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工廠女孩
滿額折

工廠女孩

定  價:NT$ 320 元
優惠價:90288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2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紐約時報年度選書

不一樣的中國,不一樣的中國女孩

如果說中國是「世界工廠」,東莞就是工廠的主要車間。
這座印刻著太多標籤的城市,有數以百萬計行走在矛盾鋒刃上的打工妹。讀懂了她們,就讀懂了中國。

從挑剔的人才市場到忙碌的生產車間,
從擁擠雜亂的出租屋到名目繁多的培訓機構,
從燈紅酒綠的夜總會到幻想發財的傳銷窩點,
東莞――這個世界上最殘酷和最現實的地方,已經埋葬和正在埋葬著無數中國鄉村女孩的青春和夢想。
美籍華人女記者在東莞暗訪三年,深入接觸了以敏和春明為代表的一大批打工女孩,見證了她們夢想的萌芽與破滅,記錄下了中國工業化時代驚心動魄的一幕幕不為人知的故事……

引人注目、氛圍獨特,剖析鮮為人知的中國。
――美國商業週刊

在這本令人印象深刻的新書中……前《華爾街日報》記者 Leslie T. Chang 探查這股導致中國農村年輕人口外流,但卻促進經濟成長的熱潮……而足以肯定的,是這股大規模的移民潮本身,就是一個龐大且值得敘述的故事。但作者在故事裡加上了個人的感觸――她自己的祖先就是移民,這是在美國出生、長大的她到中國擔任記者之後才開始深深被吸引的部份。她極具技巧地將祖先跨越疆界的故事穿插在整本書裡,她也成功地從廣泛的社會背景當中,找到一個根本的方向,那就是這些工廠女孩的志向與抱負,顯示中國社會文化的個人主義正逐漸崛起。
――美國新聞週刊

作者揭露了一個在不同面向中跌跌撞撞的世界,它史無前例地影響了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發展的狂熱步伐……《工廠女孩》用細膩的眼光,觀察現代中國人的生活。
――舊金山紀事報

作者探查由於數量龐大,以致直到如今仍未受到證實的民工在都市的現況以及他們的農家背景……才華洋溢的說故事高手,作者深入挖掘這些個人的境遇,創作出一個深具國際視野的作品。

――出版人週刊

一本讓我們對中國發展的瞭解有卓越貢獻的報導。
――科克斯書評


常常有人問我「目前在中國的婦女是什麼樣子?」從現在開始我會推薦Leslie的《工廠女孩》,這是一本精彩、周延、而且具有深入見解的作品。這本書也推薦給對自己的球鞋、聖誕掛飾、玩具、名牌服飾、或電腦是怎麼做出來的,而感到好奇的人。這些工廠女孩的故事不僅讓人深受著迷,也深受啟發,更是堅持、試煉、以及孤獨的寫照。作者在書中同時穿插自己的家族歷史,並來回中國的北與南,探訪這個複雜國度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馮麗莎,雪花與秘扇

作者簡介

張彤禾

1991年自哈佛大學畢業。
曾任《華爾街日報》駐華記者,她的丈夫彼得.海斯勒亦是作家,兩人現居美國科羅拉多州。

名人/編輯推薦

各大報評論

引人注目、氛圍獨特,剖析鮮為人知的中國。
——美國商業週刊

在這本令人印象深刻的新書中……前《華爾街日報》記者 Leslie T. Chang 探查這股導致中國農村年輕人口外流,但卻促進經濟成長的熱潮……而足以肯定的,是這股大規模的移民潮本身,就是一個龐大且值得敘述的故事。但作者在故事裡加上了個人的感觸——她自己的祖先就是移民,這是在美國出生、長大的她到中國擔任記者之後才開始深深被吸引的部份。她極具技巧地將祖先跨越疆界的故事穿插在整本書裡,她也成功地從廣泛的社會背景當中,找到一個根本的方向,那就是這些工廠女孩的志向與抱負,顯示中國社會文化的個人主義正逐漸崛起。
——美國新聞週刊

作者揭露了一個在不同面向中跌跌撞撞的世界,它史無前例地影響了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發展的狂熱步伐……《工廠女孩》用細膩的眼光,觀察現代中國人的生活。
——舊金山紀事報

作者探查由於數量龐大,以致直到如今仍未受到證實的民工在都市的現況以及他們的農家背景……才華洋溢的說故事高手,作者深入挖掘這些個人的境遇,創作出一個深具國際視野的作品。
——出版人週刊

