惟使者始見躬問起居與面辭有奏則立,其余并行皇帝禮。”意思就是說:現在讓劉豫當皇帝,他既是鄰國的國君,又是金國的兒子;只有初見使者親自問候大金皇帝是否平安,和當面向皇帝辭別上奏時,需要起身站著,其余情況下都行使皇帝的禮儀。對此,劉豫歡天喜地地接受了。
石敬瑭和劉豫,共同締造了中國歷史上“兒皇帝”的吉尼斯紀錄。
今天,中國社會出現有“拼爹”現象,凡是自家老子有點權勢的都要拿出來亮亮,尤其是在遇到危險的時候,老爹的招牌就成了震懾對方的利器。不想史書中認爹的也比比皆是,石敬瑭和劉豫就是其中的代表。當然,這爹也不是隨便認的,需要找拳頭硬的,需要找有權有勢的,至于年齡嘛,大小都不要緊,只要能給自己帶來實惠,這“爹”就認了;而且絕不會坑“爹”,青史罵名、遺臭萬年什么的都不過是浮云,在攀上龍椅的過程中,更是如此。
權力的誘惑力是如此巨大,在權力面前,禮義廉恥已經不值錢了。如果不是因為對那把椅子的渴望,石敬瑭和劉豫或許還能把羞恥之心裝上,不去做那奴顏婢膝的事。但一旦和權力掛上鉤,什么都變了。石敬瑭外面雖對耶律德光奴顏婢膝,但在他的大晉,他還是可以為所欲為的,比如濫施刑罰、殘害百姓,做起來那是得心應手的事。這些事情,劉豫也沒少干。
根究起來,讓人傷不起的,還是權力這柄讓人性扭曲的利劍吧。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6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