一本讓我們對中國發展的瞭解有卓越貢獻的報導。
——科克斯書評

常常有人問我「目前在中國的婦女是什麼樣子?」從現在開始我會推薦Leslie的《工廠女孩》,這是一本精彩、周延、而且具有深入見解的作品。這本書也推薦給對自己的球鞋、聖誕掛飾、玩具、名牌服飾、或電腦是怎麼做出來的,而感到好奇的人。這些工廠女孩的故事不僅讓人深受著迷,也深受啟發,更是堅持、試煉、以及孤獨的寫照。作者在書中同時穿插自己的家族歷史,並來回中國的北與南,探訪這個複雜國度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馮麗莎,雪花與秘扇

編輯案頭

本書作者張彤禾二○○四年前往中國東莞記錄兩名來自貧困農家的年輕工廠生產線女工的故事。她花了兩年的時間追蹤他們的生活,本書是對民工和其單調、勞苦以及與世隔絕生活的描繪。

民工,也稱為農民工、外來工,「民工」是中國改革開放前便出現的稱謂,源自於淮海戰役中的民伕,當時人們不太喜歡稱為民伕,於是改稱民工。早期民工工作時離土不離鄉或短期離鄉,而「農民工」稱謂是由改革開放後,大量農民工進城後出現。

隨時代改變,民工又被狹義地稱為農民工、外來務工人員(外來工)、外地人,這些稱謂都是民間(包括媒體在內)一個過渡性的稱謂,無法準確的代表他們,官方文件中指「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推進城市化建設」,這一政策思維影響了農民工的命運,農民工被當作「勞動力」使用而不是「人」,農民工作為「人」的「基本權利」和人的「成長和發展」被忽視,農民工擁有「農民」和「工人」兩種「職業」身分和兩種「階級」身分,從一九七八年至今,時間長達三十多年,人數達兩億五千萬。

他們擁有農業戶口身分,由於中國大陸至今仍未廢止戶籍制度,農民無法自由遷移,在城市裡沒有非農業戶口,為城市創造了GDP,不能享受城市經濟發展帶來的社會福利,「農民工」成為這一制度之下特殊群體。他們普遍受教育水平較低,租住在十平方米左右的「單房」。

中國大陸的企業普遍不同程度違反勞動法,工會制度名存實亡,農民工的權利得不到有效保障,沒有政治地位,無法表達自己的聲音,往往是城市被僱傭者中工作條件最差、環境最苦、收入最低的群體;他們是貧富巨大差距的壓力承受者,和城裡人一樣承受通貨澎脹、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的壓力,同時也是中國產業工人中人數最大的群體,中國經濟建設的主力軍。

大量的青中年農民工進入城市,使農村產生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其中大部分農民工跨省流動打工,脫離農村原有的生活社區。文化差異、城市制度排拆和思想觀念歧視,使他們很難融入城市新的社區,遇到法律糾紛、生活矛盾、感情問題等容易走向極端,跳樓、跳橋、自殺成為他們不得已的維權方式,部分農民工成為城市的治安及刑事案件的製造者。

這本書深入民工的生活與心裡,詳實記錄與深刻描述中國經濟發展最底層的真實面貌,以英文出版後引起了全球的關注,讓我們一起跟著作者的靈心妙筆,進入民工的生活與透視中國經濟發展的真相。

書摘/試閱

第一章 城市生活
1. 出走

當妳遇見來自另一個工廠的女孩,妳會先趕緊探聽一些情報。第一句通常是「哪一年來的?」聽起來好像指的不是一個人,反倒像是詢問一部車的製造年份。「多少錢一個月?含住宿嗎?加班費多少?」然後才問她是從哪一省來的。妳從不問對方的名字。

工廠裡很難交到真正的朋友。女孩們睡在擠了十二個人的房間,在如此狹小的宿舍裡,最好不要隨便洩漏自己的祕密。有些女孩用借來的身分證到工廠工作,她們從不透漏自己真正的姓名。有些女孩只和從自己家鄉來的人交談,不過這樣也有風險,因為閒言閒語很快就會從工廠傳回村裡,等妳回鄉的時候,每一位嬸嬸、婆婆都知道妳賺了多少錢、存了多少錢,有沒有跟男孩出去鬼混。

但是等妳真的找到一位知心好朋友後,妳會甘願為她做任何事。如果她辭了工、沒地方可去的時候,妳會冒險讓一半的床給她睡,即使被抓到了得罰十塊錢人民幣,換算成台幣大約四十五元。假如她到了很遠的地方工作,妳會在好不容易才等到的休假日那天早早起床,搭上車程好幾個小時的巴士,而在城市另一頭的朋友也會請一天假──代價是扣薪一百塊人民幣,和妳一起共度一整天。妳可能待在一家自己根本不喜歡的工廠,或是離開喜歡的工廠,只因為妳的朋友要妳這麼做。妳們每個星期會互相寫信給對方,雖然在那些比較早到都市來的女孩眼裡會覺得這麼做很幼稚,因為她們都用手機傳簡訊。

只是這樣的友情常常無疾而終,因為生活裡的變化太多。這個世界上最容易做的事,就是和某個人失去聯絡。

發薪日是每個月最快樂、也最糟糕的一天。當妳工作了那麼久、又那麼賣力之後,卻發現自己因為一些愚蠢的小事被扣了那麼多錢,簡直氣死人,不過就是有天早上遲到了幾分鐘,有天覺得身體不舒服請了半天假,還有換季的時候多了一筆添購夏天制服的開銷。每個人在發薪這天全擠到郵局,趕著把錢匯回家裡。

剛從家鄉來的女孩拼了命地把錢寄回家,在都市待得比較久的女孩則會笑她們傻。有一些女孩,特別是那些已經有男朋友的,會為自己開個儲蓄帳戶。每個人都知道哪些女孩最會存錢,也知道她們存了多少錢。大家也清楚哪些人沒存什麼錢,只要看看那些女孩的脣蜜、銀色手機、心型項鍊和好幾雙高跟鞋便知曉。

女孩們常常嚷著想離開,不過按照規定必須做滿六個月才可以辭工,而且還不一定得到批准。工廠會先扣下每個工人前兩個月的薪資,如果沒被批准就離開,那兩個月的錢也領不回來,妳就得再找個地方重新開始。這些工廠生活的現實面,絕非外人可以了解:想進工廠做工很容易,難的是離開。

想要找到更好的工作,唯一的出路就是辭掉現有的工作。因為妳必須請假才能去面試,通常新工作那邊也會希望妳立刻上工。辭掉工作是找到新工作最好的保證,迫切需要糊口與急著找地方住的窘境,是快速找到工作的動力。女孩們常常一群人集體辭工,她們在群體中找到了勇氣,也說好要一塊兒到某個工廠工作,雖然最後根本不可能實現。這個世界上最容易做的事,就是和某個人失去聯絡。

* * *

呂清敏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孤伶伶一個人。她的大姐在深圳一家工廠上班,這個工業蓬勃發展的城市離呂清敏打工的地方大概一個小時的車程,而和她從同一個家鄉來的朋友,則是散居在中國沿海城市。但是小敏──朋友都這麼稱呼她,從來沒和他們聯絡,原因是自尊心作祟,因為小敏不喜歡自己工作的地方,所以不讓任何人知道她在哪裡。於是,她就這麼消失。

小敏在佳榮電子製品廠工作,這是一家香港人經營的工廠,專門製造鬧鐘、計算機和可以顯示世界各城市時間的電子月曆。小敏二○○三年三月來到這裡面試的時候,整座工廠看起來非常體面,磁磚外牆、水泥地面、還有一扇摺疊開關的金屬大門。小敏直到確定被雇用了,才准進入那扇門。這裡的床是上下舖的,十二個人擠在一間,房間侷促地緊挨在廁所旁邊,又髒又臭;提供的伙食也很差,一餐只有白飯、一碟肉或蔬菜和一碗淡而無味的湯。

每天的工作時間從早上八點到半夜十二點──整整十六個小時,中間只有兩餐飯的休息時間,星期一到星期日,天天都要上班,除了偶爾不必加班的星期六下午,這也是他們唯一的休假日。一個星期的薪資是四百元人民幣,大約台幣一千八百元,如果加上加班費,可以領到兩倍錢,只不過薪資經常遲發。這間工廠有將近一千個工人,大多數是女性,如果不是剛從鄉下來的少女,就是超過三十歲的已婚婦女。你可以從一家工廠短缺的受雇年齡層中,斷定這個工作環境的品質;像這裡就幾乎看不到工廠界裡的菁英份子──二十多歲的年輕女性。

小敏幾乎一進工廠就想要離開,但是她發誓要撐六個月,這是個自我鍛鍊的好機會,更何況她眼前的選擇也寥寥無幾。十八歲是合法打工的年齡,雖然十六、七歲也能找到一些工時較短的特定工作,不過通常只有那些敢明目張膽地違反勞工法的雇主──就是那些「非常黑心的黑心工廠」──才會雇用像她這麼年輕的工人,小敏這麼說。

小敏進工廠的第一星期就滿十七歲,她請了半天假,自己一個人在街上逛,還買了一些甜食獨享,她完全不知道別人是怎麼玩樂的。來到城市之前,小敏對工廠裡的一切只有非常模糊的概念,她以為大夥兒會像朋友般聚在一起。「我以為在生產線工作會很有趣,」小敏之後說:「我以為會有很多人在一起忙碌的工作、大家一起開心的聊天,我還以為會很自由,但根本不是這樣。」

工廠規定工作的時候不能聊天,不然得罰五塊錢人民幣。上廁所的時間最多只有十分鐘,而且還要登記。小敏在品管部門工作,負責檢查一個個從生產線傳過來的電子小零件,確認按鈕都可以使用,安裝好的電池和塑膠接頭也都依照規定組合在一起。小敏不算是個模範員工,她時常和其他女工偷偷聊天、唱歌,一整天坐著讓她覺得自己好像被困住,像隻被關在籠子裡的鳥,所以她常常跑到廁所去,只為了看看窗外讓她想起家鄉的青山。東莞是一個位於亞熱帶山林環繞的工廠城市,然而似乎只有小敏一個人注意到這件事。因為她,工廠發佈了一項每隔四個小時才能上一次廁所的新規定,違規的話,會被罰五塊錢人民幣。

六個月之後,小敏找了她的老闆,一個年齡二十多歲的男人,說她想要辭工。但是老闆不放人。

「妳在生產線的工作表現特差,」老闆說:「妳自己不知道嗎?」
「就算是這樣,」小敏回答:「我也不想在你這種討人厭的老闆底下工作!」

為了表示抗議,小敏第二天沒去上工,罰款是一百塊人民幣。到了第三天,她又找老闆提辭工的事,老闆的回答嚇了小敏一跳──只要小敏撐到六個月之後的農曆新年假期,她就能離開,還可以拿到工廠欠她的頭兩個月薪水。小敏的老闆賭她到時候一定會留下來,因為農曆年後通常會有一大批人到東莞這樣的大城市找工作,想要找個工作可是難上加難,而且競爭非常激烈。

經過這一次的抗爭,老闆對小敏的態度好多了,也好幾次慫恿她繼續留下來,有一回甚至提到要將她升為廠房辦事員,不過還是一樣的薪水。小敏拒絕了,「你的工廠不值得我把整個青春浪費在這裡。」小敏直接告訴她的老闆。她在附近的職業學校註冊了一堂電腦課,只要晚上不必加班,小敏就不吃晚餐,直接到學校上幾個小時的課,學電腦打字或是打報表。大多數的工廠女孩認定自己沒讀過什麼書,所以就算上課也不會有什麼幫助,但是小敏不一樣,「學總比不學的
好」,她是這麼想的。

小敏打電話回家說出辭工的打算,但是在鄉下守著一小塊耕地、還得養三個小孩的父親和母親都反對,「妳老是想從這個地方跳到那個地方,」小敏的父親說:「女孩兒不該這麼沒定性,在一個地方好好待著,存點錢唄!」小敏不認為這是最好的建議,「別擔心我,」小敏告訴父親:「我可以照顧自己。」

現在小敏在工廠裡有兩個真正的朋友,梁容和黃嬌娥,兩個人都大小敏一歲。小敏晚上去上課的時候,她們會幫小敏洗衣服。洗衣服幾乎是天天都得做的例行雜務,因為這些女工們沒幾件可供換洗的衣物。下工之後的溼熱夜裡,一群女工排著長長的隊伍,來來回回從廁所提水洗衣服。

一旦交到朋友,工廠裡的生活也變得有趣起來。三個女孩會在難得的放假夜捨棄工廠提供的晚餐,先跑去溜滑輪,再趕回工廠看一部晚場電影。秋去冬來,沒有暖氣設備的工廠宿舍冷得讓人無法入睡,小敏會拉著梁容和黃嬌娥到空地打羽毛球,等身體夠暖和了才回去睡。

二○○四年的農曆新年在二月底來臨,工廠只放四天假,根本不夠回鄉再回工廠的時間。小敏窩在宿舍,兩天裡打了四通電話回家。新年假期過後,小敏又找了老闆,這一次他同意讓小敏離開。當小敏告訴梁容和黃嬌娥這個消息時,她們倆都哭了。在這個陌生的城市裡,她們是唯一知道小敏即將離開的人。她們求小敏留下來,她們認為其他工廠也不會比這裡好,到頭來不管離開或是留下,其實都一樣。但是小敏和她們想的不一樣。

在生產線工作了十個月,小敏總共寄了三百塊人民幣回家(大約一千三百多塊台幣),還交到兩個真正的朋友。小敏應該感到害怕,不過她只想著自己終於自由了!

* * *

在小敏出生的村莊裡,幾乎每一個人都姓陸。總共有九十戶住在那裡,在小小的農地上種稻子、油菜和棉花維生。小敏的家人在二十畝地上耕種,飯桌上的食物也大多從這塊田裡來。

小敏的未來顯然在她還是個小娃兒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因為鄉下奉行的觀念,就是家裡一定得有個男孩。小敏的母親連生了四個女娃兒後,才盼到個壯丁。雖然中國政府早年實施「一胎化」政策,限制每個家庭只能生一個小孩,不過鄉下地方抓得比較沒那麼嚴。不過一九八○年代的經濟開放讓人民的生活費用節節上漲,五個孩子是很重的負擔。身為家裡的老二,小敏必須分攤家計的重擔。

小敏不喜歡上學,成績也不太好,只記得自己在學校裡好像老是闖禍。她曾爬上鄰居的梅子樹偷摘梅子,要是被大人抓到免不了一頓打。有一次小敏的母親要她做家事,她非但不願意,還說:「那麼多人在家,為什麼偏偏得我去做?」她母親氣得追著小敏跑了四百多公尺遠,用棍子打了她一頓。

小敏倒是很會找樂子,她學會了游泳和開卡車,也喜歡溜滑輪,有時候還偷偷藏起傷不讓母親發現。「妳想得到的每一種姿勢,我都跌過。」小敏說:「不過妳不能老想著會跌倒。」她是父親最疼愛的一個。有一年夏天,小敏的父親租了一輛卡車,和她一起開遍整個鄉間,販賣自家種的西瓜。他們白天開車,晚上就睡在卡車裡,這段旅程是小敏最珍藏的回憶。大部分的民工認為自己的家鄉既貧窮又落後,有些人甚至不願意說出自己是打哪兒來的。但是來到城市已有很長
一段時間的小敏,依然提起自己的家鄉,彷彿那是一個多美麗的地方。

一九九○年底,小敏的父親和母親曾經為了小孩的學費,離鄉出外工作。她的父親在沿海的鞋廠打工,但是因為身體不好的緣故,又回到家鄉。後來小敏的母親也到城市工作了一年。小敏那時候在附近的城鎮上中學,雖然是住校,不過她每個星期都會回家替父親和弟弟妹妹們煮飯、洗衣服。

小敏村裡的年輕人幾乎都到大城市去了,她的大姊──桂敏也到東莞的工廠工作。沒多久,小敏因為沒考取高中,所以她的父母親也考慮讓她離家去工作。但是桂敏特地打電話回家,說服他們一定得讓小敏繼續讀書,學費則用她在工廠賺的錢付。小敏的爸媽也同意,就讓她到一間兩年制的高職就讀。這讓小敏成為全村學歷最高的人──比為了幫助家裡而犧牲自己的桂敏學歷還要高。

桂敏在二○○三年回家鄉過農曆新年,她離開的時候連小敏也一起帶走。雖然小敏還有一個學期才畢業,但是她想省點學費,順便也提早找工作。小敏對離家可是興奮得不得了,她從來沒搭過火車,也不曾看過工廠大樓。「我想要早一點出來,學一點東西,看看這個世界。」小敏說。

桂敏在東莞替小敏租了一間便宜旅館的房間,也替她在製造液晶顯示器的日本工廠找到工作。可是小敏在那裡工作一個月就離開了,因為她從來不曾待在一個四周都是陌生人的地方,她受不了那種寂寞。小敏搬回旅館之後,找到一家願意雇用她的工廠,但是小敏沒考慮。雖然桂敏願意繼續幫小敏付住旅館的錢,但是小敏覺得自己好像變成了姊姊的負擔。後來小敏在某個巴士站看見一家電子工廠徵品管控制人員的廣告傳單,她撥了電話過去──很多都只是想騙民工錢的

詐騙伎倆,接電話的人告訴小敏到工廠的地址和方向。她搭了三個小時的巴士,才到達位在東南邊的佳榮電子製品廠,小敏在這裡度過孤單又艱困的一年。

小敏一腳踏進這家工廠的那一分鐘,馬上發現這裡比她剛放棄的日本工廠還要糟糕,但是一切都太遲了。小敏不願意再給姊姊添麻煩,況且她也漸漸習慣靠自己──這樣比較好。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88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